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纪元1912-第3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愿,单是其企图控制制宪会议的企图,就不是李子诚所能接受的,因此才有了先前的沉默。

而现在,在打破沉默之后,李子诚并没有去提及如果选定各省代表的事情,而是提到另一件事——“隔离”,将会议隔离。

“没错。就是隔离,从而避免他人,尤其是民众的讨论,影响到制宪会议以及各方的代表!从而使各方代表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

冷静的道出这一要求之后。李子诚瞧一眼似乎已经受不了的袁世凯,他似乎思索片刻,不过一两秒钟的样子,便猛一点头。

“行,这个要得,这是好事,不能让民众打扰了会场……”

虽说憋得极为难受,但袁世凯还是思索了一番隔离制宪会议的利弊,至少会有一个好处。到时李子诚就不能再操纵民意左右宪法了,这或许会让他的计划有更大的成功把握。

“那个……”

不待袁世凯吐出想离开方便一下,他的话就被李子诚打断。

“大总统,您是指各省代表资格的问题吗?”

李子诚的连问,只让袁世凯一哑,虽是不愿,但袁世凯只能继续说下去。

“致远。你是知道的,虽说这参战抽走了不少地方军队,可这地方上的利益若是不加以保证,不加以偏向,不知会惹出什么乱子,这制宪会议要开,离了地方上的支持,那能不能开成。也不一定,不是,咱们要想为中国好,就得做出一定的让步,您不也说过嘛,政治嘛。就是妥协的艺术嘛!”

袁世凯的语音显得很是急促,他甚至像是放连珠炮似的,一下把所有的话都接连吐出,甚至都没留呼吸的时间,深知他这么做的原因是憋不住了的李子诚,却在心下暗笑着。

“嗯,大总统所言甚是……”

话声稍顿故做沉吟片刻。

“在各省代表的问题上,我可以做出让步,但有两个前提条件!”

“嗯?”

李致远让步了吗?袁世凯一阵不可思议的看着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在这个问题上做出让步,原本他是想在这个问题上和他一天、两天、三天、甚至十天半个月的谈下去,可现在,他却让步了。

“说来听听,致远!”

“嗯,”

沉吟着李子诚道出了他的办法。

“可以由各省将军提名六名候选人,再由省议会投票决定派出人选!”

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原因非常简单,正像袁世凯说的那样,各省将军的利益必须要照顾,在之前的沉思之中,李子诚已经在心下做出了这个让步,虽说由各省将军提名,至少还要经省议会那一关,瘸子里挑将军,总能挑出两个还算不错的人选吧……

想及在后世熟知的那些代表们,或多或少的李子诚还是在心下一叹。

“嗯,……”

强忍着尿意,虽有些不尽人意,但袁世凯也知道,这或许是李子诚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

“这个可以!那另一个条件呢?”

省议会那边,就是走个形式吧!

“各省的所选代表中,必须有不少于2名律师!”

律师,在提及这两个字眼时,李子诚却是在心下一笑,各省将军或许是有不少幕僚或者说愿意卖身求荣之人,但是,他们的幕僚之中却鲜少有律师,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言语就是法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那里还需要充当法律顾问的律师。

而且相比于其它人,律师,因其职业特点,使得他们更明白协商的意义以及妥协的重要性,同样,大量律师介入宪法制定,因其职业原因,其会更为注重法律,而不是一味的迁就或者服从某一位将军的利益。

这是短时间内,李子诚所能想到的仅有的几个限制性条件,虽说还有一些漏洞,但是现在,恐怕也只能如此了!

律师!

听到要求是代表身份必须为律师,袁世凯却是只觉得一阵头大,或许那些的将军们不了解这个职业以及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但是他袁世凯却同这样的人有颇多接触,那些人即便是看似世故。在他们的心中依然还有一个底线,细数一下,那些个律师或者法律专家出身的检察官、法官,有几个不是敢缕他的虎须,当年宋案时,那上海地方检察厅可是差点没把传票递给他,最后还是发给了老赵,逼得他不得不辞职。又装病应对。

心下嘀咕着,袁世凯心下却是万般不愿让那些律师介入其中,就在他准备推出借口时,却听着李子诚说道。

“大总统。非子诚强指律师,而是时人大不通法律,更不闻法律之精神,两院议员大都法律专才,但却有法律顾问为助,作为平衡,地方代表除需代表地方利益之士绅闲达,理应引入律师为代表,以为条款讨论。不置处于下风……”

这一般解说,似乎有点理所当然,但根本却是强词夺理,原本有意争辩的袁世凯,这会却是再也控制不住无法控制的尿意,就在他脸色难看的准备打断李子诚,以暂时中止这场对话时。李子诚一见连忙阻止他说道。

“不知大总统以为如何?”

以为如何?反对,暂时……就在心下冒出这个念头的瞬间,袁世凯却觉得胯间似乎将有“泉水”涌出,神情顿时为之一紧,他可是一国大总统,绝不能……

“行,行,致远。就……就这么办……我那边还有些要事,暂且告辞……”

话音落时,袁世凯却是站起身急忙朝小客厅内侧走去,全不顾身后的李子诚,直到他进入卫生间后,断断续续的稍放松些许后。想着李子诚今个添得“堵”,袁世凯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一阵苦笑。

“奶奶的,这那是什么以势逼人,分明……分明就……以内急逼人啊!这小子……太损了!”

以尿逼人啊!

坐上汽车,想着袁世凯最后慌不择路的模样,李子诚立即放声大笑起来,甚至都不顾这会汽车甚至都未驶离居仁堂正门。

笑了好一会,李子诚方才收起笑容,之前的大笑,倒不是为了“庆祝成功”,仅仅只是因为这事件好笑而已,如果说成功的话,他根本就没有取得什么成功。

“总理,进展如何?”

在总理笑罢之后,张一麟方才扭头看着总理问道,之前,他一直都在候见室等着,今天总理一反常态的从居仁堂小客厅走出后,并没有和他打招呼,而是径直上了汽车,车门一关便是一阵大笑,似乎进展还不错,要不然……

可他这么一问,李子诚的脸色却随之严肃起来。

“五五之数?”

“哦?”

心下微愣,张一麟隐约猜出了一些眉头,或许正像最初推测的那样,袁世凯虽说同意制宪会议,恐怕还是一时权宜之计,至于这制宪会议,恐怕他还要不停的掺沙子在里面。

“各省代表的事,每省三名代表!袁世凯同意了。”

吐出这句话时,李子诚多少还是露出一些笑容,中国国会的参众两院席位上,并没有作做到尽善尽美,没能顾全大小省的利益,而现在,这个方案却能同时照顾了大小州的权益,而这只是一步,在制宪会议期间,还会对国会席位加以讨论,从而避免未来大省控制参议院,准确的来说,是未来大省垄断国会,从而只顾本省利益。

“总理,这是个好消息!只怕,大总统没那么爽快吧!”

肯定的说一声,张一麟还是看出来,这不是全部内容。

“三人由地方将军指定候选人……”

“总理,这……”

惊讶的看着总理,难道总理同意袁世凯的要求了,要是这样的话,按照制宪委员会和地方代表一比一的比例,那……不用去想,张一麟都能猜出结果来,要么是一部“流产”的宪法,要么是一个漫长的看不到尽头的会议,甚至于,仅只是会议而已。

“地方将军指定六名候选人,经省议会投票选举代表,三名代表中,有两人必须为律师或法律专家……”

将最后敲定的基本方案一一道出后,见张一麟沉默着,李子诚便进一步解释道。

“咱们还是最初的那个计划,或许我们无法确保占制宪委员会多数,但是要务必确保代表大多是国家主义者,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消除地方势力利用制宪会议达到其分割地方的目标,总之,或许不尽人意,但至少……”

闭上眼睛,李子诚沉默着,不再继续向下说去,沉默了很长一会,方才展颜一笑,最后看着张一麟说道。

“至少,我们可以让国人了解一些事情,同时,尽自己所能的,给这个国家留下一些东西,或许,宪法不会完美,但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让他尽可的的完善一些……”

留下一部宪法或许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什么呢?

恐怕就只有那两个字了——“宪政!”

第97章出自于私谋之以国

“号外!”

清晨时分,伴着报童的呼喊声,这一个清晨开始热闹起来,报童在保定的街道上奔走着,一边跑一边摇着手中的铜铃,大声呼喊着。

“号外!号外……不日全国召开制宪会议!”

“号外!国会通过宪法起草委员会……”

此时,街头巷尾正热烈地叫卖:“号外,号外!看报哩,有重大消息哩!……快看报哩!……”

为处理案件,熬了一夜的关系,此时李光臣可谓是头晕脑胀,听到叫卖“号外”,还是驻足抢购了一张,他暗想:“说不定是远征军大捷的消息吧?”

尽管广播电台能够抢在号外之前将最新的时时新闻传遍全国,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了解资讯的渠道依然是报纸,而号外这种加急小纸,往往传递的是最新的特大时讯,对于号外,国人并不陌生,上一次距离他们最近的一次号外报道的是远征军的捷报,而现象距离捷报已经有两月之遥了,应该又是一个战捷吧……

心下如此想着,李光臣急于打开一看,只见大标题是“国会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府院共同发布《制宪声明》”……

一看到这个号外,李光臣有点失神,他没想到,一大清早的,竟然就看到这么一个新闻,不过他却没急着看号外,而是直接朝着街对面的事物所走去,一进门正看见李大山正襟危坐在桌旁看着报纸,他一见着李光臣走了进来,便把报纸扔给他说:

“快来看报纸。要制宪了!。”

对于任何一个法律界的人士来说,他们清楚的知道,宪法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尤其是对于中国这么一个有着数千年封建传统的新生共和国来说,宪法的缺失一直都是他们的遗憾。在他们看来,在中国,没有宪法,谈何宪政,而现在。这一次召开全国制宪会议,会不会又一是一次无果而终呢?

“依国会组织法第二十条之规定,民国宪法案之起草,由两院各于议员内选出同数之议员行之……”

念着报纸上的报道,李光臣到是不觉意外,这和民二年《天坛宪法草案》起草时相近,同样的依国会组织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不过该项条文并未明定两院各选委员若干人,故最后由参议院先行议定各选委员三十人,咨求众议院之同意。人数既定,始由两院分别议定宪法起草委员会互选规则。选举委员各三十人,候补委员会各十五人。组织宪法起草委员会。

“各省无论人口多寡,每省三名地方制宪代表,两院委员人员与地方制宪代表相等……”

地方制宪代表,看着这一条款,李光臣不由一愣,这倒是极为新鲜的名词。

“地方制宪代表由本省将军提名六人候选人。由省议会投票决出,鉴于制宪之严肃及其专业,特要求其中两人为法律专才或执业律师……”

执业律师。盯着这四个字眼,李光臣的内心只觉得一阵激荡,作为一名律师,一直以为他都以宪法的缺失为憾,而现在,制宪会议重开。首度引入地方制宪代表参于制宪,而且特意要求法律专才或者执业律师。而这,这岂不就是一个机会!

“明新,你瞧,这下子咱们岂不就是有机会了!”

李大山指着报纸上的这一条款满面喜色的说道。

“咱们河北,可不比江苏,江苏两千万人,律师超五千人,咱们一个河北,执业律师不过百多人,按这两人的要求,差不多是六十比一的比例……”

说话时,李大山满面皆是憧憬之色,似乎,在这一瞬间,他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未来,同时,在他的脸上还浮现出一阵前所未的使命感,参与制定一国之宪,对于毕业于长崎法政专门学校的他来说,过去从未曾想象过,而现在,这个名垂青史的机会却摆到是他的面前,他岂能不激动。

不过虽说是激动,但他却知道,自己的机会极为渺茫,原因非常简单,在河北,甚至在保定,他都不算是一个有名气的律师,不过,他眼前的这位好友,却是河北本地知名律师,甚至,在大港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过程中,因曾替被征地民众说话,起诉中央政府而名扬一时,这样的机会,相较于他人,他的机会无疑更大,

“明新,你可是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的高材生,而且还是咱们河北的知名律师,你肯定有机会……”

“机会?”

看着报纸,李光臣的脸上却浮现出一丝苦笑。

“有什么机会啊,你没看吗?这地方制宪代表可不是正常的选举产生,而是由本省将军提出六名候选人,省议会只能在这六名候选人中间去选择人选,”

苦笑着,李光臣便开始猜测着这一条款背后的政治。

“如果所料不差的话,就是这一条,恐怕还是小李…总…理据理力争,争过来的,以咱们那位大总统的脾气,估计他想要的是由将军直接推荐,而小李…总…理想的肯定是省议会推荐,最后他肯定为了大局,做了相应的妥协,由此,才有了这个将军推荐候选人,省议会再行投票的推选方式。”

想着其间的不为人知的政治斗争,李光臣却能想象出,为了达成这一目的,看似和谐的府院双方,在这场政治暗斗中让人看不着的角力。

“嗯,这倒也有可能,不过,法律专才或执业律师,这一条,恐怕还是出自国…务…院之手!”

赞同之余,李大山倒是再次佩服起那位本家来了。

“当年咱们为何去留洋学习法律,岂是为了一已之荣华?还不是因满清司法黑暗,民不堪负,所以。咱们才想向外人取经,这投身法律怀的是一份公允之心,而非私利之念,律师于执业间,屡见司法黑幕。更闻百姓疾苦……”

在李大山的一阵“自夸”之中,李光臣却开始在心下思索着那种让人忍不住去想的可能。

有机会吗?

如果想成为河北省制宪代表,就必须要得到河北将军的提名,没有他的提名,就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到这场甚至可能事关中国未来千百年之福祉的制宪会议。

可如何能获得河北将军的提名?

原本的困意在这种思索中淡去了。李光臣苦思冥想之时,却又听李大山提高音调似的说道。

“……以律师为代表,最妙之处,却不在这,反而是因为另一件事!”

“哦?”

回过神来,李光臣看着李大山,倒是显出些好奇心来。

“明新。从你办这家律师事物所执业至今,和将军府、官府打过几次交道?”

微微愣神,李光臣有些不太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上次,大港征地案,你和国…务…院打官司。小李…总…理自己就是一个律师,本身就固执于法律,而强行征地,本就违法,所以,国…务…院输了是意料之中。最后甚至还通过报纸为其工作失误向民众道歉,人家是堂堂正正的、公公平平的。”

夸着国…务…院和那位本家时,李大山最后却是一叹。

“可人家讲公平。不等于所有官员都公平,至少,我可没见过几个讲理的,更没见过几个和咱们讲法的,这些个官府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讲法律。实在不行,他就直接根你讲刀子。讲枪杆子!”

苦笑着,李大山无奈的耸了下肩膀。

“他和你讲着枪杆子。还讲什么法律,还需要什么律师,试问,这全国上下,有几个将军有法律顾问,有几个需要律师的?”

说到这,李大山脸上原本的无奈与苦笑一扫而空,全变成了笑容。

“他们不需要,所以,身边也就没有这样的人,所以……”

压低声,李大山接着说道。

“只要做出合适的表态,当这候选人倒是不是一件难事!”

合适的表态?心下微微一阵诧异,李光臣将视线投向李大山。

“一句话,投其所好!”

“你……”

眉头微皱,李光臣到是没想到好友竟然的说出这句话来。

“先投其所好,等当上了这制宪代表,如何抉择,又岂是他河北将军所能左右!”

“这……”

“明新,你看这,各省制宪团皆有一票权,如果一省未通过某一条款,则这一条款则需再次讨论,各省制宪团之表决权,由三人制宪团投票决定……”

再一次放下报纸,抬起头望着好友,李大山说道。

“这一条款对地方可谓是极尽照顾,由此可见,其条虽有袁氏之阴谋,又未尝没有李氏之期许?他想制定一个让国人满意的完善宪法,首先,就必须要协调各省的利益,这就需要不断的协商,而且将来,这部宪法还需要全国各省逐一批准,所以,这绝不是当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