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慧之旅-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听众?大家所关心的是有什么出路,种什么瓜?得什么果?艺术音乐不是泥土中可以培养的,怎能期望有什么收获?
  我们曾辛辛苦苦的办画展,参观的人不及工作的人多,得不到共鸣,就提不起兴趣。所以,为了自己,假如有一个人能接受我的奉献,我会把那股热情化为狂飙,发挥到无尽至高的领域,去与那些特级大师一争短长。
  “不幸”是我的影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当我听到小吴批评我:“又臭又脏”时,正因为是事实,而又是我所不愿面对的事实,我气馁了。不是因为得不到她的垂青,而是气馁于自己太天真,脱离现实,把她灵性化了,忘了她有眼睛也有鼻子。
  我变得很消沉,深恨自己无法摆脱在电影、小说里看到的“才子佳人”的绮念,我是才子吗?我有什么才?把一颗心悬在知己的依赖上,空自蹉跎了宝贵的时光,即使是天才,也将埋没终生。更何况我自命追求真理,难道真理是为了展现自己美丽的羽毛?
  同学们传说我失恋了,我没有辩解。不久,有位英俊潇洒的男同学出现在她身边,他们有如一对金童玉女,出双入对。我并没有嫉妒,因为这件事触发了我心底的另一个谜团,我必须趁这次的机会面对它,了解它。
  人类之所以能延续至今,心理的适应力是相当重要的因素,远在以宗教弥补心理的不平衡之前,造物主就设计了一种弹性极大的适应方式。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的,但是人心对“利害”的认知,却是在环境遭遇中比较、学习得来。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争执,绝非仅始于物质文明的滥觞,原始部落为了地盘、奴隶以及男女关系,强者早就驾凌了弱者。强者享受其成果,生存机会当然多,可是绝对多数的弱者一样能生存下来。不仅是人类,所有生物皆然。所不同的是,我们知道人受到心的支配,如果能了解弱者的心态,将对人类社会有莫大的帮助。
  对任何个人而言,在遇到不同的事件时,其处理能力或强或弱,不一而足。因此这种弱者心态应该是人人都有,只是其程度之差别,依各人的际遇而定。
  我早在初中时就为王度庐的侠情小说掉了不少同情之泪,后来又迷上了翻译小说,如小仲马的《茶花女》,狄更生的《苦海孤雏》,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雨果的《悲惨世界》以及哥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等。
  到我陶醉电影时,几部脍炙人口如同:“翠堤春晓”,“魂断蓝桥”,“钟楼怪人”,“双城记”等,也无不令我荡气回肠,骨蚀魂销,看了一次又看一次,沉醉不已。
  当然,这与我身受的遭遇有绝对的因果关系,所难理解的是,分明人们不愿接受痛苦,却又为什么这样自甘作践,明知是悲伤哀痛的情节与结局,却又趋之若鹜呢?
  到高二时,我看到一本介绍“希腊三大悲剧”以及莎士比亚作品的书,书中说“喜爱悲剧是人性的本能”,当时我很同意这种理论。可是,一天天深入地追究人性后,发觉这句话很难理解。所谓“本能”是说人生而有之的功能,而“人性”则是指有别于人之“生理”、仅属于人的“心理”之“性质”。换句话说,“人性的本能”就是“人的心理形成之初,即具有的功能”。
  可能吗?姑不论人的心理何时形成,怎么会具备喜爱“悲剧”的“功能”呢?
  悲剧又是什么呢?难道只是天灾人祸,生离死别,勾起人心同情的事件?这样太平凡了,人生中充满了不幸,自己都应付不及,哪还有心情去关心他人?
  所以悲剧的素材虽然离不开前面所述的情景,但是透过写作的技巧,要揭橥的主旨却是此一不幸事件的因果关系以及探讨人性与环境的互动,让读者警怵于一些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过程。正因为是必然的,所以人觉得可悲,正因为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成为人世间令人荡气回肠的“悲剧”!
  这时,小吴有了男朋友,我可以说是一个悲剧的当事人了。但是有何可悲之处呢?我分明知道,我们之间先天就有一道鸿沟,是我不自量力,要往悬崖下跳的。假如真正写成剧本的话,最多只能算做一场闹剧。
  既然自知不是悲剧,我自己为什么又感到万般悲伤呢?我又扪心自问,我真的悲伤吗?其实不是,最荒谬的是,我居然发现自己是种自艾自怜的心态。一点也不错!我虽然很希望得到她,但是心底还有一种声音,“得不到更好”!
  很显明的,人所喜爱的悲剧必然与己身的利害无关。所以“我喜爱悲剧”,并不等于喜欢“悲剧发生在我的生命中”。当人看一本书或是一场电影时,他所期望的是在这段时间中,能将自己的感受投入,与当事人溶合为一。更进一步,还能由此得到一些事态的认知,给予他一些思索、探寻的信息。
  也就是说,在那一剎,读者或观众化为悲剧中假设的“当事人”,根据其主观的体会,心理上产生了各种感受。然而人又明确的知道,这种感受不是事实,只要自己愿意,可以随时抽身返回真实世界。
  没有一个人不是活在过去的经验中,而过去的经验就是“主观的体会”。所谓真实世界,指的是“当前客观存在的真实体”,人生往返于“过去”及“现在”这两个世界中,不论其中哪一个难以忍受,都可以逃到另一个世界。
  这也是“适者生存”的法则之一,只有如此,人才能适应既有的生存环境。然而,除了消极的适应环境之外,还有积极的、自我对环境控制所产生的抗力,这种抗力更带着典型的悲壮色彩,即使同样是逃避,却显得轰轰烈烈。
  例如说,一部惨烈的战争影片,对身历其境的人,也就是曾有主观体会者而言,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悲剧。如果其人创痛过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他不会感到愉快;但影片所唤起的回忆,能使他重返那些已经消失、不可能再发生的过去经历中,虽然痛苦,但却更能衬托出今日的幸福。
  再对反抗性极为坚强的人说来,战争所带来的痛苦是实,为了要避免这种痛苦,最好是研究了解战争的本质。所以,当这部电影上演时,他会怀着悲壮的情绪,慷慨激昂地从各个角度来欣赏。
  我属于哪一种人呢?好象都不是,再深一层分析,悲剧对人的影响力尚不止于此。我是失恋了,失恋是痛苦的。从本能上来说,人应该逃避痛苦,如果不能逃避,就会带来烦恼、妒恨,有些人甚会激起暴力的行为。
  奇怪的是,我很能享受这种特殊的感受,每想到她,心里微微的酸楚。一种永恒的凄凉如影随形的黏附在身边的事物上,似真似幻地,直如隔着一片薄纱,分不清究竟失恋的是我,还是我所看到的另一个角色。
  我常常沉浸在这种感受中,无精打采地踽踽而行。同学们投来的眼光,我直觉的认为是一种同情和关怀。尤其在寒夜里,淡淡的月色下,我独自倚着椰子树干,任凭回忆载着我,遁离了现实。那种心情颇能与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相映合。
  我甚至还希望有人看见,希望同学们窃窃偷笑,更希望小吴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呢?或许是希望和她分享一点“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心境吧!
  再回忆过去,记得初中时,父亲把我的光头打得“坟丘”累累,上学时就有过这种类似的感受。就如一个在台上表演的艺人,观众的投入和共鸣,才是他最大的报偿。这种心理我认为是一种“主题的转移”,也就是下意识的,把无法避免、或不可能拥有的现实,导引到有利于自己、心理上有所补偿的方向,去捕捉那一剎的感受。
  还有一点,就是“美化”的联想,我看过太多的悲剧,当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便勾起了过去所感受的那种美感,再次把自己置于那如泣如诉,有情有泪的气氛中。凡此种种,使我不再感到失去了什么,相反地,我觉得很充实,维特本来只是书中的传奇人物,而现在,我就是他,小吴成了我的“夏绿蒂”。
  仔细分析,我发现自我的感受与实际发生的事件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系。不论什么事件,也不论人的认知如何,人的感受经常是来自过去经历所酦酵的结果,就像人对食物的认知一样,人总以为食物有美好的滋味。事实上人与食物之间,有种极为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酵母菌上,是酵母菌先将食物酦酵分解,人的感官才能接受,身体的器官才能吸收、消化。
  所以,人要先具备了酸甜苦辣的经验,才能领略人生的真实感受。一种方式是由实际的经验中获得,但是其所得浅薄,所见所知常流于主观。另一种则是透过文字戏剧,从别人的经验中去汲取,再经过自己的想象期望,用作酦酵的客观参考。
  有人说“失败为成功之母”,我则认为理性是失败者的专利。人唯有在失败之后,在悲痛之余,才会收起痛楚的感受,潜心检讨,认知事物之理。
  世人仅知歆羡成功者、得利者,我则刚刚相反,权且称之为“弱者心态”罢。这种心态可把难以忍受的苦痛,转化成为脱离现实的幻思,从而解除了内心的压力,免于受到伤害。再从正面来看,不论什么样的竞争,冠军仅有一个,得者少,失者多。这个世界是多数失败者努力堆砌起来的,悲剧是弱者的讴歌,也是弱者的庇护所。
  其实,人世中没有绝对的强者,人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弱者心态”正是造物给人类设计,防卫内心受到伤害的武器。更有意义的是,越是在学习的早期经验中建立这种内心的堡垒,人的韧性越强,抵抗力越大,从而平衡了人间不公平的遭遇。
  至少,我是在这种心态中成长的,颇能领略其中奥妙,从而到达自我解脱的境地。古往今来,一些伟大的心灵能把他们个人不幸的遭遇,升华成为传世不朽的作品,或是令人歌泣的行为、事迹,我相信也出于这种弱者心态。
  同时我也认为,强者是实际利益的获得者,除非能受到“弱者心态”的洗礼,否则在绝对的享受、欢乐中,缺乏客观的酦酵,将无法接触到人性深藏的心灵,更不可能体会到个中美妙逾恒的颤栗。
  正因为不曾自命为强者,我不至于妒恨,更不会愤怒。相反地,每当我默默地吞噬孤独的苦果时,心中自比为小说中的主人翁。那种令人眩醉、美幻、冷艳、凄迷的感受,在另外一度时空中,与哥德、雨果、托尔斯泰登临同一境界。
  我有幸能体验到为人所忽略的、人心的另一面,藉之对自己了解更深。也很庆幸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亲身领受了各种心态。珍怀着这些美丽的回忆,直到毕业前,对小吴最后的一瞥,由衷地期望她生活幸福。
  我希望普天之下的弱者,快快拋弃掉恼人的悲痛吧!世界这个舞台正是为弱者所设的。所谓的强者只不过是坐在台下一动都不动的观众群。他们的生活太刻板、枯燥,期待着台上的表演,为他们挤几滴清泪,好涤除世俗的尘埃!
  智慧之旅 (第一部)  十、小寒   社团、服务、责任、晚会情感上,我是内向的,但做起事来,我却是大开大阖,敢做敢为。到三年级时,有次轮到本系主办学校的伙食,系里征召我来负责。
  学校的伙食团一向为同学们所诟病,只要是经济情况许可,都宁愿跑到校外商店去包伙。我仔细研究其中症结,发现人谋不臧是唯一的原因。传说每次主办的同学至少可以赚到一部脚踏车,相当于全部经费的三十分之一。再加上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白吃,羊毛出在羊身上,老老实实的同学当然吃亏。
  餐厅的规模可以容纳一千人,但通常只有三四百人入伙,人少,成本就相对的提高。学校虽负责六个工友的工资,他们的膳食却要由伙食团支付。此外每届伙食委员大约十人,他们将白吃白喝视为应有的权利。
  我一计算,只要把这些弊病革除,以目前每月每人一百二十元的消费额,可以办到相当于一百八十元的水平。
  因此我发出豪语,一定要把伙食办好。我们班上有位新插班的同学任艺华,他参加过青年军,做过中学教官,退役后才来念大学。因此他行政经验丰富,人也很稳重踏实,我特别请他负责帐务。其它还有几名委员,则是系里分派的。
  我召集了所有的伙食委员,规定先缴伙食费,而且一律凭票用餐。几位低年级委员抗议不服,但我毫不妥协,坚持立场。其次,我改变了进入餐厅的方式,原来是任凭同学持饭票入场,然后凭票领菜,饭则自行取用。这种弊端在于有些同学自备了菜肴,进场后只用饭而不去领菜,把饭吃完后,饭票则原封不动地交由别的同学依样画葫芦。
  我的方法简单明了,把餐厅重新划分成为两区,前区可以自由出入,但只供排队领菜。菜领毕,饭票立即收回作废,然后才进入后区盛饭。只要执行认真,这个方法必能杜绝多年以来的白吃之风。
  至于米粮的采购,我先打听清楚市价,再找商人来公开比价发包。至于每天的菜单,我一概不过问,只要有变化,周日加菜即可。此外,我还规定了每天每人的用油量,只要菜中有油,味道自然可口。
  果然,几天下来效果立见,同学们口耳相传,入伙人数每天陆续增加。不到十天,已有六百多人加入。
  我曾为了赚些零用钱,在学校为同学装配收音机,一个月大约能装一台,可赚五十到一百元。那时为了防范匪谍通讯,收音机均属于管制品。我知道有一处专卖报废的军用零件,拼拼凑凑后,就是一台“中用不中看”的奇货。赚了钱,兴趣更浓,便把剩下的材料,加上余款,为自己装了一台“八管推挽式音响”。不仅音质奇佳,还有喇叭分频的三维效果,较同学们花几千元买的成品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用这部音响,成立了“音乐欣赏会”,每周一次,搬进搬出,视为瑰宝,曾有同学出高价我都不舍得出让。这时为了服务同学,我又把音响搬到餐厅,使大家在进食之余,还有美妙的音乐佐餐。
  想不到这种服务产生了一些负作用,为了欣赏音乐,同学们吃完了都不肯走,原本拥挤的座位,此时更嫌不足。我着委员们去清场,结果更糟,为了表示没有吃完,大家纷纷加饭,结果每天增加了十几斤米的消耗。
  我无时无刻不在设法改进服务的品质,有几位低年级的委员却乘机揩油,经常入夜偷入库房大吃大喝。甚至利用职务之便,把饭票转手卖掉,白吃白喝。
  我得到同学密告,在现场抓到人证物证,而且追查他们的饭票,果然都告失踪。我大发雷霆,毫不客气的擅自取消了他们的委员资格。
  经过我的观察,发现同学们都嫌菜的分量不足。而以当时行情来看,青菜与白米的市价,大约是一比三十,大白菜是一角一公斤,白米则是三元一公斤。照我的推理,每人每天的消耗是白米八百公克,菜两公斤(因菜会失水,干量约为四分之一),若把菜的供应量提高三倍,便可以少消耗白米一百公克。以市价来说,应该能保持平衡。所以大量供应菜蔬,甚至于无限制供应,岂不是上上良策?
  我与任艺华商量,他完全同意我的理论,但是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这种方法从来没有人采用呢?他认为目前的伙食在众口交赞的情况下,不应该作无谓的冒险。
  除了没有人尝试之外,我实在想不到有任何不妥。当时每天的副食费约有六百元,而米却要一千四百元,多买二千公斤菜,只不过增加二百元,就算我估计错误,也只损失这两百元而已。用两百元买个经验,绝对值得。
  我不顾老任的反对,决定一试,于是选定了日子,以一个星期的时间,利用海报及各种社团关系大肆宣传,呼吁同学们合作。并说明如果这次试验成功,今后不论饭菜,都将无限供应,让大家吃饱为止。
  立刻校园中人人议论纷纷,没有人认为可行,但也没有一个人提得出不可行的理由。只有一点完全一致,人人抱着怀疑的心,等着看热闹。
  我胸有成竹,准备了好几个应变的方案,还和校工们做了几次假想预习,一切似乎都没有问题。当天老任还不放心,特别多买了不少菜,餐厅几乎都成了菜场。
  中午一向是十一点半开始进场,而这天还不到十点钟,一些怕来得晚吃不到菜的同学就开始排队了。不论我如何保证,他们就是不走,到了十一点钟,门口已聚了近一百多人。我心中开始觉得不安,连忙叫校工们加速烧菜,绝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失望。
  时候一到,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伍,立刻成了冲锋陷阵的散兵群,平时彬彬有礼的同学此时有如饿鬼煞神般,饭票还来不及收,人潮已似洪水般的涌进大厅。有的跳过围栏,有的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