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问清楚了,母亲的确去问了君蓁蓁。而且君蓁蓁也同意了。”方云绣说道。
方锦绣将手在桌子上拍了两下。
“这是怎么回事。”她说道,“这是怎么回事,这君蓁蓁现在就已经开始在我们方家当家了吗?”
“她说承宇的身子没事能去街上看花灯。”方云绣苦笑一下,“你们也知道。祖母和母亲是信了她说的能治好承宇的话,承宇能不能出门,肯定要问她听她的。”
方锦绣再次拍桌子。
“这叫什么事。”她只重复说道。
拍了一刻想到什么抬起头。
“二姐。你说呢。”
方玉绣自从听到方老太太突然说要问问君小姐,而方大太太果然依言去问之后。就一直沉默不说话。
此时被方锦绣陡然一问,她抬起头。
“宁家的人并没有像宁云燕说的那样来上门质问。”她说道。
这没头没尾的话让方云绣和方锦绣愣了下,才想到她说的什么事。
方玉绣跟她们说了,君蓁蓁骂了宁十公子后,宁云燕几乎气疯,扬言一定会拿着宁家的帖子来砸门。
但从腊月到正月了,宁家并没有人来。
“那是宁家不跟她君蓁蓁一般见识。”方锦绣哼声说道,“他们跟君蓁蓁闹,岂不是自降身份。”
也有道理。
方玉绣沉默一刻。
“而且宁家的小姐们再没来阳城。”她又低声说道。
不止宁家的小姐,左家胡家就连阳城内的小姐们也好像一夜之间消失了,后来两天她又和君蓁蓁出门时,再没有遇到过这些小姐们。
街上少了这些小姐们,城里好似空了一半。
“都是不惜搭理她。”方锦绣嗤声说道。
是吗?
“要不然呢?你觉得是什么?”方锦绣问道。
方玉绣没说话若有所思。
她觉得应该不仅仅是因为她说能治承宇,祖母和母亲就病急乱投医了,气的扬言不罢休的宁云燕也不仅仅是被家人以不跟君小姐一般见识约束了事。
这个君蓁蓁除却别人的转述之外的那个她,是不是还有另外一个样子?
不管方家姐妹心里如何不自在,方老太太要大家都做花灯且给花灯魁首一千两银子彩头的事都安排下去了。
果然正如君小姐所说的,得知方家如此铺张大办,大家都认为是方家为了给瘫子少爷冲喜不以为意。
“反正也要绝户了,这钱就可着劲的糟蹋吧。”大家都说道。
以往元宵节的花灯除了官府应景布置的,就是商户为主,花灯匠人们拿的是商户给的工钱,但这一次方家还设了彩头,工匠们除了工钱能再得不少的钱,而这钱又不用商户出,得了魁首商户也更添彩,所以皆大欢喜。
于是官府也好商户也好都开始凑趣,不止有魁首还分了好几个等次,多多少少都设了彩头,一时间整个阳城都热闹起来。
既然是人人的花灯都有机会得彩头,方家的下人们又得了老太太的允许也都更积极的开始做花灯,家里也比过年时还热闹。
除了方家姐妹,君小姐这一次也做花灯。
“不过没在家里做,而是去花灯铺子里了。”方大太太说道。
方老太太也知道君小姐要开始给方承宇做药,一心牵挂的只有这件事,再加上这花灯铺子也是她们方家的,不会担心遇上其他人家的小姐,所以便也放心的随她去。
方锦绣知道了撇撇嘴。
“肯定是要出风头。”她说道,冲姐妹们挤挤眼,“宁十公子回来了。”
方云绣停下剪裁花灯用的红纱。
“可是她那样骂了宁十公子,宁十公子应该不会来阳城赏灯了。”她说道。
拿宁十公子比青楼的姐儿实在是从未有过的话,不管是气愤的还是好笑的更有架秧子起哄的,让这话在阳城的街头巷尾流传。
这种情况下,宁十公子肯定会避一避。
方锦绣就笑了。
“哎呦,那她不是见不到宁十公子了,不知道后不后悔骂了人家。”她说道,说着又摇头嗤声,“说不定还盼着宁十公子来她跟前骂她呢,她也不想想,谁会像她这样没脸没皮的。”
她骂宁十公子可不是为了这个吧。
方玉绣心里说道,看看如今阳城宁家的人都回避了,而且先前流传的君小姐讹诈宁家银子的话也销声匿迹了。
“君小姐做的什么花灯?”她问道,岔开了话题。
方锦绣也有些好奇,让丫头们去打听,不多时就打听回来了。
“说是做了个大家都没有见过的花灯,特别大。”丫头说道。
特别大。
方锦绣撇撇嘴。
“就说是为了出风头。”她说道,低头看着自己手里的花灯。
小小的莲花灯,红纱是自己亲手裁的,上面的观音像是亲手画的,满满的都是祈求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期望承宇能迈过这个坎,好好的活下去,哪怕瘫一辈子,只要这个人还在。
想到这里心里酸涩,没有心情再说其他的事,低下头认认真真的继续做花灯。
此时君小姐也正认真的做花灯,确切的说是看别人做花灯,不管是自己做还是看别人做,这认真都是真的。
第五十章 观灯的欢喜与忧愁
这个花灯工坊是方家买下的,但却只是工坊,不是铺子。
方家不像其他商户那样,有钱之后会扩张生意涉及很多行当,他们始终只经营票号,最多置办些田产。
这个工坊便是类似田产一般,也就是在需要大批量制作花灯时才开。
匠人都是临时招来的,当然能被方家招来的都是一等一的手艺人。
不过现在这些一等一的手艺人对这个小姑娘要求做的花灯有些迟疑。
“是很难做出来吗?”君小姐问道。
陪在一旁的高管事有些紧张。
这个君小姐会发脾气的吧。
因为君小姐跟方大太太说要来工坊做花灯,出入这种地方让方玉绣陪着就不合适了,方老太太便叫来了高管事。
一来君小姐也算是认得高管事,二来自然是高管事从君小姐一句京城有什么趣事而提醒过方老太太。
有这样机警的高管事看着,方老太太可以放心些。
说到底还是不信任,但君小姐没有丝毫的反对,平静的接受高管事的指引,不知道是没看出来方老太太的意思,还是不在意。
家里的小姐们也好下人们也好做的花灯就是小花灯,要什么样的材料基本上都准备好了,但这个君小姐却执意要来工坊,还画出一个古怪的图纸。
从大家以往的描述中可知,这个君小姐是个爱出风头的。想必是要在花灯节上压人一头。
现在工匠们却一副为难的样子,君小姐肯定不高兴。
高管事小心的看了眼这个女孩子,却见她神情依旧平静。
“是不是我说的还不够清楚?”她柔声说道,“因为我不会做花灯,不知道我想的这个能不能行的通,要是有什么不对你们告诉我,我们再一起想。”
高管事收回视线看向工匠们。
他早就说过这个君小姐很沉稳。她能耐着性子寻找自己需要的答案。
君小姐的柔和以及说话中的条理安抚了这些工匠。
“小姐说的很清楚了。”一个年长的工匠红着脸站出来说道。“我们为难的不是做不出来,而是做出来,可能不好看。”
高管事看了眼旁边摆着的图纸。虽然他不是工匠,也不怎么喜欢看花灯,但也觉得这个图纸上花的花灯,的确是不太好看。
不过既然是君小姐兴致勃勃画出来的。他当然不能说不好看。
小姑娘脾气再好,听到不是夸赞的话肯定也会不高兴。这些工匠还是太老实了。
君小姐笑了,神情有些轻松。
“只是因为这个啊,那没有关系。”她说道,“本来就不是为了好看。”
这话让众人愕然。
花灯不是为了好看?那做来干什么?难道是为了照明吗?
这个古怪的君小姐。
既然她都这样说了。工匠们也就不再有意见忙着赶工,高管事送君小姐回家,临到进门时。高管事想到什么,拿出一个卷轴递过来。
“上次君小姐问我京城有什么趣事。我虽然对趣事知道的不多,但倒是有个好玩的东西,最近好些去京城的人都买了一份。”他含笑说道。
京城里好玩的东西?
君小姐伸手接过,打开卷轴,柳儿也忙凑过来,不由咦了声。
“这是什么?”她问道。
“朝京里程图。”君小姐说道。
高管事有些惊讶的合上嘴,将要说的名字咽回去。
“君小姐也知道啊。”他笑道,“我看到驿站里有人卖,就买了份。”
君小姐低头看着手里的图。
这是一张有些粗糙的图画,谈不上运笔构图,画的是京城里吃喝玩乐的地方分布,甚至还标注了哪里有可以解决三急的茅房。
对于第一次到京城的人是很清晰很方便的指示图。
不知道是哪一个人先拿出来,然后就如同雨后春笋般人手一份,后来这图被摆到皇帝面前,皇帝很恼火,认为这是把京城的繁华以及舆图公布于众,让金人拿到了更生窥探之心,是大患。
官府奉命好一顿查抄,虽然有所收敛,但私下还是禁不住。
其实这种图跟舆图完全不同,并不涉及京城的布防,最多也就是呈现京城的繁华,让人心生向往。
那时候她也见过,不过对于她来说,京城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根本就不需要这种图。
却没想到好些地方都还没去她就死了,现在要再去的话,那么远那么难。
君小姐伸手抚摸过图上一个个标示。
“原来是在驿站里卖的啊。”她说道。
真是个合适的地方,怪不得京城没有抄检到。
“是啊,价格也不贵,也不知道是谁想出这个,虽然看起来不起眼,想必也能赚一大笔钱。”高管事笑道。
说完了又有些不好意思。
动不动就说到生意,跟钱联系在一起,真是令君小姐最厌恶的商人做派。
“但更重要的是,能看到人们有这个需求,并且抓住应对,一定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忙又补充一句。
君小姐点点头笑了笑表示赞同。
是赞同能赚钱还是是个聪明的人?高管事心里忍不住想到,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不会问出来。
工匠们开始不需要指点的赶工之后,君小姐就不再那么每日都出门了,等到正月十二花灯完工时去看了最后一次点头通过,君小姐做的这个花灯就同其他的花灯一样被罩起来准备迎接灯节。
高管事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君小姐始终没有问他半句有关京城的事,就好像她从来没有问过一般。
距离元宵花灯节只有三天了,方承宇看着端来的药略沉默一刻。
这种药他已经吃了三天了。
虽然他吃过各种千奇百怪的药,但现在吃的这味药实在是从未有过的难吃。
尤其是母亲还在跟前带着欣慰和感叹。
“吃了这药就能去看花灯了。”她说道。
这就是那女人开的药吧。
方承宇心里笑。
先是能不能去花灯节祖母和母亲要她的同意,现在竟然还把她开的东西毫无顾忌的让自己吃。
祖母和母亲因为自己的病已经癫狂到这种地步了。
这真是让人又悲哀又愤怒。
他端起药碗一饮而尽,任凭汤药如同一把火一般顺着喉咙点燃他的全身。
“看吧,都有力气能自己端起碗喝药了,这药真的管用。”方大太太欢喜的说道,“承宇,元宵节的时候你能陪娘一起看花灯了。”
方承宇已经不想看花灯了,甚至有些后悔自己当初提出的要求。
花灯有什么好看的,看了又能怎么样,死了就什么都记不得了。
第五十一章 争睹病容颜
而位于北留的宁云燕则很想去看阳城的花灯。
但是她却不能去,这让她很生气。
“咱们镇上的花灯也很好看啊,那么远那么冷,何必非要去阳城。”宁大夫人和蔼的说道,抚着女儿的头。
宁云燕扭过身子。
“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她说道。
北留宁家所有人今年都谢绝了亲友的邀请不会去阳城看花灯,而方家要大办花灯节且许下一千两银子选花灯魁首的消息也早就传来了。
宁大夫人笑了。
“何必跟草虫争春秋。”她说道,脸上笑,眼中却是几分寒意,“你哥哥说的对,暂且避让,让大家都看到他们的轻狂,至于让他们得到教训并非要在这一时,以后日子还长呢。”
听到是哥哥的意思,宁云燕的神情柔和了很多,以后日子还长,哥哥一定会为她出气的,她乖巧的点点头。
“那哥哥呢?会和我们一起去镇上看灯吗?”她又问道。
宁大夫人摇摇头。
“你哥哥出门和几个同窗去拜访启蒙先生,那天还赶不回来。”她说道。
过年是家中亲友多走动的时候,尤其是二叔一家也归来,今年家里的亲友肯定很多,哥哥却在这个时候避出去,一定是因为那句身价比青楼红牌高的话。
没错,那句话不仅在阳城传遍,现在北留也都知道了,那些亲友们肯定也都知道了。
宁云燕垂下头,将手帕狠狠的攥住。
君蓁蓁,以后日子长着呢,你等着瞧。
……
元宵节一眨眼就到了。
方家三个小姐都换上新衣。拥簇着同样穿了新衣裹着厚厚斗篷的方承宇走了出来。
方大太太犹自担心,往方承宇的怀里揣手炉。
“母亲,已经有一个了,脚下还放着脚炉,车上有暖炉。”方锦绣说道。
“晚上天冷。”方大太太再三摸了摸方承宇的手,感觉温热才稍微放心。
承宇跟大家不一样,他的经脉损耗血脉不畅。比别人更怕冷。
这话当然没有说出来。
方承宇含笑任凭母亲查看。
“也不用走太远。咱们门前的街上就是。”方老太太说道。
以往方家承办的花灯占据阳城最显著的地方火神庙街,但今年为了方承宇观灯,方家多包了一条街。便是他们门前这条,而且置办的比火神庙街那边更热闹。
二门前只有一辆车,去观灯要去火神庙女孩子们要坐车,今年只在门前就不用坐车了。
这车只让方承宇用。
几个小厮将方承宇抱上车。方大太太亲自坐上去陪着。
“好了。”方老太太看了眼。
三个孙女站在她身边,再然后是元氏和苏氏两个妾。远一点站着君蓁蓁和她的丫头。
一眼望去红红绿绿珠宝钗环熠熠生辉,只是没有男人。
“开门,我们观灯去。”方老太太收回视线,抬脚迈步。
林立的仆从们立刻应声。几个小厮涌过去将门推开。
门外璀璨恍的灯光便涌了进来,同时喧哗声四起。
“出来了出来了。”
门外已经挤满了人,随着方家大门的打开。所有人顿时张望,引得人潮汹涌。
方家的少爷已经快要十年没有出过家门。对于阳城人来说他只是存活在闲言碎语中的一个人。
“有钱,有钱又怎么样?方家那个瘫子有钱,还不是年纪轻轻要死。”
今日那个瘫子要出门赏灯了,很多人都争来看这个瘫子的庐山真面目。
这种场面方家的人已经想到,虽然这场面有些讽刺,但方老太太依旧身形端正神情平静。
“哎呀真是丢死人了。”柳儿撇嘴说道,“小姐咱们往后点。”
君小姐笑了笑没有说话也没有动,目光扫过这些人群。
门前并没有被民众堵住,方家的家丁将人群挡在两边,除了家丁还有一群衣着华丽的男人女人等候,看到方老太太等人,一众人都围上来。
“这是票号的掌柜们吧。”君小姐低声问道。
柳儿哪里关心过这个,不过她是尽职尽责的丫头,立刻转身问别的丫头仆妇。
“是。”丫头仆妇们答道。
君小姐的视线落在已经站定在方老太太身前恭敬行礼的一个老者身上,其他的掌柜们都站在他身后,显然以他为尊。
“那是宋大掌柜。”丫头说道,“是当年老太爷留下的老伙计。”
宋大掌柜是和方老太太一般年纪,君小姐看到方老太太面对这大掌柜露出和蔼的笑,同时伸手挽住了跟随宋大掌柜上前的一个年长妇人。
看起来关系很是亲密。
君小姐移开视线,看向街面上。
街上的人越来越多。
“还走不走啊,看灯还是说话啊。”柳儿大声说道。
只可惜一片喧闹,远处还有炮竹烟火,盖过了她的声音,好在方老太太没有人再和这些人寒暄,迎着众人的视线迈步上街。
三个姐妹紧紧跟在方老太太身后,她们当然知道这些人是在看什么热闹,但面对众人的视线虽然紧张但也并没有畏怯。
“二姐,我做的灯摆在前面。”方锦绣还笑着说道,一面伸手指着,一面回身看向跟在后边的车。
她想喊一声小弟,但到底话到嘴边又咽回去。
她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