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能怪焦裕心急。  实在是情况特殊,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
    柳河子拍拍焦裕,阻止他再说下去,柳河子知道焦裕地性格有点急,一个不好口不择言,反而会坏事,才阻止他。  对未降的汉军道:“你们还不知道,现在的朝廷不是以前的朝廷了。  朝廷取得了很多胜仗,从临安一直打到这里,打到略阳。  你们要是为朝廷出力的话,你们就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你们会升官,会发财,会加官晋爵,你们,还有你们的后人都将因你们今天的正确选择而受益终生。  同胞们,归顺朝庭吧。  ”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行,那就用加官晋爵来yin*吧。  可惜地是,响应者廖廖。
    一个汉军大着胆子问道:“长官,是不是真的发给路费,让我们回家?我家里有老娘,有孩子,我好多年没有见过他们了,我只想回家尽孝,看儿子。  ”说到后来,已经是泪下如雨了,蹲在地上哭起来了。
    自打蒙古人占领了汉人江山后,类似这个汉军的事情不知道发生过多少回,柳河子很是同情地拍拍他的肩头,道:“朝廷说话算话。  来啊,给他十两银子。  ”从焦裕手里接过银子递给这个汉军,拍着他的肩头,道:“兄弟,你回家吧。  回到家里,请你代我柳河子,还有朝廷向你的娘亲问个好。  ”
    “谢谢将军。  ”这个汉军难以相信这是真地,迟疑了好一会儿才接过银子,就要向柳河子跪倒磕头。  柳河子忙扶住,道:“兄弟,不要这样,千万不要这样。  兄弟,你回到家乡,给父老乡亲们说,朝廷回来了。  ”
    这个汉军激动地道:“嗯。  ”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许光汉拍着他的肩头,亲热地道:“兄弟,你快走吧,不要让你的娘亲久等。  ”
    汉军流着眼泪,点了一下头,转身就要走。  柳河子喊道:“兄弟,等一下。  ”牵过一匹战马,把马缰递在他手里,道:“兄弟,你就骑马回家吧,快些。  ”
    如此好事,汉军一下子难以相信是真的,傻愣愣地站着,一点反应也没有,过了好一阵子,一下跪在柳河子跟前,道:“将军,小的不走了,小的要跟着朝廷打鞑子。  ”
    柳河子把这个汉军扶起来,道:“兄弟,你回家吧。  你的娘亲,你的老婆,还有你可爱的儿子都在等着你。  打鞑子,将来有的是机会。  ”扶着这个汉军上马,一巴掌拍在马屁股上,挥手道:“兄弟,走好。  ”
    这个汉军哽咽道:“朝廷万岁!将军,我叫王大宝。  我会回来找你们。  ”不住地回头,眼泪已经满面。
    有了这个汉军地表率作用,未降地汉军又有三百多人走到右边去了,这一来就有上千人投降了。
    一半人投降,已经很不错了。  柳河子仍是不满足,继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这些汉军好象顽石,就是不投降。
    柳河子心中那个气可大了。  要不是情况特殊,真的是发给他们路费,让他们滚蛋,免得惹人生气。
    焦裕一跺脚,恨恨地道:“要是皇上在这里就好了。  ”李隽足智多谋,策出无方,难测难料。  遇到难处,焦裕就想到李隽了。
    他地话很得许光汉之心,点头道:“是啊,要是皇上在这里,就好办了。”
    柳河子不无遗憾地道:“你们别想皇上了。  皇上还不知道在哪里呢,远水救不了近火。  ”
    他的话音刚落,一个声音传来:“好你个柳河子,就知道背后说人坏话。  我是说我的耳朵咋就这么烫。  原来是给你说的。  ”民间有一种说法,有人在说自己,耳朵就会发烫。  其实,这是无稽之谈,李隽用来开玩笑的。
    柳河子,许光汉和焦裕大喜过望。  三人一齐叫道:“皇上。  ”他们遇到难题,李隽这个收拾烂摊子地专家赶到,还有什么摆不平的,要他们不高兴都不行。
    李隽在段干木和一众侍卫地簇拥下大步而来,步态轻盈,好象他们没有翻越秦岭,而是闲庭散步一般,一点也不觉得累。  不仅李隽没有疲累,就是段干木他们也是轻松自在不说,还边走边唱。  哼着小调。  好象他们不是在行军,而是在观光旅游似的。
    垓下一战。  张良一首楚曲吹散了楚霸王的子弟兵;管仲《黄鹄》一首救命,千古留传。  李隽带头唱陕北民歌,将士们行军自然是轻松多了,要李隽不轻松自如都不行。
    柳河子他们哪里知道这些,心里的惊奇非笔墨所能形容,直勾勾地看着李隽,连话都不知道说了。
    李隽何等玲珑之人,哪有不知道他们想法的道理,笑道:“你们是不是在惊奇我走秦岭这么悠闲?”这个问题正是柳河子他们心里所想,无不凝神静听李隽给出答案,可惜的是,李隽是一个很不配合的人,笑道:“那我就不告诉你们。  ”李隽这是开玩笑,柳河子他们明白李隽地心情很好,只是没有得到答案,在心里惋惜不已。
    “你们动作很快,这么快就拿下略阳了。  ”李隽对柳河子他们的表现很是满意,问道:“是不是遇到难题了?”
    焦裕马上就道:“是啊,皇上。  你看他们……”后面的话给李隽摇手阻止了,李隽极其聪明之人,哪有看不出来的道理,笑道:“没事,小事。  ”走到未降的汉军面前,道:“朕理解你们的难处,你们不归顺朝廷,你们是怕鞑子对付你们的家人,朕也不勉强。  好聚好散嘛,在给你们路费之前,我们来唱首歌,为你们送行。  ”
    大手一挥,段干木忙指挥一众侍卫站好,只等李隽起头了。
    这时节,李隽居然还有心情唱歌,要不是李隽具有神一般的地位,焦裕肯定是要说李隽是犯神经病了。
    柳河子虽然不知道李隽用民歌行军一事,以他想来,李隽决不会做无意义地事,肯定是有妙计,做好了静听下文的准备。  可惜的是,李隽接下来的表现让他很是失望,以他想来,李隽接下肯定是妙语如珠,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动未降的汉军,没想到李隽唱的是:“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唱!”
    配合过多次地段干木带着,和一众侍卫一起唱道:“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这这这……”柳河子这个足智多谋的军事指挥官万万想不到李隽真的是说到做到,绝不放空炮,说唱就唱,一时间难以置信,一口气不知道说了多少个这字。
    许光汉一双虎目瞪得象铜铃,盯着这一难置信的一幕,惊讶满脸。  他出入蒙古百万军中也没有如此惊奇过。
    焦裕重重一脚跺在地上,道:“这这,皇上,你是不……”李隽大手向他一挥,道:“唱,你也唱。  ”焦裕虽是不愿,也不能违抗李隽的旨意。  只得跟着轻轻哼唱。
    “还有你,柳将军。  跟着唱。  ”李隽非常清楚,柳河子不知道歌词,只是要他跟着唱。  柳河子无奈,只好学起了焦裕地模样,跟着哼唱。
    在李隽的指挥下,许光汉,以及在这里的宋军。  还有投降地汉军都跟着唱《黄土高坡》。  一时间,略阳城头上响起了雄浑地歌声。
    第一遍唱完,李隽笑道:“都会唱了吧,来,一起再唱一遍。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唱。  ”在段干木和一众侍卫的带动下,柳河子他们又唱了起来。
    《黄土高坡》是陕北民歌,正宗地秦腔秦韵秦调。  这些汉军绝大部分是陕西人。  他们从小就听惯了秦腔,说惯了秦调,乍听之下很是熟悉,等他们熟知歌词后跟着唱起来。  就是那些没有投降地汉军也跟着唱起来,他们开始是小声哼唱,到后来是放开喉咙大声唱。
    李隽就是陕西当地人。  再加上学识渊博,对陕西的轶闻趣事,历史掌故了解极多,知道地民歌不少,唱了几遍《黄土高坡》再教他们唱《信天游》。  一首接一首地教下去,还没有教到五首,这些未投降的汉军中有人一边唱着歌,一边走到右边去了。
    一人行,众人效,越来越多的未降汉军站到右边去了。  不到一炷香时间。  顽石一样的汉军全部站到右边去了。  除了那个王大宝外,略阳的汉军全部投降了朝廷。  得到这两千汉军。  李隽在关中的军队实力增强不少。
    歌曲,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得太多,根本就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其实歌曲地作用非常之大。  本书已经提到的《黄鹄》救管仲,张良楚曲吹散楚霸王子弟兵的故事就不用说了。
    要是夸张点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一首歌引发的,这首歌就是德国的国歌。
    元首上台之后,向当时的德国总统兴登堡要**权力。  兴登堡很不高兴,就说要是德国国会通过的话,他就签字。  兴登堡这不过是个借口,因为当时的反对势力处于绝对支配地位,在国会通过根本就不可能,他地目的是要元首知难而退。  然而,事实的进展却大出这位将军总统的意外,**法案居然通过了。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德国的国歌。  元首以绝对强硬的姿态向国会发表演说,要求**权力,反对派也不让步,双方僵持不下。  后来地帝国元帅、当时的议长戈林带头唱起了德国的国歌,得到纳粹议员的响应。  唱到后来,反对派议员也加入歌唱的行列,唱到最后,再也没有人敢不唱国歌了。  最终导致了**法案的通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火种。
    柳河子他们哪里知道这些与歌有关的神奇故事,以惊奇之极的眼神打量着走向右边的汉军,惊讶得连赞叹之词都不知道说了。
    XXXXXXXXXXXXXXXX
    宝鸡古称陈仓,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宝鸡之名是在唐朝才使用,以前一直使用秦代地名称陈仓。
    据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里面说,宝鸡之名有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秦穆公时期,秦穆公梦到宝夫人向他托梦,要求秦穆公给她修庙子,可以保证他地后世昌大。  穆梦公梦醒后去打猎,打到一只碧鸡,修了一座庙子,把碧鸡供奉在里面。  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听到鸡鸣之声,是宝夫人的丈夫前来与他相会。
    碧鸡有一对,一雄一雌,秦穆公得到的是雌鸡,因而他只能成为春秋五霸中的一霸。  得到雄鸡的是光武帝刘秀,因而他中兴了汉室,中国历史上才有“光武中兴”的盛世。
    这些都是传说故事,当不得真。  有一点可以肯定,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是关中的重要城市,要是南宋拿下宝鸡的话,关中的大门就彻底敞开了,南宋大军就可以纵横在八百里秦川之地。
    宝鸡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蒙古派有大军驻守,李隽要想拿下这里,以他手里现有的军队,几乎不可能,然而,神奇的李隽又一次上演了神奇的一幕,不仅轻松拿下宝鸡,还兵不血刃,说起来真的是让人难以置信。
    李隽在段干木的陪同下行走在军中,对柳河子道:“左边,你负责,一定要保证安全,不能给蒙古人打扰。  ”
    “皇上请放心,臣一定完成任务。  ”柳河子拍着胸脯担保,问道:“皇上,这能成吗?”
    柳河子历来对李隽很有信心,一万件事里难有一件让他怀疑李隽做不到,然而李隽即将要做的事情,让他真的是难以相信这会成真。  不要说柳河子难以相信,除了李隽本人相信会成功以外,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有用,因为李隽的法子太儿戏了。
    “成不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做。  ”李隽以哲学家的口吻说。
    柳河子在心里嘀咕道:“明知道没用,做了也是白做。  ”嘴上却道:“皇上言之有理。  ”
    “有口无心。  ”李隽笑着点评,道:“叫他们开始吧。  ”
    一群穿着牧童衣服的宋军走了出来,打着莲花落,道:“三月艳阳天,牧牛到村边,野花红又妍,山草青又鲜,黄莺在枝头叫,白鹅戏水间,今日风光好,山歌唱连天,唱连天。  ”
    “要是打几个板子就能把宝鸡打下来,那不成了天大的奇事。  ”焦裕根本就不相信这会成功,在心里诽议道。
第二卷 巴蜀篇 第六十章 奇计破城
    第二卷 巴蜀篇 第六十章 奇计破城
    上百人一起说唱起来,声音极大,宝鸡城上城下都听得见。  最吃惊的当然要数那些驻守宝鸡的蒙古军队了,他们看着宋军一队队开来,行伍整齐,是一支精锐部队,做好了打仗的准备,万未想到宋军不仅不攻打宝鸡不说,还在城下又唱又跳的,开始了大戏表演,惊奇得眼珠都快掉到地上了。
    自古以来,两军交战之前演大戏不是没有,是少之又少,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只有那些精通历史的人才能从史料中得知。  对于蒙古军卒来说,这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要不惊奇都不行了。
    就在蒙古军队惊奇不置的时候,这群宋军一齐独白:“我牧童的便是。  每日在山上牧牛,看今日天气晴和,不免将牛儿赶至山坡之上。  看这些牛儿上山吃草去了,待我将山歌唱起来。  ”
    说唱就唱,放开喉咙唱唱道:“出的门来用眼瞧,哪哈哪哈哪哈哪哈咦!用眼瞧哇,那边厢来了一个女娇娃,头上戴着一枝花,身上穿的是绫罗纱,柳腰儿细一掐掐,走起路来多利洒,我心里想着她,我口里念着她,这一场相思病害煞,哪咦哟哪咦哟呀咳,这一场相思病害煞。  ”
    宋军这边还没有唱出个名堂,城头上的蒙古军队马上就有了反应,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出门不用眼瞧,还用屁股瞧?”“哇哦,娘们儿。  我用眼睛瞧你柳腰儿细一掐掐。  ”
    士卒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在他们的脑子里,女人是他们地最爱之一,不是每天也是经常想着如何弄一个女人来玩玩,宋军这一唱起来,他们还有不眼睛放光的道理。
    一个百夫长很是夸张,学女人走路。  一边学一边跟着唱道:“柳腰儿细一掐掐,走起路来多利洒。  这一场相思病把我害煞。  ”他还真是会断章取义,把那些别有用意的句子联在一起不说,还特地加入上一个“我”,他的真的很投入。
    镇守宝鸡的是一个万夫长,飞起一脚踢在百夫长的屁股上,踢了他一个狗吃屎,骂道:“你他娘地。  现在象不象娘们了?”万夫长这一脚踢下去,把蒙古军队卒看大戏的好心情踢得落下去一大截,虽是不情愿,就是不敢违抗他地军令,不敢再议论了。
    “他娘的,兔崽子们,给老子把城守好了,要是出了问题。  老子要砍了你的狗头。  ”万夫长挥着马鞭,骂骂咧咧。
    他的话音刚落,一声“啊哈”响起,牧童又开始说道:“你瞧,喂!那边来的是瓜地村的小姑娘,不知她上哪儿去。  有啦,我不免在这儿等她。  呔!小姑娘进前来呀!”声音很是焦急,好象情郎在等待情妹妹似的,难忍难捱之心态自在其中。
    蒙古军卒听得明明白白,心痒难搔,一个劲在心里叫道:“娘们来了,靓不靓?”碍于万夫长地严令,不敢乱动,那种憋屈感真的是难以言喻。
    就在蒙古军卒难耐之时,一个响亮的女声响起“走哇!”接着就是一片女声唱道:“三月里来。  桃花儿开。  杏花儿白,月季花儿红。  有只见那芍药牡丹一齐开放哪哈咿呀嗨!行走来在青草儿坡前,见一个牧童,头戴着草帽,身披着蓑衣,手拿着横笛,倒骑着牛背,他口儿里吹的是莲花落哪哈咿呀嗨!牧童哥!你过来,我问你,我要买好酒上哪里去买哪哈哪哈咿呀嗨!”
    这声音响亮,绝不是出自一人之口,蒙古军卒伸长了脖子朝城下一望,果如所料,城下一群穿着花花绿绿的村姑,初步估计不下两百之众。  一个个打招得花枝招展,远望之下虽不见相貌,南国多美女,这些蒙古军卒见一个惊一个,想来也不会太差,至少她们的声音与他们听惯了的女声很不一样,这让蒙古军卒心痒难搔,恨不得马上把这些花姑娘抢过来。
    这些女人哪里是女人,是奉李隽之命穿着女人衣服扮演女人的宋军士卒,唱起来自然不是纯正地女声。  这些士卒能说会唱,还能跳,才给选进来,他们的表演非常到位,要蒙古军卒不眼馋,不想入非非都不行。
    万夫长的军令早就给他们扔到九宵云外去了。
    其实,蒙古军卒根本就用不着担心,因为万夫长本人也是着迷了,适才那副水火不浸的铁血军人模样早就没有了,右脚踩在城垛上,脖子伸得老长,看着这群又蹦又跳的村姑,眼珠都不知道转动了,口水顺着嘴角流下来,嘀在城垛上发出嘀嗒之声。
    那个给踢了屁股的百夫长一下子来了精神,凑过来媚笑道:“大人,请允许小地出城去把这些娘们弄进城来,孝敬大人。  ”
    “你说什么?”万夫长给他的话惊醒过来,脸一肃道:“你这头笨猪,这明明是南蛮的计策,就是要把我们引出城去。  给你说,看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