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虽我们的粮食不多了,如果不能补充的话,到时我们到不了太原的,更无法活捉杨广了。”领利有些不满的道。
    “定襄郡制大利县离我们还有五天的路程,那里虽然只是一个几百户口人的小县城,但多年来边关平静。许多中原商队往返出入草原,都会经过那里,所以那里也算是很热闹繁华的小县城。如果我们全军加速行军,五天之后我们就能到达大利县,而那里只有四面不高的土城,加上几百人的隋朝边军。只要我们大军赶到,就能将这个县城拿下,尽取城中粮草之后,绝对再够我们十日之粮。到时我们沿长城往东,就是马邑郡,我们就在不周山长城关口入关,到时马邑云内县、恒安镇两城。这两座城有人口数万,攻破两城后,粮草已经足够了。”
    “可是我们现在才在定襄,离太原还隔着马邑、雁门、楼烦三郡,我觉得我们根本不可能在杨广一点也不知道的情况下赶到太原。我还是觉得这次我们应当派兵四处劫掠,然后在隋军赶到之前返回大草原。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解决眼下草原各部族的困境,而且只要一回到草原,别说杨广发兵五十万,就是发兵一百万,我们也不会惧他。但是像眼下这般,粮草后勤不足,情报不足的情况下,却听信辽东的一个隋国叛军,就让三十万突厥勇士冒险深入河东太原,我认为这十分不合适。”
    始毕可汗摇了摇头,他这次南下不是为了粮草,要不然他就会按原计划去打铁勒或者库莫奚,甚至是契丹,唯独不会来打隋国。但是如今他既然来了,那他绝对不可能只是为了抢点粮草就走。他现在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杨广对他一切都不知情,还在那里慢慢的自以为隐秘的调动着兵马,想等着给自己来一个四面合击。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也是一个赌博,如果他赌赢了。那他就能活捉杨广,歼灭隋国的大军。如此一来,彼消此涨,隋国将再无法凌驾于突厥之上。
    而只要他们的军队一分散劫掠,那就是在等于公开告诉杨广,草原突厥狼骑南下了,快做准备。那样到时候,他的优势将不再会有。而就算他劫掠一票就退回草原,等到杨广和周边各族四面来攻之时,那时草原也将四处燃起战火,草原没有城池可以护估那些部族子民,中原大军一入草原,哪怕最后赢的是他,草原也将元气大伤。这不但是一个被动的策略,也是一个不好的策略。
    “大可汗,其实您之前的安排已经很好了,领利可汗所担忧的不过是觉得入太原太过于孤军深入。对于这个问题,我家大帅早有安排,大可汗只要依策而行,我家大帅可以让大帅不需要深入太原,就能活捉杨广。”金帐之中,突厥一道自信的声音响起。!。

第386章 请君入瓮
    始毕可汗闻声看去,却是上次订东使团留下来的那支小队伍的首领张勇。
    “本汗不知陈大帅居然还有如此本事,能让杨广主动跑到我三十万狼骑面前来送死?张将军莫不是开玩笑不成,如果是,那本汗不得不说,这个玩笑一点也不好笑。”'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之前虽然和辽东达成盟约,但是并没有说过太多具体的内容。而事实上,始毕可汗也并没有真打算要和陈克复联盟,他不过是听到杨广的动作后,想利用陈克复的情报网,为他南下提供确切的情报。至于什么盟约一类的,那不过是口头说说而已。不管是什么盟约,哪怕就是指天对地拍xiong脯发毒誓,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那一切都不过是浪费一些口水罢了。
    如果他真能活捉了杨广,甚至歼灭了隋朝大军,那个时候,他又何必和辽东的陈克复联盟什么。当初他对于他们留下的这支几十人的小队伍,也并没有怎么在意。留下他,也不过是做为帮他联络情报所有。
    张勇不以为意,只是微笑着继续重复了一遍“在下没有开玩笑,我说的是我家大帅有一策,可以让杨广自己离开太原重镇,甚至是来到雁门马邑。”
    满帐中的突厥首领都面面相觑,觉得这个中原人有些痴人说梦,甚至有可能是天天呆在突厥大军之中,已经被强大的突厥狼骑给惊的失了心。以至于才会说出这样的满口胡话。众所周知,眼下杨广正在暗地里四处调兵,准备联合西突厥、铁勒、库莫奚等这些突厥叛逆,联盟突袭草原。
    这样的时候,要说让杨广离开太原,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他带着五十万大军北上。
    领利可汗大笑几声“你且说说,让我们也见识一下陈克复宪竟有何妙策,居然能让杨广离开太原?”
    张勇从容不迫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解开系在上面的绳子,从中取出了一张帛书。
    将帛书递给始毕可汗,张勇道“这是我家大帅亲手所书的锦囊妙计,曾有交待,当大可汗的兵马出了草原,到达定襄边境的时候,让本将交给大汗。说是大汗看过,自然就知道该如何办了。”
    始毕可汗半信中疑的接过帛书,仔细的看了起来。帛书上的字不多,不过几百字而已,始毕可汗没一会就看完了,可是看完后却久久沉默,沉思不语。
    满帐的首领都将日光直愣愣的盯着那帛书,虽然大多数人都不认识汉字,但却都想从中看出点什么名堂,好知道为何大可汗会看完后就发愣。
    就在诸首领都等的有些不耐烦了的时候,始毕可汗开口道“陈克复在信中居然早就料到本可汗南下不会带太多粮草,而且是料到本可汗到达此处后,定然会和诸位首领商议接下来将如何行动。而且他还在帛书上说,他可以让杨广离开太原北上,同行的最多不会超过十五万人马。”
    众首领齐声惊呼,心道这陈克复怎么什么都知道,难道他能掐会算不成?
    始毕可汗拿起帛书,对着上面将陈克复的计划说了一遍,众首领听完大眼瞪小眼,纷纷道这简直就是儿戏,打仗怎么能这样打。而且这计策怎么听怎么不靠谱。
    张勇轻笑道“诸位试试看嘛,反正就算不成,也不会有什么损失。我们一边依策进行,一边继续大可汗原先的计划,这不是很好吗?两者间又不会有什么冲突。”
    大业十一年妾月十日,天刚破晓,朝霉初升。
    河东的中心,初升的太阳照耀在重镇太原城头之上,初夏的日头照的城头上的守军微微有些汗意,让人蔫头巴脑的没有半点精神。
    城头的士兵伸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有些不满的咒骂了几句。他本来是京都禁卫军的一员,可是自跟随车驾来了河东太原之后,他也从一名禁卫军,变成了一名每日在城头上值守的普通城防兵,每日风吹日晒。
    揉搓了几下晒的有些发烫的脸,那禁卫却突然发现在城北方向有一小片烟尘扬起。烟尘之中人影闪动,不动的向这太原城接近。他伸手搭了个手棚向那边仔细看去,随着那烟尘越来越近,他很快的发现,来的是一支兵马,一支数百人的骑兵,当先正是一杆大隋的旗帜。
    城门处其它的守军也发现了这支人马,不等他们到达城下,已经有一名禁军将领带着一队人马在城门外等候。
    “下官马邑郡郡丞李孝森,有紧急事务要禀报陛下!”那队骑兵在禁卫军前数十步勒战马,马上一员年轻小将自报家门。
    一名骑士将李孝恭的官印文书接过,难看了几遍之后,点了点头,指着队伍中的十余个突厥人装束的汉子道“为何你的队伍之中会有突厥人?”
    “回将军的话,这是突厥始毕可汗派来的使者,说是奉了始毕可汗的令,代他家大汗来晋见陛下,还请这位将军引见。”李孝恭客气的道。
    那禁卫军官已经知道了李孝恭的身份,虽然他是林卫军将领,正五品的实职。和李孝恭正五品的马邑郡丞级别一样,但论起来,还是他的身份高些。但是李孝恭却是如今最红的李阀的族人,又是现在行宫中最得皇帝赏识的李世民的部下,他也不敢过多拿捏。
    “你们暂且在此等候,我马上去禀报!”
    一番手续之后,李孝恭和突厥人的首领被带进了晋阳行宫。
    “尊敬的圣人莫何可汗在上,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今是大日,我谨代表我家始毕可汗向尊敬的圣人莫何可汗致礼,愿圣人可汗千岁万岁常如今日也。”鼻突厥使者一入大殿既恭敬的向杨广行三跪九拜大礼,每下跪一次,磕三个头。连跪三次,磕了九个头之后才停了下来。
    杨广坐在龙椅之上,殿中两旁都是太原城中正五品以上的大臣。众人都有些犹豫的看着这个突厥人,不明白为何现在突厥人突厥跑到这来了。
    “你在突厥是何身份?为何来太原见朕,而且还知道朕在太原?”
    杨广有些疑huo的道。
    那突厥使者又恭敬的行了一个礼才道“外臣阿史那。什钵苍,是始毕可汗的嫡长子,在突厥封突利可汗。这次臣是得我父汗始毕可汗之令前往东都晋见陛下,不料赶到马邑之时,接待外臣的郡丞李孝恭将军告诉外我,陛下已经到了太原北巡,所以臣跟随李将军赶来太原。”
    突利跪坐在殿中,恭敬的道“去岁草原遭遇数十年难得一遇的大雪灾,草原上到处都是冻死的牛羊,且大雪封了草原,道路不通,消息阻塞。当时时至岁末,父汗本来准备亲自带上厚礼前往东都,朝贡陛下。哪料草原上被大雪封堵,根本就无法走出帐篷。等到开春后,我们才知道陛下因正月元会大朝会我父汗未到一事震怒,我草原人人惶恐。原本早就要亲来中原向陛下请罪,奈何去岁那场大雪灾,整个草原上的部族都遭了灾,无数的族人等着救治,所以一直无法启程,还请陛下见谅。”
    杨广听到这么一番解释,心里十分受用“原来是事出有因,天灾无情人有情,此事也不能全怪始毕。那么你今日为何到此?”
    突利长得有些文弱,这也是后来他老爹死后,他的汗位先被两个叔叔抢去过足了瘾,都死了后他才当上大可汗的原因。不过突利脑子却是不错,能说会道,算是突厥人中少有的明谋略之人。这次派人入太原,也算是个十分危险的任务。突利却毫无犹豫的接爱了这个任务,带着几十人就来了太原。
    “我父汗派我先来向陛下请罪,他已经在准备请罪的礼物,随后就动身南下。”
    杨广沉吟了一下“始毕是不是听了什么不好的风声,原先已经两岁不朝,为何如今却又突然如此做为?”突利的话他并没有多少相信,虽然去年大雪他知道,但是前年可没有大雪。前年突厥同样没有人来朝贡,现在却突厥这么大变化,他不由的怀疑是不是始毕知道了他要动手收拾他了。
    “实是之前大可汗面前多有jiān佞小人从中挑拨,所以始毕可汗才会有对天朝不恭行为。如今始毕可汗已经知错,希望能和大隋重回以前的关系。而且……,而且…………”
    ”而且什么?”
    突利一脸小心谨慎的样子,犹豫的说道“而且此次草原大族,如今各部族已经快杀光了自己的牛羊,大多部族都已经陷入了绝境。始毕可汗希望大隋天子看在过去我突厥和大隋友好的份上,能出手帮助我草原诸部子民,渡过此次难关。
    杨广心里冷笑一声,有困难了就来找大隋,之前大隋征高句丽失利,自己几次去信让突厥娄兵,可突厥却丝毫不动。不过听到这里,杨广虽然不会好心的去帮突厥人渡过什么难关,但是却也沉默起来。!。

第387章 五月围城
    对眼下的杨广来说,他已经是在进行一次赌博,赌的就是能一战功成,彻底击败突厥。最起码得让突厥十年之内,无力再向大隋起纷争。
    只有如此,他才能腾出手来收拾辽东的陈克复,和如今中原又一''
    o卷起的农民军反叛浪潮。
    这次北征突厥他不但是胜利,而且是必须重创突厥,还必须是短时间内速战速决。拖的越久,那么大隋就将面临着两面,甚至三面作战。他拖不起,大隋也不拖不起。
    “诸位爱卿,你们议议,这突利所言,几分是真,几分是假?真假所为又是为何?”
    在官员将突利带走之后,杨广坐在龙椅之上,看着满殿大臣问道。
    李渊出列道“陛下,不管突利所言几分是真几分是假,如今我大军已经箭头在弦上,不能引而不发。为了这场战争,我们已经谋划了数年,准备了足近两年,如今不管是何种原因,都不能停止。平定突厥,对我大隋至关重要,不能有任何犹豫。”
    裴蕴也点头道“依臣之见,很有可能是突厥人已经闻出了点味道,见势不对,只好委屈求全。想行缓兵之计,徐图后谋。”
    其余殿中大臣也纷纷进言,所说都差不多一个意思,就是不管突厥人怎么说,但是朝廷依然按之前的计策怎么打,绝不再给突厥人半点机会。
    “马邑太守,说说你的看法?”杨广点了李世民的名字。
    “臣同意各位大人的意见,突厥人很有可能是知道了点什么风声,而现在突厥人又刚遭受白灾,草原不稳。这个时候他们无法在短期内调集大军从容应对。所以始毕可汗才会行此计策,不外乎是想行缓兵之计,拖住陛下用兵时机,好有时间调动兵马应付。”
    杨广抚着长须,沉默不言。
    “裴世矩,各铁勒、西突厥、库莫爽的联盟一事如何了?他们还要准备多久才能发兵?”对于这次行动,杨广志在必得,所以对于三个盟友也十分看重,他需要他们在回、北、东三面牵制住突厥的一部份兵力,好让朝廷大军能自南面直杀入突厥牙帐,彻底将突厥人的主力击溃。
    “回陛下话,草原各部去岁雪灾严重,各部族的粮草都不足,现在三族都在准备粮草,其中西突厥和库莫奚都有朝廷支援粮草,现在大部份粮草还没有到达。所以,据消息,最少还得一个月时间,三族才能做好出兵准备,共同出兵。”裴世矩将最新的情报一一告之杨广。
    杨广摇了摇头“太久了,二十天,我最多给他们二十天时间,二十天内必须准备好,到时四面夹击突厥,一战而平。”
    “臣尽全力而为。”裴世矩面对这要求,也只能先应了下来。
    “二十天也是太长,唐国公,依你之见,如果我们单独出兵,有多大胜算拿下突厥?”
    ”如果没有三族的牵制,那我大军有可能将同时面对突厥人的西、
    东、南的所有兵马,突厥人机动xing强且臊悍,朝廷虽动员兵马五十万,但其中骑兵只有十五万人,形势不容乐观。”
    杨广摇了摇头,放弃了独自攻打突厥的想法。但是要等其它各族,则必须还有等二十天到一个月的时间。现在的情形表面,突厥人可能已经知道了点风声,如果拖的太久,到时等突厥人有了准备,这伏可就不好打了。
    “陛下,臣有一策,只是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杨广一看,却是李世民出列进言,点了点头道“但说无妨!”
    “臣的想法是,眼下我们还需要最少二十天的时间,而突厥人肯定想行缓兵之计,那肯定也需要时间去证实他们对我们的猜测,及布置。
    所以臣以为,这其中有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
    李世民自信一笑“陛下,突利不是说,始毕想南下请罪吗?陛下何不利用这个机会?”
    “你的意思是?”
    “陛下可让突利带一道旨意给始毕可汗,就说陛下准备如以前般北巡草原,然后让始毕可汗亲来草原边境迎接。到时陛下先率十五万禁卫往草原而去,相信始毕可汗如果得到这个旨意,为了拖延时间,肯定会来迎接的。到时陛下突然发难,擒下始毕可汗,那么接下来,草原肯定群龙无首,到时我们联军四面夹击草原,定能一战功成。”李世民侃侃而谈。
    礼部尚书樊子盖忙出声反对“陛下,万万不可,千金之躯,坐不垂堂。眼下大战在即,如果那始毕可汗听到了风声,万一率部南下,岂不是置陛下于险境之中?不妥、不妥!”
    “樊大人所言差矣,陛下也并不须要真的亲到边关,只须要带着十五万禁军出行,做个样子即可。这里到定襄边境可不近,如果车驾慢点,至少也得半月时间。如果情况一切如我们所设想的那样,陛下甚至只须到达马邑,我们的联军就已经准备完好,可以同时发兵了。”
    朝中年纪大点的老臣都纷纷出列,支持樊子盖。
    这李世民的计划…可不光光是皇帝出行,他们这些大臣可一个少不掉,到时皇帝一走,他们也必须跟着去。大家都是六七十的老人了,哪个愿意在双方开战之前,跑到那边境上去冒险。哪怕李世民再怎么说没有危险,他们也不愿意去冒险。反正如果成功了,功劳也是李世民的,如果李世民料错了,那到时危险的可是他们这些人。
    “肃静!”杨广看着下面争吵不休的大臣,以手中黄金权杖柱地,笃笃作响。
    扫视了一遍殿中群臣,杨广道“按原计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