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道无为-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心皆破我,方入慧之业。 

4.破我,方能融入市场智慧。

  “无我则生慧”这是佛学界在接引初学弟子时的表述。这里说的“生慧”在佛学高层次本源上解释,并不是由“我”而“生慧”,亦不是由“心”而“生慧”;按佛学观点,宇宙天地万物本身处处遍布智慧;按我的理解,“慧”与“法”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了悟时是“慧”,不了悟时是“法”,“法”与“慧”皆是宇宙本然大秩序、大经纶。而“无我则生慧”,当理解为:并非自生,并非已生,并非我生,也非新生;“慧”本为“法”,早已自在流行于世间,弟子一念“无我”,得以体察诸法,圆圆觉照,是为“慧”;故,在弟子看,是为“生”,在师者看,则是“融入”宇宙大智慧而已。换成另外一种说法,可以说是:规律就是智慧。得规律者,得智慧;融入规律者,融入智慧。

  而市场经营亦然,都存在一个融入规律、融入市场智慧本身的课题。从这一方面讲,由佛学境界中观照市场经营,不仅是可行的、可信的,而且,是更宏观、更原本、更具深度广度和更具备“真理全息性”的。

  有时人在市场中乱窜,而又不得其门而入,站在佛学境界,反倒通达市场各“法门”,就是充分享受到了“真理全息”的利益。

  而前提是什么呢?是破我。

  破我,则蔽障除,光明生,无量智慧润及正大之事业。 

5.破我,方能净化六根,端正六识,守住六神。

   六根,乃眼、耳、鼻、舌、身、意,佛学认为六根生六识;另外,也有“一念正而六根净”“一念正而六识清”的提法。这里,我们可以将“一念”的“正”与“不正”理解 为“我”的“破”与“未破”。“我”字一破,念念皆正,“我”字未破,念念都邪。

   念不正,则见不正、闻不正、意不正,必然导致生命和智能的基本散乱。因为六根,说穿了是人们与人间万事万物万法万理之间最为基本的法性通道,六根不净,六识不正,最后导致六神无主。

   企业经营无论怎样看,它都是一种人化的活动。经营的主体是人。经营的目标也是人。作为这样一种人性的事业,经营中的决策者,是绝不可以六神无主的。这个道理十分浅显明白。但要做到六神安宁、六神清明,又是一件不容易办到的事,其最大的难度之所在,最大的蔽障之所在,就在于我们很多投身经营行道的人误以为“法中有我”,误以为“市场中有我”,不明白“我”字当前,恰恰是市场大忌,也是诸法大忌和人生大忌。“我”字不除,是万万不可轻率强争经营的,因为市场某种意义上正是“法场”之所在。一些根本问题没能澄清,轻率闯荡市场,其结果害人害己都不浅。

   因此,我们主张,要入市场先破我,要想经营先破我。“破我为第一要义”。

   市场无常,正如“万行无常”,瞬息万变的市场景象在一些人眼里比洪水猛兽还难以对付,除了被搞得“眼花缭乱”、“心烦意乱”、“意乱神迷”、“神魂颠倒”之外,还会得到什么呢?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只知道执迷于一大堆“我要╳╳”、“我要╳╳”“我想我能╳╳”、“我非得要╳╳不可”等等。万迷归于一迷,迷在一个“我”上;万迷源于一,源于一个“我”心。

   相同的市场景观,在另一些人眼里,却是一片融融乐乐之美景;瞬息万变中,他们看见的是生机与活力;万彩纷呈中,他们看见的是丰盛与充足,并无凶险挂在眼前。这是为什么呢?只因为这些人心中无我,我中无心,完全同于大化。他们心中的喜悦与融乐,实际上并非他们自有自生的喜悦与融乐,而是天地万象的喜悦、人间众生的融乐。是与天地众生的喜悦融为一体的喜悦,是无“我”而至的圆融结果。

   一念有别,景象顿殊。前一种情形中,人被市场景象所牵制,令人六神无主。后一种情形中,人与市场相融洽,杂中总见序,繁中总见荣。这与《六祖坛经》中所说“迷时法华转,悟时转法华”有着相同的意趣。 

6.破我,方知奉献是真。

    市场要的究竟是什么?不少人很迷惑。市场要的难道是盘剥吗?不是,市场要的是奉献。这是我们力图涉足市场经营的人应当首先弄清的一个根本问题。

    带着那种到市场中去盘剥一点什么的主观意图去从事市场经营,注定要栽筋斗,“野心”越大,跟斗也就越大。因为市场本身就是由一系列需求构成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盘剥。市场作为各类需求的集合,它等待的只是奉献,它欢迎的只是奉献,它不排斥的只是恰好命中某些需求的具体的奉献。

    例如我们公司的产品“洁尔阴”,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奉献。之所以说它是一种奉献,道理很简单,人们早就需要它,早就在渴求它,人们的身心疾苦早就在呼唤它的到来。多少难言之疾苦,上千年来,一直使人们难于启齿的性器官疾病、瘙痒症,就无法医治,多少代人被这一病魔所折磨,有的家破人亡。而在“洁尔阴”上市之前,解除这类病痛的需求一直就存在,一直就没有一种与“洁尔阴”相同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填补这一巨大而普遍的空白。市场在等待着“奉献”,它以巨大的需求支撑着一个巨大的市场购买力的储备。“洁尔阴”一上市,便因为切中了这一需求,而被市场完全彻底地接纳,让“洁尔阴”融入了社会生活,融入了众生的苦与乐,融入在世间大化的滚滚红潮之中,自然而有机地与市场结合在一起,自然而然地融入“诸法无我”的“法性”运行之中和“市场无我”的市场法则运行之中。

    总结起来一句话,我们的产品是因为其具备了“奉献”的品质,才被市场接纳的。我们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奉献与接受奉献的关系。很显然,我们的产品是公司上上下下众多员工、众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共同劳动的血与汗的结晶,而且这些结晶中也还包含了社会其它一些部门、人员汗水的成份。我们努力劳动,付出心血的结果,不是产生了某种用于盘剥社会的凶器,而是产生出能够“造福于人类”的、能够消除众生身心疾苦的急需品。怎能说这不是奉献呢?是奉献。

    是奉献,就挡也挡不住地要被市场接纳,所以我们说,要进入市场,要与市场发生良性的相互关系,奉献是真。

    无奉献者,不可与之言市场。

    一种产品的情形总是这样。凡被市场接纳的产品总是这样。总是具备了奉献的品质。

    日本一家公司起家时,靠的是推出了一种新的产品。这种产品并非出自尖端技术,研制和生产都不难。他们把原来就存在的、早已较为成熟的几个功能组合在一起,推出了组合式电源插座,一举获得成功,后来发展壮大成一家大公司集团。分析他们的产品,很有意思。日常生活中,原有的电源总是单个的、单独的、较固定的,用起来受到很多局限。这种受局限的现实早已存在,而且已存在了很多年。可惜一直没有人注意到,这种局限和不便中,已经存在着巨大的需要。没有人注意到,正是在这一点上,市场在召唤着相应的奉献。然而这家公司终于注意到了,于是推出了多个插口组合、多种类形插口组合、能移动一定范围和距离的组合式电源插座,获得成功。

    以上我们看到,一个成功产品诞生前后之间,首先应当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没有这种认识上的突破,便不会有对新产品的研制,而新产品也不会自己从天而降。

    那么,为什么要那么多年以后,才取得认识上的突破呢?为什么众多同类公司没有在这一点上实现认识的突破而仅仅是某一家公司首先取得了认识上的突破呢?这里面当然包含着重要而有趣的道理。

    这个道理,从本章讨论的角度去看,就是存在着“有我”与“无我”的根本差异。这是企业的主观问题。

    要看到市场奉献点,并不是下了决心、发了大誓就能看到的。要看到市场奉献点,得用“无我”的一双“慧眼”才行。市场经营前的主观生产准备就是这样,得经历一个“破我”的过程。完成“破我”,方能切入客观。

    破我与否,是一个主观领域的事,旁人看不见摸不清,主人说不清道不明,似乎属于“玄”的范畴。然而说到最后,也就不会再认为是“玄”了。

    古人云“由无我,方能经世;由利生,方见无我”。这句话的前半句意思是,心中破了“我相”,方能治理国事、世事(世事中当然包着商务经营)。这句话的后半句意思是:怎样才知道已经“无我”了呢?看看他所作所为是否已经利益众生便知。

    这样,一个企业破我与否,实际上不是一个“玄”问题,而是可以得到明证的一个真问题。只要看看一个企业的所作所为是否已经利益众生便知道了。

    更多的时候,我们应当牢记的警示却是前半句,即——

    由无我,方能经世。

    破我之后方知市场规律只有一条——奉献是真。 

7.破我,则超然于市场流变之上,浑然于市场“法轮”滚动之中;其乐融融。

    由于无我,故而不生凝滞,没有什么执着。其见也明,其思也正,其行也能合于无常;不生对抗,不生贪恋,悠游于市场万象之流变,而常居超然无住的光明境地。这是“知无常为常,则以守无住而住,借无执而无执”,在经济领域中的运用。

    这种“无我”而“融乐”的市场观,以“破我”为第一要义,以“无我”为根本法,以“无执”而如行云流水,自在无碍;以融入“大法”为“真机遇”;心无成见执着,真性豁然,于“大利”之中来来去去而终究无染、无缚,活泼泼超然于市场“诸景”,正如像“青山不碍白云飞”,“要骑即骑,要下即下”。

   以此种市场观统摄企业上下心智,渗透企业经营的各个“人文环节”,则挡不住“正气”由然而生,“真气”妙然聚集,除邪避伪,彰善抑恶,定形成成就事业的“真气候”。 

  

    当知,企业的灵性部分——即:人心—— 一旦得以“无我、无碍、无执而汇聚于法性”之上,则企业的经营行为自会融入在宇宙大法和市场大法的“法轮”滚动之中,受到“法力”的推动和提举,这样成就的事业,才有期可待。 

    如果企业上下执于“我相”,“执我而触法”,不得“法力”的接应,反遭“法性”之不屑;无论其怎样机巧、乖张,无论其怎样善取、好夺,其结果终归是在“我”的范围内独自梦起梦落罢了。 

    因为市场法并非一人法,更不是“我”的法。市场作为天地大法之“法场”之一,其法力断不会为某个“我”而被操纵。...... 

    “法性无我”,“诸法无我”,这些话句句是智慧的圆融,句句又都是警人心魄的宏钟。执我相、为我相、从我行、操我梦幻妄想而又急扑商海者,当于此下有所惊悟: 

    市场无我。商海无我。 

    ...... 

    市场经营的道理,总地讲,是与人生做人的道理一致的。对“执我未破”的人而言,人生处处是苦海,同样,对“执我未破”不懂得“诸法无我”的企业及其经营者而言,商海也是苦海,是更苦更辛辣的苦海。其苦浪也更高,其苦旅也更遥,其险也更多,其伤也更重。 

    ...... 

    以上所述,是将佛学思想与当前市场经营相结合的一些零星体会,记述于此,意在抛砖引玉。 

    学海无涯,笔者深知下笔学浅,还望四海之内贤人智士多加指点。 

    提出本章来讨论,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探索一种更合于人生法则的市场观。归结而言就是: 

    市场的真相,是奉献。拿得出奉献,就有市场;拿不出奉献,就没有市场。因为:市场是容纳奉献的法场。 

    而要入商海,要拿得出奉献,当先破我。 

    愿我们今天从事经营的人,人人都融乐于“诸法无我”的商界,正如融乐于真诚无我的光明人生。
第二章 无我利他  普济众生
——造福为本的立业观 


    世上没有无根之树,法中没有无因之果;要求善果,先种善因。个人之立命,企业之立业,当作如是观。

——薛永新  

    建筑一座房屋,需要事先测量、选择、确定一个适于建房的地基。同样,要参与现代市场经营,在“动工”之 前,也必须认真选择一个便于立业的基础。

    把经营事业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上,这个问题关乎到整个经营最终的命运。

    关于立业基准的选择与确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一些看上去不太相同的“个别 性”和“特殊性”,但从本质看,或者反过来说,从那些实际成就了的事业例证中看,全球人类立业的基准又是大同小异的,其“普遍性”昭然若揭。

    撇开那些昙花一现的“天折的事业”不算,纵观古今中外,凡属成就了的事业,其立业的基准点不外乎就是一个,即:

    造福于人类,服务于社会。

    舍此,不足以立业。

    舍此,终将落入无业。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道理很简单,任何事业都只可能是为他人的(为众多他人),为社会的。

    试想,一个人要是只为了自己,那哪里还用得着什么事业呢?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不仅不需要事业,也无法建立事业。同样,一小群人,或者稍大一群人,如果只为自己那一群人,又有什么事业可建呢?亦没有。

    以个人为基准,或以某一群人为基准,都不可能建立起事业,也不需要建立事业,只需在大自然和大社会中学会自保就行了。

    由此,我们说,事业绝不可能是个人的或小集团的,事业起码来说应是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的,从根本上说,应是人类的。

    以人类性为基准点,以造福于人类为基准点,依据这一基准点去寻求自己立业的基本坐标。这对于任何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对任何一个现代企业家来说,都是应当车马未行之先,务当解决的一个甚为根本的问题。也是与他们最终成功与否早就息息相关、因果相连的体现必然“宿命”的大问题。

    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个企业异峰突起,随之又很快销声匿迹,这种现象已为大家所熟悉。当然,这种现象并非我国才有,西方国家也是如此,据有关统计、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一年当中注册开业的企业,到了下一个年度一般只剩下5%。因此,我们说,我国的现象也是很正常的。我国处在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如果按同样的统计口径来衡量,估计保留下来的企业将大大超过5%。这种情形优于其它一些国家,这是可喜的。

    但是,对那些突然崛起,很快又纷纷倒闭的现象,我们仍不妨对它们倒闭的道理作一些探究,以便找到一个“说法”,警策以后。

    说那些倒闭的(或者溃散的)企业没有努力,是不公正的;他们也许比别的人都更忙、更累,付出的心血和脑汁也更多、更巨大,承担的风险和压力也更具体、更实在,采取的行动和步骤更频繁,更琐细……

    然而,为什么最终溃不成军了呢?

    或者说,为什么最终没有能把事业立起来呢?

    也许就因为当初从没有认真、透彻地思考过立业的基准点问题,更没有解决根据这一基准点来确立立业的整个基础坐标系的问题。对事业的基础坐标点缺乏思考、观测、选择、定位、参照和规划。没有打基础,就动工修房屋了。其结果,可以说,一开始就是崩溃。

    更有另一些现象:没有想过立业,只是模糊地想要干点什么;或者是想了很多,思虑了良久,但想到的都是些与自身利益相关、与自身幻想相关,而与国家社稷无关、与大众利益无关的事和理;这样,等于把立业点建在了无业可立的空幻基础上;或者,等于把立业点建在了与正当事业相违背的“罪孽”“泥沼”之中。其结果,可以说,未开始就已是背离了人间正道,当然无法立业。

    道理也很简单,离开人民大众,就没有事业可立,而你并不理会大众,没有想过大众,大众也就无法理会你。尽管你可以撇开大众利益不闻不问,不思怎样造福于他们,只管陶醉于自身利益的“美丽”梦境,但是,人民大众也无法与你同醉,也不懂得你究竟是哪番醉意。只好不相往来,任你来个利益独舞,待黄粱梦醒,自已收拾一片教训。

    就这些“凋零的企业”而言,有的是缺乏坚定不移而又正确的立业观,有的是根本没有任何立业观,想碰运气,有少数却是报有不正确的立业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