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好!那咱儿就让他们闭嘴!”
几名士兵轻手轻脚地将一挺马克沁砰砰炮抬了上来,先朝有篝火的地方试射了一发,发出轰的一声巨响。那枚榴弹射得极准,刚好落在篝火正中,把里面的柴火木炭炸得四处飞溅,火星四射,瞬间便引燃了好几个帐篷。
围坐在篝火边上的日军士兵都吓了一跳,还没等他们明白是怎么回事。砰砰炮手已经将扳机一扣到底。只听轰轰轰……一共二十多攻榴弹呼啦啦全砸了过去,那堆篝火一下子就被炸开了花。至于围着篝火唱歌的日军士兵就更不用说了,横七竖八地被炸倒了一大片,没被弹片炸到的,也被炭火烫得皮开肉绽。
“打中了,打中了,班长!”
“别废话,撤!快!”
刚打完一个弹链,这个砰砰炮小组立马便沿着既定路线转移了。周围的日军听到炮声,赶紧四下查探。却什么也没有看到。其实这支小部队并没有走多远。仍旧潜伏在离兵站不远的位置。日军用炮火对着附近的交通要道胡乱轰击了一阵,最后不得不悻悻然放弃。
“八格牙鲁,帐篷着火了,快来救火!”
兵站的日军战战兢兢四散隐蔽了一阵。发现再没有炮弹袭来又赶紧去救火。各个帐篷内的日军蜂拥而出。纷纷拿着各种各样的容器去河边舀水。似乎还有几台用柴油机带动的抽水泵。
黄营长看了看,压低嗓门儿对战士们说:“把小鬼子的位置都记下,等下专往人多的地方打。都看清楚了吗?”
“看清楚了!”
没过多久,日军终于把火势扑来,累得像死狗一样,纷纷朝帐篷里钻。侦察员赶紧跑了回来,报告道:“营长,小鬼子又回窝了,要不要打!”
黄营长嘿嘿冷笑一声,说:“终于逮着机会了!”又问道:“你们带了多少37炮弹?”
一名负责补给的军官答道:“四个基数的榴弹,半个基数的硫磺弹!”
按二战区最新规定,砰砰炮的一个基数是100发炮弹,四个半基数就是四百五十发,足够日军喝一壶的了。
黄营长欢喜地锤了那家伙一拳,笑骂道:“咋带了这么多呢?”
众人都是嘿嘿直笑。
黄营长摆摆手说:“行了,大家小心点儿,能打多少打多少。不过有一点记住啰,别傻不拉叽的钉在一地方打。要是被小鬼子给干死了,你们送了命不要紧,别连累我跟着一块丢人。动手!”
“等一下,营长!”一名身上背着便携式西门子电台的通讯员匆匆跑了过来。
“咋啦?快说!”
“上级得知这里有小鬼子的兵站,准备用重炮干掉,要我们提供准确坐标,并帮助他们校准方位。”
战士们一听,一个个都傻眼了。一名性子急的机枪手忍不住嚷道:“啊,那咱们这不是白忙活一场啊?”
“嘘,都小声点儿,别把鬼子给我找来!”黄营长小声斥责了一句,又道:“你们说说,咱儿担着风险到这儿来是干啥的?”
“这还用问?炸小鬼子的兵站呗!”
“这不结了?反正都是炸,今儿晚上咱们就发扬一回风格,让重炮部队的兄弟们也是露回脸!”
大伙儿一听,都嘿嘿叫好。
很快,一组日军兵站的方位数据便被测定出来,然后通过电台迅速传到了位于后方的炮兵指挥部。之所以能够这么快测量出来,除了部队平时的严格训练以外,对于重要地段的数字化标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数字化标定,就是把目标区域进行严格测量,然后统一标上数字,最后绘制成图。作战时,炮兵不需要重新测绘,只需要通过图上作业就能调整好射击目标诸元。
这一套搞法,早在两年前就开始施行了,经过多次改进和调整,炮兵部队们已经有一套很成熟和完善的测绘作业体系。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日军的水平,有点儿后世的王师范儿了。
“各炮排注意!前方敌军兵站,赋予射向!表尺880向左120高低38度!1号装药!瞬发引信!准备装填!”
“报告,一排装填完毕!”
“二排装填完毕!”
……
“预备,放!”
轰轰轰……整整三十六门火炮一齐发射,数十条火龙划过天际,瞬间便覆盖了日军兵站。堆放在帐篷内的物资和还有看守的日军士兵全部撕成碎片,然后便飞上了半空。这种密集的轰炸顿时便把黄营长他们惊呆了。
一名士兵正傻傻地看着前方惨烈的场景,突然感到鼻子上一凉,忙伸手去摸,却不是从天上洒下的什么液体,不禁恶心地在地上擦了擦。
“营长,要不咱们也打两炮吧!”
黄营长意兴索然地说:“算了,别浪费炮弹!各班清点人数,准备撤退。”
“等一下,营长,俺有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快说!”
“营长,您说这轮炸完了,小鬼子会不会派人到现场去查看?”
黄营长没好气地说:“这还用问,肯定会啊!”
“那咱们是不是……”
黄营长欢喜地拍了那家伙一下,笑道:“好,好,这个点子我喜欢。弟兄们,想不想干?”
众人都压低嗓门道:“想,干他娘的!”
“好样的,弟兄们。从现在开始,大家立即着手隐蔽。我估计小鬼子明天上午才会来人,咱们可得趴上不少时间。谁要感觉撑不住的,立马提出来,别到趴到一半喊不行了。”
……
次日中午,冈村宁次和山下奉文正边喝着清酒,边下着围棋。两人有说有笑,浑然不把这场战役放在眼里。
一名参谋突然匆匆走到门口,敬礼道:“司令官阁下,前方发来急电!”
冈村宁次按下一颗棋子,头也不抬地说:“念!”
“哈依!”参谋鞠了一躬,念道:“司令官阁下,今日上午田中勤少将不幸在高阳县百冢村附近阵亡……”
山下奉文吃惊地站了起来,忙问道:“纳尼!高阳县不是早已被我军占领了吗,田中君是怎么阵亡的?”
……
百冢村以东,一处草丛突然动了起来,露出黄营长一张兴奋的脸:“擦,炸掉鬼子一个大官,值了!快,快撤!”战士们兴奋地大叫一声,跟在营长身后迅速消失在田野里。闻讯追来的日军只捡到一堆炮弹壳,气得哇哇直叫。
ps:抱歉,今天跟别人辩论,结果搞到很晚。唉,山人再也不搞这么无意义的事情了,没劲儿。
第四百六十五章诱饵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在日军侵入根据地之初,军民们确实显得有些被动。一方面,日军已经有很长时间没能深入根据地进行“围剿”了,要打也往往是从北面的三分区开始打,等打一分区的时候早成了强弩之末;另一方面,则是日军的新式装备和新式战术确实让大伙儿有些始料不及。不过随着战事的发展,根据地军民对战争都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能力。
俗话说得好,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一些脑子灵活的基层指战员很快争锋相对地搞出了不少“新式打法”,使得日军伤亡人数呈直线上升。
炸死田中勤少将算是意外之喜,就连黄营长他们也没想到会逮到这样一条大鱼。除了这支小部队以外,其它各部也没闲着,偷袭、设伏、打闷棍是花样百出。仅在当天就毙伤日伪军三千多人,把督战官山下奉文气得暴跳如雷。
冈村宁次却显得老神在在,似乎一点儿也不担心,还反过来安慰道:“山下君用不着生气。郑胡子的部队不能用普通支那军的标准来衡量。冀中又是他们的老巢,攻打起来有难度是很正常的。”
山下奉文不敢放肆,忙道:“索多斯内,可是这样打下去会对我们很不利。您是知道的,帝国的重心不可能一直放在华北。”山下奉文的意思很明白,若不趁着这个机会把冀中打趴下,等日军主力下南洋之后就更没机会了。
“索多斯内!”冈村点点头表示赞同,又叹了一口气。自打华北铁路系统被破坏之后,华北的战略价值就大幅下降。华北的价值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矿藏,二是地利,也就是作为攻击华中和西北的前进基地。可现在就算挖了煤也运不回去,总不能用汽车运煤吧!前进基地就更不用提了,就眼下这情形,想在华北构筑一个稳固区域简直是痴人说梦。
这种情况下,让日本再在华北大规模投入是不太可能了,因为就连一直跳得很欢的那些日本财团都失去了信心。他们宁愿在开滦、本溪等地加大开采力度。也不愿意在华北开新矿了。
不过冈村不是一个会轻易认输的人。他定了定神,接着说道:“山下君说得没错,接下来我们将面临巨大的困难。不过支那军的困难更大,因为他们要背着冀中这个巨大的包袱。不出一个月。胜利就将属于我们!”
山下奉文疑惑地问道:“将军阁下。冀中是郑胡子所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您为什么说是包袱呢?”
冈村宁次冷哼一声,解释说:“很简单,马上就是三夏大忙时节。我们每拖一天,他们就将有大量农田歉收,还会有大量的农民失去住所……这些情况会让冀中不堪重负,最后被活活拖垮。”
……
衡水,周参谋长恰好也在分析敌情。他敲了敲桌子,说:“不知诸位发现没有,日军近段时间并不急于打通保(定)-沧(州)一线,而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我想情况已经很明显了,冈村是想把这次会战长期化,把我们冀中生生拖死、饿死、冻死!”
蔡文治处长质疑道:“日军方面只怕也拖不起吧!冈村不怕把自己先拖垮啰?”
周参谋长解释说:“若是打个三年五载,冈村自然消耗不起,不过华北方面军现在得到了日本各方面的大力支援,三五个月是不成问题的。而我们却不敢这样打,毕竟农业是我们的根本,耽误一时,就耽误了一年。”
程政委赞许地点了点头,拧着眉毛想了一下,说:“要是等秋收之后,跟小鬼子磨上几个月我们也不怕。眼下的农活儿怕是耽搁不起啊!”
杨教授用绷带包着个脑袋,心情沉重地说:“不光是农活儿的问题。小鬼子丧心病狂地焚毁了几十个村落,眼下数万乡亲只能住在地道里,时间一长铁定会出事儿啊!依我看,这个问题必须尽早解决。”
其他几名干部也连连点头,附和道:“是啊,是啊,地道里面湿气太重,不能在里面呆得太久,否则会生病的啊。”
“要是任由事态恶化下去,不等小鬼子来打,咱们自己就要崩溃!”
……
听大家讨论了一阵,郑卫国沉声道:“情况就是这样,也不用多说了。大家还是说说该怎么渡过眼前这道难关吧!”
程政委想了一下,说:“我建议主力部队尽快跳到外线作战,根据地内部则由地方部队和民兵牵制、迟缓敌人,逐步消耗敌军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主力部队再打回来,和地方部队一起消灭敌人,恢复根据地。”
说着,他抬起头来看了看,解释说:“这也是我们之前拟定好的方案,我认为还是尽快执行为好。虽然现在主力跳到外线作战,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这个困难并不是不能克服。而且这样拖下去,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困难,反而还会使困难进一步加剧。”
杨教授当即反对道:“我不同意!老程,我还是那句话,你让主力部队都跳到外线作战,根据地怎么办?根据地两千万父老乡亲怎么办?都丢给鬼子?”
程政委有些恼火地说:“怎么是丢给鬼子呢?日军是冲咱们主力来的,主力转移,就能大批日军引开,从而减轻根据地的压力。一举两得,有什么不好?”
杨教授反驳道:“万一日军主力没有被引开,反而趁势向根据地发起猛攻呢?就凭地方部队和民兵,怎么顶得住?到时候,我们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根据地就会沦陷!”
程政委沉默片刻,说:“现在敌强我弱。想不付出代价就打赢这一仗是不可能的。实在不行,我建议搞两面政权,白皮红心,先拖过这一阵再说。”
杨教授坚持道:“就算要付出代价,也不能让根据地百姓来承受。我们是什么军队,要是见到鬼子就转进,跟常凯申的部队有什么不同?我的意见还是要学红军的打法,集中兵力歼其一路,只要能打小鬼子打痛了,他自然会退走!消灭敌人才能保存自己。这个时候不能光想着保住元气。必须敢于做出牺牲!”
程政委生气地说:“如果牺牲部队能保证根据地和乡亲们的平安。那把部队拼光了也值!可现在我们有这个能力吗?要是把部队都打光了,拿什么来争取胜利?”
……
两人越说火气越大,最后都把头扭到一边,谁也不理谁。其他的干部基本也分别两派。总体上。行署的干部都支持杨教授的观点。不希望在这个时候放弃根据地;而政工干部则恰恰相反,认为敌强我弱,硬拼是行不通的。
其实这两种观念都有道理。也谈不上对错。所谓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是同一个目标的两个方面,看似互相排斥,实则互为依托,关键是要在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一味追求保存自己,就会丧失战斗的勇气,畏敌如虎,退缩不前,失去存在的意义;一味追求消灭敌人,则会让自己实力骤降,从而丧失持久战斗的能力。
郑卫国突然发现周参谋长一直没吭声,便问道:“老周,你怎么看?现在大家的意见不统一,谈谈你的看法吧!”众人闻言,都向周参谋长看了过来。
周参谋长犹豫了一下,抬头说:“我的看法还是之前的观点,冈村宁次不是想拖死我们吗?那我们就跟小鬼子再拖上一阵!”得,在程政委和杨教授的分歧中又冒出一个观点来!
程政委质疑道:“参谋长,你刚才不是还说拖下去对我们不利吗?”
杨教授也反对说:“是啊,老周。难道你不明白,每拖上一天,根据地就要蒙受巨额损失!这样拖下去,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周参谋长解释说:“我是从军事的角度来考虑的。相信大家也看到了,日军这回的攻势实属近年来罕见,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这个时候,日军锋芒正锐,主力部队无论是跳到外线作战,还是在内线反击恐怕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我认为还得跟日军磨上一阵,等他们实力严重下降之后,再视情况来决定是在外线反击,还是内线反击。”
程政委眉头微皱,说:“嗯,参谋长说的也有道理!”
杨教授则问道:“那还要拖上多长时间?时间长了恐怕不行,我们自个儿就先撑不下去了。”
周参谋长笑道:“呵呵,不光是长了不行,短了也不行。我分析了一下日军的作战规律,一般在一个月之后士气就会急剧下降,后勤供应也会开始出现问题,所以我建议先按一个月的时间来部署。现在从日军发起围剿开始,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星期,再拖上三个星期就可以了。”
“三个星期。”杨教授想了一下,感觉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这个年头的百姓最能吃苦,个把月的时间应该能熬得过去。又对郑卫国问道:“司令员看呢?”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嗯,我看是可以的。行署方面有难度吗?”
杨教授摇头说:“一个月当然不成问题,就怕一个月之后形势更加险恶啊!”
程政委也赞同说:“是啊,现在日军的火车不断从东北拉来给养,天津、青岛的码头每天都有从日本国内调来的新兵。而我军却不得不与日军苦战,照这样发展下去,只怕一个月以后敌我实力更加悬殊。”
郑卫国点了点头,又问道:“参谋长怎么看?”
周参谋长坦率地说:“两位的看法都有道理,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消耗日军的实力,同时尽可能地恢复我军的战斗力。”
郑卫国追问道:“具体措施呢?”
周参谋长归纳了一下,说:“现在日军把主要矛头都对准了我们冀中根据地,对绥远、中条山、晋西北、晋西南、太岳、太行等根据地的压力就减轻了。可以请这些部队适当发起一些反击。分散日军的注意力,加速他们的消耗,增加战争压力。”
郑卫国点头笑道:“嗯,此计可行。绥远和中条山我亲自联络,八路军和山西新军各根据地就请程政委代为安排。”
在这个时空里,阎老西儿下野之后,延安方面并没有取消山西新军的番号,而是重组了晋绥军,由徐老总统一指挥。目前共有七个师(半游击化)的兵力,分驻在晋西南、晋东南等根据地。
程政委也点头道:“就包在我身上了!”
周参谋长又道:“我军自己也要加大袭扰力度。不光是小股敌军。敌人的一些重要补给点也要列入攻击范围。这个时候不能太估计伤亡。只要有机会,就要狠狠地收拾小鬼子。”
郑卫国默默地点了点头,以往他一直提倡“不对称作战”,比如用狙击手对付敌军的普通部队。用炮兵对付敌人的兵站和重要据点。用特种兵对付敌人的炮兵。像神枪手对狙。炮兵对轰等,一直是要求尽可能避免的,因为将士们的军事素养与日军还存在差距。但现在看来。拼命的时候到了。
杨教授又问道:“那我们根据地的内部问题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