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氏簌簌发抖,双手紧紧篡住麻秋衣襟,躲在他怀中缀泣道:“贱妾夫家得罪姑爷之处甚多,前段时间,张遇又无端造孽,发兵攻打枋头,虽然企图未逞,姑爷只怕还是会迁怒贱妾。哎——姑爷爱恨分明,英武不凡,麻督不要为贱妾这等不详之人得罪姑爷,否则只怕……”

  说到这里,韩氏没有继续向下说,只哀泣道:“麻督,就让贱妾自生自灭吧……”

  窝盔眼光一闪,警惕地瞟了韩氏一眼。麻秋皱起眉头,嘴巴蠕动了一下想说些什么,忽然感到肋下一痛,原来是韩氏双手篡他衣襟篡得紧了,连带把一块皮肉也篡住了。

  痛疼让麻秋清醒了一些。张遇攻打枋头之事还未完全过去,他却要向石青讨要张遇小娘韩氏,这种要求实在不合时宜。

  “不是说明天回的吗?怎么连夜赶回来了?”麻秋转向窝盔。

  窝盔欠身答道:“姑爷原先是说在邯郸歇息一夜的,后来听说诸葛攸在豫州吃了败仗,姑爷放心不下,就连夜赶回来了,看样子姑爷还想连夜进宫和督帅商量事情。”

  “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小子恁沉不住气。”

  麻秋没有把诸葛攸大败一事放在心上,屠军曾经在荆州与大晋交界处驻守了好几年,其间双方不时有战事发生,胜胜败败都不能对双方态势产生根本改变。不过,这话他只能和窝盔说,却不能公开指责石青做事太上心。

  “姑爷若是进宫就领他去南台,某去那见他。”麻秋吩咐道,窝盔应了一声,又瞟了眼麻秋怀中的韩氏,这才欠身退下。

  麻秋抚着韩氏肩头安慰道:“夫人勿须担心,一切由某为你作主。再说,豫州有事,石青很可能要忙着应付,没空闲记起夫人也未一定呢。”

  “姑爷其实一直想杀贱妾,以前因为不想惹恼张遇才未动手,眼下张遇败了,姑爷没有了顾忌,这次一定不会放过贱妾的。”

  韩氏伤心缀泣,连声道:“麻督,贱妾感觉一向很灵,真的很灵。这次姑爷不会放过贱妾的,不信麻督等着瞧,不知哪一日贱妾就会没命……”

  “夫人放心,以后就在宫中呆着,有某护着,看谁害得了你。你留在这儿等某回来,某去见见石青。”说着,麻秋拍拍韩氏,径直出了东堂。

  别过韩氏,出了东堂,被清凉的夜风一吹,想到即将面见石青,麻秋心中没来由生出点惶恐。没错,石青是他的姑爷,可来到邺城之后,麻秋不知不觉地对这个姑爷产生了几分畏惧。邺城不比关中,关中就像家一样,任他逍遥自在,无论慕容氏、大晋或者是石青再是厉害,他都不用害怕,近十万人马,四面八方的险关要隘,一旦闭上门户,谁也奈何不了他。来到邺城就不一样了,举目四顾,除了王擢、条子、窝盔和两万人马以外,四周人等尽皆心向石青,置身其中,麻秋感到孤立无助。特别是在石青击退慕容恪之后,麻秋真正地了解到这个女婿有多厉害了。击败蒲洪、姚氏、石祗等人也许不能说明什么,他麻秋的噩梦慕容恪没在石青手中占到便宜,可实在令他感到震撼。

  这个女婿太厉害了!我若是得罪了他,只怕……

  尽管石青一向待之以礼,麻秋心头依旧不时冒出种种可怕的念头。毕竟,在巨大的权利诱惑下,别说女婿,就算亲身儿子都靠不住。

  “唉……罢了,韩氏的事还是不提为好。”麻秋叹了口气,身子拘偻了一些,适才那种年青的感觉不翼而飞。

  胜败乃兵家常事。石青在意的不是诸葛攸吃败仗,而是谁打败的诸葛攸。通传军情中没有提到伏击的是哪一方人马。石青估计九成可能是桓温的荆州军。除了大晋荆州军,宛城周边再没可能有其他势力存在。

  猜想的结果让石青很不安。邺城之所以降晋,目的是避免两面受敌。他眼中的两面敌手,一个是慕容氏的燕军,一个就是桓温统带的荆州军,其他的如并州、河东、殷浩的扬州军、梁州司马勋等显然不配称作敌手。若是最终不能和桓温的荆州军媾合,降晋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怀着这种心事,石青连夜赶回邺城。进城之后,邓恒、郑生、秦兴和亲卫骑大部去西苑驻扎,何三娃率五十骑亲卫陪石青一起去皇宫求见麻秋。

  一行人来到皇城金明门前,城门早已打开。宿卫军士卒打着十几盏灯笼分在两边照亮,麻姑、窝盔一人提了一盏灯笼站在城门洞外。

  “麻姑。你怎么也在?”石青摔蹬下马,上前接过麻姑手中的灯笼,一手牵了麻姑,向城内走去。

  “嗯。听说你离开襄国,我就让窝盔叔帮着留心。刚才窝盔叔说你回来了,我正想是不是该去西苑看看,哪知你就进宫了。”

  麻姑欢快的声音从灯笼烛火的暗影出来,叽叽咕咕的,听起来很受用。石青忍俊不住,轻笑一声,俯近麻古耳边低声道:“怎么?想我啦?待会和我回西苑——哎呦!”

  牵着麻姑的左手传来一阵钻心的痛疼,两根柔柔的、暖暖的纤指正狠狠拧着他的手心。手心上的肉极嫩,感觉最为敏锐,猝不及防之下,石青痛的忍不住叫出声来,他有心扔脱,只是被对方另外三根指头紧紧篡住了,麻姑是练武之人,不使出全力,他真还摆脱不了。

  “石帅!咋了——”何三娃慌慌张张跑上来追问。

  麻姑冷哼一声,这才住手。

  石青轻咳一声,向一旁的窝盔问道:“窝盔大叔。岳丈大人安歇了没?石青只怕打扰了。”

  “没了。姑爷。”

  窝盔欠了欠身,回道:“可巧了!督帅今天很高兴,在东堂喝了好一阵子酒,还未等歇下姑爷就进城了。督帅知道后,就让窝盔领姑爷去南台说话。”

  “哦?岳丈为何事高兴?”石青随口问了一句。

  “因为张夫人韩氏呢。姑爷不知道,那可真是个乖巧伶俐的女人。呵呵,自夫人去世后,这些年窝盔还未见过督帅对哪个女人像这样上心。”窝盔笑呵呵地,一副为恩主高兴的样子。

  “张夫人韩氏?”

  石青的脸从见到麻姑的愉快中倏地阴沉下来,语气飘忽地追问道:“可是那个被我关在西苑军营的张举遗孀韩氏?”

  “可不就是她吗。呵呵……姑爷扣住张举一家,算为督帅做了件好事,督帅不定多感激姑爷呢。”窝盔没心没肺地赞叹。

  石青沉默不语,牵着麻姑低头向前走。将到南台的识货,他向台上瞟了一眼,对窝盔道:“窝盔大叔。韩氏的事你就当没和我说过,以后也不要在我和岳丈面前提说韩氏,否则会很尴尬。”

  “嗯,知道了。姑爷。”

第七集 第六章 佞臣的用途

  五月二十一清晨,石青在邺城东门送别郗超以及南下和谈专使刘群。

  “刘大人,此行南下最重要的一点是快,尽早与大晋朝廷缔结和议,依靠建康朝廷制衡荆州桓温……。”

  建安驿外,石青、刘群离开和议使团队伍,在一行青青柳树下漫步而行,随意叙话。石青刚从宫中出来,他和麻秋就降晋称王、诸葛攸豫州之败以及未来的形势做了大半夜的畅谈,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石某和麻督议定,欲请大晋朝廷赐封麻督‘民王’之号。嗯,不错,这个赐号确是浅显直白了些,但事不在其表而再其里,石某以为这个赐号不错。”

  石青瞥了一眼惊愕的刘群,娓娓而谈。刘群点点头,示意记住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传国玉玺敬献一事。这件事其实是桩买卖,可以另外商谈,石某所求者,不过是越多越好的布帛、粮食而已,其他并不在意,刘大人需要在这方面留心。石某对和议条款要求不多,唯有一点就是,无论如何三五年内大晋军队、政令不能在中原畅通无阻,中原需要时间,石某需要时间,刘大人切切留意!”

  “刘群明白。”刘群躬身长揖,随即招呼和议队伍辞别石青,翩然南下。

  一夜没睡,石青没有一点疲惫之感,荆州军的出现仿佛点燃了与慕容氏罢战后渐趋熄灭的斗志,让他处于极大的亢奋之中。“三娃子!即刻传杨群、赵韶、赵诲去西苑见我,然后传令亲卫骑,收拾行装,备妥七日粮草,随石某去豫州走一遭。”

  荆州军在豫州出现,让石青不敢有丝毫大意;另外,关中密使向石青转诉了王猛征募胡人出关的用意,石青对此很是赞同,所以,他想往豫州走一趟,解决大晋荆州军的威胁并把关中河西的胡人士卒安置下来。

  谁知道石青刚回西苑坐定,豫州新的通传报到了邺城。

  这份通传是诸葛攸从堵阳报来的。诸葛攸在通传里先是请罪,言道自己轻敌冒进,因大意导致大败,罪不容诛,然后道出了敌军的动向,说宛城之战过后,上官恩等敌军没在原地驻守,而是匆忙南下,据守新野、樊城、邓县三城。诸葛攸道,也许对手听闻王朗后军正全面攻略豫州,自知实力相差太远,所以不敢轻锊其锋。通传末尾,诸葛攸道出了自己的判断:环顾宛城,能予乐弘、上官恩臂助者,必是荆州桓温。然,对手不能以力凌之,只能曲意谋划,设伏偷袭,且大胜而不敢留守,实因事发仓促,力有未逮,先前无备耳。

  看罢通传,石青打消了去豫州的主意。荆州军北上是临时起意救援乐弘、上官恩之举,短时间内可能不会给豫州带来威胁。这样的话,从建康朝廷入手制衡桓温也许更有效。

  拿定主意,石青吩咐亲卫:“请杨群大人进来说话。”

  杨群在青兖任太守期间,勤恳谨慎,辖治有方,石青很是满意,这次青兖人士大规模进入邺城,他让杨群也跟着来,目的自然是为了提拔。

  半年的太守生涯过去了,杨群一改昔日落魄模样,神色间恢复了许多自信。进了营房,他从容对石青施礼道:“征北大将军,杨群来了。”

  “杨大人请坐。”

  石青请杨群就座,他自己却在营房内来回踱步,随意地问道:“不知杨大人对青兖施行的胡人抬籍一事怎么看?”

  “杨群窃以为胡人抬籍实乃长治久安之良谋。”

  杨群先给出一个肯定的结论,然后斟酌着解说道:“自汉以来,胡人开始内迁中原,历经汉、魏、晋数代,内迁数目已达数百万之众。内迁胡人是为了充实边塞,避免胡人在塞外骚乱扰边,原本是个好计。然则,中原朝廷历朝历代看重胡人之勇武剽悍,喜用其为卒为伍,却忽视了胡人乃野蛮之人,不受忠义靡勒,没对其予以王化。国力强盛之时,中原朝廷自然不在意这些胡人,然则一旦国力衰弱,变乱迭起之际,未曾驯服的胡人便容易成为大患。八王之乱后,中原之所以沦落如斯,根本因由便是如此。”

  “好。不错,杨大人见地透彻。”石青扬声大赞。

  杨群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大将军借抬籍之名,对胡人施以王化,以礼仪羁绊之,去其粗俗野蛮。一旦时日长久,胡人便只能为我中原汉家之鹰犬,再不可能成反目之虎狼。抬籍之根本,就在于此。”

  “杨大人之言深得我心。这件事交给杨大人,石某很是放心。”

  石青来到杨群席塌前站定,俯首注目杨群道:“石某有意将关中一部分胡人迁至豫州施予王化,并在其中推行抬籍之策。这件事说来容易,若想安稳妥当,不出纰漏,却大为不易,不知杨大人可否帮石某分忧?”

  杨群起身一揖道:“杨群驽钝,大将军但有所命,唯尽心竭力耳。”

  “能尽心竭力足矣。”

  石青点点头,缓缓交代道:“王朗来报,关中军进入豫州以来畅通无阻,许昌、谯郡、汝南等地闻风而降,眼下豫州全境已归入邺城下辖。石某有意以王朗为豫州将军,驻守宛城,防御大晋荆州军。王朗将军麾下有徐磋、白犊等部胡人近两万,诸葛攸麾下还有毛受部千余胡人。石某意欲以防御荆州军之名,命令关中各部胡人分别驻守许昌、悬瓠城、淮北、宛城等地。待秋后农闲时,令豫州各部胡人家眷部落从河西南迁豫州定居,弃游牧渔猎之习,学耕种植桑之道,治汉家礼仪经学,推行青兖抬籍之策。这便是汝——豫州新任刺史杨大人之职责。”

  杨群愕然一愣,随即有些惶恐。在青兖推行抬籍之策比较容易,因为青兖胡人早被石青肢解的支离破碎,没有半点反抗之力。可在豫州就有些难了,关中胡人尚未受到严厉靡勒,而且数目如此众多,一旦做起乱来,可不是文职刺史能够应付的。

  杨群的为难神色石青尽收眼底,当下开口点拨道:“杨大人勿须顾虑太多,在豫州推行抬籍之策,一手需要硬一手还需要软。硬的一手由王朗将军以军令靡勒,若有人胆敢抵触,石某不吝于杀一儆百;软的一手就是大人的职责,对于心向汉礼的,杨大人可予以鼓励,对于懵懂不知的,杨大人可点明汉礼的尊荣加以引导,对于抵触的,悄悄报于王朗将军即刻。”

  杨群幡然醒悟,欣然道:“杨群明白了,有大将军和王朗将军依助,杨群定会将抬籍之策在豫州推行下去。”

  “抬籍之策若在豫州推行的好,以后可以邀请关中、河西等地胡酋前去参观,以便在中原各地予以推广。杨大人切切当心。”

  石青密密叮嘱了一阵,然后送杨群出去,站在营房门外交代道:“杨大人准备准备,尽快赶往豫州去吧,石某会通知王朗将军将豫州政务予以转交,大人任命刺史的正式文诰过段时间再行补上。”

  杨群应声称是,揖手作别石青。

  杨群刚一离开,何三娃就引着赵韶、赵诲两兄弟过来拜见。

  作为和杨群同时被邀请到青兖的关中子弟,赵韶、赵诲两兄弟的际遇与杨群可是天壤之别,两人在青兖一直没能担任职务,如吏员一般只在军帅府做些抄抄写写的杂事,这种生涯可把两兄弟急坏了,这般下去如何对得起天水赵氏的名头?随军帅府来到邺城后,两兄弟憋足了劲,打算走和天水赵氏关系不错的麻秋的路子,谋个超不多的职位官爵。只是向他们这等微末小吏想间邺城第一人麻秋并非易事,来邺城十余日了,竟然还未能和麻秋取得联系,就在这时候,石青先行派人前来敦请了。

  对两兄弟来说,“姑爷有请”比“麻秋有请”更为重要,一接到通传,两兄弟匆匆整理了一番衣饰,然后慌忙赶过来拜见。

  “见过征北大将军,大将军威风八面,杀得燕军丢盔弃甲,闻风而逃,真乃神人也,只可惜我等未能鞍前马后供大将军驱策……。”

  一见面,赵氏兄弟把奸佞名臣的潜质发挥的淋漓尽致,赞词谀语滔滔不绝,大拍特拍黑雪的屁股。

  “好久不见,二位一向可好。”石青微笑着说了一句实话,自从关中回来,他确实再没和赵氏兄弟见过一面。

  赵氏兄弟闻言鼻子一酸,四只眼睛雾蒙蒙地,竟是有了些泪花。

  “好!好——多谢征北大将军牵挂,赵韶和兄弟一切都好,只恨不能随侍大将军身侧以效犬马。”赵韶哽咽作答。

  石青点点头,郑重说道:“贤昆仲拳拳之心,石某深知。石某并非不愿让二位跟随,只是前方战事凶险,担心伤着了二位啊。”

  石青这番苦心着实感人肺腑,赵诲忍俊不住,扑通一声,跪倒在石青面前,嚎哭道:“能得大将军如此体谅,赵诲兄弟虽死无憾,肯请大将军将我兄弟留在身边,上阵以身挡刃,回营日夜服侍,苦累凶险我兄弟亦甘之若饴。”

  听到日夜服侍一词,石青腹中一阵翻江倒海,过了好一阵,他强自压下腹胀的感觉,感慨道:“贤昆仲盛情石某心领了,二位但有此心便可,用不着随某上阵厮杀;且中原初定,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时,贤昆仲大才,正可为石某分忧。”

  话说到这里,石青重用之意昭然若揭,两兄弟精神一阵,当下不再恳请“日夜服侍”,一起躬身施礼道:“但有用得着之处,大将军尽管吩咐,披肝沥胆不敢有负。”

  “披肝沥胆倒是不用,此事只需用心即可。”石青淡淡地说了一句,随后似乎十分为难地样子,蹙起眉头沉默不语。

  赵韶眼珠一转,心中窃喜。让石青为难的事情不多,这等重任能交给他兄弟二人,说明石青很看重两人之才。

  私下琢磨了一番,赵韶小声试探道:“征北大将军何事为难?只要有用得着处,无论让我兄弟二人做什么都可以。”

  “唉,此事难以启齿,确实令石某很是为难。”石青长叹一声,淳淳说道:“石某信得及贤昆仲,有心请二位帮着分忧,请二位务必替某保守秘密。”

  赵韶、赵诲又是一喜,眼看着自己兄弟二人是要被石青托为心腹了。“大将军尽管放心,我兄弟二人理会的其中厉害。”

  石青目光温淳,在赵氏兄弟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