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卿,你几年之前,就有如此胸怀,朕心甚慰!”

    虽然剽窃惯了,面对这句话,王宁安还是老脸微红。

    “陛下谬赞了,臣不过是尽自己的职责而已,当不得夸奖。”

    站在旁边的范仲淹突然发现这是机会,笑道:“陛下,老臣以为,能尽职尽责,就是最大的忠诚!如果能几十年矢志不渝,父死子继,兄弟并肩,为了大宋的命令死战不休,那才是真正的忠勇猛士!”

    赵祯一愣,“范相公,你说的是什么人?朕怎么没有听过?”

    范仲淹转到赵祯面前,深深一躬,“启奏陛下,老臣所言,正是渤海遗民,大氏一族,他们已经为大宋奋战了一个甲子还多!如今族人尽数凋零,只有区区几百人,数月之前,逃入了大宋境内,辽国对他们恨之入骨,还派遣使者,要求我大宋归还逃人,就是针对他们。”

    “渤海国?”

    赵祯惊讶不已,前些日子王宁安就曾经力主恢复渤海国,结果被政事堂给联合否决了,如今旧事重提,到底是怎么回事?

    “范爱卿,那个渤海国,对大宋那么忠诚吗?”

    “启奏陛下,渤海遗民恨契丹入骨,当年太宗皇帝北伐辽国,曾送圣旨一封,渤海遗民得之,如天降甘露,当即起兵,响应大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渤海遗民依旧尊奉太宗旨意,奋战不惜!五十万百姓,如今只有几百人,大氏族长大熊挟太宗圣旨进入大宋,向我大宋赔罪!”

    赵祯傻愣愣的,“赔罪,赔什么罪?”

    王宁安哽咽着说道:“陛下,大氏一族未能战败辽寇,无法尊奉太宗圣意,罪莫大焉!奈何他们已经战至不足千人,青壮之士不到二百。再也打不下去了,他们交还圣旨,请求大宋恕罪!”

    说到这里,王宁安泣不成声。

    赵祯更是惊骇不已,大氏有什么罪,他们当真战了几十年,当真被杀到只剩下几百人?

    诚如是,该羞愧的是大宋!该惭愧的朝廷诸公!

    太宗北伐失败,到了真宗朝,签下澶渊之盟,大宋居然给辽国送岁币,成为兄弟之邦!

    羞愧啊!

    赵祯眼圈泛红,颤抖着道:“大氏族人,可有在京城的,朕要立刻见他们!”

第341章 大熊的质问

    刚刚落成的六艺新学堂,迎来了赵祯的驾临,马上又要迎接新的贵宾,传说中的大氏族长!

    他们还要搞事情!

    韩琦心思稍微转动,就猜到不妙,他给富弼使了个眼色,两个人快速沟通,而后韩琦对着身后的小吏吩咐了两句,小吏连忙退下去。

    由于是在六艺学堂,是个开放的场地,虽然王宁安看到了韩琦的动作,却没有办法阻止,当然他也不想阻止。

    本来是要在比试的时候就发难,结果六艺学子表现的太好了,愣是给王宁安争取出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王宁安使出了浑身解数,把所有的漏洞几乎都补上了,还给大熊进行了专门的培训,一番安排下来,天衣无缝!

    今天就是决战之时!

    王宁安要彻底扭转大宋的对外政策,变消极为积极,变防守为进攻,变文官主导为武将主导……总而言之,他要争取主动权。

    来的人越多越好,不管是谁,都别想翻盘!

    王宁安信心十足,战意盎然。

    还真别说,韩琦把命令传下去,没有多大一会儿,程颢程颐兄弟俩带着几个洛学弟子赶来了,在金殿上被弄得很惨的状元郑獬也来了,随着他来的还有十几个新科进士。

    和六艺的连番比试,彻底把郑獬他们从三十三天,拉到了十八层地狱。

    虽然功名还在,官身也没丢,以后还有希望进入政事堂,宰执天下……可问题是御前比试,他们彻底输了,这是一场必定会载入史册的较量!

    以后人们提起六艺学堂,就会提到他们,郑大状元很不幸成了反面角色,搞不好会成为千古笑柄,贻笑大方。

    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郑獬已经把六艺学堂当成了生死仇敌,哪怕拼一个身败名裂,也要让六艺学堂完蛋!

    相较于这两伙纯粹来捣乱的,王安石显得坦然多了,虽然是韩琦把他运作进京的,但是王安石一点不感激韩琦。

    以他的名望,只要想进京,分分钟的事情。

    王安石到了京城,他什么活动都没参加,只是潜心研究,他要看看六艺学堂的深浅。

    “大氏复国或许有,或许没有……不管如何,我倒要看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

    王安石笑呵呵望向了台面上坐着的诸位相公,王宁安排在最后一个,似乎心有灵犀,王宁安也看向了王安石。

    在一群人当中,分辨出王安石不难,别人都是干干净净的袍子,他的官服却油光发亮,黑漆漆的一大片,脸也不洗,胡子也不梳理,鬓角乱糟糟的……如果不是这身官服,完全就是个叫花子。

    别看他这副德行,但是人家学问好,政绩好,身上的种种怪异非但没有减分,还被当成了卓尔不群,不拘小节,是当世的圣贤。

    王宁安看出了王安石,微微一笑,王安石居然也还以笑容,一瞬间,两个人噼里啪啦,都觉得浑身一震!

    他们看到了欣赏,也看到了不服气!

    拗相公,果然不同凡响!

    这小子,有些门道!

    ……

    他们两个思量着,突然有小太监禀报赵祯,然后站在丹墀大喊。

    “宣,大氏族人觐见!”

    “宣,大氏……”

    “宣……”

    一个接着一个,不多一会儿,从外面走进来一个很粗壮的家伙,他身材高大肥硕,还穿着不知名的皮袍子,横竖的宽度差不多,往脸上看去,都是络腮胡子,密密匝匝,真和狗熊差不多,他取名大熊,真是有道理。

    这位走路的时候,一只脚有些跛,晃晃悠悠,好不容易到了赵祯的面前,他突然举起拳头,用力砸向自己的胸膛,发出咚地一声!

    “外臣渤海郡王大熊,拜见大宋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熊说着,单膝点地,施以最高礼节。

    赵祯极有涵养,丝毫不会在乎他的长相,也不会管他的瘸腿,连忙吩咐赐坐。

    等大熊坐下,赵祯才发问道:“大熊族长……你自称渤海郡王,可有凭证?”

    “回陛下,外臣有凭证!”

    说着,他费力站起来,从怀里掏出了一个精致的木盒,小心翼翼展开,里面有一方玉玺!

    大熊高高举过头顶,“启禀陛下,这是太宗皇帝赐给渤海国的玉玺,当年外臣曾祖父就是受了这方玉玺,正式起兵抗击辽狗的!”

    赵祯连忙让人把玉玺接过来,他拿在手里,的确这是一方古玉,雕工也是大宋宫廷独有,再仔细看去,上面缺了一角,还有几道划痕。

    “大熊族长,这又是怎么回事?”

    “那一角是曾祖父时候摔坏的。”提到了往事,大熊憨厚的脸上,露出了伤感,他的曾祖父起兵对抗契丹,最初他们势如破竹,辽狗节节败退。

    可是数月之后,突然几倍的辽兵杀来,渤海士兵迅速战败,曾祖父被无数人围攻,他为了防止玉玺丢失,就地挖了一个坑,把玉玺埋了起来,仓促之间,摔坏了一角……

    大熊的曾祖父战死了,死在辽狗的乱刀之下!

    几年之后,当时侥幸活下来的一个伤兵,找到了玉玺,把玉玺交给了大熊的祖父。

    渤海遗民继续起兵反抗,这一次他们学得聪明了,利用白山黑水,和辽兵周旋,他们就像是旷野上的苍狼,凶狠顽强。

    吃生肉,饮雪水,和辽寇足足打了十年,三万人马,死伤殆尽……玉玺上的刀痕就是在搏斗之中留下来的。

    祖父在山林之中,奋战了十年,积劳成疾,死去了。

    父亲又接过了玉玺,接过了反抗的旗号!

    这一次他们变得更加狡诈,联络其他部族,分散大军,不断袭扰辽寇,到处纵火杀人,他们撑了三十年!

    几乎每天都在战斗中渡过,没有一刻安宁。

    辽寇发了疯,他们抓不到渤海的兵马,只能对老弱妇孺下手,一次次屠杀,一次次清理,一百多万渤海遗民,越来越少,被买去充作奴隶,充当马奴……他们越是残暴,反抗就越激烈!

    三十年间,渤海的遗民只剩下不到两万人。

    这时候辽寇已经驯服了高丽,又联合女真诸部,剿杀渤海士兵,父亲战死了,渤海的族人只剩下八千。

    大熊扛起了责任,继续抗辽。

    辗转十几年,渤海的勇士终于消耗光了,他们只剩下区区几百人!

    大熊脱下了沉重的皮靴,露出了毛乎乎的大脚,仔细看去,五根脚趾都没了。他呲着黄牙,笑了笑。

    “脚趾是冻掉的,那年冬天,大雪一场接着一场,营地的帐篷都被压垮了,没办法,只能砍松木,点火取暖,雪太大了,火点不起来,第二天脚趾就,就没了……”

    大熊眼中含着泪,“启奏陛下,外臣变成了残废,打不了了,外臣也没有儿子,大氏没法替大宋打下去了……太宗皇帝的旨意我们完成不了,外臣愧对大宋信任!”

    说完之后,大熊双腿一软,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这一哭可不要紧,赵祯他们都听傻了,四代人,百万生灵,七十年苦战!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赵祯从龙椅上走下来,缓缓到了大熊身边,看了看他的伤口,强忍着泪,“大爱卿,你们到底是怎么撑下来的?”

    大熊咧嘴憨笑,他又从怀里拿出一封斑驳的圣旨,黄色早就褪去,上面还有些黑色的痕迹,大熊很不好意思,没有保存好太宗的圣旨,仿佛犯了多大的罪一般。

    赵祯颤抖着手,把旨意接过来,展开观看,正是赵二在北伐的时候,送给渤海国的,让他们起兵配合大宋,共同伐辽!

    旨意和玉玺,都不是假的!

    可是北伐早就结束了,太宗皇帝已经死了,大宋和辽国都议和了!

    “大爱卿,你们不知道吗?”

    “知道又如何?”大熊露出了与外表不相符的深沉,瓮声瓮气道:“辽狗灭了渤海国,抢走我们的土地,掠夺我们的子民,杀了我们的兄弟!血海深仇,不共戴天!哪怕大氏流光了血,也要和他们拼下去!辽狗很强,靠着大氏的力量,打不赢,可我们必须打!大宋就是我们的指望!我的祖父告诉父亲,父亲又告诉了我……他们都知道大宋和辽狗讲和了……可是他们不相信,大宋不会向蛮夷低头的,我们大氏都相信,早晚有一天,大宋的铁骑会杀进辽国,杀光蛮夷!”

    大熊显得十分激动,扯着嗓子大喊:“我们大氏子孙都知道,曾经汉朝受到匈奴的欺负,他们准备了七十年,终于发起反击,灭了匈奴:大唐立国之初,也受到了突厥欺凌,唐朝皇帝也准备了多年,然后就灭了突厥!大宋也是一样,被辽狗夺去了燕云十六州,祖宗故土,没有人会放弃,哪怕是草原上的野狼,侵入了它们的领地,畜生也会和人不死不休的。”

    “我们战斗了七十年,每时每刻,我们都盼着大宋的铁骑到来,杀尽契丹贼子!只要一道旨意,一道命令,大氏还能血战,大氏没有一个孬种!我们要光复渤海国!要报血海深仇!你们呢,你们为什么不出兵?难道燕云不是你们的故土吗,你们不是汉家儿郎吗?大宋为什么不能和大汉,大唐一样?告诉我啊,我们等了七十年了!”

    大熊声色俱厉,哪怕赵祯都红了脸,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第342章 打醒大宋

    王宁安发誓,后面的词儿不是他告诉大熊的,他可不喜欢笨熊过度刺激大宋的君臣,弄得没法收场,万一赵祯选择了当鸵鸟,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可是大熊却控制不住情绪了,虽然有些东西是假的,但是他们大氏这些年受的苦是真的。

    契丹不是大宋,也不是大唐,他们不懂怀柔,更不懂仁义,对待其他的部族,要么投降,要么灭亡!

    很不幸,渤海国存在了两百多年,他们没法像其他部族那样,跪在辽国的面前摇尾乞怜。而且契丹人也不相信他们,征服渤海之后,在渤海故土建立东丹国。

    渤海的遗民承担最沉重的赋税,做着最辛劳的工作,开矿、伐木、放牧、炮灰,契丹人就是要把他们消灭干净。

    渤海人不断掀起叛乱,每一次起兵,都会遭到十倍的报复,在等死与找死之间,渤海的遗民发起了一次次绝望的反击,他们用自己的血肉,去拼杀辽国的铁骑,男人们越来越少,女人被掠走,充当奴隶,百万族人,分化瓦解,消失殆尽,一百年的光景,他们只剩下几百人!

    大熊也不想叫这个名字,祖先叫大祚荣,他也想起一个类似的名字,很可惜,如果让契丹人知道,他们一定会下死手的,掐灭最后一点香火儿。

    大熊只能叫大熊!

    至少能保住一个大字!

    在别人的眼睛里,他是个没有姓氏的卑微小人物,但是在内心中,他可以自欺欺人,他姓大,叫熊!是曾经的皇族!有着优越的血统!

    虽然活得像是爬虫,但是心灵的深处,还有那么一丝侥幸和寄托……直到几年之前,辽国贵胄拼命圈占土地,大肆养殖牛羊,把最后一点土地也剥夺了,大熊和他的族人辗转到了燕云十六州,希望在这里找到新的生活。

    他们进入了生产奶粉的作坊,在这里,每天他们需要工作八个时辰,甚至多达十个时辰。

    很多人被累得病倒,一天下来,工钱不过能买两张饼子,他们饿极了,就去偷喝牛奶,偷吃奶粉,结果被老爷们发现,生牛皮的鞭子落在身上,打得皮开肉绽,他们骂着打着,打着骂着,一年多的功夫,就有两三百人累死打死!

    资本的积累从来都是血腥的,哪怕是大宋,也免不了血汗工厂,更何况是野蛮的契丹,他们创造了血泪工厂!

    拼命压榨,无休止劳作,赚到的丰厚利润,都用来满足贵胄们无休止的胃口。购买甜食、丝绸、家具、书籍……尽管他们不识字,却要把家里的书架摆满,装模作样,既滑稽,又讽刺!

    忍无可忍的大熊选择了逃遁,他借助风雪的掩护,带领着几百人,历经艰辛,从黄河的冰面,逃到了大宋,他的脚趾就是在河面上冻掉的……

    大熊有着切齿的仇恨,更有疯狂的恐惧!

    如果大宋也不管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

    他发疯一样,大声叱问着宋朝的君臣,“为什么不出兵?为什么?忘了仇恨吗?不想要燕云故地吗?看看啊,你们的太宗皇帝有旨意的,他是要收复燕云的,你们怎么遵守祖训,这是为什么?告诉我啊!你们这些大骗子!胆小鬼!无耻之徒……大氏为了一道旨意,打了七十年,死了一百万人!你们呢,你们在干什么吗?”

    大熊已经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他趴在地上,仿佛受伤的野兽,绝望嘶吼。

    “你们还是汉家男人嘛?你们和汉唐是一样的人吗?你们的血性哪去了?你们有富庶的国土,无尽的财富,那么多的族人,你们怎么会害怕辽狗!说啊?告诉我,为什么?”

    ……

    大熊每一声质问,都落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头。

    不管是舌辩之士,还是当世鸿儒,面对这个野蛮人,一个个红了脸,低下了头。

    心脏不停收缩,好像有一只手抓住了心脏,不停用力,生生要捏碎一般!

    最先承受不住的是狄青,这个铁一般的汉子突然双膝一软,重重跪在了赵祯的面前,他泪流满脸,“陛下,燕云故土,不可不复!我皇宋那是炎黄苗裔,汉家儿郎,莫非连一个蛮夷也比不上吗?”

    狄青脸上火辣辣的,身为大宋的武人,丢人,实在是太丢人了!

    “陛下,不能再等了,朝廷不是已经筹建起静塞军了吗?现在就该立志,收复燕云,恢复故土,再拖延下去,只怕天下人都要寒了心!”

    身为皇帝,赵祯才是最受震撼的那一个!

    收复燕云,那是他祖父的追求,两次北伐,差点丢了性命!

    到了他的父辈,真宗的时候,能靠着岁币,购买太平,就已经欢天喜地了。苟且偷安,抱残守缺,几十年下来,大宋的国势有半点扭转吗?

    没有,什么都没有!

    赵祯很清楚,那些文臣不断告诉他,百姓安康,万民乐业,不重边功,不兴兵戈,那才是真正的圣君,受万民敬仰……可是赵祯遍览史册,真正被人们记住的皇帝是秦始皇,是汉武帝,是唐太宗!

    没有赫赫武功,没有开疆拓土,没有灭国无数!凭什么被后人记住!

    不能再相信文官们的**汤了。

    赵祯激动地走到了大熊的面前,用力把他搀扶起来。

    “大爱卿,渤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