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命女-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心情不好,从上到下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惟恐有什么疏失,惹得桓琚再想出什么点子来。
  与此相对的,留守京城的人就觉得轻松了不少。太子仁厚,纪申持正,黄赞灵活也不刻薄,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有一种舒缓的感觉。
  袁樵却忙碌了起来。
  刘夫人、杨夫人与梁玉都很不解,虽则官员去了一半,京城里干事的人少了,同样的,因为走了这样一些人,可以免去许多由他们而生的麻烦事,万年县的事情应该变少才对。
  这一日,袁樵回来得又晚了一些,刘夫人便问:“你近来在忙什么?回来的越发晚了。”
  袁樵摇摇头:“还未查得明白,也不能讲,是公务。”
  其实是私务,崔颖去了汤泉宫,托他办一件事情——查一查合浦公主在京城到底干了些什么。袁樵管着万年县,又与京兆少尹宋奇相熟,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祭出太座搬动东宫,查事情比较方便。崔颖与袁樵交了底,担心背后有人搞阴谋,但是桓琚明显没往那上面想。
  袁樵知道这是一件要紧的事情,近来都在忙这个。一个已经逼死了两位亲王、一位公主的阴谋,如果真是阴谋的话,背后之人未免太可怕,而其图谋不管本心如何,干出这样的结果来,只怕心会被养大,接下来会疯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没有个眉目之前,是不能够泄漏的。
  刘夫人听到“公务”抱怨道:“难道是番使?”她只能想到这个了,番使一来,先在京里住下,得到桓琚的批准之后再去汤泉宫晋见。番国与本朝的习俗不同,律法不同,总之,很麻烦。袁樵含糊地道:“是啊。”
  杨夫人问道:“这回番使带了什么商人来?”大量的番使会携带更多的胡商,他们一旦来了,朝贡之外还有贸易。每当这个时候,就是有余财的人家开心的时候了。
  袁樵笑道:“有的。”
  杨夫人开心地说:“问问,都有什么新鲜物件儿,有合适的咱们买些。”
  “好。”
  梁玉看了袁樵一眼,心道:【就番使胡商能让你愁成这个样儿?一定有事。】
  吃饭的时候不动声色,晚间就寝前,梁玉倚着熏笼对袁樵笑。袁樵一扫一天的不快,看着娇妻这个姿势,双颊慢慢地红了,快步走了过去。梁玉轻啐一声:“你现在没心事了?”
  袁樵凑近了,低声道:“还有的,心事比你,不算什么。”
  “看来我不是你的心事了。”
  袁樵轻笑:“是二王的事情,崔老虎觉得蹊跷,让我帮着查一查合浦公主。”
  “是背后还有主谋,还是有人谋算他们?”
  袁樵赞一声:“娘子真是聪明,他猜是有人谋算他们。合浦公主那里的人说是齐王的信使先来的,齐王那里的人说是合浦公主派人送信的。虽是小事,又或许是有人记错了,但是这个差别令人在意。”
  “送信的人呢?”
  “消失了。”
  “两边的人都不见了?同时消失?”
  “奇怪的就是这一点,都说,每次来的都是那一个人。”
  “两边共用一个人?”
  袁樵微皱着眉:“也不是,不应该吧?这个不知道。”
  “你们真是傻了,抓那这个呀!两边同时处理掉信使?看来是有人要坑他们了。”
  袁樵道:“好!我明日派人去对崔老虎讲。”
  “我明天要去看看三郎,要说么?”
  “不不不,再等等。”
  “好。”
  袁樵越想越不对劲儿,忽然问道:“你总这么倚着,累不累?”我过来是做什么的来了?
  梁玉生气地拍在他的肩膀上:“取笑我吗?”
  袁樵反握住她的手:“我是说,你什么样儿都好看,不用这么倚着,咱们换个地方……”
  ~~~~~~~~~~~
  梁玉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去了东宫。
  桓琚一走,她往东宫去的频率虽未增加太多,心情却委实轻松不少。她对袁樵说的并不是全部,桓琚离京之后,她要见桓嶷不假,也想去见一见太子妃陆氏与朱良娣、杨孺人。太子妃快生了,这是梁玉除了桓嶷之外最挂心的人,朱良娣的女儿还小,还在吃吃睡睡也不认识人,要亲娘照顾的时候,也要看一看。
  此外,杨孺人又有了身孕,东宫依旧是两个孕妇。
  桓嶷日渐成熟,梁玉却总是担心他。太子政务上的圆滑周到必然是以心情为代价的,上头还有一个皇帝,想把事情做好又不招亲爹讨厌,是非常的难的。太子妃还大着肚子,还要照顾着一家子老小,再要求她把桓嶷也照顾得周全了,怕不要累坏她?
  梁玉以为,东宫的事儿,她不能过多的干也不该这么干,而关心桓嶷则是名正言顺且能够做得到的。就在这方面承担一部分,她自认还能担得起来。
  崔颖对于案件的猜测也确实不适合现在对桓嶷讲,二王、公主都死了对桓嶷也没什么影响。相反,他们死在桓琚的时代,免了以后桓嶷对他们的处置,反而不会损害桓嶷的名声,冷酷的讲,对桓嶷不是坏事。
  只是……【万一有人害他们呢?会是谁?害死了他们,会不会养肥了胆子想干更大的事情?】梁玉也有担心。
  带着这样的疑虑,梁玉到了东宫。
  桓嶷还在与纪申议政,番使进京,礼节、次序、安置,都要小心。桓琚最担心的就是儿子压不住番使,使四方轻视太子,日后造反。桓嶷深知其意,请黄赞出面以震慑番使,自己向纪申请教相关事宜。黄赞久做侍中的人,也是名声在外,气度、头脑都足以应付差使。
  梁玉估摸着时辰,直接去见了太子妃。
  太子妃的肚子已成了个球,所有人都盼着这里面住着一个未来的天子,太子妃心中也有这样的期盼。只要生下儿子,这就是一举定江山了。即使胸怀宽阔,太子妃近来也拣着爱听的话入耳,譬如“肚子这么大,一看就是个儿子”之类的。
  看到梁玉,太子妃很开心地招呼:“三姨!”
  桓琚一走,太子妃的神经也放松了下来。她与桓琚的后宫周旋数月,其中辛苦自不待言。若是十年前的后宫,太子妃应付起来毫不吃力。哪怕是当年徐国夫人在,太子妃也能跟她接得上话。换了王才人这样的,说话、做事、想事,与太子妃这些人完全是两个世界。她说了“甲”,你一定不能以为她接下来要说“乙”,因为她极有可能跳到“甲二”上面去了。
  太子妃此前从未见过这样的人,得现学着跟她打交道。
  虽然离开了眼睛,要担心她又作妖,刚离开的时候,还是让人心情愉快的。
  梁玉将手轻轻放到太子妃的肚子上,惊叹:“这么大了吗?”
  “穿得厚才显得大了,也快到日子了。”太子妃脸上泛出母性的光彩来。
  梁玉问道:“良娣母女还好吗?”
  “都好。杨孺人也有身孕了,我说,给三郎再挑选可意的人伺候吧,他又不要。”
  梁玉道:“他有你们就很好啦。”
  太子妃笑道:“那怎么行呢?”
  梁玉不在这个话题上与她多讲,反正桓嶷没这个想法,看起来也不会缺儿女,何必再多事?她不着痕迹地问:“杨孺人几个月了?”
  “三个月。”
  “怎么算的呢?”
  东宫接二连三有孕妇,太子妃对这个还算有研究,道:“反过来推,看月信,算最早月信未至……咦?三姨?”太子妃露出欣喜的笑来,“要说恭喜了么?”
  “哎呀,我还不知道呢,”梁玉脸上也微红,“觉着有些不对,还没确认。别说出来一惊一乍的。”
  太子妃笑道:“我这里有御医,正好了!待会儿他们来了,让他们就势悄悄的给三姨瞧瞧,有没有的,不用特意惊动人,好不好?”
  “好。”梁玉今天过来,还有一件要顺利干的事,就是问问孕妇,这事儿怎么感觉得到的。问婆家人、娘家人都容易惊动,东宫孕妇多,有借口套话。不想太子妃很灵醒,猜到了。梁玉也就不扭扭捏捏了。
  太子妃知道梁玉是桓嶷关心的人,对她格外的上心,旋即传了御医来。御医以为太子妃有什么事,奔得飞快,后面背着药箱的宦官跑得气喘吁吁。看到太子妃安然无恙,先抹一把汗,继而问安,请脉。
  太子妃装成什么都没有发生,先看了脉,顺口说:“三姨在这里,劳你给三姨诊一诊。”
  梁玉新婚,想求子、调养身体、确认有身,都不是稀奇事。御医没有其他的念头,伸两指,在她寸、关、尺上摸了摸,又换一只手。指头没从梁玉腕子上拿下来,脸已露出了笑容来:“恭喜。”
  “什么喜?”
  “这位娘子有身啦……呃?”御医赶紧回头,就说听到声音不对,有个男人的声音问的!果然是太子!


第142章 半喜半忧
  桓嶷快步走进来; 且笑且行,仿佛是用笑声将自己推进来似的。几步便到了正中; 问御医:“是真的吗?!!!”
  御医吃了一吓,急忙答道:“是!”
  “赏!”
  孙顺听了这一声“赏”; 也笑着答应; 抬脚就出去安排。一道走; 一道想:【依照旧例……等等!】
  走出两步去; 孙顺的汗从鼻尖儿上冒了出来; 想错了!哪儿也没有这种“旧例”呀!【好险,差点儿连三姨也给“赏”了。】桓嶷的喜悦发自脏腑; 其激动之情只有太子妃有身的时候才能得见。孙顺一时不慎; 竟岔到这上头来了。东宫妻妾有身,桓嶷都有所表示; 孙顺只想着要怎么样的赏赐才能与桓嶷这份开心相匹配; 竟忘了当事人的身份。
  【还好只是想想; 并不曾说出来; 否则岂不是要闹大笑话了?】孙顺抹掉鼻尖的汗珠; 重又安排起来。御医的赏格加高了一些; 给梁玉准备的也与东宫之人有所区别。桓嶷还嫌太薄:“少了少了!”
  太子妃伸头看了一眼,也说:“少了; 少了。”
  梁玉不信孙顺会刻薄她,也看了一眼; 嗔道:“什么呀?你们不过日子了吗?”
  太子妃道:“够的; 够的。”桓嶷道:“九娘说够的; 就是够的。必不可使他人比我贺三姨更多!”梁玉笑道:“真的没有吗?”桓嶷道:“我加!”
  他有点发癫,真是太高兴了!梁玉的人生大事,他都是后知道的,嫌弃种种礼仪仓促简陋。终于让他逮着一回了,必要一偿夙愿。“大哥的父亲”如果愿意,必然会比他更隆重,但是他老人家现在怕是没这个心情。
  【所以,我还是最多的!】桓嶷有点得意地想。
  梁玉自己也有些恍惚,袁府的情形她是知道的,袁樵需要开枝散叶。若是时日长了还没孩子,长辈不说什么,她自己心里也要过意不去的。一朝有了喜讯,半是得偿所愿,半是惊喜得反应不过来。
  太子妃则半是看桓嶷面子,半也是感念梁玉这些日子以来关心她、不给东宫搅事,殷殷嘱咐了好些注意事项,将自己正在用的好些东西先匀出一部分来:“送到三姨府上。”大家都是孕妇,都能用得着。
  桓嶷对太子妃满意极了,赞道:“还是九娘想得周到。”
  梁玉回过味儿来,看桓嶷有点晕晕乎乎的,伸手在他肩上拍了一下:“哎,醒醒,你干啥呢?我还得回家呢。”
  桓嶷遗憾地道:“还要走啊?”他差点想要昭告天下,这边人要走了,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太子妃劝道:“三姨就在京中,三郎何必做此小儿女态?想三姨了,随时可以见的。”
  桓嶷这才转过颜色:“九娘说的对。”
  梁玉伸出食指在自己脸颊上轻轻划了两下羞桓嶷,桓嶷只是笑,也不回嘴。
  梁玉很想早些通知家里人,与桓嶷又说了几句话,让他好好照顾太子妃,才从东宫回府。桓嶷还不放心,派了人一路护送回去。
  袁府里不知道端底,梁玉从宫里拖出东西来并不奇怪,但是一堆宫女将她捧到府内就很不同寻常了——以往是宦官拖着箱子来的。因天冷,而亲友多往汤泉宫去,刘、杨二位夫人都在府内,刘夫人听鱼娘说:“有好些宫人围随咱们娘子回府来了。”问道:“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鱼娘道:“人人脸上有喜色,不像是坏事。”
  “那就等好消息。”刘夫人说这话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个好消息是她梦寐以求的。袁府人丁不旺,刘夫人以为自己也有一点责任,盼着儿孙开枝散叶。不幸儿子也只有一个儿子,刘夫人、杨夫人就两个人一起盼。二人待袁先极好,既因慈心,也有着这样的考量。
  待梁玉入内,前导的一个伶俐的宫人先进来向两位一礼:“恭喜太夫人。”
  刘夫人若有所感,看着梁玉的脸,到得好消息入耳,刘夫人脸上绽出朵笑来:“好!好!好!”
  杨夫人也极欣慰:“啊!快坐下来!来人!散喜钱。”
  梁家别的不好讲,多子是真的。杨夫人的脑袋里已经跑出一堆小胖孩儿,都围着她叫阿婆了。家里又是给宫人们发喜钱,又是给梁玉做准备。原本修葺好了的温泉别庄,预备近期去修养的,现在也不走了,杨夫人与刘夫人商议,等梁玉坐稳了胎再去别庄修养。至于袁樵,就先不管他!
  刘夫人见到宫中赏格,很是惊讶:“殿下待你太好了。”
  梁玉笑道:“是两位都点头的。”
  刘夫人道:“那倒还罢了。太子妃还好吗?”
  “气色不错。”
  那头杨夫人高兴了半晌,才想起来:“哦,忘了跟佛奴说了,呀,还有阿先。”又派人通知这两个人,此时,大家心里都还有一个念头:对袁先需要慎重。不能因为要有亲生的孩子了,就让袁先觉得被冷落了。心理上,当然是亲生的天然更亲近,然而袁先与家里同甘共苦,不能让他寒心。
  刘夫人清清嗓子,道:“阿先的一切还如往昔。”
  梁玉道:“这是自然的。一家人要抱成团,才能兴旺家业。”
  刘夫人含笑道:“不错,纵然广有四海……咳……”
  杨夫人与梁玉都假装没有听到,能让刘夫人一时失言说出心里话,情况是极其罕见的,大家听了心里偷着乐就得了。刘夫人这讽的显然是富有四海的天子,桓琚。天子家近来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刻意隐瞒,听到的人都为他糟心。
  明白人糟心之外,又有些惊心。
  不明就里的人或许不知道,但是袁府这般听到一点风声的人都会觉得,齐、鲁二王与合浦公主虽然不讨人喜欢,但这回大概是真的被冤枉的。可是桓琚照样没事儿人似的去汤泉宫里修养去了,缀朝、哭泣之类的事情都没有发生。未免凉薄。
  桓琚在袁府诸人心里,本是一个宽厚的君主,因此一事,诸人对他却生出腹诽。
  梁玉不接刘夫人的话,只说要派阿蛮往汤泉宫那边梁家别业走一趟。杨夫人附和道:“应该的应该的,该让亲家也一同欢喜。”
  于是又派人去梁家别业,梁家听到这样的好消息,也是全家欢喜。嫁出去不算事儿,得有了儿子才算站稳了,得梁家的外孙姓了袁,才能说是真的关系牢固了。又准备给梁玉的东西,全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梁满仓搬了条长凳,一脚踩在凳子上,在库房那里盯着点东西。他久不为此道,今日却做得积极主动,其中的缘由只有自己知道——要再次做外祖父了他心里高兴只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汤泉宫的气诡太压抑,梁满仓本能地想逃避。
  梁满仓是个精明的老农,对朝政只能说粗略知道,但是他的嗅觉却是灵敏的。【一准儿是圣人那儿又有什么夭蛾子了。】梁满仓腹诽一句,又缩起了脖子,派了梁八郎回京去:“你把这些送给你妹妹,还有,让你妹妹给东宫带句话,就说汤泉宫这边儿,人都不大敢取乐了。”
  ~~~~~~~~~~~~~
  汤泉宫里不敢嬉戏,自然是与桓琚有关的。
  他死了两儿一女还是照旧出行,毕竟是自己的儿女,还连着“清君侧”的阴谋,桓琚的内心并不如外界猜测的那样平静得近乎冷硬。他还是难过的,做父亲的并不愿意自己的儿女们目无君父,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忠孝两全。一旦与愿望相违背,愤怒有,失望也有。
  桓琚摇晃几十里,到了汤泉里反而想起了死去的两个孩子,他的心情很不好。怏怏地除去衫袍,将全身泡在了温热的汤池之中,除热力着水波的荡漾浸入肌骨,整个人放松了下来。桓琚慢慢地睡着了。
  朦胧之中仿佛又回到十余年前,那时候的他还很年轻,并不常到汤泉宫里来。他即位时厉行节俭,经过十余年光景,宫室的瓦片脱落的情况已经很厉害了,宫里的地砖也碎了不少,看起来很不体面。十几年的励精图治,国库充盈,修葺宫室不成问题。宫城大修,他就暂时携六宫、百官往汤泉宫小住。
  那个时候,陪在他身边的还是……
  桓琚渐渐睡着了,继而好像被一双柔软的手摇醒。轻轻的,既让他醒过来,又不让他反感。睁开眼便见到一个极合心意的美人,桓琚笑笑,伸手将温香软玉揽了个满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