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孪礁苯娜耍直鹞煺砼妫蹂觯诘隆!�
听了这一番任命,众人都是微微松了口气。
这一番改制,要说变动还真是不小,废除了总坛和分香的区别,将所有的力量都整合在了一起,成为了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要说变化大,其实也没多大,不过就是把所有力量都揉在一起了而已,两个香合并,两个香主一个当主将一个当副将,手底下还是那些人。总体来说,他们最担心的失去权柄的可能并未发生,最不济的也捞了一个副将当当。
如此以来,十一支香变成了前后左右中五军,而中军以总坛最为精锐的一万黑甲胜军为基础,又是加进了三个香的兵力,总兵力达到了两万五千,牢牢的压制住了其它的前后左右四军,也杜绝了任何反叛的可能。
“诸位,都听清楚了吧?”
徐鸿儒笑眯眯问道。
“听清楚了!”众人齐声应对。
他们心里也是升起了一个疑问,咱们现在都是主将副将了,那教尊大人又是什么官衔?
似乎知道他们的想法,徐鸿儒脸上笑意一收:“本座从今日起,便是白莲圣王!本座所在之土,便是白莲圣国,白莲圣教,就是我国之国教!”
他瞧了众人一眼:“诸位,还不拜见?”
众人赶紧乱哄哄抱拳道:“见过圣王大人(陛下、殿下)”
听到如此杂乱的应对,徐鸿儒脸色立刻就是有些发冷,他寒声道:“现在都是做了官,称了将的人了,怎么还这么不懂规矩?”
一边的冯西尘会意,双膝跪倒,高声道:“下官叩见圣王千岁,祝我圣教,泽亘绵长,祝我圣王,万寿安康!”
众将恍然,也是纷纷跪倒在地,口称圣王千岁。
听着众人齐声的称颂,徐鸿儒嘴角的微笑再也止不住,慢慢荡漾开来,终于变成了丝毫不加掩饰的哈哈大笑。
他沉浸在这种天上地下似乎唯我独尊的感觉之中好一会儿方才醒了过来,而这时候,下面的诸将已经是跪的膝盖都发酸发疼了,徐鸿儒这才缓声道:“诸位,都起来吧!”
众人起身。再看向徐鸿儒的时候,忽然发现。似乎有些东西已经悄然的改变了。
教尊还是那个教尊,身形容貌并未发生变化。只是他站在那儿,脸上似乎蒙了一层水雾,看不那么真切了。而他的身形,似乎也高大巍峨了起来,面对着他,就像是面对一座高山,让人不由得便生出恐惧、敬畏的感觉。
当年那个跟兄弟们坐在一起吃着烤鱼喝着浊酒的教主,再也消失不见了吧?
不少人心里都是想到。
“这就是建制的大致情况,当然。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若是要全都读完,怕是得一两个时辰才成。”冯西尘笑着抖了抖手里的那一卷厚厚的绢帛:“不过那些细枝末节,咱们待会儿再说,现在说第二件大事,就是下一步的行动。”
这也是众人都关心的问题,心里也都是想过的,有自己的打算,不过现在看来,教尊。哦,不,是圣王千岁,怕是不会给大伙儿说的机会。要一力独断专行了。
冯西尘道:“圣王千岁示下,我们几个仔细斟酌了一下,咱们下一步的目的地。就是塔山卫!”
“塔山卫?”
众人顿时是一阵哗然。那里可是明军手里仅有的几座城池之一,有超过万余重兵把守。而且距离兀者卫和兀者后卫都不远,一旦被包围。立刻就会有明军援兵过来。
他们过去都打的太顺了,几乎没有损失什么兵力,而且他们也知道明军不是多么好惹的,圣教起事之所以这么快,多半还是因为明军都被抽调到北边儿去跟女真人见仗了,是以大伙儿都有点儿不想碰这个硬骨头。
唯独李青山却是两眼发亮,一副极为兴奋的样子。
“安静!”徐鸿儒敲了敲椅子的副手,面色不愉道。
待众人闭嘴,他才沉着脸道:“孤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只是打塔山卫是必行之路,咱们别无选择!”
“圣王千岁说的没错儿!”冯西尘接口道:“现在咱们只能在辽北将军辖地晃荡,往西的松花江将军,往南的建州将军,恐怕都已经知道了咱们这边儿的乱象,只是伪明朝廷效率低下,拖沓不堪,他们想来是还未接到围剿咱们的命令,因此不敢妄自动兵,但是若是咱们跑到他们那儿去,人家哪有不打的道理?而且估计时间也差不多了!你们不要以为时间还很宽绰,咱们时日不多了,在这段时间内,必须要迅速提高实力,都明白么?”
“明白了!”众人稀稀拉拉答道,显然还是有些人不以为然。
冯西尘也不着急,接着道:“现在咱们的只能在辽北将军辖地这一片儿上折腾,不去打明军,难不成去打女真?而且,咱们这么躲着也不是事儿,终归是要和他们大打一仗,看看咱们会下这些兵,到底是什么货色!况且打下塔山卫来,好处也是不少!”
一听有好处,众人顿时眼睛一亮,齐齐问道:“什么好处?”
“甲胄、兵器、粮食!”赵云山接口道,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凝重,带着一种说一不二的威严:“内线传出来的信儿,足以武装超过叁万大军!能拿下来塔山卫,咱们势力大增。至于粮食。”
他冷笑一声:“怕是你们都断了炊了吧?”
众人讪笑。
他们都没什么长远规划,一个个的攻下一地之后便纵容手下大吃大喝,就像是一群蝗虫一般,而现在,能吃的都吃的差不多,就剩下吃人了。
徐鸿儒一锤定音道:“就这么定了!传令下去,有三日的时间整合,三日之后,兵发塔山卫!”
正德五十三年三月十五,白莲教于脱伦卫建制更张。
白莲教主徐鸿儒宣宣告白莲圣国建立,暂不定都,自命为白莲圣王,定白莲圣教为国教,军队正式命名为白莲圣教军。大封诸将,将各香兵力合并为前后左右中五军,并颁定‘白莲天规十条’及白莲圣国兵制。
白莲天规:第一,崇敬无生老母;第二,不好拜邪神;第三,不好妄题圣王之名;第四,每日午时三拜九叩,颂赞圣王之恩德;第五,孝顺父母;第六。不好杀人害人;第七,不好奸邪**;第八。不好偷窃劫抢;第九,不好讲谎话;第十。不好起贪心。前四条属于宗教信仰和个人崇拜的范畴,后六条则是对于教徒的道德约束,素日里则是当作教徒们的生活守则,战时则为军事纪律,违犯者重则立即处决,轻者枷杖。
白莲圣教兵制则是由冯西尘和赵云山联合制定,冯西尘饱读诗书,赵云山久经行伍,两人合力。很快便是打造出一套极为严密细致的军制。
五人为伍,伍长统之;五伍为两,以两司马统之;四两为佰,以百夫长统之,至佰这一级始有属吏,一佰有一百零四人;五佰为营,设把总,一营有五百二十五人;五营为师,设师帅。一师计二千六百三十人;前后左右中各军按照各自统兵的多少则有多少师帅。全军设一主将,一副将。
白莲圣军无论平时还是作战,都以军为最高建制单位。主将平时负责训练和行军扎营等基本任务,而战时则进行战场上的作战指挥和调度指挥。由主将、副将、师帅一直到百夫长、两司马组成作战指挥系统,又以职位等同于副将的各种典官及其属官和僚吏组成后勤补给系统,并在这两个系统之上再设一奉天讨逆大将军作为全军的最高长官。总理全军事务。
这种兵制,一来是寓兵于民。方便征兵;二来则是仿照《周礼》采用伍、两、佰、营、师、军等六级编制。这等严密的分工,刚一起事就能及时制定出规章制度来的现象。在历代的农民起义中也是极为少见的。而由此可见得,白莲教积累百年,厚积而薄发,教中确实是人才济济,冯西尘等都是胸有丘壑,心思缜密之人物。
这一点,从军服这一细节上甚至都能体现出来。
中军乃是圣王之御林军,军服全白色;前军所统属,白衣镶绿边;后军所统属,白衣镶黄边;右军所统属:白衣镶黑边;左军所统属:白衣镶蓝边。
如此之精细,此人才能,可见一斑。
同时建立‘圣库’制度。
所有信徒教中,要将各自之所有财物奉献于圣库,所有人的衣食,都由圣库开支。从此以后,全国全军皆实行这种制度。作战中缴获的金银﹑绸帛﹑珍宝等,必须上交圣库,个人不得私藏,违者处以重罚,直至斩首。将领士兵的生活需要,由圣库供给。其供给种类和标准,粮﹑油﹑盐大致不论老少,一律等量供应,以示公平;食肉供给,圣王以下每天份额各有等差,下级将士不是每天供给。其余供给,数量各有等差。但各类供给定额并非固定,依物资来源多少而有不同。
同时还更改历法。
正式颁行白莲圣历,废伪明之纪年,以白莲教大起事之年也就是正德五十三年为白莲圣国辛开元年,辛开,通新开,即白莲教开天辟地之意。并规定一年为蹊三百六十六日,单月三十一日、双月三十日,立春、清明、芒种、立秋、寒露、大雪六节气为十六日,其余十八节气皆十五日。仍以干支纪年,但将地支中“丑”改为“好”、“卯”改为“荣”、“亥”改为“开”。又颁布“白莲礼制”,明尊卑,严上下。
这些规章制度,使得白莲教脱离了简单的农民起义的范畴,成为了一支真正的具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和作战目标并且有极强的组织能力以及不断上升的战斗力组织。
史称‘脱伦卫建制’。
在脱伦卫休整了三天之后,整编完整的白莲教前后左右中一共八万五千人及被组织起来的壮丁暴民四十余万扑向塔山卫,大军号称一百二十万,气势汹汹。
白莲圣教打出了‘杀进关内,诛灭伪明’的旗号,用以号令天下。
而他们提出的‘不纳皇粮不交税,人人分地又分田’的口号,更是如同瘟疫病毒一般,短短的几日之内,就传遍了整个关外大地,还以惊人的速度,向着关内蔓延而去。
不知道多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几乎已经无法支撑的穷苦农民,被这句话挑起了心中的反抗意志。
——————————分割线————————
白莲教的动向可说是整个关外所有势力都关注的核心。这场发生在大明边境不远处的大起义,牵扯进了三方势力,更是不知道多少人想要从中分一杯羹。
比如说哈不出。再比如说连子宁。
军情六处在辽北将军辖地安插了至少五十个探子,其中更是已经有不少混入了白莲教之中。虽然不是什么高层,但是搞到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情报还是可以的。
并没用到牛大章这一条线。三月十五白莲教聚会完毕之后,三月十七的傍晚,消息就已经传到了位于镇远府的将军府。
而这个时候,武毅军势力所有千户以上的军官以及所有郎中包括郎中以上的文官,济济一堂。
连子宁正在宣布奴儿干都司新的建制。
经过了数日的酝酿,这套方案终于出炉了。
大会议室中坐了足足有百多人,已经是有点儿挤了,武将坐在连子宁的左手边,文官则是坐在连子宁的右手边。
男左女右。男贵女贱,文左武右,文贵武贱。
将文武官员之间的地位关系和人伦大道,天地纲常联系起来,不消说,自然是那些文臣们干的好事儿。本来也没这个说法儿,不过自正统年之后,国朝武将地位急剧下降,被文官视若猪狗一般驱使侮辱。这文贵武贱的格局便算是定了下来。
而连子宁现在却是这般安排,分明就是把这个格调给转换过来了,他用这种温和但是一目了然的方式很清晰的告诉了大家——在武毅军的地盘儿上,武将比文官重要!文官。至少在这个阶段,只是武官的附属品而已。
长期以来,武毅军统辖范围内的格局。便是如此,都知道当兵的才是大爷。都知道军人才是根基。不过这些话,终究是没人拿到台面上来说。而今日,连子宁却是把这层面纱给生生的揭开了。
这未免就有些一点儿面子也不给别人留的意思,也是让有些文官很是不适应,心中不免得有些不满。
他们的神色,连子宁看的清清楚楚,他们心里的想法,连子宁更是知道的分明。没几个人比来自几百年后的他更清楚这些大明朝文官儿的思维,自正统朝武将势力衰微,地位不断下降,至今已经百年,这百年的时间,足以让文官瞧不起武将,欺辱打压他们成为了一种习惯。
连子宁就是要把这个臭毛病给改过来!
他们可能心里还在想,现在正是打仗的时候,武将地位高些也是理所当然,等以后天下太平了,自然又是文官占据上风了。但是连子宁想做的,却不是一时一朝,而是千秋万代!从现在开始,他想要的是不管多少年之后,武将的地位就算不是凌驾于文臣之上,也绝对不能比文官儿低!
因为军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
当这根脊梁被打断的时候,这个国家,这个王朝,距离覆亡也就不远了。
汉唐重兵,天下布武,尤其是唐朝,那是军人们最为煊赫,最为辉煌的一个朝代,可以说皇帝本身就是一个武人。正因为唐朝重武、重军,才能打下那般庞大广袤的疆土,四夷尽皆臣服。
而那些重文轻武的朝代,有几个有好下场的——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元,明亡于后金,下场都是极为的凄惨。
说句诛心之言,连子宁宁愿这个国家在自己人的军阀混战中覆亡,也绝对不希望她像是两宋以及自己那个时空的大明一样,沦落入异族之手,被肆意的蹂躏践踏。
这是我们的疆土!
连子宁敲了敲椅子的扶手,淡淡一笑:“我知道你们诸位,是怎么想的。文左武右么,文贵武贱,国朝素来如此。但是近日,我要很明白的告诉诸位,告诉你们,我麾下的这些文武官员们!在我连子宁的麾下,在我武毅军大旗飘扬的所在,地位高的,永远都是武将,你们这些文官,只是帮衬辅助而已,永远不要妄想着,骑在军人的头上拉屎拉尿!现在如此,以后如此,千百年后,还是如此!告诉你们,老子也是个军人!”(未完待续。)
六三八 武毅军大改制
(这章是耗费了很大的心力写出来的,下一章开始,**开始)
这最后一句,几乎是连子宁吼出来的。
这口气连子宁也是压在心里很久,正好趁此机会发泄出来,说实话这时候他心里虽然生气,却还没有到那种怒不可遏的程度,也是有做戏的成分在里面。之所以如此,就是要让这些人明白,他的决心,以及他厌恶的。
上位者发怒会有怎样的威慑力?
且不说帝王一怒,血流漂橹,尸横遍野,就说后世那个官本位逐渐消退的年代,哪怕是一个县级别的官员大发雷霆,下面的人也是噤若寒蝉,战战兢兢。更别说这时候的连子宁,手握重兵,说一不二,更是养出了那种颐指气使的威势。
正所谓言出法随,语若风雷。
大会议厅里面瞬间变得安静异常,所有的文官儿都是低着头,心中惊骇恐惧不已,连动都不敢动,生怕给大人瞧见怪罪。没有一个人,也包括洪朝刈在内,敢于这个时候触怒连子宁的雷霆怒火。有的那胆气不足的,更是已经抑制不住的轻微发抖了。
而跟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坐在对面的武毅军诸将们,一个个挺胸叠肚,下巴扬的高高的,脸上写着自豪,看向连子宁的目光中,更是充满了感激和敬服。
多少年了,咱们终于骑在他们头上了!
这样的主公,难道不值得效死?
“谁还有什么话说?”连子宁双手扶着桌子的边缘,身子前倾问道。
继续安静。
坟墓一样的寂静。
“都没什么可说的是吧?好!”好一会儿之后。连子宁嘴角方才露出了一丝笑意,他坐下来。摆摆手:“心里的疙瘩解开了,那就说正事儿。下面宣布咱们奴儿干都司的官制。”
说到这儿。众人耳朵都是竖了起来,听的仔细,生怕漏了一个字。
“首先,咱们来说中枢方面的。”
“按照朝廷原先的意思,在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之中,设立都指挥使一,为正二品;设都指挥同知二,为从二品;设都指挥佥事四人,为正三品;设经历一人。为正六品,辖理都指挥使司经历司;设都事一,正七品;设断事一,正六品,辖理都指挥使司断事司;设副断事一,正七品,副辖理都指挥使司断事司;设司狱一,从九品,辖理都指挥使司司狱司。此乃常设。但是……”
连子宁话锋一转。轻轻拍了拍桌子:“在本官这儿,行不通,这些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