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辽东钉子户-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酒好不好喝?肉好不好吃?”

“好,都好!简直是,是,神仙才能喝到的。”

“呵呵,这酒就是大明酿造的高粱酒,喝起来像是火热的刀子,因此叫做烧刀子。至于羊肉吗?你们也不少吃,可是面前的为什么好吃呢?道理也简单。里面放了西洋来的花椒大料辣椒粉。无论是酒,还是调料,还有外面的锅碗瓢盆,绫罗绸缎,甚至刀枪剑戟,全都可以卖给你们!”

这帮人眼珠子都红了,一起盯着张海川,大帐之中,静得能听到针落在地上。

“大家伙都不富裕,我心里一清二楚。因此体谅大家伙,花驴已经告诉你们了。杀建奴,一颗建奴的脑袋顶三十两银子,三十两银子就能买两匹丝绸,足够做十件长袍。”

吸!

所有人全都呆住了,有些见过丝绸的窃窃私语,听说有部落的头人用十个奴隶才换一匹丝绸,做成衣服之后,到处炫耀。还以为赚大了。

一颗建奴的脑袋,就能还两匹丝绸,实在是太厚道了!

“成了,我们这就回去。告诉头人,一起杀建奴。”有几个迫不及待的要动手。

“慢!”巴彦突然说道:“建奴战力过人,我们想要杀建奴可不容易,要杀掉一个建奴马甲。只怕要拼掉十几个勇士!”

他这么一说,在场众人又安静下来。的确丝绸很好,可是也要有命穿才行。建奴的战斗力的确强悍,不是他们能比拟的。

“此事容易,建奴的仰仗无非就是用铁甲,用精铁刀剑,这个我们也有,甚至更好。当然了,不能白白给大家伙。你们可以先从建奴的老弱妇孺下手,避开成年的壮丁。”

“老弱妇孺?那价钱怎么算,会不会变便宜了?”

“当然不会,一个老人的人头值五十两,而一个女人,尤其是能生孩子的年轻女人,人头更是六十两!其余的小孩子,也都按照三十两计算。”

张海川说着,从旁边拿过几支箭,双手用力,一下折断。

“我张海川对天发誓,所开价码绝无虚言,大家只管放心!”

在场这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人嗷的一声,领头蹿起来。

“那还等什么,杀鞑子去啊!”

……

尽管张海川已经很高估这些部落的热情,可是事实证明,效果还是远远超出了估计。自从第一批几十个人回到部落之后,消息就传开了。

各个部落都听说杀鞑子能换穿的,能换用的,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打听消息。这股风潮,很快传遍了整个黑龙江流域,乃至松花江。

这里本来是海西女真的地盘,有哈达,叶赫,乌拉,辉发四部,他们先后被野猪皮征服。不过建奴对贫瘠的北方远没有大明那么感兴趣,在原本的驻地上,还有零星的小部落存在。

而自从建奴在辽东频频惨败张恪之手,他们就拼了命一般的搜刮小部落,逼着他们出人出物。这些年不少小部落都不得不忍痛北迁,避开凶悍的建奴。

可以说整个建奴的后方,就是一个火药桶,欠缺的就是引爆的由头!

如今张海川带着大量的物资前来,就仿佛当年的张骞通西域,立刻西域各国归附大汉,一起对付匈奴。

历史的旧事又在重演,各个部落立刻武装起来,最先对建奴反击的是巴彦。恰巧一队建奴到他的部落征收皮草。

巴彦领着族人在半路设下陷阱伏击,一共击毙建奴七人,当他拿着人头到了库页岛上,经过查验,其中有一名专达小官,得到了二百四十两的赏赐。

他在岛上换了两匹绸缎,十匹粗布,二十口大铁锅,十五石粮食。另外作为第一个送来人头的,张海川特别奖励他二十口锋利的钢刀和一副铠甲。

拿到了这些东西之后,巴彦简直疯了。回到部落之后,立刻动员所有人,只要能拿得动武器,就加入袭击大军。

按照张海川的指点,他们专门找软柿子捏,尤其是老弱妇孺,杀起来容易,得到的赏银还多,傻子才不干呢!

入冬不到一个月,巴彦就杀死了五十多名建奴,靠着明军的赏赐,竟然挣出了全族上下穿得衣服。

有了这么个榜样在前面,其他部落哪能落后!纷纷武装起来,向建奴发动袭击,每天都有人往库页岛上送人头。

为了节约时间,张海川派遣花驴带着手下,到了大陆之上,建立领赏的据点。这下子各个部落干的更欢乐了。

他们拥有战马,机动性不比建奴差,再加上熟悉地形,建奴几次反击,全都无功而返,相反在荒山野岭之中,不断遭到袭击,留下了大量的尸体,凭空让人家领赏。

事情一直持续到了过年,再也压不住了,不得不把消息上报皇太极。

“启禀陛下,入冬以来,我们一共有数百农庄遭袭,死伤人数有,有两千多!”范文程补充道:“不过还好,都是老弱妇孺居多,无伤大雅。”

“都是老弱妇孺,他们为什么要杀老人,要杀女人?”肥硕的皇太极眼珠转了转,突然大叫一声:“不好,他们要让大金断子绝孙,好狠的毒计啊!”

皇太极情急之下,咳嗽起来,急忙用龙袍掩住嘴角,袖口上多了一片刺眼的殷红!(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三章被出卖的辽东

巴彦的部落依山傍水,地势开阔,易守难攻,被临时征用,作为分发奖励的场所,天不亮的时候就排起了长龙,等待领赏的人群提着一串串血淋淋的人头,龇牙咧嘴,狰狞可怖。可是这些人没有丝毫的恐惧,相反还欢呼雀跃,十足的期盼。

太阳刚刚冒出光芒,明军士兵从军帐之中出来,宽大的广场被分割成两部分,东面是负责查验人头,分发奖励的。至于西面,则是摆满了让人垂涎三尺的商品,昂贵的丝绸布匹被随便堆在地上,晶莹洁白的瓷器摆了一大片,反射着太阳的光芒。

奢侈,实在是太奢侈了!

扎格达第一次随着父亲前来,在他的手上提着三颗建奴的人头。时间回到半个月之前,家中的羊圈遭到了狼群的攻击,十几只羊全都被拖走。要知道这些羊可是全家人的口粮,失去了羊,一家人都面临着饿死的危险。

在这个关口,扎格达的老爹听说建奴的脑袋能够换钱,换粮食。落水之人抓到了救命稻草,老爹立刻决定袭击建奴,他们五个兄弟带好了长矛弓箭,在老爹的带领之下,偷偷摸到了一处建奴的农庄。

恰巧农庄的主人不在,他们趁着夜色摸了进去,误打误撞找到了中间的帐篷,里面一对母子,母亲正在缝衣服,而儿子则是拿着木刀宣泄过多的精力。

向妇孺下手,绝对不是英雄所为,可是到了如今,还讲究什么英雄啊,能让一家人活命才是真的!

扎格达的父亲第一个冲进帐篷,弓弦响动,一支箭准确地射在了妇人的喉咙上。而扎格达的长矛也刺进了比他矮一头的男孩胸膛里。

他永远都忘不了,鲜血不停的喷溅。是那么多,那么刺眼!扎格达的手心都是汗水,胳膊不停颤抖,他没有勇气,和那个男孩对视。

而此时他的父亲已经砍下了女人的头颅,挥手一刀,把小孩的脑袋也割了下来。

“还愣着干什么,快走!”

扎格达他们跑了出去,迎面正好来了一个老者,拄着拐杖。手里拿着点心,要送给孙子吃。

“你们是什么……”

他的话没说完,扎格达的两位兄长就冲了上来,把老人按倒,锋利的长矛从后背刺入,老者被钉在了地上,身体抽搐两下,也死去了……

拿着好不容易弄来的人头,扎格达却忍受着周围异样的目光。

“没出息的懦夫。只会欺负老人和孩子,对了,还有女人!”

“这样的人头,我能砍下来十个!”

“十个?二十个也不算什么。反正人家活着也不容易,能换点银子就赶快回家吧,别出来丢人!”

……

周围的嘲弄之声不绝于耳,扎格达拳头攥得直响。恨不得痛扁对面的家伙,可是他终究没有冲出去,并不是害怕。毕竟他也不认为杀老人妇孺是光荣的事情——直到明军查验!

“妇人头颅一颗,六十两,老人一颗,五十两,**岁孩童一颗,三十两,一共一百四十两!”

“什么,一颗妇人的头颅,怎么顶得上两个壮汉?你们到底是怎么算账的?我们不服!”

拿着丁壮人头的家伙纷纷鼓噪起来,一个个怒气填胸,凭什么,他们杀壮丁容易吗?根本就是用命在拼,结果竟然没有妇人的脑袋值钱,简直岂有此理!

“汉人,你们给个说法,不然我们决不答应!”

花驴笑着走到了大家伙的面前,大声说道:“好,你们想要说法,我现在就告诉你们!”

……

“范学士,你知道为什么对妇孺下手吗?”

“这,微臣不知!”

“呵呵,他们毒辣啊,朕敢保证,这一定是张恪弄出来的主意。妇人虽然不能打仗,可是她们能生育,一个女人一辈子能生十个八个的孩子,杀了一个妇人,就等于少了一堆的孩子。”

皇太极无力地说道:“同样道理,孩童总有一天会长大的,他们或许会变成最勇敢的白甲,也可能是普通的跟役,杀死一个孩子,大金就少了一个勇士。”

范文程何等敏锐,立刻想通了,他补充说道:“老人虽然年纪大了,没法征战,可是他们征杀一辈子,有无数的经验,年轻的勇士都要向他们请教,要是把老人都杀了,就阻断了经验传承!”

说完之后,范文程不自觉地打了一个冷颤:真毒啊!

这对君臣分析的都不错,妇女是一个民族生育的保证,孩童代表着未来,老人则是智慧的化身。

更为重要,这三者杀起来都更加容易。各个部落完全可以避实击虚,以最小的牺牲,换来最大的战果。而且还能刺激他们投入到更疯狂的杀戮之中,眼下两千多的死亡只是一个开头,恐怖的还在后面。

皇太极正是看到了对方的险恶用心,才吓得吐血。

连续战败,尤其是广宁一战,大金的人力几乎损失一空。八旗之中,普遍缺额在一半以上,好多牛录都被打空了,直到现在也没有补充上来。昔日将近十万的八旗劲旅,只剩下五万左右,其中还混了不少蒙古人。

当然凭着这些人马,对付志大才疏的林丹汗还是没问题的,皇太极战败之后,一直都在舔舐伤口。

最重要的就是多繁衍人丁,为此他甚至花大力气鼓励生育,将贝勒贝子府上的侍女都遣散,让她们尽快成家,生育后代。

保守估计,也需要十年,才能恢复八旗最强盛的时候,而且还不能继续损失了。

偏偏这么个危险的关头,竟然对妇女和老人下手,要真是这么下去,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大金国就可能土崩瓦解,甚至彻底消失!

范文程越想越怕,脑门上面都是冷汗。

“陛下,当务之急,是赶快出兵,杀掉那些生女真,保护大金的元气啊!”

“范学士,既然是张恪动的手,他绝不会这么简单就罢休的,你看着吧……”

话敢说完,豪格从外面匆匆忙忙跑了进来,他手里拿着一份急报。可是看到皇太极脸色惨白,他也不知道该不该说,就傻愣愣站在当场。

“有什么坏消息,就一起说出来吧,朕撑得住!”

“是!”豪格强压着忐忑,说道:“腊月十五,毛文龙派遣毛承禄、尚可喜、耿仲明分兵三路,突入我大金腹地,沿途烧杀抢掠。尤其是……”

“是什么?”皇太极怒道。

“是专门攻击没有防备的村镇,连老弱妇孺都不放过,简直就是一群禽兽,无耻至极!孩儿愿意领兵,去和毛文龙一拼,势必杀死这个卑劣之徒!”

皇太极轻蔑地冷笑:“就凭你?豪格,毛文龙狡猾的很,兵派的少了一点用处都没有。”

“那就多派一些!”

“糊涂!”皇太极猛地一拍桌子,吓得豪格打了一个激灵。

只听皇太极怒斥道:“不论是生女真,还是毛文龙,他们都是疥癣之疾,真正的心腹大患是张恪,是义州兵!最凶悍的兽王没有出手,急着对付喽啰,有什么用?”

他这几句话,彻底吓住了豪格,也吓住了范文程。

难道这些攻击都是前奏,真正的大戏还是张恪,他难道要举兵收复辽沈!

一想到这里,宫殿之中的温度又下降了两度,豪格天不怕地不怕,可是提到了张恪,他的脖子却直冒凉气,广宁的记忆实在是太可怕了,可以说积攒了多年的家底儿几乎损失殆尽,大金国彻底被打回原形。

“皇阿玛,张恪,真的会动兵吗?难道他就不明白唇亡齿寒?灭了大金,他的下场可未必好!明廷是不会放过他的!”

此话一出,皇太极难得露出了赞许的目光,一摆手,让豪格扶他坐起来。

“总算懂得用脑子了,不过张恪这家伙心机深沉,想要劝说他改变主意,那是难上加难。可是明廷不缺蠢货,朕早早就派了议和使团,从蒙古绕道进入大明,相比此时明朝的君臣应该知道朕的诚意了!”

……

皇太极猜的不错,就在一个月前,朝廷扣下了张恪对建奴用兵的奏折,同时将一份皇太极的国书明发六部九卿。

在国书当中,皇太极用最谦卑的姿态宣称野猪皮起兵反明是一时糊涂,而且自知罪孽深重,愿意向明廷请罪,称臣纳贡。甚至答应派遣质子,还答应让出辽沈,只要给他们一块安身立命的地盘,金国愿意替大明戍守边疆,抵御来自北方的侵略……

这份充满了谎言的国书竟然打动了朝堂不少人的心,既然能兵不血刃,就解决辽东,何必再浪费国帑民财。尤其是越是打仗,武将的地位就会不停提高。眼看着张恪尾大不掉,难道还真把他变成当世的曹操吗!

一连半个多月,从科道言官,到六部九卿,纷纷上书,建议接受皇太极的投降。并且称赞此举必将海晏河清,天下太平,肉麻之词,简直让人作呕!

而通政使洪敷敎的府上聚集了十几位官员,其中有一个年轻人正在大声的疾呼。

“卑鄙,无耻!平辽公一颗公心为了朝廷,亲冒矢石,扫平建奴!可是当朝衮衮诸公,宁可相信建奴的鬼话,也不信将士的忠言,辽东被他们出卖了,百万翘首期盼王师的百姓被他们卖了!祖宗的江山社稷也被他们给卖了!我们还能忍下去吗?洪大人,您可要说句话啊!”(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四章抗旨

不得不说,皇太极虽然斗不过张恪,可是他对大明朝堂还是看得很明白的。那些大臣都是勇于内斗,怯于外战,提防武将远胜过外患。

在这帮人看来,朝廷的面子最为重要,因此皇太极摆出了最谦卑的姿态,甚至同意取消国号,让出辽沈,甘心接受明廷册封,充当边疆的屏障。

如此一来,就给了朝堂诸公一个和平解决辽东问题的希望。能不用武力,就取得如此胜利,正是天朝赫赫武功的展示,正是明君贤臣在朝,四夷宾服的证明。是足以彪炳史册的大功业,简直比打了胜仗还让人兴奋!

要知道打仗就要花费无数粮饷,打赢了要犒赏三军,要升官进爵。自从张恪崛起之后,光是总兵就多了十几位。要是让这些骄兵悍将继续发展下去,把建奴彻底灭了,那还不得封王!

好不容易压制下去的武夫又会再度左右朝堂,这是大多数文官都不愿意看到的。就连阉党内部也是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向魏忠贤进言,反对动武,主张议和。甚至提出派遣大学士前往辽东,主持议和事宜。

当然官员们也学得聪明了,他们没有把矛头对准张恪,只是说朝廷如蜩如螗,国库空虚,兵民疲惫,一旦开战,兵连祸结,全胜最好,可是一旦受挫,损害朝廷威名不说,还会让辽东的事情继续糜烂下去云云……

面对朝堂上的论调,可是气坏了一批人,他们就是以洪敷敎为核心的辽党成员。陈民情是天启二年的进士,他的祖籍是在沈阳,就在他考中进士的前一年,沈阳失守,全家人狼狈逃窜,一路上丢弃了所有家当。伯父和两个叔叔被杀,好不容易跑到了广宁,父亲又一病不起,躺在街头等死。

多亏了当时张恪和王化贞果断采取措施救济,陈民情的父亲才保住一条性命,得知陈民情是举人身份,张恪又特别出钱,资助他们进京考试,和邓文通一科中了进士,入朝为官。

辽东出身的进士数量有限。就算张恪不惜买通主考,到了目前为止,也只有十几个人,但是辽东的进士都背着国仇家恨,和那些醉生梦死的同学不一样,他们熟悉军务,用功刻苦,一心想要光复故土。对于辽东的形式也有着清晰的认识。

陈民情站在大家的中间,强压着满腔的怒火。冷静地说道:“据我观察,皇太极所谓的议和,根本就是一场骗局。他如今后方不宁,平辽公又准备起兵征讨。内忧外患。他毫无胜算,就只能抛出议和之说,根本就是缓兵之计。”

另一位新科进士张国臣赞同地说道:“的确如此,只能朝廷鬼迷心窍。光想着不打仗就拿回辽东。”

“那是痴人说梦,皇太极奸雄之性超过乃父,岂会轻易认输!议和何等大事。公文往来,互相讨价还价,没有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都别想成功。就拿本朝和俺答汗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