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辽东钉子户-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有辽东汉民起义,星火还在,只要天朝王师驾临,百姓必定箪食壶浆,迎接王师。

有此种种优势,不立刻出兵,简直对不起老天爷的恩赐。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张恪在奏折最后说道:“臣虽残病之躯,然则不惜一死,尽忠大明,上报效皇恩,下解救黎民,愿在长生岛督师北伐,不光复故土,绝不会师!倘若微臣不幸殒命沙场,其余诸将当戮力同心,共谋光复大业,不复辽东全境,耻为辽东儿郎!微臣之心,可鉴日月。恳请吾皇,体查微臣拳拳之心,臣不胜感激涕零。”

进了京城,就等于是陷到了泥潭里,别想再抽身了。张恪岂会上当。

为了迫使朝廷屈从,张恪动员大量的人手,洪敷敎,包括姐夫邓文通,他们一起散播言论,影响舆论,抬高士子们的热情。

比如说“老奴死了,建奴就是一盘散沙,应该乘胜追击。”

“辽东百姓哀嚎哭求,翘首以盼,王师驾临。”

“建奴残暴不仁,奴酋每日生啖儿童三个,同胞骨肉沦于地狱之中,终日嚎啕哭泣。”

……

种种言论汇集起来,无非两句话,“大明该出兵!”“建奴不难对付!”

文人历来都是容易忽悠的情怀党,梦想着兼济天下的士子们知道建奴如此可恶,百姓如此可怜,又恰逢大胜,士气高涨。他们聚集在一起,写万言书,上奏朝廷,请求尽快出兵解救辽东黎庶。

他们一动,那些言官也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有给事中上奏,甚至说要给张恪开府建牙的权力,直接任免官吏,选贤举能,一鼓作气,荡平辽东。

而就在此时,另外一份奏折也送到了天启的面前,上奏的人同样分量极重,那就是内阁大学士,帝师孙承宗。

孙老师出关两个多月,四处调查走访,体查民情,军情。

经过一番酝酿,终于拿出了他的大作。

在奏折里面孙承宗极力主张反攻建奴,不过他的方向和张恪不一样,孙老师建议在大凌河和三岔河之间修筑城堡五十座,烽火台,墩堡若干。构筑防线两百里,囤积精兵十五万,择机攻取辽沈,毕其功于一役。

孙老师的奏折完美体现了三个大字,大格局!大规模!也包括大消耗!

如此工程,没有千万白银是别想做出来……(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八章海盗头子

如日中天的张侯爷和督师大学士孙老师一前一后,提出了自己的平辽方略,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如何平辽成了朝廷最热闹的一个话题。

不光是朝堂议论纷纷,在野的士人更是指点江山,就连普通老百姓都毫不例外,说不上三句话,保准提到如何平辽,不说这个,就仿佛没有见识一般。

相对朝野的热情,内阁,司礼监作为大明的决策中枢,却是沉默不语,一点动静都没有。

三位大学士照常办公,处理公事,唯独对张恪和孙老师的奏折留中不发。

欢庆野猪皮被干掉,顺着民心士气暴涨的时候,推行平辽方针,光复失地,正是应有之意。就好比一个乐章正演奏到**,突然停止。

攒足了力气,打在空气上,这是要闪腰伤肾的!

洪敷敎足足等了一个来月,还是没有消息,他实在是受不了了,正好趁着休沐,他找到了魏广微的家,来拜会这位大学士,谈谈口风。

听说洪敷敎前来,魏广微是亲自出迎,客气的不得了。

魏广微的府邸在外面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能算是上等人家,可是进去之后不得了,雕梁画栋,巧夺天工,金银玉器,晃瞎了眼睛。

坐下之后,十六七岁的侍女如同穿花蝴蝶,捧着香茶,飘到了眼前。

洪敷敎拿起了茶杯,轻轻啜了一口,香气扑鼻,回味悠长,一点苦涩都没有。“不愧是大学士啊,真会享受!”

心中有事,喝了一口,就放在了一边,两手按在大腿上。一副我有话说的模样。

魏广微嘿嘿一笑:“洪大人,老夫知道你的来意,你说之前,我也告诉你一点消息。”

“请阁老赐教!”

“刚刚内阁讨论过了,要调整一番人事,新设长生岛总兵,交由原山海关总兵于伟良,再有副总兵状元公乔福长生岛一战立功不小,高升山东总兵。登莱水师参将明文远加封登莱总兵,主管水师。降将刘兴祚实授参将之职。防守山海关。蓟镇总兵贺世贤不再防守西平堡,调回蓟镇!”

魏广微前面的所说还都在洪敷敎的预料之中,毙杀老奴何等天功,除了张恪封了定辽侯之外,其他部下也肯定加官进爵,一点也不意外。

可是最后听到贺世贤被调回,洪敷敎就杀了。

贺世贤可是公认的悍将,挡在了最前线,劳苦功高。威名赫赫,怎么会毫无征兆,就把他调到了蓟镇。

要知道自从夺取了草原大片土地,重建大宁都司之后。蓟镇就成了大后方。把名将放在后面看热闹,这是什么道理?

难不成朝廷要限制张恪的势力,先是贺世贤,然后又会是谁……

魏广微察言观色。见洪敷敎脸色不善,急忙说道:“洪大人,调贺总兵其实和咱们侯爷关系不大。”

“那是为何?”

“为了孙师傅呗!”魏广微叹了口气。说道:“孙承宗力主修筑墩堡城池,囤积粮草,要攻击建奴,圣上很看重他的提议,因此把贺世贤调回了蓟镇,按照孙承宗的要求,把马世龙,赵率教,满桂调了过去。另外还有一个邵武县县令袁崇焕,听说此人文韬武略,很有本事,也被孙承宗调去身边,充当帮手!”

洪敷敎一听这几个人名,顿时就皱眉头了。

其中满桂战功赫赫,还和张恪一起对付过蒙古诸部,重用此人,情理当然。可是赵率教的名声并不好,当初辽沈之战的时候,赵率教在袁应泰的军中,结果他抛弃袁应泰,自己逃跑了。

后来张恪整顿辽东的时候,把他逐出了辽东,双方结下了梁子。至于马世龙则是个年轻小辈儿,中过武举,至于功劳没得什么值得称道的。

孙承宗怎么会放着一堆名将不用,提拔这么两个人,实在是费解!

“阁老,武将任用下官知道的不多,也不好置喙,可是那个袁崇焕我没记错,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没听说有什么政绩名声,怎么能派到辽东那等险地,若是贻误国事,非同小可,孙阁老怎么能如此草率呢!”

洪敷敎一肚子怨气,他当然不知道,作为祸害辽东,拖死大明的超级组合已经登场了。基于本能,他也知道弄了一帮外行去辽东,后果相当可怕!

“唉,洪大人,老夫并非没有争过,可是内阁和司礼监众口一词,支持孙承宗的想法,我也回天乏术。”

其实魏广微和洪敷敎都清楚,真想平定辽东,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张恪,给他足够权力,三五年之内,就有光复的可能。

他们也知道,朝廷不会放任给一个武将如此大的权力,让孙老师表演一番,无论成败,都能压制张恪的势力膨胀。

洪敷敎想通了之后,发现自己白来一趟。

“阁老,既然朝廷决定支持孙阁老,那我就立刻给永贞修书,让他及早养病休息就是!”洪敷敎强忍着一肚子牢骚,起身就走。

没等到门口,魏广微突然道:“洪大人请留步。”

“阁老还有赐教?”

“其实也并非朝廷支持孙承宗,只是定辽侯的方略之中,提到了大造战船,以海制陆,你也知道我朝的祖训,自从三宝太监之后,就不许大造水师了。不过以我观察,朝廷没有把话说死,可是侯爷要想发展水师就只能靠自己。”

谁不知道造船是个烧钱的事情,训练水兵更是难上加难,朝廷不帮忙,就等于是釜底抽薪,希望渺茫。

大明朝的决策者宁肯耗费巨资去修筑无数城堡工事,也不想在海上多浪费一点点!

洪敷敎听完,思忖一下,拱手说道:“多谢阁老相告,我这就去通知永贞!”

……

长生岛,帅厅。

张恪迎来了一位新客人,此人年有五十出头,个头不高,但是格外结实强健,布满皱纹的老脸挂着一层水渍,身上有一股驱之不散的腥气,一看就是常年在海上混生活的。

“张大人,小的要恭贺您受封定辽侯,真是可喜可贺,没有别的,小的让手下准备了一点珍珠,请您笑纳!”

说着一摆手,有八个壮小伙子从外面走了进来,他们扛着硕大的木箱,每走一步,地面咚咚作响。木箱放在地上,老者笑着走了过来。

轻轻掀开木箱,在场的众人全都探头看去,只见一股白色的光华,格外的耀眼。好半晌大家伙才看清楚,原来箱子里面是一颗颗硕大的珍珠,晶莹剔透,圆润光滑。

乔福忍不住狠狠掐了一把大腿,喃喃说道:“这是多少钱啊!”(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九章收编

李旦是个大海商,就像这个时代大多数海商一样,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海盗!

在后世的教科书中,有麦哲伦,有哥伦布,有达伽马,他们站在了时代的巅峰,披荆斩棘,开拓新世界,发现新财富。他们是海上骑士,同时也是抢掠杀戮的海盗头子,做着最肮脏残忍的暴利行业。

遥远的东方,天朝的子民同样不缺少海上骑士,他们拥兵成千上万,手下的海船几十艘上百艘,比起欧洲的同行一点不差。

李旦就是海商之中的佼佼者,他本是福建破落子弟,被逼无奈前往菲律宾经商,后来又辗转到了日本九州,成了侨民领袖。

大明有三条重要的海上商路,一个是向东部的日本,一条是经由菲律宾南下,一条是穿过马六甲海峡,驶往中东欧洲。

这三条航路,有两条控制在李旦的手里,最后一条通向马六甲的航路,西洋商人也必须得到“中国船长”的点头,才能平安地把货物运走!

李旦的威风,比起嘉靖年间的“五峰船主”王直犹有过之。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传奇的海上霸主,大明的官员对他的了解甚至比不上西洋人,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

……

李旦坐在椅子上,看着众将对珍珠垂涎三尺,他嘴角露出了轻蔑的笑容,分明是在说:一群土包子,老夫还有金山银山呢!

李旦只敢这么想想,他真正在乎的那个人还没有表示呢!

张恪端着手里的杯子,仰脖灌了一口,苦涩之中带着芳香,比茶叶更浓烈,更提神,正是李旦送来的咖啡。

站在张恪身后的杜擎对咖啡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见张恪喝得满脸陶醉。仿佛玉露琼浆一般,杜擎也端起了杯子,猛灌一口。

没有想象中的香甜可口,只有浓浓的苦涩,说出来的味道。

杜擎咬着牙,凝眉瞪眼,好不容易咽了下去,苦着脸说道:“大人,这玩意怎么和龙胆泻肝汤似的,别是有毒吧!”

“丢人的玩意。不怕老船主笑话吗?”张恪责骂道。

李旦急忙摆手,笑道:“不碍的,说实话西洋人吃喝玩乐的那套东西,差着咱们十万八千年呢!老夫又一次和他们吃牛肉,用刀一切还冒血呢!”

“那岂不是茹毛饮血!”

难怪夷人都是一身毛,长得怪模怪样的,敢情他们还是一帮野兽。在场的众人不由得对李旦生出了同情,看来干什么都不容易。

“老船主,西夷虽然野蛮成性。可是他们也没有那么多虚伪的包袱!”张恪笑道:“试问,若是海商,是生活在大明好,还是生活在西夷好?”

“这个……”

一句话戳到了痛处。李旦犹豫起来。

“侯爷,李旦这辈子都是大明的人,可是要说咱们朝廷,似乎。似乎有些不近人情。老夫海上漂泊半辈子,早就想叶落归根。偏偏朝廷的官老爷儿就说咱是天朝弃民,愣是不让登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老夫这把贱骨头就要葬在海天之间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愁是与生俱来的东西,见惯了波涛汹涌的大海,战胜过无数凶恶的敌人,就算泰山崩于前,也不会变色的李旦,此时泪水止不住地流淌下来,在场的众人也跟着伤心。

乔福忍不住说道:“恪哥,李老先生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您就想想办法,说服朝廷,准许老先生回家,也算是了却他的心愿。”

此话一出,李旦急忙站起,躬身施礼。

“侯爷,若是您能帮着小老儿回家,我愿意献上白银二十万两,粮食两万石,珠宝十斗,充作军需!”

真他娘的有钱,听李旦这么一说,于伟良等人都有了当海盗的冲动,这玩意比贪墨还容易啊!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张恪身上,等着他下决定。

“老船主,你光是想回家吗,这个愿望恐怕太低了一点吧?”

李旦苦笑道:“老朽年过五十,早就厌倦了海上漂泊,能叶落归根就是天大的福分。再说了,我们这号人即便是被招安了,朝廷也不会放过我们的,想想当年的五峰船主,被朝廷诱降,结果惨死王本固之手,前车之鉴,不能不察啊!”

凭着大明朝官员的尿性,他们耻于和海盗为伍,即便是招降了,也是权宜之计,日后肯定会清算。

这似乎是海盗们的宿命,可是张恪深知,在遥远的欧洲,一个不起眼的岛国赦免了海盗头子,发给了私掠许可证,甚至让他们加入了海军,授予爵位。

靠着海盗们强悍的海战本领,一举埋葬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基业!

海盗成了时代的英雄和象征,他们有着最敏锐的商业嗅觉,最娴熟的海战本领,最勇于开拓的心,甚至手上聚集了庞大的财富。

他们就是一块璞玉,一柄神剑,用之,则能开疆拓土,创造前所未有的文明!

活在天朝上国美梦之中的大明统治者,对时代的最强者鄙夷,恐惧,把他们排除在帝国之外,顽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肯重新审视新世界。

终究有一天,他们的子孙会尝到苦果,其实这一天已经不远了。失去海洋,失去财富,就好像人体失去了血液,庞大的帝国很快就会被一群野蛮人踩在脚底下,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张恪坐在位置上,时而凝眉,时而瞪眼,时而咬牙启齿,又时而惋惜感叹。大家伙全都吓了一跳,心说大人别是得了失心疯吧!

就在杜擎要叫吴有性的时候,张恪总算是长叹一声,恢复了正常。

“老船主,本爵想要招降你,你可愿意?”

“侯爷要招降我?”李旦疑惑不解。

张恪笑道:“挑明了说,朝廷根本不会重用先生,甚至您还会有生命危险。归顺本爵,听我一个人的命令。五年之内,我保证老船主封官进爵,荣华富贵,甚至名垂青史,你觉得如何?”

李旦在海上混了多年,什么人没打过交道,显然不会被张恪三言两语就说动了。

“侯爷,小老儿不才,手下也有上万弟兄,几百艘船只。大人虽然贵为侯爵。可是也未必吃得下这么大的一块肉吧!”

不愧是看惯了生死的海盗头子,面对一帮骄兵悍将一点不惧。

“哈哈哈,老船主,你只看到了眼前,怎么不多看几年。”

“请问侯爷是说老夫鼠目寸光吗?”

“没错!”张恪冷笑道:“你不过一介商人,靠着胆子大,敢闯敢拼,有了现在的势力。本官乃是大明的侯爵,手上强兵数万。镇守一方,若是我下定决心,发展水师,用不了几年。只怕海上就没有老船主什么事情了!”

张恪说话之时,透着强烈的自信,他的确有这个本钱。

“正是眼下本爵有求于你,所以双方才能合作。倘若老船主放弃了这个机会,我也不勉强。”

李旦没有料到张恪会这么干脆,几句话就把他逼到了墙角上。难怪能击杀奴酋,真不是简单的人物。

“侯爷,海上的事情恐怕未必像您说的那么简单,水手船只都需要时间准备,怕是几年未必能有什么成果。”

“哈哈哈!”张恪满不在乎地笑道:“老船主,本爵用得着从零开始吗,你不愿意效力,自然有别人!”

张恪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扔在了桌面上。

“看到没有,这是颜思齐给本爵的信,这个人你不会陌生吧?”

岂止不陌生,简直就是老朋友,老对头!

颜思齐也是海商出身,年纪比李旦小了十几岁,更敢干,更有冲劲,论起实力,和李旦伯仲之间,倘若颜思齐投降张恪,李旦的好日子只怕就没了。

没想到张恪还有这么一个杀招,这是逼着老夫就范啊!

饱经风霜的老船主第一次怕了,额头出现一层细腻的汗水。

整个帅厅安宁无比,只有张恪在地上不停地踱步,走到了李旦的身边,停下了脚步。

“老船主,咱们不是没有交情,当初我向朝廷献计,利用金银差价捞银子,要是没有你帮忙在日本周旋,只怕也不会那么顺利。”

李旦苦笑着咧咧嘴,懊丧地说道:“都怪小老儿贪财,要不是大肆套利,日本的德川幕府也不会嫉恨老夫,弄得老夫无法在日本安身立命。”

“老船主,你这话不是海上霸主该说的,丢人,丧气!小小倭岛算得了什么,他不让你套利,你就揍这个龟孙子,倭国像闭关锁国,你就把他的国门敲碎!”

“小老儿那点兵怎么够对付一国啊!”李旦突然眼前一亮,失声惊呼道:“莫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