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国之战结束之后,已经是临近数九寒天了,冀州的冬天特别的寒冷,滴水成冰,这样的气侯条件下,已经是无法再用兵了,只能暂时地休战,等到来年春天再行交兵。
┄┄┄┄┄┄┄┄┄┄┄┄┄┄┄┄┄┄┄┄┄┄┄┄┄┄┄┄┄┄┄┄
安国之战后,蜀军则是趁胜收复了乐成、南皮和下曲阳,重新地控制了冀北地区。
此役蜀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共歼敌五万余人,其中俘虏和投诚的晋军就达到了两万余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让司马骏给逃了,如果能将司马骏生擒或击杀,那么这一战便堪称是完美之战。
对此,刘胤只是付之一笑,其实擒不擒杀司马骏并不打紧,对于这样一位二世祖,刘胤还是很欢迎的,最起码在他领军统兵的时候,是晋军最好对付的时候,如果司马骏战死,晋军统帅换一个精明强悍的人,未必能让刘胤有安国之战这样的大收获。
接下来的冬歇期,刘胤可没有歇着,除了每日的操练之外,筹备粮饷,修缮兵甲,补充兵员,安抚百姓等等事务,还是忙得刘胤焦头烂额。
冀州和并州地区饱经战乱,十室九空,虽然战乱平息,大部分的百姓又可以从深山老林之中迁回旧日的家园,但饱受蹂躏的这些百姓民生凋蔽,困苦不堪,刘胤非但无法向这些百姓征税,还得拿出一部分的钱粮救赈他们。
现在蜀军所需的军粮,大部分是从关中运来的,千里迢迢,消耗甚大,不过只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或许过一两年并州冀州局势稳定,生产恢复之后,蜀军的粮草可以实现自给,那时候,这条千里运输线才会结束它的使命。
兵员的补充倒是比较充足,晋军投诚和归降的俘虏,冀州本地招募来的壮丁以及关中运送来的兵源,基本上可以保证辊军的需求。
为了应付下一阶段战争的需求,蜀军的规模也是相应地扩大了,虽然原有的三个军团十三个军的大编制依然保持未动,但每军下辖营的数量却有所不同,比如虎骑军就下设有三个营,而青龙军则只有两个营,此次的扩编,将两个营的军都扩充到了三个营的编制,仅此一项,蜀军就增加了六、七万人,总兵力近二十万人。
刘胤一直以来都奉行的是精兵路线,强调兵不在多而在精,如果军队过于的冗杂,战斗力并不一定会提高多少,反而给后勤保障带来极大的困难,毕竟人越多,要张的嘴也多,刘胤感到,能支应二十万大的后勤保障,已经是极限了,如果继续地无限度的增加兵力,关中后方必将会不堪重负。
安国之战让晋军损失惨重,但却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冬季歇兵之后,可以预贝多芬的是晋军的报复将来来得更加地勐烈。
所以备战是蜀军的头等目标大事,是压到一切的重中之重,刘胤及全体蜀将皆不敢有所懈怠,充分地利用冬歇期的每一天,做好战备任务。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战火也随之重燃,不过战争的重心却从冀州移向了并州。(未完待续。。)
第948章 再起波澜的晋阳城
自从平定匈奴之乱后,晋阳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依照晋蜀两国达成的协议,晋阳城被一分为二,城东由晋军来控制,城西由蜀军来控制,双方的分界线就是晋阳城的中轴线唐明街。
唐明街是一条贯穿于南门和北门之间的大街,为了便于管理,晋阳城只留了东门和西门,方便晋蜀两军各自进出,南门和北门,则被完全地用沙袋土包给封死了。
进入晋阳城驻防的晋兵和蜀兵并不多,每方只有一千人,整整的一千人,既没有多一个,也没有少一个,这个数目是经过刘胤和当时的晋军大都督羊祜口头上商榷的。
一部的人马,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维持城内的治安是绰绰有余的,但如果交兵打仗的话,却是远远不够的。
不过晋蜀两国的主力大军进军冀州之后,晋阳这边倒是平静了下来,双方各自守着自己的地盘,倒也没有什么交集,一直以来相安无事。
统帅蜀军这一千人马的是别部司马王庆,王庆雍凉人,出身于金城郡,当年蜀军在金城募兵时,将王庆招入了军中,王庆弓马纯熟,武艺不错,后来积功升至别部司马,被调到晋阳担任守备。
履职一年多来,王庆的任务相当地轻松,每天就是在城中巡游一番,各处走动走动,基本上没有别的什么事。
唐明大街是王庆每日必来之所,这一条长达数里的大街是晋蜀两军的分界线,处于敌对双方的晋兵和蜀兵临街而立,各自守着并不太宽的这条大街的两边。
唐明大街如今已是禁区,禁止一切商贾百姓通行,城西的百姓想到城东去,也只有从西门出城,再从东门进城,兜一个大圈子才能成行,本来是对门而居的两家人,现在想见上一面,却也得绕上很远的一段路才行。
这让城中的百姓颇多怨言,但一看到守唐明大街的两边士兵明晃晃的刀枪,阴森森的脸,就算是再大胆的百姓也不敢向前了,禁令就是禁令,不管任何人违反,都会被格杀勿论,这些平民百姓可不敢拿自己的项上人头开玩笑。
唐明大街的路中央,堆放着一些拒马和栅栏,似乎有意地将两国的领地给分割开,但这障碍物也不全都有,许多的路段上,还是一片空白,但就算没有障碍物,也无人敢越雷池一步。
王庆却是少数几个可以越过红线的人,几个月前,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庆意外地发现,统领晋军的校尉居然是他的本家兄弟王应,王应原本也是金城郡人,幼时随父母迁居河东郡,成年后应募入伍,担任了军中校尉,此次调任到晋阳来,连他做梦也想不到居然可以在这儿看到幼时的玩伴王庆。
意外地重逢让兄弟两个很兴奋,全然地忘了他们之间敌对的关系,只要有机会,两个人总要聚到一起,闲聊一下旧事,互道下离情。
秋天晋蜀两军在冀州爆发大战的时候,晋阳城的局势也一度变得紧张起来,双方剑拨弩张,似乎大战一触即发。
不过冀州那边打得如火如荼,晋阳这边却仿佛是一座被遗忘的城池,驻守着晋阳的晋军和蜀军,一直没有接到开战的命令,既然上头没有命令,双方也只能是暂时维持着这样的关系,僵持着,对峙着。
不过这似乎并不能妨碍王庆和王应兄弟二人来叙旧,每日茶余饭后,有闲瑕的时候,王庆总会巡视到唐明大街,如果正巧可以遇到王应,王庆定然会与他多说一会儿的话或者送他一件东西。
转眼之间冬去春来,晋阳城一切如旧,平静的没有一点的波澜。
这日王庆拎了一坛酒,兴冲冲地去找王应,这壶酒可是回家探亲的老兵给他稍回来的家乡酒,是王庆的老父老母闻听找到王应之后特意酿出来的一坛好酒,饱含着浓浓的乡情,王庆特意地准备与王应分享这坛美酒。
正巧今天也是王应当值,两人在十字街头碰了面,王庆哈哈大笑道:“兄弟,今天你可有口福了,看,这是什么?”
王应疑惑地看了一眼,不就是一坛酒吗,自从兄弟俩相逢之后,可是没少喝酒,这有什么稀奇的?
王庆看到王应疑惑的神情,故作神秘地一笑,打开了酒坛的盖子,将坛口朝向了王应,道:“兄弟,你来闻闻?”
王应伸鼻一闻,恍然地道:“好熟悉的味道,难道是金城老家的酒?”
王庆得意地笑道:“这么多年了,难得你还能记得这酒的味道。”
王应轻叹一声道:“记得小时候,我俩还一起到地窖里偷酒喝,喝得醉得不行,出都出不了地窖,被你爹回来逮个正着,好一顿熊揍,不过那酒的味道,可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王庆道:“那以后你们就举家搬迁了,我爹一直后悔打你的那一顿,这不听到你的消息,特意地酿了一坛酒,让人捎到晋阳来,以表当年的歉意。”
王应道:“难得他老人家还记得这么一件小事,只可惜……不说了,今天难得高兴,你们兄弟共饮这坛酒如何?”
“好!老规矩,你一口我一口!”
两人轮流地喝了起来,不时地开怀大笑,很快地一坛子酒就见底了,看到只剩最后的一口酒,王庆将坛子递给了王应,道:“兄弟,这最后一口归你。”
但王应动了,却没有接坛子,王庆很是纳闷,正欲将酒坛子递过去,只觉得小腹一阵冰凉,他吃了一惊,低头一看,一把雪亮的匕首插在了他的小腹之上,王应正是从坛子底下动的手,王庆丝毫没有察觉。
酒坛子掉到了地上,碎了一地,酒香在夜空中弥漫着。
“为什么?”王庆手捂着伤口,直直地瞪着王应,满眼都是不可思议的目光。
王应面色苍白,后退了一步,在月光之下,他的脸变得狰狞恐怖起来。
“不为什么,错就错在你我各为其主!”(未完待续。。)
第949章 张良计,过墙梯
晋军的突然进攻确实打了蜀军的一个措手不及,别部司马王庆遭人暗算,死在了唐明大街上,随后晋军很快地控制了唐明大街,并开始向晋阳西城发起进攻。
这显然是一场早有预谋的行动,平静了大半年的晋阳城突然之间就陷入了腥风血雨之中,在晋军犀利的进攻之下,蜀军是节节败退,晋军一路狂攻,向着晋阳城的纵深挺进。
王应的城府很深,虽然王庆对他很不错,但为了爬上更高的阶位,王应还是选择了牺牲掉王庆,在王应看来,亲情神马的都是浮云,只有官阶富贵才是最真实的东西,用王庆的命来换这些东西,简直就是超值大划算。
王庆是晋阳城中蜀军的统领,只要能杀掉他,蜀军群龙无首,不战自溃。从接到上峰的命令之后,王应就开始谋划着如何来刺杀掉王庆,一个有心,一个无备,这样的结局,就不会令人奇怪了。
随后的进展就变得十分地顺利,晋军搬开拒马,拆毁大街中心的障碍物,对蜀军所占据的西城发起了勐烈的进攻。
蜀军猝不及防,再加上指挥官的缺失,很快就溃不成军,城中的要塞之处连连失守,败兵一齐地涌向了太守府。
蜀国派驻晋阳的最高长官是太原太守杜绩,不仅管着半个晋阳城,晋阳以西太原郡辖区之内的地盘都归他署理,这一段时间来晋蜀关系极为紧张,处于最前沿的晋阳城虽然是相安无事,但私底下暗流涌动,杜绩一直是密切地关注着事态的发展,每晚杜绩都睡的很晚,出事之夜他也没有安寝,正在油灯下写东西。
忽然之间,外面喊杀声响了起来,杜绩皱了皱眉,搁下了笔,问下人道:“城中出了何事,如此地喧闹?”
下人刚要出府去打探,就见一浑身浴血的蜀军军官闯了进来,向杜绩急报道:“启禀杜太守,晋军突然地向我军发起进攻,目前已经接连攻占了好几条大街,正向太守府杀来。”
“别部司马王庆何在?“陆绩倒是没有太过慌乱,沉声地喝问道。
“王司马遭遇敌人暗算,当场身死。”
“哦?”杜绩这才略感诧异,王庆有一个本家兄弟在晋军之中任职,这事杜绩也是知道的,为此杜绩还劝说过王庆,就算是儿时关系亲密的发小,这么多年未见,也不代表他不会有所改变,知人知面不知心,不管是什么人,都得提防一二才是。
王庆当时还笑着对杜绩说,他兄弟与他有着过命的交情,就算是分属不同的阵营,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那也抹杀不掉。
结果王庆最终还是枉送了性命,死在他认为永远也不会变心的亲人手中。王庆的死,给蜀军的防守带来了极大的混乱,蜀军这位曲长拼死抵抗,却也难挡晋军的进攻,他自认为能力不足,不足以服众,故而跑到太守府来,请杜太守出面主持大局。
“杜太守,晋军攻势太勐了,我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再这么下去,晋阳城恐怕是守不住了。”
杜绩倒是挺从容地道:“他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晋人以为靠着突然偷袭就可以拿得下晋阳城,那么他们就是大错特错了,武曲长,你下去速带人扼守粮库和武备库,确保这些要害据点落不到晋军的手中,剩下的,自有本官来安排。”
“诺!”那位武曲长拱手称诺,退了下去。
杜绩轻轻地击了一下掌,一位身材有些佝偻的老管事来到了杜绩的面前,杜绩对他道:“一切按原定计划行事!”
那位老管事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神顿时涣发出了异样的光彩,他拱手称诺,立刻转身而去,原本佝偻的背此刻也挺拨起来了,迟缓的脚步似乎也变得轻盈了许多……
┄┄┄┄┄┄┄┄┄┄┄┄┄┄┄┄┄┄┄┄┄┄┄┄┄┄┄┄┄┄┄┄
王应指挥着晋军快速地向西城进前进,在准备充分,攻击有力的晋军面前,蜀军明显地不是对手,王庆的死带给蜀军的指挥混乱,是无人可以弥补的,从发起突袭到现在,时间才仅仅过去了半个多时辰,晋军已经横跨了好几道街,抢占了西城的不少地方,下一个进攻的目标,王应已经锁定在了蜀国晋阳太守府。
晋阳的太守府,与别处不同,在东城和西城各有一个,东城的自然是晋国自己的太原太守,而西城的,则是逆蜀派驻的太原太守,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这一城两太守的局面居然能维持了大半年的时间,确实是一个奇迹。
不过今天以后,晋阳城就不会再有两位太守了,只要王应率军攻入蜀国太守府,将蜀国太守给擒拿下,晋阳城就会成为晋国一家独有的城池了。
王应丝毫不怀疑拿下蜀国太守府有什么难度,现在晋军气势如潮,攻势迅勐有力,蜀军根本就抵挡不住,估计用了到天亮,晋军便可以顺利地控制整座的晋阳城了。
但前面攻打太守府的晋军信乎有些迟滞,进攻的速度明显地降了下来,王应比较纳闷,按理说蜀军的主力已经被他所击垮了,根本就无力再组织起有效的反击,拿下太守府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
“怎么回事?前面是何状况?”王应亲自上前询问道。
有兵士向王应禀报道:“逆蜀太守府的四周,突然出现大量的平民百姓,皆是穿着普通百姓或工匠的衣服,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守卫在太守府的四周,阻挡我军的进攻。”
王应不禁是好生疑惑,战场上之上利用老百姓来打仗的事,倒是一点也不新鲜,但普通的平民百姓战斗力很弱的,就算是人数再多,也不可能挡得住正规军队的攻击,如今王应可是投入了驻守晋阳晋军大半的兵力来攻打太守府的,居然会被平民百姓给挡住了,看来这其中另有隐情不成?
想到这里,王应不禁暗暗地唾骂了一句:“卑鄙!”(未完待续。。)
第950章 谁更卑鄙
那些平民老百姓居然有着不输于晋军的战斗力,怎么可能?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平民老百姓根本就不是老百姓,而是蜀军士兵假扮的。
王应很快地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所在,大骂了一句卑鄙。
根据当初羊祜和刘胤定下来的口头约定,晋蜀双方派驻晋阳城的军队不得超过千人,双方互相监督着,谨慎地维持着这一个脆弱的平衡。
不过这种平衡随着晋蜀两国在冀州全面开战的情况下,自然是名存实亡,但如果那一方突然地向晋阳增兵的话,那就证明是准备要开战了,所以暂时没有进攻计划的王应只能是暂时地隐忍一下。
可是蜀军却暗中将军队换上了普通老百姓的服饰,混入到城中进行潜藏,不禁让王应大为地恼火和愤怒,原来蜀人一直就在暗中使诈,早就违反了双方只派千人入城的约定,真是卑鄙无耻。
王应似乎忘记了,就刚刚,利用王庆对他的信任,暗下杀手,一刀刺死了王庆,究竟是谁比谁更卑鄙,王应还真没有想过。
其实早在半年之前,冀州大战爆发,虽然没有波及到并州来,但头脑敏锐的杜绩却断定迟早有一日并州便会卷入到战乱之中来,未雨绸缪,早点做好战争的准备肯定不会有错。
但如果大规模地向城中调兵谴将的话,必然会引起晋军的警觉,至于当初定下的口头协定,杜绩更没有什么在乎,那纯属是几句废话,根本就没有什么约束力,怕就是怕晋军看到蜀军调兵入城,提前会卷入到战争之中。
所以杜绩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准备调入城中的二千劲卒脱掉蜀军的军服铠甲,换上平民老百姓的衣服,分路逐批地潜入到了晋阳城中来,并秘密地潜伏起来,如果平时看到他们,只会认为是一些工匠或普通的居民,与晋阳城中的普通平民百姓没有丝毫的不同。
当然,更多的时候,这些潜伏进来的蜀兵根本就不露面,大部分躲藏在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