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晚唐-第1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昭宗李晔,为表示韩建多年來“为国效忠”的功劳,追赠他为太师。
    年纪轻轻的原河中节度使王珂被朱温送到汴梁“颐养天年”,他知道,朱温洠в猩彼丫歉懔怂孀樱比恢览詈敝秃ǖ南鲁。仓浪俏位嵩谏先蔚耐局性庥觥傲骺堋保獗旧砭筒皇鞘裁疵孛埽敲餮廴硕寄芄磺嵋椎目吹某鰜怼
    夏鲁奇由于两次扮演盗匪的成功,最终被朱温留在了身边,担任亲军左都将,统领一千亲军,与右都将张归弁一起负责朱温的安全。
    朱温又举荐自己的侄儿朱友伦为金吾卫大将军,统领长安皇宫内的禁军,氏叔琮为京兆尹(也就是唐都长安的市长),张浚复相,以兵部尚书、右仆射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而崔胤则是礼部尚书、左仆射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两位宰相都是朱温的耳目,所以说整个长安几乎已经都在朱温的控制之下。
    朝廷发布什么政令,两位宰相都要先请示朱温,只有朱温点头,他们才敢拿去象征性的让李晔这个天子看一下,之后就付诸实施,可以说整个朝政已经把持在朱温的手中,包括作为皇上的李晔的饮食起居的花费都需要朱温点头。
    为了预防宦官专权的事情再度发生,朱温下令把宫中的太监全部赶出皇宫,本來崔胤是想杀了他们的,可朱温不想造太大的杀孽,就让他们自谋生路去了。可这些太监大多洠в惺裁辞兹耍由掀绞弊猿衷诨噬仙肀甙焓拢踔炼园俟俣疾辉趺醋鹁矗哉庑┨喑隽嘶使笊娴目占浠岱浅O列。峙抡嬲芄簧嫦氯サ娜瞬换岢伞
    可这些已经都不是朱温所能够考虑的范围了,朱温要做的事情还太多,这些事情他是交给崔胤去办的,除了不让崔胤杀他们之外,其他的就让崔胤看着安排就行。
    那些太监在被赶出宫的时候,一个个哭天喊地,本來他们一个个都颇有些积蓄,但大都被崔胤以各种罪名罚洠В詈竽芄淮龉サ牧攘任藜福导噬险庑┨嘣诒桓铣龉螅詈苁瞧嗔梗坏槐荒切┳龉俚目吹闷穑土胀ò傩找膊话阉堑比丝矗喑晌松缁嶙畹撞愕娜耍芏喙倩氯思疑踔潦歉簧檀蠹侄疾桓夜陀端亲鲂∝嘶蛘呤桥停蛭嵌贾涝紫啻挢范愿嘤泄冢恢苯由绷怂且丫闶歉敲孀恿恕
    宫中只留了二十來个老实巴交的太监负责皇上李晔的饮食起居,作为皇帝的李晔几次被宦官囚禁,内心对太监也洠в惺裁春酶校挢啡绱舜笳牌旃牡陌压械奶嘁还赡缘亩几铣龌使睦锘故怯行┓吲ぞ靡詠淼哪媳彼径粤⒌木置娉沟淄呓狻T谔拼飞匣鹿僭欢劝殉殖踔粱噬系姆狭⒍加刑鄟砭龆ǎ庖簿褪俏裁囱罡垂г堤熳邮亲约旱拿派脑颉
    由于朱温的关系,这种宦官专权的事情彻底的退出了李唐的历史舞台。
    另外,朱温还派了心腹谋士李振坐镇长安,甚至两位宰相都要听从李振的号令,一时间长安城中风声鹤起,各部官员的任免甚至是生死都操纵在李振的手中,一时间李振在长安的官场上被起了一个绰号,叫做“唐室鸱枭”,“鸱枭”就是猫头鹰,相传人快要死的时候就会听到猫头鹰的叫声,在那是被认为是一种不祥之鸟。
    朱温听到这一个传闻之后也不过是一笑置之,李振这人有谋略,手腕也比较硬,做事干净利落,不免得罪这些庸碌之辈,在朱温看來,长安的这些文武百官一个个都是酒囊饭袋,根本洠в惺裁凑嬲谋臼拢绻钦娴氖鞘裁粗页剂冀幕埃峙吕钐仆醭膊换岢晌衷谡飧鲅印
    朱温让吴标在他手下收罗的那些技术型人才中挑出了一些懂得开矿和地质勘探的人才,让他们到云州(大同)一代勘探煤矿,朱温记得大同附近应该有很大的煤炭储藏量,山西煤矿虽然很多,也洠в斜匾靠桑瓤梢徊糠郑挥镁托校绻傻墓啵吹谷菀兹妹禾考鄹癯中禄貌怀ナА
    另外朱温还开始研究发电机,并请來了几个懂得一些物理知识的帮手來,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终于大功告成,当朱温把一盏盏灯泡安装在梁王的王府中的时候,一帮妻妾都不知道这个玻璃罩子是什么东西,等到天黑,朱温把发电机发动起來,灯泡缓缓发亮,直到发出刺眼的光芒,一盏不起眼的电灯的亮度能抵得上十余支牛油巨烛。
    这一下王府中算是炸了锅了,一个个都夸奖王爷聪明绝顶,竟然能够弄出这么好的东西來,可用來发电的发动机暂时是用两头毛驴來拉的,毛驴的速度有限,所以发出的电量也只能用來照明,做其他的事情根本不够用。
    不过这已经让张小惠、黄颖、韦凤他们几个高兴万分了,对于他们來说,丈夫在外面征战四方能够打下多大的地盘她们并不是很关心,他们最关心的是丈夫这个人能给她们带來多少惊喜,多少快乐,这些她们能够看得到的东西才是真的。
    黄颖也已经习惯了这种平淡的生活,家中有数百人的仆役、丫鬟、小厮、家将、甚至是专门的奶妈,这些人几乎把她们伺候的头头是道,几乎任何事情都不用她们操心,吴福这个老管家虽然年纪已经六十多岁,可由于日子过的滋润,也越发显得年轻了起來。
    而王府中的几位夫人也从來洠в邪盐飧5弊鱿氯藖砜创暇顾侵煊涯椭煊崖椎耐夤且酝醺惺背5募已缫踩梦飧U飧雒迳系墓芗乙黄鸩渭印N飧J歉鱿胁蛔〉娜耍盟幕八稻褪侨绻裁词虑槎疾蝗盟龅幕埃峙滤静豢赡芑畹较衷谡飧瞿昙汀
    这一点朱温很能理解,有时候人一旦闲下來就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找上來,可一旦忙碌起來,所有的疾病仿佛都会离自己而去,这就是人的一种心理上的作用,朱温把这种心理称之为“犯贱”,朱温说人就是这种犯贱的命,有安逸日子都不喜欢过,总是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永远洠в新愕氖焙颍幢闶鞘裁炊嫉玫搅耍故且煌5拿β担路鸩徽庋臀薹ㄖっ髯约荷娴募壑狄谎
    或许也就是因为这样的“犯贱”,人类才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文明,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新奇事物被研制出來,人类社会才能够一步步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朱温同样是这种闲不下來的人,他也想在家里多陪陪妻儿,可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东都洛阳的皇宫已经修复的差不多了,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朱温就会让李晔迁都洛阳,洛阳距离汴梁相对來说比较近,也便于朱温对朝廷的控制。
    至于朝中会不会有人反对,这不是朱温所要考虑的问睿钐仆醭臎'落已经是必然的了,必将有一个新的朝代來替代腐朽的李唐王朝,而从今天的局势來看,朱温无疑是最佳的人选,无论是淮南的杨行密,还是两浙的钱镠,或者是蜀中的王建,他们都洠в杏胫煳驴购獾哪芰Γ芄蛔员>鸵丫峭蛐伊恕
    他们看到朱温挟天子以令天下,可他们不敢反对,因为他们看到了比他们实力更强的李克用的下场,他们知道,他们洠в心歉鍪盗Α

第六十三章 翠微禅师
    东都洛阳城的修复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张全义也算是放下了一块心病,张全义作为河南尹,一直以來都兢兢业业,从刚刚占据洛阳时的十室九空,发展到现在繁荣昌盛的洛阳,虽说尚不能恢复原來洛阳最鼎盛的时期,但已经足以与黄巢之乱前的洛阳不相上下。
    张全义也感到很欣慰,虽说现在他是李唐的臣子,可谁都知道他一直以來依附于朱温,如果洠в兄煳拢峙滤湃逶缇统闪死羁擞煤屠詈敝慕紫虑袅恕U庖坏阏湃搴芮宄逖舻陌傩找埠芮宄嵌贾老衷诘脑笾菔鞘裁囱樱詈敝谠笾菔辏岩桓鲈笾菖氖鞘倮锬诓患搜蹋锏鼗奈撸骺芩钠穑绻蹦隂'有朱温的仗义出手,恐怕现在的洛阳附近数百里内也将是一片荒凉吧。
    张全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所以他一直以來也自认是朱温的嫡系,更把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朱温的长子朱友裕为妻,今年冬天就要成亲了,张全义早在半年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一份丰厚的嫁妆。虽然他知道以现在朱温的地位和权势,根本不稀罕这点儿嫁妆,但这是一份心意,不能少的。
    张全义刚从洛阳的皇宫出來,他刚刚巡视完快要修缮完毕的皇宫,因为朱温就在这两天就要到洛阳來亲自查看皇宫的修复工作。张全义知道朱温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让天子迁都洛阳了,这些年天子屡屡被劫,朱温一直以來都静观其变,直到最近一出手就直接攻破宝鸡(凤翔的治所),生擒李茂贞,把李茂贞软禁在汴梁城种花遛鸟。又把李克用赶出了雁门关,让这个在中原纵横了十余年的沙陀豪杰不得不再一次北返大漠。
    这足以说明朱温这十年來养精蓄锐,就是为了这一次的致命一击,可笑王师范竟然敢在这个时候偷袭汴梁,三万人马铩羽而归,听说只有不到一万人回到青州。倒是刘鄩的五千人马奇袭郓州,把郓州给打了下來,不过现在被葛从周重重围困,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估计刘鄩也坚持不了多久。
    听说河北成德镇的王镕已经于朱温休书通好,并送上重金,以图破财消灾。魏博镇更是早就已经归附了朱温,据小道消息说罗绍威即将成为朱温的女婿,这样一來魏博镇与宣武军的关系就更近一层了。
    整个中原现在就剩下新近崛起的卢龙节度使刘仁恭还洠в斜恢煳碌氖屏η质矗跞使Ц崭沾蛳铝艘宀ú字荩枚恿跏匚淖な兀⑾虺⑶肭笕枚恿跏匚牡H谓诙仁埂U炎诓淮鹩Γ跞使Ь谷凰凳裁矗骸办浩煳易杂校还胍⒈旧眩 闭饣耙丫辛艘恍┐竽娌坏赖囊馑迹还衷谔普炎跊'有心思管他那个,现在李晔能够管好自己就已经不错了。
    张全义在卫士的簇拥下出端门,登上天津桥,这时正值日影西斜,落日的余晖照耀在奔流的洛水之上,波光粼粼,倒也是一片奇景,就连这横跨洛水长三百步的天津桥似乎也被落日的余晖镀上了一层金色。
    天津桥建于隋大业三年,处于杨素与宇文恺的手笔,本是一座木质浮桥,用铁索接连船只修成,跨水一百三十步,两端建有重楼,用來固定铁索,可以根据水位的高低來调节石桥上的铁索,浮桥还可以自由开合。后來被李密的起义军焚毁。直到后來的唐代,天津桥屡建屡毁,每每都是毁于水患,直到武后当政时期,武则天命韦弘机重建天津桥,那时候就已经把天津桥建成了石桥宽二十余步,长两百步。
    可惜的是在开元年间依旧毁于水患,洛水水患连连,就连坚固如天津桥这样的石桥也经不住大水袭击。开元年间,唐玄宗下旨重修天津桥,用巨石为基,桥长三百步,阔二十余步,这才建成了这时的天津桥。
    张全义骑马走在宽阔的天津桥上,数百名亲军、开道、旗牌、净街等人组成的仪仗队浩浩荡荡的登上天津桥,这种排场一出來,几通锣鼓响罢,桥上的百姓自然而然的就回避了开去。整个三百步长的天津桥,几乎在瞬间便的空空荡荡。
    张全义苦笑了一下,轻轻的摇了摇头,他并不想如此,只是身为河南尹,整个河洛地区的军、政一把手,他不得不小心行事,天津桥这么长,如果桥上都是人來人往的话,混上数百名刺客也不是难事,那么自己的安全岂不是要受到威胁?身处这个位置,就不得不谨慎行事,虽然张全义自认在洛阳还是比较得民心的,但他还是不能保证不得罪任何人,因为一旦出了什么事,绝对不会有人卖后悔药。
    张全义一边想着心事,一边缓缓的纵马而行,远远的却见桥中心的亭子里似乎有一个颀长的身影,面对着落日的方向,正举目看着滚滚的洛水。那身影被落日的余晖拉出常常的影子,那个身影很高大,在斜阳的照耀下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边。
    这一刹那,张全义仿佛觉得这个背影是那么的熟悉,可又是那么的陌生。应该在哪里见过,却一时想不起來,尘封已久的记忆却忽然飘入了脑海,不知为何,这时脑海中却全是当年沦落草莽时的景象,当年他是黄巢麾下大将,也曾攻城略地,跟着朱温、葛从周、尚让、孟楷那些人叱咤风云,山河色变。
    张全义不知为何会想起这些事情來,这时距离亭子已经很近,已经明明看见那人一身僧袍,脑袋剃得溜光,显然是个和尚。张全义并不信佛,所以平时很少跟和尚打交道,他确信自己应该洠в屑飧龊蜕校晌握飧龊蜕械谋秤熬谷蝗绱耸煜ぃ
    甚至在刚才张全义竟然有那么一丝冲动,他竟然认为这个人是黄王,那个曾经改变了整个大唐命运的人,可明明他已经去世多年了,当时见到黄巢首级的人不止一个,所以这个人不可能是黄巢。
    这时负责开道的人也已经发现了亭子中的僧人,几个负责开道的官差已经上前准备驱赶了,一个官差高声道:“何方僧人,河南尹张大人鸣锣开道,为何不知道趋避?”
    那僧人缓缓转身,英俊的脸上有几许岁月留下的痕迹,证明这个僧人年纪已经不再年轻,可给张全义的震撼却是无法估量的,这时张全义已经可以确信这个人就是黄巢,经过了将近二十年的时光,黄王的模样几乎洠в腥魏蔚母谋洌路鹨谰墒堑蹦甑哪Q0此迪衷诨瞥惨丫呤旮吡洌趺纯瓷先ヒ谰墒撬氖嗨暌话悖
    这令张全义很不解,可他并不感到意外,如今的朱温也已经年逾四旬,不是看上去也就是二十多岁的年纪一样吗?黄巢武功盖世,江湖中十大高手中绝对可以排进前三,内力深厚自然可以让容颜不老,这一点同样出身江湖的张全义不是不知道,可见了黄巢的样子以后依旧让他有些惊讶。
    “黄王”两个字几乎就在张全义的嘴里呼之欲出,可张全义随即就硬生生的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当年自己还叫张言,背弃故主黄巢之后投靠李唐,才博得了今天的地位,这一点让他心里感到很愧疚,毕竟当年黄巢待他不薄。
    还洠У日湃蹇冢肀叩囊桓瞿涣啪鸵丫铣隽四巧说纳矸荩古抡湃逶鸨刚馕桓呱泵淼秸湃迳肀撸溃骸按笕耍馕桓呱莵碜灾漳仙降拇湮㈧Γ罱诹欧钕人略葑。湮㈧Ψ鸱ň睿说玫栏呷耍胧且蛭劭绰湎家皇辈挝蛄耸裁挫詻'有听到鸣锣,还望张大人莫要怪责大师。”
    翠微禅师來洛阳的事情张全义也知道,他也知道翠微禅师名声很大,可他万万洠в邢氲秸庵漳仙降拇湮㈧谷换崾堑蹦赀尺宸缭频拇笃胩熳印⒊逄齑蠼瞥病
    张全义勉强笑道:“费先生倒是一个虔诚的佛门弟子,呵呵,既然是有道高僧,不妨请大师到附上暂住几日,也好让张言聆听一下高深的佛法。”
    那姓费的幕僚也跟了张全义有十年了,虽然他知道张全义以前的名字叫张言,可这个名字他已经很久洠в刑怂倒耍湃甯菦'有自称自己叫张言过,今天这张大人为何如此失态?
    那翠微禅师淡然一笑道:“故人相逢,当然要叨扰几倍素酒了,呵呵。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张大人,多年不见,还认得老僧否?”
    张全义只得跟着道:“十余年未见,大师风采依旧,只恨这些年未得大师指点,实在思念大师,大师当年的教诲,张言不敢或忘,张言有什么过错,还望大师莫要记在心上,张某实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今日能够重睹大师风采,张言虽死亦无憾了!”
    张全义身边的这么多亲兵幕僚听说翠微禅师竟然是张大人的故人,急忙以礼相待,隆重的把翠微大师请如了张全义的府上,准备素斋不提。

第六十四章 又见黄巢
    张全义却不知道,他身边的一个亲兵认出了黄巢的身份,当晚连夜出城,赶赴汴梁,第二天一早就把这件事情秘密的禀报了梁王府,他当然也知道事关重大,不敢轻易说出來,就连王府中的亲兵右都头、押衙张归弁询问他都不说,只是说洛阳有紧急密报要禀报朱温。
    他快马奔驰一夜,连换三匹快马才在第二天一早赶到了汴梁,人已经累的快虚脱了,张归弁当然也知道事关重大,不敢耽搁,当即禀报朱温,朱温也感到事情有蹊跷,当即召见了那名洛阳來的张全义的“亲信”。
    张归弁把那人带到朱温的身边,就识趣的退了出去。
    朱温问道:“张大人派你來所为何事?可是关于洛阳的宫殿的进度?”
    那人道:“启禀梁王,小的这次是背着张大人來的,小的发现张大人窝藏反贼,而且是最大的反贼。”
    朱温疑惑道:“哦,反贼?如今黄巢、秦宗权、孙儒已经相继覆灭,哪里还有什么大的反贼在?”
    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