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辽东钉子户-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矩,大喜事,哭什么啊?”

“主子,老奴糊涂,扰了主子的兴致,奴婢该打!”陈矩慌忙跪在了地上。

“哈哈哈,怕什么,朕又没怪你。”万历说着扫了一眼陈矩的额头,有一块鸡蛋大小的红肿。

“额头怎么了?”

“主子,是,是刚才不小心撞的,都是老奴没用。”

万历笑道:“是为了让朕早点看到捷报吧?世人常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朕身边要没有你这么个老奴婢伺候着,该多不舒服!”

能把主子伺候满意了,老太监也算是没白干。

陈矩老泪横流,诚惶诚恐地哭道:“主子洪恩如天,奴婢这辈子伺候主子,下辈子还要伺候主子!”

万历小时候冯保和张居正联手把持朝廷,大权旁落。因此大明的至尊不但防着大臣,就连大太监也心有余悸,防备甚严。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悉心照料,就算是铁石心肠也捂热了,万历对陈矩最后的戒心都放下了。

“别哭了,那么大的岁数了,像什么样子。快起来吧,和朕参谋一下,有功之臣该怎么封赏。”

陈矩从地上爬起来,一脸的为难,说道:“主子,奴婢们不能干政,军国大政,还是要主子一个人乾纲独断。”

万历促狭的一笑,要说堂堂内廷总管真能恪守祖制,不干涉政务,恐怕三岁孩子也不信。陈矩这条老狗是越来越谨慎了。

好在万历有了腹案。自言自语地笑道:“你不愿意说,朕说。有功之臣要赏,重赏!我大明不是没有忠臣良将,总兵贺世贤忠勇过人,屡立战功,此次砍杀建奴人头二百余级,加左都督,荫二子为锦衣卫千户,赏银一千两。游击于伟良虽然从军时间不短,但是敢打敢拼。勇于任事,遇到建奴不畏首畏尾,又砍杀建奴一两百人,加参将,赏银五百两。”

这两个人说完,万历停了下来,一面是喘喘气,一面是好好寻思,要怎么安排张恪。按理说这小子一战砍了六七百颗脑袋。还生擒了硕托,大展明军的威风,鼓舞士气。在一片惨败之中,堪称唯一的亮色。无论怎么赏赐都不为过。

可是毕竟张恪年纪小,从军时间又短,骤然升到了高位,或许不好。

万历猛地一抬头。正好看到了不远处摆放的金光闪闪的东西,正是那块巨大的狗头金!张恪把东西送给了洪清泉,洪公公知道这件宝贝的威力。直接让人连夜送到京城。

在三天前狗头金终于送到了万历的面前,这位老皇帝当即就让群臣查证,看看史书上记载的狗头金大小。结果只发现宋朝发现了一块三十多斤的,万历瞬间就激动起来。

万古未有的巨型狗头金,天下头一等的祥瑞。当即就下旨意,让那些翰林词臣立刻上表祝贺,恭贺神物降世。

自古以来皇帝自称天子,既然是老天爷的儿子总要有点灵性吧,因此历代都不乏祥瑞出世,表示老天爷对儿子的关心呵护,维护皇权的神圣。

万历不但不能免俗,相反他迫切需要祥瑞弥补辽东惨败的打击。

话又说回来,祥瑞再好,也抵不上一场真正的胜利。

想到了这里,万历就拿定了主意。

“升张恪为辽东都指挥使同知,加广宁总兵,赏银五千两,赐穿麒麟服!”

万历说完,跪在地上的陈矩都吓了一跳。

从指挥佥事,升到都指挥使同知,还加了总兵衔。差不多等于是从军分区的副司令一跃成为大军区副司令,还统领野战军,直接进入高级将领阶层,跨度之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封赏如此之重,也能看出万历对这场胜利的喜悦。

在一旁听着他的陈矩寿眉不由得挑了挑。骤然升到高位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张恪手下羽翼未丰,有多少人都盯着位置,各方面的明刀暗箭,层出不穷,陈矩都忍不住捏了一把冷汗。

“主子,张恪年轻,恐怕不合适吧!”

万历点点头:“没错,是年轻,可是朕就要用年轻人!他们没有私心杂念,敢打敢拼,比起那些懦弱无能的饭桶强多了!”

显然万历对辽东将门的腐朽无能都看透了,也失望透了,他要用一批新人把辽东的局面扭转过来。

陈矩知道万历的心思,自从萨尔浒战败之后,万历耿耿于怀,要是不能解决辽东,他势必晚节不保,甚至落下骂名。正是因为急躁,万历才迫切需要大胜仗来挽回自己的尊严。

可是万历却忽略了张恪从军不到一年的事实,也忘了张恪手下只有几百个士兵,凭着这点人马,又怎么成为总兵,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

有心劝解,万历神情如此庄重,岂是轻易能改变的!只怕张恪这个年轻人要倒霉了,揠苗助长,不知道他能不能撑得住啊!

“陈矩,以往朕还不准备这么干,但这块狗头金提醒了朕。张恪那小子不光有本事,而且运气还很不错,简直就是福星!说不定他真能创造奇迹,把老奴打得屁股尿流。”

万历越说越高兴,眼神之中燃烧起熊熊火焰。

陈矩心里感到不妙,可是也不敢多说什么。

就在这时候,小太监悄悄跑了过来,对老太监挤眉弄眼。陈矩走了过去,原来来的人正是张晔,这个大太监变颜变色,。

“干爹,事情不好了。”

“什么事情?”陈矩瞪大了眼睛。

“哎,干爹,张永贞病了,听说已经卧床不起,怕是,怕……”

“啊!”

陈矩顿时吓了一跳。惊道:“主子刚刚还要升张恪做总兵呢,这小子怎么就病倒了?”

“干爹,听说是打仗的时候心力交瘁,又被白莲教投了毒,身上还有伤,几样加在一起就病倒了。”

“天妒英才啊!”

陈矩叹口气,突然问道:“时间这么巧,你说张恪会不会……”

张晔还为了痛失一个人才伤心,老太监的话顿时点醒了他,事情的确不会这么凑巧。或许张恪真的闻到了味,竟然装病起来,要真是如此,这个年轻人可太厉害了!

“干爹,无论如何,这次要不是张恪,咱们的人也不知道要死多少,您老一定帮着他周全。”

张晔说的没错,别忘了在庆祝大胜建奴的时候。还有一场战斗,那就是白莲教的叛乱!

竟然在辽东纠集起数以万计的教徒,疯狂攻击辽阳沈阳,要真是两座重镇失守。辽东的局势就崩塌了。

到时候平叛不力,丢城失地要文武扛起,可是东厂和锦衣卫都负责调查各地情报,尤其是要防范白莲教。越是防范。白莲教竟然跑到了辽东起义,如此大的疏失,要追查起来。厂卫一定是血流成河,人头滚滚。

结果张恪取得了奉集堡大捷,全部加起来,杀了上千名建奴。这份巨大的功劳足以将辽东的失职给掩饰过去,简直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陈矩当然清楚这些,他点点头:“我会看着办的!”

他们正在嘀咕,小太监慌忙说道:“老祖宗,主子喊您了。”

陈矩慌忙跑回了寝宫,只见万历微蹙眉头,说道:“又有什么事情吗?”

“启禀主子,是张恪的事情。”

“哦?朕的福星怎么了?”

福星!这个称呼实在是太亲切了。

“主子,您先别担心,举报张恪病倒了,眼下正在抢救。”

“病倒了,什么病?”万历吃惊地问道。

“主子,听说是心力交瘁,还中了毒。细想想也是怪不容易的,奉集堡内有白莲教作乱,外有强兵压境。而且原来的总兵李光荣还和白莲教有勾结,明刀暗箭一起来,什么人能受得住啊!张永贞偏偏就给主子砍了几百颗脑袋,真是大明的忠臣!”

就这几句话,就值几十万银子。

万历想想也觉得一丝愧疚,他提拔张恪当总兵,说好听叫天恩浩荡,说难听就是强人所难!

一场残酷大战下来,身心俱惫,哪能还把更重的担子压下去,那也太不懂疼人了!

“陈矩,你马上派两个太医去辽东,告诉他们一定要把张恪治好了,要不然也就别回京城了!”

“遵旨!”

宫里的话瞒不住,万历皇帝称张恪为“福星”,很快就传遍了京城,大家伙对这位简在帝心的武将都充满了好奇。偏偏又听说奉集堡大捷的消息,瞬间张恪这个名字就进入了文武百官的视线,被大家牢牢记住。

不过此时张大福星并不好受,沈青烟给他配好了药,吃下去之后,脉搏减弱无力,似有若无。脸上身上涂上了药水,好好的小白脸变成了蜡渣黄,看着都有些害怕。

更要命,每天都有人不停的来问候,张恪只能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就连吃饭喝药都要人伺候。每天一帮无用的庸医围着他团团乱转,好像十万只苍蝇一般。

离着疯差一头发丝,京城来的两位太医终于赶到了。

检查之后,两个人全都摇头,“病情”实在是太严重了,福星随时有陨落的危险。

他们连夜上奏宫里,把病情如实说了一遍,并且建议让张恪回家静养。五天之后,圣旨下来了,准了静养的请求。

在旨意之中,惊骇加了一条让大家都跌破眼镜的事情,万历加封张恪为义州卫指挥使,锦义屯田参将,多少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这小子从军半年就实现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四章跟我走有肉吃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义州卫指挥佥事张恪勤心王事,智勇足备……特加封锦义参将,赏银五千两,宝刀宝甲一副,钦此!”

听着传旨太监抑扬顿挫的声音,辽阳的文官武将无比羡慕。不到二十岁能升到参将之位,简直就不可想象的,而且皇帝还赐了宝刀宝甲,更是说明简在帝心,这样的人物不飞黄腾达,简直就没有天理了。

不过大家伙向病床看了看,顿时嫉妒之心也就淡了不少。

张恪病得下不了床,没法跪听旨意,只能趴在床上,浑身不停地颤抖,眼中泪水噼里啪啦地落在了枕头上。

宣旨的太监都看得心疼了,不停加快速度,把旨意念完,轻轻放在了床头。

“谢,谢主隆恩。”张恪挣扎着说道。

“师兄,小张大人怎么成成这样了?”传旨的钱太监在动身之前,万历还有老祖宗陈矩都特别交代了,一定要好好看看张恪的情况,不惜一切要治好他的病。

钱太监也对这位少年英雄很感兴趣,可是一见之下,竟然是奄奄一息,实在是大失所望。

洪清泉痛心疾首地说道:“哎,钱师兄,好几百的女真人头不是那么好砍的,张大人是拿命换的!”

钱太监感叹地说:“主子原本要在京城举行献捷仪式,还想亲自封赏小张大人,这是何等荣耀,只是……”

“是小臣无能,劳圣上挂心了!”张恪脸色一阵潮红,悔恨地说道。

趴在床上,被一帮人向耍猴似的看着,滋味就像放在砧板上的肉,别提多难受了。张恪实在是不想装了,干脆勉强说了一句,头一歪。就昏死过去。

“快,快请太医!”

张恪昏迷过去,顿时大家伙就乱套了,两位太医拥进来,这些文武大员,包括钱太监全都退了出来,大家伙都不停地摇头叹息,一起回了帅府,还有更重要人事要宣布。

弄走了这帮人,可是两个太医就没有办法了。又是扎针又是喂药,张恪明明是清醒的,还要装着昏迷,只能在心里头一遍一遍的念着心若冰清,天塌不惊。

这两位也不知道体谅人,明明张恪都“悠悠转醒”,他们还尽心尽力地折腾,额不,是诊治!张恪索性豁出去了。任由他们把全身都摸透了。

煎熬了一个时辰,好不容易等两位太医退下,身上被汗水湿透,无力地躺在床上不停喘气。

“娘的。装病怎么比打仗还累啊,老子宁可和野猪皮拼命,也不想这么躺着了!”张恪抱怨道。

“脚上泡还不是自己走的!”沈青烟端着木盆走了进来。

张恪装病的这些天全都是沈青烟贴身照顾,有些时候沈青烟甚至要帮着他擦洗身体。两个人相处越发自然。沈青烟把手巾放在温水里润湿,一双玉手轻轻擦拭着张恪脸上的死皮。脸上的蜡黄色也消退了一些。

“沈姑娘,我这也是逼不得已。一肚子苦水啊!”

“行了,圣旨也下来了,你张大人的苦也吃到头了。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对身体总是不好,还是不装的好。”

“嗯。”张恪点点头,笑道:“是啊,再这么躺下去,我就废了。这两天我就想着动身回大清堡,那才叫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两个人正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突然外面脚步声响,有人前来拜访。张恪一把扯过被子盖好,沈青烟急忙从床下捧出一碗药汤,作势要给张恪喂药。

“行了,永贞,是我,别装了!”进来一个年轻英武的将官,正是刚刚升任参将的于伟良。

一看是他,张恪松了口气,笑道:“于兄,春风得意,小弟恭贺你高升。”

“还不是借了你张永贞的光吗!”于伟良说着瞟了一眼沈青烟,沈大小姐识趣地离开。

于伟良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道:“永贞兄,你知不知道,大震动来了!”

张恪顿时来了兴趣,急忙瞪大了眼睛,问道:“于兄,是不是上面要动辽东的人事了?”

“没错,不光是动,还要大动!”

于伟良当即把帅府的情况说了一遍。张恪是奉集堡大捷的第一大功臣,钱太监先来给他传旨,回到帅府之后,钱太监又陆续公布了其他的旨意。

首先是嘉奖奉集堡大捷的有功之臣,除了一线作战的贺世贤和于伟良之外。巡抚薛国用,兵备道洪敷敎,巡按御史黄子乔,甚至阎鸣泰等人,全都有升赏。除了经略熊廷弼!

另外李光荣勾结白莲教和女真,图谋不轨,万历下令锦衣卫立刻锁拿进京,严惩罪责,脑袋肯定保不住了。

薛国用身体太差,他可不像张恪是装的,而是真的撑不住,万历准他回京暂养,然后由洪敷敎暂代巡抚之职。

老师升官,对张恪来说当然是好事情,不过接下来的消息可就不是好事情了。

“永贞,皇上在旨意里面盛赞奉集堡大捷,责备了一些人暮气难鼓,一味守成,不知进取,要求辽东上下能够鼓舞军心,练兵屯粮,积极备战。上头对熊廷弼不满,我听说京里也有人参奏,看样子熊廷弼内外交困,看样子是撑不了多久!”

张恪叹了口气,平心而论,熊廷弼上任之后,积极整饬军备,提升防御能力,并不能算错,以目前大明的状态是别想轻易消灭野猪皮的。

“于兄,熊廷弼下去了,你知道谁要接替他吗?”

“我听黄御史和洪大人似乎提到过,想用袁应泰!”

完了!

张恪顿时苦笑了一声,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这位袁应泰是东林党人,勤政爱民,治理水患很有一套。可是治理地方和打仗不一样,在历史上袁应泰接替熊廷弼,就把辽沈给丢了。贺世贤等人也在战斗中殉国,大明的精锐几乎损耗一空。

有了自己的加入,反而促使东林党提前介入辽东,实在是哭笑不得。看来万历也受了奉集堡大捷的鼓舞,轻视野猪皮了!

张恪心里头暗暗盘算,装病这一步走对了。你当简在帝心那么好玩啊,不用辽东这帮将领使坏,光是万历就会拿自己堵抢眼!

“于兄,换了东林党的人上来,只怕辽东要转守为攻!”张恪笃定地说道。

于伟良顿时眉头紧锁,他和代善交手之后,终于了解了后金兵的战斗力,深深感到了差距。

“永贞,要是没有你,没有贺总兵,我带着两倍的兵力,也不是建奴的对手!”于伟良无力的承认了事实。

张恪拍了拍他的肩头,鼓励道:“于兄,你说的不错,可是别忘了当年戚家军可是横行大漠,所向睥睨。同样都是人,我相信只有好好训练,假以时日,我们一定能赢建奴。”

于伟良神情一震,急忙问道:“永贞,你有把握吗?”

“嗯,建奴比起我们强的无非是三样,第一他们以抢掠为生,作战凶猛,不计生死;第二装备精良,盔甲弓箭远胜明军,说来可笑,大明富有四海,士兵的武器竟然不如一群强盗;第三是拥有大量骑兵,可以肆意驰骋,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能跑。”

于伟良低头思量一阵,也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笑道:“永贞一阵见血,说到了点子上,你可有取胜妙策?”

张恪微微一笑,说道:“于兄,我装病并非怯懦畏敌,只是想准备更充足的时候,再去和建奴生死一搏。回义州之后,会重新划分土地,耕者有其田,再从中抽出身世清白的子弟,严加训练。他们为了土地而战,为了家人而战,就不会畏首畏尾,裹足不前。我还要大造火器,就拿在奉集堡的战斗来说,如果能有三千杆精良的火铳,我能把代善全军都留下来!”

以土地养精兵,以火器制骑兵!

这就是张恪对付野猪皮的关键,于伟良仔细咂摸之后,忍不住频频点头,只是方法说起来容易,可是要做起来太难了。光是一个土地就牵涉多少辽东将门。要造火器更是烧银子的事情。尤其是要和各方周旋,想想头就大了好几圈,比起在疆场冲杀更要费心血!

“永贞兄,装病忍辱,所谋之大,小弟五体投地!没有别的,日后永贞兄有什么差遣,小弟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于伟良说着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