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4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皱征召军令。一队队的乡兵们从四面八方的乡下农庄之中走出,携带着他们当初曾经上过战场时的武器铠甲上奔赴各府县乡兵集结处。
    对于打仗,这些乡兵们倒是没有几个抗拒的。虽然名为乡兵,和府兵们相比起来他们算不得正规军人,但实际上这些乡兵却多是由当初陈军的老弱与其它俘虏部队与投降的整编部队载退下来的,在载退之前,许多老乡兵们实际上早已经从军多年,甚至不乏有些打了十几二十年仗的‘职业军人’。放在中原其它势力的群雄们面前,陈朝的乡兵实际上已经算的上是一支有足够作战经验的老部队了。更何况,这些乡兵们不但大多本来就是老兵,这些乡兵的军官们更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中的老兵。只不过陈朝一向实行精兵政策,对军官更是精英策略,中低层的军官这几年基本上已经全部换上了那些经验丰富。又在讲武堂中进修培训过的专业军官。
    军中原先那些大量的不少年经渐老,又或者受了不少轻伤残疾的军官,以及不少因是后来投降或者归附的军官被调离原职,调入了乡兵中。
    整个大陈现拥有着多达二十余万的乡兵,一支拥有足够实战经验,与大量经验丰富的中下基层军官的旧式军队。他们不如二十四卫府卫军般精锐职业,但他们却也属于这个时代的一支拥有足够战斗力的大军。大陈建立之初,陈克复为了解决那些杂牌的大量投降与老弱兵马。将他们整编成了乡兵,好长一段时间似乎让人忘记了他们。
    但是当大陈面临重重危机之时,大陈终于将这支并非精锐,但足够勇猛的预备大军放到了台前。
    一支又一支集结的乡兵迅速的按战时制度,依照皇帝陛下的命令开始接替各地集结北上的府军离开后所留下的空当。他们接替城防,加强治安,并整军备战,加强训练,等待再一次上战场的机会。其中最精锐的一些乡兵营团,还被紧急抽调前往河东。增援府军战力。
    二十四卫府兵大部份抽调北上河东、河北。而数量同样巨大的乡兵也被紧急征召,一部份精锐的乡兵被抽调北上河东。另外一部份则留守各行省重要城镇,接替府军留下的防御空当。但是更多的乡兵,其中多达近十万的乡兵则被紧急分调成三大部分,分调往江淮的江都重镇、汉江的襄阳、洛阳西面的潼关要塞之前。
    府兵北上了,乡兵们则大多南下了,大陈的十几个行省之中,直接与南部与西部诸雄接界的诸省顿时压力大增。而中都洛阳、北京燕京、东都辽阳。三座京都顿时空虚,中原的河南行省、安徽行省、湖北行省、江苏行省诸省甚至更加空虚。
    大陈帝国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虽然多达二十万的百姓被紧急征召,从预备兵源乡兵转为了战时兵员。但对于同时与中原的七家割据势力并统一后的突厥汗国为敌。面对着南北夹击,超过百万的敌军,就算一直睥睨天下群雄的陈克复也对未来充满担忧。
    突厥大兵压境,特勤司司长张锦却又不断收到安插各地的密探们发来的情报,情报无一不显示着中原七大割据势力之间正在不断的联动密谋着什么。
    将北方前线所有战事指挥权全权交到大帅李靖之手的大陈皇帝陈克复面对着这些消息,也是日夜难安。大陈要与突厥人一决北方霸主之位,这个时候中原的那些割据势力是绝不肯放弃这么好的对付他的机会的。北方战事已经将大陈拖上了战车,是不可能再决出胜负前中途再下车的。
    面对着其它各方势力的蠢蠢欲动,陈克复思虑再三之后最后还是提前签发了紧急战争动员令。
    “一百万大军,侵国一战!”
    二十四卫三十余万府卫军已经全部动员了,二十余万的乡兵也全都征召起来了,但面对极有可能的南北两线作战,陈克复不得不考虑更惨烈的战况。
    坐镇河东前线太原城晋阳行宫中的陈克复下令,在征召了所有乡兵之后,再次全国征召所有各府县的民团。
    民团数量与乡兵数量是相同的,他们之间唯一的区别是,乡兵是府卫军的预备役部队,而民团则是乡兵的预备队。
    乡兵是一支由府军卫裁撤下来的士兵组成的预备部队,平时的训练只比府军略差一等,而且朝廷与各地对乡兵早有武装,属于各平时散归于农,战时却能立马集结起来拉走就打,乡兵是一支准军事组织。
    但民团却不一样,民团名义上也是大陈帝国国防武装的一部份,但实际上这却是属于一支地方性的治安民防队,他们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朝廷也只给予他们极少量的一部份训练用武器铠甲。就连最重要的指挥组织也不健全,说句直白的,民团们每个营团除了有三个全职的退役军官组成的营部,实际上他们一没军官,二没武器铠甲,三没训练,他们唯一有的也只是各府县的一个名单,还有每年廖廖几次的集训。平时最大的作用,也就是由轮值的部队负责帮助协助治安,灭火修路设岗查哨一类的。
    要说民团如果有什么地方能符合一支军队的标准,那么唯一的估计就是每支民团的选择都是十分严格的,民团之中的民兵们,基本上都是二十一岁成丁以上,五十五岁年纪以下的青壮男子。
    就是这样的一支预备队的预备队,此时也被陈克复下令全部征召,二十余万的预备役的预备役的民团民兵们,开始赶到各县的集结处集结登记,并分领武器铠甲,然后被分派往各防守空虚的城镇接替城防,守卫国家。
    三十万府军,二十万乡兵,二十万民团,还有契丹与靺鞨、新罗辽东诸盟国的十万联军。
    新生的大陈帝国战争机器全面启动,不多时就已经征召了足足八十万大军,距离陈破军所喊出的大军一百万,倾国而战并没有相差多少。
    大陈拥地十余行省,占据中原半壁江山,且拥有着整个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超过二千万的百姓,征召八十万的大军看似没有什么。但实际上,这七十万征召的却全部都是青壮男人。两千万的百姓除去妇女,本就已经去了一大半。再除去未满二十一岁成丁的男孩与超过五十五岁的老人,整个大陈符合征召年龄的百姓其实不到八百万人。
    隋末连年的战争中,死亡最多的就是成年男子,八百万符合征兵的男子中,还有无数因病,甚至是战争中残疾的青壮男子。
    大陈的这次征召,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成年男子中的九比一,甚至是八比一。每八个健康的青壮男子中,就有一个被征召上了战场。
    同时应对中原七大割据势力与地域超过整个中原的草原帝国,面对过百万的敌军,大陈征召八十万战兵。
    与此相对应的,每一个战兵最少需要相应的三个的辅助兵员,征召了八十万大军的陈军,为了满足有可能的同时南北两面作战,甚至是四线,五线同时作战,为了保障后勤供需等,陈朝又得征召超过百万的后勤民工及战场辅兵。
    前前后后,动员兵员民夫三百万,基本上全国的青壮男子已经是三征其一。每三个建康的青壮男子,就得有一个人被征召上战场或者参加后勤运输等任务。
    尽管此时已经是秋收过后,但如此大量的征召,依然对朝廷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负担,哪怕所有的民夫都自带粮食服役,也让人心惊巨跳。
    大陈就如同一张弓,已经被突厥人和其它割据势力们压迫的崩到了最极致的时候。
    坐在太原晋阳行宫之中,陈克复每天夜不能寐,无数次的在思虑着他的这个倾国之战的决定到底是挽狂澜于既倒,还是在为自己挖掘葬身之死。
    窗外呼啸的北风不断的卷起断碎的枯草在空中飞舞,好几次,陈克复都仿佛看到由那些枯草在空中所组成的杨广的面孔,他脸上那精致的胡须总是那些翘着,好像在嘲笑着陈克复,笑他虽然曾经英明无比,篡夺了他的大隋江山,但也终于走到了他当初走的那一步。
    杨广百万大军征辽,倾国而战,最后国灭身死。如今,他陈克复百万大军伐突厥,又将如何?

第826章 铁马冰河,我心常忧
    与突厥一战,是陈克复决不会改变的谋划。
    自春秋时管仲向齐恒公提出尊王攘夷开始,随后一匡宇内,成就齐恒公春秋霸业之后,攘外必先安内,遂成为之后许多政治家们的治国之策。西汉景帝的老师晁错力主削藩“攘夷必先安内”虽开始引得朝中热议,甚至最后还送掉了自己的性命,但却帮汉景帝最后削藩成功,加强了中央集权,重振了西汉朝廷,也正是景帝的安内,才最后成就了汉武大帝的强汉破匈奴的攘外之功。
    宋初的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给宋太宗的折子中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其后明代的张居正,甚至是民国的蒋介石,也都曾经是信奉攘外必先安内的拥护者,老蒋就曾多次说到,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能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
    无数前人的经验教训,似乎在告诉陈破军,内治才是根本。而与突厥人此时决战,实非明智之举,朝中如裴寂、毛喜等老成持重的老臣们也数次劝过陈克复,突厥挟新统一之势,兵锋甚锐。这个时候国内还有七大割据势力占据着半壁江山,朝廷当务之急应当是先与突厥妥协,哪怕暂时答应突厥一些无理要求也可。朝廷先与突厥人行缓兵之计,腾出手来先全力把中原给一统了,到时才有条件来解决突厥人的问题。
    话虽如此,但陈克复犹豫许久。思虑良多之后,却还是最终选择了与突厥人的一战。
    裴寂、毛喜等人的想法虽好,可突厥人又岂是好相与的。你想行缓兵之计,突厥人却未必肯配合你。
    这几年的时间。陈克复一直都没有放弃对突厥人的侦察。从东突厥的始毕可汗,到西突厥的射匮可汗,再到达罗可汗,再到如今的统叶护可汗,这四个大可汗之中,论战略眼光,可以说没有一个是短视之辈。
    始毕可汗当初一统东突厥各部,携各部南征。差一点就俘虏了杨广,攻下了雁门。虽然始毕最后兵败,但他南下的策略却不能说是错误的。
    而射匮可汗原先只不过是西突厥败于东突厥之手后,西突厥大汗处罗可汗又被大隋扣押在中原之后。才逐渐登上汗位的一个部落首领。但是从他即位时的西突厥刚大败于大隋与东突厥联手,又处于西突厥三分之危局之时,仍然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就整合统一了整个西突厥汗国,甚至不断的向西进攻,将金山以西的西域无数土地与昭武九国等诸粟特人征服。最后将西突厥带到了一个颠峰。
    向西扩张成功的射匮始终念念不忘记的就是东征统一草原,然后南下与汉人争夺中原。隋末乱世一起,射匮就曾经全力支持李渊、李轨、薛举这些豪强,如果不是最后陈克复的使者联合统叶护暗杀了射匮。并使得西突厥从此分裂,达罗与统叶护叔侄陷入征战之中。陈克复能肯定,西突厥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在射匮的手里统一了草原。然后早就挥兵中原了。
    杨坚、杨广父子两人,一直都将突厥人放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且不遗余力的打击着突厥人。分裂突厥人,削弱突厥人,联合弱者,攻打强者,这个游戏从没停止过。
    陈克复一向对杨坚父子两人的评价很高,父子两人统一了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并引领着隋朝达到了一个前后数百年都无人可及的颠峰。在大隋这个耀眼辉煌的国度周围,没有一个国度王朝与部落是能冒出头来的,但凡间有一点苗头,就被杨家父子两人掐死在了萌芽之中。
    突厥如此,契丹如此,吐欲浑如此,甚至是高句丽也是如此。
    隋朝的国际战略深得陈克复推崇,杨广父子两人打开沟通了西域,建立了天朝系统,中原王朝威慑四周,天威慑人。但是历史上继承隋朝的唐朝,除了建朝时的前几十年还能压住周边,但却穷困饥饿了数十年后就已经崩溃了。
    突厥虽亡,但原先小小的契丹却在唐坐在,最终成了压迫中原王朝数百年大辽。就连被隋打的几乎崩溃的朝鲜半岛,最后也让新罗人在唐时得渔人之利,最后永久的将半岛给置于了棒子之手。
    西南高原上的一群野人,和西北的吐谷浑这些过去在隋帝面前称臣的部落,却在唐时建立了吐蕃帝国,终唐半代,几乎是一直欺压在唐的头上。甚至连西南土著最后也分割建立了南诏国。突厥之后,更是有回纥纵横草原,屡次寇边。
    陈克复熟知隋唐历史,隋虽短命,但却曾是一个辉煌的王朝。唐虽闻名,但却只不过是借着隋的辉煌延续了几代人,然后就彻底的沦落成了一个可以被周边任意一个王国甚至部落欺负的可悲之物。甚至因唐的原因,使的其后数百年的中原,一直彻底的被周边的部族王国所压迫着。
    隋早已经亡了,如今取代历史上唐朝,并拥有着统一天下之势的是他陈克复建立的大陈。
    历史之上,李渊建立唐朝之初,就曾经投靠突厥人,向突厥人称巨纳贡借兵,然后扯着突厥人的狼皮,最后窃夺了大隋。也正是因了李渊起兵之初的这种行为,后来弑兄杀弟赶老爹下台的李世民面对突厥人时,也选择了暂时隐忍,称臣纳贡的做法。李世民之后,唐朝皇帝屡屡向外族借兵,并向周边各方势力和亲,但最后还是被人轮着打,最终亡国。
    陈克复不想成为李渊,也不想自己的大陈成为第二个大唐。而且他深知,与历史上的时势相比,此时的统叶护比始毕更难对付,因应始毕可汗只是东突厥可汗。而统叶护却是刚刚统一了整个东西突厥的大可汗。
    五胡乱华虽是历史,但并不遥远。
    打仗不光得讲兵力,还得看对手。有一个统叶护这样靠杀兄叛侄篡位的大汗,陈克复就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敌人的身上。陈克复面对的所有局势。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目。
    是先攻打弱势的中原七家割据势力,逐渐统一中原后再携整个中原之势与突厥决战。还是一开始就直接先对付最强的突厥汗国,以免突厥人在他统一中原时,再背后下黑手?
    对于裴寂与毛喜等老臣来说,自然是先安内再攘外。
    但对于陈克复来说,这样的选择却是早有历史经验的。数百年后,大明王朝年纪的第二代皇帝面对他强势的藩王叔叔们,也曾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选择。是先对付最强的。还是先对付最弱的。历史上,那个皇帝听从了亲信大臣的话,选择先从弱的下手。但历史的结果却是,他最后被最强的叔父抢走了皇位。
    柿子可以挑软的捏。但面对着事关皇朝安危的战争,陈克复的选择却早已经决定。他是一个马上起家的皇帝,在无数次的战争之中,直杀中军,捣敌老巢才是他的一向打法。削枝剪叶的打法。除了会打草惊蛇之外,并没有多少机会能真正的各个击破,尤其面对的还是南北八方势力过百万的敌军。
    在陈克复看来,越是如此危机之时。越是只有先挑最强的一个对手,以最快的速度将其解决。如此才能一举震慑住除他想打主意的人,然后才可以借机一举荡平各方势力。
    这样的想法很冒险很大胆。也许大多数的人都不会这样选择,但这就是陈克复的风格,是他的思考方式。在别人看来,这是冒险,在陈克复看来,这却是兵行险着,出的是奇兵。
    正因是奇兵,所以陈克复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在南边和西边的七家敌人反应过来之前,一举把突厥人给解决了。他不求真的歼灭这几十万突厥人,打败统一的突厥帝国,但至少,这一战得让突厥人被打痛,得让他们吃痛下缩回老巢却舔伤口,让他们两三年内不敢再南下中原。
    对于自己的战略决策,陈克复十分坚信这就是最正确的。但是一直以来,困扰着他,让他日夜难安的却是那一张张无法忘记的杨广的讥笑面容。
    决策是好的,可如今他已经下旨紧急动员了整个大陈帝国八十万大军,这包括了所有的的军队和预备役,基本上稍微受过点训练的成年男子都已经被征上了战场。除此外,还有多达两百多万的民夫辅兵。可以说,这是真正的倾国之战,为了这场战争,整个帝国都已经转动起来了。
    这场战争的规模,丝毫不比当年杨广征辽时的庞大规模。杨广当年发动了一百一十万大军,三百余万民夫征辽东,而且连征数次。
    在陈克复以国家战略层面的眼光来看,杨广当年对极不尊敬大隋,且势力不断扩张的高句丽的征伐,是一个合适且正确的举动的。高句丽的实力已经可以在辽东与大隋平起平坐,旅任下去,甚至最终会成为在东北与大隋相比肩的超级强国。隋朝选了一个他还未到达最强之时,出兵征辽,是一个最好的阻击高句丽的时机。
    可事实上,也正是杨广的征辽,最后导致了隋末的农民大起义,并且最终将辉煌的大隋帝国葬送。
    如今,陈克复看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