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鲁迅全集卷野草+朝花夕拾-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习日语等课程。

  〔4〕 富士山 日本最高的山峰,著名火山,位于本州岛中南部。

  〔5〕 仙台 日本本州岛东北部的城市,宫城首府。一九○四年至一九○六年作者曾
在这里习医。

  〔6〕 水户 日本本州岛东部的城市,位于东京与仙台之间,旧为水户藩的都城。

  〔7〕 朱舜水(1600—1682) 名之瑜,号舜水,浙江余姚人,明末思想家
。明亡后曾进行反清复明活动,失败后长住日本讲学,客死水户。

  〔8〕 芋梗汤 日本人用芋梗等物和酱料做成的汤。

  〔9〕 藤野严九郎(1874—1945) 日本福井县人。一八九六年在爱知县立
医学专门学校毕业后,即在该校任教;一九○一年转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讲师,一九○四年
升任教授;一九一五年回乡自设诊所,受到当地群众的尊敬。作者逝世后他曾作《谨忆周树
人君》一文(载日本《文学指南》一九三七年三月号)。

  〔10〕 《新约》 《新约全书》的简称,基督教《圣经》的后一部分。内容主要是
记载耶稣及其门徒的言行。

  〔11〕 日俄战争 指一九○四年二月至一九○五年九月,日本帝国主义和沙皇俄国
为争夺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群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一次帝国主义战争。这次战争主要在我国
境内进行,使我国人民遭受巨大的灾难。

  〔12〕 托尔斯泰写给俄国和日本皇帝的信,登在一九○四年六月二十七日伦敦《泰
晤士报》;两个月后,译载于日本《平民新闻》。

  〔13〕 电影 这里指幻灯片。

  〔14〕 七年前迁居 指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作者从绍兴搬家到北京。

范 爱 农〔1〕
  在东京的客店里,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学生所看的多是《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
》〔2〕,专爱打听社会上琐事的就看《二六新闻》。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
的电报,大概是:

  “安徽巡抚〔3〕恩铭被Jo Shiki Rin刺杀,刺客就擒。”

  大家一怔之后,便容光焕发地互相告语,并且研究这刺客是谁,汉字是怎样三个字。但
只要是绍兴人,又不专看教科书的,却早已明白了。这是徐锡麟〔4〕,他留学回国之后,
在做安徽候补道〔5〕,办着巡警事务,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

  大家接着就预测他将被极刑,家族将被连累。不久,秋瑾〔6〕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
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人心很愤怒。有几个人便秘密地开
一个会,筹集川资;这时用得着日本浪人〔7〕了,撕乌贼鱼下酒,慷慨一通之后,他便登
程去接徐伯荪的家属去。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
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

  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
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
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
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8〕,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
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
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但我便主张这一篇悲壮的文章必须深
知烈士生平的人做,因为他比别人关系更密切,心里更悲愤,做出来就一定更动人。于是又
争起来。结果是他不做,我也不做,不知谁承认做去了;其次是大家走散,只留下一个拟稿
的和一两个干事,等候做好之后去拍发。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
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
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
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
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
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
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
。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
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9〕,来接的不就是子英〔10〕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
,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
留学的同乡。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
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子细地看。
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
检验完毕,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须上火车。不料这一群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坐位来了,甲
要乙坐在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让未终,火车已开,车身一摇,即刻跌倒了三四个。我那
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火车上的坐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自己不注意,也许又
摇了摇头。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岂但他呢,说起
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11〕烈士,被害的马宗汉〔12〕
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而我都
茫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徐伯荪虽然和他们同船来,却不在这车上,因为
他在神户〔13〕就和他的夫人坐车走了陆路了。

  我想我那时摇头大约有两回,他们看见的不知道是那一回。让坐时喧闹,检查时幽静,
一定是在税关上的那一回了,试问爱农,果然是的。

  “我真不懂你们带这东西做什么?是谁的?”

  “还不是我们师母的?”他瞪着他多白的眼。

  “到东京就要假装大脚,又何必带这东西呢?”

  “谁知道呢?你问她去。”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14〕,接着
是绍兴光复〔15〕。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
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
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这军政府
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16〕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
。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17〕。在衙门里的
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二百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
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情形还是不行,王金发他们。”一个去年听过我的讲义的少年来访问我,慷慨地说,
“我们要办一种报〔18〕来监督他们。不过发起人要借用先生的名字。还有一个是子英先
生,一个是德清〔19〕先生。为社会,我们知道你决不推却的。”

  我答应他了。两天后便看见出报的传单,发起人诚然是三个。五天后便见报,开首便骂
军政府和那里面的人员;此后是骂都督,都督的亲戚,同乡,姨太太……。

  这样地骂了十多天,就有一种消息传到我的家里来,说都督因为你们诈取了他的钱,还
骂他,要派人用手枪来打死你们了。

  别人倒还不打紧,第一个着急的是我的母亲,叮嘱我不要再出去。但我还是照常走,并
且说明,王金发是不来打死我们的,他虽然绿林大学〔20〕出身,而杀人却不很轻易。况
且我拿的是校款,这一点他还能明白的,不过说说罢了。

  果然没有来杀。写信去要经费,又取了二百元。但仿佛有些怒意,同时传令道:再来要
,没有了!

  不过爱农得到了一种新消息,却使我很为难。原来所谓“诈取”者,并非指学校经费而
言,是指另有送给报馆的一笔款。报纸上骂了几天之后,王金发便叫人送去了五百元。于是
乎我们的少年们便开起会议来,第一个问题是:收不收?决议曰:收。第二个问题是:收了
之后骂不骂?决议曰:骂。理由是:收钱之后,他是股东;股东不好,自然要骂。

  我即刻到报馆去问这事的真假。都是真的。略说了几句不该收他钱的话,一个名为会计
的便不高兴了,质问我道:

  “报馆为什么不收股本?”

  “这不是股本……。”

  “不是股本是什么?”

  我就不再说下去了,这一点世故是早已知道的,倘我再说出连累我们的话来,他就会面
斥我太爱惜不值钱的生命,不肯为社会牺牲,或者明天在报上就可以看见我怎样怕死发抖的
记载。

  然而事情很凑巧,季茀〔21〕写信来催我往南京了。爱农也很赞成,但颇凄凉,说:

  “这里又是那样,住不得。你快去罢……。”

  我懂得他无声的话,决计往南京。先到都督府去辞职,自然照准,派来了一个拖鼻涕的
接收员,我交出账目和余款一角又两铜元,不是校长了。后任是孔教会〔22〕会长傅力臣


  报馆案〔23〕是我到南京后两三个星期了结的,被一群兵们捣毁。子英在乡下,没有
事;德清适值在城里,大腿上被刺了一尖刀。他大怒了。自然,这是很有些痛的,怪他不得
。他大怒之后,脱下衣服,照了一张照片,以显示一寸来宽的刀伤,并且做一篇文章叙述情
形,向各处分送,宣传军政府的横暴。我想,这种照片现在是大约未必还有人收藏着了,尺
寸太小,刀伤缩小到几乎等于无,如果不加说明,看见的人一定以为是带些疯气的风流人物
的裸体照片,倘遇见孙传芳〔24〕大帅,还怕要被禁止的。

  我从南京移到北京的时候,爱农的学监也被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
命前的爱农。我想为他在北京寻一点小事做,这是他非常希望的,然而没有机会。他后来便
到一个熟人的家里去寄食,也时时给我信,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终于又非走出这熟
人的家不可,便在各处飘浮。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
死了。

  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又疑心这消息并不确,但无端又觉得这是极其可靠的,
虽然并无证据。一点法子都没有,只做了四首诗〔25〕,后来曾在一种日报上发表,现在
是将要忘记完了。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是:“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
酩酊,微醉合沉沦。”中间忘掉两句,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爱农先是什么事也没得做,因为大家讨厌
他。他很困难,但还喝酒,是朋友请他的。他已经很少和人们来往,常见的只剩下几个后来
认识的较为年青的人了,然而他们似乎也不愿意多听他的牢骚,以为不如讲笑话有趣。

  “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他时常这样说。

  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
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但他掉下去了,虽然能浮水
,却从此不起来。

  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直立着。

  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26〕。

  他死后一无所有,遗下一个幼女和他的夫人。有几个人想集一点钱作他女孩将来的学费
的基金,因为一经提议,即有族人来争这笔款的保管权,——其实还没有这笔款,——大家
觉得无聊,便无形消散了。

  现在不知他唯一的女儿景况如何?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了罢。

  十一月十八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四期。

  〔2〕 《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 都是日本资产阶级报纸。下文的《二六新闻》
应为《二六新报》,以刊载耸人听闻的新闻报道著称。

  一九○七年七月八日和九日的东京《朝日新闻》,都载有报道徐锡麟刺杀恩铭一定的新
闻。

  〔3〕 巡抚 清代的省级最高官员。

  〔4〕 徐锡麟(1873—1907) 字伯荪,浙江绍兴人,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
的重要成员。一九○五年,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培植反清革命骨干。一九○六年春,
为便于从事革命活动,筹资捐了候补道,同年秋被分发到安徽:一九○七年与秋瑾准备在浙
皖两省同时起义,七月六日(清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他以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
学堂监督身份为掩护,乘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之机,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并率少数学生攻
占军械局,弹尽被捕,当天即遭杀害。

  〔5〕 候补道 即候补道员。道员是清代官名,分总管省以下、府州以上一个行政区
域职务的道员和专管一省特定职务的道员。据清代官制,通过科举或捐纳等途径都可以取得
道员官衔,但不一定有实际职务。一般没有实际职务的道员,由吏部抽签分发到某部或某省
,听候差委,称为候补道。

  〔6〕 秋瑾(1879?—1907) 字璇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绍兴
人。一九○四年赴日本留学,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一
九○六年春回国。一九○七年在绍兴主持大通师范学堂,组织光复军,和徐锡麟分头准备在
安徽、浙江两省起义。徐锡麟起义失败后,秋瑾亦被清政府逮捕,同年七月十五日(清光绪
三十三年六月初六)在绍兴轩亭口就义。

  〔7〕 日本浪人 指日本幕府时代失去禄位、四处流浪的武士。江户时代(1603
—1867),随着幕府体制的瓦解,一时浪人激增。他们无固定职业,常受雇于人,从事
各种好勇斗狠的活动,日本帝国主义向外侵略时,就常以浪人为先锋。

  〔8〕 范爱农(1883—1912) 名肇基,字斯年,号爱农,浙江绍兴人。一
九一二年七月十日与绍兴《民兴日报》友人游湖时淹死。

  〔9〕 横滨 日本本州岛中南部港口城市,神奈川县首府。在东京湾西岸。

  〔10〕 子英 姓陈名捌(1882—1950),浙江绍兴人。

  〔11〕 陈伯平(1885—1907) 名渊,自号“光复子”,浙江绍兴人。他
是大通师范学堂的学生,曾两次赴日本学警务和制造炸弹。一九○七年六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