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工程师-第3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橡胶可以做电线外皮,可以做医疗用的输液软管,可以作为密封材料和缓冲材料用于各种机械中。而最直接的用途,就是生产轮胎。

    马车因为结构简单,还可以使用木头轮胎。反正怎么颠也不会把马车的车体结构颠坏。但是如果是汽车、自行车,就无法承受木头轮胎的颠簸了。钢铁结构的机械会在颠簸中震坏,失去本来的功能。

    李植此前就试制过自行车。

    以如今范家庄的工业水平,生产自行车是绰绰有余了。无论是铸造钢柱外壳还是生产坐垫弹簧,无论是生产轮子轴承还是传动链条,范家庄的车床都能驾轻就熟,轻松完成。

    然而使用木壳轮子的自行车太颠簸,根本没法用。且不说这种颠簸人受不了,自行车本身也受不了。骑上百余次,自行车的脆弱关节就会因为颠簸散架。

    所以李植早就造出了自行车,却因为没有橡胶轮胎,只能把生产出来的木轮子自行车束之高阁。

    而现在,经过海军越过半个地球的运输,经过橡胶实验室的努力,李植终于得到了硫化橡胶,用这硫化橡胶制出了轮胎。

    李植一挥手,说道:“好,把轮胎装上去吧!”

    工匠们大喊得令,将橡胶轮胎装到了自行车上。

    一台现代意义的自行车出现在李植的面前。

    几十名文武官员面前,李植跨上了自行车,然后脚一踩踏板,在水泥校场上骑着自行车打起转。

    李植哈哈大笑,越骑越快。

    看着李植在自行车上轻松骑行,几十名官员惊得目瞪口呆。他们惊得是这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居然骑起来不会倒下来,瞪的是这自行车居然能骑这么快,呆的是骑在自行车上的大王骑得轻松惬意,似乎毫不费力的样子。

    官员们仿佛看到了一场精彩的特技表演,一个个大声叫好起来。

    “好!”

    “大王威武!”

    “好!”

    李植在众人的喝彩声中一摁刹车,停了下来。

    将自行车停在校场上,李植看了看诸臣,问道:“诸位,这自行车如何?”

    “妙!实在是妙!”

    “妙不可言!”

    “大王的发明,穷极造化之神奇!”

    世子李欢已经是一个翩翩少年。他站在一边看了看一会儿,又惊又喜。他瞪着眼睛看着那辆自行车,脸上满是想上去试一试的表情。

    李植看了看李欢,笑道:“好,李欢,你来试一试。”

    李欢顿时笑容满面,朝李植拱手一礼,便上来跨上了自行车。

    李植一挥手,让工业厅厅长高立功来帮李兴扶着车,防止李兴摔倒。

    李兴在高立功的搀扶下,在校场上开始不停地打转。骑了三圈,李兴突然加速,将后面搀扶的高立功甩开,快速朝前方骑去。

    围观的众人顿时发出一片惊呼声。

    李欢甩脱了高立功的束缚,越骑越快,在校场上快速前进,仿佛是骑着一匹骏马,引得围观的文武官员们大呼小叫。

    “世子小心!”

    “世子莫要伤到了!”

    众人正叫唤着,李兴转弯时候突然手一抖,扑通一声连人带车摔到了地上。

    众官目瞪口呆,当即就有七、八个人冲了上去,去看世子有没有摔到。在后面追赶不及的高立功快步冲上去,吓得满脸惨白,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喊道:“世子!世子你没有伤到吧?”

    李欢身上穿着春衣,衣服足足有两层,倒是没伤到皮肉,拍了拍灰尘就爬了起来,笑着说道:“我好着呢!这自行车当真神奇,竟能开得这么快,都快赶上战马的速度了。”

    李植走了上去,喝到:“李欢你怎么能骑得这么快?”

    李欢拱手说道:“儿臣被这绝伦自行车吸引,不知不觉就骑得快了。”

    李植笑了笑,转头朝高立功问道:“高立功,你曾出入海外南洋,见识最广,你说说这自行车如何?”

    高立功见李欢没有受伤,忐忑的心才放下了,拱手答道:“王上,这自行车精巧绝伦。臣以为,有了这自行车,百姓们可以骑自行车来往!以后从范家庄到天津卫城,可以骑这种车子了!”

    高立功挥手说道:“这自行车不像马匹,不需要草料豆料伺候,成本远低于养一匹马!”

    “若是农村的百姓都有这样一辆车,进出市镇自然十分方便,再不像从前那样可以动辄走一、两个小时。”

    李植笑了笑,说道:“不光对农民是好东西,就是对于士兵的行军打仗,也是利器!”

第八百九十八章 议会

    前面的章节数字错了,算了算,现在应该是898章了,所以这一章起改为正确的章节数。

    实际上,自行车被发明后,就广泛地应用于军事用途。

    早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期间,普鲁士的传令兵就开始用起了自行车。而最早组建自行车部队的是英国,在布尔战争、美西战争中,英**队的自行车都冲杀在前,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随后的一战和二战期间,各国部队都大量使用了自行车。

    在崎岖多山的亚洲,自行车同样在战场上大显身手。1941年12月,骑着自行车的日本军队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发动了一场闪电战,只用了两个月就攻取了马来半岛和新加坡。

    当时的英军在马来半岛狼奔豕突,只有逃跑和投降的份。日军自行车“数以万计的车轮汇成嘈杂一片,溃退的英**队惊恐万分,以为是坦克在追赶他们。”

    在崎岖的马来半岛上自行车都能够横冲直撞,可见这种装备具有很大的可适性,那在平原上驰骋就更不成问题了。

    实际上,李植的橡胶实验室就隶属于兵工厂,是按军事编制管理的。

    李植朝掌管天津兵工厂的曹余问道:“曹总管,现在我们的橡胶能生产多少自行车轮胎?”

    曹余拱手说道:“回王爷的话,这次三艘蒸汽轮船带回了五十吨的天然橡胶。这些橡胶可以生产六万辆自行车的轮胎。”

    李植想了想,说道:“自行车轮胎,尤其内胎是易耗品。我们要为每一辆自行车准备一副备胎。所以这六万套自行车轮胎,也只能装备三万辆自行车。”

    曹余拱手说道:“王爷圣明!”

    李植说道:“让车床工场开始大批量生产自行车吧,争取在半年之内生产出三万辆出来。”转身看了看吕虎,李植说道:“同时我们的海军要继续往巴西去,去那里向土著收购天然橡胶,持续不断地运送橡胶回来。”

    吕虎拱手说道:“王爷明鉴,派往巴西的第三批蒸汽轮船两个月前已经出发。那些巴西土著利用橡胶交换了好多货物,已经尝到了甜头,我估计这次轮船能运更多的橡胶回来!”

    李植点了点头,笑道:“好!等我们攻打新的敌人时候,我希望虎贲军士兵们是骑着自行车快速前进的!”

    ####

    巴达维亚的荷兰总督库恩站在训练场上,看着斯兰特炮厂的最新产品:前装线膛炮。

    炮手们使用和滑膛炮同样的办法操作线膛炮,装弹装药,最后准备地射中了五里外的钢壳目标,将五厘米厚的钢质装甲打穿了。

    旋转的钢芯铅壳锥形弹旋转中破开了装甲,在装甲上拧出了麻花一样的狰狞伤口。炮弹射穿装甲后去势不减,深深地没入了后面的土堆里。

    目睹这种火炮的强大破甲能力,库恩周围的军官们面有喜色,纷纷鼓掌起来。

    就连靶子周围的汉人奴隶也都是满脸的恐慌,为这种新式炮弹的威力咋舌。

    一名刚刚从印度调过来的战列舰船长抓着望远镜看着远处的靶子,满眼的兴奋,说道:“好样的,斯兰特,这是我见过威力最大的火炮。精度也很出色。”

    斯兰特炮厂的厂长斯兰特笑道:“船长,这是我们从明国人的炮弹中悟出来的,前装线膛炮。这种炮弹内核是钢芯的,外面浇铸一层铅层,尾部中空,和福尔摩沙式步枪同样的原理。工艺很简单,造成的杀伤力却十分惊人。”

    那名船长愣了愣,问道:“这大炮也装上膛线了吗?”

    斯兰特笑了笑,说道:“大炮装上膛线十分简单,我们的大炮都是铜质的,在上面拉膛线很容易,远比在铁质的步枪上拉膛线容易。只需要铸造时候多用些材料,把大炮炮管浇铸得更厚一些,造出来的前装线膛炮就能够使用。”

    那名船长点了点头,赞道:“斯兰特,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炮匠,你应该立即回到欧洲去,将你的技术传授给所有的荷兰炮匠。上帝啊,这会极大地提高我们荷兰海军的战斗力。”

    斯兰特笑了笑,说道:“过奖了船长,这种火炮理念上十分先进,但只要明白了原理,技术难度非常低。实际上我已经把这种新式火炮的制造窍门写在了一个小册子上,让人把小册子运回了荷兰。要不了多久,我们荷兰的战列舰就会全部用上这种新式火炮,能在几里外轻松洞穿敌人的厚甲。”

    船长点了点头,又用望远镜看了看远处的靶子,感慨地摇了摇头。

    然而看着斯兰特侃侃而谈,巴达维亚总督库恩却沉着脸,似乎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库恩没有理由高兴。他一手组织的英荷联合舰队可以说是动用了荷兰人和英国人在东南亚所有的力量,却一战全部向李植的舰队投降。据说舰队上的上万欧洲水兵全部被李植送到了大明琼州府石碌铁矿做奴隶,每日下矿挖石头。

    这一场失败,让荷兰在远东的海上力量全军覆没,库恩承担极大的压力。如果库恩再不能做一些什么的话,荷兰议会可能将他的官职夺去,甚至把他关进监狱。

    好在关键时刻,库恩得到了李植的炮弹,发现了前装线膛炮的秘密。

    然而库恩能够得到的,也只是前装线膛炮。而李植在范家庄用超时代机器生产出来的锥形开花弹,他却无法仿制。

    库恩朝斯兰特问道:“斯兰特先生,我们无法仿造明国人的爆破弹吗?”

    斯兰特朝库恩行了一个屈膝礼,说道:“总督阁下,很不幸,以我们的技术,无论如何是生产不出爆破弹的。”

    斯兰特一挥手,旁边的工人从箱子中取出了那颗没有爆炸的锥形开花弹。

    炮弹已经被割开了。

    “总督阁下,你看,这种开花弹内部构造复杂,有火药室,引信室,钢渣室。然而我实在不明白,这么复杂的内部结构是用什么机器加工出来的。如果我们用手工方法打造这种锥形弹,我们生产出来的炮弹是无法承受大炮发射时候的膛压的。”

    库恩吸了口气,许久没有说话。

    李植是个魔鬼,库恩只能这么认为。

    本来在库恩的概念里,汉人只是低贱的奴隶而已。在巴达维亚到处都是荷兰人从大明沿海抓来的奴隶。库恩从来不曾尊重一个黄种人。然而为什么低劣的黄种人能够制造出这么先进的炮弹,让荷兰人甚至无法仿制?

    想了好久,库恩说道:“立即写信给议会,让议会派到远东来的战列舰全部装上线膛炮再来。该死!没有线膛炮,我们甚至不能打穿李植的铁甲舰,来了也是送死!”

第八百九十九章 电灯

    四月十五,电力实验室中,在几十名官员和实验室研究员的一片赞叹声中,李植亲手安置的电灯泡亮了起来。

    李植让人把窗帘全部拉上,室内依旧十分明亮。李植估计了一些,觉得这个世界的第一个电灯泡起码有三十瓦的功率。

    虽然这样的亮度还不够,还需要继续改进,但已经远超过这个时代的蜡烛和油灯了。

    李植是用钨丝做的电灯泡。

    钨是在1783年被提取出来的,是十八世纪的技术,算不上什么高科技。当时西班牙人德普尔亚使用的是炭氧化法,即使用炭和三氧化二钨反应,得到钨金属和二氧化碳。

    李植用的也是这样的方法。

    但是操作的难点是得到纯净的精钨矿。首先是找矿。李植三年前就让韩金信在江西修水县香炉山寻找钨矿李植穿越前因为一个电灯泡设计的案子,知道那里有个大钨矿。

    在知道了具体地址后,找矿并不困难,麻烦的是黑钨矿的精选。粗钨矿挖出来后要破碎、球磨,然后进行摇床重选、浮选、电选,这才得到以三氧化二钨为主的精钨矿。有了精钨矿,还要进行碳酸钠烧结分解,进一步除去杂质,这才能得到较为纯净的三氧化二钨。

    虽然李植穿越前了解过提纯钨矿的一些理论,但是实践起来也是困难重重。研究这一整套提纯工作,电力实验室的上百研究员花了三年时间。光是各种机械就造了两百多种,花费的银子以万两计。

    折腾了整整三年,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化学理论,李植才得到了较为纯净的三氧化二钨。

    得到三氧化二钨后,提取钨金属就很容易了,制造电灯泡更是水到渠成。

    看到电灯泡发出的夺目光芒,研究员们一个个目瞪口呆。虽然这三年来在实验室里忙碌的是他们,但他们也想不到,按照天津郡王的设计操作下来,最后能生产出这么神奇的电灯来。

    一些研究员感到三年的辛苦没有白干,喜极而泣,在实验室里哭了出来。

    众人围着电灯泡看了好久,脸上一个个都十分欣喜。

    纪检组总长崔昌武吸了口气,赞道:“殿下,这当真是穷造化之神奇。这可比油灯亮多了!”

    小心地摸了摸电灯泡,崔昌武说道:“而且还不像火焰那么烫,不会像油灯那样容易引起火光之灾。”

    崔昌武更把鼻子凑上去闻了闻,笑道:“王爷圣明,这电灯泡也没有味道,不像油灯那样味道很大,还冒黑烟,会把墙壁都熏黑。”

    他说道:“如今范家庄和天津卫城的工厂都是晚上下班,晚上道路黑暗,行人走在道路上十分的不方便。街道上的官员也算尽职,为行人装了玻璃外壳的桐油灯,但桐油灯那星火之光,照亮的范围实在太少。”

    “这是范家庄和卫城的治安好,所以只是给工人和女工造成不便,还没有出现危险。若是在其他城市,尤其是在新并入的省份,女工太晚下班就很危险了。”

    “但若是能将王爷发明的这电灯泡装在道路上,整个道路就敞亮了。不但让工人们不需要再忍受摸黑之苦,而且女工们的安全也大为提高了,再不用担惊受怕遇到强盗甚至歹人。”

    众人听到崔昌武这话,纷纷说妙。

    吕虎想了想,笑道:“崔总长说得极好。不过这电灯泡用的是电,要在发电机附近才能发亮,此难处如何解决?”

    李植笑道:“虽然电灯泡用的是发电机的电,但是如今我们已经能生产绝缘电线了,并不需要把电灯泡凑在发电机旁边。”

    众人听到这话,脸上更加欢喜,都满脸期待地看着李植。

    李植一挥手,让实验室的研究院拿出几段绝缘电线出来。

    那绝缘电线是铜芯的,中间就是一根细铜丝。在铜丝的外面包着硫化的橡胶。

    橡胶具有很好的绝缘性,热塑性能又好,加热后能很方便地加工成各种形状,是电线外皮的理想材料。

    李植笑道:“有了这种电线,我们可以把发电机产生的电力传送到极远的地方去。我看照亮范家庄的大街小巷,我们只需要二十台发电机。”

    二十台发电机由二十台蒸汽机驱动,烧些煤或者木柴就可以。这花费可比在大街小巷全装油灯低多了。

    看来这电灯的用电成本并不高。

    众人听到李植的话,啧啧称奇。他们拿起那黑色的硫化橡胶电线,在电灯泡的光芒下仔细观察。

    桓义华想了想,问道:“王爷,按王爷的意思,这电灯泡用电并不厉害。不但在紧要地方能使用,即便是平常的场所也能使用?”

    桓义华作为报社大总管,是很需要照明工具的。

    报社每天搜集到新闻后,都弄到很晚。然后要半夜赶工排版印刷,抢在天亮之前把报纸印出来。在昏暗的油灯下操作易燃的报纸,是十分不方便的。可以说,报社的编辑和印刷工人都是夜猫子,极为需要改进的照明工具。

    这电灯,简直就像是为报社量身定做的。

    桓义华磨了磨手掌,笑道:“王爷能给各地的报社配备这电灯?”

    李植哈哈一笑,说道:“配,报社每天熬夜,当然要配电灯。”

    桓义华脸上一喜,当即一揖及地,大喊王爷圣明。

    李植笑了笑,说道:“不仅是报社要配电灯,我们的学校里也要配电灯。学生们晚上都看书看到九点钟,靠油灯实在太伤眼睛。我们学校里面现在近视眼越来越多了,这不是好事。”

    “我们要在各地建立大型发电机,用电线将电力传输到各个关键部门。不仅让道路上亮起来,更要让学校、衙门和报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