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辽东钉子户-第2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大人请留步,咱家奉命在此守候,诸位大人有什么事情。只管写成奏本,交给咱家,自然会有人处理。只管放心。”

这种时候,大佬不用动,自然有人冲到前面。宋权迈着大步,冲了出来,上来一点客气不讲:“请问这位公公?内阁首辅没法进内阁,奏本上去了,没有内阁票拟,司礼监又如何批红?朝廷规矩已经被你们败坏至此,还让我们放心,我们如何能放心!”

他这一番话义正辞严,再加上年初诸位官员心中就有怨气,一直没有发泄,一时间全都鼓噪起来。

“没错,宋科长说的有理,我们要见皇上,要恭请圣旨。”

“九城戒严,何等大事,没有圣旨,光凭着魏忠贤的手谕,合规矩吗?”

“准是阉竖从中作梗,祸国乱政,我们要见陛下!”

……

一声声叱问,就像是匕首,把李朝钦刺得体无完肤。他惹不起百官,就把目光落在了魏广微身上。

“魏阁老,你可是九千岁提拔的人,还不知道约束这些人吗?”

魏广微云淡风轻一笑,根本不在乎李朝钦的话。

“老夫乃是圣上任命的首辅,上承圣意,下领百官。老夫站在这里,就是想知道一件事。”

“什么事?”

“圣躬安否?”

李朝钦先是一愣,随即暴跳如雷,破口大骂。

“好啊,你们什么意思,难道以为圣上驾崩了,就带着新主子前来,想要谋朝篡位不成?抹着良心问问,你们这些深受皇恩的读书人,还有点人味么?”

朱由检听到这话,吓得脸色一变。他这么干可是有风险的,万一天启身体安好,听信魏忠贤的谗言,治他一个谋朝篡位的罪,可没处说理去!

朱由检就要起身分辨,可是一双大手按住了他。张恪微微一笑:“王爷,还请安坐,让臣去说两句!”

看到张恪的笑容,朱由检竟然一下子放松了许多。

“烦劳安东王了。”

张恪迈着大步,来到人前,一看还是李朝钦,不由得哂笑道:“李公公是吧?”

“是,是奴婢。”面对张恪李朝钦灰溜溜儿夹起了尾巴。

“让魏公公出来,你还不配和本王说话!给我滚!”

李朝钦好歹也是有头有脸的太监,被人家华丽无视,脸臊得通红,可是又不敢发作。正在此时,午门开放,一脸疲惫的魏忠贤从里面走了出来。

不得不说,这几年魏忠贤凶名赫赫,百官见到他都不由的心虚后退。

老魏定了定神,突然抢步到了信王的轿子前面,跪倒磕头。

“老奴魏忠贤见过信王殿下,王爷千岁!”

九千岁向一千岁磕头,这也算是一大奇闻,只是谁也笑不出来。朱由检强压着恐惧,声音发颤地说道:“魏公公快快平身。”

魏忠贤站了起来,面无表情,从袖子里取出一件明黄色的东西,高高举在空中。

“圣旨!”

两字一处,在场的众人全都一愣,有的已经跪倒,有的还在迟疑,见别人跪下,也不得不跟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圣躬微恙,着信王朱由检立刻入宫侍疾,不得停留,即刻进宫。”

魏忠贤说完,把圣旨送到了朱由检面前。

“王爷,请接旨吧!”

朱由检霎时间就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魏忠贤来了这么一手,明晃晃圣旨摆在那里,根本不给他思索的时间,谁知道圣旨是真是假,若是进了宫,万一遭了毒手,简直没处说理。可是不进宫,那就是抗旨不尊,同样是大罪!

一瞬间朱由检急得脸上都冒汗了,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嘴巴子,留在王府多好,何必淌这趟混水?

这时候一个和煦的声音响起,“王爷,既然圣上下了旨意,臣愿意随王爷一同入宫,还请王爷恩准。”

一刹那,朱由检的泪水奔涌,脱口而出:“安东王,真忠臣也!(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一章高宗

张恪挺身而出,别说是朱由检,就连在场的文武都吓了一跳,宫中情况如何,谁都不清楚。贸然进去,搞不好身首异处,也并非没可能,历来改朝换代都是最凶险的,而此时更是凶险三分。

洪敷敎和魏广微对视一眼,两个人几乎同时出来。

“永贞,为师以前在礼部做过事,还是为师陪着王爷进宫吧。”洪敷敎把“为师”两个字咬得很重,责怪的意味不言而喻。

至于魏广微却满心苦水,他曾经是老魏的人,如今和张恪结盟,如果张恪真有个三长两短,凭着他以往的所作所为,言官能轻易撕碎了他。

“安东王,老夫乃是首辅,陪着王爷进宫侍疾,天经地义,还请王爷不要抢功才是。”

张恪摇头笑道:“元翁,朝中大局还要您和在场的众位大人撑着,小王是残病之身,一无是处,正好陪着殿下进宫。依小王看,魏公公是陛下器重的心腹,天底下什么地方都不如宫里安全。魏公公,你说是不是?”

魏忠贤暗自咬牙,他是真不想和张恪打交道,但是他偏偏又凑了进来!不过这样也好,张恪进了宫,就等于是猛虎入了牢笼,怎么处置都要听他的摆布。真要是放在外面,凭着张恪折腾的能耐,他还真不放心。

“呵呵,安东王能信任老奴,老奴万分荣幸,圣躬有恙,只是信王殿下和安东王进宫吧。”

魏忠贤说完,转身前头领路,几位大汉将军跑过来,接过朱由检的轿子,就要往宫里抬。

“慢!”

朱由检冲着张恪一摆手,说道:“安东王身体也不好,大冷天步行跟随,孤实在是不忍心。还请准许,让安东王与孤同乘一个轿子。”

魏忠贤迟楞一下,点了点头,张恪装病这么长时间,也没法拒绝,只能坐进了轿子里。大汉将军抬起轿子,颤悠悠消失在众人的眼前,等到轿子进去,午门再度关闭,只留下傻愣愣的众位官员。

“唉。元翁,怎么能让安东王进宫呢!若是魏阉有什么歹心,没了安东王坐镇,我们可怎么办啊?”宋权悔恨地说道。

户部尚书毕自严倒是出来帮着说话,哼了一声:“既然有担心,刚刚为什么不说?六科不是能封驳圣旨吗?”

宋权被问得脸色一红,默默低下了头。

魏广微叹口气,说道:“诸位,为今之计。只有相信安东王,相信大明的列祖列宗在天有灵!”

……

“张爱卿,你看?”

轿子之中,朱由检小脸煞白。忍不住问道。

张恪面带微笑,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话。朱由检心中更加忧虑,偷偷指了指轿子外面。那意思是小心隔墙有耳。

张恪微不可查地摇摇头,指了指嘴巴,做了个噤声的动作。朱由检也不是傻瓜。略微一寻思,就明白了张恪的意思,是告诉他不要多话。

的确,这种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闭口不言,说多多措,说少少错,不说不错!

想到这里,朱由检忍不住对张恪投以感激的目光。领兵打仗的和文官就是不一样,满朝文武,恐怕除了张恪,能在这种时候保持冷静的,绝无仅有!

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轿子突然停下,只听到外面传来魏忠贤的声音。

“奴婢恭请信王殿下!”

饺帘撩开,张恪先走了出来,朱由检在后面紧紧跟随,亦步亦趋。

到了外面,他们才知道敢情来到了乾清宫前面。再向宫门四周看去,只见所有的侍卫,太监,宫女全都扎着一根白布,脸上都有泪痕。

一刹那,朱由检身体一晃,差点摔倒在地。

“怎么,魏公公,难道皇兄?”

魏忠贤以头触地,痛哭道:“殿下,陛下刚刚驾崩了!”

朱由检顿时一愣,下意识看了一眼张恪,只见他已经扑倒在地,嚎咷痛哭。

得!

跟着学吧!

朱由检跪在冰冷的台阶上,放声痛哭。

“皇兄啊,大明的江山不能没有你,臣弟不能没有你,你怎么就撇下了祖宗基业啊!臣弟心痛,痛啊!”

还真别说,朱由检有当影帝的资格,泪水就像自来水一般,哗啦啦的一个劲流,仿佛真是兄弟情深,哭到了伤心处,声音哽咽,几乎昏厥。

张恪暗暗竖起大拇指,今晚的最佳男演员,朱由检!

魏忠贤刚开始陪着哭几声,可是渐渐的朱由检也不停下来,张恪也在掉眼泪。老魏差点气昏了。

你们当这是平常人家死了亲人啊?宫里宫外一大堆的事情,哭能解决什么!

“安东王,劝劝王爷吧,国不可一日无君,好些大事等着王爷呢!”

张恪擦擦眼泪,说道:“魏公公,圣上在日,最信任的就是公公,想必已经把身后事交代清楚,我们只管听着就是。”

朱由检急忙说道:“没错没错,孤王头目森森,不知所以,魏公公有什么安排,孤王一定遵从。”

看这俩人这么听话,魏忠贤忍不住松了口气。

“殿下,还有安东王,请随老奴进殿,有几件事情要启奏。”

朱由检偷偷看了一下张恪,只见张恪没什么表情,他顿时放心地跟着魏忠贤,三个人进入了乾清宫,一直走到了龙床的前面。

天启此时还躺在床上,一张枯瘦的小脸呈现可怕的青灰色,身体完全僵硬,好像一截枯木。

看到了尸体,朱由检福至心灵,趴在地上,跪爬到龙床前面,放声痛哭。魏忠贤不能不陪着,可把一肚子话的九千岁给憋坏了。

好不容易朱由检声音弱下来,趴在地上不停抽泣。魏忠贤总算有了说话的机会。

“奴婢启奏信王殿下,在正月十五的后半夜,主子万岁爷升,升天了!”

朱由检悚然一惊,按照常理。皇帝驾崩,应该第一时间通知群臣,魏忠贤竟然封锁紫禁城,可见居心叵测。未来的皇帝对九千岁是越发忌惮,只是张恪交代过,他闭口不言。

魏忠贤也不知道信王什么心思,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启奏王爷,老奴之所以冒天下大不韪,封锁紫禁城,实在是因为陛下之死另有隐情?”

“什么?”朱由检不能不说话了。

“魏公公。你是说皇兄是被人害死的?”

魏忠贤一脸为难,还是勉强点头:“没错。”

“是什么人?”

“是,是皇后!”

“不可能!”朱由检一跃而起,谁陷害天启都有可能,唯独皇后,天仙一样儿的人,她怎么可能陷害天启?更何况天启活着她是皇后,天启死了她有什么好处,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看着朱由检骤然色变。老魏心里就一哆嗦,额角冒出了汗水。

“咳咳,王爷,魏公公是断然不会说谎的!”张恪这时候开口了。他的目光充满了坚定不移的味道。

“王爷,您还是听魏公公把话说完。”

在张恪的逼视之下,朱由检重新坐下。

魏忠贤磕了一个头,哭道:“王爷。老奴绝不是胡言乱语,主子自从王恭厂爆炸之后,惊吓过度。病体越发沉重,只是还能勉力支撑。只是正月十五的夜里,皇后前来探视,并说偶得仙丹一枚,能起死回生,陛下竟然同意服下,可是吃下了之后,当夜三更陛下口吐鲜血,人事不知,没等太医前来,就驾崩了!”

魏忠贤抹了抹眼泪,继续说道:“陛下突然驾崩,皇后又难逃干系,后宫无主,老奴实在是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下令暂时封闭紫禁城,等待王爷前来定夺。老奴一片忠心,天日可表,倘若王爷不信,老奴愿意撞死在龙床前。”

一面说着,一面磕头碰地,金砖上留下了狰狞的血迹。

魏忠贤卖力的表演,可是看在朱由检的眼里,根本就是鬼扯!

姑且不说张嫣会不会杀害天启,就说魏忠贤封闭紫禁城,根本没有通知朱由检,而且还下旨让他的侄子接管京营,若不是张恪出头,只怕此时朱由检还不知道宫中的情形。

朱由检有心发作,可是张恪意味深长地看着他,只能强压怒火。

“魏公公的忠心,孤王早就听王大伴说过,皇兄骤然驾崩,孤什么都不懂,接下来该如何是好,就听公公安排。”

看到朱由检这么窝囊,又放心了不少。摆平了未来的皇帝,只剩下张恪这么个刺头,他转向张恪,问道:“安东王以为该如何?”

张恪寻思一下,说道:“魏公公,恕小王直言,紫禁城一直封着也不好。当务之急是两件事,一是给陛下办理丧事,第二是筹备新君登基。至于陛下的死因,是不是暂时放一放。当然,并不是不追究,还都交给魏公公处置,王爷你看如何?”

朱由检急忙说道:“安东王所见甚是,皇兄虽然在位七年,但是重用贤良,内除奸党,外复辽东,英明睿智,果决圣断,应该立刻上庙号和谥号。”

此话一出,老魏也无从反驳,只能点头。皇帝的谥号必须由大学士和礼部拟定,魏忠贤也没法僭越,他只能下令,让魏广微和黄立极两位大学士,再加上礼部的尚书侍郎入宫。

……

没用多久,两位大学士带着人进来,见到天启的遗体,也是一般痛哭一场。只是哭得时候,他们偷眼看了看一旁的张恪,他面色如常,这帮人不由得放下心来。

看来不是鸿门宴,行了,就当是家里死了条狗,使劲哭吧!

天启要是知道这帮大臣的想法,只怕会气得爬起来挨个掐死他们。

好不容易哭得差不多,魏广微站起来,说道:“天大地大,都不如二礼为先,先定下大行皇帝的两号,诸位都有什么看法?”

宰辅到底和阉竖不同,魏忠贤盯着天启的死因不放,还封闭紫禁城,而两位阁老则是直奔主题,为大行皇帝盖棺定论,替新军筹备登基,如此看来,治国还真离不开这些文官。

礼部尚书吴志佳先说道:“陛下享国七年,天下垂拱而治,圣心机巧,善于木工,以臣之见,可用熹宗!”

熹,嬉戏玩闹,绝不是什么好词。分明就是说天启爱好木匠活,荒废国政,奸邪当道,如今又死的不明不白,才给了这么一个字。

张恪在一旁听着,忍不住扫了一眼龙床。在外人看来天启的确昏庸无道,可是张恪深知,正是这个看似荒唐的天子,小心翼翼维持着大明江山,无论是中原赈济灾民,清剿流寇,还是关外的大战,他都给予极大地支持。

假使天启能多活一些儿日子,大明或许还能维持。就算不免亡国,可是也不能亡在满清的手里。

张恪想到这里,说道:“小王虽然不懂礼法,可是身在辽东指挥作战,圣上无时无刻都在挂念战局,粮饷从未短缺,如今光复辽东,开疆拓土,先帝居功甚伟。况且在座诸公,皆是先帝旧臣,小王斗胆提议,庙号当用‘高宗’二字!”(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二章一切为了皇上

别小看庙号和谥号,这代表着对天启在位七年的盖棺定论,也表明明王朝对这位天子的评价,推而广之,甚至关乎无数人的生死荣辱。

礼部尚书吴志佳提议用熹宗,嘲讽意味十足,他满以为天启在位宦官专权,无数清流被贬斥,朝政一团乱麻。朱由检作为天启的兄弟,应该与兄长做个彻底的切割,甚至全面否定天启,就像是对正德做的那样。

本以为把握十足的提议,可是张恪却横插一杠子,竟然建议用“高宗”,这是要把天启捧上天吗?一旦如此,新君登基之后,就只能在天启的框架之内,根本无从改革,想来信王朱由检素有贤名,绝不会听从武夫的胡说八道。

老夫也不和你争,就看新君怎么裁决吧!

哪知道朱由检听到张恪的建议,竟然抚掌叫好,赞同道:“安东王所言正和心意,皇兄在位虽然不久,可是重用魏公公,整饬军务,终有光复辽东之壮举。朕承袭皇兄遗泽,自应当兢兢业业,如履薄冰。”

吴志佳惊得嘴巴张老大,能放进去俩鸭蛋。

不是传闻信王和九千岁不和吗,怎么会大加赞许魏忠贤?看这个意思,老魏是又得到了新皇的宠幸,难道天启朝宦官专权的局面还要维持下去?

尚书大人一想到这里,浑身冒鸡皮疙瘩儿,甚至想到了致仕回家。

其他人没有搭理吴尚书,既然朱由检同意了庙号,大家也摸准了新君的心思,谥号就容易多了,最后用了黄立极提议的悊字。

两号商量好,剩下的就容易多了,捡好听的词往上堆砌就是了,最后定下了“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张恪向着龙床意味深长看了看。心中叹道:“朱由校,或许你想过杀我,但是张某不是诛心之人,你的身后名张某尽力了!”

完成了两号,大家都长出一口气,可是突然之间,黄立极猛地惊呼,原来光顾着商量,竟然没有遗诏,这可不合规矩。

“元辅。按照规矩,圣躬不豫,阁老代为拟定遗诏。”

所谓遗诏,未必都是皇帝所写,很多都出自内阁大学士之手。为何大明皇帝能容忍这种红果果的矫诏行径呢?其实朱家人还没有爱新觉罗家那般无耻,他们也知道天下闹得不像样子,所谓遗诏,就是最后帮他们挽回失去的人心,让百姓对朱皇帝重新燃起希望。

魏广微也不客气。提起笔,运足气息,就要动笔写下至关重要的遗诏!

可是就在此时,魏忠贤突然站了出来。

“诸位。咱家这里有先帝遗诏,还请信王殿下,诸位阁老大臣接旨吧!”

什么!

在场众人都惊得面无人色,皇帝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