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刚入库,加上上个月从欧洲调回来的那几批,我们有二十万箱库存在手,可以好好的给那些新手上一上课,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价格战。”
看着尼凡故作自信的样子,依然沉重的表情却出卖了他,这次南洋烟草的几种香烟运用了许多新的科技,烟盒还可以跟得上,但那种没有纸味的“烟屁股”是如何制成的却是无人得知,目前英美公司总部已经将样品发到了杜邦公司,拜托对方尽快仿制,但什么时候出来能不能出来还是个问题。眼看着市场大片大片的沦丧,不仅是尼凡,英美烟草各个中国城市的分部都叫苦不迭。
“这次价格我们应该调低一些,我想我们应该调到…”想了半晌,尼凡也没能拿出一个确切地水准来。
“不能像过去那样了,即便价格降上一半,恐怕还是不够。”
两人又开始沉默起来。
第二天英美烟草公司登报做广告,说旗下多种香烟大降价,部分烟只要原来的一半,并且卖三送一,还可以抽奖,抽中的人将奖励一罐煤油。
广告登出后,仍然购买者寥寥,除了一些想抽中煤油的小市民,市场反响差到了极点。
尼凡在家中生着闷气,这次降价果然没有生效,反而落了个笑柄,可以想象简氏兄弟背地说不准会怎样讥笑他。
尼凡的妻子思塔兰安慰丈夫道:“以前南洋烟草公司被你们公司多次踏翻在地,踩在脚下,这次也不会例外的,中国人的烟草怎么可能比我们的好呢!”说着,望向窗外随处可见的南洋烟草公司的特大海报,轻笑着说道:“这些中国人烟不怎么样,做广告倒有一套,你看那海报上的那个抽烟的中国人长的倒是蛮英俊。”
尼凡一阵苦笑,岂止做广告有一套,对方的烟连不少外国人都喜欢上了,走到窗前看着远处海报上那个穿着挺括的西服,潇洒的抽着烟的中国男人的脸,无来由的一阵心头之火升起,将手中的烟头狠狠的扔过去,但烟头只是无力的飞出几米后徒然坠落。尼凡觉得自己的心一下子空了,把手指插在头发里狠狠地抓了几下,叹了口气沉思起来。
“号外,号外,英美烟草周年庆,香烟成本价供应,买一送一,机会难得,不能错过哦。”上海的街头也开始有一些学生被雇佣了沿街兜售起来。
说是成本价,实际仍有一倍的利润,但相比过去动辄数倍、十几倍的利润的确是很低了,市场终于在“大出血”下开始回升,尼凡终于开始松了口气。
“这些洋鬼子前段时间一直在往这边运香烟,又像仗着成本低,家大业大来挤垮我们。”最近一直关注对方行动的陈其美说道。
“那又如何,这次我们也运了十万箱烟过来,就跟他们拼一拼,看价格战是谁为雄,自明日起除‘中华’外,所有香烟价格下调两成,如今南洋那边的工艺与设备都更新了,成本更低,本来就准备降价,如今就提前吧。”简玉阶负着手满是自信,如今的形势比人强,主动掌握在自己这方,相比过去这种情况的确是没有想到过的,不禁暗自庆幸当初遇到了李秉衡与张振勋这两个福星。
张振勋一直在上海坐镇,慢条斯理的喝了口茶,笑着说道:“都随你,早说了这边你全权衡量,我便坐在这,看那洋人还有什么手段。”
这次不仅香烟现货充足,而且还准备在上海这边开始试销“苏烟”、“将军”、“红河”与“黄鹤楼”等各个品种的香烟,适合国人各种口味。用简照南的话来讲,如今香烟成本是过去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但利润却是过去的十倍。每天他都早早的起床到烟厂巡视,过去为香烟愁白了头,如今每日都是乐呵呵。香烟的销量让全公司的人都受到了鼓舞,简照南一月连着发了三次的超产奖。
南洋烟草公司的香烟降价两成的消息一经传出,各个承销商还未来得及通知门店下调售价,许多烟民已经上门排队购买香烟。
这边降价消息传到英美烟草公司,尼凡等人急得差点昏厥过去。这次对方又有几种香烟投放入市场,铁了心的要将价格战打下去。英美公司这边一边继续下调价格,准备以微薄的利润换取市场,谁能坚持下去谁就能胜利。想到南洋烟草公司溃不成军的下场,尼凡冷笑着期待。
但外国烟草公司的高层没人会想到对方的成本比他们低上许多,真的要将价格战打下去,受损失的只能是他们自己。
听到上海那边香烟即将卖断市,宁绍轮船公司的船队加快了香烟吊运的速度,得益于起重机工厂的港口机械,整个过程比以往快了许多倍。这种由李秉衡提供技术西门子公司入股的起重机公司在港口吊装机械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内许多港口都下了定单,准备在上海等地的码头应用。
降价风潮波及到了所有外国烟草公司的香烟,包括五十支一听的高级铁听装“福禄卡”名烟价格都降到了二十支装的“中华”的三成,但是即便买一送一,仍是吸者寥寥,到最后仅有一些铁杆洋人在吸,市场惨淡至极。
日本烟草公司更是溃不成军,“云龙”牌等香烟在上海商人宣扬国货至上的形势下最近连一箱都没有卖出去。
几家外国公司纷纷联合起来从各地运来大量的香烟,不但将价格降到成本之下,而且还恐吓威胁南洋烟草公司,并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污蔑南洋烟草公司的香烟有毒。
李秉衡早就料到对方不会善罢甘休,让简玉阶继续降价一成的同时,让李燮和带着五百多人的安保处成员到上海严加防范,还发电报让虞洽卿在报刊上加以反击。
陈其美也动员青帮力量严密关注英美烟草公司动向,并派人到各地保护新开设的分支机构。
南洋烟草一口气在北京、天津、青岛、济南、汉口、南京、镇江、杭州、云南、广州、香港等地开办了十余家分支机构。并且在西南几省、山东、安徽、湖北与关外等地开设烟草种植公司。为将来的全面占领国内市场作准备。同时香港与烟台的分厂也在筹办之中。
一个多月下来外国烟草公司损失惨重,即便亏本销售,仍然没能挽回市场,反而是仓库里巨量的香烟堆积下来。眼前的亏损让人无法接受,几家公司商议下来,决定派人疏通清政府与租界当局出面加以打击。几次陷害均无结果,上海等地的商人从无如此的团结,不惜罢市以抗争,最后不了了之。
爱国商人登报后,舆论哗然,外国烟草公司声誉一落千丈。
日本几家烟草公司与英美烟草公司合谋,派出一些日本浪人趁夜去南洋烟草公司的仓库实施纵火。
青帮早已得到消息,与李燮和等人里外呼应,打死了两百多人,只有少部分人逃脱。李燮和与陈其美震怒之下,前往英美烟草公司等在上海的几个大仓库,一把火将他们前段时间从世界各地运来倾销的香烟全部烧掉。
此事在上海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不仅交战现场的枪声方圆几里都听到,英美烟草等公司的仓库大火更是烧了一天一夜。
租界当局调查数次没有结果后,向清政府提出抗议,但即便不看张振勋的面上,中国人自己的香烟能让外国人吃鳖,许多当权者乐得如此。
自己这边大量的证据与把柄落到了对方手里,英美公司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吃了这么大一个亏还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简玉阶与张振勋大呼痛快,经此一事后,南洋烟草公司的香烟将会势不可挡的占据全国市场。
李秉衡得到消息后,摇头哑然失笑,想不到后世中“周润发”火烧味之素在上海的仓库事件提前上演。
这场突然的袭击被后世称为“香烟战争”。!~!
..
第四章 打造财团 第十四节 江浙财团
本周裸奔,今天二更。Www!
何容光庆幸自己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随着“槟城”号到达槟榔屿的那天起,他的好奇心就一直没有被满足过。有幸跟着西蒙与马克西姆一同参观了槟榔屿船厂附属的潜艇制造厂,这个规模庞大且保密措施良好的工厂已经建成了三个船坞,可以用来建造大型潜艇,相应得配套设施也已经大部分就绪,这些设备的先进程度让他们大为兴奋。
“将来的潜艇不仅要远洋航行,而且要潜的更深。使用柴油机与蓄电池混合动力,携带小型化且功能强大的新型电台与声纳,武器上也要更具攻击性…”李秉衡亲自将几人接到槟榔屿造船厂,并向几人介绍后世的一些潜艇理念。
“可是目前柴油机噪音又大,体积也庞大,您确信可以用在潜艇上?要知道目前的潜艇都潜的不深,那么大的噪音无疑会使潜艇失去偷袭的功能。”马克西姆坚持使用汽油机作为动力。
“但是使用汽油机的话动力上就不能满足远洋的需要,柴油机目前的确还有不少缺陷,将来技术进步后绝对可以成为重型动力机械以及船舶上的强大核心。”槟榔屿造船厂的船用内燃机厂已经研发出了360马力的柴油机,但体积过大,一条船上只能使用一台,离应用在船上还为时尚早。
巴达维亚造船厂上个月向国内低价提供了十一条一千五百吨货船,六条三千吨货船。成本比日本造船厂低了四成,价格却只有日本船的七成。但这些船只能在内河与近海使用,为了抢占远洋市场,国内与南洋许多轮船公司纷纷上门下六千吨远洋海轮的定单。新加坡与槟城的造船厂只能日夜赶工,不计成本的加快步伐,新加坡船厂已经又三个万吨船台完工,马上可以投入使用,加上巴达维亚三个改进的七千吨船台,有六条七千吨左右的船同时开造。
目前造船厂使用的许多设备都是在欧美买不到的,如大型龙门刨床、铣床、镗床等,另外还有钢材切割设备、起重机等,都是目前世界一流技术。
机床厂目前制造的机床已经开始初步使用电磁阀与液压系统,让机床厂离高速自动机床又近了一大步。许多机床立即被应用在了造船厂上,争取可以加快造船的进度。
西门子公司与复兴公司合作开发的造船用七十五吨高架吊车与十吨龙门吊已经应用在槟榔屿与新加坡船厂。目前新加坡已经有一个两万吨浮船台即将完工,并且七百二十米的舾装码头也已投入使用,准备开造一万五千吨左右的油轮。虽然还没有造万吨轮的经验,但是之前在巴达维亚造船厂众人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从一开始的五百吨轮,一千五百吨轮,三千吨轮,到后来的六千吨轮这个坎,都是摸索着过来的。如果一个造船厂有能力建造六千吨轮,那么造万吨轮将不再是难题。
每天除了关心各个研究团队的进展,并对冶金工艺不断进行探索的同时,李秉衡等待着虞洽卿与张静江等江浙财团来访巴达维亚。
本来上个月就打算邀请他们过来,但是被香烟销售等事情耽搁。李秉衡在征求简照南等人同意后,将十余种不同口味的香烟以入股的方式交给江浙财团与东南财团等制造并销售。复兴公司将在这些新成立的烟草公司持股30,并且加上对方需要向这边采购包装、过滤嘴与印刷物,到时候利润仍然相当可观。南洋烟草公司并没有能力独霸整个中国市场,不如大家一起发财,顺便腾出手来生产混合型香烟,在全世界范围打击英美烟草等外国公司。
虞洽卿等人乘坐的是“坤甸”号邮轮而来,由于邮轮吨位普遍较大,目前只有在建的新加坡造船厂与槟城造船厂将来有能力造万吨轮。眼下只是在巴达维亚造船厂积累经验。
虞洽卿与张静江等人到了槟榔屿后,李秉衡直接从味精工厂马不停蹄的过去迎接。
此次除了虞洽卿联络了大批江浙工商界以及机器制造业的新秀,张静江更是带了浙江南浔“四象八牛”过来。刘家、张家、庞家、顾家以及八牛中的刑家、周家、邱家、梅家等。四象中随便哪家都能拿出数百万两白银的资金投资实业,为了将他们这批巨商引入现代产业,使他们的资本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不是随着将来人造丝等产业的兴起而渐归平庸,李秉衡也花了大量的心思。
李秉衡后世听过张静江的舅舅庞元澄的大名,字青城,号渊如。光绪二十一年,在上海捐款支持马相伯为抗议帝国主义势力干涉我国教育,创办了复旦公学,这个复旦公学就是以后的复旦大学。
顾寿减最有声望,曾任上海丝业公所董事长。在丝业无疑有巨大的声望与号召力,目前国内机器缫丝竞争不过国外产品,李秉衡有心与他在此方面加以探讨。
“如今缫丝以法国与意大利设备为多,有共捻与直缫,如今我们公司正在研究循环式煮茧机、剥茧机、立缫缫丝机,将来以立缫为主。而将来丝织生产中,增加花色品种,提高质量,发展高速高效、大卷装和连续化的设备,如并拈联合机、整浆联合机,用以简化工艺过程,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公司将对丝织设备加以开发,以改变欧美一家独大的局面。”
李秉衡知道湖丝世家要来后,一直在思考怎么将缫丝与丝织业带入快速发展的途径。其实这两个产业的设备研发并不难,后世我国五六十年代的设备基本都可以仿制出来。将张静江等迎入机床厂的办公室后,首先与顾寿减谈论起丝织业的出路来。
“想那时我南浔子弟于缫丝机器与工艺都有成就,我爷爷那会的浙江七里缫丝车等名噪一时,到我父亲那时已大不如前,皆因洋设备先进而我等固步自封,至有今日之局面。刚刚光华所说增加花色品种,深合我心。自洋设备一家独大之后,我等只能在工艺上与之抗衡。如今有比洋设备还好的机器,我等倒要好好见识。”顾寿减感慨着说道。
在场许多人都是丝业世家,闻言也都询问,极有兴趣。
虞洽卿笑着说道:“光华在上海所说造船厂如何,今日得见,果然非同凡响。想是这缫丝机器等必是精妙。”
张静江之前与李秉衡已通过信,并帮助南洋这边在法国购买过军械与聘请军官。两人略为寒暄几句,就由李秉衡带着往味精厂旁的机械厂而去。
一路眼见机械厂规模之庞大,叹为观止。轻纺机械车间是重型机械厂搬了一部份到加里曼丹之后再空出来的车间兴办的。为了与江浙财团达成深层次的合作,李秉衡调了人在这个轻纺机械车间试制后世五六十年代的纺织工业设备。
首批研制的是缫丝与丝织厂设备,其中环式煮茧机、剥茧机、立缫缫丝机等都是后世三十年代的产品,仿制容易,才一个多月的功夫已经仿制得七七八八。虽然相比现在用的设备已经很有技术含量,但是对于已经有丰富机器制造经验的技术工人们并不算什么。李秉衡直接将原理与关键点说了一下,其他的都交给他们研究。
等到这些设备试生产后,再考虑对其进行改进。到时候以此为基础开始研发自动缫丝机(自动添绪)、自动选、剥茧联合机与提花开口机构和多梭箱织机等。
李秉衡已经让化学研究所研究制造磷酸二氢钠的工业方法,到时用于溶解丝胶,其温度可比原来使用高温汤溶解降低许多,起到保护蚕茧并节省能源的作用。
后世李家曾有人参与过两次大规模的轻纺工业设备的研发工作,李秉衡的电脑中一直保存着相关资料与图纸。
这些东西他也反复看过,脑子里也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不为别的,就为目前日本每年的生丝出口量,这缫丝设备必须尽快设计制造出来。日本的出口光生丝就占了几乎一半,日本经济正是依靠生丝等轻纺制品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换取外汇,再用以购买必需的原料和重工业、化学工业产品,一旦中国的轻纺行业强大起来,光占领亚洲市场就能打击日本的经济。日本的生丝大部分是出口到美国做成妇女使用的丝袜,而一旦人造丝取代生丝成为丝袜的原料,那么对日本的生丝业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而人造丝对中国的影响就没那么大,庞大的国内市场完全可以自己消耗掉。
目前将国内的丝织世家引入到其他行业中去,也是李秉衡一直在准备的。
看到这些设备的先进程度,张静江一行人对复兴公司的机器制造能力信心大增起来!~!
..
第四章 打造财团 第十五节 科学管理
二更了,请多支持,多批评。WwW、QunabEN、coM
除了丝织业,棉纺业、毛纺业、染整厂以及织布厂等都是李秉衡接下来要重点布局的重中之重。眼下的中国重工业陷入困局,导致需求不旺,矿产等原料大量被列强霸占掠夺。机械行业处于艰难起步,所有行业的机器基本全是进口。轻纺行业也控制在列强手中,在上海等地的轻纺工厂都是列强的旧机器,投入多产出少,不象列强开办的工厂投入产出比为一比十左右,有的还更高。就是凭借这些优势,外国产品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大部分,民族工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只有轻纺突破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