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猛将雄兵-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郭嘉主动说道:“郭某本事平平,但公台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处理政务定是一把好手;我看还是请他帮忙吧!”

陈宫正看戏看得开心,忽闻郭嘉祸水东引,顿时白眼狂翻,恶狠狠的盯着郭嘉:“你丫的敢陷害老子!”

郭嘉抛个媚眼回去:“叫你看戏,叫你开心,叫你偷笑,哼哼。”

看到郭嘉的媚眼,陈宫一阵恶心,急忙推辞:“我辅助张将军处理军事,没有空闲,只能向仲德兄说抱歉了。”

众人正玩笑间,忽有探子来报:“兖州太守刘岱,问东郡太守乔瑁借粮。瑁推辞不与,岱引军突入瑁营,杀死乔瑁,尽降其众。袁绍见众人各自分散,就领兵拔寨,离洛阳,投关东去了。”

诸人大惊,郭嘉皱眉:“董卓未死,诸侯便已四分五裂,这下事情严重了。”

李峰闻言暗想:“董卓,哼哼,貂蝉姐姐会收拾他的,老贼蹦达不了多久了。”

对于貂蝉这样一位奇女子,李峰深感惋惜。《三国演义》中说貂蝉是自愿助王允设下美人计的;只是,这可能吗?又有哪个女子愿意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去服侍又老又丑的董卓?与其说貂蝉自愿,还不如说是被王允逼迫的。最起码,这样更真实一点。

董卓死后,貂蝉嫁给吕布做妾,难保不会受到正妻的刁难。

后来吕布战败,被曹操所杀,貂蝉一个弱女子又会有怎样的下场?《三国演义》中未曾明言,但没有了吕布的庇护,美貌如貂蝉,她的后半生一定非常凄惨,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沦为权贵的玩物罢了。

“这样可敬的女子,不该有这样悲惨的结局,”李峰暗想:“我必须救她一救。”

可是救了貂蝉,谁去杀董卓呢?等等,说到底,貂蝉只不过是一个引子罢了;她只是引出了吕布与董卓在父子关系下,潜藏的矛盾。换言之,要是董卓和吕布没有矛盾,貂蝉就是再机敏美貌十倍,也毫无作用。

最本质的原因是吕布的野心和董卓的强势冲突而产生的矛盾,嗯,或许不用美人计也能策反吕布。

对了,吕布狼子野心,又好钱财,或许可以这样做……

散去众人,李峰从亲兵里选出几个机灵的,耳语一番……

次日,这些亲兵驾着马车就往长安去了。

王允(137-192年7月4日)字子师,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汉献帝初年任司徒、尚书令。当时皇帝只是一个傀儡,董卓大权在握。王允成功策划了对董卓的刺杀,但是没有逃过董卓余党的反扑,和他的家族一起被处死了。

身为堂堂大汉司徒,王允的日子过的却并不如表面上那么风光。自董卓当权以来,王允几乎夜夜失眠,根本没法睡上一个好觉。董卓残暴,常设帐于路,与公卿聚饮。一日,卓出横门,百官皆送,卓留宴,适北地招安降卒数百人到。卓即命于座前,或断其手足,或凿其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锅煮之。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栗失箸,卓饮食谈笑自若。

前些日子,董卓更是无故杀了当朝司空张温;王允与张温略有私怨,但同殿为官多年,难免心生兔死狐悲之感。还好王允虽恨董卓,表面上却掩饰得极好,董卓对他信任有加,不曾提防。

正想着心事,管家忽来禀报:“老爷,昨天夜里老仆在门口拾到一个锦囊,上书‘王司徒亲启’五个大字。”

王允疑惑,道:“拿来我看。”

管家递过锦囊。

王允接过,打开锦囊细看;这一看,却是吓得王允魂飞天外,脸色惨白。那锦囊里只有一块细小竹片,上有一行小字。

究竟是什么字,竟能把久经官场的王允老狐狸吓成这样?

竹片上写着“王司徒欲除董贼”七个小字。

“董贼”自然是指董卓,而“王司徒”自然指的就是他——大汉司徒王允。

王允咋见之下,害怕送锦囊这人将消息泄漏给董卓,心中大乱。不过他毕竟是久经官场的老狐狸,片刻后就冷静下来。

“唔,若是这人有意害我,只怕来的就不是锦囊了,而是董卓的屠刀。”王允细细思量,知道他想杀董卓的人不多,而这些人都是可信的,绝不会开这种玩笑。

想着想着,王允对管家说道:“今晚此人可能还会送来锦囊,你细细留意!”

管家点头退下。

果然第二天,又有人送来一个锦囊,里面照旧装着一块写了字的竹片。

“我有一计,可诛董贼。”

王允看着竹片上的八个小字,沉吟不语。

第三天,锦囊里还是一块竹片,上面写着“欲求一女——貂蝉”。

王允惊疑不定,这貂蝉美貌异常,能歌善舞,是他司徒府里最好的歌妓,从未让外人见过;这人是从哪里得知貂蝉的?

(李峰偷笑,是罗贯中告诉我的,嘿嘿,有本事你猜呀!)

王允思忖许久,暗叹:“我为国家,何惜一区区歌妓?”遂令管家将貂蝉梳洗一番,蒙上盖头,送到府门口。

当夜,一伙人将蒙着盖头的貂蝉绑上马车,向汝南飞驶而去。当然,这伙人也留下了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锦囊。

王允打开锦囊,这回锦囊里不再是竹片,而是一块锦帛。

王允细细察看锦帛,只见上面写着数行文字:“欲除董贼,全在吕布;吕布无德,贪钱财,好宝物;司徒可巨资购进珍宝,先口头许诺赠与吕布,暗地里使人将珍宝送到董卓府中;再去寻吕布,假说董贼仗势欺人,强抢珍宝。如此,则二人之间,必生怨恨;最后令一舌辩之士,巧言离间,则董贼可除,汉室可兴矣!”

王允大喜,急令管家巨资求购奇珍异宝。

再说貂蝉,无缘无故被王允赠与他人,心中慌乱至极。胡思乱想,又兼之路途颠簸,舟车劳顿,竟然染上风寒。好容易到了汝南,才刚下马车,貂蝉就晕了过去。

不愧是华夏四大美人之一,貂蝉生的是花容月貌,但见:俏脸上一双水晶似的眸子闪烁着皎洁的光芒,脸颊上泛着珠玉般的光泽,眼神清澈的如同冰下的溪水,不染一丝世间的尘垢;睫毛纤长而浓密,如月牙一般微微翘起,粉嫩的嘴唇泛着晶莹的颜色,轻弯出很好看的弧度。如玉的耳垂上带着淡蓝的缨络坠,缨络轻盈,随着风儿轻轻起舞。三千青丝用发带束起,头插蝴蝶钗,一缕青丝垂在胸前,更衬得酥胸高耸。此刻美人偶感风寒,俏脸上更添三分憔悴,越发的显得楚楚可怜,看得李峰心疼不已。

急令手下去寻郎中,李峰握着貂蝉的手,静静的注视着眼前这绝美的人儿。

正在这时,张飞压低脚步,蹑手蹑脚的走进房门;见李峰痴痴呆呆的看着躺在床上的女子,心中大喜,暗道:“哈哈,看来离我张飞抱侄子的日子不远了。”

张飞轻轻的退了出去,乐呵呵的去找郭嘉喝酒。

谁能想到,一代三国牛人郭嘉竟然是个婆婆嘴!于是,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李二将军与一女子私定终生的戏码就传了出来;唯有当事人李峰还蒙在鼓里,毫不知情。

李峰早已忘却了一切,管他什么天下大事,管他什么曹黑子,孙蛮子,董老贼,刘大耳朵;他只是想静静的看着眼前的人儿,看着她时而微微颤动的眼睫,看着她憔悴仍不失妩媚的脸颊,看着她因焦虑和病痛微微皱起的眉头,看着她如玉晶莹的浑圆耳垂……

原来,这个世界上真有人能如此美丽,即使是在昏睡中,仍让人为之倾倒迷醉。

李峰暗自庆幸,辛亏自己抢先一步救了貂蝉,若是如此美丽的人儿被人玷污,那他一定会陷入疯狂。

哎呀,写女生好麻烦呀!老狼的脑汁都被绞尽了,大家支持一下吧,谢谢了。

—://。。

第二十五章谋划

貂蝉从昏睡中醒来,轻轻睁开眼睛,一惊:一张温和的脸正凑在眼前。

女孩挣扎着起身,像受惊的小鹿一样,捂着被子,蜷缩在床的一角。明亮的大眼睛里,写满了忧虑和戒备。

李峰好不尴尬,温声细语道:“别怕,我不是坏人;你生病了,必须按时喝药。”说着,从桌子上取过药碗,慢慢靠近貂蝉。

貂蝉见状,又吓得向后挪了一步,软软的身子都靠在了墙上,蜷缩成一团;明媚的大眼睛一眨不眨的注视着李峰,仿佛在说:“你就是坏人!”

李峰无奈,只好拿出前世哄小孩的本事:“乖啊,来,把药喝了,蜀黍给你买糖吃。”丫的,整个一怪蜀黍诱拐小萝莉的真人版。

“蜀黍是什么呀?”貂蝉那会说话的大眼睛里写满了问号。

也许是被李峰温和的态度感染到了,女孩犹豫了一会儿,极为谨慎的往前挪动一下,迅速拿过李峰手中的药碗。

李峰刚要说话,就见貂蝉一下子又挪回了床角,靠着墙,蜷缩成一团。对此,李峰只得苦笑。

貂蝉小鼻子抽动,闻着碗中药汁散发的苦味,精致的小脸皱成一团。她伸出丁香软舌,轻轻添了一下:“唔,好苦!”

女孩哀求的看着李峰,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小心翼翼的传递着主人的愿望:“好苦呀!可不可以不喝?”

李峰那颗在战场上被淬炼的坚硬如同铁石的心,在女孩的目光中一点点的变得柔软。不过喝药是必须的,他不得不硬起心肠,坚决的摇头:“必须喝,喝了药,病才会好。”

貂蝉为难的看着药碗,苦着小脸,皱着鼻子,鼓起勇气喝了一口。可能是药汁实在太苦了,才喝了一口,就马上又停了下来,不肯再喝。

李峰看着心疼,暗暗埋怨郎中尽开些苦药。

(郎中:“丫的,老子招谁惹谁了,良药苦口,这能怪我吗!”)

犹豫着,李峰拿起药罐,又倒了一碗药汤出来。他端起药碗,在女孩的注视下,一口气喝完了碗中药汤。

“看吧,一点都不苦。”李峰晃晃手中空了的药碗,强忍着口中的苦味,微笑。

也许是李峰的行为给了女孩勇气,貂蝉皱巴着小脸,嘟着嘴,一点点的把药汤喝了下去。

“唔,好苦呀,你是大骗子!”女孩用愤怒的目光谴责李峰,仿佛他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事。

李峰幽默的耸耸肩,无奈!

见状,女孩“扑哧”一笑,露出了洁白的小牙。

这一笑,好似春回大地,绽放出明媚的光辉;李峰看呆了眼,痴痴傻傻的站着。

李峰的目光太炽热,女孩脸嫩,窘迫得俏脸晕红,不知所措;最后干脆把脑袋埋在被子里,学起了鸵鸟。

见状,李峰只好退出房门,不再打扰女孩休息。

小心翼翼的合上房门,李峰脸上尤带着莫名其妙的傻笑。

“嘿嘿,主公艳福不浅呀!”郭嘉一见李峰,就冲上来挤眉弄眼。

“你胡说什么?我和貂蝉姑娘清清白白,哪像你说的那样。”李峰底气不足,勉强硬撑着。

“是吗?嘿嘿,刚才好像有个人,站在那里乐呵呵的傻笑呢!咦,难道是我看错了?”郭嘉乘胜追击,打定主意要好好取笑取笑某人。

“呃,想起来了,我还有一件要事没做呢。奉孝,我先失陪了。”李峰招架不住,狼狈而逃,那情形真是个:急急似丧家之犬,惶惶如惊弓之鸟。

“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身后传来郭嘉得意的大笑声。

李峰暗恨:“姓郭的,你给老子记住了,要不给你穿穿小鞋,你不知道我的厉害。”

正逃窜间,忽有一仆人叫住李峰:“二将军,张太守正在大厅等你。”

“等我?难道又发生了什么大事?”李峰一边疑惑,一边赶往大厅。

张飞见了李峰,招招手,转头对众人说道:“人都到齐了,我就不卖关子了。”

招呼李峰坐下,张飞继续说道:“探子来报,袁绍设计夺了冀州,又背弃盟约,假冒董卓兵将,半途劫杀了公孙瓒的兄弟公孙越。如今,公孙瓒与袁绍屯兵磐河,大战一触即发。”

郭嘉闻言大喜:“好机会!袁绍势力庞大,公孙瓒也是兵强马壮;此刻二虎相争,诸侯瞩目,正是我等扩张的好时机。”

陈宫皱眉:“汝南之地,实在太小!暂且栖身尚可,如若久留,就是龙困浅水的格局;如今机不可失,应速速发兵,趁诸侯不备,扩充实力。”

李峰赞同,问道:“只是汝南地小民少,我等几次扩军,也不过得了两万人马;诸位觉得应该向哪里扩张,更为合适呢?”

程昱指着地图:“主公请看,汝南北面是许昌和陈留,曹操在此屯兵已久,断不会让他人染指!”

李峰点头赞同,程昱接着说道:“汝南西面是宛城,袁术在此地经营已久,兵精粮足;我军实力不足,不可与袁术硬碰!”

李峰略一思忖,问:“既如此,南面如何?”

“南面是刘表的地盘——江夏。此地驻军不多,又兼之钱粮丰厚,人口稠密,本是最好的选择,”说着,陈宫话锋一转:“然而,此地紧邻长江,有三河之险,我军没有水师,即使攻占了江夏,也不可能守住。”

“如此说来,就只剩下东面了?”李峰皱眉。

“正是如此,”郭嘉插嘴道:“汝南东面是寿春,此地为扬州刺史刘繇治下。刘繇此人,志大才疏,谋略不足。此刻诸侯眼光被袁绍和公孙瓒吸引,正是我等攻伐寿春的大好时机!”

“嗯,只是师出无名,还需想个借口,占据大义。”

“主公糊涂了,怎么会是师出无名?”陈宫反问。

“名从何来?”李峰疑惑。

“主公可上书朝廷,自请为扬州刺史,如此则师出有名。”

“如今董卓威逼天子,把持朝政;我与董卓老贼有仇,又曾起兵讨伐于他,他岂会善罢甘休?”

郭嘉哈哈大笑:“正是因为主公和十八路诸侯会盟讨伐董卓,董老贼才会下诏封主公为扬州刺史。”

“此言何解?”李峰听得一头雾水,他虽是穿越人士,但论起算计人心,又哪里比得过汉朝这些超级谋士呢?

“主公自请扬州刺史,就是暗示自己要攻取扬州。董老贼巴不得诸侯自相残杀,又怎会拒绝?要知道诸侯内讧的越厉害,他就越可以高枕无忧!”

李峰叹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峰受教了。”言罢,拜谢郭嘉。

郭嘉急忙扶起李峰,正色道:“此乃郭嘉分内之事,安敢受如此大礼。”

论武艺,李峰不如孙坚;论谋略,李峰不如曹操;论名声,李峰不如袁绍;论仁德,李峰不如刘备;论心狠手辣,行事酷直,李峰更是远不如董卓。然而如今李峰却能稳居诸侯之一,占据汝南,窥视天下;他靠的就是不懂就问,善听谏言的能力。李峰知道,作为一个君主,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用,察纳雅言。

知人善用是一门大学问,李峰并不精通。

然而,哪些是人才,哪些是奸佞,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已经详细的写出来了;由此,李峰能够在这汉末如鱼得水,趁势崛起。这也是穿越者最大的优势,他们知道的东西都是经过历史验证的。

李峰对于麾下的文武贤才很满意,而麾下文武对于李峰这个主公也很满意,于是,一股强大的势力在汝南崛起,要让天下颤栗。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峰一边等待着朝廷的诏书,一边和貂蝉妹妹联络感情,政务什么的都交给下属去干,小日子过的,啧啧,那叫一个滋润哪!

“都说当老大是件痛苦的事,我怎么觉得这么轻松哩?看来我果然很有当老大的天赋!”李峰心里美滋滋的想着,浑然不顾忙得脚不沾地的郭嘉,陈宫,程昱三人看他那幽怨的眼神。

貂蝉呆在房间里,大病初愈,她的身体还有些虚弱。

“嘻嘻,李将军真是个呆头鹅!他就会傻傻的看着人家,连话都说不清楚,嘻嘻。”娇俏可人的女孩趴在桌子上,胡思乱想:“唔,我要好好捉弄捉弄他,叫他给我讲故事,哼哼。”

“嗯,上回那个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好感人呀!这个坏家伙,就会编故事来骗人家的眼泪。”女孩羞红了脸,悄悄的想着:“要是我是祝英台,李将军是梁山伯的话……呸呸呸,没羞,不准乱想。嗯,我知道了,都是那个坏家伙的错,谁叫他乱讲故事的,哼!”

(李峰:“我招谁惹谁了,美女,那可是你逼着我讲的!呜呜呜,我比窦娥还冤!”)

(窦娥:“……少废话,一边呆着去……”)

(李峰:“……”)

终于有一天,来自长安的诏书到了!

……

我不会写女生,好为难呀!老狼想得头都要炸了,还请朋友们支持吧!

—://。。

第二十六章起兵

董卓正在府中饮酒作乐,忽有下人禀报:“军师中郎将李儒求见。”

“传。”董卓大手一挥。

李儒小跑着走院子,呵呵笑道:“丞相,好消息呀!”

董卓好奇,急问:“好消息?嗯,是什么好消息?”

“丞相一看便知,”李儒将手中的奏书递给董卓:“奋威将军李峰自请为扬州刺史,这可不是好消息吗。”

看完奏书,董卓不悦:“哼哼,老夫没免了他的杂号将军就已经很大度了,他还敢自请扬州刺史;哼,这算哪门子的好消息?”

“丞相莫急,且听小婿慢慢道来,”李儒胸有成竹,细细分析:“李峰自请为扬州刺史,必有取寿春之意,这次上书只不过是为了得个大义的名头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