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煦生百般滋味,扑到博婉玳身上,抱住她闭上眼,感觉她的气息:“婉玳,别说了,我知道,你一心都是为了我好,当初你让我管后宫,是希望别人不敢欺我,可是,我没有那个能力,这后宫若再由我掌管下去,连我自己都保不准会不会有更可怕的事发生,甚至可怕到有一天,连你都不再相信我了……”
“不会的,不管什么时候,朕都相信生儿。”
“如果我哪天真的做了件错事,伤害了你?你会相信我,愿凉我吗?”萧煦生偎依在她怀中。
博婉玳不解的看着他。
“我是说如果。”萧煦生怕她误会,赶忙补了句。
“生儿认为自己会伤害朕?”
“不会,永远不会。”
“那就不会有那一天,朕会一直相信生儿。”博婉玳说的很慎重。
萧煦生将她抱的更紧……
博婉玳离开瑶欣宫时已是用过午膳之后,本想回御书房批阅奏折,却不知不觉沿着宫道走到昭阳宫的门口,大内护卫纷纷下跪给她行礼,她却只站在宫门外,仰望昭阳宫金匾。
许久后,才抬步进入,同样免了宫侍们的行礼与传报,挥手示意他们全部退下,独自踱向寝殿。
寝殿内安静无声,一股淡淡的药香在殿中环绕,明黄色的罗帐轻垂至地面,让她不自觉的蹙眉。
上前轻轻拂起罗帐,凤床上的人儿侧身朝内正在午休。
轻轻搓热双手,悄悄伸进锦衾中,摸着他小腹,明明还是平坦的小腹,她却感觉到它比数日前,似乎微微隆起了些,安心的扬唇。
良久后,拢了拢锦衾,起身放下罗帐,轻声出了寝殿,宣许立前来。
“明日,自己到内务府领杖。”博婉玳轻品一口参茶。
“是。”
许立低头垂目,恭恭敬敬的立于下首,等着博婉玳训斥,但立了良久,除碗盖轻划茶盏的声响外,他就不曾别无它声。
整整站了近一柱香,悄悄微抬起头,微瞟博婉玳一眼,只见她斜坐在宝座上,手执参茶,神飘万里,立即低下头,不敢打扰。
不知又过了多久,许立终于听到头顶传来博婉玳威仪却无奈的声音:“凤后身怀皇嗣,有功于社稷,自明日开始,宫中大小之事,依旧交由凤后掌管,但凤后仍需留于华凤殿静养,除你之外,任务人,无旨不得擅自进出。”
“奴侍领旨。”许立一愣,即刻跪下接了旨,凤后虽然依旧不能离开昭阳宫,但这道口谕已等同于解禁。
博婉玳遣退许立后,又稍坐了会儿,再次品手中的参茶时,已是冰凉,难以入口。
心中莫明的一阵怒,将茶盏重重搁下,板着脸进入寝殿,伸手正要掀起罗帐时,又愤愤甩下。
转身坐到软榻上,抄起一本闲书,随手翻阅……
第81章
许久后,颜墨梵迷迷糊糊的醒来,略躺了会儿才起身传唤宫侍。
宫侍前来拂开罗帐,颜墨梵便看见博婉玳阴沉着脸,坐在软榻上翻着书卷,当即一愣。
博婉玳如同被书卷内容吸引一般,直至宫侍为颜墨梵穿戴整齐退出,也未曾抬头。
颜墨梵立在原地,满心疑惑的冷眼看着她,眸中满满都是戒备:“陛下今日来昭阳宫,是否又有什么事要告诫臣侍?”
博婉玳掷下书卷,抬眼与他对视,沉声道:“不知不觉,凤后禁足思过有三个月余了,这些日子,想必你已好好反醒。现如今,你怀着皇嗣,朕即便看在你腹中皇嗣的份上,也不能对你太过苛刻,明日,朕便下旨,赦了你的禁足之罚。”
“你的意思是说,不在囚禁我,我可以自由出入昭阳宫了?”颜墨梵兴奋道,这种天天只能呆在殿中的囚禁日子,再过下去,他要疯了。
“朕虽赦了你的禁足之罚,但你如今怀着皇嗣,也不好到处走动,而谋害贤贵君腹中皇嗣的凶手还未查出,你也不能与人接触,以免让人有机可趁,况且,再下去天气也渐凉,你,暂时还是不要出昭阳宫,除许立与唐御医外,任务人无旨,也不得进出昭阳宫……”
“这跟没有赦免我有什么区别……”颜墨梵一下子垮下脸来,失望之极。
“怎会没有区别?至少在外人眼中,朕已恕了你的过失,也不再会有人因朕是否废后而议论纷纷,你依旧还是后宫之主。”博婉玳打断他的话,停顿片刻,又道:“朕可以对你的过去所为继往不咎,毕竟你腹中是朕的骨肉,朕也不希望她为废后所出,终生抬不起头来。但是,朕能给你的机会也只有这一次,这已经是朕的底线,你今后若再心怀不轨,借着凤后身份,苛待后宫君侍或孩子,甚至做出天理难容的事来,朕绝对不会再次放过你。朕相信,你也不希望将来这个孩子因为有个为祸后宫的父亲而没了出路……”
“陛下还是不放心臣侍,怕臣侍欺凌你的君侍们,所以即便下旨赦免我的禁足,背地里还是要把我囚在这里……”颜墨梵垂于两侧的手,攥紧双拳,愤懑的冷笑:“你所做的,不过是给朝臣们看,让他们不再提及废后之事,我还应该感激你,为了这个孩子,你没有把我废了……”
“朕并非做给朝臣看。”博婉玳蹙眉反驳,威仪的恩威并施:“明日开始,后宫大小事务,朕依旧交由凤后来决定,但是,你不要以为朕可以让你为所欲为,往后宫中若再有半点差池,朕一律记在你的头上。所以,你做每一项决定之前,最好先想想清楚,免得再次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来。到时,世人会如何看待你的孩子?想必凤后心里有数。”博婉玳威仪的沉声道:“奇君被打入冷宫之后,祥王成了什么样子,相信凤后不会没有耳闻。而你腹里怀着的可是嫡嗣,她一旦失去庇护,会是什么情形?只怕她的处境还永不如祥王。别以为朕是在威胁你,朕只是提醒你,不要让下一代承担你的罪孽……”
颜墨梵听到她居然动不动拿孩子说事,双手在两侧紧握成拳,全身气的颤抖,神情激动不已的嘲笑道:“陛下既然认为臣侍是那种十恶不赦之人,为何还要将后宫交予臣侍?你的皇贵君不是不是一直掌管后宫吗?陛下怎么不拿这些话,提醒提醒他,让他继续管理下去?陛下是怕他出了差池,被朝臣责骂,被世人……”
“凤后的意思是,你希望自已后宫之主的权力旁落?”博婉玳立即打断他,挑眉戏谑:“朕并不在乎谁掌管后宫,朕要的只是后宫相安无事。之所以让你掌管,不过是冲着‘名正言顺’四个字。若朕让皇贵君继续管理后宫,朕就必须给他能名正言顺管理后宫的尊位。到时,凤后你可知自已去处?朕可以不顾及你,但朕不能不顾及你腹中的皇嗣。”
“这么说,臣侍还要拜谢陛下的皇恩浩荡?”颜墨梵冷笑。
博婉玳蹙眉,目光锁住他的眼:“朕只要你答应朕,安份的做好自己身为正君、嫡父的本份,好好替朕看顾后宫,这个要求不过份吧。凤后,朕今日只要你一个承诺。”
“那臣侍是否也能向陛下讨一个承诺?”虽然她的话语苛薄,但颜墨梵似乎听到了希望,她说继往不咎,是否能放了颜家人?
“什么?”
“请陛下放过颜家。”
“不行。”
“你……只准你要求别人?”
“朕是皇帝,况且这是你欠朕……”
“皇帝就可以这么霸道无理吗?我又凭什么要向你承诺?”颜墨梵已是怒火冲天,微微向后蹒跚一步。
“凭凤后刚才自己提到的颜家……”博婉玳神色泰然,眼底却并不平静,沉吟片晌后,眯眼道:“这本就是你欠朕欠皇家的,你没资格跟朕提要求,但朕看在你诞育皇嗣,有功于社稷的份上,可以对你格外开恩,若有朝一日凤后慈孝,令后宫一片祥和,令朕满意,朕可以考虑对颜家从轻发落。”
“那会是什么时候?如何从轻发落?”颜墨梵双眼已略红。
“这就要看凤后的表现是否令朕满意。”
“你这岂不等于没说,臣侍如何知道怎么样你才会满意。”
“这……朕一时也说不上来,总之臣认为凤后为皇家所做所为,可以赎你的罪时,自会放过颜家,这已是朕最后的让步,凤后好生考虑。”博婉玳说着起身,转身准备往殿外走去。
“好,我答应你,帮你的皇贵君收拾残局。”身后,颜墨梵愤怒的吼声传来。
“是重掌后宫,记住了,要好好善待他们,否则,数罪并罚。”博婉玳停下脚步,威仪的警告。
颜墨梵无力的坐到靠椅上,虽然重掌后宫对他来说算件好事,但博婉玳不信任的威胁却让他伤心不已,况且,始终不让他走出昭阳宫,他如何有法子探听到颜家的消息。
博婉玳离开昭阳宫,一人独行至奉先殿,望着一层层通往奉先殿的白玉石阶,有些怯步。
在阶下立了许久,她还是一阶阶的向上登去,跪在奉先殿中央,乞求父君与皇弟的原谅,直至次日早朝。
退朝后,博婉玳下旨,将先前因贤贵君中暑,未及时察觉而被杖责的四名随侍,及接触过被下药血燕的五名宫侍全部以谋害皇嗣的罪名杖毙。并将萧煦生以掌管后宫不力为名禁足一月,抄宫规三十遍。
同时下旨,赦凤后禁足之罚,但凤后身怀皇嗣,不可吹风受凉或染病气,暂不得离华凤殿,任何人,无旨不得进出昭阳宫。
圣旨颁下不久,秦华祁就在政清宫外要求见博婉玳。
博婉玳听见宫侍传报,心中一阵疑惑,除萧煦生外,其它君侍从来不曾到政清宫来,莫非有什么要事?
点头示意宫侍带秦华祁进入,并对几位大臣略吩咐几句,便让他们退下。
“臣等告退。”几位大臣行礼后转身正走到殿门口,便见着秦华祁火急火燎的进来。
“见过良贵君。”众大臣纷纷向他行礼。
秦华祁似乎极为匆忙,只对她们略点了下头,就匆匆向御座走去,并在御案前跪下。
“陛下,皇贵君为人一向纯善豁达,自臣侍入宫,宫中众人无不念其贤德,而贤贵君皇嗣折损,众所皆知为雍华宫宫侍与贤贵君有怨,心生恶念为之,与皇贵君何干?皇贵君只是统管后宫,他又如何能管到各宫院内的私怨?臣侍望陛下念皇贵君一片良善,收回成命,免去皇贵君禁足之罚。”秦华祁略带惶恐的向博婉玳哀求。
“圣旨已下,君无戏言,已不得收回,再说,若非他多次纵容宫侍,以至宫侍们个个有持无恐,做事疏懒,也不至于出这么大的憾事。”博婉玳叹气道,她又如何不知道萧煦生与这件事无关,但她却必须这么做:“此事不必再提,你起身吧。”
“可是……”秦华祁似乎知道多说无意,蹙眉道:“可是陛下,皇贵君明明与此事无关,您却将他禁足,臣侍怕,怕贤贵君想偏,以为他的孩儿折损,皇贵君也有关联,若因此怪上皇贵君,那……”
“你想到哪里去,贤贵君是个明理之人,不会如此作想,再说,今后宫中有凤后主持大局,凤后知道该如何处理。”博婉玳淡然道。
“可是,可是臣侍还觉不安,寒家怎么说也是世家,万一……”秦华祁神情紧张。
“好了,朕有分寸,你无需再言。另外,你今日之言今后不得再提。“博婉玳威仪的警告。
“是,臣侍知错,臣侍只是希望陛下能赦了皇贵君的禁足之罚,以免……误会。”秦华祁极恭敬的向博婉玳行礼。
“朕明白你的心意,你先回吧,朕自有打算。”博婉玳语气缓和了不少,她知道,秦华祁的话并非危言耸听。
这次的事件,岂止是让后宫君侍之间产生矛盾,就带寒家与萧家,也成了仇家,在朝堂上相互攻击、牵制。
第82章
博婉玳只是让许立回内务府领杖,算是对他极为重视,饶他半条命,不然若是由大内护卫统领衙门来刑杖,五十杖下来,不死也残。
内务府执杖宫侍虽极为公正,但杖责自已的顶头上司,还是为人秉直清廉的顶头上司时,手下还是不自觉的留了三分气力。
这让许立在床上只趴了近半月,基本就能下地。
而这半月以来,颜墨梵向石儿了解后宫目前的状况,雷厉风行的作出了应对。
首先向坤平帝请旨,将原内务府统归入后宫,许立职务更改为后宫总管,后宫所有宫侍不再负责物品采买、制造,也不负责对外传旨。
同时由坤平帝任命一大臣为内务府总管,内务府负责宫廷物件采买、制造、及后宫对外传旨等一切对外事宜,并在皇宫东大门处设内务府衙门,后宫一应需要对外的事务,只能传达到内务府衙门,由内务府出面对外处理。
这样,等于在宫内与宫外又增设了一道关卡,所有物件经内务府查验后,到达后宫,又需查验一遍。
宫侍也不得出宫,宫内的消息,即便会传到宫外,也不至于那般迅速。
外戚未向陛下或凤后请旨,不得擅自入宫。
博婉玳思索许久后,一一准了,任命卢婷为内务府总管大臣。
颜墨梵得知时一愣,他没想到会是卢婷为内务府总管。
接下的日子,颜墨梵下令调查宫中种种传言是何人散播的,凡参予者,无论有心无心,一律杖责。
并将所有先前犯错的宫侍,集中到昭阳宫外一一惩处,既不让任何人心存侥幸,也给他自己立威。
许立伤势恢复时,后宫已恢复到先前的有条不紊。
华凤殿
颜墨梵坐于正殿上首宝座,手执百合香草冰糖茶:“许总管,本宫先前已有耳闻,后宫新进了几位君侍。但本宫非但未曾见过,对他们种种不甚了解,甚至连他们出自哪户人家不知道。今日正好空闲,不如许总管细说给本宫听听。”
“这……”许立有些为难,在凤后面前细说几位君侍,如何说?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错处,说他们好处,只怕凤后不喜,说他们错处,要掉到他们耳中,许立心底直冒汗。
“你只管照实说,许总管,身为后宫总管,你便是本宫的眼睛、本宫的耳朵,如实向本宫禀报后宫一切事,这也是你的职责所在。”颜墨梵似乎看出他的心中所想:“你如果还认为只做老好人,大家相安无事,后宫便能安稳,你便错了,本宫留你也无用处。先前的后宫发生的种种,面上看似乎是皇贵君掌管后宫过于仁慈,以至宫侍疏于管理,但你也有责任,若非你怕惹是非,存心想小事化了,不于计较而没有及时提醒皇贵君或禀报陛下,又如何能出这样的事来?”
虽然这是宫侍的通病,但颜墨梵不能不提醒许立,身为后宫总管,他必须与一般宫侍不同。
“奴侍知错。”许立立即跪下。
“既然陛下信任于你,本宫相信你自有你的能耐,你接管后宫也才半年,不能做到完善可以理解,但是,宫中不容一丝错处,过去种种也只能到此为止,今后,本宫希望你能发挥后宫总管的作用来,为陛下也为本宫,好好尽你的职责。”颜墨梵喝了口甜茶,蹙眉搁于一旁:“你的职责并非只是仅仅听本宫差遣,而是要协助本宫,说吧。”
“是,凤后”许立低头:“奴侍定尽心尽力协助凤后。”
“起来说话。”
“是。”许立起身垂首道:“良贵君秦氏,为原州秦家嫡次子,赐居兰林殿,快语心直,极少绕弯儿,但也尊卑有度,进退知礼,对陛下及皇贵君极为恭敬。此次皇贵君被陛下禁足,还前往御书房求陛下赦免,但陛下不允。”
“那他对贤贵君与其他君侍呢?”颜墨梵扬眉问道。
“甚少接触,最多寒喧几句。”
“与皇贵君经常往来?”
“是,时常前往瑶欣宫给皇贵君请安。”
“说下去。”颜墨梵微微有些蹙眉,心中略有疑惑。
“德贵君庄氏,出自岭南翰州庄家,也就是皇贵君外祖家嫡子,赐居惜鸿殿,擅音律,为人谨言慎行,极少出惜鸿殿。”
“可常与其他君侍往来?”
“几乎没有。”
“与皇贵君呢?他们可是表兄弟呀。”
“皇贵君曾前往惜鸿殿两回,之后也不曾往来。”
颜墨梵点点头,暗赞此人聪明。
“怡君为西南粳州吴家嫡孙,身子不好,基本不出云舞殿;晋君为章城王家嫡子,也是喜字画之人,与贤贵君较亲近,时常前往探望。”许立恭敬道。
颜墨梵听完眉头蹙的更紧,心中冷嘲博婉玳连后宫君侍都与她的政事有关联,每位君侍的家族是她稳固朝政的助力,唯有他,一无所有……
“陛下定是对他们宠爱有加吧?”颜墨梵不由的感慨。
“是,陛下从未冷落哪位君上。”许立如实回答。
颜墨梵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
朝堂上,镇南候庄佳上了折子,祥王已经找着,因先前在视查边境时,不听随行官员的劝阻,仅带几个随从,前往大耀与古拉白族边境,不慎遇到东南虎,逃到黑山中,被古拉白族人所救,并与族长之子相恋,提出若坤平帝不准他迎族长庶子回京,宁愿弃亲王之尊,也不回朝。
坤平帝大怒,痛斥祥王这种行为有失大耀国体,且身为先皇皇女,在先皇孝期之内不得娶侧君。
可祥王就是这么个对什么都不管不顾的人,别说大耀朝野,就算邻邦也是众所皆知。
坤平帝多次修书令祥王回京,祥王都不从命,但祥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