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2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植惊讶地看看他,反问道,李弘要是带着十万大军一泄而下,你拿什么挡住他?拿粮饷?

皇甫嵩大笑。他指着卢植说,李弘忠烈勇猛,一心为国,这种人骨头硬,心里软,不会祸害大汉的。卢植说,他是不会,但陛下呢?陛下要是拿刀逼着他呢?还有他的部下,他的部下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甚至连俘虏的鲜卑小帅都是他的部下,他顶得住吗?他的军队太多了,加上黄巾军,现在已经有十几万大军了,甚至已经超过了大汉国其他各部军队的总和,这么多军队控制在他手上,一旦出个什么事,谁能阻止他?陛下当初要他坐镇北疆的时候,我们就不该同意。皇甫嵩苦笑道,不同意?不同意行吗?你难道忘记了当时是什么情况?大将军执意不进并州剿杀黄巾军,我们除了用他还能用谁?难道让张燕占据并州,威胁京畿?何况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们从来没有想到黄巾军的战斗力会提高到这种惊世骇俗的地步,招抚黄巾军的时候你想到有今天的后果吗?

卢植摇摇头,难以置信地说道,我就不懂,我们和黄巾军打了那么长时间的仗,怎么从来没有发现黄巾军还有这么强的军队?二十万步卒打八万铁骑,竟然差一点把鲜卑人全歼了。要不是考虑到北疆大局,拓跋锋和落置鞬落罗这次就死定了。一年时间,黄巾军的实力竟然增长得如此惊人,实在令人难以相信。是不是因为和鲜卑人打,士气旺盛?

皇甫嵩不置可否。不要想许多,目前北疆的形势的确需要这么多兵力才能解决问题,少了不行。等李弘把北疆的仗全部打完了,他的军队就没有这么多了。还是先尽量满足他的需要,让他以最短的时间稳定北疆局势,这才是大汉国目前最迫切的问题。

卢植笑道,也是,我可能多虑了。北疆形势这样恶劣,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要出塞作战。只要李弘率军出塞,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甚至包括皇统的事都能一起解决了。

韩馥和许靖面显惊色,后者迟疑地问道,今天的大汉国还能支撑李弘出塞作战?恐怕李弘的大军还没有打到阴山,大汉国自己就先垮掉了。皇甫嵩长叹道,五年,五年后总差不多吧。五年后,并州的屯田初见效果,大军的粮草可以就近解决,几十万民夫也可以就近解决,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要大汉国这几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无灾无乱才行,否则,北上出塞收复失地还不知道要拖到哪一年。

封赏的圣旨刚刚送走,徐荣的急书又到了,徐荣说黑山黄巾非常猖獗,最近一段时间趁着大军在句注要塞奋战之际,频频下山骚扰,他需要把驻防河东的骑兵抽调到上党剿匪,因此河东无兵驻防。徐荣说,并州现在只剩下四万黄巾主力,北疆兵力严重不足,所以他恳请天子把雁门关大战后所剩下的五万屯田兵全部转为北疆边军,让他们一边屯田一边在河东驻防,为大军将来出塞作战囤积实力。

天子听说让黄巾军驻防河东,心里有点惶恐不安,于是征询尚书台几位大臣的意见。皇甫嵩看到徐荣的文书立即就明白了徐荣的心思,他笑着对卢植说,镇北将军府有这样的人坐镇,你有什么可担心的?我说过的话不会错。卢植笑而不语。皇甫嵩对天子说,陛下,这些黄巾军都是参加雁门关大战的勇士,是大汉军队的精锐,有他们在河东驻防,京城的西园军即使不堪一击又有何虑?

天子说,多五万边军,就要多五万边军的军饷军需的开支,现在虽然没钱给,但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搪塞,将来国库有钱了,就搪塞不掉了。如果徐荣一定要把他们征募为边军也行,那五万大军的军资就叫徐荣自理。皇甫嵩气道,陛下,这是大汉国的军队,不是徐荣的军队,他凭什么要自理军资?他哪来的钱?陛下这不是逼他贪赃枉法吗?天子说,镇北将军府一定有钱。朕本月上就下旨叫他不要打大战了,安心守关吧,还断了他的粮饷,但他不但打了大战,还集结了二十万人打了六天,他哪来的钱?皇甫嵩还要辩驳,被卢植拦住了。天子看没人说话,随即说,就这么办吧,下旨给徐荣。转身走了。

皇甫嵩瞪着卢植说,你拦我干什么?为什么不要我说话?卢植说,陛下说得是对的,镇北将军府的钱现在不是一点点得多,而是非常多。皇甫嵩奇怪地问道,你怎么知道?卢植说,我听河东卫阀说的。卫阀以镇北将军府的名义在安邑建造军械制造作坊,上次他来京城办事,顺便到我府上拜访,闲聊当中他对我透漏了一点。皇甫嵩疑惑地问道,李弘哪来的许多钱?卢植说,并州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人多好办事。听说这半年来,太原和河东两地的铁矿盐池工匠猛增,产量翻了好几翻。产量多了价格就便宜,价格便宜了商贾赚得就多,所以两地现在商贾云集,财源滚滚。

韩馥插嘴问道,镇北将军府囤积许多钱财和军械干什么?难道李弘真的想立即出塞作战?卢植叹道,那个白痴,什么事不敢干?只要他想干的,没人拦得住。

韩馥笑道,既然镇北将军府这么有钱,我倒是想到了一个可以解决受灾难民的办法。几个人大喜,急忙催他快说。最近一段时间为了解决冀兖青三州难民问题,大臣们绞尽脑汁,脑瓜子都想破了。

韩馥说,立即就近把冀州的六十多万难民迁到并州去屯田。现在太原和上党两郡很安全,镇北将军府又有钱,可以暂时解决难民的吃喝问题。等到了十月两郡的谷物丰收之后,粮食问题就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卢植想了一下,迟疑道,“太原和上党两郡能容纳两百万人口?这六十万人到了两郡,一旦镇北将军府解决不掉,可能适得其反,反而会把过去屯田的成效破坏了。这个主意太冒险,一旦处理不好,会把北疆彻底葬送掉。”

许靖连声称好,他说并州最好的时候曾经有过两百二十万人口,绝对不会有问题。卢植反驳道,二百二十万人口?那包括塞外的北方四郡。现在太原和上党两地的人口已经达到了极限,再迁人进去,会把两郡拖垮的。许靖说,镇北将军府可以再把人往河东迁移嘛。不过那时迁移人口的钱是镇北将军府出,和冀州府,和朝廷就没关系了。

皇甫嵩叹道,这也是无奈之举,可以试试啊。迁移六十万人口进并州,可以大大缓解冀州府和朝廷的救灾压力,最关键的是,少了这六十万灾民,因为饥饿而暴乱的可能就降低了很多,而并州人口多了,对戍边和屯田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尚书台的几位大臣们讨论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决定往并州迁移人口。天子当然同意了,他随即下旨给冀州府,让他们尽一切力量把六十万灾民送到并州。下旨给镇北将军府的徐荣、平南中郎将府的张燕、护田校尉府的赵岐,同时任命武猛都尉丁原为并州刺史,命令并州四府共同负责安置灾民。

第九章 风卷残云 第二节

六月下,幽州。

李弘接到雁门关大捷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立即命令通告全军。

同时他急令屯兵居庸关的阎柔,飞狐要塞的文丑,尽快集结兵马伺机击败乌丸叛军。鲜卑人在句注要塞全面失利,狼狈撤军,乌丸人攻击飞狐要塞的意义已经彻底丧失,冉冉和皋蝉很快就要带着叛军撤离飞狐屿了。

李弘又派赵云带着五千铁骑火速赶到潞城会合公孙瓒,以骑都尉公孙瓒为东进主将,立即攻打右北平的土垠城,拿下土垠城后,大军继续东进辽西攻打叛军。

鲜于辅和朱穆对李弘的安排提出了异议。魁头和拓跋锋是撤军了,但这并没有解决鲜卑人对雁门关的威胁,也没有解决慕容风对幽州的威胁。现在大军粮饷断绝,全靠镇北将军府从并州输送粮饷勉强维持,屯兵对抗可以,开战就不行了。如果幽州北部的代郡和东部的右北平郡同时开战,中路的防守兵力就很薄弱,这时慕容风要是从渔阳和卢龙塞方向攻击南下,那幽州就很危险了。

李弘坚持己见。他说,代郡和上谷的乌丸人,还有辽西的叛军必须先行解决,否则,幽州的战局就是一盘死棋,就算大军有粮饷支持,我们也很难在幽州的三个战场上同时开战。

目前,拓跋锋损失严重,我们也因为国内的水灾造成粮饷断绝无力出击,这正是魁头和其他鲜卑部杀死拓跋锋,消灭北部鲜卑的绝佳机会。大帅从稳定鲜卑国,牢牢占据北疆边郡的角度出发,此时断然不会南下攻击,他会把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鲜卑国的内部稳定上。只要鲜卑国内部不出事,北疆所占之地就万无一失,这北疆之战最后他还是赢了。你们想想,大帅把黑鹰铁骑派到了渔阳,但自己依旧留在火云原,其原因是什么?没有别的原因,他就是担心自己一旦离开了火云原,鲜卑各部会趁机互相攻击,破坏他的南侵大计。鲜卑人在雁门关大败之后,最着急的就是大帅了。现在,他可能已经离开火云原赶到弹汗山去了。驻守在渔阳的雄霸和卢龙塞的弥加因为鲜卑刚败,国内不稳,肯定要听从慕容风的命令,据城死守,以防万一。

因此,此时攻击代郡和上谷的乌丸人,是我们最好的机会。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被粮饷所累,各部待在幽州一动不动,其实就是白白错过了主动扭转幽州被动局面的唯一机会。

等过了几个月,慕容风把鲜卑内部彻底稳住了,就轮到我们受罪了。在我们的左面是代郡和上谷乌丸的叛军,中间是大帅的鲜卑大军,右面是辽东辽西的乌丸叛军和张举张纯的黄巾军,我们的大军被死死地钳制在蓟城一带动弹不得。这三路人马同时攻击也好,按兵不动也好,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样,我们既无力主动发动三路攻击,也无力抵挡三路敌人的进攻,我们只能十分被动地防御,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坚守在蓟城。幽州的战到了下半年如果打成这种局面,雁门关大胜的战果就会丧失殆尽,白打了,十几万黄巾军也就白死了,北疆的形势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劣了。

我们只有趁着鲜卑人踌躇不决的这段短暂时间发起攻击,先把鲜卑人的左右两翼全部斩去,这样等到鲜卑人稳住了大草原的时候,他们的先机已经尽数失去,只有等着和我们对决死战了。到那时,他们就是不战,我们也要发起强势攻击,死死拖住慕容风的大军,以激发鲜卑内乱。

鲜于辅问道,我们当初决定放弃雁门关,诱敌深入,目的是要重创鲜卑人的兵力来激发鲜卑各部的矛盾,然后利用他们的内乱来消耗他们的实力,以此来击败鲜卑人。现在雁门关这仗打完了,而且我们打得非常完美,为什么现在就不能等一等?难道慕容风就一定能压制鲜卑各部的矛盾,阻止内乱?如果鲜卑各部矛盾激化,内乱不可遏制地爆发了,慕容风和拓跋锋就会无暇南顾,都要撤兵回大草原,我们可以兵不血刃地收复失地。没有了鲜卑人的支持,叛乱的乌丸人和张举张纯的叛军算什么?一战可定。

朱穆也劝阻说,如其现在冒着粮草尽断幽州尽失的危险进攻,还不如屯兵死守,确保幽州半壁江山。

李弘坚决摇头不同意。他说,鲜卑人不是傻子白痴。如果北疆无战事,慕容风的大军虎视眈眈地南北兼顾,不要说魁头,就是拓跋锋也会忍气吞声。只要北疆战火纷飞,慕容风的大军自顾不暇,魁头和拓跋锋自然就会毫无顾忌地大打出手。要鲜卑人乱,不仅仅是要把他们打伤,把他们激怒,还要给他们提供打斗的时机,要火上浇油,否则鲜卑人会在慕容风的极力斡旋下相安无事一致对外的。毕竟,内斗得到的利益和入侵大汉国得到的利益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有更大的利益和诱惑,谁会内斗?如果战事拖到明年,拓跋锋恢复了一点元气,鲜卑就更乱不起来了。

鲜于辅被李弘说服了,他笑着说,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徐荣尽快发动雁门关大战,把雁门关大战的前景说得天花乱坠,到最后你还是要打,而且还是在这种情况下打。如此兵行险着,太危险了。幽州大战,粮饷如何保证?如何解决?陛下和朝廷会答应吗?

李弘叹了一口气,说,陛下和朝廷还好对付,就说乌丸人和鲜卑人趁着大军粮饷断绝之际,先行发动了攻击,大军只好奋起还击。我们就用这个理由恳求陛下和朝廷予以粮饷支援,告诉他们如果不打,幽州就要尽数丢失。我想,在这种情况下,陛下还是会答应的。

朱穆愁眉苦脸,摇头叹道,将军大人,你只顾北疆的安危,完全不顾大汉国的死活,你这样一意孤行,会把大汉国拖进更加苦难的深渊。李弘听了不高兴地说道,我是镇北将军,我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保证我大汉疆域的完整和安全,我一心一意为了大汉国,我这么做,怎么是把大汉国拖进苦难的深渊了?难道我夺回了北疆,还是害了大汉国?

朱穆毫不畏惧李弘的责斥,大声反驳道,将军大人,你考虑过没有,现在大汉国有几百万人遭受了水灾,他们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哀鸿遍野,朝廷的当务之急是要救那些可怜的难民,而不是再燃战火,为了贫瘠而荒无人烟的边疆土地耗尽我大汉国最后一点财力。陛下和朝廷为了救灾,已经连番下旨让你撤军停战,但将军大人你是怎么做的?将军大人不但逼迫徐大人和黄巾军发动了雁门关大战,而且还接着就要发动幽州大战,将军大人,你这不是骄纵恣行,目无国法是什么?你心里除了北疆除了打仗,你还有大汉国的天子,还有大汉国的百姓吗?你这一仗打下来,耗资巨大,但乌丸叛军未必能够全歼,蚁贼未必能够平定,而北疆失地更是未必能够收复,但那些灾民呢?他们会因为饥饿而死去,因为疾病而死去,难道我几百万灾民的性命还抵不上这些边疆荒地吗?人死了,就没了,地失去了,却还可以夺回来,两者相比,孰重孰轻,将军大人难道掂量不出来吗?这一仗,不能打,也打不起啊。下官恳请将军大人为了大汉国,为了大汉国的百姓,收回军令,撤兵回蓟城吧。

李弘考虑再三,又看了看沉默不语地帐内众将,最后还是摇了摇头,他对朱穆说,这仗要是不打,短期内收复北疆失地的机会就错过了。错过了这个机会,雁门关大战白打了不说,收复北疆失地的时间就要无限期的延长,最后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如果拖个五年八载,这些边郡大概就更难收回来了。李弘说,我们可以算一笔帐,以五年收回北疆失地来算,五年内,我们需要更多的军队,我们需要打更多的仗,我们会因此而阵亡更多的将士,而大汉国的百姓因此就要上缴更多的赋税,大汉国就要背上一个五年的沉重包袱,而这五年所耗费的军资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笔巨大的军资也许会真的把大汉国拖进苦难的深渊。我们现在发动幽州大战,争取用一年时间夺回北疆所有失地,相比用五年时间收复北疆失地,两者相比,孰重孰轻?即使因为幽州大战导致几百万难民饿莩遍野,我们也是划算的。大家必须要想到,五年时间内,因为北疆边郡的丢失,大汉国有多少百姓在胡人的铁蹄下饱受蹂躏而死亡?五年时间内,为了上缴越来越多的赋税,有多少百姓被逼离开家园沦落为流民而悲惨死去?长痛不如短痛,为了大汉国的将来,为了大汉国百姓的将来,北疆务必要尽早稳定,北疆失地务必要尽快夺回来。

朱穆见自己不能说服李弘,痛心疾首,他极力再劝道,如今大汉国内黄巾之祸愈演愈烈,几百万灾民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救济和安置,立即就会在一些叛逆的蛊惑下揭竿而起,举兵暴乱,四下攻城拔寨,烧杀抢掠。将军大人,你想想,几百万灾民一旦暴乱,冀、兖、青、徐四州会是一种什么情况?我大汉国会是一种什么情况?攘外必先安内,此乃祖宗法度,岂能有错?

李弘不以为意,他笑着对众将说,这几年黄巾之祸已经逐渐稀少,即使有个别叛逆,也掀不起什么大浪,动摇不了大汉的根本。北疆一定,大军南下,有什么叛乱不能平定?何况洛阳还有北军,各州郡还有郡国兵,担心什么?当年张角张牛角那么大的声势,还不是转眼就给剿杀了。

李弘不再多加解释,挥手命令众将各回本部,准备佯攻渔阳,以策应阎柔和公孙瓒两部人马对叛军发起的攻击。

朱穆仰天长叹,心痛如绞。他对坐在一边的宋文和余鹏说,将军大人为了建功立业,早把国家和百姓的命运抛到了九霄云外,一帮将领更是立功心切,对将军言听计从,根本不考虑将军大人的决策是对还是错。他责问两人道,两位大人为何自始至终一言不发?难道两位大人也同意将军大人的所作所为?两位大人也是贪图功名权势之辈?宋文笑道,将军大人有将军大人的想法,朱大人有朱大人的观点,我和余大人不好横加干涉,但我们认为,相比于朱大人的观点,将军大人要看得更加深远一点。余鹏接着说道,朱大人太悲观了。我大汉国近四百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