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正是他老人家。”陈然傲然作答:“你知道刘刺史年年遣送编户,却不知为了少送几人,他给石虎叩了多少首;你知道刘刺史服侍石虎,却不知为了从石虎刀下救出三万多青州民众,他冒了多大的凶险;你知道刘刺史政绩卓优,却不知道这意味着青州没有流民、没有叛乱;八万多青州生民安居乐业…”

  石青记得刘征,历史上刘征是个爱惜民众、机巧多智的人物。是很有代表性的‘士子’。这样的人不在意谁夺得天下,也不是强项令;很务实地,在职权范围内体恤民众,牧守一方;对于苛政尽力转圜应付,将损失减到最低,对于善政,也是循机而行。

  刘征曾在石虎下令屠城之后,巧妙进言,让石虎心甘情愿地更改命令,挽救了三万多青州民众,仅此一项,就能称作能吏。这样的人,自然不同一般人,一听大晋北伐就欢喜鼓舞、倒戈举旗。刘征清醒地认识到,大晋北伐未必一帆风顺,未必如人所愿。所以,他派来了使者。他的用意很明显,无论北伐是成功或是失败,都不要把战火烧到青州,不要让青州民众受到牵连。

  这是一个智者。

  石青拿定主意,上前打断了两个人的争吵,肃然道:“陈先生,我答应你。三义军不会进入青州,不会骚扰青州民众。”

  陈然望望石青,有些不解。这人一身士卒装扮,说话怎地如此托大?“请问…你是?”

  “我叫石青。是三义军大督护,也是军帅。听说泰山会盟,便赶了过来。幸好赶上。”石青语气很谦逊,刘征和陈然真心爱惜青州民生,让他顿生敬意。

  陈然看看诸葛攸。诸葛攸颓然道:“是啦,石大督护的话比我管用。哎,我说陈兄,我们可以不进入青州,不过,青州是不是给我们补充点给养,也算为王师北伐稍尽绵薄吧。”

  陈然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听到请求后,缓缓点头,“青州很苦,但再苦我们也会凑上两三千石麦粟。以资军用。只不过…”他紧紧盯住石青,不容反驳道:“粮草交割需得暗中进行。”

  “当然。那是当然!”听到‘暗中交割’石青心里已乐翻了天。什么叫郎情妾意?什么叫瞌睡来了送枕头?这就是。

第二集 历史投机者 第四十一章 贱人,喜欢硬的

  陈然和刘复一样,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得到大晋先遣使、三义军大督护的承诺后,他连祖凤都不想见,就要回转青州。

  “希望石大督护记住今日之诺。青州八万生民绝不会任人欺诳。”陈然之语,掷地有声。石青郑重点头,诸葛攸认真看了陈然一眼。

  临别之际,陈然提出了一个要求:“诸葛山庄、羊家楼是青州铁和石碳的唯一来源;参与北伐会盟可以,但请石大督护留意照顾,不要让他们停止了营生;否则,两个坞堡没有产出,不能换取食盐、粮、布帛,青州也会受害,没法修补冶炼农具铁器。”

  “如此说来,刘刺史的消息是从矿村得到的?”石青问道。

  陈然点头。“两个坞堡和青州休戚与共;如此大事,他们怎敢隐瞒。”

  诸葛攸目光一闪,问道:“陈兄,诸葛山庄是何来历?小弟怎地不知?”诸葛攸在刘复、陈然面前都以本名相告。他这一问也在情理之中。

  陈然沉吟片刻。道:“诸葛山庄原是你们诸葛氏的作坊之一。诸葛氏南渡后,诸葛山庄地处徂徕山中,在战乱中得以保存。诸葛氏一去经年,杳无音信。原有的作坊管事便自认诸葛姓氏,以诸葛家人的名义打理作坊,便成了眼下的诸葛山庄。嗯…这种情形,不仅是诸葛家,羊家楼亦如此;在北方,这种情形很多。世事如此,在所难免。”

  诸葛攸冷笑几声,对陈然后面的托词不屑一顾。

  与石青、诸葛攸轻松应对两位密使相比,祖凤明显很吃力;会盟协议难定结论。

  奉高城的流民势力好说。他们一没身家二没前途,只有烂命一条,只盼着时机到来,拼搏一番。大晋北伐,祖家军前来招揽会盟,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干柴烈火,一点就着。

  两个坞堡可就大大不同。小日子过得安逸着,大晋北伐成功,带来的不仅是天下一统,还意味着老主人回归。到那时,哪还有山寨版的逍遥自在。所以,任由祖凤信誓旦旦,羊家楼的羊琨就是沉默不语,逼急了就憋出一句话:慈体事大,琨需要请示父亲后才能决定。

  诸葛尚更沉稳,捻着三绺美髯,微笑不止。“等等…看看…北伐大军抵达兖州之时,我等自会举旗响应。”

  彻头彻尾的投机主义者!石青没来由想到这句话。

  等北伐军抵达兖州,用得着你响应?先驱还有何意义?哼。任你奸猾是油,只要信了北伐先驱之说,就得入新义军的套。

  石青冷笑,附耳和诸葛攸嘀咕起来。诸葛攸听得连连坏笑,眼中冒光。

  旋即,在石青和四个披甲士的护卫下,诸葛攸昂然入帐,冷冷环视四周,傲然道:“祖小姐。结盟不是请客吃饭;志同道合者,不请自来,道不同者,不相为谋,多说无益。此次北伐,大晋倾全国之力,汉家儿女无不争先恐后;举旗响应的豪杰之士再所多有。何必在意山旮旯里的偷生之辈…”

  说着,他逼视羊琨、诸葛尚,讥笑道:“嗬!少了张屠夫,还吃不到褪毛猪?”

  这是赤裸裸地威胁。

  奉高城的两位小督护大呼痛快,拍手叫好。霎那间,诸葛尚、羊琨两人脸色变得又黑又红。羊琨拍案而起,怒喝:“汝是何人?胆敢如此无礼。”

  诸葛攸轻蔑地瞟了一眼,淡淡道:“某是大晋北伐军先遣使,专事联络北地英雄豪杰;没时间和观风望色之辈虚应故事。两位,请吧。北伐军不欢迎你们。”

  ‘先遣使’的名号唬唬山里人显然足够。诸葛攸一番自我介绍,不仅诸葛尚脸色大变,羊琨也是一滞,有些畏缩。任他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和朝廷官员争执。

  祖凤若有所悟,在旁殷殷道:“大势未觉,顺逆由心。先遣使大人,是祖凤执着了。也罢。二庄主、少堡主回转徂徕山后,请转告你们大督护,善自珍惜。”

  当下,不由分说,将诸葛尚、羊琨请出大帐。

  诸葛攸转对奉高城的两个小督护一笑,道:“有个朋友告诉我,人啦,千万别将自己太当回事。呵呵,诸葛山庄和羊家楼显然不知这话,太把自己当回事,纯属自取其辱。”

  戴洛、孙留北恭敬地附和着笑,态度与刚才截然不同。朝廷官员的名号远不是祖家军能比的。

  四人重新入座。石青侍立一旁伺候。

  “两位。泰山县王传不仅不来会盟,还向大赵告密。实在可恶。我意让祖家军、奉高军组成联军,拿下泰山县,诛杀王传,以儆效尤。两位以为如何?”

  “愿以先遣使之命是从。”奉高城很有诚心,在组建联军这等大事上,两位小督护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应承,显然得到了极大授权。

  石青心中暗喜。

  这时,耗子在帐外招手示意。他出帐一看,原来诸葛尚和羊琨没走,迟迟疑疑意欲过来,却被亲卫队拦住了。

  “他们要求见睿远大哥。”耗子上前禀报。

  石青心中了然。两个坞堡想观风望色,可不是成为北伐军的敌人,诸葛攸作为朝廷代表,对他们观感太差,肯定让他们很不安。一旦大晋北伐成功,他们的好日子就算到头了。

  “暂不理会,磨磨他们的性子。”石青吩咐一声,又进入帐中,听两位小督护说话。

  “…若是联络到左敬亭,想取泰山县,易如反掌。”说话的是戴洛。石青一进来就被这句话吸引了。

  “左敬亭是何许人?”诸葛攸问道。

  戴洛回答的很详细。“五大夫寨共有五个峪,山民村已经烟消,可以略过不提。此外还有戴峪、孙峪、王峪、左峪。左敬亭是左峪原来的当家人。半年前,王峪火并山民村和左峪,左敬亭认输服软,得以保住性命。不过,左敬亭是多年悍匪,胆大狠毒,手下有一帮跟随多年的亲信;王传很不放心;明面上让他做了副手,暗地里裹挟左峪家眷以为质。两人面和心不和;若能联系上左敬亭,只要能把王传调出城,凭左敬亭的手段,定能拿下泰山县…只不过,王传戒备森严,这时候想遣人进泰山县却有些难。”

  “进泰山县城…”石青思索着,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又听四人议了一阵,石青喊出诸葛攸,说了诸葛尚、羊琨求见之事。

  “这些人就是贱,哄着不吃打着吃。”诸葛攸嘲笑一句,问道:“你说怎么办?”

  “不是已和奉高城约定,五日后成立联军吗。你告诉他们,愿意加入联军,五日后派军前来。这是最后的机会。”石青说着,笑着补充了一句。“当然,粮草辎重需要他们自备。他们舍家为国,大晋和皇上会记住的。”

  诸葛攸低笑一声,端着架子走到诸葛尚和羊琨面前。两人老实了许多,见到诸葛攸慌不迭地行礼。诸葛攸坦然受了。他是天生当官的材料,上来一通训斥,接着抚慰了两句,最后按照石青说的,一一说了,一扬手,将两人打发了。

  诸葛尚和羊琨显然不是拿主意的人。诸葛攸只是让他们传话。他相信,两个坞堡的当家人怎么也要派点兵马来意思意思,一个小小的坞堡,敢得罪大晋北伐先遣使?

  打发了两人,戴洛、孙留北也来告别;他们要赶回奉高城,精选兵马,五日后赶来组建联军。

  “两位小督护拳拳之心,本官铭记在心。”诸葛攸客套一番,随后压低声音道:“不知二位能不能提前两日带兵前来?本官意欲三日后破泰山县,颇有借助之处。”

  “如大人所愿。三日后定当带兵前来。”两位小督护慨然应允。

  客人都走了,石青也和祖凤率队回转新义军驻地。祖凤牵着白夜走在石青身边,几次欲言又止。石青看出来了。问道:“凤儿。有心事?”

  祖凤迟疑道:“石帅。新义军没有任何凭证,单凭一番虚言,诈作北伐先驱,就已得到四方人士响应,你说,有这等民心可用,北伐怎会不成…北方大乱,天时地利人和,大晋无一不占。哪有失败的理由…我认为,这次北伐真的很有希望。石帅,我们助上一臂之力好吗。毕竟,我们是…”

  祖凤殷殷说着,注目石青。北伐——祖家儿女无时或忘。她多么希望能投身其中,泼洒献血和忠诚。

  石青不忍拒绝,也没办法拒绝。“凤儿,我和你一样希望北伐成功。若有可能,别说助上一臂之力,就是舍去了这条性命又算得什么?只是,大晋北伐注定不能成功…”

  “你确信?”祖凤凝视石青。第一次对石青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拭目以待吧。”石青有些萧索,落寞道:“若是大晋北伐军能打到兖州,我定会率新义军响应,只不知他们有没有这个本事。”

第二集 历史投机者 第四十二章 诸葛攸入伙

  禀丘距离泰山县三百来里,乘马不消一日就到。初九日,石青、诸葛攸连决来到兖州首府,以大晋先遣使的身份秘密拜访了刘启。

  刘启年已五旬,面目慈和。含蓄内敛,对两人很客气。欢宴一场,临寝又安排了陪寝侍女。诸葛攸坦然自若地道了谢,随后像色中饿鬼一般,匆匆钻进了温柔乡。石青道谢推辞,刘启也不在意,任其自便。

  第二天一早,他们辞别刘启,回转泰山,同行多了一人:刘复。

  这次来禀丘,为的是求取兖州刺史的信印。

  石青意欲冒充刺史府官员,混进泰山县,联络左敬亭,以便里应外合。谁知刘启十分诚心,听说原由后,命儿子刘复亲自出面,配合‘三义军’的行动。刘复任过肥子县长,泰山附近的人大多认识;有他出面,可信度可就高多了。

  午后,行至肥子城废墟,孙霸、丁析率二十名精悍卫士迎上来。石青、诸葛攸向刘复道了声珍重,告辞而去。孙霸冒充刺史府亲卫,护卫刘复前去泰山县城。

  大晋北伐,三义军先驱北上,奉高城、诸葛山庄、羊家楼响应,六月十三结盟组建联军…一个接一个的消息传入泰山县城,弄得城内一片紧张。

  其他人可以响应北伐,可以投靠大晋,唯独占据泰山县的王传不行。因为王传是王弥的侄孙,而王弥是大晋司马氏的仇人。

  永嘉之乱,司马氏子弟自相残杀。杀得大晋没了军队,杀得北方城城残破、村村流民,杀得天下人纷纷起事,其中有两股声势最大,规模超过二十万人;王弥是其中一股的首领。王弥的运气不好,一起事总是遇到厉害的对手,起事后,屡屡被打得头破血流。走投无路之下,他投靠了匈奴刘渊。当时刘渊没有多大实力,所有部属包括附晋的匈奴五部、附庸汉人、杂胡,加起来还没王弥手下人多;只能悄悄呆在并州,不敢跑出来惹事生非。

  王弥投降匈奴,刘渊声势大涨,自此有了平定北方,覆灭西晋的潜力。

  与此同时,王弥开始转运;南征北伐,战无不胜;为匈奴刘氏攻克青、兖数州之地;又伙同石勒、刘曜攻克都城洛阳,生擒晋怀帝,大晋正溯传承因此断绝。

  王弥与司马氏之间,如此深仇大恨,谁会忘却?谁能忘却?王传怎敢响应大晋北伐?

  向兖州刺史府告密后,王传就急不可耐地等待消息。常年躲在深山的他,除此之外,也没有向邺城朝廷示警的其他渠道。

  正自坐立不安之时,城上值守部将来报,有一小队人自称是禀丘信使,前来扣城,有人认出,为首者是原肥子县长刘复。

  “刘复?刘刺史的公子么?”王传大喜,亲带一帮亲信出城迎接。

  刘复很擅长与人交际,一见面就送给王传一顶高帽。“王督护身在草莽,心在社稷。真乃忠贞之士。”

  王传顾不得客套,一边揖让,一边急问:“刘大人,大晋北伐的消息可曾送往邺城?三义军在泰山招揽人马,活动猖獗;刺史大人可有定计?”

  刘复不慌不忙。“王督护放心,大晋北伐的消息已快马传向邺城;此时,该已到了。至于三义军么…刘复正为此而来。”

  王传又惊又喜。“据王某所知,三义军不下三千众,战力强悍,不容小觑,请朝廷尽早发兵剿除为好。”

  刘复从容道:“等朝廷出兵只怕有些晚。奉高城、诸葛山庄、羊家楼三日后与祖家军结盟。一旦定盟,别说泰山一郡,整个兖州都可能糜乱。事不宜迟,家父决定,务必在十三日前破了祖家军。请王督护与兖州同心破贼。”

  王传砸砸嘴巴,欣喜道:“哈哈。这是自然。刘大人,王某备下酒宴,为大人洗尘。请。”揖让着,引刘复进入城内。

  刘复进入泰山县的时候。石青和诸葛攸也回到新义军驻地。

  祖凤、司扬、韩彭、伍慈迎上来。

  司扬抢在祖凤前面,冲上来擂了石青一拳。哇哇大叫:“蝎子。太棒了。奶奶的。奉高城来信,明儿上午一千二百兵丁准时到达。哈哈,新义军又添一千多人。真他妈痛快!”

  奉高城人丁五千左右,青壮两千。派出一千二百人已是极限,足见诚心。一旦这些人收编降服,奉高城就名存实亡。

  这样的好消息,石青听到后本应该高兴,可他仿佛有些魂不守舍,勉强笑了笑,道:“请他们明日午时前赶到泰山县东十里外埋伏,等候命令。”

  女孩子心细,祖凤看出异状。靠近过来,问道:“怎么?兖州之行不顺?”语声轻轻,切意浓浓。

  石青一悟,揣摩着自家心思道:“不是,兖州之行很顺。不过…我怎么感觉有点不真实。呵呵。也许是张遇留下的阴影?”

  新义军计划是,联络左敬亭,调出王传,以便左敬亭有机会控制城池。为了这个计划,他们编造噱头,布置了一个败亦无损,胜则可能独霸泰山郡的陷阱,让王传往下跳。

  似乎一切很顺利。兖州刘启很配合,刘复进了泰山县,奉高城襄助的人马也来了。为什么会觉得不真实呢?

  石青很纳闷。

  诸葛攸感觉很没面子,有些恼怒道:“石帅放心。王传一介流民,怎能和张遇相比?诸葛攸只需略施手段,定然让其束手。”

  是么?石青狐疑地望过去。这家伙叫诸葛攸,不叫诸葛亮。

  “不错!王传算什么?慈胸中所藏,随便挤点,淹也淹死他。”伍慈不放过任何表功的机会,意兴飞扬,拉开架式。已准备大大自褒一番。

  看到伍慈,石青眉头彻底皱了起来。这家伙叫伍慈,可不是伍子胥。

  这个计划出自三人之手,一个是伍慈,一个是诸葛攸,一个就是石青自己。让石青感觉不踏实的就是:这三人有一个能让人彻底放心的么?

  伍慈,思维天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