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宣使,高尧康为桂州观察使,真是满门朱紫!
徽宗对高俅除了不断加官晋级外,各种额外的恩宠自然也少不了。高俅的私宅实际早就被他的士兵修了又修,但是徽宗还是于“(宣和)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诏太尉、奉国军节度使、充殿前都指挥使高俅赐第。”。徽宗还亲自御书赐给高俅“风云庆会”的碑额,以示优宠和表彰。此外,徽宗的赐宴自然也少不了。据蔡京记载,徽宗在政和二年三月于皇宫后苑的太清楼设宴,款待他的兄弟和诸宠臣。出席宴会的有蔡京、燕王、越王、蔡攸、刘正夫、吴居厚、郑居中、邓洵武、童贯、高俅等人,君臣“亲近无间”,极尽奢华。
皇帝的过分宠幸,对于高俅来说,也免不了自我膨胀。高俅在加开府仪同三司后,每次在路上遇见当时的宰相王黼,就不让道,而是分道而行。见面也只是打个招呼,作个揖而已,全然不顾殿帅要自以属下之礼,来迎见宰相的宋朝旧例。
徽宗一朝,高俅这个从龙旧人可谓是一帆风顺,平步青云,过着“鲜花著锦,烈火烹油”般的生活。但是天道有还,像他这样无德无能之辈,又怎能逃脱命运的惩罚呢?
(三)高俅“幸运”的结局
宣和七年十月,来自北方金军的铁蹄,一举打碎了宋徽宗统治集团“恢复燕云,天下太平”的虚幻美梦,于是宋徽宗、蔡京、童贯、高俅等人的命运急转直下。
事实上,北宋徽宗一朝,徽宗本人志大才疏,好名贪功。而蔡京、王黼等人打着绍述神、哲二宗新法的旗号,鼓吹“丰亨豫大”。对内肆无忌惮地搜括百姓,残酷打击异己人士,政治极度黑暗腐败。同时又为了制造太平盛世的假相,大兴土木,尽情享乐,花钱如流水。国库空前空虚,百般敛财,百姓生活极度痛苦,于是仅在宣和年间就爆发了方腊、宋江、高托山等起义。对外不顾国力,一味冒进。但是由于内政不修,在攻讨残辽的两次战役中遭到惨败,暴露出军事上的极度颓败。最终也被金国看穿了虚弱的底细,成为了金朝下一个掠夺的对象。
在金军的凌厉攻势下,徽宗再无往日的潇洒和跋扈,完全被金军吓破了胆,他于当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匆匆无奈地禅位给太子赵桓,自己于次年元月三日在得知金军渡过黄河后,便连夜仓皇逃往东南避难。据《靖康要录》卷四载:“初,道君(即徽宗)以(靖康元年)正月三日夜乘船出通津门,独蔡攸及内侍数人从。”(可能立刻追随的还有宇文粹中和高伸)此时的东京内,政治空气极度紧张,外有强敌压城,内有钦宗与徽宗的两派势力相争。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钦宗虽不很精干,但这点道理还是明白的。所以钦宗登基后不久,就开始清除徽宗的诸亲信,第一个对象可能就是掌握兵权的高俅。钦宗于靖康元年正月六日任命他母族的亲属王宗濋取代高俅,担任主管殿前司公事(即殿帅),把兵权掌握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徽宗南逃到了泗州,童贯、高俅各带领胜捷兵和禁卫兵若干也赶到与之汇合,一时间又组成了一个徽宗的亲信小班子。但是徽宗的宠臣们如同后宫的妃子们一样,彼此为了邀宠而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相互倾轧。在到达泗州后不久,童贯便于高俅发生冲突。《靖康要录》卷四载:“童贯以胜捷兵三千扈从渡淮如淮阳。高俅以禁卫三千留泗上,控扼淮津。”童贯是扈从徽宗等人继续南下,而把高俅留在了泗州,名为“控扼淮津”,实则是要把高俅推离徽宗的身边。童贯和高俅的矛盾,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52中有所披露,陈东上书云:“臣昨日闻道路之言曰:高傑近收其兄俅、伸等书报,言上皇初至南京(指商丘),不欲前迈,复为数贼挟之而前,沿路劫持,无所不至,迨至泗州,又诈传皇上御笔令高俅守御浮桥,不得南来,遂挟上皇渡桥而南,以趋江浙,斥回随驾。卫士至于攀望働哭,童贯遂令亲兵引弓射之,卫士中矢而踣者几百余人。高俅父子兄弟在旁,仅得一望见上皇。君臣相顾泣下,意若有所欲言者。而群贼在侧,不敢辄发一语,道路之人,莫不扼腕流涕。”。这里说徽宗不想继续南下了,这从徽宗后来的表现来看,并不正确,显然是高俅兄弟们的谎话,但这恰恰反映出高俅与童贯的确发生了严重的冲突。童贯为了独揽“护驾大功”,把高俅部留在泗州,自己领军图谋与徽宗集团在江南另立乾坤。高俅还想继续追随徽宗,但局面已经被童贯掌握,甚至发生了武装冲突。无奈中,高俅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徽宗、童贯等人南下,而自己被甩在了泗州。走投无路中,高俅也只能“以疾为解,辞归京师”(不过从当年五月高俅就死的情况来看,似乎高俅的确病了)。但是世事吊诡的是,恰恰是因为高俅没能去的了江南,成为徽宗集团与钦宗相争的帮凶,反而使他得到了一个比童贯、蔡攸等人幸运得多的下场,得以“独死于牖下”。与此相对照,童贯被处死并枭首于开封,蔡攸也被钦宗御批处死。
虽然高俅的下场比童贯、蔡攸等人要好的多,但他倚为援奥的徽宗集团毕竟彻底败落了,作为这个集团的重要成员的高俅,自然也逃不过严厉的惩罚。靖康元年五月,高俅病死,“故事(指高俅是开府仪同三司职),天子当挂服举哀”,李若水上言道:“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李若水的两次上书拉开了追贬高俅的序幕,于是“(靖康元年)五月十六日,圣旨:高俅率领军兵,败坏纪律,累有言章,可与追除,子孙倖冒亦与降等授官,以戒后来者。吏部供到:高俅已身亡,前系检校太保、奉国军节度、开府仪同三司、简国公;子尧卿见系岳阳军承宣使.尧辅安国军承宣使,尧康桂州观察使。十八日奉圣旨:高俅追检校太保、开府仪同三司;尧卿、尧辅并与右武大夫,尧康与右武大夫,并遥郡刺史,余官迫夺,诸孙免”,于是高俅的检校太保、开府仪同三司这两副耀眼的官衔就此被免掉了,他的儿子们也被贬黜。但是这还没完,如此处理还是不能平息百官和世人对高俅的公愤,于是圣旨又下:“高俅更追节度、简国公。”,这样高俅的四大高衔(爵)就此全部被剥夺干净。正所谓高俅是夤缘际会、升迁极速,但是败落的就更为迅速了,这就好似直升飞机的坠落。
不仅如此,在高俅的死前,他就被抄家了。靖康元年正月,金军攻城甚急,于是钦宗被迫派李棁出使金营,结果李棁与金使萧三宝奴、耶律忠、王汭带来了“索金帛数千万,且求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宰相、亲王为质,乃退师”的要求,钦宗屈服,“丙子,避正殿,减常膳。括借金银,籍倡优家财。庚辰,命张邦昌副康王构使金军”。这里的“括借金银”,实际很大部分是取自徽宗集团诸亲信之家。正月十二日,钦宗下令有司收括蔡京、童贯、何执中、高俅等家的金银,并且包括他们的亲属家,不得隐藏。结果一共获银500万两。高俅的两兄弟高傑和高伸也被依例抄家,并由于隐匿金银,没有如实缴纳,而被人告发,而也遭到了贬官的惩处。
至此,高俅和其亲属人财两破,身败名裂,落得个“陋室空堂、衰草枯杨”的境地。
(四)对高俅的小评
高俅个人的兴衰荣辱、仕途沉浮,表面上是他夤缘际会、乖巧善佞的结果,实际上则是北宋末年徽宗一朝黑暗腐朽统治的的结果。或许高俅个人的飞黄腾达是一个偶然,但是以徽宗集团的荒淫无道,无一高俅,必然还会有张俅、李俅的出现。
徽宗本人虽然是个艺术天才,但同时也是一个在政治上极度疯狂的皇帝。偏偏徽宗又是一个极度自以为是的人,一心以为自己是个不世出的皇帝。在其统治下,大宋朝应该是,也只能是河清海宴、国富兵强,直追三代的千古盛世。既然是“千古盛世”,那身为帝王的他自然可以如《周官》所言的“惟王不会”,“若能以尧舜之道治天下,虽竭天下以自奉不为过,守财之言非正理。”,那么自我享乐一番又有甚么不可以的呢?实际上,不管是蔡京,还是郑居中、王黼等诸辈,都不过是阿谀奉迎徽宗的意图而已,所以徽宗的宰执(崇宁后)几乎无一不是搜刮民脂民膏、阿谀迎合皇帝好美名、希享乐的“能手”。只可惜徽宗自以为的“千古盛世”,只不过是他在蔡京等人“帮助”下,自我虚幻出来的假相。事实上,大宋朝在他的统治下,已经处于一个千疮百孔,各种矛盾空前激烈的绝境了!
对于高俅来说,虽然没有蔡京等对败坏国家之罪那么严重,但是这也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高俅统领殿前司这样的重任,但是却军政不修,纪律废弛,使得他的军队成为“人不知兵,无一可用”的无用摆设(按理说他统领的部队应是全国最精锐的),以至当国家危急时,全然派不上用处,其罪也是难容的。
或许更为重要的是,高俅身处一个虚假繁荣的时代,世间事都变成了文饰矫揉和虚假做作,而高俅就是在那个造假时代的造假大家之一,这才是他的罪恶与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罪恶和悲剧。
第十三部 燕云(下)
第一章
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这句话在辽国治下的辽东流传了近两百年,搞的几乎街知巷闻,马扩虽然是初到贵境,耳朵里却也灌进了风,是以在此战之后,特意点出女真兵已过万这一桩来。
这密信一式两份,一份交到常胜军统领官、现如今的辽东汉军都统花荣手中,盖因此前定计,一旦女真起兵告捷,闹出了大动静,吸引辽国的主力之后,花荣这里便当起兵攻打苏州和复州,夺取距离大宋登莱海疆最近的辽东属地,建立起稳固的登陆场来。
另一份则飞鸽接力,跨海往梁山一站接力,再往大名府,旬日之后便抵达了高强的手中。将这份密报拿在手中,也算是解开了高强原先读历史时的一点小小疑惑:出河店一战,此前阿骨打所部不过甲兵三千七百人,对方又是辽国所选的兵勇,没有大批的女真俘虏给他来扩充兵员,为何史书上会标明女真至此满万?
原来所谓完颜部,共有十二部,而女真族则远远不止完颜部这一族,当日那曾头市曾长者所属的温都部乌春与完颜部敌对时,便曾联结各处女真共计三十五部之多,人数几达完颜部的三倍。据苏定等人在塞外多年的情报分析,生女真各部人口不说多,几万户总是有的,倘若加上系辽籍的熟女真人,女真族人口如今已经达到了近百万人!也就是说,女真起兵反辽的事变,根本就不是象金史吹嘘的那样。阿骨打以甲兵数千创造了若干神迹。最终破辽,而是女真族本身已经壮大到了相当程度,当辽国失去了其自身地统治秩序时。便给了这个民族以争取自己生存空间地绝好机会。完颜部在这中间所扮演的,大抵是一个首倡起事的领头羊角色。
“所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乃是出自辽太祖阿保机之口。”曾经官居辽国光禄卿地赵良嗣,对于个中内情自然熟极而流。“当日阿保机合契丹诸部,建立大辽。而后便东征渤海,力战二十余年,方得底定辽东,其间几至倾危者难以胜计。辽东之地,女真、渤海、高丽皆为同种,当契丹之强,各部合纵拒辽,女真便曾以兵万人助高丽与阿保机拒战。迭挫其兵锋。阿保机震于女真之勇,故而有此一言。其后自己亦驾崩于回转上京途中,辽人遂于是处建城,便是那黄龙府了。女真部中亦有传言。说道阿保机乃是中了女真一部的毒箭,不治而驾崩。”
高强好象听故事一样听的入神。连连点头:“既有这种种恩怨,也难怪契丹这百余年来对女真重加诛求,百般折辱,千方百计摧折其强宗大姓,都是不欲女真坐大,如今完颜部身为女真族中最大者,合十二部甲兵亦不过三千余骑,可见辽国的那些银牌天使也算有功。”
此时高强仍在大名府整顿诸军,身边有份得知这样等级密报的人只有宗泽、陈规等参议司的高层官员,赵良嗣则是从其他渠道得知女真起兵之事后,赶来与高强商议。听见高强提起辽国地银牌天使,赵良嗣嗤笑:“衙内忒也抬举他们了,完颜部之所以坐大,全因其御辽有术,借着海上鹰路开闭为由,将辽国历次使者玩弄于鼓掌之间。倘若有人能早早洞察其奸,举兵讨伐,何至于今日养成大患?”
高强原也只是说笑,他当初读书时便深深觉得,这女真一族虽然连文字都没有,却好似天生的狡猾一般,不论是金时的女真人对付辽国和宋国,还是明末的建州女真对付明朝,都是机变百出、扮猪吃老虎,根本不用人教,也不须什么政治传统的积累,其莫名其妙处,大概也只能用民族特质来形容了。
因此赵良嗣这般说起,他亦一笑了之,转身向宗泽和陈规道:“二位大夫,今契丹与女真交兵,正与前议相合,想来花统领此际亦当如参议司所预设之计,向那辽国苏复二州攻战矣。二位大夫可有以补益?”
大名府校阅河北诸军之后,便是常胜军的扩编和整训,选拔将校、整顿行伍、教授攻战之法、明习军令,种种繁杂事务不一而足,亏得参议司先期招募了大批人手,其中多有历年武举出身之人,此辈兼通文武,方能上情下达,将偌大一支常胜军逐渐调教成形。只是高强本身是不大懂得兵事的,因此练兵时还是以当初他整出来交给宋江练兵的那本天书中地法子为主,再辅以诸军将领的建议而行,好在这本天书中的兵法以后世戚继光所著的兵书为大要,梁山诸军素来熟习,而如今常胜军中梁山出身地兵将占到了一半上下,因此练这兵法也不算毫无根基。
此次整军之中,高强着重强调的就是参议司对于整个军队地控制作用。这个当初以加强军队后勤转输的名义而组建的机构,现今早已超出了后勤的范畴,而是逐渐向着军队的各个角落渗透,成为一个越来越庞大的部门。
参议司既然变的越来越重要,宗泽、陈规等参议司官员当然也是事务日繁,十几万大军的人吃马喂,军器火药,铠甲修缮,车舟版筑战具,行伍训练条令,庶务功罪奖惩,种种都须经由参议司而行,偏偏这又是一个全新的部门,一切都须从头摸索着干起,怎不把人累煞?陈规年富力强,还好些,宗泽已经是五旬开外,抱孙子的人了,这些日子来着实累的够戗,许久都不曾如前次一般打啸声了。
见高强动问,宗泽摇头都显得不大精神:“相公,此事早有定计,何须更问我等?料想辽东大乱,苏复二州守军亦只数千,以花统领、郭药师所部两万战士,皆士饱马腾,取之不难。相公今当速谋事机。一旦苏复二州入手。当如何收拢辽东各军,使其为我大宋所用才是。”
陈规亦道:“此言极是,辽东各族分居。除奚人较少之外,渤海、契丹、汉人以及系辽籍女真人,四族不相上下,据我参议司辽东探得情报,该地各族间历来分别而居,彼此多有不睦。近年连年大灾,生计维艰,各族相攻伐掠夺之事无日而休。如今女真大败契丹,辽国失政,辽东势必大乱,各族间眼见得更是混战之局,我若无计镇服,则是驱使其向女真而去矣!”
外民族崇尚勇力。少有纲常义理,这样的特质或许多人认为是崇尚自由、回归本来地表现,然而高强在这个时代,却看地分明。就是这样的特质,使得这些民族比中原的人民更难以安分守己。更难以驾驭,一旦当地地秩序发生动摇,很容易就产生大的动荡,直到在混战中有一股新的强大力量崛起,余者自度非其敌手,便会一一归附,形成新的权力机构。
本来这些事算得上是别国内政,与大宋关系不大,然而这类从混战中产生出来的政权,内部通常都积聚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长期混战所培养出地精兵猛将,不习于犁锄而只懂得征战,除了对外扩张之外很难获得足够的生存资源。纵观历史上下,北方游牧民族的大举侵略,倭寇的产生,乃至中国历朝开国帝王的四出扩张,无不验证了这个道理。把这个道理放到如今的北地大乱中,即可证明女真一旦立国,统合北地各族之后,南侵就是必然的选择了。
经过了对各类情报的分析和相关战略推演之后,这个结论如今也已经成为了参议司上下地共识,当然是仅限于有资格接触这类机密情报之人,对于一般人来说,现在北方仍旧是那个“百年盟邦”辽国的天下,大宋北疆太平无事而已。
高强身为后世来人,又一手推动了大宋向着燕云攻略的战略上走去,对这一点自然更看的分明。他点头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