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质女-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今次,他却送来了一株梅,要她广邀洛安城的豪门赏梅。杨如絮一时拿捏不住他的心思,单赏梅无伤大雅,依着照做便是。

    可是没有想到,却酿成了京城内外的这等子惨祸!

    事到如今,杨如絮才恍然,凤舞此举包藏着怎样的祸心,可是明白也是晚了。

    现在,她气得要拿人,却被来人要挟,只气得粉颊生烟,紧紧握着双拳。

    就在这时,那人慢慢摘下一直围着的帽兜,露出一张满是刀疤的脸儿,对着杨如絮道:“杨小姐,我还是那句话,福祸相依,平川王的心思是扫除登基的障碍,可是您的心思恐怕是想要赶紧入宫为后吧。你若是初心不改,我倒是有个良策,能助小姐早得圣心,入宫称后……”

    来人正是秦诏。

    他遭逢大劫。九死一生,倒是回忆起前世不少的记忆。而且他身在朝堂,更是了解许多姜秀润所不知的时事。

    可是,若不是经历今世,他都想不到原来这场瘟疫竟然是凤舞的手笔。

    前世里的凤舞并没有形成气候,大约还是在江湖隐匿晃荡,但是他身为皇子怎么会甘心江湖漂泊无依的日子?也不知在前世,他是用了什么名堂,勾搭上入宫为嫔的杨如絮,也搞出了一场瘟疫灾祸。

    只是前世,凤舞是帮着杨如絮沽名钓誉,大约是设局的时候,将解药方子也详细告知了杨如絮。

    而今世,凤舞立意要在京城形成一场灾祸,并没有告知杨如絮那时疫的解药。

    凤舞只是命手下的药师配给了几副药,除了给杨如絮外和她的母亲外,又另外给姜秀润备下了些。

    当时凤舞吩咐得仔细,若是秀润佳人也害病了,想办法寻了郎中给她送去,可若是旁人害了病,就算是她生养的那个崽子,也不给!

    秦诏陆续做的梦里,依稀记得前世时,姜之当时请托乡人姬无疆运送来的大批的蒜梨,有很多是给了杨家如絮,才制了解药良方。

    今世,他再饮着解药,细细一品果然是有蒜梨的味道。

    而且当初他示意杨如絮给窦思武剪下花枝,就是立意要将疫病传给凤离梧。可是从凤舞在朝中安插的暗探处得知,无论窦思武与凤离梧都是安然无恙。

    他们今世都是去过波国的,凑巧吃了当地的特产蒜梨,歪打正着解了时疫也不足为奇。

    眼下凤舞筹谋的一场,让凤离梧尽失民心也就够了。

    不过时疫总是有消退的一日,倒不如最后,让杨如絮如前世一般,博得救命娘娘的美名,一次解除疫情要挟凤离梧,早日入主东宫。

    如今的秦诏,自觉了解了姜秀润的心思。上辈子,她身为王女养在外宅受尽了委屈,今世的她归位女王,怎么能容忍凤离梧纳娶别人为后?

    只要凤离梧迫于时疫和民生的压力,娶了杨如絮入宫,那么秦诏笃定姜秀润会与凤离梧一刀两断。

    想到这,秦诏主意已定,要把这解药的良方告知杨如絮,让救命娘娘重现洛安城!

    那天夜里,杨如絮面带激动之色离去的。她急着回去寻了蒜梨验看一番,若是秦诏未曾撒谎,那么她的契机便来了!她自然是要好好把握一番。

    一场时疫,各方是蠢蠢欲动。不过姜秀润倒是早早知道了结果。

    因为姜秀润送蒜酱时,曾经吩咐服侍同窗的下人们,有了好消息立刻来禀报。

    第二日,几个同窗的仆役便急匆匆地向姜秀润暂居的客栈赶来,面露喜色地告知姜秀润,自己府里主子的疹子已经退下,也不再发烧,人变得精神多了,

    姜秀润听了,这便证明,自己心中猜测的蒜梨对症果然是对的。

    既然找到了解药,当务之急便是赶紧熬制蒜梨汤汁,分发给洛安城的患病民众。

    她府里的蒜梨酱有限,宫里的剩下的也多,若是从波国运输十天半个月都运不来,到时候就算知道良方也无法解救百姓啊。

    想到前世兄长早早就为杨如絮备下了蒜梨,可如今兄长不在洛安,也早早娶妻生子,不可能再跟杨如絮有首尾,也不可能备下蒜梨了。

    不过姜秀润倒是想到了一点,姜之不可能准备,可是嫂子稳娘却不能错过波国特产这样的商机。

    当时稳娘看凤离梧和武将们爱吃,可是眼睛晶亮,手指头不停的波动,状似打着算盘,一定是想到了将蒜梨特产运到大齐会加价几何。

    抱着试一试的心思,她便去了嫂子稳娘在京城里新设的店铺。命伙计清查遍布大齐与邻国的贸易单子,竟然真查到了一船运往大齐的蒜梨,不日便到达大齐洛安。

    看到这里,一连几日都没有睡好觉的姜秀润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

    一颗心落了地的她,倒是费神想了想,“娘娘汤”的名字太俗,这一世,救命解药当起个什么雅致的名字呢?

    再说杨如絮,费尽千辛万苦,在外地的商铺那求买来了一筐蒜梨,回来给重病的人一试后果然有效。

    心中大喜的她,一边禀明父亲,让他呈送药汤入朝面圣,一边亲自带着一锅熬好的汤药,准备依着秦诏的法子,去城郊亲自施药。

    可是一路舟车劳顿去了京郊,那些个寻找地点搭药棚架锅的仆人们却又急匆匆地回来道:“回禀小姐,这路口的好地方都被人占了,不知什么人一早就架起药锅,给人施药。”

    杨如絮心内冷哼,不知是什么人来沽名钓誉弄些汤药骗人,便不以为意地问:“什么人施药?”

    那仆役道:“还没有问出来,只知道汤药的名字玄玄乎乎的,叫什么……圣女汤!”

 第159章 第 159 章

    杨如絮听了这名字便一皱眉; 觉得甚是不雅; 这是什么汤水,竟也配叫圣女?

    可是当她撩开马车的帘子时,却是脸色微变。因为她一眼正看见立在炉灶边的那个头发高高挽起,穿着利落窄袖长裙的女子正是那先前的瑶姬,如今的波国女王姜秀润。

    只见她巧笑嫣然,正立在洛安城外; 车马往来最多的十字路口; 亲自熬药盛汁儿; 将一碗碗汤药发放了过往的民众。

    那些领了药汁喝完的百姓一个个是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据说女王在这里施药已经有五日了; 救治的穷苦百姓无数; 且不收取半分铜钱。

    一位抱着小娃娃的老者更是眼含热泪道:“幸亏这波国的女王慈悲; 带来了波国特产的圣女仙果熬制汤汁; 不然我的孙女就要命丧黄泉了……”

    另一个马上接口道:“可不是,初时女王领着人支起炉灶时我还不信,那些当官的个个都在城门的府宅里,被瘟神吓得不敢出来; 她身为女王; 却不怕死出来施药; 岂不是个骗子”

    他的这番话; 倒是说出了众人心声。

    这若来的是宫里的娘娘,又或者是朝廷的命官; 都是有情可原; 毕竟身为上位者当爱民如子。但是这位波国女王明明就不是齐朝人; 为何这般为大齐的子民赴汤蹈火?

    那女王生得实在是太美,加上面上带笑,显得平易近人,就算身旁有侍卫一身铠甲地护卫,也有那后生壮着胆子大声问:“敢问女王,您一个番邦国君为何肯为大齐的百姓这般舍生忘死?”

    姜秀润听了微微笑道:“天灾难测,你们能有这般造化,自然是因为上苍赐给大齐一位贤德的有道明君。当初大齐先王在世时,曾经允诺与波国永世较好,若是有人敢进犯波国,就算大齐远隔千山,也要派出奇兵为友国解忧。后来戎国进犯,可惜先君不再,我们波国人都以为大齐新君会忘了此前的承诺……没想到……”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那个胆大的后生便接道:“没想到我们的新军居然一路带兵,翻越千山万水给支援波国,打退了戎兵!”

    姜秀润不知什么时候,眼中含着热泪道:“像这般重承诺,遵父命的圣德仁君,上苍怎么敢薄待?当初圣武帝在波国,品尝到这蒜梨时,听闻此果有解毒奇效,便特意命人装船,带到大齐的国土上来,没想到歪打正着,这果子的药力正好克化了时疫,才能解万民于水火之中。这果子在波国叫蒜梨,得圣武帝钦赐,改命为圣女果。”

    众人听闻,顿时恍然,怪不得叫圣女汤,这是圣女仙果熬煮出来的汤药,自然便叫圣女汤了!

    说到此处,姜秀润努力地吸了一口气,似乎压抑住了满腔的感动,接着道:“大齐勇士为了羸弱的波国而抛洒热血,这般情谊,我们波国子民铭记在心。我如今不过是为了重病的百姓熬煮汤药而已,大齐君主与百姓的仁义,波国上下没齿难忘!”

    这一番话,从一个楚楚动人的女王嘴里说出,尤其是打动人心。

    虽然民间对凤离梧劳民伤财千里远袭波国,积怨甚久。

    可是现如今,听这位平易近人的女王一解释,顿时恍然,感情新帝是因为尊奉了先皇帝的遗诏,这才相助波国。

    人之常情便是,往往舍是为了得。

    先前那些百姓误以为齐国新帝是因为迷恋波国女王的美色,这才不顾齐国三郡的叛乱反而去了波国帮助女王抵御戎国。

    那美人只有一个,平头百姓又分不得这热羹,自然一个个是气愤填胸。现在正是因为新帝请回了波国女王,才有女王用波国的特产救下这满城的百姓,老百姓自觉着解救波国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如今女王眼含热泪,仿佛是在感谢自己一般。这时不知是谁带头喊起口号来,“齐国波国世代邦国”“两国永为同盟”,老百姓心头一热,也是纷纷附和高呼,一时间叫喊声此起彼伏,声浪冲天。

    只是有一人躲在马车里气得脸儿发白,那便是杨家如絮。

    此情此景,杨如絮再下车架锅,百姓也只会以为她是因了女王的感召而来帮忙的,连锦上添花都算不得。

    姜秀润倒是费神抬眼看了一下杨家的车马,若是她料想得不错,那杨小姐差一点就能熬煮出娘娘汤药济世救人了。

    当下,杨如絮气得命令车夫拨转马头,直接回转洛安。可是到了半路,突然想起一件要命的,她已经将药方告知父亲,父亲在验证后如获至宝,一早便高高兴兴地去了朝会准备献上药方,在新帝面前立上一个大功。

    现在雅伦女王早已经知道药方,父亲再去王庭献方,岂不是东施效颦?不但无功搞不好还要受到别人的耻笑,可是自己却也想不到什么办法联系上父亲阻止。

    转念又想,父亲就算晚了一步也没有什么,父亲献药毕竟是出于好心,到时如果有人问起,自己只需推说无意中得到的药方,也无人会怀疑什么。

    可是她刚从马车上下来时,却见本该早朝的父亲杨家卫国公怒气冲冲,走过来便给了杨如絮狠狠的一巴掌。

    杨如絮从小到大都没有被父亲碰过半根手指,如今被一朝打翻在地,半边脸儿都是麻的,一时惊疑不定,竟忘记了哭,只直愣愣跪坐在地上看父亲。

    卫国公直指着她,手指头抖了半天,才恨恨道:“若不是老朽半生的经营,今日一朝,便要被你害得满门抄斩,家破人亡!”

    有道是善恶有果。

    原来卫国公年轻出游时看到路边跪着一个壮汉乞丐,这乞丐身材雄壮,颇为与众不同,既不乞讨更无悲戚之色。他起了兴趣便给那壮汉乞丐一锭金,那壮汉问了他的姓名后起身便走了。

    今日坐车去朝会时有人忽然从车底翻出,进入了车内,当时吓了杨家老爷一跳,以为有歹人行刺,刚要叫喊,那人抢上前一步用手堵住他的嘴,轻声道:“恩公还记得我吗?当年你救我与困顿之中,今日便豁出性命还你的恩德。”

    卫国公细看了一阵,并不认得此人。直到他说出当年赏金的旧事卫国公才认出来果然是那壮汉乞丐。那人说他现在乃是圣武帝的暗卫,前日奉命去波国女王处查看了杨家送的一枝别国楼春,并将这枝花送到了御医院。

    因为此事和杨家有关,又颇为蹊跷,他暗中留意,却是偷听到御医谈话,方知疫情可能是杨家的这株奇梅引起的。

    杨家虽然老早便将那一株生病的梅花烧掉,却独留下了送给窦思武的那一枝成了把柄。

    卫国公听了这话简直如晴天霹雳一般,再想到女儿献出的药方,虽然许多关窍还不明了,但是自家女儿可能是知情的却是无有疑问。这一刻,他简直杀了女儿的心都有,这是要害他杨家被灭族啊。

    但是现在关键还是如何补救,

    这位已经晋升为凤离梧暗卫的汉子也是个性情中人,竟是将残枝从刑部偷走,一并烧毁了。

    卫国公心内稍微安稳了些,既然证据已经被这个暗卫偷走,圣武帝就没法证明疫情和杨家有关。以杨家的地位,就算帝王也是无法轻动,当年皇后偷汉子都可以赖掉,自己完全可以效法尉家来个矢口否认。

    这样做当然会恶了圣武帝,但是火烧眉头也只能先顾眼前,待过了这关再想想如何补救,降低圣武帝的怒火。

    到了王宫,杨家老爷急急下轿,找到了正在等着上朝的尉家和几大世家,只说圣武帝为人蒙蔽,欲对杨家下手,世家唇齿相依,当互相守助云云。

    这几日朝会,主要便是商讨如何处理疫情。

    凤离梧果然一早便做了准备,首先发难,罗列了参加杨家宴会而中毒之人的名单,直问杨家当家人卫国公如何解释。

    俯视着卫国公,凤离梧问道:“杨卿,你可否给朕解惑,为何会如此?”

    卫国公连忙道:“王上,臣却不知是几位贵女先发作的。可知是所有来杨府赴宴的贵女都发作了,还是仅有部分贵女发作?除非全部贵女都发作,否则应是贵女们在路上被感染了疫病。”

    凤离梧冷冷道:“这么说,杨卿是认为和杨家无关喽?”

    卫国公把心一横,只说杨家是糟了奸人陷害,蒙蔽圣听,只请圣上将杨家为祸京城的罪证拿出来。

    当盛装梅枝儿的木匣子端上时,满朝文武都吓得掩住了鼻子,生怕那匣子里果真装着散布疫病的毒花。

    可是当木匣子拉开时,里面却是空空荡荡,压根没有杨家那株奇特的梅花。

    这下子,圣武帝的脸色阴暗。

    其他通了气儿的世家们则是纷纷进言,力争杨家清白。

    这世家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今日若是放任着杨家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倒了,那么其他家也是唇亡齿寒,迟早一样的下场。

    平日里互相倾轧得厉害的世家这次是难得的同心,一力保举杨家。

    最后这事儿,便是如同当年皇后偷情之事一般,糊里糊涂地不了了之,但是皇帝至此认定主持梅花盛宴的杨家如絮晦气,八字与大齐国运向背,请了高士验看,认定此女八字单薄,不堪为一国母后。

    若是平时凤离梧说出这等玷污女儿名声的话来,卫国公便要率领全族去凤家皇家宗庙请命,请求先皇们显灵,还赐女儿一个清白。

    可是现在,他明知道杨家理亏,天大的祸事刚刚用烂泥修补好窟窿,哪里还有气力捅第二个?

    圣武帝被那空了的匣子都要气得抽刀砍人了,如今不过是卸下一口恶气,故意骂女儿是灾星,立意要废掉先前的婚约,卫国公也不敢说些什么反驳之言。

    不然的话,只怕这位圣武帝不管不顾,再做出什么对杨家不利的举动来。

    是以卫国公平定了朝堂的乱局,便急火火地回去教训女儿去了。

    从城外回来,用蒜梨熬制沐浴净身后的姜秀润也是从白浅的嘴里才知今日大齐朝堂之事。

    这口风自然是窦思武流露出来的。

    因为一场疫情,两个人倒是重归于好,重新蜜里调油了。

    白浅说到那匣子时,愤愤道:“真是功亏一篑,不知何人竟然这么胆大包天,包庇了杨家。”

    姜秀润却摇了摇头道:“你真以为陛下养着的侍卫是吃素的?那么重要的证物会好端端的没了?就算那梅枝儿在,杨家的大船却不能就此掀翻,不然掀起了巨浪,备不住会把其他的哪只船掀翻。陛下心里有数,这一番,不过是敲山震虎罢了。”

 第160章 第 160 章

    白浅如今在兵营里历练得也是心思越发活络; 听姜秀润这么一说; 便明白了内里的缘由。

    这次时疫虽然有很大可能是杨家搞出来的,可若就此扳掉杨家,恐怕那些唯恐天下不乱之人,又要说凤离梧先是违抗先皇遗诏篡权夺位,然后有计划地以梅花传播时疫这样荒诞的说辞扳倒世家,到时候凤离梧的暴君的名声坐实; 有心人只怕又要兴风作浪了。

    所以凤离梧随顺推舟; 事先派人给杨家透底; 让他们自乱阵脚; 在殿堂上大闹一场; 然后再借机会推掉杨家的亲事; 让人无可挑剔。

    同时也是警告杨家; 至此以后不可再恣意妄为。

    白浅虽然看得透,却不爱这些权谋勾当。幸而自己的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