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阴雄-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大海中劈波斩浪。

    而在沙滩之上,几十艘五牙战舰还在相隔里余的高大平台上紧张地制造着。数以万计的船工,光着膀子,只穿一条犊鼻裤,浑身是汗地忙碌着,有的船刚刚有一个龙骨的形状,有的船已经开始在打水密舱了,有的船正在已经成型的船体上安装桅杆,更是有些进度已经完成了大半的船,已经开始在基本上完工的船甲板上,盖起那种三四层的高大船楼,并在船底和船身上包上铜皮了。

    王世充一身五品浅红色的官袍,戴着乌纱,在这沙滩上来回行走,陪在他身边的,则是东莱所在的莱州刺史,前工部尚书宇文恺,还有何稠和三弟王世伟。

    宇文恺年约五十,身材瘦小,尖嘴猴腮,花白胡子,高鼻深目,看起来也不太象中原人,面相中透着一股精明,但给人一种商人的感觉,而不象是曾经位居一部尚书的高官。此君号称天下巧手第一,擅长大型的建筑工程,大兴城的修建工作,以及仁寿宫的建造,都是出于宇文恺之手。

    但是这位当世巧匠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巨贪,鸡蛋过了他的手都要小一圈,每次大型工程都会大贪特贪。就连上次平定南陈后。留守建康的宇文恺都没有忘了和时任建康总管的守将于仲文合伙倒卖军粮。结果酿成江南大乱,事后也被追责,免官除爵,一撸到底。

    只是宇文恺不仅会贪,也舍得花钱,走门路,在家忍了两年后,就不断地走门路重新跑官。他知道清廉正直的高熲不会吃自己这一套,就搭上了杨素,王世充还从中当了一把线人,借给宇文恺一百万钱让他去越国公府上跑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杨素正好接到了仁寿宫这个大项目,手下又缺乏顶尖的建筑人材,所以宇文恺趁机当上了工程总管,咸鱼翻身。

    那次宇文恺倒是吸取了教训,不敢多捞。只小赚了十万钱左右,还都用去孝敬杨素了。工程更是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那次仁寿宫的建造让杨坚也大为满意,高兴之余不仅重赏了杨素,还顺带着把宇文恺也重新起复了,由于不想再给天下留下大兴土木的印象,所以这次宇文恺没有重归工部尚书或者是将作大监这样的老岗位,而是被派到青州当了莱州刺史。

    只是正四品的莱州刺史虽然品级高过王世充足有二级,但因为王世充身上有特殊使命,是这次海路征高句丽的战舰质量总监,并身监建船调船之职,算是半个钦差,因为宇文恺也不敢怠慢,消息灵通的他更是知道王世充是京城这些年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深得高熲和杨素两大重臣的器重,以后自己能不能混到一个回京指标,说不定还要这位王员外说说好话呢。

    因此这几个月来宇文恺对王世充也是鞍前马后地尽心竭力,所有需要都是准时奉上,而王世充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当年造极乐山庄的逍遥楼时,还是求着宇文恺的,那一百万也充了建楼费,可现在的王世充虽然官职不算太高,但已经是京中的红人了,连宇文恺这样的重臣也要开始巴结自已,这几个月下来,那种心理上的扬眉吐气,感觉是非常爽的。

    这次王世充把三弟王世伟也带了出来,南征之折了大哥王华师,是王世充一生的痛,从此他再也不让三弟跟着自己出生入死,只让他平平安安地呆在老家当县尉,这些年随着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他干脆让王世伟辞了官,专门在江南一带照看自己的茶场,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现在两兄弟还是没有分家,包括大哥的孤儿寡母,都在新丰县的老宅子里过活,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是王何临终前的遗言,而这种骨肉至亲的亲情,也是王世充这辈子最珍视的。

    本次战船建造,王世充也想到了弟弟,快马传书要他在江南一带征召几百名熟练的船工前来帮忙,结果王世伟在第三个月上从闽越和三吴地区征召了一千多名有经验的老船工,从海上坐船直接来了东莱,还顺便带了一百艘平底大沙船,这些船都可装四五百人,虽然不能作战,可是作为运载工具是没有问题的。

    如此一来,加上王世充这阵子在莱州一带征用的大小千余条渔船和商船,维系十万大军的渡海远征,加上半年的军需,问题是不大了,只是这些旧船都有六七年以上的船龄,有的小渔船更是已经使用了二十多年了,能不能承受这北海六七月份的风暴,王世充实在是没什么底。

    所以大军远征,主要靠的还是这些新建的战舰,按王世充的设想,这些战舰用来装载战士,而军需和补给则靠着平底沙船和渔船来维持。

    这次水军的都督周罗睺前几天去巡察海岸了,现在并不在莱州,今天已经是五月初六,离最后出征时约定的五月二十七号只有二十天左右,但王世充看着这工程的进度,信心满满,最迟到五月十六七号,应该就能建造完成全部的战舰。

    王世伟很少看到这种热火朝天的造船景象,更是从没有见过大型海船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那么地新奇,他这几天也是跟着王世充到处巡视,看到不懂的就随时向着身边的造船总监何稠打听。

    何稠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最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他的眼珠子是深蓝色的,和王世充一样,也是卷发,只不过颜色是深褐色,皮肤白皙,须眉金黄,看起来更象是后世的白种人,这大概也和他父亲娶的是波期胡姬有关,好在王世充和宇文恺看起来也不象是纯种汉人,大哥不笑二哥,这样一来几个人倒是天生地有些亲近。

    王世伟指着远处的一条正在建的船问道:“何少府(何稠现在的官职是少府卿),请问这些船底为何要建一个个小房间一样的东西?在船底装货物,不容易沉下去吗?”

    何稠微微一笑:“这些不是货舱,而是水密舱,这些舱是不装东西的,之所以要一个个水密舱之间隔开,是为了防止一旦漏水,不至于船会迅速下沉,只要关闭进水的那个舱,而其他舱能保持不漏水,那船还是可以保住的,现在我们造的这种五牙大船,除非是五个以上的水密舱同时漏水,不然是沉不了的。”

    王世伟“噢”了一声,一边的宇文恺盯上了一艘正在船底包着铜皮,即将完工的大船,皱了皱眉头:“何少府,可这船如果上面挂了太多的五金之物,不会下沉吗?木头可以浮在水上,但是铜铁可是一遇水就会沉下去的吧。”

    何稠摇了摇头:“包铜皮是为了防止海水的侵蚀,这船如果纯木头打造,行到远洋时,由于风浪的原因,钉的铆钉和粘合时用的胶水容易脱落,到时候就会散架了,而且近海底有礁石,万一木头碰到了,就会漏水,只包一层寸余厚的铜皮,一般是不用担心下沉的。”

    王世充却盯着一艘已经在盖三层楼的战船,问道:“这船为何要在四周挂起六根桅杆呢?看起来也并不象是用来挂风帆的啊。”(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二章 五牙战舰

    何稠微微一笑:“这六根桅杆可不是用来挂帆的,五牙战船的厉害不止是载人多,更在于水战上就是巨无霸,出海之后,那些桅杆上挂着的是千斤重的大铁球,如果敌船接近,企图接舷或者撞击的话,那就迅速地放倒桅杆,把这千斤大铁球砸下,小一点的敌船就会给直接打沉,大一点的敌船也会给打穿甲板或者打塌上层的建筑,端地是威力无比的海战利器。”

    众人听得咋舌不已,王世充笑道:“有此战舰,那高句丽的水军不足为虑,何少府,按现在的建造速度,全部舰船下海,可以在二十天内完成吗?”

    何稠看了一眼远处的造船台,正色道:“其实本来造船不能用这种新伐好的红木,要做出海的大船,木头应该是在水里泡上一两年,给水膨胀得差不多了,才能用来做船体,不然木头遇了水胀开来,有可能会撑到船板接连的铆钉,行到大海中央时若是船解了体,那可就完蛋了。”

    王世充心中一阵紧张,他在后世里也上过初中,知道这热肿冷缩的道理,也知道木头遇水而胀,一听何稠这样说,脸色微微一变:“何少府,为什么不早说?这船都已经建了这么多了,现在再说太迟了啊!”

    何稠摆了摆手:“我在造船时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高仆射也不可能给我们两年的时间慢慢在海水里泡出我们所需要的木头来,所以这次只能想别的办法了,除了在船底和船身上多包铜皮外。我在设计图纸时也把木头间留下了一些间隙。到时候船上多安排一些船工随军出征。看到船体的木头胀得厉害就要松开一些木头的铆钉,这样问题就不大了,只是如此一来,每天船上要多带上数十名船工,这就需要我们建更多的五牙战船和黄龙战舰了。”

    王世充摇了摇头:“那按我们现在的数量,可以装载多少军士渡海?”

    何稠沉吟了一下,说道:“二十天之后,我们可以有一百二十条五牙战舰。每条可载士兵一百五十,船工五十,加起来可载一万八千名士兵,而黄龙战船可载七十名士兵,三十名船工,三百条战舰的话可以载士兵两万一千人,加起来可以装载近四万士兵,至于粮草和军械可以由那些大沙船和其他民船运载。”

    王世充的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他叹了口气:“本来准备能运六万人的,因为战马还需要空间。这样算来,只能运不到四万的步兵渡海。以这样的兵力,加上缺乏战马,更不用说没有重骑兵,只怕起不到能骑兵突击,一举攻下平壤城的奇兵效果了。”

    何稠摇了摇头:“打仗是你们将军们的事,我是工匠,这回只负责在约定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战船,我不可能因为要多装一些人,就冒着船毁人亡的危险,王员外,你也知道北海之上风浪甚大,六七月间更是风暴频繁,如果碰上大的风浪,只怕这支船队不要说到达高句丽,能回来三成就不错了。”

    王世充也知道海上危机四伏,一个时辰前可能还平静的大海可能转眼间就掀起滔天的巨浪,这个时代没有卫星,没有天气和海浪预报,能不能平安渡海完全就是看运气,他自己也知道很多商团跑这一趟生意时往往都要一年损失掉三到四万的船只,所以高句丽和大隋间的国际贸易都要赚三到四倍的差价,象高丽人参这样的抢手货更是能卖出十倍以上的高价。

    可是军令如山,六月从莱州海上出兵是必须侧应从陆地出发的主力大军的战略配合之举,无论如何,这支部队是必须出动的,这几个月来,高熲坐镇涿郡,调度整个大军的后勤供应,所有物品都是优先供应这支海军陆战队,所建船只的不少红木都是从并州和冀州的大山里就地砍伐调来,现在要是跟高熲再提准备不充分的事,那没准会掉脑袋的。

    王世充咬了咬牙,说道:“既然如此,此事还需要尽早和作为水军主帅的周将军商量,看看他是否能接受不带战马,只以四万步兵渡海远征的现实。”

    谈话的气氛一时变得比较沉重,大家都默然不语,没了刚才的那种兴致,王世伟插了句嘴:“那能不能少带点粮食,把个一万匹军马放在平底大沙船上呢?这一百条大沙船可以带上半年多的军需,少带三个月的应该就能放得下马了吧。”

    王世充双眼一亮,这倒是一个办法,只是如此一来无异于破釜沉舟,三个月的军粮只够从预料中的南浦港登陆点到平壤城下一个来回,若是不能速战速决,迅速攻克平壤,那连回来的军粮都没有了,要冒如此巨大的风险,不知道周罗睺是不是肯干,也不知道高熲是否能同意。

    毕竟海军陆战队作为奇兵突击,速度是第一位的,若是没有骑兵的高度机动性,能在二十天内,趁着高句丽的主力在辽东一带与大军相持时,直插平壤城下,光靠着四万步兵的两条腿,只怕到了平壤城下时高句丽也已经新动员起几万二线部队守城了,到时候顿兵坚城之下,既缺攻城器械,又少粮草,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王世充的双眼中绿光闪闪,他开始盘算起如何才能避开这次征伐了,这次的讨伐之举完全是杨坚的意气用事,高熲虽然这次尽心竭力,但明显并不赞成这次征伐,聊尽人事而已,王世充对这次出征的感觉比上次的宁州征伐还要糟糕,他开始暗暗地向上天祈祷,杨坚那发热的脑子能冷静下来,取消掉这次出征是最好不过,实在不行,自己想出一个不随军出海的理由,才是首要之事。

    张金称的声音从远处传了过来:“王员外,王员外,高仆射的信使来了,就在大营之中,请你马上过去一趟。”

    王世充心中一动,五天前信使刚来过一趟,离着平时十天一次的交流还没到时间,现在派人前来,显然是有事相商,他转头向着何稠和宇文恺等人行了个礼:“二位,我先去接受高仆射的指令,回来后再跟你们详谈,何少府,你刚才说的事情还需尽快告知周将军,商议一个折衷的运载办法才是。”

    何稠点了点头:“一定,我这几天也抓紧催促,争取多赶十条五牙战舰出来。”

    王世充对着王华伟吩咐了几句,让他好生陪同何稠和宇文恺后,便骑上一匹马,跟着张金称向着自己的行营驰去,这次他的住所没有在城内,而是设在了周罗睺的水师大营之中,离这造船之所也就三四里地,每天方便自己过来巡视工地,并且和周罗睺商议军机战术也要方便许多。

    等到王世充回到自己的营帐时,一个身材中等,文官打扮的人背对着自己,负手而立,正在看着王世充帐内案上的一张地图,王世充一见到此人,先是微微一愣,马上脸上现出一阵惊喜之色:“弘大,怎么是你?”

    裴世矩哈哈一笑,转过身来:“怎么?我为什么就不能来传个信呢?”

    自从两年前王世充和裴世矩见了最后一面后,这两年二人可谓天各一方,裴世矩一直在西域打转,而王世充则是南征北伐,马不停蹄,今天这一面也是一年多来两人的第一次正式会面,也难怪王世充惊喜不已。

    王世充热情地拉着裴世矩的手,笑道:“怎么,该不会是你也被派来这里,要随水军一起渡海远征了吧。”(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三章 高熲密令

    ps:  感谢书友雷神三成的月票支持。

    裴世矩收起了笑容,表情变得异常严肃起来,他向帐门口的方向看了一眼,低声道:“高仆射吩咐过,有要事要与你单独商量。”

    王世充心领神会,对着张金称说道:“金称,看守好大帐四周,谈话距离,任何人不得靠近,若是有要事,先在外通报!”张金称做起这种事情也驾轻就熟了,行了个礼后就退出了大帐,外面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渐行渐远。

    王世充拿了两张胡床,跟裴世矩相对坐下,距离伸手可及,说道:“弘大,这回有什么事可以说了。”

    裴世矩小声说道:“现在按你们这里造船的速度,本月底出兵的时候,能运载六万步骑吗?”

    王世充摇了摇头:“刚刚还和何稠说这事呢,他说这些红木没有泡过水,会膨胀,在海上可能会解体,所以每条船上必须要放几十个船工随时修理,这样一来,只能带四万左右的步兵出发了,如果非要带骑兵的话,一万匹战马的空间要减少三个月的粮食,也就是说四万步骑只能带三个月的军粮了。”

    裴世矩倒吸一口冷气:“怎么会这样?不是你这里的报告一直说一切顺利吗?”

    王世充叹了口气:“世事无常,这些天的出海训练中何稠发现有些船板会鼓胀起来,把船板间的铆钉都撑坏,所以现在他把不少船板间的缝隙加大了,但拉得太大又会让船的坚固程度下降。所以必须要随船安置船工。根据船的情况来调整。弘大。此事我也是刚刚得知,正准备写在今天的军报里快马呈给高仆射呢。”

    裴世矩的表情越发地凝重:“主力大军的情况也并不好,这次的士兵是从关东各地征集的,时间太短,而关东是以前北齐的故地,并州一带又是监控突厥,也不能把镇守的精锐全给撤了,这次到目前为止征集的二十多万大军。虽然已经云集涿郡,但可称精锐的也就六七万,其余近二十万人都是新征召的士兵,连队形操练都不太会,从行军来看就是松松垮垮的,根本不象是能作战的部队,跟你当年出兵岭南的那三千精锐比起来,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王世充的感觉越来越不好:“所以高仆射的本意是用这支数量庞大但战斗力低下的部队拖住高句丽的主力大军,要靠我们这支水师部队奇袭敌都平壤,是不是?”

    裴世矩点了点头:“是的。这是高仆射根据这些天来涿郡那里的主力大军的情况作出的战略判断,高仆射也是征战一生。精于庙算,一看这种情形就知道主力大军很难建功,所以他想效仿当年慕容氏前燕攻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