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武后-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爷要去军营看看?”霍彭生站在一边跟着萧安的竹椅子问道。

    萧安点了头,瞄了这人一眼,“出门买东西去了?”

    霍彭生从袖子里拿出一包点心来,“刚买的,还是热的,侯爷可要吃点?”

    萧安摆手,“你自己吃吧。”

    当他还是小孩儿呢,用一包点心都能收买到。

    不过萧安这么一说,霍彭生也没勉强,还真自己吃了起来。

    那香味儿往萧安鼻子里冲,虽是她不喜欢点心,对她没有诱惑力,这浓郁的味道也太惹人嫌。

    萧安本想开口让他滚远点吃,但想要是开口,这不是给他脸么,便假装没闻到,继续往军营里去。

    霍彭生一边吃,一边打量萧安,百闻不如一见,萧安在京城里的名声,跟他这段时日跟着发现的,其实完全不一样。

    萧安并没兴趣管霍彭生怎么想她,不过在进军营后,就遇着了麻烦。

    从边关里来的几个十夫长拦住了萧安,面色愤愤,想要萧安给他们一个公道。

    “陛下让我等前来三关投军,是为与程将军竞副将之位。如今永定侯让程将军去胡马关掌管兵马,却只与我等十夫长之位,这恐怕不公平吧!”

    萧安看着拦住自己的几个人一眼,却发现少了一位,琢磨一下那人是谁,才回神道:“人家从伙头兵做着走,你们一来就是十夫长还不满意,想要百户千户?”

    面前的几个人没吭声,但看神色看得出,就是百户他们许都没看在眼里。

    萧安杵着下巴,对着他们讥讽一笑,“程谨安能掌胡马关,那是他有本事。当初胡马关四万蛮子扣关,有人愿意跟着他,他才有机会建立军功。你们要不服气,就问问谁愿意跟着你们,有百个就是百户,有千个就千户,三千就能当将军了啊。你们自个儿去找愿意跟着你们的,到时候蛮子一来,杀他个屁滚尿流,换上几千上万个人头回来,副将就是你们的,谁也抢不走!”

    萧安话说得大气,心里却是冷笑,寻着这个空来,还以为南阳侯出事,她会软上几分,那才是做梦。

    霍彭生在旁边看得好笑,旁边有人就气不住了,嘀咕道:“马屁精!”

    想他们还在军营辛辛苦苦的学,就霍彭生每天在将军府里跟着萧安屁股后面,还不知道打什么见不得人的主意。

    说不得就是霍彭生当了萧安的裙下之臣了,以为这样能比他们多捞到好处?

    霍彭生瞟了那人一眼,依旧是笑盈盈的,不过被看那人却被笑得后背立起了寒毛,不得不闭嘴。

    萧安可管不了他们那点子小心思,要笑不笑道:“还不赶紧去,机不再来,时不可追,现在不忙起来,等着蛮子到了,再去找人,那就迟了。”

    让人抬着竹椅继续往前,萧安就根本没把他们当回事儿。

    他们敢来找自己要公平,也不过是一来是看萧家出了事儿,二来是以为把分到自己手下的十个人收拢了,就想要更多。

    也不多想想,那十个人听他们各自的,也不过是他们是十夫长不听没得办法,加上身上带的银子多,能收买下来。

    可换了百人、千人,谁愿意跟着个没有经验的小子上战场去?银子再多,也敌不过命,要说主动投那几个,那是那几个人在做梦。

    霍彭生似乎看明白了萧安的想法,跟着萧安一道前往演武场,擂台上正打得火热。

    萧安眼神一扫,就看见了其实本该跟那几个人一道拦着自己却没去的人。

    霍彭生的眼神紧跟而去,就看见了萧安在看的人,就道:“那一位是尤阮浩,昌宁伯世子。”

    萧安当然知道那人是谁,此人在京城里也算是个纨绔,两人见过几回,不过这厮没被她揍过,纨绔得还不够狠。

    尤阮浩为何没跟着他们一道,萧安不明白,但能理解,在京城里这人也一样,虽然是纨绔,但实际上跟其他纨绔的交情也那么深。

    不是凑合在一道的次数不多,而是凑合在一起的次数够多,但能让人看出疏离来。

    萧安盯着尤阮浩看,尤阮浩自然有所感觉,便笑着跟着萧安一拱手,然后目光又放在了台上,目光放在其中一个人身上,神色紧张。

    台上的两个粗汉子正互博到了紧要关头,周围都是一片加油之声。

    霍彭生跟萧安道:“听闻六关的将士都是真枪真刀的上场比试,如今连胡马关的将士都是。”

    萧安嗯了一声,心里却在想,这回从京城里来的这几个,估计只有尤阮浩一个人得用了。

    尤阮浩这人具体是个怎样的,萧安也不知道,但她知道能陪在自己人身边而不是跟着其他几个人在她面前去起哄的,那十个人定然比其他几个人身边的要对他忠义。

    萧安看了半晌,看到两边分出胜负下场,尤阮浩上前去跟人揉肩,闹着拍打身上的瘀伤处,笑着不知在那壮汉耳边说什么,那壮汉神色并不紧张,但对着尤阮浩的眼神却是带着深深的信任,回话也显得随意。

    霍彭生见状,就道:“那几个人,武艺都不低,但只有这人能堪重用。”

    将士选中一个将领愿意跟随,那是因为跟着这个将领能升官发财,但更多的是跟着这个将领能被认可。

    将视兵如兄弟,兵自然视将为兄弟,真心拥戴。

    在战场上,银子也好,升官也好,想要人真心护着的,从来都是真心。而跟着他是否有前程,那却是该在百户千户之后的事情了。

    尤阮浩这人,比其他几个都要务实。

    作者有话要说:  太孙:亲妈!亲妈!你搞什么鬼!那霍彭生是神马玩意儿啊!跟着我女主做甚!

    亲妈:哦,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

    太孙:斜眼)你别是想换男主吧?

    亲妈:冤枉,你一直在那配角栏啊~

    太孙:嘤嘤嘤,安安,你亲妈要变心了……宝宝心里苦,这回宝宝一定要说!

 第147章 1。28

    魏氏听萧安说起尤阮浩,就道:“哦,家里有继母那个?”

    通常魏氏要点名一家里有继母了,就不会是什么好话,要继母待继子如亲子,这话就不会说出来了。

    萧安道:“嗯。论身份,已经是他们一行人最高的一个。”

    好歹是已经封了的世子,就是家世比别人家差些,但有世子位在身,凭个人身份而言,就是最高的一个。

    京城里的勋贵,没几个会舍得世子到边关里来拼命的,说是来争副将之位,实际上谁不知道只是来建一些军功。

    想着真以为能得副将之位的,那都是想太多。

    魏氏继续嘲讽道:“我记得他爹还写了一封信到你这来,就是没读过多少书,写得不太好。”

    这话已经算是含蓄了,京城里的勋贵,除了开国打江山那几个,有几人不识字?

    萧安嘴角一扯,道:“谁耐烦管他家的破事儿,能用就行了,总不能最后哪个都不提拔。人都来了,还是得给朝廷一个交代。”

    眉头一皱,萧安就道:“不过他武艺并不在行,还得找个人去教一教。”

    总的来说,萧安看中尤阮浩的的缘由,完全是因这人脑子还算正常,相比其他的几个要务实得多这两点,武艺倒在其次了。

    杀人么,杀多了自然就知道该怎么杀了,武艺都是这么累积出来的。

    忙着三关的萧安并不知道,太孙在当上皇太孙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娶妻。

    皇后之前算是暗地里相看,到太孙吴当上皇太孙,这个意思就明着露出来了。

    反正皇太孙喜欢那一号没人愿意把自家女儿嫁进宫来,倒不如选个好的,至于皇太孙喜欢不喜欢,就是皇后自己也是成婚后才与当今有的感情,婚前不喜欢,不太重要,只要皇太孙妃能够做好本职就好。

    所以这也算是文官武官都不拘了,虽当今忌外戚是武将,但只要进宫的家世不够显耀又不是正妻,许也无妨。

    太孙又一次病了,只因皇后每召见几个闺秀,总得要太孙前往见一见。太孙无法,只得出此下策。

    倒是单凌不明白,就道:“娶妻难道不是好事儿,太孙有了妻族,也算是有了外力能借助。”

    本想寻单凌来说话的太孙顿时就又不高兴了,“我差那点妻族之力?”

    单凌没说话,在皇宫里,多看少说别做,这乃是保命要诀。

    太孙就是不娶妻子,只要太子执意,又能掌控得了朝廷,日后也自然是太子和皇帝,但太孙差的不是妻族,差的是愿意为他做事的人,只忠于他而不是有机会几头讨好。而妻族就是这样一个选择,因为被绑在了一起。

    不过这话单凌也不好直言,便作罢了。

    最后太孙得到的消息是,皇后看中的是翰林学士傅怀诚家的次女。年方十四,过两年太孙二十及冠之时正好娶亲。

    太孙对翰林学士傅家的了解不多,前去请教老师温行闵。

    温行闵道:“太孙不记得了?他家夫人就是与程谨安母亲当年并称帝都双株那一位。傅怀诚学识过人,他夫人也不差半分,次女傅菱在京城也有微有名气,冬日常赠流浪子棉衣与米粮,灾难年间若有流民进城,还会施粥下去。每年也会写经文送去庙里祈福,布发恩德。”

    太孙一听就没多大的好感了,做好事儿没什么,但抄写经文这个,他却是从来都不信这些。

    温行闵见太孙神色,就道:“傅大人的次女具体如何,老师也不得知,也还得先回府去问一问内眷了才得知晓一二。”

    太孙就摆手道:“不用了,老师。我就问一问,没别的意思。”

    温行闵就道:“娶妻,自然也要娶个过得去的,太孙若是真不喜,换一个也未必不可行。”

    太孙心想我想娶的,靠别人根本就娶不了,换哪一个都一样了。

    回头太孙把傅家次女在京城里做过的这些好事儿说给单凌听,单凌当即就道:“就是个念阿弥陀佛的?陛下还信道呢。”

    实在太不合格了,连投其所好都不能。

    太孙也笑了,“这些事儿京城里每年哪家不做呢?都不过是给女子造势,谋求好姻缘而已。”

    单凌就道:“那就是她长什么样,什么性子都不知道?”

    就萧安战场上和战场下就是两个样子,要不是他自幼跟着萧安,他哪能真明白萧安的秉性。而一个人的秉性实在太重要了。

    当然,能入皇后与太子妃眼的,品行应该不差,但过日子讲究的就是个合得来,要合不来,天仙也没用。

    太孙心里想,我没兴趣知道这人品行怎么样,我就是不想娶。

    但娶萧安太难,太孙也不好跟单凌说,就道:“你可别传出去了。”

    虽皇后有意,但目前还是有几家姑娘一道时常进宫,并未传出具体有哪一位得皇后亲眼。

    要有半点消息传出去,也怕有心人做出点什么出来,祸害了人家姑娘也不好。

    单凌点头应是,就问道:“那太孙的意思是,想知道傅家次女是怎样的姑娘?”

    太孙摇头,“不用,就是皇祖母看中了,最后也未必是她。知道又有何用。”

    单凌觉得太孙对成亲的事实在是太不热络,但想想自己比太孙大也都还没成亲,这不热络好像也不奇怪。

    不过自己是没爹娘的,跟太孙没得比,就道:“成亲就那么回事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也好有两年时日,偶尔见一面,说说话也无妨,说不得感情就有了。”

    太孙心想上辈子欠你的,皇宫里一群长辈逼婚就算了,还得听你在这嘀咕,就没好气道:“那你怎的就没成亲?”

    没想到单凌脸一红,顿时有些扭捏,咕哝道:“想成亲呢,不过人家没答应。”

    太孙一下子就有了兴趣,忙问道:“你看中哪家的姑娘了,我去给你说说?”

    单凌觉得太孙怕也没办法,叹气道:“侯爷以前在京城,身边一直跟着那一个。”

    太孙一下子就想了起来,萧安进宫身边带着那个丫鬟,就道:“经常跟你家侯爷进宫那一个?”

    单凌点头,太孙也得叹气了。

    那姑娘比萧安大上几岁,估摸跟单凌年纪相差不大,但颜色普通,人也寡言,并不知道哪能吸引到人,也不知道单凌看上她哪了。关键是,摆明是要给萧安陪嫁的,不太可能嫁单凌。

    “我瞧着她长得也不好看,话也不多,并不算多伶俐,你怎的就看上她了?”太孙奇怪。

    单凌看着太孙,一脸你傻的模样,“太孙您说错了吧,我家茹姑哪不伶俐了?虽然不是多好看,可好看能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话少也就不唠叨,多好。谁辛苦一日回家还得听人唠叨啊。”

    反正在单凌眼里,喜欢的人是哪都好,这种心情太孙还是懂的,不耐烦听他炫耀,先把人给打发了。

    太孙不想去见那些姑娘,然而每日要上朝听政,也免不了遇见皇后带着几家姑娘半途里遇见的,也有去东宫见太子妃娘娘的。

    反正太孙就是每次都低着头躲开了,回头皇后干脆就让人把各家姑娘的画卷给送到了东宫太子妃手里。

    太子妃也不得不劝导太孙,“傻孩子,你祖父最忌惮的就是皇室与武将联姻,更何况直接跟武将成婚,你是不是傻啊。”

    早知道孩子早产还会变傻,当时她就得小心了又小心才是。到现在太子妃都还在悔恨。

    太孙心里明白是一回事,不甘心是另外一回事,反正皇后与太子妃选定的姑娘,他就没一个能入眼的。

    理由倒也不少,太孙指着打开的画卷道:“眉毛不行,太淡了。”得像萧安的剑眉,一看就有一股子英气,精神气就好。

    让宫女换下一张,也有话说:“鼻子太小了点,鼻梁不够高。”萧安鼻梁挺直,十分漂亮,看着就有福气。

    太子妃一摆手,又下一张,太孙就道:“唇太薄,寡情。”萧安的唇就不薄不厚,形状姣好。

    太子妃也不让人继续换了,就道:“反正不是你心里那个,你就不满意是吧?”

    太孙低着头,不说话,只一脸的委屈。

    太子妃心疼一直病弱的长子,不得不道:“人一辈子,又哪能事事顺心,你是太孙,肩上的担子重得很,哪是可随意性子的身份。”

    不是太子妃不愿意成全太孙,而是萧安是三关的大将,皇帝那里不允,她当母亲的又能如何。

    太孙也知道自己母亲的为难,就道:“娘,再缓两年罢。现下,儿臣是真无此心。”

    太子妃早也如此做想,晚两年,跟萧安隔得远了,便也忘了,那时候赐婚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又何不好,然而这也难成。

    “你也知道,这是你皇祖父的意思,莫说是母亲,就是你皇祖母,也拒绝不得。”太子妃叹气。

    太孙年纪不小了,又偏是喜欢上萧安了,皇帝执意要给太孙寻门媳妇,说了及冠之后才成婚都行,已经是很明显的要让太孙断了那念头,偏生太孙总是执意如此。

    太子妃拗不过太孙,又不愿意因此事伤了母子情分,便倒是因此罢手了,只是称病在东宫里。

    皇后瞧得出这里面的勉强,只得寻了太孙来说:“除了她,就是哪家勋贵子出身的,有一身好武艺的,祖母就是抢也给你抢个回来。”

    “况萧安如此大才,你就忍心她不能实现自个儿的抱负,就一辈子困在宫廷里?”皇后又劝道。

    太孙就道:“那孙儿就等,她总不会一辈子都在边关吧?”

    皇后就觉得自己这个孙子倒是死心眼得可爱,萧安哪有可能出边关的那一日,为将的最高荣耀,自然就是战死沙场,也好过老死京城。

    太孙喜欢萧安,是一道去边关的路上滋生的感情,然而皇后比太孙更了解萧安,萧安不是那种为了情爱舍弃大义的人。

    换句话说,于萧安而言,跟太孙的关系再好,就是哪一日也如太孙这般动心了。大庆的边关也比太孙要重要。

    不要说这皇宫,就是这京城,也困不住萧安这样的人。

    皇后见了皇帝,说到太孙的婚事,“我是看中了傅家的次女的,其父母才华了得,那姑娘自个儿也名声极好,几番考量下来又十分知分寸,人又活泼,性情也算敦厚,怎么看都是上好。只是那个欠债的,总是不愿意。”

    皇帝的想法就粗暴得多,“就是平民百姓家,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不喜欢就行了?当年我娶皇后之前,连皇后你的面儿都没见过几回,哪谈得上喜欢不喜欢,可这些年不也这么过来了?”

    皇后微微一笑,“是啊,陛下说得是。”心中到底是有些意难平,皇帝说喜爱她,与她感情深厚,宫里却也有别的嫔妃,而景王要没早死,怕跟自己儿子也有一场恶斗,哪来是真心喜爱呢。

    皇帝就道:“先把人订下,好好处一处,哪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