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续说下去。”
“你赢了,我输了。”
“赢和输?我们在打仗吗?我们在为什么打仗?这场战争背后隐藏了些什么东西?”
“我不知道,只是我自己的一部分总是在那里,嘲笑其他人,寻找他们身上不好的地方,看到他们污秽不堪而又对此毫无知觉。”
“对我也是?我记得你一直在批评我的办公室,批评小路,你不会忘记提到泥巴,可是却从没有谈到过外面盛开的花朵。”
“对我的男朋友也总是这样。他给我带来礼物,可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他对礼物的包装是多么漫不经心。上一周我们吵了一架,因为他给我烤了一个面包,我却无情地嘲笑面包角上的一小块烧焦的地方。”
“你总让自己的一部分发言,而强迫另一部分,那个能够欣赏你男朋友为你烤的面包、那个喜欢我欣赏我的一部分保持沉默。路易丝,让我回到刚才,你说你‘不得不’承认自己有所好转。那么告诉我,如果你解除加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一面的束缚,直接地、没有‘不得不’地说出来会怎样。”
“我觉得危机四伏。”
“就想像一下你这样对我说。你想像到了什么?”
“我在亲吻你的嘴唇。”
接下来的几次治疗,我们讨论了路易丝对亲密的恐惧,害怕要求太多、害怕自己无法餍足的渴望、害怕她对父亲的爱、害怕如果我真的知道她有多么需要我的时候我会跑掉。注意在这个范例中我提到的事件发生在过去的治疗中。此时此地的工作并不总是非历史性的,因为它可能会涵盖任何与病人的关系中发生的事件。正如萨特所说:“内省永远是回顾性的。”
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一下在这个案例中所使用的谈话技术:
“把你想的说出来路易丝,任何你想到的事情。”(这是处理沉默的一种方法,也是探索求助者深层意识的一种方法。)
“继续说下去。”(试图获取更多信息的技术问话。)
“赢和输?我们在打仗吗?我们在为什么打仗?这场战争背后隐藏了些什么东西?”(在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当中,连珠炮式的提问是被禁止的,但这里用了。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不这样问,又该怎么问呢?)
“就想像一下你这样对我说。你想像到了什么?”(利用假设和想象的技术性问话。)
一个重要的结论:
此时此地的工作并不总是非历史性的,因为它可能会涵盖任何与病人的关系中发生的事件。
享受大师的礼物:十九、“此时此地”能推动治疗(19。1)
处理此时此地永远比处理一个更为抽象或者更为追溯性的事件让人兴奋。这一点在团体治疗中尤为突出。让我们回顾一段团体治疗工作的往事。在1946年,康涅狄格州组办了一个工作坊,目的是找出缓解工作场合中的种族紧张气氛的方法。参与者提出了一个叫做“回家”的问题,然后由著名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和一些社会心理学家领导若干个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小组领导和小组观察者(不包括小组参与者)在晚上进行小组后的讨论,不仅仅讨论白天小组的内容,还会讨论小组进行的过程。(内容指的是实际的词汇和表达的概念;过程指的是说出词汇和表达概念的个体之间的关系性质)
关于晚上讨论的事情被小组成员知道了,两天之后小组成员也要求参与。犹豫了很久之后(这个安排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举措),他们的要求被批准了,小组成员可以现场观察到自己被小组领导和研究者如何讨论。
对于这个历史性的事件,已经有几篇发表的文章进行了陈述,其中讨论了“此时此地”的重要性:所有的人都认为参与讨论是激动人心的,小组成员听到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被他人讨论时十分兴奋。很快他们不满足于保持沉默,而是会加入类似于“不,我不是那么说的”或者“那不是我想表达的意思”等评论。很快,在场的社会科学家们意识到他们发现了教育(同时也是治疗)的一条公理,即我们亲身参与到与他人的交互之中,并且观察和分析这一交互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最好地了解自己和自己的行为。
在小组治疗中,讨论“回家”问题的小组和“此时此地”(即讨论小组过程)的小组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此时此地”的小组被激活了,小组成员真正参与其中,当被询问的时候(不管是通过访谈或者通过研究工具得到回答),小组成员总是认为在关注过程的时候,整个小组有了活力。
在案例讨论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这样说是错的,这样说才对。
我这样说错了吗?那要怎么样说才对呢?
遗憾的是,我们所说的“这样”“怎么样”,都是指谈话的“内容”,而不是谈话的“过程”。
(内容指的是实际的词汇和表达的概念;过程指的是说出词汇和表达概念的个体之间的关系性质)
殊不知,在某些特定的过程中,说什么都是“错的”;而在另一些过程中,说什么都会有效果。
如果没有具体的经验作为支持,上述讨论显得很玄。
所以还是不要多说的好。:P
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我们处在某种环境、某种氛围、某种关系里,处在某一过程当中,我们正在关注某一对象,这一对象因为受到关注而发生变化——正在,变化着……
享受大师的礼物:十九、“此时此地”能推动治疗(19。2)
几十年前在梅因(Maine)的巴斯(Bathel)举行了为期两周的小组实验,很快就发现:从成员的兴趣和热情来看,过程小组的力量与吸引力要显著地高于实验中的其他小组(例如,理论小组、实践小组或者问题解决小组)。过程小组(process
groups)最早被称作敏感训练小组(即人际敏感度训练小组),然后被称作T—小组,之后被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称为会心小组。实际上,人们通常会说“T—小组占据了整个实验的绝对主导地位”。人们想要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对交往给出和接受直接的反馈让人感到很兴奋,想要了解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想要卸除假面让彼此更加亲近。
许多年前,当我在急性期病房工作时,我试图发展一种更为有效的模式领导短程治疗小组。我参观了全国医院里的几十个小组,发现没有一个小组是真正有效的。每次小组会谈都采用了“轮换”或者“依次登记”的形式,这样成员会顺序地讨论一些发生在过去的、发生在其他地点的事件。例如,幻觉的体验,或者是过去的自杀倾向,或者是入院原因,其他的成员沉默地听着,通常都没有什么兴趣。最后在一本住院病人小组治疗的书里,我制定了一种“此时此地”的方式组织小组治疗,成员是处于精神疾病急性期的病人。我认为这种方法大大地促进了成员的参与度。
这个结论对个体治疗同样有效。当治疗重点放在了治疗师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时,治疗总是像被激活了。我的另一本书《每天靠近一点》描述了我和我的一位病人分别记录对每一次治疗的总结。每当我们阅读并且讨论对方的观察,也就是每当我们关注于“此时此地”的时候,接下来的治疗就会十分活跃。
T小组,即人际敏感性训练小组,是非常适合咨询师做个人成长训练的团体咨询模式。它的原理就是:
“人们想要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对交往给出和接受直接的反馈让人感到很兴奋,想要了解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想要卸除假面让彼此更加亲近。”
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团体成员深入地了解自我。每个人都有盲点,而在此时此地的人际互动里,人们经常会发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
这种团体咨询对有社交困难的人,也非常适合。
期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组建一个这样的团体,由8到12人组成,每周活动一次,为期8到10周
享受大师的礼物:二十、把你的感受作为信息(20。1)
二十、把你的感受作为信息
在治疗中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关注我们当时的感受,它们是无价的资料。如果在一次治疗中你感到厌烦、愤怒、迷惑不解、有性唤起、或者感到被你的病人“拒之门外”,你可以把这些作为重要的信息使用。这就是为什么我如此强调治疗师自己也要进行私人治疗的原因。如果你对自己有深刻的了解,消除了大部分盲点,并且对于作为病人的体验有一个很好的了解,那么你就会开始知道厌烦或者迷惑有多大程度从你自身而起,有多少来自病人。对这一点进行区分十分重要,因为如果是病人引起了你的厌烦,你就可能十分自信地确定在其他的场合病人也会让他人厌烦。
在前面的案例当中,我们一再看到的做法是,咨询师把自己的感受(情绪反应)作为信息,与求助者进行讨论,从而令求助者看到自身的问题,并予解决。
但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因为,咨询师的情绪体验有两个来源:
1、来自求助者。由于求助者的“病态反应”而产生相应的感受。
2、来自自身。由于在求助者身上看到“自己的某些部分”,而产生情绪。这就是反移情。
如果咨询师存在反移情而未能察觉,则咨询往往是低效能的,甚至是无效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如此强调治疗师自己也要进行私人治疗的原因。”
享受大师的礼物:二十、把你的感受作为信息(20。2)
所以不但不用因为厌烦而感到沮丧,反而应该欢迎厌烦的出现,并且想办法把这种感受转化成为对治疗有益的东西。什么时候你开始感到厌烦的?病人到底做了些什么让你感到厌烦,当我感到厌烦的时候,我可能会说:“玛丽(Mary),让我告诉你一些事情。在过去的几分钟里,我注意到我一直觉得和你没有建立交流(disconnected),和你有些距离。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我知道我现在的感觉和治疗刚开始的时候很不一样,那个时候你在描述你没有从我这里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现在的感觉和上一次治疗也不一样,上次你更多地发自真心和我说话。我想要知道,你觉得今天和我的联结在什么水平上?你的感觉和我类似吗?让我们试着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咨询过程当中,任何信息都可能转化为“对咨询有益的东西”,也都有可能转化为“对咨询有妨碍的东西”,特别是双方的消极情绪体验。
当我们对咨询过程中的此时此地有足够关注的时候,当我们在咨询的方向上决心把有关信息转化为“对咨询有益的东西”时,我们就有可能对任何消极情绪——例如厌烦,持一种“欢迎的态度”。
这时我们可以问的问题有:
1、什么时候你开始感到厌烦的?(WHEN)
2、病人到底做了些什么让你感到厌烦?(WHAT)
3、当我感到厌烦的时候,我可能会说:“玛丽(Mary),让我告诉你一些事情……。我想要知道,你觉得今天和我的联结在什么水平上?你的感觉和我类似吗?让我们试着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HOW)
享受大师的礼物:二十、把你的感受作为信息(20。3)
几年前,我曾经给一位成功的商人马丁(Martin)做过治疗。他在计划治疗的那天不得不出差,就请我把治疗时间安排到那周的另外一天。可是如果我这样做的话,势必给我自己的工作安排造成很大的不便,所以我告诉马丁我们可能不得不错过这次治疗,从下周开始仍然在常规的时间见面。但是之后,当我重新回顾这件事的时候,我意识到对其他的病人,我会毫不犹豫地改变我自己的工作安排。
为什么对马丁我就不能这样做呢?是因为我根本不期望见到他。他身上某种卑劣的东西简直把我消耗殆尽了。他永远不会停止批判我、我办公室里的家具、没有停车位、我的秘书、我的收费,而且每次治疗开始的时候他通常会指责我上周犯的错误。马丁给我的这种疲累感有着重要的意义。他来进行治疗的原因是一系列与女性失败的关系,他觉得这些女人没有一个给了他足够的东西。没有一个人合理地分摊就餐或者购买杂物的费用,没有一个人给他的生日礼物和他送给她们的生日礼物等值(要注意的是,他的收入比其前女朋友们的收入要高好几倍)。当他和女友一起旅游的时候,他坚持每个人把等值的现金存入一个共同的账户里,旅行所有的费用,包括汽油费、停车费、维修车的费用、小费、甚至买报纸的钱都要从这个共同的账户内支付。而且,如果女朋友没有和他公平地分担旅行中驾驶、旅程计划或者查询地图等工作的时候,他也会抱怨个不停。最后,马丁的这种不慷慨、他对绝对公平的执着、他毫无休止的批评使得生活中所有的女友都离开了他。而他对我的所作所为没有半点差别。这是一个自我实现预言的绝佳例子,马丁十分恐惧不被关心,但是他的所作所为恰恰把其他人的关心都赶跑了。正因为我意识到了这个过程,我才不会以一种私人化的方式来进行反应,即不会以批判性的态度进行反应。我意识到这是他一直以来重复的模式,而他在心底是希望改变的。
这是一个自我实现预言的绝佳例子:
马丁因为恐惧不被关心,所以他认为没有人会关心他。因为他认为没有人关心他,所以(1)他努力地关心自己;并且(2)他不看,或看不到别人的关心,他批评、指责、抱怨那些关心着他的人。最后他得到了他预言的结果,真的没有人关心他。
——这个例子表明,在人际关系当中,我们害怕什么,最后就会得到什么。
我想到《心经》里描述的“无有恐怖”。
菩萨向人提供的布施当中,有一种高级布施,叫做“施无畏”。
从心理学的角度,也可以见出其价值。
_________________
享受大师的礼物:二十一、对此时此地的评论要谨慎措辞(21)
对“此时此地”的评论是治疗关系中的一个独特成分。我们很少被允许,更不要说被鼓励在人和人的交往情境中去评论对方做出的行为。这种体验让人感到解放、甚至会有些兴奋,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心小组对人具有如此深刻的影响。但是这种方式也让人觉得有危险,因为我们并不习惯给出或者接受反馈。
治疗师必须学会以一种关怀的和可接受的方式进行评论。让我们回顾一下上一节我在关系中感到厌烦时所给出的反馈:我避免使用厌烦这个词,这不是一个建设性的词语,听起来倒像是一种指责,可能有意无意地(或者应该)会引起一种类似于“我可不是为了娱乐你才花钱找你的”的反应。
我更倾向于使用类似于“有距离的”“被拒之门外的”或者“没有建立联结的”这样的词,这些词不但表达了希望更亲近、更联结、更投入的意思,病人也不会因为这些词而恼怒。换句话说,你只需要谈到自己是如何感受的,而不是病人做了些什么。
我们不习惯于在人际交往中评论对方和自己当时的表现和感受,因为这样做有风险。
如果评论的内容是积极的,那就有“拍马屁”的嫌疑;如果评论的内容是消极的,则往往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攻击性。——这两种方式,对于生活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都尤其感到不适应。
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两点建议:
1、谈自己的感受。我确实是这么感受的,这个不会“错”。
2、用有积极倾向的语汇,至少是中性的语汇。
总之,是“以一种关怀的和可接受的方式进行评论”。
有两种情况可以相对放开一点:
一是团体咨询时,成员之间有协议;
二是面询时,双方关系发展到不至于因为批评而破裂,即求助者对于咨询师的任何表达都有积极的理解。
享受大师的礼物:二十二、此时此地给治疗提供丰富的材料(22。1)
此时此地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可以用于治疗。有的时候最好在当时就提出评论,还有些时候暂时不必谈,可以留待以后再来谈这个事件。例如,如果一个病人因为过于痛苦而哭泣,最好就暂时保留此时此地的评论,等到可以回到这个事件的时刻进行评论。“汤姆(Tom),我想谈谈上周发生的事情。上周发生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你信任我,并比平常表达了更多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