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看面前这么纤弱娟娟的一个小姑娘,傅百善不好推辞人家的一番好意,便爽郎一笑,干脆极光棍地承认:“……在家里除了算帐记帐时要用到纸笔外,我从不沾这些东西。诗词歌赋与我来说就是云中月山上雪,我委实不会,让崔小姐见笑了!”
饶是崔文樱处事机敏善变,面对这样率直的回答一时竟无言以对。
在一旁看热闹的崔文瑄不怕戏台子高,嘴巴一撇眼珠子一转,装做没看到那是张白纸的样子,促侠地唤了仆妇过去将那张书案上的笔墨一并收了,又仔细吩咐道:“赶紧送到山脚碧波庭去,让那些朝堂老大人和我家兄长品评,势必要分个甲乙丙等,再速速回来禀报于我们……”
傅百善自不会在意,全当无事一般翩然起身,站在梅树下和其余闺秀有一句无一句的搭话。
想是刚才的情形落在了有心人的眼中,一个梳了双环髻穿翠色锦袄的姑娘挨了过来,先是天南地北地乱扯一通,又将今天的梅树和褚般茶点夸了又夸,等到周围没有什么人了,才将傅百善的袖子轻轻一扯,示意她站在僻静处。
傅百善自然从善如流,就听那位笑容有些娇憨的姑娘低低窃语道:“姐姐是初至京城吧,想来不知京中如今盛行文风,动则吟诗作画。回回收到这类贴子时,我都让兄长事先做几首放在荷包里备着,以防不时之需。先前我俩没坐在一起,若不然匀你一首就好了!”
傅百善见她言语趣致可爱,便放宽了几分心思与她攀谈。原来这位翠衣姑娘叫张锦娘,是江南道扬州学政的幼女,今年刚刚及笄,就是因为这次宫选年初就从扬州早早到京城住下了。
张姑娘很健谈,认为自己早来京城数月,便把自己当成了半个东道主,如数家珍地向傅百善介绍起今日赴宴的各家闺秀。那穿月白立襟衣领镶貂毛的是并州知县的长女,那穿宝蓝如意牡丹纹长裙的是荆州通判的次女,林林总总的不一而足。
这其中最出彩的当然是彰德崔家长房的姑娘崔文樱,师从当朝书画大家蔡夫人,小小年纪就已经名声在外,十二岁时就以一句“俪影印窗翠,华荫入座浓“被誉为京城第一姝。
崔文樱不但出身贵重姿容娟秀,其家世更是让人啧啧称道。
彰德崔家自不必赘言,她的姑父刘泰安是元和四年的探花郎,生得文采风流更写得一手锦绣好文章。她的表弟刘知远自幼天纵其才,三岁就能背《论语》,八岁就已经破题制文了。明年开春就要下场大比,如若得中就是历年最年青的进士了。
傅百善有一耳朵没一耳朵地听着,心想要是此时裴大哥在这里,两人坐在梅树下一起畅饮一壶梅花酒也不错。
在广州时,曾姑姑便极喜欢淘换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大凡制香料做膏子酿美酒,都想要去一试身手。那几年里,曾姑姑就爱带着人做这些东西,当然也摘取过梅花酿造过梅花酒。
广州的梅花开得早,腊月过后的梅花便开得极好了。梅瓣容易掉,所以采摘时要格外小心。每年的龙抬头前,采摘干净的花,用流水轻轻地冲洗后,放在竹筛里沥干。在净白瓷坛里先放入一捧梅花,倒入三蒸三酿的秋露白,再放到阴凉的地窖里进行保存。
来年白雪飞扬之际,酒里的梅花被秋露白浸熟之后,花瓣花蕊的形状仍然可以保存完好。红梅酒的颜色泛红,白梅酒却清冽入水,各有各的千秋。此时就可以邀上三两好友到山间野壑的梅林里,一边嗅闻馥浓的香气,一边饮用散发着浓郁梅花香味的梅花酒了,真是想来就叫人神往。
傅百善正在遐想曾姑姑亲手所制的梅花酒时,就见先前奉命而去的仆妇扶着一面相苍苍的老妇回来。崔文樱见状忙紧赶几步扶住她,关切问道:“老师怎么到这里来了,阶梯又多大概不好走吧,为何不唤我过去服侍?”
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蔡夫人,她不过半百的岁数却已满头华发,身穿一袭蓝紫色底织暗花折枝菊花纹的褙子,一双时常微眯的眼睛周围也布满了细小的纹路,瘦削的脊背却挺得笔直,神色间有一种不容置喙的独断。
蔡夫人慈爱地望了一眼这位女弟子,侧头道:“那些老学究看了你们几个的文章后评出了优劣,又忙着去品评那些举子们的诗才了。我左右无事,权当练练腿脚,就拿着这些诗作过来看看京中又出了哪些才女!”
蔡夫人扬起手中的纸张吟道:“数点梅花琴底雪,一瓯清茗画中仙。这句写得最为应景出彩,几位老大人一致评定其辞致雅赡金辉玉洁,是今日的翘楚,我观这字迹应该是樱姐你写的对吧?”
崔文樱双手交叠谦谦一福,轻声道了个“是”。
蔡夫人又道:“矫矫胡为心亦随,不念从前傲霜雪,这是哪家闺秀写的呢?用句如同缀玉联珠卓尔不群,令人击节赞叹。”
人群中那位并州知县之女靳佩兰排众而出,向前深躬为礼,蔡夫人脸上浮出一丝微不可见的笑容,微微颔首示意。
蔡夫人接着又道:“梅乎梅乎本清绝,花如白玉枝如铁。这句形容梅花的诗句却是天真自然质朴无雕饰,读来似乎还有一丝童趣在里头,看着是大俗实则是大雅,写出这等诗句的人心胸定然是个开阔的孩子。”
傅百善只听身边一声惊呼,却是张锦娘捂着嘴叫了出来,双颊涨得通红,羞得眼睛都不敢抬,喃喃道:“这首诗……是我的!”话语落下,却站在远处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仿佛不敢相信自己找兄长代笔的诗词竟然得到了蔡夫人的大力褒奖。
站在右首末尾的崔文瑄手中的绢帕几乎要扯烂,眼中的委屈不服险些跃然而出。凭什么,凭什么自己费尽心力的诗作竟然名落孙山!
210。第二一零章 驳斥
一阵略带寒意的微风袭来; 吹得梅枝上新落的雪粉扑簌扑簌地往下掉。
蔡夫人品评完诸位闺秀的诗作; 细细地摩娑着怀里的珐琅彩掐丝竹柄暖炉,又靠着椅子歇了一会才漫不经心问道:“这里有十八位姑娘; 却只有十七篇笔墨,不知是哪位交了白卷?”
傅百善一怔,这又不是稚子上学堂; 不按时交课业还要受先生责罚吗?
但她素来胆大; 从前在宫中女官出身的曾姑姑面前都不怎么怕,在这等场面上更不会胆怯。而且她乘承自家娘亲的教诲,向来不多考虑是否会丢面子之类的事情; 便踏前一步蹲身福礼,坦荡承认道:“是我交了白卷,因我自小就不喜欢这些东西,所以写不来诗做不来词,还请夫人原宥!”
蔡夫人将茶盏搁在一边,鼻翼边上深刻的纹路重重叠在一起,上下打了傅百善几眼。见她虽不是浓妆艳抹; 但衣料精致配饰华美,头上金簪镶嵌的东珠颗颗匀等莹润; 心下的不喜便更胜三分。
撩了一下眼皮; 蔡夫人冷声讥诮道:“我倒是佩服你这份胆气; 只是你胸无点墨却是如何进了宫选名册的?你父你母就是这般放纵于你; 一个不喜欢便敷衍了事?要是日后你有了婆家; 又如何去辅佐夫君?日后你有了孩儿; 又如何教养他们成才?”
崔文樱心头一跳急得不得了,她对这位只有一面之缘的傅姑娘总有一点莫名好感,此时眼看她受到责难便有些感同身受。但是蔡夫人的规矩甚大,她也没这个胆子敢上前出言帮衬。
束手规规矩矩站在一边的崔文瑄几乎要笑出声来,心头那点不忿早就不消而散,兴致勃勃地左瞧右看。本来她费尽心思所做的诗作没有得到首肯,长姐的诗作却独占鳌头,让她颇不自在。但是此时看见这位气度出众的傅姑娘被蔡夫人当众数落,还一句比一句严苛,相比之下自己的那点失落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傅百善慢慢直起身子,脸上的笑意也淡了,使得她长眉漆黑肃然杏眼沉静如水,“请夫人口下留德,我父我母是这世上最称职的父母,他们二人对我自小严厉,从来不会故意放纵与我。何况不会吟诗作对并非就是胸无点墨,至于我日后何辅佐夫君和教养孩儿就不劳夫人记挂了!”
这话回得铿锵有力,蔡夫人一阵愕然之后面上更加不虞。
她微微腊黄的脸颊浮现一抹病态的酡红,伸手将那张空白的纸笺随意轻拂于地上,不屑道:“东汉时班婕妤所著《女诫》,里面曾述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好女子当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大可不必辩口利辞也。”
这却是明言指责傅百善不但不能承认自身的错误,还不肯听人言尽逞口舌之利,从而失却了女儿家的本分。蔡夫人是当世公认的书画大家,向以品德高洁著称,要是让这等狠厉的指责之言扣在头上,于女儿家可绝不是一件好事情。
园中诸女一时噤若寒蝉,面面相觑之后都袖手站在一边不敢多言。
傅百善双眸霎时冰寒若高崖下幽静的深潭,伸手理了理大氅扣眼上的赤金蓝宝坠角,嘴角微不可闻地一声冷嗤后,昂头朗声道:“……古之贞女,理性情,治心术,崇道德,故能配君子以成其教。是故仁以居之,义以行之,智以烛之,信以守之,礼以体之。匪礼勿履,匪义勿由。动必由道,言必由信。匪言而言,则厉阶成焉;匪礼而动,则邪僻形焉……”
一字一句字字珠玑,洋洋洒洒毫无阻涩,正是前朝仁孝文皇后所著的《内训》。
这等鸿篇巨制全文二十章共万余字,是被历代大儒名家奉为女子行为道德的规典。此时由傅百善嘴中侃侃而出,却是在反驳蔡夫人先前说她是胸无点墨的断语。试想,若真是胸无点墨之人,又怎能将文皇后这篇古奥难懂赘赘万言的著作背得如此娴熟?
从傅百善张口背诵出第一段文皇后的内训时,蔡夫人心里便“咯噔”了一下。及至后来,那女郎越背越顺滑,平和无变化的语调和那双湛然有神的双目,却让此时的蔡夫人如坐针毡。
“……若夫恃恩姑息,非保全之道。恃恩则侈心肆焉,姑息则祸机蓄焉。蓄祸召乱,其患无断。盈满招辱,守正获福,愼之哉!”
两刻钟后,傅百善背完《内训》的最后一章外戚篇,姿势极优雅地左右手互为交叠状,微微躬身为礼后抬头温和问道:“夫人看我……尚算胸有点墨否?”
这话问得实在是打脸,蔡夫人不由瞠目结舌。又实在说不出眼前女子无才,于是脸色可见地变得煞白,嗓子眼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呼噜呼噜”地直冒粗气。
蔡夫人出身没落官宦之家,生性耿介不知变通,又自恃才华生平最是看不惯没有才学却滥竽充数之辈。今日被邀来品评文章,第一眼就看见厚厚的诗作里面夹杂了一片空白纸,就武断地以为这定是江南哪位豪商之女买通内宦,强行参加宫选来博取富贵荣华的。
就是这般心态,蔡夫人才故意出言不屑,想让这不学无术之辈当着众人的面大大地丢一回丑,好知道天下间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用金银买到的。不想,人家竟能将长达万字的《内训》倒背如流,这岂是一个寻常之人能做到的?
此时园中细雪初停,就见那穿了鸭青净面大氅的女子身姿笔挺,面上的神色淡然,浑身的气度自不必多说了。站在那里远远的睥睨过来一眼,便视尔等如同庸人草芥一般,那般凌人之势又哪里是什么江南豪商养得出来的庸姿俗粉!
蔡夫人梗着脖子“扑哧扑哧”地一阵急喘,心急之下又羞又臊,说出去的话却像沟渠里淌出去的水一般又收不回来,一时间面上热辣颇有些无地自容。她活了半辈子将近日薄桑榆之年,竟然在一个小丫头身上看走了眼。
崔文樱知机,见状忙上前一把紧紧搀扶住身形摇摇欲坠的蔡夫人。
园子里僵持不下的氛围终于有所松动,崔文樱一面迭声唤着周遭的丫头婆子将人送回去歇养,一面回头跟诸位闺秀切切解释道:“老师的头风又犯了,这病说来甚为磨人,一个不好就头晕目眩,手足都无法自主。我本是一番好意才相请老师前来,谁想竟惹得她老人家病发,实在是我的罪过!”
蔡夫人双眼紧闭趁势一歪,步履蹒跚地被仆妇们搀到敞椅上缓缓地抬走了。回过头来的崔文樱嘴里喃喃道歉,说搅扰了大家的兴致,实在是对不住,又泫然欲泣地站在那里,面向众人深深敛衽为礼。
美人含泪带泣实在是一副再美不过的美景,更何况梅花盛景之下,荏弱的女孩仿佛弱不胜衣。白色水貂毛领的掩映下是一张小小的脸盘,眉头微微蹙着,眼角的泪水似坠非坠,纤细的身形仿佛一阵清风徐来就可吹拂不再,让人心中怜惜不已,仿佛他人再多说一句重话就是罪过了。
众闺秀见崔文樱将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都不由相顾动容。本来蔡夫人当众出言训斥折辱傅百善,众女都觉得过于苛求了。此时崔文樱一出面,再看逐渐远去敞椅上的蔡夫人双目紧闭一脸衰败的模样,便又觉傅百善有些过于咄咄逼人了。
引起这场纷争的罪魁祸首傅百善孑然站在场中,脸上的神情依旧不卑不亢。
崔文樱先前对做不出诗文的傅百善还殷殷相询,此时却极冷淡地一颔首,就招呼众闺秀回屋子里用些热茶点。傅百善自嘲地一挘且恚刮匏秸庑┤说奶龋皇怯行┩诽刍厝ズ笤趺锤约夷锴捉淮孔懿荒芩档秸庾约焊傻牡谝患拢桶选熬┏堑谝绘钡氖Ω蹈锰ё懦鋈チ税桑
走在前面的张锦娘不住地张顾自己身后,就见先前在众人面前侃而谈的女郎,独自一人在树下踽踽徘徊。心下便忽生了愤闷和悔意。重重地一跺脚后折转身子,快走几步奔到傅百善身边,昂头道:“傅姐姐怎么这般慢,我等你一同进去好了!”
傅百善有些讶然地望这个紧紧抓住自己胳膊的女子,想不通她为什么此时非要跟自己这个明显受排揎的人站在一起?
正要出言相询,就见前面悉索的脚步声尽处,一位身穿月白立襟衣领镶貂毛的女子俏生生地站在彼处,正是今日受蔡夫人褒奖的并州知县的长女。靳小姐有些不耐烦地道:“你们两个还要疯到什么时候,快些过来吃完茶点就回去吧,这天寒地冻的还不如在自个家里呆得舒坦!”
这位靳小姐给人的印象是孤芳自许的,此时却一脸自来熟的语气,傅百善颇有些摸头不知尾的懵懂。
一旁的张锦娘早已笑弯了腰,附在傅百善的耳边吃吃道:“靳姐姐最是面冷心热,更何况年前她想拜入蔡夫人门下学习,也被好生呛了一顿,说她行止全无典范字迹拙劣如同幼儿,不堪为她的弟子,气得靳姐姐三个月都没出家门。刚刚却又被蔡夫人褒奖,说她‘用句如同缀玉联珠卓尔不群,令人击节赞叹’。不过短短半年工夫,今日倒是一雪前耻了!”
靳佩兰恨恨瞪了张锦娘一眼,才侧身颔首道:“我性子一贯懒惰,不擅与人交际。方才就仰慕傅姐姐风华,只是不敢上前攀谈,日后若是得空还望姐姐与我多多往来!”
傅百善倒喜此女坦诚,嫣然一笑伸手与其相接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211。第二一一章 晋王
与问梅轩隔了数丈远的楼阁与飞廊的连接之处,有一处小小的拐角平台; 方圆不过几丈宽; 四周皆是雕刻精美的镂空石窗; 或是仙桃葫芦,或是福寿延年。从外面看不清里面,从里面却可以瞧清楚外面。
这块宝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又处在整个庄子的风水之处,不宜建屋构梁。工匠师傅又不愿糟蹋,便建议主家从岭南大费周折地运来红色吉土; 培植了一株名贵至极的五宝照水梅。
眼下正是花季; 抱臂粗细的树上枝条下垂,形成独特的伞状树姿,形容曼妙极尽妍态。一棵树上同时开了近白、粉红及白底红纹或白底红斑点的碟形花朵,花瓣或单或重如同五宝照水故此得名。
此时树下正站了几个轻裘缓带的男子,其中一个头戴仁风普扇玉冠的年青男子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不悦道:“这女子性子如此桀骜,一言不合便让师长如此没脸; 倒底失了女孩的贞静温柔!”
站在一旁的一个刚刚成年的少年围着上好的青狐斗篷; 秉性稍显文弱秀气; 闻言摇首反驳道:“三哥这话以大盖全,蔡夫人虽然得高望重享有盛誉; 可也不该对初次见面的女子妄下断语; 更不该出言辱及人家的父母。我倒是觉得这位女子说话干净磊落; 行事有男儿的侠气!”
少年说完话; 侧头望向一边雍容沉郁不怒自威的中年男人道:“父皇,我说的话是也不是?”
正负手观赏那株五宝照水梅的男人,浑身上下无半点雕饰,只一身寻常的灰蓝色棉布袍子。识货的明眼人却看得出这是喀什国进贡的盘绦文锦,此锦在深蓝色八枚三飞经面缎纹锦地上,以枣红、香黄、虾青等彩色绒线片金线为纬纹,采用通梭织盘绦骨架,片织土黄色勾莲纹,整体明暗相间朴实无华,却给人一种厚重繁复之感。
男人转过头来,双鬓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