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道无为-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腐坏。企业也一样,在立业中发展,在发展中立业;不断地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以顺应的姿态,于流变中保持自身活力。

    这其中只有一点是不可变的,那就是始终坚持以“造福人类,服务社会”为企业自己的本性。就不像水不能放弃了“水往低处流”的本性一样。企业以其本性的“不变”对应主客观条件的“万变”,这样就能一路流畅,融融通达而又不脱离〃道〃的轨迹。

    为什么必须保持企业的本性不变呢?因为企业的本性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真正本质的导
向。与之相比,所谓“以市场为导向”只能算是谈到了皮毛;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可能产生误导。因为市场变化在这里只能被当作客观条件的演变来看待,企业应当对此做出应变,但这种应变也应出自一个更加本质的立场。因此,应变就是应变,不足以被理解为“导向”。否则,如果企业跟着现象走,丢失了“造福于人类,服务于社会”这个本质,终将会被导向哪里呢?恰恰是晕头转向、无所措手的迷失而已。相反,只要企业坚持自己“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的本性不变,那么,在瞬息万变、眼花缭乱的各种外在变化中,企业恰恰能够始终知道自己的正确航向,不被任何现象所迷惑。所以,我们应当更加给予重视的问题,我认为是怎样赋予企业一个符合人间大道的本性,并将这一本性上升为企业发展的本质导向的问题。对这种“现象导向作用”与“本质导向作用”的不同之处,希望有更多的人士来加以研究。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企业也应当像水那样是一种“活”的存在,企业的“立业”过程,也应当是一种“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象的流变可以丰富多彩、千差万别,但企业的本质不可变。唯其如此,企业在这个“活”的过程中才能始终都有一个本质上的方向;也才能够真的“活”下去。

    举例来说,一个企业在一个立业点上立住了脚根,实力扩大(像水的蓄势待发一样);它开始迈出多业并举的一步(像一股水润泽了一块田地,开始向别的田地浸润一样);从雨点到小溪,经过艰苦的流淌,汇聚成以我为主干的江河,多少小溪会涌入你的怀抱之中,而且是自然而成。怎样才能容纳百川、江河?这样才能汇聚多方人才,每一个人才,就是一条小溪;每一个消费者,也是一条小溪。这一步究竟以什么为依据,以什么为导向呢?是冲着高利润?还是依据别的什么?如果是冲着高利润,可以说这个企业就算丢掉了本质。如果这个企业真的从“水之道”中有所领悟,那么它正确的选择应当以是否有利于社稷苍生为依据(就像水流的选择是依据身边什么地方更需要水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坚持以“为人民谋利益”为根本导向,企业的流变式发展才会持守在一条正道上。也才会有从容不迫、稳步健康的发展。

    以利润为导向会有什么坏处呢?我们来看看国内流行一时的“海狸鼠现象”就知道了。海狸鼠,一种动物,现在也没有人能说清它有什么用。那些曾经辛辛苦苦喂养它的人也不知道它有什么用。有关人士早就通过新闻媒体说,它是没有用的东西,没有价值的东西,可惜人们不听。人们只知道养它能卖钱,能赚钱。什么地方买回小海狸鼠,把它养大产仔,再将所产的小海狸鼠通过原渠道收购回去,由此赚钱。开初的人也确实赚钱了,于是规模迅猛扩散。这种没有用的东西被收购回去马上又卖给后来人去养去了。海狸鼠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虽然无用却在这样的年代变成了人们赚钱的一个媒体。当然,海狸鼠进入了空前繁殖的时代,每一个城市都有它们的身影。这也接近“炒作”的尾声了,因为如果炒作者再把如此多的小仔收回去的话,再往哪里卖呢?而它们本身又无用。于是这些“炒家”一走了之。大量的海狸鼠滞留在养它们、想借它们产生利益的人的家里。亏本的总是大家,亏本的总是多数人。这就是跟着利润走的结果。上当受骗的也都是些依据利润行事的人。

    想想,这些人如果当初做事是出于为人类谋利益的话,他们还会去养这种无用的东西吗?搞不清它们有什么用,就把它们养起来,这是多么荒唐的一幕。然而这曾经确实是事实。要是这些人当初能够坚定地按照“是否对人类有用”、能否平衡生态来判断行事的话,他们原来那点钱虽然不多,也能在别的一些小事上发挥利益人类的作用的。

    同样的道理,企业如果跟着利润走,又将会走进什么样的胡同呢?

    所以我们主张:企业应当坚守的理念,是“愿众生幸福,社会吉祥”,是“造福于人类,服务于社会”。企业以此为真正的导向,才能在风云万变中沿着不变的本性发展、壮大。这样,既稳定,又健康,又合符道的精神和法则,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康庄大道”。

    所以,有时我们觉得那种倡导“以效益为核心”的提法是不够准确的,容易对企业产生误导。如果改为倡导“以是否对社会真的有利为依据”,是不是更准确一些呢?我一时也说不清。

六、柔能克刚,柔比刚好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意思是说: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也没有什么能够替代水。

    在老子思想中,“柔弱”是万物具有生命力的表现,也是真正有力量的象征。为了能够对老子所说的“柔弱”有一个更全面、更透彻的领悟,特别是为了弄清楚老子思想中的“柔弱”为什么是真正的力量的象征,让我们再来看看《道德经》中另外一些论述。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上讲:“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是柔软的、活动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又僵又硬。树木小草生长的时候、活着的时候,也是柔软脆弱的, 风都可以把它们吹得倒来倒去、摇晃不已,死了以后却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啊,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的东西,柔弱的东西才属于活的、生长的一类东西。这里面包含着这样的结论,即:表面坚强的东西,已经是失去了生机的东西,而柔弱的东西则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从老子的这些论述中,我们看到,老子的思想来源于对自然、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总结,是极富智慧的。这些思想的最后关注点落在“生”与“死”这个焦点上,而这又是我们人世间一切活动、一切事务的一个基本焦点。所以,这些思想对我们人生、对我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具有指导意义。

   就人生而言,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要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就企业而言,我理解,就是要尊重客观、尊重社会、尊重各行各业,把自身的位置摆提低一些,能让的都要让,要充分明白迂回、委曲的妙用,要尽一切可能回避竞争,要体现出企业的“柔”性,不要将自身目标强求于天下,而要将天下的目标加之于自己,要安安心心做弱者,做服从者、顺应者,让社会和公众的意志来摆布自己,满足于公众意志给自身留下的位置……等等。

   总之,要用水的形象来指导自己,处柔弱,处忍让,处流动,处卑下,处迂回,处融通,在一派柔弱之中,得以流畅,充满活力,这才是具备了真正的力量,一种活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一定非要说是能战胜刚强,因为没有必要战胜刚强。因为作为活的力量,这已经比“死去的”刚强好多了。一个是活的,一个是死的,活的当然比死的好。活也用不着战胜死,活着,存在着,发展着,这已经就是一切了,更何况这样柔弱的滴水确实能够穿石。而这种至深的道理就表现在像水那样柔弱、那样谦让、那样卑下、那样无争的品格中。

    这里面包含了应由我们企业去从中领悟的“柔弱之道”。它也是企业的立业之道和发展之道。企业的柔弱之道,我理解并不是说它软弱可欺,而是说它柔顺、通达、善于顺应、没有死板的自我意志,以主客观的融洽与吻合为尚,能发挥出“无为”的作用,能在流畅的顺应过程中保持的发挥真正的活力;那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活力,而且是一种有道的活力,这样的力量,怎么会是软弱可欺的呢? 

   在企业的管理中,要像疏导水一样疏导自己的员工,让他们与企业形成共识,然后才能将小溪汇成大江、大海,长立于世间。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还望我们的读者,能常作水观,常领水德,常悟水道;于水的生动形象中,各自终有所获;获得与大道相通的大利益。
第三章  天地不自生因而地久天长 企业不自私方可发达兴旺
──现代企业的长存之道

    我们只要能专心于社会利益,专心于公众利益,忘掉自己的得与失,那么,对自己的利益就管都不用管、想都不用想、提都不用提了。因为,一切自然就在其中了。。。。。。。这也就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所包含的“道”的原理。

── 薛永新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是我们每个人都十分熟悉的美好词汇。天长地久,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较容易理解和明白的自然现象。但是天地为什么长久,恐怕我们平时很少去思考和追究。老子却用他思辩的、智慧的眼光来看待“天长地久”,并用“天长地久”的现象向我们阐释“道”的法则和规律。在老子看来,“天地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天地“不自生”,所以“能长生”。这个意思说的是天地生养了万事万物,无论是植物、动物、矿物、事物,统统都是在“天”和“地”的怀抱里生长繁衍、演化生灭的。天地生养了一切,但却没有一点是为天地自己作考虑,没有一点是为了利益天地自己的。这就是天地的品格:“不自生”。正因为天地有“不自生”的品格,所以,天地才得以“长生不老”,与世长存。这就是老子思想中的“天地之道”。修身、养身,悟通了这个道理,同样天长地久。

    在《道德经》里,这个“天地之道”被用来作为启发“圣人”的道理,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希望“圣人”能从“天地之道”中悟出一些道理,借“天地之道”形成“圣人之道”。这里,我理解老子所说的“圣人”,指的是那些对社会、对众生能够带来幸福,对社会带来和平、吉祥,对社会进步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或者是老子心目中所期望的社会管理者之类的人。这是针对老子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现实而言的。到了我们今天,情况已有很多变化和进步。社会的商业化发展,使企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企业行为能在相当大程度上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上,我认为,老子当初对“圣人”的许多设想和要求,恐怕都能用到对企业的要求上。反过来说,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存在着一个怎样才能“合于道”的问题,因此,我们这里借老子思想中的“天地之道”来探讨现代企业的企业之道,是有必要和有益的。

    我们来看看我们这个时代背景上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企业行为和经济现象。

一、现象一:练“空手道”的企业纷纷落入法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欣欣向荣,呈现复苏的景象。与此同时,一些“空手道”企业也乘机纷纷出笼,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它们的存在和活动。它们有的动作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手段和计谋更复杂一些,有的则有更赤裸一些;有的活动范围广一些,达到跨市跨省甚至与海外联手;有的则较局限一些,仅在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它们有的存在时间长一些,有的则极为短暂;有的已经落入法网、受到制裁,有的则还在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虽然它们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危害程度各自有别,但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不是社会财富的真正生产者,也不是向社会提供真正服务的服务者。也就是说,它们与社会、与公众的关系不是“生”的关系,而是“夺”或“刮”的关系。不提供真正的服务,不进行社会财富的生产,所以说它们对社会不是“生”的关系,用种种不法手段谋取不法利益,这利益何来,还不是来自于社会和公众,所以说,它们与社会、与公众的关系是一种“夺”、“刮”的关系,是“取”的关系,而且是“不予而取”的关系。在它们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那几家从事非法集资的所谓“企业”。剖析它们的情况,很能说明一些我们应当早一点明白的道理。

    从集资几十个亿的那家企业看(详情已由多家报刊报道),他们也立了很多项目,也签了很多协议。这些项目要是真的去做,真的做了,这些协议要是真的履行了的话,还不能说对社会一点什么实际的东西也没有提供。但实际的情况恰恰是:他们任何项目也没有做,任何涉及到真正生产或服务的协议也没有履行。也就是说,对社会、对公众没有做出任何一点“贡献”。相反,他们是把项目和协议当作骗局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运用的,运用的目的是直接获取非法利益,大肆挥霍,无恶不作。也就是说,是直接想要“利己”,而从不打算“利他”的。把它们当作企业来考察的话,只能说,它们的全部“业务”就是怎样窃取社会利益据为已有。

    这样的企业当然离“大道”太远。合于道的企业,其“业务”就完全不同。

    合于道的企业的全部业务总是围绕着怎样为社会产出社会所需的财富去进行的,或者是围绕着怎样向社会提供社会所需的服务去展开的。

    合于道的企业与社会、与公众的关系,一点也不含糊,是一种“生”的关系,是一种“给予”的关系、“奉献”的关系。这一点与“天地之道”的“不自生”是相通的,一致的。

    那么,那些玩“空手道”的企业为什么会纷纷倒台呢?用老子的思想和眼光来看,原因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因为它们专门“自生”,一点也不“生他”,违背了天地之道,从而也违背了人世之道,违背了企业之道。所以,即使玩到了十几亿、几十亿的规模,也一样是要倒台的。从它们的案例中,我们也看到,并不是拥有货币就等于拥有“大道”的,并不是拥有货币就真的能够“鬼推磨”一直推下去的。

    与它们的情形相反,代表我国企业现象主潮流的成千上万的企业,却呈现出由小到大、由不知名到知名,稳步健康发展的景象。我们可以把这些企业叫做发展中的企业或成长中的企业。这些企业的特征是:要么向社会提供了真正有用的、人们急需的产品(例如我们四川的长虹集团、恩威集团,以及省外的北大方正公司、联想集团等等);要么向社会提供了优质可靠的各类服务。这些企业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些企业的全部企业行为是“不自生”的,也就是这些企业存在的目的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社会、为公众而存在的。它们与社会、与公众的关系,是“生”的关系,是“贡献”关系,是“给予”而不是“夺取”。

    当然,这些企业也从社会、从公众那里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这种回报,其实只是标志着社会、公众对这些企业报之以肯定,标志着社会、公众支持这些企业存在下去,标志着社会、公众需要它们的存在。事实上也正是这样,这些企业在处置社会回报的立场和做法上,也是遵循着社会、公众的期望进行的。他们要么扩大再生产,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要么进行研制开发新产品,以满足社会新的需求;要么进行技术设备改造,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质量。他们总是围着社会转,以“利益社会、利益公众”为行为指针,而不是以“利己”为指针。

    这样的企业,用老子的思想来衡量,就有“天地之道”的品格本色。“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样的企业,即使一年到头只有十几万、几十万的企业利润,也一样能够存在下去,并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只要它们能够坚守企业之道不变,就能在企业与社会之间不间断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天长地久”的“生存”。

    从上述正反两个方面的企业现象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企业长存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