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剩下的就是政务了,这个他们倒是能够参与。可是他们能加入众议院的地方,都是他们家族的根本重地,他们只能让地方越变越好,不可能做出自毁根基的事情。
这么一来,他们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些苦力,全都被皇帝骗去干活的苦力。
而且众议院,也不是好掌控的。皇帝对众议院的人选,做出了很详细的规定。必须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有,还有各村各地的村老,还有各地有名望的人,都要加入。
这样,就严重分散了他们世家门阀的力量,为他们掌控众议院,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就算其他人被迫屈服,可那毕竟不是出自真心,会有很多后患的。
世家门阀不情愿,但是新官制的改革,依旧在不紧不慢的进行。这个不是他们不愿意,就能转变过来的。刘宏手中的新军,可不是吃素的,他们要是真敢闹漕,刘宏绝对敢收拾他们。
看着新制度在稳步推行,刘宏的心情很是高兴。想象中的大动乱,并没发生,虽然那些世家门阀小动作不断,可是毕竟没有造成大。麻烦。只要在坚持一段时间,改革完全完成了。那些世家门阀,也就基本上无力为害了。
相对于官制改革,爵位改革由于刘宏,事先和皇族达成了协议,几乎人人都在翘首以盼。
新政策一实行,不管是功勋的兑换地点,还是士的考试地点,几乎全都是人满为患。人们都想在第一时间,加入到这特权阶层的里面。
官府考试的地方还好说点,将所有的人都弄到考场里,根据他们想要考的科目出题考试就行了。其他的地方,可真就费劲了。
像是那些行业协会,他们和众议院的监督者一起考核。可是他们考得是技术,除了商士,直接拿着完税凭证,可以直接通过以外,其他的,都要一个个的考才行。看着外面排队的长度,他们不辛苦个十天半个月的,绝对不可能外面的众人。
相对于士的考核,爵位的获得,就简单的多了。如果你只想弄个民爵,花点钱兑换点儿功勋点就可以了。
可是有能力的人,又怎么会只满足民爵呢,对他们来说,当然是得到爵位越高越好。
不过花钱兑换功勋点有限制,一人一年最多只能兑换一千功勋点。这个功勋点,只能让他们成为准爵。这个怎么能够满足他们需求。准爵还是民爵,说穿了,就是高贵一点的百姓。照着真正的贵族,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好在这里边有不少的空子可钻,虽然金钱兑换功勋点是有限制的,可是却可以花钱做好事来获得功勋点。
比如修桥铺路就是有功勋的,这个有钱就能完成,实际上还是钱的问题。比如赈济灾民也有功勋,这个最终也得归到钱上。像这样的漏洞还有很多,只要有心就能寻到。
这个漏洞,是刘宏故意留下的,就是引导者有钱人存心向善。这样的话,所有有钱人都争着做好事,那世界得多和谐。
不光爵位可以用钱买,士的考核,也可以用钱完成。就像是商士,商会考核的内容就相当的简单,只要你去申请一个营业执照,再到税务部门那里交税,凭这交税证明,就能得到士的资格。而且交的税多了,还能得到贡献点,也算是一举两得。
这个规定的后果,就是直接造成了,平时无人问津的税务机构,直接就人满为患了。一个个交税的,全都财大气粗。和以前那种,能少交一点就少交一点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了,商士只是士里边的一个另类,只是给人,增加一个机会而已。其他的士,可都是要凭真本事实实在在的考核得来。
士和爵都有特权,但是刘宏却没把这个特权白送给官员。官员要想拥有特权,也得加入到士或者爵的行列里边才行。
刘宏打算,以后的科举,只向士开放。要想参加科举,必须有士的资格才行。可是现在的官员,却有很多没有爵位,只能去兑换功勋点,或者去参加考试了。
爵位改革和士的考核,几乎就演变成一场全民运动了。只要有能力,都尽量让自己的特权资格变高一点。这直接导致了,朝廷收到了大批的钱财。刘宏可以骄傲的说,他这一个政策,就让国库摆脱了空虚的困境了。
国库有钱好,这样做什么事情,心中都有底气。虽然国库根据新规定,以后就归国会掌管了。政务院需要用钱,得需要国会审批,可这却不包括皇帝。
皇帝要是用钱,只要是用到政事上,国会是无权阻拦的。所以,现在国库有钱了,刘宏也就能进行他的那个全民教育的想法了。
;
94普及教育(上)
刘宏这么急着普及全民教育,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仅他改革的官制,需要百姓加强教育开启民智,就凭刘宏将文武归到民中,也必须尽快普及教育了。
要是只将武归到民里,问题还不大。可是现在刘宏将文人归到了民里了,那就不行了。
华夏历来对文人重视,使得文人,都骄傲到骨子里了。让文人和其他四民相提并论,文人肯定会觉得这是掉价的事情,他们当然不会愿意了。为了不爆发矛盾,刘宏决定干脆全民识字算了。让所有人都成为文人,自然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陛下,您让全民识字的想法,虽然很好。可是微臣看来,有点儿不太现实。那些百姓每天都在为糊口忙碌,他们怎么会有时间读书识字?”
“司马爱卿,说的很有道理。”刘宏先对新晋的教育部尚书做出了肯定,随后又说道:“如果没有好处,要想让全民都识字,那是肯定办不到的。可是,我们可以用利益,引诱百姓读书识字。”
“用利益引诱?”
刘宏的话,直接就把司马徽搞懵了。
“对了,就是用利益引诱。我们可以,用认字换钱换粮的办法,鼓励全民识字。”
司马徽还没有反应过来呢,刘倏就问道:“陛下,不知道您想怎么进行奖励啊?虽然现在国库钱不少,可是这却是涉及全民的事情,您要是大规模的奖励,国库的钱就是再多,也绝对无法承担。”
刘宏将他早就准备好的,千字文、百家姓和改良版的三字经拿了出来,说道:“这是朕,整理的三本蒙学典籍。只要掌握了它们,百姓基本上也就够用了。再加上朕发明的拼音,一共是四项。朕决定,每会一项奖一千五铢钱,或给等价的粮食。而四项全会了,奖五千五铢钱或等价的粮食,用以鼓励。”
听了这话,刘倏和司马徽全都惊呆了。半天之后,刘倏才缓过神来,对刘宏说道:“陛下,大汉现在六千多万人口,就算有一半人读书识字,也有三千万人。一人五千钱,就是一人五银币,算下来要一亿多到两亿的银币才够。这么多钱,国库绝对承担不起。”
“皇叔,事情没那么严重。现在大多数的百姓都吃不饱,他们都会选择粮食。这样的话,咱们的成本就会减小很多。再说了,百姓读书识字,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少也要好几年才能完成。再把这个钱,分散到几年当中,那就会更少了。这样的话,国库应该可以承受。”
让全民识字,这可是个绝世大功劳,没有人不动心。尤其是刘倏和司马徽,他们两个都算是主管,要是这件事情,在他们的手中完成。那他们,绝对可以名垂千古。
尤其现在,刘宏决心已定。看样子,刘宏也经过深思熟虑了。甚至连那么大的花费,他都考虑到了,他们也都想,和刘宏一起疯一把。
宰相和教育部尚书都不反对,这项政令就算通过了。而它一被通报天下,立即就引起轰动了。
在普通百姓看来,能够识文解字的人,全都是有大本事的,他们做梦都想加入其中。而现在,学习认字,皇帝竟然还给奖励,就算是为了钱,他们也一定要把那些字都认全了。
不只是普通百姓,百家和儒家的人,也都无比的激动。有教无类,不仅是儒家的传统,这也是百家得愿望。现在皇帝一声令下,他们全在有生之年,看到完成的可能了,他们不激动才怪呢。
刘宏的这项政令,引来一片叫好之声。就算有点儿不同的声音,也直接被淹没到了叫好声中了。不过刘宏却相当的清醒,他知道要让全民认字,不是百姓愿意学就行的,还得有人愿意交。
而这时,司马徽也在为这个问题犯愁。他左思右想,都没办法解决。最后,只得入宫找刘宏商量了。
刘宏深知,国人,尤其是国人中的文人。很多时候,都是只说不干的。尤其是那些比较辛苦的事情,他们都是忽悠着别人去干。而他们自己,只是站在一边叫唤两声就算了。所以,要指着这些文人主动去教人识字,尤其是那些偏僻荒凉,条件艰苦的地方,基本上就不可能。
对此,刘宏也相当的头疼。可是现在司马徽也被难住了,使得这个事情,直接影响到了全民识字的推行了。所以,不管怎么困难,刘宏都要解决了它。
“司马爱卿说的这些,朕刚才也在考虑,不过也没什么好办法。”说到这里,刘宏看了一眼明显变失落的司马徽,然后接着说道:“不过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朕想,只要朕给出足够的奖励,应该会有人愿意去教百姓识字的。”
听到这里,司马徽立即兴奋了,说道:“陛下,您准备用怎样的重奖,让那些文人去教百姓识字呢?”
刘宏琢磨了一下,说道:“现在所有的人,不是都对爵位感兴趣吗。所以朕,就用这个进行奖励。对于教百姓识字的人,都会给予一定的功勋,让他们可以得到爵位。”
说到这里,刘宏的心里也有了底了,接着说道:“咱们定的课程有四项,只要他能让一个人,学会四项中的一项,朕就会给他两点功勋。要是他让一个人全部学会了那四项,就给他十点功勋。这个功勋点数,就可以让他成为功民了。而教会十个,他就是勋民。教会一百个,他就是准爵。要是教会一千个,就能得一万功勋点,就能让他成为真正的贵族勋爵了。爱卿觉得,朕这个奖励够重吗?”
听到这里,司马徽彻底的兴奋了,不停地点头说够重。
而事实上,刘宏的这个奖励,也确实够重。汉朝的时候,有学问的人授课,动不动就是几千弟子。现在刘宏重奖,引诱人去识字,这个人数只会更多。所以,只要文人用心教,一人教个几千百姓,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这个功勋点,就足够他们成为真正的贵族。不光他们自己,就连他们的后代都有了保障。所以,这绝对称得上重奖。
不过由于这样的功勋,得到太过简单。所以刘宏,一开始就做了限制,这个政策只实行三年,三年后自动取消。毕竟要让人识字,主要还是得靠学校。
;
95普及教育(中)
对于刘宏的观点,司马徽相当的认同。要想普及教育,还是得兴办学校,这才是算得上正途。
“司马爱卿,你是教育部的尚书,主管大汉的教育事业。这办学校的事情,你可要上心啊!”
“陛下,这方面微臣已经做了准备了。”说到这里,司马徽兴冲冲的向刘宏汇报,“陛下,微臣打算,将顺帝时期兴建的校舍全都恢复过来,让他们全都重新授课。然后在向国库争取一些经费,用来兴建新的校舍。争取每个县,都能有一到两所学校。”
“爱卿的想法很好,可是却无法满足全民教育的需要。”
司马徽有点傻眼,在他心目中大动作,在皇帝眼中,竟然还无法满足需要呢。
“爱卿不要疑惑,虽然每个县都有一到两所学校,看着是不少了。可是我们要普及教育,所有儿童就都要上学。不说别的了,就是这些儿童,你这点儿学校,也绝对不够。”
“陛下,要是按您的说法,那学校的建设可就大了。我们刚搞了个全民识字,就弄得国库吃紧了。现在又要占用大笔的资金,不要说宰相那里了,就是国会上也通不过的。”
听到这话,刘宏点了点头,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事关千秋万代的大事,耽搁不得。所以经费的问题,朕会亲自去和宰相和国会打招呼,这点爱卿不用担心。只要爱卿,能够踏踏实实的,将学校办好就行。”
“陛下,只要您能保证经费,微臣就是肝脑涂地,也一定会将学校办好。”
司马徽的人品,刘宏倒是挺放心。现在,他得到了保证,就忍不住开始琢磨了。
“兴办学校,最费钱的,就是校舍的建设了。不过好在顺帝之时,教育很是发达。在历史上,有四海之内学校如林的美誉。就算有些夸大,当时肯定也建设了不少学校。这些学校,总共才建设了三十几年,就算有些失修,问题也不会太大。将他们修缮一下,肯定比新建要省不少钱的。”
刘宏合计了一下,校舍,一开始不用弄太好,能凑合着用就行了。等以后条件好了,在兴建高档的学校。这样的话,再加上以前的学校,投资就不会太大了。凭着现在的国库,应该能够支撑下去。
想到这里,刘宏就有底了。既然校舍不成问题了,刘宏就和司马徽讨论起教育的问题。
“爱卿,咱们要普及教育,那样的话,以前的教育方法,就有点不合适了。这个情况,爱卿不知道有没有考虑到?”
刘宏知道,汉朝的教育,是不分阶段的,学子不管大小,全都一起上课。要全民普及教育,这样就不行了,必须要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教育。
而且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百姓掌握一种生活技能。让他以后,可以用这个技能,使他无忧的生活的。所以学科的设定,一定要科学,能让学子学以致用。
像后世,倒是普及教育了,可是教育的那套东西全,都华而不实。别人刘宏不知道,反正他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毕业之后,小学四年级以上学到的东西,他基本上就没用到过。时间一长,他学到的那点东西,就全都还给老师了。
这也就是穿越之后,他得到了异能,所有的东西全都想起来了。要是没有这个异能,他上的那么多年的学,几乎就可以说是白上了,纯粹属于瞎耽误工夫。
要说后世,他学的东西,好歹也能用上一点。最起码,小学四年级以前的语文,和小学二年级以前的数学,这两门课程,他就用上了。
可是汉代,自从武帝以后,学子只读五经,其他的都不学。
五经虽然不错,是教人处世的大学问。可是在刘宏看来,这东西几乎就没有一点儿实用姓。对普通百姓来说,用处基本上就等于零,还不如刘宏前世学的东西实用呢。所以,要想普及教育,还得另外设计学科。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刘宏自身已经有了教训了,现在刘宏怎么会不给司马徽提个醒,再让他走弯路呢。
司马徽毕竟是大才,刘宏想到的,他也考虑到了。两人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决定将学校分为蒙学、中学(县学)、大学(州学)和太学四级。而且刘宏,也将他以前制定的那些学科的教材,交给了司马徽,让他看着补充到新教材里去。
蒙学,向全民普及,八岁入学,所有适龄儿童必须全部上学,如若违反,重罚。大汉规定十里为一亭,所以刘宏每亭设蒙学一所,作为启蒙之地,学习各种基础学科,学期五年,考试合格后毕业。
蒙学毕业之后,就是中学了。中学就是刘宏和司马徽设定,让百姓掌握生活技能的地方。
它一般都设在县城里,所以也可以叫县学。它总共五种类型,以文武农工商加以区分,和后世的技校很像。人们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选择文武农工商五所专业学校中的任意一所进行深造。
中学学期总共三年,分为两年理论和一年技能实习,务必让学子掌握一门可以谋生的技术。完成第一年学业,给予本专业九品士的资格,而通过理论考试或技能实习中的一项,就能成为本专业的八品士,两项都通过的可为本专业的七品士。
中学毕业之后,可以进入相应的大学进行深造,大学一般都设在每州的首府之地,所以也叫州学。它学制三年,一年一考,分别对应六到四品士。
大学,就不是一般的学子可以上的了。它主要是,让那些有天分的学子继续深造。根据学子们不同的天分,可以让各学子根据自己的天分,选择是主修理论,或是主修技能。这两项,一个是动脑,一个是动手,学成后都是专业人才。
大学毕业后,极其优秀的,通过专门的考试,或者被太学院的老师看重收为徒弟,就可以进太学院进修了。
太学院是大汉的最高学府了,能进入的,都是该专业的顶尖的人才,学制也是三年,一年一考,对应相应专业的三到一品士。
太学除了常规的授课,还有百家在讲课,他们都属于专门的传承,与刘宏划分的专业有所不同。
对于这一点,刘宏不会强迫别人改变,他百家特设了一个百家学士的专门考核,分为初中高三级,对应三到一品的士。只要是通过十场辩论,获得太学院永久授课许可的,刘宏就允许他为自己学子组织这个考核。
;
96普及教育(下)
前面的那些学校,都是些常规的学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