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辽东钉子户-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廷筠有心劝诫张恪,让他收手。哪知道这位国公爷才刚刚玩上瘾,丝毫没有担心。他继续鼓动难民百姓,围着孔家,大肆演出抨击孔家的戏曲。一场接着一场,引得四里八乡的老百姓都过来观看。

光是打击孔家的名声不够,张恪还下令封锁了孔家的府邸。里面的人不许出来,外面的人不许进去。

孔家好几百口人,加上家丁侍女,算起来三四千人,每天光是吃喝就是天文数字。要真是封锁死,里面就要成难民了。

好歹张恪留了一条活路给他们,出来采买一次五百两银子,运一车的蔬菜一千石粮食,运一口猪,三百石粮食……

总而言之,想出去就要花钱,孔胤植气得发疯,他是一个子都不给张恪。可是撑了三天就受不了了,没有新鲜蔬菜,没有肉食,天天啃馒头,吃酱菜瓜。吃得都拉不出屎,这是衍圣公能过的日子吗!

“给,他敢要老子就敢给。今天给了,日后十倍偿还!”孔胤植破口大骂:“敢这么欺负孔家。千百年来,你们算是第一份儿!等着吧,天下读书人不会放过你们的!”

十天不到,就从衍圣公府邸榨出了二十万两白银,十五万石粮食。愣是把孔府的仓库搬空了一半,听说管账的孔尚贤直接气病了。孔衍植把府里养的几条黑狗都杀了,天天吃狗肉败火。

等着,等着,京城终于有消息了。

当孔衍植拿着花一万两银子买来的邸报之后,眼前一黑。直接就昏过去了。醒来之后,他是再也忍不住了,不光是徐治,就连天启,还有老魏都,没法幸免于难。

“昏君!魏阉!你们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孔胤植越骂底气越低,天启没有斥责徐治,竟然还让他巡抚山东。甚至要清丈田亩。摆明了是冲着孔家来的,难道朝廷改变了主意,不再优待孔家了!

说起来孔家能长盛不衰,不就是打着老祖宗的旗号。靠着朝廷的优待活着!要是皇上看不起他们,等于是要了命根子。

孔胤植爬到桌案上,磕破手指头,忍着头晕眼花写起了血书。

孔家不能完。不能失去圣眷啊!孔胤植用最卑微的姿态祈求皇帝的原谅,一封血书写完,十个指头都成了发糕。

……

相比孔胤植。杨廷筠的震撼就更大。皇帝的处置方式简直让他大惑不解。

明明是代表义州兵的乔福同山东的地头蛇衍圣公孔府冲突,包括徐治都是池鱼之殃。可是看形势,竟然演变成了皇上和朝臣的冲突。

真正引起麻烦的张恪置身事外,都没人提起他,别说张恪,就连乔福也没事,至于徐治,更是升了官,这也太荒谬了吧!

“杨老大人,今上看得很清楚,如今大明朝风雨飘摇,千疮百孔,最要命的就是财政枯竭。论起财政枯竭的原因,简单说就是兼并!而孔家就是肆意兼并土地的代表,就是皇上的心腹大患,偏偏满朝文臣都有孔孟子弟自居,就算皇上想惩治孔家,也无从下手。”

张恪昔日的同窗唐光笑着说道:“徐中丞所作所为,等于是帮了皇上出气,皇上又岂能不保他?圣心如此,这时候满朝臣子若是能体谅皇上的心思,上奏要求惩治孔家,平息民愤,然后顺带处罚莽撞的徐治。衍圣公最多被申饬一顿,丢一些浮财,要不了多久就能弄回来。可是满朝文官异口同声,要严惩徐治,对孔家的问题只字不提,只怕圣上都要气炸了肺!”

唐光虽然没有面圣,却把其中缘由说的如同亲眼所见,杨廷筠不由得肃然起敬,看来张恪手下真有高人啊!

“唐大人果然厉害,老朽总算是明白了,天子之所以愤怒,是因为百官只在乎孔家,而不在乎朱家!!”

“没错!”张恪也笑道:“临行之时,本爵让徐中丞把山东的状况说得尽可能凄惨,离流民起义就在眼前,大明江山风雨飘摇,只有如此才能打动圣心,才能找到对孔家下手的理由!”

杨廷筠捻着胡须,沉思一会儿,果然是如此!

难怪张恪能决胜疆场之上,他已经把人心摸得如此通透,真是后生可畏。

“国公爷神机妙算,老朽钦佩不已,只是皇上是不是担忧过度了?”

岂止是过度,简直就是吓着了!

老魏一口气派出二十几位税监矿监,奔赴江南,他们还没动身,张恪就得到了消息。他处心积虑对孔家下手,又大肆制造舆论,恫吓天启……

如果光是为了对付孔家,为了在山东站稳脚跟,他根本没必要如此大费周折。这番作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挑起皇帝和大臣的冲突!

所谓阉党和东林党之争,背后就是君臣斗争。魏忠贤不过是连字都不认识的老太监,只要一道旨意,就能轻松拿下,他有什么资格结成阉党!不过是皇帝把他放出来,充当咬人的恶犬而已。

经过多年的观察,东林党这帮人吐口水,打嘴炮,党同伐异,结党营私轻车熟路。指望着他们治理国家,消除内忧外患,根本就是缘木求鱼,痴心妄想。

他们本身就是大明的乱源!

借着对孔家下手。引起朝臣反弹,进而激怒天启,逼着皇帝下定决心除掉东林党……

一切都按照自己设计的剧本在上演,矿监和税监派出去,下一步势必引起天下的反弹,反弹的力道越大,皇帝就会越狠……君臣斗得越激烈,就越无暇顾及义州兵。

趁着这时候,大肆移民,扩充实力。等着练出二十万精兵。囤积足够的粮饷军械,就算和朝廷撕破脸皮,也不用害怕了!

“我正在城头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腾腾……”

把天下人玩弄股掌之中,怕是当年的诸葛武侯也比不上啊!

“国公爷,徐大人回来了!”

外面脚步声响起,徐治满脸红光,从外面走进来,一见坐在中间的张恪。扑通跪在地上。

“下官叩谢国公爷,这条命就是您的了!”

不怪徐治表忠心,实在是张恪算无遗策的本事让他心服口服,心甘情愿。

张恪笑着搀起徐治。满意地说道:“徐大人,都是你应变得当,本爵很欣慰,听说京中不少官员都开出了价码。要砍你的脑袋呢?”

徐治满不在乎地笑道:“国公爷,他们也就是说说,下官和新任的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一起出京。有东厂和锦衣卫保护着,量那些宵小之徒也不敢动手啊!”

大家一听,全都哈哈大笑起来。徐治坐下来,将进京面圣的情况一字不落地说,张恪虽然有锦衣卫送来的消息,可是听当事人亲口说,还是大有不同。

“徐中丞。”

“卑职在。”

“此番朝廷派遣税监矿监,可是玩真的?”

“回禀国公爷,绝对是要玩真的。”徐治笃定地说道,在他离京之前,还有一个人赶到了京城,那就是新任户部尚书毕自严。

毕自严是从南京调来的,不久之前路过山东,正好碰上了白毛女第一次上演。毕自严深深受到震撼,他连看了两遍,把不少唱段都记了下来。到了京城,就向天启上奏,要节约用度,与民休息。

他的奏折也是迫使天启广开财源的重要因素。

“虽然派出矿监看起来是魏忠贤的主意,可是内阁首辅顾秉谦、户部尚书毕自严都鼎力支持,再加上大学士魏广微,兵部尚书崔呈秀,这股力量可不是任何人能够抵挡的。”

徐治说道:“国公爷,以卑职看来,虽然朝臣多有不满,可是内阁和司礼监都态度坚决,我看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杨廷筠和唐光纷纷点头,很是认同徐治的判断,唯独张恪面带着微笑,不以为然。

“呵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明朝的事情要是这么简单,天下早就太平了。”张恪看了一眼百无聊赖的乔福,笑道:“乔大总兵,你马上挑选两千名精锐,准备好快船,随时南下。”

乔福顿时眼前一亮,吃惊地问道:“有仗打了?”

“或许吧,盼着东林党拿出点本事,不要让我失望啊!”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间仙境,莫过如此。若是能在苏杭为官,简直就是老天爷的眷顾。

太监李实就是一个幸运的家伙,他认了魏忠贤当干爹,小心孝敬,才弄到了苏杭织造太监的宝座。

干爹让自己南下,就是替朝廷敛财。李实也不客气,到了苏州,就在四门设立税卡,征收往来商税。同时他亲自带着兵丁,检查民间的织造作坊,清查税收,不放过一家。

“干爹,前面一大片的宅子,都是丝绸作坊,听说有几百架织机。”

“那还等着什么,马上去查。”

小太监一脸为难,说道:“干爹,只怕是不行,这是周顺昌大人的家产!他,他名气太大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六章苏州之乱

周顺昌,东林党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天启三年罢官,前后不过十年,在寻常人看来,他不过是官场的菜鸟而已。

可是真正了解周顺昌的,才知道他的可怕。

周顺昌先是被授予福州推官之职,在任上反对矿监,抓了太监高采的爪牙。当时东南士绅强烈反对矿监税监,但是真正敢下手的不多。周顺昌一战成名,清名天下传。被东林视作后起之秀,从地方官调入京城。

京官可比外官清贵,哪怕是降了一级都算是升迁,而周顺昌不光没有降级,还升了官,进入吏部担任稽勋主事,随即担任文选清吏司员外郎。

大明朝有两个最肥的流油的职位,一个是管着天下文官升迁的吏部文选司,一个是管着武官的兵部武选司。这两个地方出来的官员不说见官大三级也不遑多让,放个屁都油裤裆,要什么有什么,多少人都馋的流口水。

不光差事肥,而且权力大。当初东林书院的创始人顾宪成就是在文选司发家的。一个小小的郎中,竟然能参与大学士的提名,左右吏部天官的意见,闹到了最后,万历不得不亲自下令,把顾宪成驱逐了!

有前辈做榜样,周顺昌进入文选司之后,也是如鱼得水,大量提拔东林后辈,充实党羽。尤其是科道言官,由于人数多,品级低,上面的人物没法掌控,偏偏言官又有风闻言事的权力,简直就是马蜂窝,皇上碰了都是满头包。

周顺昌在职期间,把大量的东林党人充实到都察院和六科,稳住了东林的大局。张恪几次掀起对东林的攻击,结果虽然打掉了不少阁老尚书,但是东林的根基还在,势力依旧顽固。

魏忠贤掌权之后。东林的老冤家就归属到老魏的旗下,良方进言,总算是在天启三年把周顺昌罢官,从吏部下手,限制东林。

作为魏忠贤的干儿子,李实很清楚干爹对东林党的怨恨,一听说是周顺昌的产业,他顿时桀桀地大笑起来。

“周顺昌不是天天以清廉自诩吗?东林党的人不是个个都是大清官,两手不沾阳春水,怎么弄起逼贱的工商了?以咱家看。一定是有人假冒周顺昌的名声,败坏德行。”

李实撇着嘴,笑道:“孩儿们,听咱家的命令,把作坊给封了!”

“遵命!”

李实手下都是锦衣卫的人,别说一个被罢职的官员,就算是京里的六部尚书,他们也没看在眼里。

一声令下,嗷嗷怪叫着。把作坊包围起来。

领头的锦衣卫百户万通一脚踢开大门,领着头冲了进去。

“锦衣卫公干,都给我老实一点!”

锦衣卫!

三个字就好像定身术一般,听到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颜色大变,手足颤抖。

“谁是管事的?”

一个小老头急忙跑了过来,磕头说道:“小的周仁,拜见大老爷!”

“嗯。你可是这家作坊的主人?”

“这个……”周仁沉吟半晌,说道:“是!”

万通冷笑一声,心中暗骂。文人就是喜欢装蒜,明着办作坊,大肆敛财,还不愿意透露姓名,就让家丁或是亲族出来办事。既然周顺昌装糊涂,也就乐得糊涂。

这时候李实和小太监也都进来了,万通将情况一说,李实点点头。

“咱家是新任的苏杭织造,负责征收税款,你这座作坊,一年能织多少丝绸?”

周仁脸色更白了,磕头说道:“启禀公公,圣上刚刚登基的时候,体恤百姓民生艰难,颁布圣旨,免了商税。小的奉公守法,还是按规矩三十税一,不敢怠慢。这些年又修桥补路,捐资助学,花了不少银子,苏州百姓人所共知……”

这番话说得够明白了,老子本来就不该交税,可以老子好心肠交了钱,还来捣乱,就是你们不对了!

李实气得脸都白了,飞起一脚,把周仁踢得一溜儿滚。

“果然是刁民,你说交税,怎么衙门没有?还说什么修桥补路,都是修得你们家门口吧?少在这里巧舌如簧,咱家是奉了皇命来收税的,不交钱就等着吃官司吧!”

李实大步流星走进账房,万通急匆匆跟着,到了里面,立刻将账房都给封锁了,成堆的账册,就放在了李实的面前。

几个小太监慌忙过来,仔细清点。

“干爹请看,这是账目。”

李实接过来一看,他是管理织造局的,天天和这些数字打交道,一看之下,就眉头紧锁。

“去,把管事的叫过来。”

万通出去,不大一会儿,就把浑身颤抖的周仁提了进来。

“咱家问你,作坊有多少织机?”

织机就摆在眼前,没法抵赖,周仁只能说道:“启禀公公,有一千二百架织机!”

“一千二百架,一架一天织五尺丝绸,十天就是一匹布,一年到头,是三十六匹,一千架就是三万六千匹,一千二百架织机,就算四万匹丝绸。一匹丝绸按十五两作价,就是六十万两。咱家只收两成,交十二万两吧!”

李实轻飘飘地说出来,可把周仁吓坏了。

他在地上仿佛筛糠一般,痛哭流涕。

“公公,没有这么多啊,根本没有这么多,一个作坊一年到头,各种花费众多,生丝价钱又高,织工工钱,伙食,都是天文数字。去年不过卖,卖了……”

“卖了多少?”

“五万两!”

“滚!”

李实实在是忍不住,红着脸爆了粗口,大骂道:“你当咱家是外行,是笨蛋吗?你们的织机一天能织六尺,如果是昼夜不停,就是一丈二尺。咱家仁厚,按照五尺计算,已经开了天大的恩惠!咱家算是看明白了,有些人的心都是黑的!万通,你带着这家伙去找周顺昌,告诉他把税交了一笔勾销,要是不交,咱家就要不客气了!”

万通点头,提着周仁就向外面走。

来到了外面,把周仁扔在了马背上,他冷笑道:“孙子,也不问问李公公是什么人,还敢和他撒谎,活得不耐烦了!”

万通飞身上马,正要去周家,突然街道两边响起了乱哄哄的脚步声,猛地抬头看去,黑压压的人群,拿着各种武器从两边涌了上来。看样子至少有一两千人,霎时间就把万通围在了中间。

刚刚还说是周家找死,可是转眼之间,他们竟然变成了沧海一粟,风雨飘摇。

“赶走税监!赶走朝廷的鹰犬!杀了吃人不吐骨头的锦衣卫!”

一声声怒吼,潮水般的人群涌了上来,万通等人竟然被淹没在人海当中……(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七章义州兵

童话有两种,一种是真的童话,一种是编造的童话。

而凶名赫赫的锦衣卫就是编造出来的那个童话,就像大明朝一样,两百多年的时光,锦衣卫这把利刃也不再锋利了。

天启四年的冬天,对于锦衣卫来说,格外的寒冷。

就在文风鼎盛,吴言侬语的苏州城,数千三教九流的市民百姓,包围了一百多名锦衣卫缇骑,打死锦衣卫总旗一人,小旗三人,兵丁十七人,伤四十余人。百户万通在部下的保护之下,勉强冲出包围,却断了一条胳膊。

苏杭织造太监李实被吓得躲在了厕所之中,侥幸逃脱。再也不敢留在苏州,立刻逃回了南京。

李实在当天夜里就疯了,满嘴胡话,不知道吃喝,大小便也都失禁了。每到夜里,李实就到处大喊,说什么十万天兵,说什么诛杀叛逆!

把堂堂大太监吓成了这个模样,谁也不敢压着了,只能用八百里加急,向京城报信。

苏州造反的消息快速传播开来,沿着运河,首先就传到了山东。往常驱逐矿监和税监的事情不是没有,可是从来没有如此暴力,竟然打死了好几十锦衣卫,把大太监吓得疯了。苏州未免太生猛了吧!

“没想到这个李公公还是高手!”唐光首先笑道:“他把苏州的差事办砸了,以后也没脸当苏杭织造,宫里不会放过无能又坏事的恶犬。与其稀里糊涂死了,倒不如装疯卖傻,一来可以把事情闹大,二来死中求生,说不定还有活路。”

听着唐光的话,张恪满意点头。

张恪不能在山东就留,他把唐光调过来,就是看重他脑袋敏捷。正适合处理复杂局面。让他看着徐治,辅佐乔福,一步步把山东拿在手里。

徐治自嘲地笑道:“本以为对衍圣公府下手,徐治敢称得上第一胆大的呢!没想到一山更比一山高,苏州竟然打死了锦衣卫,吓傻了大太监,这是狠狠抽了圣上一巴掌,厉害,真是厉害!”

“还有更厉害的!”乔福笑道:“我听闻苏州人要抢占运河,切断漕运。饿死京城的龟孙。说不定还要抢下紫禁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