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皮子虽然值些钱财,可是知府这样的人家也不是用不起的,如今在于姑姑口中,又贵重了许多。
知府夫人也是笑了起来,两人又说了几句,知府和知府夫人这才离去。
马车上,知府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说道:“夫人觉得如何?”
知府夫人一时也拿不准:“其实细想永福公主往日的所作所为,手段直接但都暗和圣意,说到底那些是她自己想的还是得了吩咐才去想才去做的就不得而知,只是这次西北之行,陛下能让永福公主孤身前往,给暗中前往的宣王打掩护,想来永福公主也是有些本事的。”
“夫人觉得钟家的事情……”知府在今早才知道钟家那三兄妹和陶氏都被永福公主接走了:“要不要与任家打个招呼?”
知府夫人沉思了一下,说道:“这件事还是夫君拿主意,我一个妇道人家总归见识短了一些,只是觉得永福公主的态度不像是要与我们为难。”
若是真的要查钟家的事情,怎么也不可能次日就离开,要是说不查的话,却又把陶氏和那些个孤儿一并带走了,着实让人费解。
而且永福公主对他们的态度,也是奇怪,说对他们有意见偏偏又送了皮子给他们,虽然天气已经暖和了,快用不上了,可这也是特意从西北那边收了带回来的。
“其实从束城到蔡城一路枯燥没什么风景,马车里也是憋闷的慌,而且坐着也并不舒适。”知府夫人说道:“就算我这样的年纪,这一路怕也是要不舒服的,公主年岁还小,想来也受了苦头。”
知府闻言也觉得有理:“若是真的有意见,想来也不会收了那些礼,而且这位于姑姑一直跟着永福公主的,她还特意解释了一番。”
知府夫人点了点头,却依旧觉得心里有些不对:“回去仔细把钟家的事情砸实了,就算……夫君记得所有事情都往任家管事身上推就是了。”
知府有些犹豫,思索后说道:“我知道了,我这就回去与任家写信说一下。”
两个人又商量了一下,觉得已经妥当了,才不再吭声。
于姑姑直接把手镯给严舒锦看了。
严舒锦笑了下:“瞧着这重量,想来是知府夫人特意戴着就为了送人用的。”
于姑姑随手放在桌子上,说道:“公主可是身子不适,要不要请太医来给公主瞧瞧?”
等人走后,严舒锦就歪在了椅子上,有些懒洋洋地说道:“不过是没睡好,不耽误上路的。”
于姑姑有些心疼,发现严舒锦虽然没什么精神,脸色却是极好的,这才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特意在马车上多铺了几层被褥,等上车后,严舒锦就可以躺着休息。
果然没多久,严舒锦就睡着了。
赵忠也听说公主身子不适,有些担忧,来问过后,确定没什么大碍,这才说道:“只是这次启程的晚了些,怕是要在路上休息了。”
于姑姑果然有些担心,说道:“没有能借住的地方吗?”
赵忠说道:“我去问问侍卫。”
于姑姑应了下来。
赵忠又去问侍卫,这一路的行程都是他们安排好,经过赵忠同意的,此时被问了,倒是有一个中年侍卫说道:“我记得再走大概一个时辰,从一条小道过去,走半个时辰的话有一个小村子。”
“安排人去确定下。”赵忠说道:“总不好再让公主风餐露宿了,若是没问题,提前让人把屋子打扫干净,多给些银子就是了。”
“是。”
侍卫队长当即安排了中年侍卫带着几个人先去探路了。
于姑姑担心严舒锦身体不舒服,特意留在马车上守着,让玉珠和玉润去把陶氏带来的那十一个孩子登记一下,看看那些孩子都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年纪多大。
严舒锦醒来的时候,还是觉得头有些疼,就连胃口都有些不好了。
于姑姑轻声把赵忠的安排说了一下:“马上就要到了,公主到时候好好休息一下。”
严舒锦嗯了一声:“姑姑一会请太医来一趟。”
哪怕严舒锦不说,于姑姑也会去请太医的。
村子很快就到了,赵忠看了眼心中松了口气,这村子有些偏,而且他们从来没有来过,他心中不放心,只是如今瞧着村子人里面所有人加起来也才四十来人,其中大半还是老人和孩子,赵忠也就松了口气。
村长有些不安,他们还没见过这样多的人,村子里最好的房子就是村长家,如今已经腾出来了,村长家的妇人更是把屋子重新打扫了。
侍卫已经给了钱财与村长,并让人准备了热水一类的东西,吃食他们是不敢让外人去准备的,不过可以买一些菜一类的东西。
不仅村长家腾出来了,周围的几户人家也都给腾出来了,这才勉强够严舒锦一行人住,这些院子被用的,也都高高兴兴去和同村关系好的挤一挤,毕竟这一行人出手大方,只是借住一晚,就给了他们不少钱财,甚至还买了几只他们这边的鸡,比市集的价钱都高。
只是这些人身上都配着刀,看起来凶神恶煞的,倒是没多少人敢上前。
玉珠和玉润赶紧收拾了一间屋子,出来,严舒锦这才裹着披风下了马车,玉珠急匆匆请了太医过去。
赵忠一看也没心思和村长打交道了,只是让人赶紧把老母鸡收拾干净炖上,这东西最是滋补。
太医给严舒锦把了脉,又仔细检查了,说道:“公主太过劳累,最好静养两日,吃一些清淡的。”
严舒锦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
太医说道:“公主今晚怕是会发热,我先去给公主抓些药,若是起了热,记得马上唤我。”
于姑姑正色道:“我记下来了。”
严舒锦已经知道赵忠在外面等着了,说道:“请赵公公进来。”
玉珠起身去请赵公公,玉润跟着太医去抓药熬药,于姑姑留在严舒锦身边。
赵忠脸上的焦急并不是假装的,如果永福公主出了什么事情,怕是他落不得好,太后和皇后有多疼这位公主,他都是看在眼里的。
严舒锦说道:“赵公公,我怕是不能跟着赶路了,只是姓魏的事情也不能拖延,你给我留几个侍卫,你明日带人先走吧。”
赵忠哪里敢让永福公主生着病赶路:“这……”
“我会写信和伯父说一声的。”严舒锦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他也不想落了病:“放心。”
作者有话要说: 宝姐:人啊,只有爱惜自己,难不成还指望别人?
第178章 金包子的病情
还没到夜里; 严舒锦就起了热; 整个人躺在床上没有精神。
太医的药她已经用了; 又喝了碗清粥; 感觉有些力气了; 就起身让于姑姑研磨; 写了几封信; 因为有些无力,所以每封信写的都不多:“于姑姑,再把那些皮子按照我以前分的,都收拾好贴上签子; 一并让赵公公带回去。”
于姑姑说道:“是,公主我扶您躺下吧?”
严舒锦笑了下说道:“不用,我稍微动一下; 就自己去躺着了。”
于姑姑只是给严舒锦添了件外套,倒是没有再多劝。
“对了; 叮嘱赵公公对楚先生用心一些。”严舒锦说道:“如果伯父没有宣的话,就先让楚先生住到我家。”
于姑姑记了下来。
“陶氏和那些孩子; 也一并先送回我家。”严舒锦身边实在离不开人:“让母亲收拾个院子给他们住着,等我回去再说。”
于姑姑恭声应了下来,见玉珠和玉润都留在屋中,这才去办严舒锦吩咐的事情。
其实除了皮子外; 严舒锦沿途中还买了不少东西,都是送给谁的,于姑姑心中有数; 当即就去分了下,又贴好签字,这才去找了赵忠,把事情说了一遍,并把信交给了赵忠。
赵忠闻言赶紧央着于姑姑带着他去看了看那些箱子,又仔细辨认了一番,说道:“让公主放心,我绝对给办得妥妥当当的。”
这样能露面讨好的事情,赵忠肯定会用心的。
于姑姑又把楚先生和陶氏的事情说了一遍,赵忠都一口答应了下来。
赵忠说道:“我给公主留下二十个侍卫,包括侍卫队长。”
于姑姑正色道:“公主言这些都交给赵公公安排,不过太医……”
“太医自然是要给公主留下的。”赵忠一脸严肃说道:“等到了前面的镇上,我再请个医术高明的跟着就是了。”
于姑姑松了口气。
赵忠说道:“让太医选了用的着的药材,都留下来,东西都先紧着公主。”
于姑姑点了点头,也没有和赵忠客气。
赵忠也是有心的,留下的大多是王府的侍卫,和宫中的相比,这些人严舒锦也更熟悉一些。
关于严舒锦的安排,于姑姑也特意找了陶氏说了,陶氏也不是不识好歹的人,他们还有这么许多孩子,先去京城是最好的,当即同意了下来。
于姑姑说道:“王妃最是心善,公主还特意留了王府的侍卫跟着赵公公走,到时候他们会护送你们去王府的。”
陶氏说道:“多谢公主了。”
于姑姑其实注意到,她过来的时候,屋中这几个孩子神色有些不好,想来是发生了口角,陶氏正在这边劝说,于姑姑也没想参与,笑了下就离开了。
谁知道还没到门口,就听见里面的哭声:“我不要卖身,我不要当奴婢,都怪你,都怪你,这是拐了我……”
于姑姑脸色一变,虽然那哭喊的女孩马上被人捂住了嘴,可是于姑姑已经听了个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她记得陶氏收留的孩子中有几个女孩,哭喊的这个应该是略大的那个。
屋中陶氏脸色难看,那女孩是被另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捂住的,此事还要哭闹挣扎,陶氏却已经顾不上她,快步出门就看见门外面色阴沉的于姑姑,当即行礼道:“于姑姑,小孩子不懂事,嘴上……”
“无需和我解释。”于姑姑沉声说道:“既然这般不愿意,尽管离开就是,难不成我们还能拦着?”
其实于姑姑都觉得公主是操心钟家的事情才会太累,如今病了的。
于姑姑看着屋中那些孩子,直言道:“难不成你们觉得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王府伺候?若不是公主善心,你们连王府的大门都踏不进去。”
陶氏张了张嘴,却说不出反驳的话,其实她心里也知道,就算这些孩子想卖身王府都是不可能的。
于姑姑冷哼了一声:“京中不比旁处,陶氏还是好好教教他们什么是祸从口出。”
说完于姑姑直接离开。
陶氏还想上前,却不知道能解释什么,只能叹了口气,重新回屋。
有些年纪大些,已经懂事了的人惶惶不安地问道:“陶奶奶,公主会不会惩罚我们?”
陶氏摇了摇头:“既然于姑姑留下与我们说这些话,是不准备追究的意思,只是……”
钟宇更是不安,他一手搂着妹妹一手紧紧握着弟弟:“陶奶奶,是不是我做错了?”
陶氏看向钟宇,上前轻轻搂了搂他们说道:“你没有错,和你们没有关系的。”
哭喊的女孩狠狠推开捂着自己嘴的,她是几个孩子中年级最大的,也是陶氏收养的第一个孩子,对她难免娇宠了一些:“就是他的错!要不是他,我们也不用这样离开家。”
因为女孩的话,有些孩子年纪小,还没什么辨别能力,也觉得有道理,如果不是钟宇去告状,他们也不用这样匆匆的离开了家。
钟宇的妹妹钟妞妞才两岁,此时忍不住哭了起来。
钟妞妞还不太会说话,只是一个劲的叫哥、哥的。
“陶燕儿你够了!”说话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他自小被人拐了去当偷儿,后来自己逃了,被陶氏给救了,陶氏也给他办了户籍,就一直留在陶家,他平时也帮着照顾年纪小的,而且还会编些东西去赚钱:“只要是人,都会想要给父母报仇的!”
陶氏也说道:“燕儿,人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也要为旁人着想。”
“而且于姑姑说的话,是真的,就算你想要卖身进王府,王府也不会要你的。”陶氏沉声说道:“王府根本不缺人伺候,你这样的性子……”
话还没说完,陶燕儿就扑到了陶氏的怀里,哭的可怜:“我怕,我害怕……”
陶氏也觉得心软,伸手搂着陶燕儿:“你害怕,旁人就不害怕吗?你说那些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会伤了弟弟妹妹们的心?”
陶燕儿却不吭声,只是哭个不停。
其实也怪不得陶燕儿,本来在家中过的好好的,虽然家中不富裕,可是衣食不愁的,而且陶氏对他们都很好,特别是对她,她心里也知道,因为自己是陶氏第一个收留的孩子,肯定比旁人特殊,自然日子也比其他孩子过的更好一些。
可是正在睡觉,忽然被人匆匆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还没等陶燕儿反应过来,他们又坐了马车要去一个更陌生的地方,周围还有那么许多的人,而且陶燕儿发现,这里和家里不一样,家里所有人都要顺着她的,可是这里……那个被所有人护在中间的姑娘,让陶燕儿感觉人家是高高在上的云彩,自己就是地上的泥土一般。
陶燕儿一时间受不了,这才恨起了钟宇。
陶氏叹了口气说道:“秋鹏你先带着弟弟妹妹们去休息,我开导一下燕儿。”
陶秋鹏应了下来,他被拐卖的时候太早了,根本不记得自己姓什么,后来被训练成偷儿后,人家都叫他狗子,等被陶氏救了,他就跟着陶氏姓,而且陶氏给他起名秋鹏,因为他是秋天被救回来的。
钟宇眼中也含着泪,却没有哭,而是吃力的抱着妹妹,他的弟弟只能拽着他的衣服走。
陶秋鹏把屋中的人都带出去了。
走到外面,李杏儿对着钟宇说道:“不怪你,错的是害了你家的恶人,要是我有机会,我也想为爹娘报仇的。”
钟宇吸了吸鼻子,说道:“杏儿姐。”
陶秋鹏拍了拍钟宇的头:“不过你小子也是鲁莽,怎么不和我说一声,万一遇到坏人怎么办?”
钟宇小声说道:“我不想连累你们的。”
李杏儿想了下小声说道:“其实有可能的话,我想卖身到王府。”
陶奶奶虽然有些钱,可是孩子多了,明显钱财上紧张了许多,不仅是卖身钱,她连月银都可以攒着,多了让人送出来,也能让弟弟妹妹们吃的好一些。
陶秋鹏其实心中羡慕那些骑高头大马的侍卫,更羡慕他们的身手,想跟着学却没有机会,此时听了李杏儿的话,也有些心动,只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总归要先和陶奶奶说一声的。”
于姑姑出了院子也就不再生气了,回去后就把事情大致说了一遍。
玉珠很是生气说道:“公主病了还记得安置他们,怎么这般不识好歹。”
“怕是心中不安。”严舒锦此时精神好了一些,就靠坐在床上,听着玉珠和玉润说话:“到底年纪小。”
于姑姑说道:“不过我瞧着有几个孩子倒是蛮懂事的。”
严舒锦说道:“除了钟家兄妹三人,剩下的人等到了京城,愿意留在王府就留在王府,等我回去再看看怎么安排,不愿意的话,就与母亲说,给些钱让他们自己离开。”
说到底严舒锦不会和这些人计较,却也不愿意把心存怨恨的人留在身边。
“陶氏……”严舒锦想了下说道:“不用限制她的行动,想去哪里都可以。”
于姑姑应了下来,说道:“我这就去和府里侍卫说一声。”
严舒锦点了点头:“我想着陶氏心中应该有打算。”
于姑姑也不想这些事情让公主烦心,就说起了别的事情:“等公主好了,我们这次路上可以慢慢走,有好的地方,公主也可以多停留几日。”
严舒锦想了下,也觉得机会难得,说道:“等我好了,与家里写封信,总归要和母亲说一下的。”
第179章 金包子忽然精神了
严舒锦不和陶燕儿他们计较; 可是晚上的哭喊吵闹并不是什么秘密; 赵忠也很快知道了; 不过他也没有为难这些人的意思; 不过是无视了他们的存在。
马车依旧给准备好; 车夫也是赵忠的人; 等上路了; 虽然有人给他们送一日三餐,可是却没有人和他们说话,这样的对待开始还没什么感觉,可是时间久了; 这些人越来越拘谨无措,小孩子是最容易感觉到旁人的情绪的。
可是他们谁也不敢哭闹了,包括陶燕儿; 她整日跟在陶氏的身边,根本不搭理钟宇三兄妹; 甚至私下不许人和他们三个说话,不过还有陶秋鹏和李杏儿; 一般陶氏忙的时候,都是他们来照顾年纪小的弟弟妹妹,所以那些孩子更听他们两个人的,倒是没跟着排挤钟宇三兄妹。
本该是一家人的几个孩子; 不知不觉中已经分开了。
只是这些事情和严舒锦没有关系,在赵忠等人走后,他们依旧租住的那些院子; 倒不是严舒锦性子霸道,而是侍卫为了严舒锦的安全才这般的。
因为于姑姑等人出手大方,时不时分些糖和点心给村中的小孩,村子里的人倒是没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