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博伽梵歌原义-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如果你不能修行奉爱瑜伽的规范,那么,就努力为我工作,这样,你也能够达到完美的境界。
  要旨:一个人即使不能够在灵性导师的指引下,遵行奉爱瑜伽的规范守则,仍可通过为至尊主工作而被带到完美的境界。如何去做这种工作在第十一章诗节五十五已解释。对于传播奎师那知觉应抱有善意和同情。很多奉献者为传播奎师那知觉努力,他们需要帮助。因此,即使不能够直接遵行奉爱瑜伽规范守则,却可以设法帮助如此工作。每一个奋力之举都需要土地、资金、组织、劳工。这就象在商业活动中,人需要一个地方驻脚,需要资金周转,需要劳工,需要组织以作扩充之用。为奎师那服务也是这样。两者唯一的分别是,在物质主义中,人为感官快乐而工作。然而,同样的工作,可为满足奎师那而做,这就是灵性工作了。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金钱,他可帮助建造办事处或庙宇用以传播奎师那知觉。或者,他可在出版方面帮忙。有很多方面的活动,而人们应对这些活动感兴趣。要是他不能牺牲这些活动的成果,仍可牺牲一部分,用以传播奎师那知觉。自愿为奎师那知觉的事业服务,可把自己提升到爱神的较高境界,从而变得完美起来。
  11.然而,如果你不能以此种对我的知觉工作,那么,就竭力以放弃一切工作的结果,争取安处自我。
  要旨:或许,由于社会、家庭或宗教的缘故,或者由于其他的障碍,一个人甚至不能够对奎师那知觉的活动怀有善意和同情。如果一个人直接依恋奎师那知觉活动,可能引起家人的反对,或可能有很多其他的困难。有这些困难的人最好把他活动累积的结果奉献给某些正当的事业。这些程序在《韦达经》已有描述。有很多有关献祭和普尼亚(punya)的特殊功能的描述。普尼亚是指可将一个人过去活动的结果加以应用的特殊工作。人可由此把自己提升至知识的境界。我们也时常发现,有些人甚至对奎师那知觉活动不感兴趣,却给医院或其他社会机构捐献财物,这样一来,他就放弃了辛苦赚回来的活动结果。这里也推荐这种做法,因为修行放弃活动结果,就肯定可逐渐净化心灵;心灵到了净化的境界,就变得有能力理解奎师那知觉。当然,奎师那知觉不受任何其他经验影响,因为奎师那知觉本身能净化人的心灵。但要是修行奎师那知觉有障碍,那么可尝试放弃活动的结果。就这方面而言,社会服务、社群服务、国家服务、为国牺牲等等,都可接受,这样一来,终有一天,人可到达为至尊主作纯粹奉献服务的境界。在《博伽梵歌》中,我们找到这样的诗节yatah 
  pravrttirbhutanam:如果人决定为至高无上的原因牺牲,即使不知道至高无上的原因就是奎师那,他也可通过牺牲性的途径逐渐认识:奎师那是至高无上的原因。
  12.如果你无法作这种修行,那么,培养知识吧。然而,比知识更好的是观想;比观想更好的是弃绝活动的结果,因为如此弃绝,便能达到心意的平和。
  要旨:一如前面的诗节所述,奉献服务有两种:一是遵行规范守则,一是敬爱之中对至尊人格神的全然依恋。那些不能真正遵行奎师那知觉的守则的人,最好培养知识,因为通过知识,就能认识自己的真正地位。知识会逐渐地发展到观想的阶段。通过观想就能逐渐认识至尊人格神。有很多过程使人认识,人自己就是至尊。如果人不能从事奉献服务,选择这种观想也无妨。如果人不能够作这种观想,那么,还有赋定责任。这些赋定责任由韦达典籍颁订给布茹阿摩那、查锤亚、外夏、舒都茹阿,我们在本书最后一章将会读到。然而在一切情况中,人们应该放弃辛苦工作的成果,这意味着把业报的结果用于善良的事业。总而言之,要接近最高的目标至尊人格神,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逐渐发展的,另一途径是直接的。在奎师那知觉中作奉献服务是直接方法,另一方法则包括弃绝活动的成果。然后,人可到达知识的境界,然后再到达观想的境界,然后再到达认识超灵的境界,然后才到达接近至尊人格神的境界。可以走循序渐进的途径,也可以走直接的道路。直接的途径不是人人都可以修习的。因此,间接途径也是好的。然而,人须了解,奎师那不向阿尔诸那推荐间接途径,因为他已到达了为至尊作爱心奉献服务的境地。间接途径是为其他不在这境界中的人而设的。这种人该遵行:弃绝、知识、观想、证悟超灵和梵的渐进过程。《博伽梵歌》强调的是直接方法。奉告每一个人修习直接方法,皈依至尊人格神奎师那。
  13…14.不怀嫉妒,作众生的良友,不以拥有者自居,远离假我,苦乐如一,宽厚容忍,永远满足,善于自律,坚定地从事奉献服务,心意和智慧都专注于我——这样的奉献者我很珍爱。
  要旨:再次回到纯粹奉献服务这点上,主在这两诗节描述纯粹奉献者的超然品质。纯粹奉献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受困扰。他们也不会嫉妒谁,不会成为敌人的敌人。他们认为,由于自己过去的错误行为,别人才变成自己的敌人。因此,承受比抗辩好。据《圣典博伽瓦谭》说,tat 
  te nukampam susamiksamano bhunjana evatma…krtamvipakam:每当奉献者在苦难中,或遇上困难的时候,他们认为这是主赐给他们的恩慈。他们想:“由于过去错误的行为,我们该受的苦,远较现在所受的为甚,所以我们没有得到应得的惩罚,这是至尊主的恩慈。我们所得的惩罚,由于至尊人格神的恩慈,只是一点点。”因此,他们永远冷静、沉默、忍耐,不管情况如何叫人苦恼。奉献者永远对每一个人仁慈,即使对敌人也是如此。尼尔摩摩(Nirmama)即不以自己为拥有者,亦即奉献者不认为跟躯体有关的痛苦和烦恼有太大的重要性,因为他们完全知道自己不是物质躯体。他们不会把自己看成身体。因此,他们远离假我的概念,苦乐如一。他们宽厚容忍,而且满足于至尊主所恩赐给他们的一切。他们不会克服极大的困难,刻意去求取什么,因而永远快乐。他们是完美的玄秘主义者,因为他们能够严格遵守灵性导师所给的训示。他们的感官全受支配,所以坚定不移。错误的论证并不能动摇他们,因为谁也不能动摇他们作奉献服务的坚定决心。他们完全知觉到,奎师那是永恒的主,因此,谁也不能困扰他们。他们的一切品质使他们能将心意和智慧完全专注于至尊主。奉献服务到这程度,毫无疑问,十分罕有。但奉献者通过遵行奉献服务的规范守则,可以处于这境界。此外,主说,这样的奉献者,对他来说,十分亲切,因为他们在完全奎师那知觉中作的一切活动,永远叫他喜欢。 
  15.不置人于困境,不为人所困扰,在苦乐,恐惧和焦虑中均保持平静,这样的人我很钟爱。 要旨:这里进一步描述奉献者的一些品质。这样的奉献者绝不会把谁置于困难、焦虑、恐惧、不满之中。这样的奉献者,对每一个人,都很仁慈。他们不会叫任何人焦虑。另一方面,如果其他人试图叫奉献者焦虑,奉献者也不受困扰。由于主的恩慈,他们非常成熟,不受外界困扰。实际上,因为奉献者永远全神贯注于奎师那知觉,从事奉献服务,这一切物质的情况都奈何不了他们。一般来说,奉行物质主义的人在得到满足感官和躯体的东西时,变得十分快乐,但当他们看到其他人得到满足感官的东西而自己没有时,就会感到难受,会萌生嫉妒之情。当知道敌人要报复时,便感到恐惧不安,当他们不能够做好一些事情时,会变得沮丧。但永远超然于这一切困扰的奉献者,奎师那非常钟爱。
  16.不受活动的常轨影响,纯粹,干练,无忧无虑,远离一切痛苦,不为某些成果而苦苦奋斗,这样的奉献者我很钟爱。 要旨:奉献者会得到金钱的捐献,但不应努力攫取金钱。如果由于至尊的恩慈,金钱自动到了他们的手里,他们也不会激动不安。奉献者一天至少沐浴两次,而且清晨即起作奉献服务,这是自然而然的。因此,无论外在内在,他们都自然洁净。奉献者永远是那么老练能干,因为他们完全知道生命活动的精髓,而且信奉权威的典籍。奉献者永不参与任何党派,所以自由自在;他们远离一切名位,所以永不痛苦;他们知道,躯体也不过是名字而已,所以如果有躯体上的痛苦,他们并不在乎。纯粹奉献者不会努力追求任何违反奉献服务原则的东西。例如,建造一座庞大的建筑物,需要很大的精力,如果这事情对他们在奉献服务上,一无帮助,他们就不会做。他们会为主建造庙宇,而且,为了建造庙宇,他们可接受种种麻烦,然而,他们不会为自己的亲戚朋友建造一座很大的房子。
  17。 
  不欣喜,不悲哀,不痛惜,不欲求,吉凶之事,均于放弃,这样的奉献者,我分外钟爱。
  要旨: 
  纯粹奉献者对于物质的得失,不忧不喜。他们也不会热衷于找信徒或求儿子,不会因为找不到而感到失望。如果他们失去了他们十分宝贵的东西,也不会悲伤。同样,如果他们得不到想得到的,也不会沮丧莫名。他们面对一切吉利的、不吉利的、罪恶的活动,也超然自若。他们时刻准备为满足至尊主而接受种种危险。在他们作奉献服务时,任何东西也不会成为障碍。这样的奉献者,对奎师那来说,十分亲切。 
  18…19.对敌友皆一视同仁,对荣辱、冷热、苦乐、毁誉皆超然不惊,保持平衡,远离不洁的联谊,保持沉静,事事满足,不计较住在何处,精神专注于培养知识,从事奉献服务,对这样的人,我十分钟爱。 要旨:奉献者永远免除不良的交往。一个人有时被称赞,有时遭诽谤;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特质。但奉献者永远超然于人为的毁誉苦乐。他们十分有耐性。他们不会说任何跟奎师那无关的话。因此,他们被形容为保持沉默。沉默不是不说话,而是不要胡言乱语。人只该说重要的话,对于奉献者来说,最重要的话语是为了至尊主的缘故而说的。奉献者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快乐。有时他们得到美味的食物,有时得不到,但他们同样满足。他们也不计较家居的设施。他们或睡在树下,或有时生活在象宫殿一般的建筑物内。但两者都吸引不了他们。他们被形容为专注,因为他们决心坚定,专注于知识。我们或发现,在描述奉献者的品质时,往往有重复的地方。然而,这只是强调奉献者须具有所有这些品质。一个人没有好的品质,就不能够成为纯粹的奉献者。一个人想被承认为奉献者,应培养好的品质。当然,他不必额外地刻意去追求这些品质,但在奎师那知觉中的活动和奉献服务会自然而然帮助他培养这些品质。
  20。 
  遵行这一不朽的道路,从事奉献服务,彻底投入,满怀信心,以我为最崇高的目标,对这样的人,我非常非常地钟爱。 
  要旨:在这一章,从诗节二到结尾——从“心意专注于我”到“这永恒从事的宗教”——至尊主解释了接近他的超然服务之途。这过程,对主来说,十分亲切。他接受修习这过程的人。从事非人格梵之途的人和为至尊人格神做个人服务的人,两者孰优?这个问题阿尔诸那提了出来。主给的答复很明显,毫无疑问,为人格神作奉献服务,在一切灵性觉悟的过程中,是最好的。换句话说,这一章描述了,通过跟良好的奉献者在一起,一个人就会培养起对纯粹奉献服务的依恋,因此接受真正的灵性导师,而且,开始以信心、一连、奉献的精神,跟他聆听、唱颂和遵行奉献服务的规范守则,于是,这样就可为主做超然服务。本章推荐这条途径。因此,毫无疑问,奉献服务是自觉,是接近至尊人格神唯一而绝对的途径。一如本章所描述的,对至尊绝对真理的非人格概念被认为在一个人全心全意追求自觉之后就不适用,换句话说,只要一个人没有机会跟纯粹的奉献者在一起,非人格概念是有帮助的。在绝对真理的非人格概念中,人不为获利性结果而工作、观想,而且培养知识以了解灵性和物质分别。要是人得不到纯粹奉献者的联谊,这一切是有必要的。要是他有幸培养了一种欲望,要直接在奎师那知觉中做纯粹的奉献服务,就无需在灵性觉悟上经历这种循序渐进的进步了。正如《博伽梵歌》中间的六章所描述的,奉献服务更适合。一个人无需为找寻物质以维持生命而烦恼,因为由于主的恩慈,一切都自然而然安排妥当
  巴克提维丹塔阐释《圣典博伽梵歌》第十二章“奉献服务”之终。








 
第013章_自然、享受者、知觉






第十三章 自然、享受者、知觉 
  1…2.阿尔诸那说:我亲爱的奎师那呀!我想了解自然、享受者、场、场地认识者、知识的终极。至尊人格神答道:琨缇之子呀!这个躯体称为场,悉觉躯体的人称为场地认识者。
  要旨:对自然(prakrti)、享受者(purusa)、场(ksetra)、识场者(ksetra…jna)、知识和知识的对象,阿尔诸那要寻根究底。他询问这一切的时候,奎师那说,这个躯体称为场,了解这个躯体者称为识场者。对受条件限制的灵魂,这个躯体就是活动的场。受条件限制的灵魂堕入物质存在的牢笼中,试图支配自然。因此,按照他控制物质自然的能力,他得到了一个活动的场。这个活动场就是躯体。而躯体又是什么?躯体由感官组成。受条件限制了的灵魂想享受感官快乐。按照享受感官快乐的能力,他获赐了躯体,也就是活动的场。因此,躯体对于受条件限制的灵魂来说,可称为活动的场(ksetra)。那么,把自己跟躯体认同的人称为识场者(ksetra…jna)。了解场和识场者的分别,也就是了解躯体和认识躯体者的分别,并不十分困难。任何人都可以这样细想。从童年到老年,他的身躯已有无数变化,但他仍是同一个人,仍存在着。因此,活动场的识者和实际活动场有分别。活着的受条件限制了的灵魂由此可了解,他们跟躯体有分别,在开始时,本书已描述了dehino 
  smin——生物在躯体之内,而躯体从儿童至少年,从少年至青年,从青年到老年,不停在变。拥有躯体的人知道躯体在变。很明显,拥有者就是识场者。有时,我们想“我是男人”、“我快乐”、“我是女人”、“我是狗”、“我是猫”:这些就是识场者的躯体化名号。但识场者是不同于躯体的。虽然我们使用很多东西,例如衣服等,但我们知道,我们跟使用的东西不同。同样,只要仔细想一想,我们也就了解,我们跟躯体不同。你、我、或任何有躯体的人都叫做ksetrajna,即认识活动场的人,而躯体叫做活动场本身。 
  《博伽梵歌》头六章已描述了识场者(生物),生物赖以了解至尊主的地位。《博伽梵歌》的中间六章则描述了至尊人格神和个体灵魂以奉献服务跟超灵建立的关系。这些章节也明确地为了至尊人格神的至高地位和个体灵魂的从属地位下了定义。在一切情况中,生物都是从属的;但由于他们遗忘一切,所以身陷痛苦之中。受了虔诚活动的启迪,他们以不同的资格接近至尊主——他们可能在失望中,可能需要金钱,可能要寻根究底,也可能追求知识。这些都谈到了。现在,由第十三章开始,则说明生物如何跟物质自然接触,以及至尊主如何以功利性活动,培养知识和作奉献服务等不同的方法,拯救生物。虽然生物跟物质躯体完全不同,但不知怎的,却跟物质躯体发生了关连。这也会说明。
  3.巴茹阿特的后裔呀!你该了解,我也是在一切躯体之内的识者。对躯体和躯体识者的了解称为知识。这就是我的意见。
  要旨:在讨论躯体和躯体识者,灵魂和超灵的时候,我们会有三个不同的研究项目:主、生物、物质。在每一活动场,在每一躯体内,都有两个灵魂:个体灵魂和超灵,因为超灵是至尊人格神奎师那的全权扩展,所以奎师那说:我也是识者,但不是躯体的个体识者。我是超然的识者。我以超灵的身份临在于每一躯体中。
  一个人通过这部《博伽梵歌》十分仔细地研究活动场和识场者的,能达到知识的境界。主说:在每一个别躯体中,我是活动场所的识者。个体可以是自己躯体的识者,但他不能认识其他躯体。至尊人格神以超灵的身份临在于所有躯体中,知道所有躯体内的一切事情。他知道一切不同生物的不同躯体。一个老百姓知道自己那一小块土地上的一切,但国王不单对王宫了如指掌,对单个老百姓的一切财产,也所知甚详。同样,一个人可以是个别躯体的拥有者。然而,至尊主是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