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儿道:“你是指钟会叛乱这件事么?”
刘胤道:“钟会叛乱是必然的,司马炎猜忌之心过重,钟会为了自保,当然会选择反叛,难道还真的指望钟会可以乖乖地束手就擒,到洛阳把自己的人头交上去吗?”
青儿轻声地道:“钟会这么一反,司马家的江山恐怕就坐不住了。”
刘胤微微一笑道:“单单是一个钟会造反,倒也成了压倒骆驼的那最后一根稻草,只不过钟会叛乱将会成为一个导火索,让司马炎真正头疼的事还多着呢。”
“你的意思是堂兄他还有更大的麻烦?”青儿疑惑地道。
刘胤笑而不语,就在此时,在外围担任护卫的阿坚忽然地快步跑了上来,递给刘胤一封文书,刘拆而视之,自语道:“果然不出我的所料。”
青儿好奇地道:“这难道就是你说的大麻烦?”
刘胤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将文书递给了青儿,缓缓地道:“这恐怕不仅是司马炎的大麻烦,而是我们整个华夏族的大麻烦。”
青儿接过来匆匆地扫了一眼,略带惊异地道:“匈奴人刘渊在并州叛乱,还杀死并州刺史胡奋,这确实是一件大事。不过单凭着并州的那些匈奴人还威胁不到晋国的地位吧?”
刘胤目光冷峻,沉声道:“单单是匈奴人,或许不会对中原局势造成致命的影响,但几十年来,胡人不断内迁,广泛地居住在了并州冀州幽州及雍凉诸地,刘渊这一叛乱,必定会引发连锁反应,数百万的的胡人如果都揭竿而起的话,青儿你想想,是不是很可怕?”
“数百万人?天呐!”青儿低低地惊呼了一声,胡人的野蛮和凶残她也是所有耳闻的,如果为数不多的胡人起来造反,或许算不得什么,但数百万人的胡人要是集体暴动,那绝对是不得了的大事,晋国很可能会有亡国灭种之虞,而且战乱波及下去,就连蜀国和吴国恐怕都无法幸免。
这也正是刘胤所担忧的,五胡乱华的阴霾,自刘胤穿越之始就已经笼罩在了他的心头,如果按时间推算,至少还有三十多年之后才会发生,但正因为刘胤的穿越改变了时空,或许五胡乱华的悲剧提前上演,那也是很可能的事。
历史上的五胡乱华,是发生在晋朝八王之乱之后,正是因为晋国持续不断的内乱,国力衰落,才给五胡创造了走向历史舞台的机会。
而现在的情况是,晋朝初立,内有钟会叛乱,外有吴蜀为敌,内外交困,国力中衰,而刘渊做为最大的投机者,审时度势,看到晋国无瑕北顾之际,悍然地发动了叛乱。
刘渊的目光是敏锐的,不管是真实的历史还是这个错乱的时空,刘渊都准确无误地把握住了属于他的机会,时势造就了英雄,也造就了那些投机者,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匈奴人面对的时机,甚至要比历史上八王之乱后的时机更要好,所以就不难理解刘渊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动叛乱了。
而刘渊的叛乱仅仅只是一个导火索,除了匈奴人之外,羯、氐、羌、鲜卑这些胡人亦是虎视眈眈,刘渊的行动无疑给他们指明了一条道路,那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虽然大规模的叛乱还没有来临,但刘胤已经是嗅到了那股山雨欲来的味道。
自己最担忧的,最害怕的五胡之潮,终于还是不期而至了。
“青儿,这次回来,本想着可以多陪你和孩子几天,但……真的很抱歉了,我现在就得赶往潼关,你自己要保重。”刘胤满脸歉意地道。
青儿微微一笑,虽然她内心很渴望刘胤可以陪在她的身边,但她更清楚,他的职责却是不容许他留下来,在其位就得谋其政,刘胤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
“文宣,你不用担心我,你在战场上千万要保重自己,无论如何,你一定要回来,我和征儿等着你。”
刘胤点点头,默默地拥抱了一下爱妻,他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她的心跳,是那样的忐忑,她娇小的身躯,微微地在轻颤,刘胤知道,做为女人,没有一个愿意和丈夫分离的,那怕是再坚强的女人,她也有脆弱的时候,刘胤也好想陪在妻儿的身边,过着恬淡无忧的平静生活。
但他的肩上的职责却不容许他这么做,他穿越到这个乱世,就注定和安宁平定绝缘,为了拯救乱世之中的万千黎庶,为了不让中华民族的悲剧再度重演,他必然有责任有义务地挑起这天下兴亡的重担,去消弥这场浩劫之难。
刘胤轻吻着爱妻的云鬓,在她的耳边低语着:“等我回来,我一定会回来的!”
青儿不住地点着头,泪水无法控制地从她的眼角滑落。
刘胤没有再做过多的停留,分别的时间越长,纠结的痛苦便越深,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他抱过儿子,在他的脸蛋上重重地亲了一口,然后将他交到青儿的怀中,毅然绝然地转头而去,再也没有回过一下头来。
小刘征哭闹了起来,似乎不愿意父亲离开,青儿抱紧了他,低低地呢喃道:“征儿别哭,你爹爹一定会回来的,他是真正的英雄,你长大了,也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未完待续。)
第701章 军团重组
刘胤之所以急着赶往潼关,就是他认为形势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原本以为五胡乱华的发生还需要一些时间,但现在看来,已经是迫在眉睫了,时不待我,刘胤必须要先期做好准备。
真正的五胡乱华是发生在三十多年后的永嘉年间,所以也被称为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有着很深的根源,究其主要原因,自然是与晋朝内部的八王之乱脱不开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刘渊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刘渊极具野心并善于审时度势,才会选择在晋王朝力量最为孱弱的时候动手。
也许按照现有的轨迹发展下去,三十年后或许五胡动乱的条件已经消失了,刘渊再想叛乱也是心余而力不足,但刘渊毕竟是刘渊,他善于捕捉一切可能的机会,在他看来,现在晋国内忧外患,正是匈奴起兵的最佳良机,果然如斯的刘渊毫不犹豫地就扯起造反。
或许刘渊都没有意识到,他的这一次行动将会在中原大地上掀起怎么壮阔的波澜,一呼百应,群起纷争,真正的乱世即将要降临人间。
刘胤到达了潼关前线,并州叛乱的消息已经传到潼关,在潼关的诸将已经得到了这个消息,但很显然,傅佥等人并没意识到形势的严峻,反而认为晋国内乱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为蜀军的反攻中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刘胤到了潼关之后诸将纷纷请命,都争着想带兵出征。
击退了晋军的三路进攻之后,关中一线的防御压力明显地降了下来,刘胤也趁机对军队进行了重组。
除了雍凉各地的守备力量之外,刘胤将前后左右中五个野战军重新进行了划分。蜀军的基本编制还是保持不变的,与后世军队常采用的三三编制不同,汉代的军队一直采用的是二五编制,五人为一伍,二伍为一什,五什为一队,二队为一屯,五屯为一曲,二曲为一部,五部为一营,二营为一军。
存在就是合理的,这样的编制一直从战国时代沿用到三国时代,在冷兵器的时代,这样的编队方式更为地科学合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军队的战力,所以刘胤一直没有对这种军制做任何的改变。
唯一的短板就是军一级为最高的战术单位(汉末的时候更扯,部为最高的作战单位,想一想在乱世之中,一千人能有多大的作为?),而一个军只拥有一万人的编制,或许在一般性的区域作战之中,一个军可以发挥出作用,但在大规模的战役之中,军这样的编制就显得有些单薄了,往往需要多个军甚至是几十个军联合作战,由于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如何指挥这些军队协同作战,又将成为一个难题。
这次刘胤的重组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改革,西征凉州之后,刘胤麾下的军队数量急骤地扩大了,原先前后左右中的五军设置已经不能再满足需求,所以刘胤在军一级上面设立了军团,分设了左中右三个军团。
中军团都督由刘胤亲自兼任,副都督由黄崇来担任,中军团下设三个军:虎骑军、虎步军和永安军,分别由傅著、高远和罗袭担任护军将军,每个军下设两个营,虎骑军下辖虎骑左营和虎骑右营,虎步军下辖虎步左营和虎步右营,永安军下辖永安左营和永营右营,邓朴等人由不得营官升为护军之后,所有的营官都依功勋从下一级的校尉司马之中提拨。
左军团正副都督由傅佥和牵弘担任,左军团下设五个军:无当飞军、阳安军、白帝军、陇西军和关中军,分别由张乐、赵卓、诸葛尚、邓忠、马融担任护军将军,每军亦是下辖两个营。
右军团正副都督由罗宪和王颀担任,相对于中军团的步骑混编和左军的纯步兵建制,右军团全部是由骑兵组成的,各骑军的命名也不再用地名或原有名称,而是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麒麟命名,每军一万人,同样也是各设两个营,各营的名称序号则是以骑一营至骑十营编排。各军的护军将军分别由邓朴、傅募、卢逊、荀恺、周叙来担任。
通过改组,蜀军的野战军团由五个军的提高到了十三个军,总兵力也扩张到了十三万人,比及当初刘胤北伐到达陇西之时,整整地提高了十万人之多,而且这个数目尚不包括每郡两千到五千不等的守备兵,整个雍凉地区的兵力总数,甚至都已经超过了蜀汉全盛时期的兵力总和,现在的蜀汉整体的军事力量加在一起,虽然尚不可能与晋国持平,但差距已经是明显地缩小了,和吴国相比,已然是不落下风,这天下的格局,随着蜀国势力在雍凉地区的稳固,已经是悄然地发生了质的变化。
更为强悍的是,蜀军的右军团完全是由骑兵构成,再加上中军团中的虎骑军,蜀军的骑兵数量竟然达到了六万人,接近总体兵力的一半,换到以前,这完全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正是蜀军攻下雍凉之地所带来的巨大成效,正是由于雍凉是产马的基地,蜀军才有机会有条件组建如此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同时所有的战马都列装了高桥马鞍、双边马镫和马掌,这些新式马具的采用,让蜀军的战力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雍凉和并州是魏晋赖以维持其骑兵力量的基地,而失去了产马地的晋国,实力必然会大打折扣,晋军每损失一匹战马,就会少一匹战马,无法再补充战马的话,这支昔日号称是骑兵无敌于天下的军队必将沦为二等的军队。
新的格局带来的是新的挑战,现在蜀军经过重组,又经过了半年多时间的休整,斗志昂扬,士气高涨,求战**强烈,这一支虎狼之师一旦进入关东,势必将会掀起一场新的风暴,天下之势也将彻底地为之改变。(未完待续。)
第702章 联晋抗胡
“文宣,众将的请战热情都很高,现在钟会叛于襄阳,刘渊反于并州,司马炎恐怕是顾头不顾尾了,如果我们此刻进攻的话,必可直捣洛阳,汉室兴复有望。”傅佥的脸上也洋溢着难掩的兴奋,自从跟随刘胤征战以来,一路是凯歌高奏,现在更是看到了光复洛阳的机会,诸葛丞相生前的夙愿眼看可以得偿,傅佥自然是心潮澎湃。
但刘胤脸色却是古井无波,淡然地道:“岳父,我此次急着回来,就是为了刘渊在并州叛乱一事,现在天下形势已变,我们的策略也应做出相应地调整,我决意派使者前往洛阳,准备联晋抗胡。”
“联晋抗胡?”傅佥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刘胤,也难怪傅佥会吃惊,逆魏是篡汉的元凶,是蜀汉不共戴天的仇敌,双方几十年来一直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战争,而继承了逆魏江山的晋国也并没有让蜀汉的仇怨有所降低,双方的相争仍旧是一如既往,现在刘胤突然地提出了联晋抗胡的主张,自然让傅佥是吃惊不已。
“文宣,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要知道,逆晋可是与我们大汉誓不两立的,有敌无我,有我无敌。”
刘胤道:“现在并州风云突起,刘渊的叛乱势必会引发连锁的反应,羌人、氐人、羯人还有鲜卑人,都将会纷纷效仿匈奴人,起兵叛乱,真正的乱世将会降临中原。虽然我们与晋国是誓不两立的,但不要忘了,我们是同祖同根的炎黄子孙,那些夷、蛮、戎、狄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这些胡人进入中原,他们不光是来抢地盘的,他们还要杀光我们的百姓,抢光我们的财物,这将会是一次真正的华夏民族之殇,史无前例的大劫难。应对这场危机,也只有我们和晋人捐弃前嫌,同舟共济,才有希望打得赢这场战争。”
傅佥的脑子有些短路了,刘胤的话信息量有些庞大,一时半会傅佥还真有些反应不过来,那个时代人的还没有形成什么民族的概念,他们效忠的对象,也只有朝廷,魏篡汉,那么魏就是汉的死敌,这几乎是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汉与贼势不两立,这是傅佥从小就接受的教育,从军入伍,他一直坚守着这样的信念,不管是魏人也好,晋人也罢,都是势不两立的仇敌,对于羌胡这样的异族,傅佥倒是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何况现在的蜀军之中,羌人占着很大比例,刘胤的话,简直是颠覆了他的三观。
“文宣,这……”
刘胤也知道一句话两句话就想扭转这个时代人的故有观念,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过刘胤提出“联晋抗胡”的主张,也绝非是心血来潮。正是由于晋蜀吴之间的三国纷争,才给了刘渊可趁之机,如果接下来蜀晋之间继续斗个你死我活的话,最大的得益者莫过于刘渊和其他蠢蠢欲动的四胡。
刘胤当然不能坐视这样的事情发生,蜀晋之间,就好比是兄引阋墙,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兄弟俩打个头破血流自然是不在话下,但一旦有外人插手,其中的性质就变了,自然地兄弟联手先把外人给办了,至于兄弟之间的纷争,咱不妨关起门来再解决不迟。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刘胤才提出了联晋抗胡的主张。对于五胡的凶残暴虐和给汉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刘胤可是没齿难忘,单单凭借晋国一国之力,想要对抗五胡,恐怕是很难,而力量尚不及晋的蜀吴,如果坐视晋国灭亡而不伸以援手的话,那么下一个受五胡侵扰的国家必是蜀国无疑,唇亡齿寒啊!
刘胤就是用唇亡齿寒这个道理说服了傅佥,虽然诸将之中还是许多人一时半会脑筋转不过弯来,尤其是张乐,反对的最为激烈,但刘胤还是派陈寿和杜轸做为使者,前往洛阳。
陈寿已不再担任主薄,而是改任骠骑大将军府长史一职,主薄一职由阎义担任,参军仍由何攀和杜轸担任,这几个人组成了刘胤的幕僚群,当然,只有内部人才知道,这个幕僚群之中说话最有份量的是那位地位最低的主记“艾先生”。
陈寿和杜轸立刻动身前往洛阳,当然他们首先地通过修葺一新的函谷关。镇守函谷关的羊祜对刘胤派来使者很是诧异,但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点素养羊祜还是有的,不象某些粗鲁之将,不问青红皂白就先把人给砍了。
羊祜很有礼貌地接待了陈寿一行,当他得知蜀国使者的来意之后,大吃一惊,现在的局势羊祜很清楚,晋国内外交困处境艰难,为什么他会一直镇守着函谷关不敢轻易地调离,就是因为害怕蜀军乘机发难,乘火打劫,现在刘胤主动地提出停战讲和共同御胡,着实让羊祜吃惊不小,同时对刘胤的胸襟是相当地钦佩。
当下羊祜便派人护送陈寿一行去洛阳,同时将讯息报于司马炎,也让他有所心理准备。
司马炎确实是感到了焦头烂额,刘渊在并州起兵之后,杀了胡奋,攻占了晋阳,统一了匈奴五部,这一连串的变故让晋国几乎丧失了大半个的并州,更为糟糕的是,刘渊的行动似乎刺激到了内迁的其他胡族,羯人在上党、氐人在冀州、鲜卑人在幽州都变得不安分起来,与各地官府的冲突时有爆发,如果不派兵加以弹压的话,很可能就会成为下一个并州。
但现在司马炎却缺乏足够的兵力来应对危机,钟会叛乱损失掉了十余万的人马,西线和南线作战失利又损失了四五万人,虽然疯狂地募兵已经进行之中,但所征募到的新兵数量根本就追不上亏损的人数,所以晋国的兵力总数出现了明显地下降,现在就连维持四十五万左右的军队都已经很是困难了,而且新兵越多,战斗力又呈直线下降的趋势,这更是雪上加霜。(未完待续。)
第703章 出使洛阳
攘外必先安内!
何为外,何为内?
蜀国吴国为外,并州荆州为内,在应付蜀国和吴国的进攻之前,司马炎必须要解决掉荆州和并州的叛乱才行。
但蜀国和吴国会给司马炎这种机会吗?这确实是让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