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眼里满是柔情,犹如一股温暖的细流,流进沈连城的身体里,甘甜如饴。
“以后在这个家里,”李霁还道,“阿母若找你不痛快,你可千万别让着。她那个脾气,你越是让着,她越是事儿多。”
他话语里不无玩笑,却也有几分郑重。这样的“不孝子”,沈连城也是头一次见。
“你就不怕我是个恶媳妇,把你阿母气坏了?”在芙蓉苑里的不快,已然烟消云散,她也说起玩笑之言。
“你是什么性情我还不知道?”李霁原是吃透了她的脾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自然不担心她会欺负了母亲。
沈连城盈盈是笑,有李霁这句话,她也就不怕什么了。
两人很快来到了太傅府。
沈括形容憔悴,这一个月来,怕是没少担心。见沈连城和李霁并肩而来,言语之间尽是柔情蜜意,他捋了捋花白的胡子,也就放宽心了。
“祖父,今日早朝,天子没有为难您吧?”沈连城极为关心的,是这一件事。
“没有。”沈括有些诧异,沈连城如何这样问。
“没有就好。”或许,真是她因了陈襄一句话,想得多了。天子不过是气急了,气消了,便没事了。
“但为了你二人的事,我可算是把天子给开罪了。”沈括笑笑道,“但愿天子不记仇……你俩也要好好的,别到头来枉费我出此下策。”
李霁听言,忙是信誓旦旦:“岳祖父放心,我定会始终如一只对阿蛮好的。”
沈括笑眯眯点头,对这个李霁,自然是横看竖看都觉得好,想了想问:“世子如今娶妻了,日后可有何打算?”
李霁一愣,只觉娶到沈连城,人生已是圆满,却不知自己还该有何打算。
“我指的是,仕途。”沈括也知李霁不学无术,纨绔惯了,于是好心提醒他一句,“你可想过出仕,在朝谋个一官半职?”
李霁不由得看向沈连城,沈连城也回看了他。她也想知道,她的霁郎可有出仕之心。
“阿蛮要我出仕,我便出仕。”李霁兀地答了话。“阿蛮不要我出仕,我便仗着祖上荫封,陪着阿蛮游山玩水,潇洒一生。”
“哈哈哈……”沈括听言,忍不住笑了。在场的萧氏和沈庆之,也都笑了。
沈连城更是噙笑嗔了他一句:“瞧你出息的。”
这样的话,岳家人谁不爱听?李霁见大家高兴,心里头也乐开了花。
“那你们自己商量吧!”沈括爽然发话,“只是若想出仕,可先拜我门下,做个僚客,历练历练。”
李霁先且谢了沈括,至于要不要出仕,他自己是毫不在意的。
沈连城沉默不语,则在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
☆、第142章:遭了贬谪
沈连城想,要说游山玩水,潇洒是潇洒,但她必然放不下沈氏一族,独顾自己快活。至于出仕……官场险恶,她也不希望李霁活得跟祖父和几个叔伯那样艰辛。若能像父亲沈忠书那样,受荫封庇护,领个闲差,那就最好不过了。
如是想着,她心中便有了盘算。但她也不想太替李霁做主,于是劝他道:“不如先在祖父这里做个僚客,长长见识也是好的。至于往后有何打算,往后再说?”李霁体验过僚客的生活,差不多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届时,他想出仕还是怎样,她都随他。
李霁思虑片刻,答应了,心下却有些遗憾。
长到这么大了,他也没有出仕,说明他不喜欢,现下沈连城要他做太傅府的僚客,怕是盼着他出仕吧?按照他的心思,他真的只想带着沈连城游山玩水潇洒一生而已。不过,只要她高兴,出仕就出仕吧!
遗憾的念头,几乎是一闪而过。
正当一家人其乐融融谈天说地的时候,门房传话来说,宫里来了圣旨。
沈括忙吩咐下去,准备接旨。
“奉天承运,天子诏曰:北周自开国以来,秉承两晋遗风,重祖制,修礼仪,*度。王宫贵胄,朝廷重臣,当克己守礼,为天下人表率。今天子太傅沈括,擅做主张,草嫁贵女,无端遭惹百姓非议,有辱天子颜面,深负圣恩,特此下诏罪之,罚俸半年,望定省思过,永不再犯。钦此!”
草嫁贵女,无端惹了百姓非议,所以下诏罪之,罚俸半年?一道不痒不痛的罪诏……真不知天子玩的什么把戏?沈括接了圣旨,怎么也想不明白。他一手培养成人的天子,行事是越发古怪,令他揣测不透了。
赵寺人宣了旨,别有深意地笑了笑道:“天子还是顾念师生情分的,从今而后,太傅大人好自为之罢。”
沈括似懂非懂地向他施了礼,“多谢赵寺人指点。”
赵寺人轻点下颔,还礼之后,便离开了。
“我大人公那边,会不会也接到了罪诏?”沈连城想着嘀咕了一句。
“你们快回去看看。”沈括深以为然,忙是催促。
李霁沈连城拜别离去,很快回到了家府。
果不其然,李威刚接到圣旨没有多久,正在芙蓉苑面色阴沉的坐着呢。顾氏则是面带了梨花雨,哭得两眼红肿。
沈连城李霁相觑看一眼,若只是一道罪诏,何至于有这样大的反应?莫不是天子给开国郡公府下的罪诏,与太傅府的罪诏不一样?
而看到沈连城,顾氏竟是跳将起来,奔赴过去伸出手指,便是破口大骂:“你真是个灾星啊……”
“阿母!”李霁忙将沈连城护到身后,不明所以问:“出了何事啊?有话好好说,怎还指着阿蛮鼻子骂上了?”他紧蹙着眉,目光投向了神色凝重的李威。
李威长叹一口气,摇头没有言语。
顾氏又哭上了,这才道:“天子下了罪诏,将你父亲从正七命柱国府,连贬了两级,贬成了六命秦州别驾,不日便要去上任,就因为你娶了这个灾星!”
李霁听得愣住了,长这么大,他还是头一次见母亲如此失态!
“还不止这些,”顾氏又是哭诉,“你大姊姊在宫里,被天子训斥之后被罚了俸禄不说,今早皇后去惊鸿殿一趟,不知因了何事又罚了她抄佛经,天子都没管顾一句……还不都怪你娶了这个灾星吗?我李家,这是倒了八辈子血霉啊!你父亲的仕途,你大姊姊的前程,怕都要毁在这个灾星手里了……”
顾氏呜呜啦啦说了一通,沈连城只觉一双耳朵嗡嗡作响。这是谁也没有料想到的。站在开国郡公府的角度,这样的处罚,着实无辜,着实委屈。
天子想做什么?轻罚太傅,迁怒李夫人,贬谪开国郡公……为了挑拨沈李两家的矛盾?为了让自己在开国郡公府难做?这是天子的计谋,还是陈襄的诡计?
定是陈襄的诡计了。
想及此,沈连城忙上前,道:“阿父阿母,这是陈襄的伎俩,想驱使沈李两家离心。”
听此一言,顾氏不哭了,大脑开始运转,噙着泪的目光看向了李威。李威则是直起了身,深以为然,想了想问:“你已是我开国郡公府的人,那陈襄还能怎么样?”
“若逼得开国郡公府容不下我呢?”沈连城沉静的目光扫过李顾二人,落在了李霁脸上,透着一丝凄寒。
她唯恐有那么一天。如果与沈氏的结亲,不能给李家带来光明,反而遭来祸事,李家的人,岂能容得下她。
“除非我死了……”李霁眼目一沉,看向自己的父母,忽而咧了一下唇角,看向沈连城,改口道:“便是死了,你也是我的妻子。”他走近她,话语变得温和,“开国郡公府,只要是我的家,便是你的家。”
他的父母若容不下他的阿蛮,那便把他一并撵出去。
顾氏听出话外之意,立时泪雨滂沱,身子也打了个摆。若不是一旁的嬷嬷眼疾手快搀住了,她恐怕要跌倒在地。她呜咽着,泣不成声。
“那你说,我们该如何应对?”李威气恼,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沈连城。
儿子的命重要,还是自己的仕途、长女的前程、李家的荣耀更重要?这是个选择题啊。沈连城能有什么办法?为此,她垂下眼睫,没有做声。
李霁洞悉这个道理,于是没好气道:“降职就降职了,尔后行事多加小心,不再让人抓了把柄就是。”
“你父亲当什么官不重要,你姊姊在宫里是否得宠也不重要?”顾氏怒目视之,对儿子失望极了。
“难道要我休了阿蛮不成?”李霁额前的青筋直跳,又气又恼。
“罢了!”李威长叹一口气,“事已至此,走一步看一步吧。”
早间才喝下的媳妇茶,总不能现在就吐出来。只是这茶,喝是喝下了,却实难消化。
他好不容易凭着长女才得了个柱国府的职位,入得了朝堂议事,这还没崭露头角呢,就因这个儿媳发配秦州,做什么州别驾……难怪妻子哭成这样!他要是个女流,他也想痛哭一场。
☆、第143章:通古书肆
沈连城和李霁怀着心思离开芙蓉苑,一路无言。
快回到清秋苑时,沈连城突然顿步了。
“阿蛮……”李霁在她身旁停步,看着她,有些焦灼不安,生怕她有了不该有的想法。
“天子为何那么重视陈襄?不就是想假他的力量,消除内忧么?”沈连城嘀咕着想,既然陈襄能借天子之手给自己穿小鞋,那她,何尝不能利用天子之手,让他百无用处?
消除内忧,第一件事该是安民心。陈国灭国之后为何有人不断起事?因为南边陈国的百姓为奴为仆,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倘若不改变这一现状,便是北周朝廷灭了小耳刀这样的势力又如何?今天有小耳刀,指不定明天还会有大耳刀。
要怎么让陈国的百姓和北周的百姓一样,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光是天子颁发诏令,似乎并不能改变北周百姓对陈国百姓的歧视。如同两个种族,强者,总是会欺凌弱者。而弱者生活在强者的土地上,无疑是一种寄居。便是鼓励通婚的法令示下,也没有多少北周人,愿意与陈国人通婚啊。
“……阿蛮!”李霁重重地唤了一声,因为头前他与之说话,她都充耳不闻。
“嗯?”沈连城回神,有些懵,“你说什么了?”
“……”李霁一阵无语,无奈地看了她片刻,方才道:“我说你放宽心,我是不会因为阿父阿母那面的压力,做任何对不起你的事的。”
“噢,我知道。”沈连城点头,她自然知道。但她也不想他为难啊,所以才要思考,才要去想,渴望得出一个除了“选择”之外的办法来。而不是等到被天子,被陈襄逼到绝境之时,手足无措。
“你家书房在哪儿?”这个时候,她需要看书,需要补充知识,需要书带给她灵感。
“我带你去。”李霁虽不知她那颗小脑袋瓜子里在胡思海想些什么,但见她那双黑白分明的凤目奕奕有神,心情也舒畅了些。
而进入书房,见到里面的书籍,沈连城有些鄙夷。诺大的开国郡公府,书房还没有太傅府一半之大,扫一眼里头的书籍,那更是沈连城耳熟能详的,无一本稀奇。
她随手翻了翻,很是失望。
李霁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问:“阿蛮想看什么书?我让阿则去书肆买。”(书肆:古代书籍买卖流通的场所。)
是了,可以去书肆啊!京都最大的书肆通古斋,藏经纳典,沈连城从前也不是没去过。她甚至还记得那里的掌柜姓宁,认识他的,都会喊他一声“宁先生”,她也不例外。
“不如我们现在去通古斋逛逛?”她眸间一喜,拉着李霁就要出门。
“……也好。”她腿脚生风,李霁答不答应也只有跟着的份儿。
他是从小到大都看不进书的,却不料娶了位阅书无数的夫人,倒真是他的福气。尔后有了孩子,他也不怕教养不好了。
如是洋洋洒洒地想着,越想越没了边际,心中雀跃,脸上竟是莫名含笑。家府里的奴子见了,都说世子娶了世子夫人,高兴得合不拢嘴了。
到了通古斋,沈连城发现通古斋的掌柜的,已不再是从前她熟识的那一位,不免有些惊异。“何时换人了?宁先生呢?”她不免问一句眼前这个书生气十足的中年男子。
“通古斋换了东家,以前的人都换了。”中年男子恭敬回道。“我是这里的新掌柜,端木措。”
“端木先生。”沈连城微低下颔施了一礼,也便没有多想。
端木措作揖还礼,“想必夫人是通古斋的熟客?”
“快一年没来了。”沈连城想了想答。
端木措噙笑,又是有礼道:“夫人今次来,想买什么书?”
“我看看。”沈连城说着就往边上的书架看。
“好,夫人请。”
看了许久,终是没有满意的。见端木措一直殷勤地跟着自己,她于是直看他问:“有没有策论治国之类的书籍?”
“策论治国……”端木措有些意外,一介女流,竟要看策论治国的书?食指划过嘴边的小胡子,他犹豫道:“有倒是有,只不过……”
“只不过何如?”
“夫人,您看那边。”端木措拂手,指了通往内室的门道,“那里头还有些书,是我们东家喜欢看的。只不过,东家看的书,我不敢往外卖。夫人便是看到喜欢的,那也只能看看。”
沈连城往那边走了去,只见内室里两排书架,全是策论治国之类的书籍,入眼那几本,就是自己闻所未闻的。
她向里头跨进一步,却猛地感到奇怪,不禁回头问端木措:“既是你们东家喜欢的书,他为何不拿回家去?”
端木措呵呵是笑,“东家说了,好书放在这里,说不定能遇见有缘人。”
李霁本百无聊赖,听得端木措这么说,免不了一脸好奇凑过来,问:“你们东家是谁?叫何名字?”
“东家说了,若是有缘人,他必亲自登门拜访,若不是,那姓甚名谁,又有何要紧的?”端木措说着揖礼,一副希望对方原宥的卑恭之态。
这个东家,倒是个有趣的。
沈连城没有在意,往里屋走了去。李霁则是有些不悦,但也没有多言,温文尔雅地跟了进去。
找了个椅子坐下,他便玩起手中折扇,正面看看,反面瞧瞧,很是无聊的样子。不时会抬眸看看沈连城,若是恰能与之对视,他便笑出一朵花来,若只见她专注于书本,他也只能眼巴巴地望一阵。
时至中午,他肚子饿了。而见沈连城看书看得入了迷,他又不想打扰。想了想,他便悄悄走了出去,知会青菱玉荷道:“我与阿则去香予楼给夫人买些好吃的,去去就来。”给沈连城吃的东西,他想亲自去挑选。
而他前脚刚走,后脚就来了两个人,令青菱玉荷汗毛都立了起来。
是陈襄和李铤!
“大人,您来了。”端木措笑意相迎。
陈襄轻点下颔,便直奔内室而去。看这样子,他不是头一次来。
“大人,”端木措忙拦了他道,“里头有位夫人在,只怕……”
李铤眸光一瞥,瞧见内室里头端坐看书的沈连城,并两个奴子警觉而立,忙低声告诉陈襄:“是沈大娘子。”
☆、第144章:书肆过招
陈襄没有料到会在此遇到沈连城,心中难免悸动。几不可察微微扬起的唇角,只因这样的缘分,令他感到几分喜悦。
不顾端木措的拦阻,他径直往内室走了去。
端木措自知拦不住他,便会意地退到了一边。他方才确定,里头先来的当真是陈国公心心念念而不得的开国郡公世子夫人,不禁形神开朗。
陈襄进屋,早从青菱玉荷处听得他来了的沈连城,却是埋首书中,看也不看他一眼。
陈襄见状,顾自去翻书架上的书,取了一本《两晋·异国志》,坐在了沈连城对面,并快速翻到了自己上回看到的地方,认真地看了起来。
这回便轮到沈连城意外了。他如此沉得住气,她可沉不住。她终于抬眸看他,张了张嘴,目光落在他手中的《两晋·异国志》上,却是“嗤”了一声。“就你手里那本,我十岁时就读了,不过如此。”
陈襄勾了唇角,这才瞧了她一眼,想了想问:“那八王之乱,你如何看待?”
“八王之乱导致流民四起,各种族大量内迁,破坏了中原秩序,加速了西晋灭亡。”
“绝无半点好处?”陈襄又问,淡漠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兴致。
“好处自然是有的。譬如,加快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融合……”沈连城一边说着一边思虑,却突然扼住,不免面露不屑道:“我为何要与你说?”
“只有真正融合了,才会不分你我。”陈襄话语里似乎透着一星半点儿的怅然,“但不知那会儿,如何融合得那么快……”
原来,他也在找寻北周百姓接纳陈国百姓的方法!
沈连城的目光回到自己手中书本,一边漫不经心地看着,一边说着无奈的话,“自古以来,无不是经过时间的沉淀。无论强权还是柔治,都需要时间……”却是话语微滞,转而惊疑地念出了书中字句:“毁灭氏族标记?”
陈襄不无诧异看她,目光更是瞥见她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