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衙内纪事-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灼然心中又气又怒,没想到这小子一点抗压能力都没有,怒道,“不准!”气的就想打他,终于没忍心下去手,“文纯,你看不到吗,你看不到吗!再这样下去,大晋就要亡国了啊!”
  谢文纯挭着脖子道,“我看还能有一百年!”
  沈灼然气的直抖,“一百年?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为的就是见国有弊而不言,人人结党营私谋一私利么!”说罢,拂袖而去,远远的又扔下一句话,“不出两月我就要上京了,你好自为之。”
  谢文纯仍直挺挺的跪着,眼睛慢慢的红了,一拳砸到土里,终于痛苦失声。
  回到房内尽管百般遮掩,还是被濯香看出端倪,濯香忙冰浸了布巾,来给他敷眼睛,一边不断说道,“少爷,可是和沈先生又闹矛盾了?您大人不记小人过,不要和这种木头疙瘩较真,气坏了自己身子就不好了。”
  谢文纯默不作声,待得第二天起来,又和没事人似的,和同窗正常交际着,有问题请教讲课的夫子,有些想法也回去找沈灼然,仿佛那天的事情就不存在了。沈灼然也抽了个空子,告诉了他练字的“秘诀”…………没事在墙上写字,有助于炼字形、笔锋。
  然而每一天,他都会对着白纸空坐,显是内心仍极为挂怀。就在谢文纯在岳阳书院安定下来的小半个月后,谢松的回信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一写刹不住了……(T▽T)





第23章 九死不悔
  谢松的回信不长。
  “吾儿既未通多宝阁寄信于我,想必心中已有疑虑。如汝之所见,东海百姓受倭寇之苦久矣,世家逐利为祸亦久,非独本朝。汝师灼然言大晋实危急存亡之秋,实乃迫汝助其行改革之事也,非诚危急若此,勿听一人之言。吾观灼然不日必会进京,福祸难言,汝暂留岳阳,勿要相随,切记。
  其一世家改制。若改革则必引世家勋贵动荡,朝野不宁,其益处非一朝一夕可得,非一代人之力所及。若成则功在千古,若败则遗臭万年。
  其二倭寇之患。此朝廷久议之事,灼然力主开海禁,吾以之可行,然朝野亦有阻力。汝可同灼然详议此事,若成于仕途大有裨益。
  多思无用,吾儿静心学习,考得功名,乃父母于天京待汝回来。自加珍重。”
  谢文纯放下书信,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信不长,第一层就是世家改革很难,不要和沈灼然掺和,危险太大;第二层是解决倭寇之患通过开海禁大势所趋,让自己搭下顺风车对仕途有第三册就是你现在连个官都不是,担心这些有的没的没用,还是好好读书。说实话,这是谢文纯第一次对父亲谢松感到失望…………句句不离“利益”“危险”,他心中的“热血”刚刚被老师沈灼然勾起,有点被泼了冷水的意思。
  怀着失落的心情,谢文纯拆开母亲崔氏的信,足有厚厚十多张。有九张都是各种叮嘱,最后一页是:文纯,从心所欲,我和你父亲在你身后。记得娘教你的第一个字吗?
  谢文纯泪流满面。这一夜,他写了一夜的《丧乱帖》…………在院墙上。
  第二题易行止睡醒了,出来一看好家伙,满墙墨迹,由行入草,到得最后更是飞扬。易行止叫道,“文纯,毁坏书院的公物是要陪银子的!”
  谢文纯闻声回头,眼中布满血丝,却有诡异的光芒,把易行止吓了一跳,“哦。”然后就进屋去了,倒头就睡。
  易行止推了几下,竟推不醒,只得看向濯香。濯香昨夜也是陪了谢文纯一晚上,道,“麻烦易公子,给我家少爷请个假,这个样子实在没办法去上课。”易行止应下,又道,“要不要叫郎中?”
  濯香道,“我看少爷没有发热,大概只是精神震动有些累,歇一歇就好了。”崔氏当初选中濯香给谢文纯做书童,就是相中了他略懂医理。
  易行止这才离去。那边沈灼然听说谢文纯病倒的消息,算着日子大概谢松的回信也到了,还以为是谢文纯受了挫,心下到底不放心,来到弟子的小院子看看。一进门,就看到了满墙的丧乱贴。他由头看到尾,仰天笑了三声,没进屋就离去了。
  濯香本在屋里随时观察谢文纯有什么需要,叠叠被角什么的,听沈灼然“鬼哭狼嚎”的三嗓子,可气坏了,跑出房门气呼呼的看着他的背影…………这老头,打扰我家少爷睡觉。
  谢文纯这一觉就是一天,第二日起来饿得连书院早饭的馒头粥都觉得香甜无比,把濯香都看呆了,即使和灼然先生过那种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少爷也一直是很注意吃相的。谢文纯不管小书童见了鬼了的表情,他只觉心中放下一块大石,快活无比。
  易行止知道这是自己这位室友困惑的事情想通了,心中也为朋友高兴。谢文纯不说是什么事,他也不多问,只打趣道,“以后晚上不踢我了吧?”
  谢文纯急道,“那是意外!意外!”
  两人相携,去书院上课了。上午甲舍生是蔡先生讲算学。十来日谢文纯都仗着基础好,在算学课上神游天外,是以蔡先生对谢文纯印象算不上好,觉得这孩子不踏实,太傲气。
  “今日我们讲盈不足。作为《周礼》九数之一……”
  谢文纯来的早,坐到了前面,认真听着,时不时还写写算算一下。蔡先生注意到了这孩子的反常,心中讶异,待授完课,踱步到谢文纯的书案前看他写的什么。
  只见谢文纯的纸上清楚的记下了他所讲的内容,条理清晰,甚至还有一些验算推倒…………他没讲的。蔡夫子心中暗暗点头,谢文纯扬起头来问道,“夫子,我还有一处不甚明白……”
  一堂课下来,蔡夫子满意又多了个勤奋聪明的学生,谢文纯也发现自己认真听会发现许多以前没注意到的问题,心里对以前浪费掉的课程0极为后悔。
  谢文纯正要同易行止去吃饭时,后面一个士子叫住了他。“谢公子,在下唐不问,能否请教个问题?刚才夫子讲的,我没怎么听明白。”
  谢文纯笑道,“当然可以。”唐不问心下松了口气,心想这谢小公子看着高冷,倒挺好说话。而后三人一起去食舍用饭。
  “文纯,你别看这食舍吃的朴素,每逢十五,院长夫人都会给我们做饺子呢,虽然是素的,却有肉味呢!”唐不问道。他不过十四五岁,圆圆脸,还有些稚气,说到肉时眼睛都亮了。
  谢文纯笑道,“有肉味的素饺子?还有两天,我可要长见识了!”
  易行止道,“快点,别聊了!一会儿地瓜都抢没了,就剩土豆了!”
  谢文纯很不理解他这种歧视土豆,偏爱地瓜的行为,唐不问也没想到看上去清雅不凡的学霸易行止还有这么接地气的一面,和谢文纯暗搓搓的相视一笑。
  给谢文纯所在的甲舍生讲学的夫子们,轮流感受到了蔡夫子的惊喜。原以为灼然先生这个弟子聪明足够,就是太浮,还以为院长看走眼了,如今竟像突然沉下心来一样,不愧是院长调·教出来的。
  三日后,沈灼然接到了谢文纯送来的两卷策论,一是“平倭十策”,二是“论世家之祸”。沈灼然一目十行的看完,朗声而笑,“文纯,你可想清楚了?”
  谢文纯回道,“弟子找到自己要走的路了。”
  沈灼然道,“第二篇文章先不要流传出去,老师给你收着。”
  谢文纯心里明白老师这是为他好,他也是知道老师会为自己考虑才直接送上初稿的,当下笑道,“老师最好了!”说着,就给沈灼然倒了杯茶。
  沈灼然这几天心中也“煎熬”着,谢文纯于他,不仅是弟子,更是他改革方案能否被士子们接受的第一个试验,更不用说若谢阁老的儿子同意自己的想法会有的益处了。
  谢文纯又道,“老师,我这里只写了世家之祸,而解决的方法我左思右想,还是没能想出好的办法。”他和沈灼然在游历时边走边说,沈灼然曾经说过许多解决的方法,以他的记忆力自然不是忘了,这么说就是告诉老师他不太同意老师的看法。
  沈灼然听了,没有被冒犯的意思,而是似讨论般道,“怎么,摊丁入亩有什么不好么?”所谓摊丁入亩,就是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现行的“人头税”。
  谢文纯道,“老师,摊丁入亩能缓解土地兼并,学生自是无比赞同的。然而……”
  “然而?”沈灼然眼中有光芒闪动。
  “然而,”谢文纯深吸一口气,“若要变百年来大晋世家擅权之状,还要变科举、重商业。”
  沈灼然大笑道,“文纯,文纯啊!为师真的死而无憾了!”
  “老师,你说什么!什么死不死的!”谢文纯急道。
  沈灼然摆了摆手,道,“文纯,当年你远离父母,拜我为师,心里有怨的吧?”
  “老师,当时年少无知,如今不过三年,文纯却觉得才开始看这江山似的。”
  沈灼然心下也是感慨,“当初我主动找你父亲,后来收你为徒,也是打着私心的…………我当初想,把你儿子骗到手,看你云轩还如何阻碍我变法?”他欣慰的看着自己的弟子道,“如今看来,最大的收获不是你父亲如何,不是崔家如何,而是你,文纯,你是为师最骄傲的收获。”
  谢文纯听老师说这么严肃的说煽情的话,有些受不住,道,“那老师,我一开始嫌弃的坚决不穿布衣,你是不是都想不要我了啊?”
  沈灼然笑道,“你小子还斗得过我?如今泥坑都滚过了!”那是有一次两人在闽南,为躲倭寇,用泥巴滚了一身蹲到草丛里。
   谢文纯苦了一张脸,“老师,不要总提醒我这件事情嘛!”
  两人又追忆了一会儿,沈灼然道,“文纯,一个月后,我就要去天京了。”
  谢文纯道,“老师,无论如何,性命……”
  沈灼然道,“当初我无意之失,累子丧命,从那日之后,我多活一天,都是为了更有价值的死去,文纯,你不要劝我了。”
  谢文纯眼圈有些红,“老师,当年的事情谁能算的到?本就是阴差阳错!”
  沈灼然道,“那也是我太过自负,只想着耍那些豪强一番,却忘了总有那么多算不到的……”沈灼然回想着,当初自己让长子入京,不是向皇帝建议什么,而是让儿子带着一本真的山水游记,向皇帝表明世家走私的证据已经搜集足够,藏在某个地方,但是还要等到找出最好的削弱办法再一举使用。他料到了皇帝的信任,料到了几大世家的跳脚暗算,料到了谢松的出手援助,然而,明家的事情,他没有料到。
  谢文纯道,“老师,那你总要想想师娘,天宝……”
  沈灼然道,“舍我一人之家,成大晋千古,吾九死不悔。”
  这就是谢文纯和沈灼然最大的不同了,不管谢文纯是如何和沈灼然说的,或者沈灼然如何认为、推测谢文纯想法的,但在谢文纯心中,一切都比不过他的父亲母亲,也永远理解不了老师的这种牺牲精神。谢文纯最终只是沉默。
  沈灼然又道,“等你到了我这一步,就明白了。”
  谢文纯道,“为了大晋。”
  沈灼然喃喃重复道,“为了大晋。”
  走出沈灼然的院落,谢文纯神色间却没了刚才的激动…………平静的近乎诡异,仿佛刚才的师生相得、志同道合都是幻觉似的。

  沈灼然在岳阳的最后一个月里,对弟子谢文纯可说倾囊相授…………来自科举传奇沈六首的各种科举考试的技巧,独家传授。诸如搭接题如何猜考官的想法,八股如何构架结构,平时多锻炼防止考试时身体扛不住等。
  一月后,沈灼然坐上了南行的客船,没有和书院的人打招呼,只谢文纯一人来到码头相送。
  “文纯,该说的都说过了,对你,如今我没什么不放心的了。”
  “老师……”
  “不要作小女儿情态!”沈灼然唬道,“行了行了回去吧,你师娘自己不容易,家里有什么事搭把手!”
  谢文纯道,“这是自然,老师的事情就是文纯的事情。”
  沈灼然其实心里还有点小盘算,女儿已经十三了,妻子总叫他相看人家,若能嫁给自己这弟子十分不错,不过这种事媒妁之命父母之言,还是去天京和谢松商量。当下挥了挥手,就叫店家开船了。
  谢文纯在码头伫立着,目送沈灼然的小船消失,良久,大步离去。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玩high了。。。





第24章 成长
  沈灼然离去后,岳阳正式进入了深秋,一时间黄叶遍地,正如沈宅沈夫人的心情。
  “夫人,您别太难过了,小姐和少爷都指着您呢。”
  “是,都指着我呢!他们的爹根本什么都不管!”沈夫人哭泣道,钗环散乱,“这又要入冬了,日子还怎么过!”沈灼然没俸禄,有人往家中送礼通常不让家里人收,沈家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沈灼然前脚刚走,老管家吴叔就过世了,如今家里连个顶事的男丁都没有。
  “要不然给谢公子捎个信……”丫鬟蝶儿道,她是沈夫人当年买的小丫鬟,没有嫁人,一直留在沈宅做事。
  “哎,怎么好麻烦人家这种小事……”沈夫人叹气,诸如找铺子为女眷做衣服,买煤炭这种事情,老管家还在时帮着张喽,如今人不在了,家中只剩一个丫鬟,全是女眷,上街也不方便,更何况…………处处都用银钱。
  就在这时,院门响了,蝶儿喜道,“夫人,一定是谢公子来了!”
  沈夫人迎出去,果然是谢文纯。
  “师娘,我敲了半天门都没人应,吴叔呢?”
  “前两天,刚过世。唉,文纯先进来坐吧,蝶儿,上茶。”
  谢文纯这次来是想问问沈夫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没管过家宅,又从来不缺银子用,只能直白的问沈夫人需要什么,沈夫人面子薄,总说不出。是以谢文纯来了几次,只送些吃的,也不知道该干嘛。
  沈夫人这次还是没能说出来家中“什么都缺”…………其实最缺银子,谢文纯只得作罢,又去后院和沈天宝说了会儿话,就离去了。
  谢文纯走后,沈小娘子从院子里出来,“娘,为何不说?”
  沈夫人叹了口气说,“实在说不出口……”
  沈小娘子道,“娘,弟弟的冬衣快做完了,我们再改几件,凑合一下也可以……”
  
  谢文纯出了沈家的门,对小书童濯香道,“老师把家托付给我,可我却不知道该做什么,有力气使不上,濯香,你看我能做什么?”
  濯香苦孩子出身,他很想说少爷给银子吧,然而还是委婉点道,“沈夫人家里没个张喽的男丁……更何况,冬天临近用钱的地方比较多……”
  谢文纯猛然明白过来,“老师留的钱不够?!”
  濯香又道,“都是女人,也不好上街买奴仆回来,做什么都不方便……”
  谢文纯懊悔道,“我该早些问你的!都怪我!”又问濯香,“你知道本地哪里有人牙子么?”
  濯香道,“不如问问易公子?我们初来乍到,不懂这些。”
  谢文纯心下愧疚,急匆匆回到书院,“行止,行止,帮个忙,你知道本地哪家人牙子靠谱么?”
  易行止道,“你要买人么?正好今日无课,我随你去一趟吧。”
  三人折返到集市,易行止带谢文纯来到一条小巷。“虽然大晋不禁止人口买卖,不过一般人牙子都是靠门路,我也是偶然得知的。喏,到了。”说着,易行止叩门道,“有人么?”
  有一婆子应门,见三个半大孩子,有些怀疑道,“你们做什么?”
  谢文纯上前道,“我们要买仆人。”他自小由人伺候着长大,不觉得买个把个人有什么不对。
  婆子打量几人,尤其谢文纯的衣着不凡,最终笑道,“几位公子,里面请吧,最近来了几匹瘦马……”
  谢文纯脸一红,“我要买年纪大些的男人……”易行止不比谢文纯从小生活的圈子,还不知道什么是“瘦马”,不过猜不是什么好东西。
  那婆子愕然,随即明白自己想差了,忙陪笑道,“婆子蠢了,几位公子,那这边请吧。”说着,带着三人来到一间院子,喊道,“把货带出来,要岁数大些的!有客人了!”
  有壮男将一群脚上带着绳索的带出来,有男有女。谢文纯第一次见这种场面,过去都是崔氏叫下人买人,□□好收拾齐整才让他看到,如今见这群人多半面黄肌瘦,衣着褴褛,当下吓了一跳。易行止还算镇定,他已经知道了谢文纯要给老师家买人,为避嫌要年纪大的能跑腿就可以,于是道,“可有年老些的夫妇?”
  婆子道,“人十三人十四,过来!”
  当下一对四十五六的男女上前磕头。谢文纯缓过来了,问道,“你们多大年纪了?为什么卖身?”
  那男人答道,“回公子的话,小的和婆子今年都四十六,家里遭水灾,活不下去了……”
  婆子打断道,“谁听你那些有的没的?公子,这两人吃的少,干活多,身体还壮实,再活十年不成问题!只三十两银子,签死契!”所谓死契,就是这两人身家性命都掌握在主人手里,多少银子都不能赎身,除非主人放人。
  谢文纯听两个人命才三十两银子,说不清什么滋味,就要让濯香付钱时,易行止使个眼色道,“你们,家里是哪的?是自愿卖身的么?”
  男人答道,“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