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漠烽烟-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手的蒙古军发出一阵欢呼后,当即拖曳着古出鲁克疾驰起来。坚硬锋利的山石如同片片利刃,不断切割着他的身体。不一时,闪亮的金甲和华丽的战袍相继支离破碎,头脸手足被擦得鲜血淋漓。

此时,古出鲁克的心中万念俱灰,只求速死。他知道,一旦落入蒙古人的手中,只怕想死也难。当下,他心一横,将自己的舌头伸到上下牙膛之间,正要奋力咬下去,突然脑袋撞上了一块突出的石头,登时在剧痛之中昏了过去。

蒙古攻打西辽国的另一路大军的营帐中

恍惚之中,亦勒赤台纵马冲上野狐岭的坡顶。

术赤就在前面。四周没有敌军。这是一个行刺的好机会。

摸一下腰间,弓箭俱在。一切水到渠成,一切毋需犹豫。复仇之火在心中飞腾,为了死去的蔑儿乞惕人,为了残破的巴儿忽真草原,更是为了心中那永远的忽阑。

“嗤——”箭簇离弦,破空之声如同死神的狞笑,袭向术赤的后心。弓开满月,箭似流星,术赤连闪避的机会都没有,直接穿入后心。

“太好了!”

亦勒赤台的欢呼还未来得及出口,怪事就发生了。那支箭穿过了术赤的身体,飞得无影无踪。但术赤身上并不流血,更不见伤痕。仿佛根本就不曾中箭一般。当他缓缓转过身来的时候,亦勒赤台险些失声惊呼出来。此人哪里是术赤啊,分明是成吉思汗本人。

亦勒赤台不及多想,立刻又射出一箭。然而,这一箭的结局与前一箭如出一辙,泥牛入海,一去无踪。

“天啊!”亦勒赤台只来得及发出一声惊呼,便看到成吉思汗抽出了腰间的佩刀。二人之间相距足有数十丈远,但那佩刀方出鞘外便锋刃暴长,冰寒之气迫近眉睫。

已经没有时间拔刀迎击了!亦勒赤台本能得想用手中的弓去招架,却忽然发现手中空空如也。弓竟然神秘的消失了。赤手空拳的他本能得将手臂拦在头顶。

好锋利的刀,切落手臂竟是悄然无声。亦勒赤台甚至没有感到丝毫疼痛。

“我的手臂——”

对于一位以射术见长的神箭手而已,失去一只手臂无异于被宣判了死刑。亦勒赤台狂呼着,那是一种比**痛苦更难忍受的打击,甚至比死更可怕。这种感觉就是生不如死。

“啊——我的手臂——”亦勒赤台狂叫着,用残存的另一只手臂去摸索断臂处,空荡荡的感觉仿佛带电一般,令他全身痉挛。

“啊——我的手臂——”

他不停的狂叫着,直到醒来。

“安答!我在!你的术赤安答在你的身边!”

有人紧紧握住他的手,仅存的一只手。声声呼唤,终于令亦勒赤台摆脱了梦魇,清醒过来。但,清醒过来又如何呢?手,确实只剩下一只,另一只已经在几年前永远得留在了野狐岭上,与众多战殁的把阿秃儿们长眠在那有风飒然而过的高高山岗之上。

因为这只断手,亦勒赤台被提拔为百夫长,并受到了成吉思汗的亲自嘉奖与众多赏赐。但他宁愿用这一切去换回自己的手臂。那场粉碎坚石、捣毁硬岩的血战,直到今天还时常出现在他的睡眠之中,也许这一生都会被其纠缠、盘旋,固化于头脑之中。

“安答——”亦勒赤台发出悠长的呻吟。

“我在!你的术赤安答在!”术赤的手握得更紧了。

某些时候,亦勒赤台对眼前这个被自己列为阴谋对象的男子会忽然产生某种不可思议的依赖感与怜惜感。这并非源自那个关于此人身世的传说使然,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蔑儿乞惕血脉之共鸣一类的热忱因素。

那么,原因又是什么呢?虽然亦勒赤台时常进入这些思维之中,但每每匆匆兜上一个圈子又不得其门而入,只得无功而返。

 

第四十二章    苦楚和争论

术赤待他还是一如既往的真诚。专门在自己的兀鲁思内为他划出最高的草场,建起漂亮的新帐幕,每逢有事总是请他共同商议,俨然将其视为自己的军师。而亦勒赤台也确实会提出一些富于建设性的意见来。很快,他身上所潜藏的行政才干被挖掘了出来。最后,赤术干脆任命他做了全兀鲁思的断事官。用术赤的话来说,这也算是一种意外的发现。

亦勒赤台本人并不将这当做一件喜事。术赤待他愈诚恳,他反而就愈发烦恼,他甚至一度怀疑术赤已经识破了自己的全部计划,而采取了这种匪夷所思的惩罚方式——让一个理直气壮的复仇者变成居心叵测的阴谋家,从道义上打败自己,在心理上折磨自己。通常他会立刻否定自己的异想天开,但偶尔的真切感受也足以令他心神不宁,坐卧不安。今天的厄梦就是这种恶劣心情的体现。

望着目光呆滞的亦勒赤台,术赤的心情也很难受。在他看来,安答的厄梦无疑是野狐岭大战所留下的后遗症。当一名以骑射为天赋的草原男子忽然发现自己再也不能弯弓射箭的时候,那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象安答这样一位神射手呢?

“你出征回来啦。”

好不容易恢复平静后,亦勒赤台终于想起术赤的这次西征所的对象正是最后的蔑儿乞惕人。他想知道自己的同胞命运,即使他早已预见到他们的不幸结局,但还是心存一丝侥幸念头。

“是啊,我昨天刚刚回来。”

“见过大汗了吗?”

“见过了。”

“得胜而归,自然会受到嘉奖的。先恭喜安答了。”

“嘉奖?”术赤苦笑着,“父汗从来不会嘉奖我,反而会愈发疏远我。”

“是错觉吧?做父亲的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有出息的。如今安答你已经成为了草原上战无不胜的英雄,大汗会以你为自豪的。只是他本人不会轻易表露而已,或是对你有着更高的期望。”

这些话一出口,亦勒赤台就感到有些不对劲。自己怎么不知不觉地扮演起这对仇人父子之间的调停人的角色来了呢?自己原该乘机说些挑拨离间的话啊。自己究竟怎么了?

“亦勒赤台,我的好安答。你总是以你的热心来温暖我体内的冰冷,真不知道如果没有你,我这六年会变得怎样。”

术赤真的动情了。这位在战场上永远会第一个杀向敌人,即使面对如雨箭簇也从不后退一步的青年战神,实际心理也不过是一个渴望亲情友爱的一般年轻人而已,甚至于在这血火杀伐之中变得愈发渴求情义的依赖。战争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会让人变得坚强、成熟,但也有可能剥夺一个人的正常心理发育,使之在另一层面上更加脆弱、幼稚。术赤便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父亲从不曾给他以关爱,虽然母亲总是希望以尽量多的爱来加以补偿,但是一个男孩子对于父爱的需求,却不可能因此而得以满足,因为这毕竟是如同地上的牛羊与天上的黄莺一样,完全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反而是亦勒赤台这方面更能给予他一些帮助。

“会变得更好吧。”亦勒赤台自嘲得晃动着空荡荡的袖管,“至少不必照顾一个废人了。”

“安答啊,你说的是哪里话?你对我的救命之恩,你在野狐岭上的舍身保护,你平时给予我的明智建议,这一切的一切,我术赤便是供养你三生三世也不足以报偿啊!”

术赤激动起来。

“好啦,不说这些了。”亦勒赤台感到自己对这位安答的热情从来都是欠缺免疫力的,连忙叉;开话来规避。

“至少这次,大汗不会因你得胜而发怒吧。”

“恰恰相反,他这次比哪一次都更加严厉?”

术赤垂下头来,神色黯然。

“为何?难道你没能全歼敌军?”

亦勒赤台有些诧异。他想,成吉思汗与术赤之间即使真的存在着某种难以弥合的裂痕,也不至于将其漫延至在军国大事之上的。就法命严明,处断公允这方面来讲,亦勒赤台一向对成吉思汗钦佩有嘉的。这与是否有仇无关。亦勒赤台从来都不会对事实产生任何主观的置疑,钦佩仇敌并不是一种不良心理,反而会使自己在复仇过程中时刻保持冷静。虽然六年的等待并不算很短了。

“这次出兵大获全胜。”

术赤的头垂得更低,更象一个战败者。诚然,他在战场上赢了,却在亲情面前一败涂地。

“所有的蔑儿乞惕残党被一网打尽,不但斩杀了许多人,更俘虏了许多人。没有谁能逃出我设下的包围圈。如果有,那也只能说明万能的长生青天要饶恕此人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大汗应该没有不满的理由啊。”

“可是,他偏偏是不满了!”

术赤倏然抬头。亦勒赤台看到他的眼圈发红,其中写满了委屈。

“别着急,慢慢说。”

“事情就出在我所捉到了俘虏身上。其中有一个是脱黑脱阿最小的儿子忽勒秃罕(1),是位有着神射蔑儿干(2)称号的勇士——”

说到这里,术赤方觉失言,连忙噤声,小心观察着安答的脸色,生怕因此勾起他的丧臂之痛来。亦勒赤台觉察到了术赤的不安,勉强笑了笑,以示无碍。术赤这才放下心来,继续说道:

“他很年轻,也很坦诚,主动说明自己的身份,并保护那些被俘的同族。我见他是条好汉子,又有才干,便善待于他,并向父汗求情。”

“殿下做的对。大汗当年也是因此而饶恕者别的。”

“我也是援引了这个故事,希望打动父汗,贷忽勒秃罕一死。何况,当他父亲脱黑脱阿与父汗为敌时,他根本还未出生,不应该为其父的罪恶负责啊。”

“殿下所言条理明析,合情入理,以大汗的英明,怎会不采纳呢?莫非大汗最近有什么不高兴的声情吗?”

亦勒赤台不由自主得陷入了断事官的角色之中,开始对情理进行归纳与分析。

“不,父汗当时很高兴。至少在我求情之前,他的情绪都一直很好。”

“是啊,最近国势兴旺,国力大增。上月公布了大札撒法令;塔塔统阿大人自己设计的文字也编制完成;正打算和黑龙江郭进万户争夺蒙古正统文字的地位;木华黎国王的南征军也再度兵临黄河。如此三喜临门,大汗的心情怎会不好呢?”

“可是,当我一提出赦免忽勒秃罕的事,他的眉头便立刻皱起,然后想都不想便下令立即斩杀了那个青年勇士。难道,只是因为我的求情,就不能允准吗?”

术赤的脸色很差,面颊的皮肤绷得紧紧的。亦勒赤台可以清晰得看到其下的肌肉的丝丝跳动。

“殿下没有再争辩吧?”

“没有。对于父汗那样的人来说,已经做出的决定,除了长生青天之外,没有人能改变!”

“那就好。殿下再忍一忍吧。”

亦勒赤台轻声道。说完这一句,他也找不到更好的安慰话语了,于是闭口不言。术赤也在沉默。二人相顾无语,使得帐幕中的气氛异常沉闷起来。

许久,术赤似乎想到了什么,开口道:“光顾说我自己的事了,差点忘记与你有关的事情了。”

“与我在关?什么事?”

“父汗命我带话给你,命你明日去觐见他,说是有任务要交给你。”

“大汗还记得我?”

“父汗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他记得每一位曾经为蒙古的事业流过血的勇士,无论他们是死去还是健在。别看他已经五十七岁了!”

术赤显然是在为拥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这种真情往往只有在私下,于不经意间才会流露,就如残冬时牧场上的草般,默默生长,不为人知。当春日一至,令人满目惊喜。

※※※※※※※※※

与成吉思汗的每一次见面,对于亦勒赤台来说都是一件充满痛苦与兴奋的事情。痛苦缘于忽阑,那么兴奋呢?从行进途中就能感受到。

短短十年之间,这草原上的变化令所有的人为之惊叹。且不说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于各处的新营地,也不必说那些此前从未见到过的宽阔的驿道以及沿途服务周到的驿站,更不用说市场上难以计数的各种商品和随之而来的操各种语言、相貌彼此迥异的商人。单是从每个蒙古人面部上所散发出来的喜悦、安宁、祥和的表情就足以令人心潮起伏。过去,当一个人要孤身向远一点的地方做一次旅行,都如同进行一次非凡的探险一般,要带上各种防身武器与充足的箭簇,否则根本不敢远离营地。因为你不知道会在什么样的地方有个什么人来袭击你、掠夺你。也许你们之间从未谋面,只是因为几代甚至十几代之前有过那么一次算不得什么的冲突。更有甚者,一些杀戮根本毫无理由,只是因为生活的贫穷与资源的溃乏。

如今,谁还会为一匹马或是一头羊去争执呢?若是那样,反而会遭到耻笑的,说这个人太没出息,没见过世面了。听说,这都是一个来自契丹的长胡子耶律楚材的宣传。

说来也奇怪,整个蒙古除了他之外,无论王子亲贵还是功臣宿将,任何敢于与大汗争辩的人鲜有不遭惩处的。唯有这个生就武人相貌的契丹大胡子不仅时常与大汗进行面对面的争辩,而且每次都会占据上风,大汗却从不生气,反而会采纳他的言论,做为治国圭臬。

他们之间的所有争论都是围绕着武力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为焦点来展开的。其中最为著名,以至流传甚广的一次公开争论就发生于数月之前。起因是者别从哈剌契丹遣人送来了最后的宿敌——古出鲁克的首级。

当时在场的众人们从首级上那张充满了惊恐、痛苦和绝望的面部表情上感受到,此人定然是死于一种前所未有的残酷的处刑方式之下,以至于众人于好奇之余,心中复生悚然寒意。这时,那名使者讲述了征服哈剌契丹全境的过程。原来,者别听取了副手郭宝玉的建议,一入喀什噶尔城,就下令废除一切直鲁古和古出鲁克时代的暴政,严禁部队进行任何掠夺、杀戮和破坏,保护伊斯兰教的信仰自由,禁止任何形式的宗教迫害,穆斯林们可以如往昔一般自由地礼拜斋戒。

这效法汉刘邦“约法三章”的政策使得这片饱经蹂躏的土地获得了解放并取得了住民们的信任,以至于者别根本不必留下过多的守军,更毋需浪费时间来平息地方骚动,扫清残余敌军。喀什噶尔的农民们自发地组成了讨伐队,将那些曾经同古出鲁克一同残害过他们,如今溃散藏匿的士兵们捕杀殆尽,几年来郁积于心的恶气终于得到了释放。

与此同时,市民们向者别提供了古出鲁克的逃亡时间和路线。者别当即决定率领轻骑入山,跟踪追击,如紧摄猎物的猛犬般咬住敌手。由于有熟悉地理的向导指引,蒙古军抄近路绕过了艰难的雪山危谷,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提前赶到撒里黑谷地,刚刚设下埋伏,便一举擒获了如丧家之犬般的古出鲁克。

者别将古出鲁克押解回八剌撒浑,就绑在曾经钉死老教长的城门之下,然后告知百姓,但凡有憎恨其人者,可携带小刀前来,限每日百人,每人割取他的一两肉。这一判决所产生的效果无疑是大快人心的,消息如同生了翅膀般飞向各个绿洲。人们怀着复仇的心情涌入八剌撒浑,涌向城门之下,在争相亲睹寇仇身受酷刑的同时,跃跃欲试着等待着亲手宰割的那一刻。在郭宝玉的随从中,有一人曾经供职于金国刑事衙门的小吏,对于中原的凌迟之刑颇有研究,因此被临时调来做监斩官,他以一种草药熬制的药汤来维持古出鲁克的性命,使他虽惨遭脔割却不得毙命,直至十余日后**切割殆尽时,方才因斩去首级而死。饶是如此,还是有许多来晚的人意犹未尽,不知是谁突发奇想,开始向前面割得肉者出资求购。一时间,古出鲁克的肉价一路飙升,达到了黄金的价位。

汇报听到这里的时候,成吉思汗发现一旁的耶律楚材面现不忍猝听之色,便说道:

“乌图合撒儿啊,象者别这样的英雄豪杰,我蒙古大有人在,我率领着他们,可以征服整个世界,以武力为蒙古带来无限的财富与荣耀。”

而耶律楚材的回答却是:“大汗,世界是无比广阔的,居于其中的民族是如此众多,单凭武力是无法解决的。”

“可是我的者别如此迅捷的消灭了敌人,这不正是说明了武力强盛的优势所在吗?”

面对大汗的问道,楚材不慌不忙的应答道:

“由大汗居中调度,者别将军亲自指挥的这一战确实取得了卓越的武功。然而,你们所打的不是一场武力之战,而是人心之战。古出鲁克倒行逆施,自掘坟墓,我大蒙古则吊民伐罪,高张义师,正合逆取顺守、兼昧攻弱之道。故而可一战以禽渠魁,兵不血刃而收万里国土。”

楚材的一席话,说得成吉思汗默然半晌,方道:

“那么我们对金国的征伐也要做到这些,是吗?”

“金国与哈剌契丹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楚材侃侃而谈道,“金国在军事上虽然已经遭受了惨痛的打击,但其至今之所以一直不能被彻底降伏,则要归功于它在文化上的先进性。没有先进文化做为核心的蒙古,是无法完全统治金国的,即使能在短期内对其实施占领,也很快就会象投入大海的金沙般,被浩瀚的海水彻底淹没,连痕迹也无法留下。”

此言一出,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