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方面军既然有那么多的干部,今后可调一些到四方面军中来,我们正缺干部哩!”周恩来不假思索他说:“不成问题。”他们这样一边走,一边摆谈,久别后在患难中重逢,话自然很多。张国焘转身对朱德说:“玉阶兄,你的身体和过去一样,依然强健,就是黑了一点。”朱德笑了一下,露出一口白白的牙齿说:“经常日晒雨淋,哪有不黑的道理。”接着朱德又自言自语他说:“两军在达维会师,很有意思。”张国焘问朱德:“玉阶兄,你的意思是——”朱德马上接过张国焘的话说。“达维!达维!达到苏维埃嘛。让我们共同为实现苏维埃而奋斗。”张国焘皮笑肉不笑地笑了一下。“苏维埃究竟是什么模样?哪个说得清楚?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的苏维埃,没有成功一个。”洛甫插话道:“主要是我们的策略有些问题,性急了一点,冒进了一点。”张国焘不满他说:“还不是斯大林指手划脚造成的结果。”博古接嘴说:“国际的指示谁敢不听?”张国焘看了一眼博古说:“当然喽,我们都是忠诚的布尔什维克,国际的指示,岂敢不执行?”渐渐的骤雨初歇,绯红色的天边洒下几缕阳光,照着西陲的小镇,毛泽东、张国焘一行披着雨后阳光,摆摆谈谈,不觉来到抚边。
当毛泽东、张国焘一行走进事先布置的欢迎会场,数干红军立刻欢呼起来。毛泽东、张国焘、周恩来、朱德肩并肩走上青松翠柏搭就的主席台,不断向欢呼的红军招手致意。毛泽东首先致欢迎词,他说:
“一、四方面军的同志们:
“中央红军突围西征,半年多来,击退无数次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了自然界数不清的艰难险阻,为实现自己的战略方针,不惜牺牲,艰苦奋斗,初步取得战略转移的重大胜利。大渡河边,蒋介石希望我们变成第2个石达开,英勇的红军,没有让敌人的阴谋得逞,终于闯过了大渡河,翻过了大雪山,和英雄的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四方面军的指战员,为了迎接中央红军,作了许多艰苦的努力,为中央红军准备了大量物资,热情支援兄弟部队。我
谨代表中央红军全体同志,衷心感谢四方面军,感谢张国焘同志。今天召开这个欢迎会,就是为了欢迎国焘同志。两军终于会师了。今后,一、四方面军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为实现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并肩战斗,结前进。我们一定会成功!我们一定会胜利!胜利永远属于兄弟的一、四方面军。。。”
毛泽东讲话完毕,台下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毛泽东请张国焘讲话。张国焘谦虚地对身边的洛甫说:“总书记讲讲。”洛甫谦和他说:“我不讲了,泽东讲的代表我们几个。”张国焘微微一笑:“好嘛,我讲讲。”于是用一口江西话说:“党中央、中央红军及四方面军的同志们:“我们今天在这里胜利大会师,是两军广大干部、战士英勇西征的结果,我们欢庆我们的成功!我们欢庆我们的胜利!我代表四方面军全体同志,向党中央致敬。四方面军,过去一直远离中央,没有直接接受中央领导,现在好啦,中央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在一起。今后我们要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去战斗,去奋进。对艰苦奋斗的一方面军,我表示深切的慰问。胜利属于一方面军!胜利属于四方面军!胜利属于一、四方面军大会师!”
台下又是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
欢迎会后,在抚边镇尾的喇嘛庙里聚餐。毛泽东和张国焘有说有笑地并肩走进庙里,见大殿的地上东一堆西一堆地摆着丰盛的菜肴,冒着热气,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大殿神龛一侧的一张长方桌上,摆的菜比地上的还多。大碗大碗的牛羊肉,炖鸡、烧肉,辣椒拌酸菜,还有大瓦钵盛的米豆汤。毛泽东、张国焘等人来到桌边坐下,毛泽东喜滋滋地对张国焘说:
“今天国焘兄准备这么多美肴,我等真要大饱口福啦。”周恩来笑着说:“还是在遵义,吃过这么多好菜。”张国焘高兴他说:“一方面军的同志辛苦了,加几个菜以示慰劳。”张国焘从桌上的大罐里倒出一杯白酒,递到毛泽东面前:“润之兄,我代表四方面军敬你一杯酒,向英勇奋斗的一方面军表示一点敬意。”毛泽东双手接过土杯,微微一笑。“国焘兄,鄙人没有海量,但今天的这杯酒,非喝不行。”说着说着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吮吮嘴唇说:“哟!好烈!看来比贵州的茅台酒度数还要高。”毛泽东随即倒了一杯酒,递给张国焘说:“四方面军,为迎接中央红军,竭尽全力,本人代表中央红军,深表感谢,回敬国焘兄一杯酒。”张国焘也用双手接过土杯,说了一声:“谢谢!”并深深鞠了一躬。然后便是周恩来、朱德、洛甫、博古、黄超等人的相互敬酒,美酒佳肴,流觞交错,杯盏频传,喜笑连声。欢宴固然显得有些轻松,但张国焘感到有些奇怪:席间毛泽东等人不说说当前的战略方针,不告诉他一方面军的有关情况,不说说年初在贵州遵义召集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有关细节,也不盛赞四方面军的成就。他感到不快,感到沉闷,感到困惑。。
五、风波骤起
凯丰的文章引来张国焘不满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前夕,蒋介石根据一、四方面军行动的去向,作出两军“急图合股川西”,“不外横窜康、青,北向甘、陕两途”的判断。因而以胡宗南部二十七个团,布防于松潘至平武一线,扼四方面军北进;另以刘湘、孙震、李家钰等部九十余团,固守江油、汶川、灌县一线;以杨森、邓锡侯部五十余团至名山、芦山、雅安、荥经一线,防四方面军东出;以刘文辉、李抱冰、薛岳等部,自南而北推进,追堵一方面军,并策应氓江东岸;以甘、青两省的马家军、防四方面军西出青海。蒋介石积极调动各部兵力,对一、四方面军形成分割包围之势,企图压迫两军在川西地域而消灭之。
四方面军处于北面的四军及三十军一部,在松潘以南的镇江关、松平沟地区,与胡宗南部对峙;东面的四军、三十一军各一部,在汶川、观音梁子、千佛山、土地梁、北川、片口一线,与川军对峙。敌人不断向四方面军进攻,激战一直不停。四方面军另以一部主力南下接应中央红军,一部兵力在茂县、理番、汶川一带发动群众,筹集粮食、物资。由于前线的兵力有限,只好暂取守势。
对于战略发展方向问题,两军会师前夜,四方面军总部虽然没有讨论过,但张国焘已经有所考虑。当四方面军刚进入川西北地区,张国焘就忙着成立“苏维埃西北联邦政府”、“西北特委”。张国焘本人任联邦政府主席。出布告、写条例、发指示,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忙得不亦乐乎。给人的印象,似乎要铺开摊子,在这一带立脚生根,开创新的根据地。但张国焘又考虑到川西北山大地广,人稀粮少,地瘠民贫,物产匮乏,不适合大部队久驻。而这一带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阂不易消除,红军偶至这里,时有摩擦,还动过刀枪,要建立根据地,也属不易。徐向前曾与李先念交换过意见,认为还是原来的川陕甘的计划好。如果一方面军上来,以两军的力量,北上消灭胡宗南一部分主力,不成问题,这样就可争取在川陕甘边创建根据地,再与四方面军西行后留在通南巴的游击队取得联系,另图发展,似为上策。而张国焘对目前四方面军的战略发展,则举棋不定,有时想立足川西北不走;有时则想北取陕、甘;有时又欲折转川西南边,苦苦运筹,徘徊犹豫,终拿不出一个成熟的方案来,心想等两军会合后再说。这时张国焘与四方面军高级将领们的心态是焦急与等待。
就在中央红军前卫部队抵达懋功与四方面军会师的这一天,1935年6月16日中央和军委致电四方面军,提出两军会合后的总方针是: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并于适当时期以一部乓力组织远征军,占领新疆。目前的行动计划是一、四方面军主力,“均宜至岷江以东,对于即将到来的敌人新的大举进攻给以坚决的打破,向着岷、嘉两江之间发展。”如发展受到限制时,则以陕、甘各一部为战略机动地区。坚决地巩固茂县、北川、威州在红军手中,并击破胡宗南之南进,是这一计划的枢纽。并且指出,以懋功为中心的地区,均为深山穷谷,人口稀少,给养困难。至于西康,情形更差。邛崃山脉地区,只能用小部队活动。红军主力出这些地区,均非良策。如敌人完成封锁计划,则将使红军北出机动,极端困难。中央的初步打算是以夺取岷江和嘉陵江上游的中间地区为立足点,伺机向甘南与陕南发展。
张国焘在茂县接到中央和军委指示,只和陈昌浩商量了一下,便于次日复电中央,表示同意向川陕甘发展,但认为东出北川和北打松潘,地形与敌情均极不利,因而主张一方面军沿金川地区北进占领阿坝,四方面军则从茂县、理番北上进占松潘以西,然后两军去青海、甘肃,以一部组成远征军占领新疆,至力觅机东向陕西发展。为解决给养困难,隐避作战企图,暂时可南下先取岷江以西的夭全、芦山、名山、雅安地区。
张国焘的这一计划,显然与中央的方针有别。
在张国焘复电中央和军委的第二天,中央再次致电张国焘,指出“目前形势须集中主力首先突破平武,以为北向转移枢纽。其已过理番的部队,速经马塘绕攻松潘,力求得手。否则兄我如此大部队经阿坝与草原游牧区域入甘、青,将绝大困难,甚至不可能。向雅、名、邛、大南出,即一时得手,亦少继进前途。因此力攻平武、松潘,是此时主要一着,望即下决心为要。”
显然,中央的来电对张国焘提出的战略方针持有异议,指出张国焘为执行自己的计划,于红军的发展不利。
在中央致电张国焘的次日,川敌猛攻北川县城,四方面军弃城撤至笔架山、神仙场一线,继续凭险阻敌。南面的一方面军,亦被杨森部压迫,撤离宝兴,形势紧迫。翌日,中央复致电张国焘,强调力争红军主力出东北,实现川陕甘计划;如绝无办法,暂时只好向川西南发展。要求四方面军速向懋功开进,两军集中20个团以上的兵力,突击雅、名、邛、大地区,迅速打开战局。由于这一行动关系全局,事关重大,中央急电张国焘立即赴懋功面商。于是张国焘不得不离开茂县总部,带着黄超及十余骑卫士,走了3天多时间,来到懋功与毛泽东等人会晤。
但张国焘在抚边与毛泽东等人见面后,久经患难,双方互诉一番别离之情,披肝沥胆,一阵赤诚的欢欣,大家都未谈及当前的战略方针。因为这是一个十分重大而棘手的问题,需开会解决。
张国焘到懋功休息数日,分别到两军驻地查看了一下部队的情况,深感中央红军长途转战至此,消耗损失甚大,亟待休整与补充。而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以来,虽频频与敌人作战,但损失不及中央红军大。他暗暗为四方面军比一方面军优越而庆幸。这几日,他又拜访了中央的几个要人,向他们打探中央及一方面军的一些情况。
张国焘来懋功与毛泽东会晤之前,中央已知张国焘对军委的战略方针持有异议。电报频传,羽书交驰,不得而决,以致通知他亲赴懋功开会解决。6月26日,中央不得不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研讨会师后的战略方针,共商大计。
开会的地方是一所两进院落的喇嘛庙。四周有高高的围墙,第一道院落的大门外,有一道影壁。整个院落的房屋,均系木柱木板装嵌,开间很大。警卫部队驻第一进院落,会议则在第二进院落后面的屋子里举行。
因为是政治局会议,自然是由在党中央负总责的洛甫主持。等开会的人到齐后,他拿着一份讲话提纲站起来对大家说:
“同志们,野战军同四方面军的会合,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胜利。这一会合,不但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大大加强了我们同敌人作战的力量,便利于我们更大规模的消灭敌人。由于我们的会合,大大的提高了全体红军指战员与政治工作人员的战斗情绪,胜利的信心;使两大主力在过去长期革命战争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得到了相互的交换与总结;使过去在两个战线上分开的两大主力,现在完全放到党中央与军委的统一指挥之下。
“这一会台虽是在松潘等县,地形上不利于作战,物质给养上非常困难,但正是这一地区,使我们能够利用地形,箝制追击与进攻我们的敌人,使蒋介石刘湘一切阻止我们会合的企图归于失败。使野战军得到整理休息的机会,我们在川陕甘建立新的苏区根据地,就有可能实现这一战略方针。这就大大的缩短了我们野战军从无后方的大规模的游击战,转到有后方的运动战的时间。
“红军主力不利于长久的停留在这一地区,在这一地区建立苏区根据地,显然也是不利的。因为这种不良的地形,使我们不能以大踏步的进退,去求得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这种地形,是便利于我们箝制敌人,但同时也便利于敌人封锁我们。给养的困难,在这一地区内是不容易解决的,并且在我们的西北与西南,则是广漠无际的青海草原与西康,很难成为我们后退的依托。
“现在,敌人正在使用全力,力图把我们封锁在这一地区。杨森、邓锡侯的部队,正在从南面建筑工事,逐步推进。东南,刘湘、孙震、李家钰等部队,正在完全封锁岷江以及威州到北川以南的地区。胡宗南指挥二十七个团的兵力,盘踞在平武松潘一线,而蒋介石的主力,也正在川军的后面集结待机。在我们的西面的西康与丹巴一线,刘文辉、李抱冰也集中了约15个团的兵力,防止我们向西康发展。综合起来判断,蒋介石封锁我们在这一地区内的企图,是十分明显不过的。
“同志们,我们不能长久的停留在这一地区。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要好好的研究一下目前的战略方针,朝有利于野战军与四方面军的发展来考虑。下面,请总政委周恩来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和军委作目前战略方针的报告,然后大家再讨论,发表意见。”
洛甫的这段开场白,是有准备的。他在开会前两天,就在懋功认真分析研究了当前敌我双方的态势,为了解决会师后的战略方针,曾写下《夺取松潘,赤化川陕甘》一文,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印发向部队宣传。刚才讲的,基本是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
张国焘听了洛甫的讲话,心想,过去一直认为洛甫是个书生,肚内马列主义的东西倒装了不少,但军事方面的事,知之甚少。今天,当着大家,竟大言不惭地谈起战略方面的问题来了,不简单!说明过去对洛甫的认识有片面的地方。但他隐隐感到不快的是,洛甫开场白里讲的,明显不同意他对目前战略方针的看法,还影射了数日前他给中央电报里提出的问题。他在心里说:洛甫表面看起来温良谦让,是一个谦谦君子,但实质上思想却很敏锐,看问题尖锐,讲起话来也不躲躲闪闪,态度鲜明。
洛甫点了周恩来的名,周恩来代表中央与军委回顾了一方面军离开中央苏区以来,战略方针的几度变化之后,着重讲了目前两军会师后的战略方针、战略行动与战争指挥三个问题。他说:
“四方面军决定西去懋功,再转到西康,一方面军决定到岷江东岸,两个方面军的战略方针是不同的,应在什么地方建立苏区呢?这是当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建立苏区的条件中央和军委认为应该是,第一,便利于我们作战,现在一、四方面军会合了,建立根据地的地区应该比较大,以便于机动。松潘、理番、懋功地区虽然大,但多是狭路,敌人容易封锁我们,使我们不易反攻。敌人正企图在这些地方逼死我们。第二,群众条件,要人口较多,有利于红军本身的发展,便于我们做好扩红的工作。但是,松潘、理番、懋功、汶川、抚边一带,据我们初步调查,人口只有20万左右,其中少数民族还占多数。第三,经济条件,应是能解决军队供给的地方。而这一带粮食奇缺,牛羊有限,解决我们的穿衣都成问题,军事上的补充更困难。因此,在岷江两岸的懋、松、理地区,是不利于建立根据地的。长久陷在这里,没有前途。我们新的战略方针应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川陕甘建立根据地。
“至于谈到战略行动问题,目前一、四方面军的战略行动向南发展不利,向东过岷江对我亦不利,因敌在东岸有130多个团;向西北是广大草原。现只有转向甘肃,向氓山山脉以北,背向西,争取这一地域。这里道路比较多,人口多,山少。在这些地方,我们可以开展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