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地惊变-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呐喊助威了。 
  张国焘感到有点孤立,看来他想检讨中央的政治路线是个问题,于是避开这个一时扯不清楚的问题,讲起别的事来: 
  “依我之见,中央还应遴选一些新人参加政治局工作,这样可以加强中央的领导作用。。” 
  洛甫插话说: 
  “增加政治局委员,必须由党的代表大会决定,不可随便处理。” 
  张国焘当即反驳说: 
  “在座的秦邦宪、王稼祥、朱总司令,包括你洛甫,也不是六次大会选举出来的,而六大选出来的政治局委员,在座的只有我和恩来同志。其他诸君,都是以后的各种会议增补的。这在中共的历史上,也不是什么新发明,不值得小题大做。既然中央存在一方面军里面,只要召集一次政治局会议就可以决定,这样的事过去是常有的。”洛甫感到奇怪,上个月部队屯驻芦花的时候,张国焘找他谈起遵义会议时,认为那次政治局会议不合法,理由不是党的代表大会,会议的选举是否生效?存疑。主要是对毛泽东进常委不满。而今,张国焘为了将他手下的人塞进中央,又说不通过中央全会可以增补,只要召集一次政治局会议就可以解决。出尔反尔,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党中央的组织原则,可以根据他的需要随心所欲去作解释,典型的实用主义!张国焘的诡辩,简直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洛甫摇摇头,心里暗自感到好笑。 
  毛泽东一听,张国焘在这里无非是为四方面军争权,其实质是争取在中央多找几个他的代言人。不然,在中央的会议上,他总是居于少数。何况在向毛儿盖进军途中,张国焘已经向中央提出进政治局的四方面军干部的名单,还来回商量过好几次,于是说道: 
  “政治局增加四方面军的干部,这个我没意见,但不宜过多。是否增加陈昌浩和周纯全两同志就行了。因为中央还包括二方面军和全国白区的秘密组织。中央委员,可考虑增加一些四方面军的同张国焘的这个建议,毛泽东只同意了一半,因为在下面,张国焘提出四方面军的六、七个干部可以进政治局,于是不服气地说: 
  “四方面军的干部,如果只同意一两人进政治局,那么,是否立即召集一次高级干部会议呢?特别是现在,一、四方面军的干部互有隔阂,对中央也有不满,让大家发表发表意见。由一、四方面军干部组成的高级干部会议,应该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如果有人过度敏感,以为这样的高级干部会议将由四方面军的同志占多数,不免是想入非非。我可以声明,四方面军的同志,决不会在高级干部会议中要求占多数。只是想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而已。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将是实施党内民主,解决党内各种歧见纷争的有效途径。” 
  毛泽东看了一眼张国焘说: 
  “现在是在军事行动中,不能谈什么党内民主,一切只有以中央的命令行事!” 
  张国焘白了毛泽东一眼,没有再继续讲下去。 
  会场静了一会。 
  洛甫抬头问张国焘:“国焘同志,你的意见发表完了没有?”张国焘淡淡地说:“暂且就说这些,以后有机会再谈。谬误之处,请诸位批判。”洛甫转向大家:“还有些什么意见?”毛泽东吸了一口烟说:“我再讲几句。其实洛甫同志的这个决议草案在开会前同昌浩、傅钟几 
  位同志商量过,他们是同意的。国焘同志对苏维埃运动的看法,与我们略有分歧,如果认为苏维埃运动是失败了,将使一般同志失望。我看,今后我们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将苏维埃旗帜高举起来。卷起苏维埃旗帜的作法,我们似乎还没失败到这个地步,大可不必。至于对遵义政治局会议的评价,我看,我们也不要勉强国焘同志接受,留待以后党的会议来做结论吧。”停了停,毛泽东以一种调侃的语言说:“国焘兄说得好,梁山泊好汉不打不相识,今天,我们算是又一次相识喽。”说完嘿嘿笑了起来。 
  张国焘也不得不苦笑了一下。洛甫最后说:“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这个草案基本 
  上算是通过了,同志们提的意见,由常委修改后,再转发下去。” 
  九、患难相随 
  邓颖超为病中的周恩来分忧 
  深夜3点多钟,周恩来从沙窝的喇嘛庙开会出来,头感到有些昏痛,高原的夜风一阵一阵地袭击着他单瘦的身体,他哆嗦起来,“咯咯咯咯”的不断咳嗽。 
  天边的月儿洒下清冷的光辉,几颗寂寞的寒星在沉沉的夜空眨着不眠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几个疲惫的夜行人。 
  周恩来的身子软软的,腿脚好像没有一点力气,抬脚动腿都感到有些困难,似乎还有点儿恶心,想呕吐。特务员小魏在马灯的光亮中看见周恩来走起路来身子摇摇晃晃的,咳嗽声不断,赶快扶着周恩来的手臂,无比关怀地说: 
  “周副主席,我叫担架来。” 
  周恩来挥挥手: 
  “不消了,慢慢地走回去。” 
  从开会的地方到军委总部驻地,本来没有多远,可是他们竟走了好几十分钟。 
  周恩来吃力地摸回到自己的房间,头一阵剧痛,身子感到特别寒冷,胳膊和腿脚的关节,也开始疼痛起来。他实在支撑不住了,身子不自觉地倒在木板搭的铺上,嘴里喃喃地叨念着:“小魏。。,冷得要命!。。快给我加盖一点东西。” 
  小魏迅速将周恩来的一床黄色棉毯搭在薄薄的灰夹被上,亲切问道: 
  “想喝水吗?周副主席!” 
  周恩来摇摇头说: 
  “还冷,再盖一点。。” 
  小魏又将周恩来的一件灰布大衣盖在棉毯上。 
  周恩来半睁着红红的眼睛还在一个劲地说: 
  “冷——冷——好冷哟!”声音逐渐微弱下来,双眼紧闭着。 
  小魏急了。他在周恩来身边一年多日子,还没看见周副主席病得这般模佯。于是用手在周恩来的额上试了试: 
  “哟!头好烫,发高烧!”他不敢怠慢,拔腿便朝卫生部驻地跑去。 
  突围西征以来,周恩来异乎寻常的辛苦,和在中央苏区一样,军委的主要责任全落在他的肩上。傍晚,每到一个驻地,他就叫人架起电线,接收各军团的电报,同时,挂起地图,以便观察和抉择行军、作战的路线。然后他才坐到椅子上稍事休息。等各方面的情况来齐后,经过分析研究再找毛泽东商量,然后起草作战命令,下达行军路线,直到向各军团的电报都发出后,他才睡觉。这时天已接近黎明,新的一天忙乱的生活又将开始。本来,刘伯承是总参谋长,但眼睛不好,晚上工作不方便,所以周恩来不要刘伯承起草作战命令,而由他自己承担起来。白天,他又要和部队一起行军。清晨太困了,有时在担架上躺一会儿,算是对熬夜的补偿。因为睡眠不足,骑马时常常要打瞌睡,容易摔下来。一到驻地,他又顾不得休息,等到把事情处理完毕,常常是下半夜啦。周恩来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夜以继日地操劳。有时刚刚躺下,来了情况,又不得不把他叫醒处理,不然要贻误军机。 
  在贵州黎平附近,总部一局的罗参谋为了向他请示一个急事,曾热泪盈眶地三次叫醒周恩来。第三次渡赤水河的时候,罗参谋有事向他请示,周恩来在睡梦中“嗯”了一声,小罗以为他已同意,退了出来。第二天,周恩来说他完全不知道这件事。于是周恩来从此规定,以后必须将他喊醒坐起来,才算叫醒,或者干脆让他站着听参谋们请示或汇报工作,以免又睡着了。大军西征以来,他常常彻夜不眠,实在支持不住了,就伏在桌上打一会儿盹,又赶快抬起头来继续工作,西征中的周恩来,就是这样夙夜匪懈,宵衣旰食! 
  周恩来的身子,由于忘我的工作而显得十分虚弱了。翻过夹金山时,高山缺氧,风雪的肆虐,又将他■羸的躯体折磨一番,他因感受雪山的风寒开始生病。部队到了毛儿盖,由于粮食的极端匮乏,周恩来不得不同大家一起吃野菜和青稞,虚弱的身子终于再也无法支撑了,彻底垮了下来。 
  小魏请来了卫生部的戴医生,一量温度,竟高烧到四十度。戴医生对小魏说: 
  “周副主席患的是疟疾。”接着他从挎包里取出一包还是在遵义“太平洋药房”购买的奎宁丸,交给小魏说: 
  “对付疟疾,只剩下这么十几颗奎宁丸了,我一直留着,舍不得用,赶快给周副主席吃,过几天,烧就会退的。” 
  小魏照戴医生的嘱咐,精心照顾着周恩来,还替他熬了一碗青稞面,加放了几滴酥油。 
  但周恩来的高烧一直不退,且不能进食。小魏急得哭了,赶快跑去找毛泽东。 
  毛泽东得知周恩来病重的消息,急派卫生部的王斌与李治两位医生前往诊治。王斌和李治替周恩来检查后发现肝部肿大,皮肤发黄,两人商量研究一番后确诊为肝炎,这时已发展成阿米巴肝脓肿,急需排脓,不然有生命危险。 
  但在这一无设备二无医药的环境里,不要说开刀或穿刺,就连消毒工作都无法进行。怎么办?王斌考虑了一会急对站在周恩来身边的特务员说: 
  “快到雪山上取些冰块来。” 
  小魏与小范简单商量了一会,决定让小魏留下照顾周恩来,小范他们到60里外的大雪山上去取冰块。 
  王斌和李治取出几粒易米丁,扶起昏迷中的周恩来,让周恩来用温开水吞下。这种易米丁,实际上是治疗痢疾用的,但这时到何处去找治肝炎的特效药,没有法只得用它代替了。 
  王斌与李治一直守护在周恩来身旁,不敢挪动一下脚步,注意观察着周恩来服药后的变化。他们不断用湿毛巾敷在周恩来的额头,一直等到下午,小范和小吴才气喘吁吁地抬回几大块晶莹的冰块。王斌和李治迅速将亮晶晶的冰块冷敷在周恩来脓肿的肝区上方。一会,便听见周恩来响起一两声微弱的呻吟。。 
  邓颖超在休养连得知周恩来病重的消息,急急从驻地赶到军委总部。一路上,心情格外沉重。本来,她的身体也不大好,西征开始,她患了肺结核,吐血,以致编在总卫生部干部休养连行军,没与周恩来在一起。 
  十来个月,邓颖超与周恩来见面的机会也不多,主要是周恩来太忙,邓颖超不愿意去打搅他。有几回,毛泽东和周恩来走过休养连,连里的同志看到直叫唤:“毛主席和胡公来了!”(周恩来长征中因蓄胡须,同志们亲切 
  地叫他周胡子,或称胡公)周恩来走到邓颖超身边,三言两语简单地交谈了几句,又分手了。记得部队在抢渡贵州的北盘江以前,国民党的飞机向休养连驻地掷弹,贺子珍、钟赤兵等人受伤,还死了几个战士。周恩来闻讯,在夜半提着马灯来看望休养连的同志,同邓颖超也只交谈了几分钟,便分手了。。 
  十来个月的戎马岁月,邓颖超同周恩来就这么简简单单地见过几次面,都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似乎少了一点夫妻的情份。他们没有工夫去低回缱绻,周恩来和邓颖超就是这样! 
  这次,因周恩来病势严重。沉疴不起,邓颖超才不得不来看他。 
  邓颖超忐忑不安地迈进周恩来的房间,见周恩来睡在木板床上昏迷不醒,双目紧闭,那双终日审视战争风云的累眼暂时休息了。她用手轻抚了一下丈夫的额角,感到烫烫的,有点烧手。她凝视着丈夫那张长满胡须的面颊,感觉越来越加消瘦了,似乎只有一张手掌大,皱巴巴的干瘪的脸上,仿佛涂了一层蜡黄,邓颖超的眼角不自觉地滚动着几颗热泪。 
  压在周恩来腹部的冰块,受着高烧体温的消溶,清亮的雪山之水,便嘀嗒嘀嗒地掉在床下的一只木盆里,停泊在邓颖超眼角的泪珠也随之掉了下来,滴落在她风尘仆仆的征衣上。。 
  这时小魏才“发现”邓颖超在身边,于是轻轻说道: 
  “邓大姐,请坐!” 
  邓颖超颔首不语,一直倾身伫立在丈夫身旁。 
  天色渐渐地黑了下来。落向西陲的余晖,渐次隐没在浓重的大山的荫翳里,遥远的雪山,失去它白灿灿的光芒,在天边留下一重重巍峨的剪影。 
  小魏对邓颖超说: 
  “邓大姐,我送你回休养连。” 
  邓颖超平静地说: 
  “不!今晚我不能回去,我要照顾恩来。” 
  “那你怎么睡呢?” 
  “我在恩来的床前铺点稻草,将恩来的包袱皮盖在稻草上作垫单就得啦。” 
  小魏不安地说: 
  “邓大姐,你也有病。” 
  “没关系,今晚,你们都去休息,我替你们值班,恩来生病的这些日子,你们也真够辛苦啦。” 
  小魏噘着嘴说:“邓大姐不走,我们也不走。” 
  邓颖超说: 
  “好!今晚我们大家一起照顾周副主席。” 
  邓颖超坐在周恩来床边,把周恩来脱下来的灰色羊毛背心拿过来看看,目的是趁机替他找找虱子。突围出来,部队根本谈不上讲究卫生,上上下下全生虱子,疾病缠身的周恩来,更不例外。邓颖超在闪闪烁烁的马灯光下,见背心的羊毛线眼子里,一只只虱子在有气无力地蠕动,有的虱子肥肥的,似乎喝够了血浆,行动不便,大腹便便地斜插在毛线衣眼子里一动不动。看见这么多害人虫、寄生虫霸占着周恩来的衣服,邓颖超难受极了。心想,西征以来,恩来的身子本来就弱,怎经得起这么多虱子的咬噬、折磨,哪有这么多的热血来喂养这些可恶的家伙。她一边听着周恩来的呻吟,一边用双手的大指甲挤掐虱子,挤掐一个,心里就默记着数字,心想看看究竟能找到多少?每掐一个,静静的屋子里便响起轻微的“咔吧”一声。那些肥虱的血浆甚至溅到她的手臂上,她擦了一下,摆摆头,微微叹了口气。 
  伴着周恩来时断时续的呻吟,大约花了两三个小时,邓颖超在周恩来的灰羊毛背心上找到170多个虱子,虱子的血把她的两个指甲都染红了。虽然如此,但邓颖超怀疑是否把毛衣上的虱子都捉光了。因为那些白色的星星点点的虱卵,还一簇簇牢固地粘在毛衣的皱褶地方,任你怎么弄也弄不干净。邓颖超只得在虱卵集中的地方,用大指甲一团团地挤掐,于是,房子里便响起一阵咔咔吧吧的声音。她又一次摇摇头,唉声叹气起来。。 
  翌日清晨,周恩来苏醒过来,呻吟声中夹着一声声“肝疼”的叫声。邓颖超和王斌、李治赶快把周恩来扶起来,终于排出半盆绿色的脓来,屋子里弥漫着一股异样的臭味,大家心里一下掉下一块石头,心想周副主席得救了,接着他的烧也慢慢退下来。周恩来睁开眼,发现邓颖超在身边,感到有些意外,用一种微弱的声音问道: 
  “小超,什么时候来的?”邓颖超双眉舒展开来:“昨天下午。”周恩来慢吞吞地说:“我怎么不知道呢?”“你发高烧昏迷不醒,什么都不知道。”周恩来有气无力地说:“这阵,我感到腹部舒服一些,不像昨天那样疼痛了。”邓颖超看看王斌和李治,会心地点点头。周恩来服了易米丁,用冰块降了温,排出脓液以后,疾病慢慢的有所好转,烧已开始退了,可以进一点软食。邓颖超在他身边照顾了三天,便返回休养连驻地。邓颖超离开的第二天,毛泽东来看望周恩来。毛泽东走近周恩来的床边,轻声问道:“恩来,好些吗?”周恩来眨巴着一双无神采的大眼:“好多了,看来暂时不会去见马克思了。夏洮战役计划,执行得如何? 
  一、三军团离开班佑北上没有?”毛泽东慢慢对周恩来说:“前两天,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的索花寺开会,讨论了一下战略方针和夏洮战役的作战行动问题。”周恩来关心地问道:“没有吵架吧。”“还好,这次开会,没有吵架。”毛泽东下意识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支香烟,随即又插入口袋的烟盒中,决定不抽了。因他突然想起周恩来咳嗽,唯恐因烟味的刺激而加剧。毛泽东对周恩来说:“我在会上,依据中央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方针,强调红军北出后,应以洮河流域为基础,建立根据地。因为这一地区,背靠草地,川敌不易过来,而临近青海的回民区,党的民族政策得当,回民不致于反对我们。如东进受阻,以黄河以西作战略退却,也是好的。所以向东向西是一个关键。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战略方针,争取向东发展。”周恩来躺在床上注意听着毛泽东的陈述,不断点头。毛泽东接着又说:“会上诸公,基本上都赞同我提出的主张,陈昌浩的态度尤为坚决。他主张我们应快速北进,集中最大兵力,向东突击,以实现中央的既定方针。”周恩来一听,清癯的颜面立刻绽出一丝笑容。毛泽东接着说下去:“徐向前的意见也是主张应当向东,向陕甘边界发展,而不应向黄河以西,我军北出甘南后,应坚决沿洮河右岸东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