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贤传-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贤传


八贤传
版本:
  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储仁逊抄本小说。廿回。
作者:
  卷端下有“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志”印,版心下有“莳心堂”印。疑为储仁逊。储仁逊,字拙庵,号卧月子,又号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祖籍章武,世居天津带河门外,生于清同治甲戌(1874)年二月初四,卒于民国戊辰(1928)年十二月。持身狷介,毕生布衣布履。精医卜堪舆之术,设馆沽上,课毕,尝卖卜于金华桥畔,所得卦金,悉以周恤亲故,不使有余。
内容:
  叙述康熙时八位贤臣匡扶社稷的故事。



第一回    遵上谕八贤赴任 郭玉莲遇救复生

第二回    移姐尸郭英图赖 蟒蛇贼推柜入河

第三回    贪贿赂屈打成招 定罪名充军发配

第四回    李兴周被害遇救 张巡抚捉拿郭英

第五回    珍珠泉母子巧遇 梁怀玉控告宋雷

第六回    郭公私访桂林府 避雨村中得实情

第七回    郭总督私访劣绅 假算命侦探实据

第八回    表真情陈松吐实 失印信丫鬟得宝

第九回    生疑心怒绑总督 马棚里计救忠良

第十回    总督夤夜逃出城 石林半途杀恶霸

第十一回    绊马索张河落马 张鹏翮擒获同江

第十二回    获宋雷石林奋勇 解民恨恶霸碎尸

第十三回    劾奸佞反坐监狱 征鞑靼路遇三杰

第十四回    奸臣派人杀于公 议用计策困番王

第十五回    见美色陡起淫心 诓金童醉酒杀人

第十六回    白金童含冤寄监 王妈妈拦舆告状

第十七回    田旺义抢亲被擒 斩恶霸进京参佞

第十八回    因参奸忠臣遭绑 为保本大闹午门

第十九回    索皇亲金殿妄奏 尹将军奉旨缚忠

第二十回    惩奸佞罪不容赦 褒忠良开复原职





             


第一回    遵上谕八贤赴任 郭玉莲遇救复生


  闲坐书房论古今,算来却是闲操心。
  书中有真即有假,后人依假当作真。

  闲言少叙,话说我国大清康熙皇爷登基以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驾下有八位贤臣匡扶社稷,这八位乃系山东青州府冯阁老、山西汾州府于成龙、山东曲阜县张鹏翮、陕西临陶庄召恒、河间府萧国佐、即墨县郭瑞卿、济南府孙广泗、河南归德府彭朋。皆系忠心耿耿辅保朝廷。
  朝中有一奸臣索艾,依仗正宫国母并守阙太子之力,欺压文武,就是惧此八位贤臣耿直无私,犹如是索艾的眼中钉、肉中刺一样。索艾暗想:“此八个人实是心腹之患。”昼夜愁思,忽生一计,名为调虎离山之计。主意已定,遂修奏折奏上去。
  康熙皇爷阅了奏本,上面所奏乃系山西青大吉造反,北番兴兵犯境,南方苗子侵界,辽之东西不服王化,山东连年受蝗蝻之灾,河南黄水冲淹,两广盗贼蠭起,云南、贵州土匪抢掠,民不聊生。览毕。口呼:“索爱卿,这四下狼烟起,又兼天灾,怎样办理?”索国老奏日:“若要天下太平,朝内现有五虎三杰,可除此患。”康熙皇爷问:“是哪八人?”索国老覆奏曰:“此八人乃系文华殿冯阁老并郭秀、孙广泗、彭朋、于成龙、萧国佐、张鹏翮、庄召恒,若命此八人前去查办,何愁江山不稳?”康熙皇爷闻奏,龙心大悦,立刻刷了一道上谕:国老索艾所奏,四下狼烟所起,黎民涂炭,钦命张鹏翮赴河南巡抚上任,郭秀即赴两广查办,庄召恒赴辽东西镇守,孙广泗口北镇守,冯卿陕西剿办,萧国佐赴山东赈抚,彭朋赴云南、贵州查办,着于成龙为巡河御史。勿庸请训,速赴任。钦此。
  八位贤臣遵旨谢恩,退出朝,归府第打点行装,各自赴任去了。这鹏翮张大人晓行夜宿,非止一日,来至黄河渡口。这且言讲不着。
  且言两广同云县有一郭英,年方二十一岁,甚是贫穷,在他胞姐家借了一千两白银作买卖,也是他时来运转,三年以外赚了百万有余,良田千顷,瓦房千间,骡马成群,陡然而富。
  可是狠心无良,终日结交匪类之人,又找人上京,使了一千银,捐了一名监生;又用一千银拜本县刘公为老师,自称门生。
  郭英的姐夫李兴周乃是秀才公,亦好结交朋友,将万贯家财消耗,荡然一空,而今一贫如洗,亲戚朋友皆不往来,并无一人登门探视的。李兴周独坐书房,长吁短叹,默想:“我贫在此时,亲朋皆躲避我,我才知世态炎凉薄得很。早知有今日,悔当初并未杜门。”闷闷不乐,走进内宅。
  郭氏夫人含笑口呼:“夫主为何面带愁容?”李兴周见问,不由长叹一声,欲语不言。郭玉莲口呼:“夫主为何欲言不语呢?”李兴周曰:“不说也罢。”郭玉莲笑曰:“你我乃结发夫妻,有什么难言之话?”李兴周又长叹一声,曰:“俗言:万事好解,一饥难忍。”郭玉莲闻言笑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今时虽穷,若是从新发愤,立志读书上进,时来运转,拨云见日,必有扬眉吐气、争光耀祖之时。到那时,千万再莫学孟尝君好客,只落得室如悬磬,釜被尘封,这正是‘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你若说是相与朋友好,到如今家无斗筲,藜藿不充,你所交的朋友,可能充咱们之饥饿?”
  正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李兴周闻听郭玉莲抱怨之言,不由得羞恼成怒,无名火起,恶狠狠用手掌照着郭氏脸上一掌打去,说道:“咱俩从今别说话!”言罢出门而去。
  郭氏被打,不由眼中落泪,满怀冤屈,有自缢之心,双手抱起小全喜,难割难舍,痛哭不已。只见太阳不久西坠,自己转思暗想:“谁家夫妇不争吵?”想到这里,将自尽之心丢去大半,摸了摸脸上,被夫主打得鼻破脸肿疼痛,小全喜问:“娘呀,你那脸上是哪的血呀?”郭氏说:“我的脸上不是血,是流的汗。”小全喜说:“不是汗,是血。你诓哄我,汗不红。”
  说着,号啕恸哭不止。哭了一会儿说:“娘呀,我腹中饥饿,拿馍馍来我吃。”郭氏玉莲闻言,犹如刀挖心肝,不由得两眼垂泪,叫了声:“胡涂孩子,方才你父所言一饥难忍,我二人因此争吵。你也说饥饿,教为娘的给你什么吃?”小全喜只嚷饥渴。郭氏无可奈何,暗想:“小孩无知,不如哄他一哄。”遂提笔在纸上画了一棵梅树,上面画了些梅子,又画上一个饼,轻轻贴在墙上,口唤:“全喜,那墙上是一个饼吗?候你爹来家,你父子同吃方是。”小全喜闻言,满心欢喜,伸手去拿。
  郭氏说:“儿呀,是为娘哄你,岂不知画饼充饥饥还在,望梅止渴是枉然。”小全喜见墙上饼娘不给吃,打滚撒泼。郭氏着急,举手要打小全喜。小全喜怕打,躺在牀上忍睡。郭氏玉莲见小全喜困睡,自己暗想:“遇人不淑,家道穷到这样,何日是一尽头?也罢,千休万休,不如死休!”
  郭玉莲想到这里,找了一根麻绳,向梁上扔过去,挽了个扣儿。方欲上吊,一眼瞅见小全喜在牀上似睡非睡,不由得腹内难割难舍,把抓柔肠。用手抚弄全喜一遍,两泪交流,忽然将银牙一咬,双睛一瞪,脖项已入绳套之中。正在挣命,惊醒了小全喜,爬起来搓了搓眼,看见他娘悬在那里,遂即叫:“娘呀,你打秋千我也上去,我还饿啦。”叫了几声,并不答应,站起身来向前一仆,“咕咚”一声,跌下牀来,摔得鼻破脸肿,号啕痛哭。
  再表李兴周自从夫妇二人争吵几句,走到酒铺,吃些闲酒,自觉心跳不安,走出酒铺回家。只听小全喜又哭又喊,一推门,门已关闭,大喊:“全喜,开门来!”全喜正哭着,听他父叫门,跑出来哭着说:“俺娘在屋内打秋千,不管吾。”遂把门开放。
  李兴周忙向屋内跑,未见灯火,把郭氏玉莲轻轻托下来。找了根鸡翎在郭氏咽喉一搅,吐出一口浊痰。“咳哟”一声,微小声音叫声:“全喜你在哪里?”李兴周见郭氏妻缓过气来,未死,腹内念:“阿弥陀佛,可足已够了!”
  郭玉莲睁眼见丈夫在面前,就知是丈夫落的吊,说:“你且烧一碗热水,我漱漱口喝一点。”李兴周连忙点上灯光,烧了一碗水,递与郭氏妻喝下。李兴周说:“从今以后我再不任意交朋友,杜门不出,温故知新,苦读诗书,求取功名。”郭玉莲口呼:“丈夫,你是真心,还是假意?”李兴周说:“只有真心,哪会假意。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若是言行不符,天必厌之。”郭玉莲闻言,心中欢喜,口呼:“夫主呀,你若真心改却前非,读书上进,我助你衣食丰足不缺。”李兴周闻言,笑曰:“这也极难,我如今寸土皆无,谨守着茅屋数间,你是从哪里来的丰衣足食。”郭氏玉莲口呼:“夫主,实对你说,三年前他大舅在我手中借去一千银两,是我积蓄的,以防后用。
  至到如今本利未归,知咱困苦,他连门也不登。你代我前去讨了来,这笔银岂不够衣食不费。亲戚要紧,千万莫要争论。”
  李兴周说:“贤妻放心,明日我去讨银,李大舅给我多,多接着,给我少,少接着。俗语有云:‘命里有财终须有,命中无财莫强求。’他大舅不给利钱也就罢了,到底必给本钱。”郭氏点首称是,一夜无话。
  次日清晨,李兴周口呼:“贤妻,家无隔宿之粮,我往十里堡找他大舅去,给多给少拿彩咱好度日。”郭氏嘱咐曰:“若到十里堡,千万莫要贪酒,使我悬念。”李兴周说:“从今以后,遇事再不吃酒了。他大舅纵然留我,我也不住下。”言罢,出门奔十里堡而去。
  走在半途,头上乌鸦连声乱叫,自己暗想,空中乌鸦乱叫,大不吉利。急急忙忙奔到郭家门首,早有人报于郭英。郭英正在大厅陪着知己朋友吃酒,忽听家人报说:“李兴周来了。”郭英心中暗想,昔日我家贫寒,他待我无情,今日他来我家,理当奉还他一个无义。一抬头见李兴周已至大厅,只见李兴周含笑口呼:“内弟近来安好?”郭英故意装聋说:“众位兄弟,请酒。”李兴周又呼:“大舅向来纳福了。”郭英佯装不睬,说:“小厮门,快拿酒上来。”此时李兴周进退两难。有一小厮口呼:“大爷,那大姑老爷在厅前问安了。”郭英说:“姐夫来了,贵人不踏贱地,三年前到你贵府,你以白眼相加,是我姐姐看不过眼,将我唤进内宅,给酒肉吃喝。你今来到我家,厨下有剩饭由你用,如若不够,那还有猪狗之食,任你餐饱。”同着张八、李九信口胡言。
  李兴周乃是读书之人,将郭英所说的话只当狗屁而已,并不与他分辩是非。转身出了郭英大门,还家而去。来到自己家,郭氏玉莲口呼:“夫主,他大舅给了多少银子。”李兴周将郭英行为和所说的话言了一遍。郭玉莲乃是贤德之人,惟恐夫主气恼,带笑口呼:“夫主休要生气,我那兄弟礼义不明,为人粗鲁,言语猖狂也是有的。明日我回娘家,必然斥责他一顿,他若服说,必然登门谢罪也就罢了。若是自以为是,必不来赔情,我向他索讨咱那银子,两不上门。”李兴周默默无言,一夜无话。
  次日天明,清晨起来,郭氏玉莲梳洗已毕,口呼:“丈夫,你同全喜在家看守门户,我往十里堡去找他大舅,看是如何?”
  李兴周说:“妻呀!依我说你不去罢。”郭氏问:“因何我不去?”李兴周说:“我看郭英兔头蛇脑,两腮无肉,犹如猴形。
  人面兽心,你若去定然和你争吵。俗话有云:‘命里有财终须有,命中无财休强求。’又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妻呀!
  你可再思再想。”郭氏曰:“我和他原是一母所生同胞姐弟,好不好,还我银子,两不上门。”言罢出了大门,往十里堡而来。
  郭氏只走的面赤、足痛、流汗,走一程歇一程,挨至日夕方到郭英门首,早有门丁进去报于丫鬟,丫鬟上寝楼说:“俺大姑奶奶来了,”郭英之妻岳氏礼垣闻报,忙下寝楼,迎着玉莲说:“姐姐来了。”以手挈着玉莲之手说:“姐姐一向安好?”
  玉莲回答:“好,弟妹可好。”岳氏礼垣回答:“承姐姐一问。”
  二人携手揽腕上了寝楼,对面落座,丫鬟献上茶来。不知讨银给否,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回    移姐尸郭英图赖 蟒蛇贼推柜入河


  姐弟原是一母生,为着讨银犯竞争。
  若是思念同胞义,焉能命丧归阴中。

  话表二人茶罢,岳氏礼垣问道:“外甥为何未来?”郭氏玉莲见问,止不住泪如雨下。岳氏礼垣口呼:“姐姐,你伤心悲痛,莫非是你的胞弟得罪你了?那是不成材料之人,何必与他一般见识。”郭氏玉莲一闻此言,哭得更恸。郭英自外而来,拉着官腔说:“是谁在楼上啼哭?”上得楼来,一看是他姐姐,遂说道:“不用讲了,你是来家给狗头姐夫找面子来了,是呀不是?怎么许他放火,就不许我点灯。”郭玉莲说:“什么叫点灯放火?皆是闲话。”郭英说:“姐姐,你想我背运之时,我往你们家中去,那个穷酸嫌我穷,一见面他说:‘大舅退后些,你那身上穷味熏得人脑浆子疼。’骂得我羞愧难当。昨日他到我家,我不过是还他前者待我太薄的那一场羞辱,他就恼了。
  那时姐姐你看不过,款待我酒饭,不然兄弟我下不了台。这是我依样画葫芦。”郭玉莲说:“你是小人之心,鼠肚鸡肠,立刻就还席。我今来家不是给你姐夫找面子,也不是向你讲谁是谁非之理,一切不论。我们度日艰难情形,大料你也尽知,我来向你要那所借的一千两银子来了,再算一算利息。”郭英闻言,暗自思想:“若按本分利,我须若干银子给他,我好容易挣的家当,岂肯分给她一少半。咳!我宁恼了亲戚,焉能舍了财产。”
  想到这里,遂将脸一沉,把眼一翻说:“姐姐,算什么利息?
  我向你借什么银子?我和你未有不清楚之事。”郭玉莲问:“三年前你从我那里借来一千两银做买卖,原说除水分利,而今已经三年,本利不见。快算清楚我好还家。”郭英说:“莫非姐姐你放刁吗?你向我讨银子,你给我什么银子?是桃银子?是杏银子?这是哪里说起。”郭玉莲问:“大舅莫出此戏言。”郭英说:“我岂有戏言之理。”郭玉莲闻言,只气得柳眉直竖,杏眼圆睁,怒从心起,痰从肺生,瞬息之间,鼻唇皆青,从椅子上噗咚倒于地上,忽闻那咽喉之中,唿噜唿噜响了数声,绝气而亡。
  郭英夫妻二人一见玉莲气死,只唬得魂飞魄散。郭英口呼:“贤妻,这件事非同小可,俗语有云:‘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我姐姐既死在咱家,李兴周若知道信,必不肯与咱罢休善罢,不如给他个金风未动蝉先觉,暗算无常死不知。”言罢,遂吩咐家中阖宅上下人等:“今日这件事不准传扬出去,若泄漏消息,必把尔等致死。今且赏每人十串钱。”吩咐已毕,合家上下人等领赏,哪个敢透一透气。
  郭英把紧身小袄穿停妥,把跟脚之鞋蹬上,候至街上寂静无人之时,又兼天阴,遂吩咐家丁槽头牵马,将马牵到,郭英把郭氏玉莲尸骸驮在马上,牵出大门,不多时来至李兴周门首,把郭氏尸骸放在李兴周门首,飞身上马回家去了。
  且言李兴周见日落西山,不见妻子回家,心欲去迎,小全喜又哭,候到天交二鼓,小全喜方睡着。李兴周方得空把房门倒闭,开开大门,心中惦念,惟恐姐弟争吵,急向外走,绊了一脚,用手一摸,乃是一个人躺在门前,问着不语,进屋把灯端出一照,见是自己之妻已死了,大惊,又不敢哭,恐乡约地保知晓,有些不便,有心藏匿,又恐郭英告状、讹诈。左思右想,无法可使,心乱如麻,并无主意,真是当局者迷。暗想:“不如先扛到屋中再作道理。”遂把郭氏玉莲尸骸搬在屋内,放在牀上,出来关上大门,回至屋中,还未落座,忽听外面乒乓叫门。
  这原来是郭英回到家中,换了衣服,来探听动静。来至李兴周门首,不见他姐姐尸骸,就知李兴周给掩藏了。又见大门紧闭,心中有了准了,遂即拍门喊:“开门来,开门来。”
  李兴周听得有人叫门,只疑是乡约地保知觉,细听是郭英的声音,暗说:“不好,不如将妻尸身藏在柜内,他进来时听他说何言语,再作道理。”想罢,急忙把妻尸身藏匿柜内,然后出屋故意问:“半夜三更,是何人叫门?”郭英答言:“是我。”李兴周说:“当是谁,原是大舅来了。”遂把门开放,郭英近前作了一个揖,口呼:“姐夫,昨日小弟吃酒太多,醉了。
  得罪了姐夫你,理当即刻登门赔罪,适遇知县请弟吃酒,吃到日落西山,方才回家。拙荆迎门向我说:‘咱姐姐来家借银子。’我问借给姐姐多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