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绿营兵立即过来进剿屠城。
官员视百姓为蝼蚁,老弱者填沟壑,妇女卖身,死者数十万。
有忍不了贫苦,敢越界耕种、下海的人,被逮拿后立即处死。
在边墙尚未修筑完成的地方,不知道规矩,误出界外的百姓,抓住也立即被处死,没有商量的余地。
最惨的是一些服从统治,老实耕种的百姓,因为得罪官兵,被拖出界外,挂个通海寇的罪名杀了,官员们根本不问。
官兵抓住内地一些比较有钱,跟海贸没关系的商人,按上一个通海的罪名,抄家,男人杀掉,女人抓去做军妓,官员们乐此不疲。
八郡之地,界外县城、卫所、巡检司、村镇、盐场,全部放火焚烧,只余下一片瓦砾。
累累白骨在草间隐现,几匹野狗在荒野中游荡试图寻找下一顿人肉大餐。
……
广东,沿海一片废墟。
澳门通过尚可喜和耶稣会两条门路,被北京允许不迁界。
广东官脑子活不少,有尚可喜、耿继茂两个藩王罩着,胆子肥的很。地方官以方便官军运粮为借口,给于验票,设立数处边墙开口,拨官兵防守,查验票放行。
说是如果官兵纵容商人通过口子走私,以同谋处斩。这条命令不值一个大屁,尚可喜耿继茂用藩下兵做走私,别说广东,北京都不敢管。
胆子肥的不止平、靖二藩,广东巡抚,汉军镶白旗卢兴祖上任带了100户下人,100马,不要朝廷一分钱。他带这些兵当然不是打仗,也不是用来好看的。
卢巡抚敏锐地盯上了澳门,他保举姚启圣为香山知县。香山基本一座空城,这个破知县没什么民政可管,专为卢巡抚办海贸。
葡萄牙人向卢兴祖请托海贸,卢巡抚开口便是不管结果成与不成先给5万两上本费。若成,葡萄牙人再付20万两。另外,卢兴祖提出,出入澳门的货物,葡萄牙人与卢兴祖四六分账,广东拿4成,葡萄牙人拿6成。
第一单生意,姚启圣搞了6条船的瓷器、绸缎、茶叶、铁丝和银两出界,回程则是檀香、胡椒、天鹅绒,姚启圣这王八蛋还代卢兴祖笑纳了13000两白银及其他洋货礼物。广东百万白骨,养肥了这条老狗。
平、靖二藩好说,藩下有数万兵在前线,北京不敢拿他们怎么样。卢兴祖和姚启圣俩奴才胆子这么肥,那是在北京有大佬罩着,海贸收入大部分流进北京。高官只不过是权贵家的一等奴才。
……
惠州府,碣石卫城,碣石镇,广东绿营水师第一大镇,官兵家属过万。
苏利与海南和李定国都有联系,他与李定国联系的绫书还被广东督标缉获了。
这事报到北京,顺治下兵部议,兵部从言辞上判断苏利反正一事为真。但碣石镇是鞑靼人手下最强的水师,碣石卫城负山控海。
兵部建议真事当成假事办,把绫书当成李定国的反间计。八旗议政王大臣会议早没了入关时的雄心,同意兵部建议,顺治发上谕,派钦差来广东安抚苏利。
苏利于观望中,维持不变。
但,这会手下报告,“总戎,科尔坤又逼着咱们迁界了。”
鞑靼水师最高军衔,水军左都督,碣石总兵苏利砸碎酒碗。
“这条鞑狗是他妈不想活了,派人去琼州,老子反正。”
……
基隆城。
守序打开关于中国事务的简报。
鞑靼人在禁海之后,推出了迁界令。
鞑靼钦差大臣,工部尚书苏纳海坐镇江南,分遣四名满大臣分赴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逼迫沿海迁界。
最初的迁界令是迁徙沿海20里内的居民,继而30里,第三次迁50里。
满官满兵用脚量,每到一地焚烧住宅,尽夷其地,空其人民。
最王八蛋的是,鞑靼人只管迁,不管安置。当然,内地基本也无地安置。鞑靼人就没想过沿海人民死活。被逼迁移的人民在路上丢下家资,野外露宿,死亡没法统计。
被迫迁移初期,移民以为熬几个越就过去了,不忍骨肉分离,漂泊日久后,养生无计,父子相弃,夫妻相离。
百姓谋生无策,丐食无门,卖身无所。
禁海很正常。
迁界这种出门被雷劈、生儿子没**,十万头草泥马践踏过去都不够,家铲的缺德玩意是两个包衣搞出来的事。
直接诱因是郑成功两年前无意间犯的个错误。
1654年,漳州城守营守门千总刘国轩与郑军联系,打开防守的城门。郑藩进入漳州府,鞑靼漳州总兵张世耀、知府方星烨及其兄方星华以城降。
方家兄弟原本是北京酒铺老板的儿子,崇祯年间,方星华被鞑靼人虏去,分到索尼家做奴。
方星华可能是运气好,也可能本身确实有点本事,在索尼家奴中地位比较高。
鞑靼人入关后,方家两兄弟相认,方星烨通过哥哥的关系做官。
一般进士做官10年都升不到知府的位置。一介酒家子通过一个包衣奴才,就搞定了漳州知府这种要害职位。进京赶考的举子不如旗人大爷家的三等奴才,这话并不是吹牛。
方家兄弟被俘期间在厦门岛上待了一段时间,注意到郑成功海船所用钉、铁、麻、油,神器(火炮)所用焰硝,以及米、布等补给,岛上所少。皆沿海居民阑出(走私)贸易,交通接济。
郑成功很快释放了方家兄弟,两人回北京后,给主子索尼打报告:
“若尽迁其民入内地,斥为空壤,画地为界,仍厉其禁,犯者坐死;彼岛上穷寇内援既断,来无所掠,如婴儿绝乳,立可饿毙矣。”
索尼深以为然,这老狗是正黄旗,顺治亲管的奴才,上疏立准。
于是,鞑靼人动员全部国家机器,在中国沿海最富庶、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搞了一片近20万平方公里无人区。
北起直隶,南至珠江口,控制的海岸线上修筑一道长达10000里的海岸边墙。护壕宽2丈,深2丈,墙高1丈,厚4尺。迁界同时搞这么大工程,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这就是传说中的,“宁可死在贝勒爷的刀下,也不肯两岸骨肉分离”的真面目。
很多沿海地区的绿营兵受不了迁界,举旗反正,大股的有苏利、民周玉、李常荣,小股零散投效的难以计数。
明朝是很操蛋,但明朝绝搞不出来迁界。只有殖民政权才能如此不在意百姓死活。
守序冷笑几声。
历史上的郑成功被迁界禁海令逼得去打最大的贸易伙伴,海上霸主荷兰人,走上自杀之路。
荷兰人连派舰队攻打厦门,没有夹板炮舰压制海面,鞑靼人想占领厦门那是做梦。迁界禁海令在军事上是成功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
“上川。”守序喊着自己的副官。
“在,老师。”
“把鞑靼人全**队驻防图拿来,我研究一下。”
注:历史上郑成功就没去山东打仗。顺治被百把个真正海盗,三五条破船吓得在山东迁界,真有点脑残。
第36章 鞑靼兵力、财力;洪饷、士绅向背;历史的轮回
守序翻开台北府搜集的关于鞑靼人兵力的情报。
满汉蒙八旗定甲8万,实际人数是个迷。
老八旗入关来,因战阵、天花、流感、痢疾等原因死亡甚多,期间有一些抓捕生女真、招募零散投效蒙古人、给汉军和包衣抬旗等补充人口的措施。很难弄清八旗到底有多少兵,只能大致估计在5万至7万之间。
绿营没有旗田,台北通过鞑靼户部额发军饷和其他能搜罗到的材料,整理如下。
各省驻防绿旗兵丁:
京营,2000。
北直隶,44800。
山西,20000。
陕甘,90000。
山东,20000。
河南,14100。
江南,71602,其中沿海水师3000。
江西,27600。
湖广,49460。
四川,57200。
浙江,62500,各镇水师估计近万人。
福建,陆师77345,水师25000,合计102345。
广东,76820。
广西,32640。
非常明显,绿营兵以江南、浙江、福建、两广最多,沿海四地合计超过34万兵额。再加四川、湖广两个内陆前线近11万兵额,战地六省合计45万兵额,占鞑军总数的一大半。
额设官兵69万余人,这是发饷的兵额,考虑到空饷,战斗减员等因素,实际没这么多。但南方前线作战部队有很多是抽调自北方各省的随征八旗和绿营兵。两相叠加,驻扎在前线各省的部队不会比40万少太多。
以上不包括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沈永忠、线得安代领孔有德,五汉藩的藩下兵丁。
不包括在鞑靼人控制区内,服从调遣的土司兵。
也不包括外藩蒙古内扎萨克诸旗,如科尔沁、察哈尔、喀喇沁等。
五汉藩共有100多个佐领,以吴三桂最强,一人拥有53个佐领,占其中一半。
八旗一佐领披甲人不到100,五汉藩旗下佐领普遍超过200甲,户口和奴才比八旗佐领编制大得多,兵力充足。
各省驻防绿营兵额是鞑靼户部额发军饷的依据,并非实际兵力。在战地,绿营兵可以征调乡兵、壮丁补充军队,这部分人的开支很少,不好估计。
鞑军养这么多军队,当然是付出全国财力。
继承明朝,鞑军官兵待遇主要分两块,折色军饷,本色禄米、马料。
不计旗田和其他八旗兵特殊待遇,八旗马甲常额3两,月饷比绿营马甲2两高三分之一。八旗马甲禄米23石,绿营马甲3。6石。
八旗兵出门打仗的行装、盐菜银和赏银,八旗也是绿营的两倍。
基本上,顺治朝常额折色军饷在2400万银,本色禄米马料大约220万石粮,豆料10万石,马草千万束。
此外还有战时军饷、军火军需、后勤兵站挽马、船运开支,都有详细标准。鞑靼人在这方面的管理比明朝严格,做的更好。
通算下来,1年军费开支钱粮应当在4000万(单位:贯、石、匹、两、束)左右。
战争期间,这些钱当然是不够的,还有摊派和勒捐。军队一应开销,包括铁锅在内全摊派到地方。这个金额没法统计。
此外,强征壮丁拉纤,运粮。用人命省钱,无法统计折多少银子。
还不够,只能欠军饷。
非战地绿营兵被欠饷是非常普遍的事。绿营兵日常可以用官兵身份做点杂工和其他小生意,朝廷对此默许。
即便是战地绿营兵,欠饷欠粮也是常事。战地兵被欠饷当然也可以做生意补贴,但那个太麻烦,更简单的选择是屠城屠村,直接抢多方便。无法统计。
以上并非鞑靼人全部实力,他们还有动员潜力。尤其是北方河南、直隶等几个省,和平十几年了,生产力得到极大恢复。预借税收,勒捐摊派,极限爆发,鞑靼人贯、石、匹、两、束五种单位搞到7000万问题不大,也就是宋朝的水平。
洪承畴从北方各镇抽调到湖南的1万1千多精锐绿营兵,精挑细选,腹里弱兵全不要,都是边军好手。军队人数不多,猛将一大把。
白广恩(松山会战十三总兵之一)、李本深(高杰部提督)、胡茂桢(高杰部总兵)、王辅臣等等近二十个老将。
老洪是个镇压农民起义的老手,对付孙可望、李定国的军队就属他经验最丰富。这家伙在湖广拉了一道五千里长边,以湖北对夔门一带的顺军、明军余部,以湖南对西营。
就这些精兵猛将都被欠饷坑惨了,在湖南逃亡近半。
洪承畴的战略是“以战为守,以守为战。”
用人话翻译过来,就是稳固防线,屯田补给,压缩明军活动范围,将战争从会战,运动战拖进攻城守城战。杨文弱四正四隅,十面张网的老一套。
洪承畴无力进取,但他基本能守住防线。
夔门顺军、明军东进被挡住了。
钱谦益在家策划了一个明军沿长江东西对进的计划,即舟山明军出舟山入长江向西打。孙可望出湘江入长江向东打。
计划非常宏大,西营和舟山两军相差大半个中国,钱谦益居中串联,差点办成了。老钱在鞑靼官场有不少朋友,有这层掩护,搞事情比较方便。
在东面:
舟山与浙江、江南三路来的鞑靼军决战。沈廷扬基本全歼苏州总兵王的吴淞水师。周鹤芝、周瑞和增援的郑彩挡住三心二意的台州总兵马进宝。阮进挡住定海总兵张杰。
鞑靼集结的600多艘战船损失一半,舟山压力大减。于是张名振、张煌言率船队上崇明沙,包围崇明县城但没打下来。张名振、张煌言本人向西,过江阴鹅鼻嘴,镇江山门、焦山门,戎克船的战斗力实在有点弱,明军打不下岸上要地,只得在金山寺遥祭明孝陵。
在西面:
1655年5月,孙可望派刘文秀率马步6万人,40多头战象进湖南。这是孙可望攒出来的第二波强兵。
北京当然派八旗兵增援洪承畴。
两军在常德决战。
没有悬念,西营大败,再次退回贵州。
会战结果最真实,剥开文人虚词伪饰,直接看西营出兵以来历次战役的结果很残忍。
李定国打赢衡州,消耗很大,导致桂林失守,一度后路被断。
刘文秀在保宁决战败于吴三桂,全军崩溃,损失数万军队。
孙可望在宝庆周家铺三岔口败于屯齐,损失惨重。
李定国在广东一败于肇庆,二败于新会。修城堡最容易学,耿继茂招募葡萄牙人与荷兰人,把战略要地新会城修成星堡。定国打不动,围城大半年,最后撤退时被鞑靼骑兵追击,崩溃了,损失战象十余头,大半精锐丢完。
刘文秀于常德再次大败,不仅断送了会师长江的计划,更是断送了西营前途。这哥们打仗实在是不行,这次回去后孙可望把他撸了。
西营出山以来,决战就李定国在衡州惨胜了一次,其余全是败。能挺到现在,全靠孙可望刮地皮厉害,有些恢复力。
西营在战场的表现,勉强可用顽强二字来评价。
随着云贵潜力消耗殆尽,西营必将走向内讧,和人品道德全无关。
明朝叫花子兵一年常额军饷20两/石,低于这个水平不用打仗,军队再多都是等死。
因没钱没粮内斗是标准流程,明军逃不掉,顺军逃不掉,郑成功逃不掉,西营当然也逃不掉,谁都逃不掉。
没1千万两白银收入和1千万石粮食产量打底,和鞑靼人打仗没戏,实力差距太大,全是绝望的战斗。
守序合上鞑靼兵力、财力和军情报告。
他对洪承畴有了点兴趣。
鲁江浙闽四省并无决定性的陆战,陆地战场全看西南。
鞑靼人有3个统帅。
四川吴三桂,湖广洪承畴,广东尚可喜。其中洪承畴坐镇中路,最为要害。
顺治帝选择洪承畴当主帅,真是选对了人。
老洪实战经验丰富,资历老,绿营将军几乎全是他当年在明朝当总督和督师的部下。
历史仿佛来了一个轮回。
西南明军主力是闯营和西营,鞑靼人给明朝扣一顶流寇的帽子,战场似乎又回到近20年前,洪承畴带着明军围剿农民起义军的模式。
老洪对这个太擅长了。
洪承畴此前一直被多尔衮压制,咸鱼翻身是因为多尔衮挂了,济尔哈朗给他撑腰。
洪此番出任湖广、江西、广西、云南、贵州、广东六省经略。
辖区内,所有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包括镇守湖南剿抚将军续顺公沈永忠在内,悉听其节制。后来是尚可喜、耿继茂两藩王联合抗议,北京考虑到让一个三等轻车都尉世职的下等奴才统辖藩王,确实有点不像话,就把广东从洪的辖区中独立出来。
1645年洪承畴初次经略江南。
当时他无权调动八旗兵,甚至连绿营兵,洪承畴也得与镶红旗都统叶臣商量使用,更要听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的调遣,其实没多少真正的军权。
1654年洪承畴开府长沙。
一应剿抚事宜不从中制,事后上报而已。一切军事,均可便宜行事。五省辖区内,文武官员升、转、补、调,洪一言而决。文官五品以下,武将副总兵以下,洪可先斩后奏。
这权力大到吓死人,上次鞑靼朝廷有这么大权的臣子,还是入关初期多铎、博洛几个宗室诸王南征大将军。
洪承畴从北京出征,一路意气风发,如其所曰,“横秋看剑气,跃马渡金波。坐策连云骑,亲挥指日戈。”
当真是心高气昂,直冲云霄。
一路上有很多人跪在路边,投效在洪承畴门下。
长沙开幕府,洪承畴用门生、马仔、幕僚把湖南全省的官员换了一茬,又招募本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