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曹操考试不行的话,那么按照品评来得分的话,结果如何?很不好意思,这个成绩恐怕更低。上文已经说过,曹操的长相不但对不起观众,而且对不起自己,否则不会找替身。品评之风盛行的当时,认为杰出的人物应该是有不同凡响的外貌,至少都会露出端倪。比如说比曹操小6岁的刘备,长得就很不一般,五官长得正点外,两只手长得能垂到膝盖,跟长臂猿进化来似的;还有一对招风耳,自己都能看见,跟猪八戒有得一拼,这都是贵人之相。还有比曹操小27岁的孙权,也是相貌奇伟,很早就引人注目。为什么要强调相貌呢,这是品评人物价值的重要条件。即使没有和奇特的,也应该是相貌堂堂,有男子汉气概的,比如说曹操的死党袁绍就是威风凛然的样子,早年他一直没怎么把曹操放在跟自己平等的位置。还有一个相貌堂堂的刘表,后来给刘备骗去荆州的那哥们,也是一狂帅之人。他对建安文人王粲的才华非常欣赏,欣赏到什么地步呢?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是呢,王粲这个长相跟曹操有得一拼,那是相当的平庸。毕竟女儿是嫁给一个有才华的人,而不是跟那个人的才华睡觉呀,刘表考虑老半天只好作罢。从中可见刘表这个人磨叽的性格,也可见相貌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5 宦官爷爷
除了相貌姿容这个绝对条件外,品评人物还有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世人的门第风范!这又是曹操的一个弱项。因为他出生于宦官之家,是太监的孙子,这不仅让曹操现在被人看不起,而且是日后走上仕途后心头永远的痛!
宦官怎么又会有后呢?这个得从曹操的祖父曹腾说起。曹腾很小时候就被送到宫里了,原因肯定是家里穷,没什么好出路,舍掉命根子换个出路吧。这肯定是曹腾的父亲曹节的想法。
历史上把曹节写成一个很酷的穷人,说邻居有只猪逃跑了,便到曹节的猪圈里看看,这一看有了惊人的发现,说,靠,你这只猪跟我家的猪太像,都长得猪头猪脑的,肯定是我们家的猪。就动手把猪抱回去了。曹节呢不跟他争论,过了几天,邻居家的猪自动跑回家了。邻居对比了一下发现两只猪长得还是有所差别,自己家的猪更帅一点嘛,于是就把曹节的猪送回来了,顺便道了个歉。曹节呢,还是一副很酷的样子,也不说话,只是微笑着抱回自己的猪啦!
史书把曹节写得这么超人,一副悟透禅机的样子,因为是从曹操那边倒推过来的,既然曹操这么牛逼,那么他曾祖父肯定也有过人之处。不过依我之见,曹节的淡定只是史家主观笔法而已。如果他有这么超然的人生境界,是不会送儿子去当宦官,即便忍饥挨饿过个寻常人的穷日子,也比当个阉人要强。这个事件只能说明,曹节是个老实巴结的人,人见人欺负,莫名其妙猪都被人抱走了也不敢吭声。这辈子被人欺负怕了,担心儿子也这么被人欺负,养只猪都不安生。按照穷人的想法,世界上大概只有皇帝身边是最安全的,不会有人欺负了!就这么把儿子送进去了。
曹腾年纪小小就做了小宦官,因继承了曹节那种猪被人抱走了还不言声的温顺性格,在宫中居然很吃香,被提拔为皇太子的学友。后来这个皇太子被立为皇帝,也就是顺帝,曹腾也被封为列侯,稳步登上宦官发迹的征程。
宫廷的权力更迭很厉害,跟抽风似的,说不行就不行了。曹腾在宫里呆了三十几年,经历过四代皇帝,经历过失势和得势,练就了老奸巨滑炉火纯青处世才能,保全了自己和家族,这个本事不是一般的牛逼,是非常牛逼。不信你到后宫里呆几天试试。
牛逼在何处?举个例子,益州刺史种嵩,搜索到曹腾接受贿赂的证据,马上向皇帝告发。不过经皇帝调查之后,断定曹腾无罪。这件事之后呢,曹腾非但没有记恨种嵩,还屡次在皇帝面前赞扬和推举种嵩。曹腾死后,种嵩后来官升至司徒,也是辅皇帝掌管教化的最高长官,地位很高,他常感慨说,自己能有今日,全托曹腾之福呀!
这个事件说明,曹腾能容人,务实的角度来说,就是在局势莫测的时刻,把一个敌人变成一个朋友,也许就是给自己多几条活路。这个事件还说明了曹腾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他举荐的人物,都是海内名人。前面已经是说过,宦官集团是属于“浊流”,而这些儒学出生的士大夫属于“清流”,两者是对抗的关系,但曹腾这么做,有人说是为了怀柔士大夫。不管如何,曹腾这个品质还是被人称暂,至少能使自己的路子变得很宽。那么这难得两点品质,也就是能容人和举荐士大夫人才,都被日后的曹操继承过去。这个爷爷和孙子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孙子很像爷爷,就如现在很多小孩的某些方面不像爸爸倒是像爷爷一样!
曹腾不能生子,那么儿子曹嵩肯定是收养的了。历史上没怎么记载曹嵩的出身,只不过建安才子陈琳著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里,有提到曹嵩是个叫花子,被人携养。因此可以认为曹嵩的出身很低的,低到史无考证的,只知道原来姓夏侯,被曹腾收为养子后才牛逼起来的。曹嵩当过的官有司隶校尉,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这些官当得并不过瘾,最后居然花了一亿钱买了太尉,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当然是名义上的。
同在官僚子弟里,曹操的宦官后代的背景是一顶沉重的帽子。这个帽子有多不好戴?比如说曹嵩买太尉花了一亿钱,这个价格比市场价要高出十倍,为什么他要花高于十倍呢,钱多了花不完吗,非也,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宦官的儿子,所以要多花钱。就像外地户口要进本地学校一样,赞助费先,当然比这还严重。后来刘备出来混,为什么都要戴上“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顶帽子呢,这是一顶正点的红帽子,戴上了很好混,如虎添翼;曹操戴的是绿帽子,很羞人的,他恨不得早点摘掉。可见根正苗红在当时的重要性。也可以说,这顶绿帽子也成为他日后想建立赫赫功绩、拥有现在忘记过去的一个动力!
相貌不好,身世不好,还一副小流氓样子,走在路上没有一点回头率,更不可能得到路人的赞扬。在通往举荐的仕途上,这条咸鱼是不是没法翻身了?
6 炒作
当然,就是一堆狗屎,也有派上大用场,只要碰上一个掏粪的。更何况曹操是个积极进取的人,有机会就会凑到名士面前问道,嘿,哥们,你看我这个鸟样子是不是很有前途呀!希望有狗屎运捞到一两句好评。
在一般人很不看好他的时候,终于有两个眼光很毒的人出现了。第一个是桥玄,这个人品质很好,谦虚、正直有清廉,因为平定羌人有功,做官也做到太尉,就是后来曹操老爹花了大价钱买的这个职位。这一年曹操15岁,桥玄对他说,天下快要大乱了,没有杰出的才能是不能拯救这个国家的,我见过的人才多了去了,不过将来能够平定天下的人,大概就是你了!
曹操一听这话,兴奋指数绝对是达到屁滚尿流、热泪盈眶的地步。为什么,桥玄这个人声望很高,影响很大,有不少弟子在朝廷中身居高位。他做出这个评价,相当于天上掉下一块馅饼,砸在曹操的嘴巴上。更重要的是,曹操是在大多数人不看好、根本无人喝彩情况下,桥玄给他指出理想之路,给一个茫然的青少年指出金光大道,并且坚决认为他会成功的。从哪里看出来?因为桥玄还跟他说,自己年迈,半个身子都进棺材了,希望自己死后,曹操能够关照他的妻子儿女!
把妻儿托付出一个嘴上刚长点绒毛的小孩,这是多大的信任,比曹操看一百本励志书都管用。
这个桥玄呢,还真是相信曹操铁定能成事,为了让曹操将来能记住自己的预言,他还跟这个忘年交调侃道,我死后,你如果有机会经过我的墓地,一定要敬上一只鸡一杯酒;不然的话你走出三步外,肚子痛可不要怪我呀!
30年后的一个春天,45岁的曹操驻军谯县(安徽毫县),离桥玄的故里雎阳(河南商丘)不远,想起桥玄当年的话呀,一说一个准,知遇感恩的情感油然而生,亲自上墓祭拜。可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用啥来表达感情呢,写文章呀,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祭文,感情之真挚,完全可以给学生拿来当范文,让学生戒掉虚情假意炮制文章的坏风气。文章说,现在我来祭拜你,不是怕肚子痛呀,而是我当年那么顽劣,你却对我做那样的评价,绝对比我老爹对我更了解,比我老爹对我更亲呀!
可以说,桥玄是曹操精神的一个励志之父。
无独有偶,另外一个名士何(禺页),当时也对曹操做出同样高的评价。他看到曹操后,便对朋友感叹说,汉王室要快完蛋了,将来平定天下的人里,曹操很有戏。他是清流派中非常受尊敬的人物,官也做到司空,是辅佐皇帝的大官,三公之一。所以他的评价也很有影响力。
据说还有一个名士看出曹操打天下挺靠谱的,叫李瓒,他老爹就是太学生的偶像“天下楷模李元礼”。李瓒临终前跟自己的儿子们说,将来要是天下大乱,你们要看准,跟着曹操混,绝对没错!
从一个无人看好的丑小鸭,到得到这么重量级的评价,曹操成为品藻界的一匹黑马。因为他的起点很低,低于及格线,所以显得很黑。这使得15岁以后的曹操名气逐渐被社会所知。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轮舆论炒作。
这第一轮炒作对曹操混入官场有没有用?有用的话到底是多大的作用呢?曹操不知道,至少心里没底。不但曹操没底,连桥玄心里也没底,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评价有没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桥玄有跟他说,我的评价未必有一锤定音的作用,要有谱,你得去结交许劭,他的评价更管用!
许劭,何许牛人也?就这么说吧,他是品藻界的专家,泰斗级,全国稀有的国宝级的人物。品论人物方面,可能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天王级偶像、“林宗巾”发明人郭泰能跟他并驾齐驱了。
桥玄的评价影响力也很大,为什么还会觉得不如许劭呢。这里有个业余和专业的区别。品评和给朝廷推荐人才,很多人都可以做,比如曹操的爷爷曹腾,他一个宦官呢,就给朝廷推荐了不少海内名士当官呢。但这种人的推荐属于业余的,处于好心和爱惜人才,但准不准没谱;而许劭呢,不仅是专业的人才鉴定专家,而且还是职业的。他和他的堂兄弟许靖,在每个月的第一天,专门替四面八方来的人做价值鉴定,还有个专门的名字,叫“月旦评”。假如说桥玄的评价是一张大学毕业证书,证明你有一定文化水准,可以到社会上混了,但是你干什么工作、能不能胜任还不知道;那么许劭的评价呢,则是专业资格鉴定证书,有个这个证书,你绝对有能力干这个工作。
那么有了桥玄的评价曹操还不放心,这个心态可以这么分析,假如你家里有一件宝贝,不知道是不是膺品,也不知道能值多少钱?那么你请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来评估,肯定还不放心;如果请一个文物鉴定专家来看看,他不但能看出真假,还能报出实际价格,这你就放心了,因为他的评价是市场和国家认可的。这就是专业与非专业的功效差别。
曹操提着礼物屁颠屁颠找许劭来了。送礼走后门巴结人家这是曹操他老爹的长项,曹操也差不到哪里去。那个礼物呢不是一般的厚重,明摆着是砸钱来了,以为能从许劭嘴里砸出一两个块宝贝出来。许劭呢,冷眼看他,就是不开口。为什么呢,鄙薄曹操的为人和品行,据说在当时,都有人不愿意跟曹操交往,怕沾了狗屎惹一身臭。
曹操见许劭不吃软的这一套,马上施展无赖流氓的一套,你给那么多人做鉴定,就不给我做,那是门第歧视,违反天理;不给我好果子吃,我也不让你过好日子!你不给我说两句好话,我今天就不走了,爱咋咋地!
大概他施展无赖的手段比送礼贿赂更高一筹,许劭居然被逼得没辙,心想还是说两句让他滚蛋得了。但是自己又是一代泰斗专家,说两句也不能瞎说,否则没有职业道德不说,牌子恐怕还是砸烂,于是无奈地说出了两句著名的对曹操盖棺定论的评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专家就是专家,比桥玄他们的评价更专业,更有概括力,这个评价从此像一顶合适得不得了的帽子,牢牢戴在曹操的头上。
这个评语还有一些版本,比如“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字面意思有点出入,也成为史学家甄别的一个要点。但可以肯定的是,许劭对曹操的态度不是很感冒,所以没有桥玄那样的溢美之词,但是又不能失水准,因此这个评价是不褒不贬,也可以说有褒有贬,比较客观。
曹操大笑,吃了一颗定心丸的开心!这个评价成为他打开仕途的开山利刃。
7 清浊合一
可以看出,这几个人对曹操的评价有个共同点,都认为天下大乱后,更能发挥曹操的能力。说明他们都看出曹操有变通能力,思路不受传统常规的限制,能不按套路,以异常的手段来对付乱局。曹操在通常人不好看的情况,能够一次次请求这些士人给予自己评价,非常顽强,有打不跨的草根精神。这个能力非常了不起,以后他打了很多败仗,差点被人打死的都有,但从来没被人打垮过,意志非常顽强,所以笑到最后。
这就说明当时在品人这项技术上,这些人确实高人一等,能够从一个败子家形象的少年身上,看到背后应变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结合时局的特点,看到今后发展的轨迹,技术含量确实高,比一般的从家庭背景和相貌上来品评的境界要高级许多。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曹操属于宦官“浊流集团”的,却成天靠拢这些“清流集团”的名士,这点做法很像他爷爷曹腾。一方面说明他很想摆脱宦官门第,挤到社会名誉很好的清流名士中,另一方面呢,他脑袋里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或者敌我的概念不强,甚至很少,只要有自己有利的,他可以不在乎很多社会成见、条条框框,一律吸纳。这种思想对日后不拘一格拉拢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做法。相反,像他的死敌袁绍,出生正统的公侯之家,很拿架子,有时候看不起出身不好的人,导致用人上的局限性,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对比之下,便知道曹操的宦官门第,虽然很羞耻,不过对他的性格和处世起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可现实是,英雄不问出处是不可能的。你一旦成为英雄,人家你找你的出处,找到一点蛛丝马迹,添油加醋变成你走上英雄之路的必然条件。可是,那些拿得出手或者拿不出手的出处,对你的人生是裨益,还是起消极的作用,恐怕需要细细咂摸,才能品尝出来!
第二章 初生牛犊
8 警察局长
话说曹操在他15岁之后,经过桥玄、许劭的两轮舆论炒作,有了口碑,20岁的时候,终于被举为孝廉,开始当官啦。
举孝廉、举贤良,都是当时选拔官吏的科目,举孝廉意思是推举孝子、廉洁的人士出来做官。这个推荐制度是汉武帝的时候董仲舒提出来了,但后来变味了,这个推荐权被大官僚和大家族把持,互相吹捧,推举跟自己有关系的人,出现了好多不识字的笨蛋都能当秀才,把老爹赶出家门的人都能举孝廉。所以说曹操举孝廉,除了他自己努力有些口碑,更重要的是他家里的关系。跟刘备比一比就知道了,他也号称皇族之后,可28岁了还是无业青年,人家混得有头有脸了,他在街边卖点草鞋过日子,整天唉声叹气。为什么呢,家里穷,没落了,口碑虽然还不错,但是朋友老师没势力,忙不上忙,你孝顺得一塌糊涂,可没人给你举孝廉。
朝中有人好做官,这是硬道理!比任何光冕堂皇的道理都要硬!
20岁被举孝廉,算是少年得志,升得很快的,当时一起举孝廉的都有50岁的人。曹操被具体任命的官职则是当洛阳的北部尉,相当于洛阳北区的警察局长,负责治安工作。曹操呢,心气还挺高,自己的意愿是想当洛阳县令的。但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只给他推举了这个职位,主管执行这事的选部尚书梁鹄也不给曹操面子。这件事曹操一直耿耿于怀,直到自己62岁被封为魏王时,很得意地把司马防叫过来开玩笑道,我现在还能当洛阳北区的警察局长吗?司马防很幽默地说,我推荐你的时候,你最适合当警察局长!曹操大笑!
第一次当官,跟第一次娶老婆一样,亢奋得很,巴不得每天都能干一两件过瘾的爽事。所以他一上任,干劲十足,立即修缮县城四个大门,在门边各挂上十几根五色棒,谁要违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