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卫东来说很重要,他如今就是站在十米板上之人,如果水温合适,他就要跳进茂云这个游泳池之中。
正坐在床上随意换着台,祝焱秘书蒋坤就打来了电话,见了面,蒋坤发现侯卫东是如此年轻,心里就在嘀咕:“侯卫东这么年轻,为什么祝焱让我亲自作陪?他是什么人物?”他心里猜测,脸上笑容却十分灿烂,道:“我是祝书记的秘书蒋坤,祝书记很忙,今天中午我来陪侯先生一起吃饭。”
侯卫东笑道:“别称先生,我叫侯卫东,是祝书记的老部下。”由于蒋坤是祝焱现在的秘书,侯卫东就对他天然地保持着蒋坤三分警惕,没有承认自己是祝焱秘书,而是用了老部下的称呼,“老部下”的内涵就比较丰富,即是说的真话,又等于什么也没有说。
中午伙食就安排在茂云酒店,侯、蒋天南海北聊着,倒也谈得来。
吃完饭,侯卫东道:“蒋秘,你事情多,就别管我了。”
蒋坤听了这话,在心里松了一口气,却道:“这怎么行,下午我陪你四处逛一逛,茂云虽然经济条件差一些,风景还是不错的,城外就有好几个大寺庙,在岭西都是有名气的,每年头香至少要五十万,现在虽然烧不了头柱香,还是很灵验的。”他又笑道:“这不是封建迷信,纯属发展茂云旅游业的需要。”
虽然蒋坤言谈还可以,两人毕竟不熟悉,侯卫东更愿意一个人呆一会,他相信蒋坤也有同感,道“蒋秘,多谢了,我昨晚打了一个晚上的麻将,下午好好睡一觉,不知道祝书记晚上有什么安排?”
蒋坤道:“听说接待岭西的客商。”
蒋坤告辞以后,侯卫东到楼上大厅里找了些茂云日报,认真看了一会,整个格局还是与电视台相差不大,每天的报纸头版基本上依据着领导职务高低来排列。不过,这报纸与电台的东西终究是表面文章,它们只能说明一部分问题,核心问题还要多方面接触才能了解,茂云毕竟是引发了官场地震的敏感区域,侯卫东不得不谨慎。
开着车在茂云城内转了几个大圈,又到城外去转了转,侯卫东看着与地级城市不相称的城市面貌,又想起茂云上半年的官场地震,心道:“这就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地级城市,因为经济落后,所以官场就成为精英人员最好的出路,官场斗争自然就显得格外尖锐。”
用通俗的话讲,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由于人们有更多选择,当官并不是唯一的出路甚至不是最好的选择,在南方才有这样的话:“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只有当干部。”
而在经济落后的地方,人生缺少更多的选择,所以都在官场上斗来争去。
想到这一点,虽然侯卫东也是官场中人,他还是在心里对茂云有轻微抗拒。
下午五点,祝焱晚餐要宴请来自岭西庆达集团老总张木山,他给侯卫东打了电话,请他一起吃饭。
等到侯卫东到了餐厅,正好遇到秘书蒋坤从房间走出来,他见到了侯卫东,笑道:“祝书记已经到了。”
蒋坤在下午的时候,通过沙州市委办公厅的人,了解了侯卫东的基本情况,见到侯卫东甚得祝焱重视,心中怪不是滋味,又见到庆达集团老总张木山与侯卫东很熟悉,心中一动,道:“开发区现在缺人,莫非祝书记是想让侯卫东到开发区任职。”
几分钟以后,茂云地区专员李建林红光满面地走了过来,他与祝焱点了点头,便主动与张木山握手,道:“张总,你是贵客,这次到了茂云,工作先放一放,好好享受茂云的山山水水。”他又开玩笑道:“茂云经济发展落后了,却有一个好处,就是周边环境很少被破坏,我们好几个景区都能达到国家三A或是四A级景区标准,张总平时日理万机,趁这几天就好好放松,茂云地区提供总统级服务。”
庆达集团这种级别的老总,在茂云干部眼里是货真价实的财神爷,能够享受到警车开道兼保卫的贵宾级待遇,这也是各地为吸引投资通用的做法。而张木山这几年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对于政府的热情已经处之泰然,他随口道:“我对茂云的风景风是慕名已久,这次准备去看一看。”
祝焱见李建林停下来喝茶的时候,介绍道:“李专员,这是益杨科委主任侯卫东。”
李建林只觉得侯卫东这个名字很熟悉,一时却又想不起来,但是益杨科委主任职务引不起他太多兴趣,看在祝焱面上,他与侯卫东握了手,不过眼光几乎全部集中在庆达集团老总张木山身上,他道:“张总,今天下午听了介绍,有没有投资的兴趣。”
持续不退的东南亚金融经济危机,对庆达集团冲击很大,如今的庆达集团正处于格外艰难的时候,前一段时间收购的大量亏损企业拖累了整个集团,张木山并不敢盲目扩张了,加上茂云投资环境不行,他没有在茂云地区投资的打算,只是祝焱数次邀请,他抹不开情面,就带着岭西商界的朋友过来瞧一瞧。
张木山礼貌地道:“感谢茂云各位领导对我的信任,庆达集团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了冲击,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关于在茂云投资的事情,我想董事会一定会认真考虑。”
李建林道:“庆达集团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听说机械制造业将转移出岭西,茂云地区愿意提供优惠条件承接庆达集团的产业结构调整。”
庆达集团的机械制造业从九七年开始已经逐步转移到了益杨新管会,目前已经开始投产,他就道:“机械类企业多数已准备转移到益杨新管地,这是去年与祝书记和侯主任一起定下来的,今天我看了茂云开发区的整体规划,恕我直言,不如益杨新管会,新管会虽然是县级开发区,可是规划科学,投入充足,企业入驻以后硬件、软件都没有什么问题。”
李建林就对祝焱笑道:“祝书记,抽个时间我们去益杨学习,看一看益杨新管会。”
祝焱指着侯卫东,笑道:“小侯以前就是益杨新管会主任,对新管会建设功不可没。”这是他对自己部下最直接的一次表扬。
李建林此时才想了起来,道:“你是张小佳的爱人,益杨新管会主任,呵,看我这脑子,刚才硬是没有想起来。”
侯卫东道:“我到上海见过周姐,多谢周姐对小佳的关心。”李建林呵呵笑道:“周萍是马大哈,我看小佳蛮心细的,也不是谁照顾谁。”
关于张小佳与周萍在一起读书之事,他早就给祝焱提起过,有事提前给领导汇报,先打预防针,这是他当秘书以来的心得,即是忠诚,更显得天地无私。
李建林情绪不错,对祝焱道:“茂云开发区正缺这种人才,祝书记,小侯曾经是你的秘书,当什么科委主任,我的意思是将他调到茂州来,给老梁当助手,把茂云开发区认真抓出成绩来。”
老梁是茂云地区副专员,还挂着开发区主任的职务,给老梁当助手,意思是当开发区副主任,行政级别为副处级。
蒋坤这时才恍然大悟:“难怪祝焱对侯卫东情有独钟,原来是前任秘书。”看着侯卫东,他只觉前途一片光明,又感到阵阵压力逼来。
第349章 茂云之行(下)
第二天七点钟,侯卫东知道祝焱早上起床很准时,他驱车前往祝焱住所,刚好是七点十五分,这也是往常祝焱吃早饭的时间,他在楼上打电话,问道:“祝书记,早上吃什么,我见到街上有一家兰州拉面,环境不错,我请你吃拉面。”
以前在益杨之时,祝焱总是在家里吃早饭,有一次他无意中说:“早上天天喝牛奶稀饭,对身体有好处,可是有时真想在街上去吃一碗牛肉面,真是很享受的事情。”
祝焱一直都有这个想法,而这个简单愿望,在益杨也不容易实现,他是县委书记,天天都要上电视,弄得县城里几乎每一个人都认识他,到街上吃饭也就不太自由,有两次与侯卫东一起在小摊上吃面条,就被摊主拉着反映情况,弄得祝焱很有些为难。
侯卫东知道这些事,所以一大早就赶过来请祝焱吃兰州拉面。
到了茂云以后,祝焱一般情况都是地委招待所食堂吃稀饭、馒头,天天都是老一套,没有什么新花样,他也有些腻了,听到侯卫东提议,他欣然同意,道:“好,到街上去吃面。”下楼之时,心道:“还是老秘书好,善解人意,用起来顺手又放心。”
他到茂云地区以后,已经借故换了一个秘书,蒋坤也算不错,只是还要磨合期。
七点半,茂云刚刚从黑夜中苏醒过来,大多数门面都还关着,只有大大小小的早餐馆在开门营业,环卫工人正做着凌晨普扫的扫尾工作,只是由于吃面的人多,街道上丢着些白色的餐巾纸,显得凌乱,很有些刺眼。
祝焱将车窗放下,默默地看着这座还在睡意朦胧之中的城市,心里又涌起了昨天开会的画面,暗道:“哲明和李建林各执一端,都有几分道理,哲明强调关注民生,李建林强调发展,其实民生与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发展,市民生活改善不了,在茂云这个一穷二白的阶段,还是应该以发展为主,等到政府手里有钱了,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从内心深处,祝焱是同意李建林的观念,茂云的棚户区暂时不能动,先将新城发展起来,政府有钱了,才有能力解决下岗企业的问题,发展,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他同时能够理解哲明的感受,作为在茂云工作二十为年的地委书记,他似乎再也不能对贫困、混乱甚至有些肮脏的老厂区无动于衷。
只是,两人在常委人直的争论很快就流传到了茂云,祝焱听到了一种说法:“李建林一心想搞政绩工程,对老百姓死活不关心。”听到这种说法,联想到茂云不久前的官场风云,祝焱心里暗自有些担忧,这种担忧没有依据,就如一团雾,能感受却不能完全看破。
走进一家人气很旺的兰州拉面馆,大厅里面飘着很纯正的面香,“呼哧、呼哧”的吸面声音不断,这种声音如果出现在高级宾馆是失礼,而出现在兰州拉面馆则显得格外亲切,大家共同“呼哧”,吃得津津有味,没有人注意到吃相问题。
这也是中餐之精髓,有人曾设改革中餐,让中餐也实行分餐制,这样虽然比传统中餐卫生,却失去了传统中餐特有的韵味。
祝焱喜好这种传统的氛围,他是茂云地区副书记,在电视里也经常露面,但是他的面孔形象还没有深入人心,因此,当他坐在餐馆的时候,并没有人认出他来。
当热气腾腾的兰州拉面端了过来,他大口大口地吃着,顺便也发出了“呼哧、呼哧”的吸面声音。吃完以后,祝焱额头上微微出汗,只觉得每个毛孔都舒服了。
坐车回地委招待所时,祝焱道:“从去年到今年初,益杨地委领导被双规好几个人,都是磷矿惹出来的祸事,这里面水很深,弄不好还要折些人进去,新搭班子还不太协调,我还在适应之中。”
话虽然没有说得太透太白,却是祝焱的真心话,由于地委书记哲明管得很细,他这个分管组织副书记在重大人事任免基本上没有发言权,祝焱对现状也不太满意,只是初到茂云,时机不成熟,他必须要韬光养晦。
侯卫东一边开车,一边认真地听着。
这一次侯卫东到茂云,虽然没有提具体的要求,可是祝焱是明白他的心思,主动道:“我的意思,你暂时还是留在沙州,我给黄子堤提起过你的事情,他答应在合适的时机推荐你。”
“谢谢祝书记关心。”
“官场风云变幻,命远永远掌握在他人手里,我们都要学会等待。”祝焱很感慨地说了一句,他是一个很能控制情绪的人,很少在部下发出这种感慨,只是面对侯卫东这个特殊的部下,他心情放松,才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祝焱回到了住所之时,蒋坤已在院子里等着,他见到祝焱和侯卫东一大早就走了出去,心里很有些酸溜溜的,暗道:“侯卫东与祝焱的关系已超出秘书与领导应有的关系,侯卫东真是历害,也不知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茂云之行,侯卫东基本了解了祝焱的现状,他明白短时期不适合调至茂云,他也要和祝焱一样,采取了韬光养晦的策略。
九八年夏天也就波澜不惊地过了。
在这个夏天里,农业科研基地也在新管会动工修建,侯卫东偶尔会去看一看,其他则完全交给了副主任周永泰,周永泰虽然是多年的副主任,却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投资规模的建设,他作为受委托的甲方代表,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工地上去查看,这让侯卫东很是放心。
侯卫东在青林山上的几处石场,这一段时间生意再次好了起来,沙州到茂云的省道已经全线启动,狗背弯、英刚、小弯等几个石场都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生意好得很。
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青林山上陆续有修起了许多小石场,碎石协会起初还有些约束力,后来村社干部都有了自己干石场的心思,结果小石场便如雨后春笋般泛滥起来,这些小石场操作不规范,经常出事故,几年时间下来,整个青林至少有一个连的精壮男人倒在石场和煤矿的安全事故之下。
算来算去,只有狗背弯和英刚这两个石场从来没有死人,上青林的人说,侯卫东肯定会看风水,他选的石场都是上青林最好的发财穴,又能赚钱,又很安全。
侯卫东对这种说法也没有解释,任这种说法流行,保持了几分神秘色彩。其实他心里很清楚,他在石场设备与安全的投入很高,安全条例也落实在行动中,他手下员工多是老员工,几年下来都形成了安全生产的惯性,有些小石场来挖人,这些员工看到其他石场的生产条件,都是大摇其头,坚决不肯离开。
钱重要,命也很重要,这也算是青林场上血淋淋的教训。
至于火佛煤矿,由于茂云电厂兑付资金及时,而且全岭西关停了不少小煤矿,煤矿已经能自我循环,不必在抽调青林山上石场的资金,这让侯卫东放心不少。
他如今在益杨蛰伏,有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支撑,心里踏实许多,有时他也暗叫侥幸:“当初自己若是分到县级机关,肯定就没有这些个石场,经济上肯定要差上许多,如果只靠着工资吃饭,又遇到仕途不顺,那就惨了。”
县级机关里有许多老板凳,平时牢骚不断,对现状很是不满,可是真要让他离开机关,他绝对不会愿意,原因很简单:“老板凳们都是没有实权的普通干部,都是靠一点死工资吃饭,工作了十几年以后,没有资本金,没有生意经验,如何能在市场中生存?”
侯卫东想着组织部老詹等老板凳的情况,三分同情,三分理解,三分侥幸。
而杨柳,在夏天结束的时候,接到了正式调令,比预想中还要理想,她被调到了委办公厅综合处,临行前,益杨县新管会中层以上同志给她饯行,杨柳拿出来她的泼辣劲,来者不拒,喝得不少,回家以后,她就给侯卫东打电话,可是当接通侯卫东电话,她却不说话,侯卫东问道:“喂,喂,杨柳,听不清楚吗?”问了好几声,杨柳才道:“侯主任,我明天就要到沙州去报到了,杨大金送我过去。”
按理说,杨柳这样一个普通干部调动工作,哪里用得着县委办主任亲自送过去,只是杨柳是调到市委办,这是一个要害位置,所以,县委办杨大金主任就亲自将杨柳送上去,有一个益杨人在市委最核心的部门工作,当然就是一个用得着的资源,最起码消息会灵通许多。
对这事,侯卫东是有体会的,他与任小蔚关系很不错,到新管会工作之时,任小蔚就经常提前给他通风报信,只是调到科委以后,虽然是一幢楼,但是两人的通话才少了些,不过见面之时,任小蔚还是很热情,比一般势力眼好得太多。
“我就不送你了。”侯卫东听到杨柳声音有些异常,猜到她可能是喝了酒,想吩咐两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说道:“以后我回沙州,再联系。”
“侯主任,保重。”
挂断电话,杨柳呆呆地坐了好一会,这才去洗漱。
第350章 又一村(上)
十月,省委宣讲组到了益杨,全县科级干部全部参会。讲课者是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满脸都是学识,课题就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与岭西经济》。
“自一九九三年,我国对人民币汇价实行并轨以来,人民币对美工元的汇率一直处于强势,汇价由当初的一美元兑八点七人民币,一路小幅攀升。”
“一九九八年以来,在东南亚等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来,对外资吸引力增加,出口货物的竞争力有所提高,势必会对岭西造成一定影响。”
“扩大内需是解决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方法,这是我国特有的优势……”
省委宣讲团每年都要在岭西全省宣讲政策与形势,这一次的专题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与岭西发展专题,国内省内一些知名的经济学家参加了宣讲团,宣讲团原本只到地级城市的,到了沙州以后,昌全书记觉得宣讲团来得非常及时,讲得也很好,便在会餐时向宣讲团团长建议道:“益杨县发展势头很好,已有了工业县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