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良拍着他的后辈,不解道:“宫分军有什么了不起,又不是皮室军!”

    “他们的确不是皮室军,可要比皮室军还厉害!”

    王良大惊失色道:“真的?”

    “没错。”王宁安道:“皮室军最初是契丹各部的豪壮精干猛士组成,最初只有一千多人,跟随在契丹皇帝周围,负责宿卫皇室。‘皮室’意为金刚,足见其战力之强!经过历代的发展,皮室军规模越来越大,如今已有三万多人,机构臃肿,人员庞大,已经难以担负宿卫之责。故此辽国皇帝又选拔更精干的勇士,组成宫分军,宿卫御帐周围,宫分军相比皮室军更加勇猛无敌,骑射功夫了得,每一个都是万中选一的猛士,不可小觑。”

    听完之后,王良真的吓到了,按照儿子所说,宫分军这么厉害,自己能赢,说起来也是侥幸啊!

    王良的拳脚兵器不差,可是毕竟没有疆场征杀经验,骑术和箭术难免比不上对方,如果真正疆场较量,以命相搏,未必有多少胜算……

    相比王良心有余悸,包拯更加感兴趣王宁安怎么知道这么清楚。

    感到了包黑子的疑问,王宁安咧着嘴一笑,“大人,小子眼下正在写《三国演义》,难免要收集一些精兵强将的消息,总不能凭空杜撰。”王宁安随口解释一句,就转移了话题,“大人,为何辽国的精锐会出现在崔家,莫非他们有什么勾结?”

    “嗯!”包拯点了点头,“老夫已经从崔家发现了不少账册,他们向辽国走私大量的货物,其中烧酒去年一年,就差不多有八十万斤之巨,简直触目惊心!”

    “这次那五个辽狗,正是辽国皇帝的二弟耶律重元派来的,听说他们希望崔家能再增加五十万斤烧酒,要想酿酒,就要粮食,崔钰打常平仓的主意,也就不足为奇了。”

    蒙在心中许久的谜团纷纷解开,看起来崔家是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包拯最是嫉恶如仇,且不说崔钰暗算过他,光是暗通辽国,包黑子就能灭了崔家的九族!

    “王二郎,你好好养伤,日后老夫还要仰仗王家啊!”

    包拯难得和王宁安和颜悦色,温言劝慰。

    “大人,小子斗胆说一句,崔家几百年的积累,牵连人数绝对不少,大人应当控制打击规模,免得激起全面反扑。事缓则圆,只诛首恶,胁从不问。沧州地处边境,百姓经不起一场大战,朝廷也承受不起遍地烽火,恳请大人以苍生为念!”

    王宁安说的可是肺腑之言,牵连到辽国,牵连到豪强,真的闹起来,沧州大乱,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儿,可全都付诸东流了。

    只不过听在包拯的耳朵里,他有了别的想法,王宁安这小子奸猾过人,崔钰那个老狐狸都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

    说什么只诛首恶,胁从不问,谁是首恶?谁是胁从?

    莫非他是让自己高抬贵手,放过王良?

    要说起来,王良的确可恶,但是他并不知道崔家和辽国的事情,只是糊涂贪婪,才被拉下水。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王良窃据侄子的功劳,又欺压四弟一家,弄得身陷囹圄,也是咎由自取。

    前面王良曾经帮着他说情,现在王宁安又替二伯说话。

    王家父子,真是厚道人啊!

    想想当初,自己还说人家不懂孝悌之道!现在想想,真有些脸红,不过更应该脸红的是王良,同样是一家人,差距咋这么大捏!

    包黑子自以为明白了王宁安的意思,郑重道:“王二郎,老夫会酌情处置的。”

    王宁安哪知道包拯猜错了,还抱拳致谢,目送包拯离开。

    屋子里重新只剩下父子两个,王宁安不断盯着老爹,仿佛看大熊猫一样,把王良盯得老脸通红。

    “你小子有话就说!”

    “嘻嘻,爹,孩儿觉得你有些可取之处了!”

    敢情老子之前是饭桶啊?

    王良气得一跃而起,提起堪比铁锤的拳头,“臭小子,是不是皮痒了,想要尝尝我的拳头!”

    “可别,我可没有契丹武士结实,一拳头还不骨断筋折啊!”

    王良突然笑了起来,“宁安,你现在还不到十三,想要练武不晚,想不想爹教你几手?”

    王宁安眨眨眼睛,他上辈子的确学过武术,可那个只能强身健体,真正要想征杀疆场,不定吃多少苦呢!

    “爹,孩儿以为肯定要有人继承王家门户,只是孩儿年纪大了,筋骨关节都长成了,练不好了。”见老爹脸色变了,王宁安慌忙说道:“这样吧,让宁泽跟着你练,那小子很有志气,骨骼清体,资质不凡,一定能成为一代宗师的。”

    老弟啊,原谅你哥吧!

    佛曰我不入地狱,你入地狱……王宁安暗中念叨,王良也就是一说,王宁安小的时候,他专心练功,加上王家没有财力支撑两个人练武,大儿子就耽误了,要是让王宁泽补上也不错。

    正在这时候,突然房门被打开,两个人搀扶着迈过门槛,直接跪在了地上。

    “四叔,求你教我们武术吧!”

    进来的正是王良的两个儿子,王宁宏和王宁宣,分头解决崔家的酒坊,是王良杀进去,把王宁宣救了下来。还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当初的小胖小子,变得瘦骨嶙峋,下赘的皮肤,斑斑的伤痕,看起来竟然像是个小老头,真是太惨了。

    对崔氏和二哥又再多的想法,面对两个晚辈,王良都放下来了。

    他伸手把两个侄子搀扶起来,长叹一声:“你们愿意学,四叔就教。”

    “四叔!!!”

    两个小子抱住了王良,放声痛哭,王宁宣用力吸了一下鼻涕,仰着脸,突然道:“四叔,你给我当爹,好不?”

    王良身体一震,王宁宣死死抓着他的胳膊,小眼睛里满是渴望。王良偷眼看了看床上,王宁安干脆闭着眼睛,装成睡着了。

    “什么爹不爹的,你们就是四婶的孩子!”

    白氏端着药碗,从外面走进来,把王宁宣抱过来,又拉着王宁宏的手。

    “从今往后啊,四婶管你们。听话,先把药喝了,养好身体,习文练武,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两个小子端起药碗,含着泪把药喝光了,一滴都不剩,黑乎乎的药汤,比蜜还甜……

    沧州大牢,衙役推着一个蓬头垢面的家伙从里面出来。

    “王良啊,算是你走运,大人法外施恩,准许你刺配本州,还让你能回家探亲三天,赶快走吧!”

    王良只听到刺配两个字,脑袋就炸开了。

    “贼配军,贼配军,我竟然成了贼配军?”

    他状若疯癫,大声狂叫,正在这时候,从监牢里又推出一个人,正是王良的妻子崔氏,夫妻俩在牢门口相遇,突然王良像是疯了一样,扑上来猛地抽打崔氏。

    “贱婢,你害死我了!”

    崔氏同样不甘示弱,“姓王的,老娘才被你害死了!”

    他们两个扭打着,崔氏凶悍,挠的王良满脸开花,王良气急败坏,用力一推,崔氏倒退着来到了路中间。

    正巧,一骑疾驰而来,停顿不及,撞在了崔氏身上,把她撞出去十几步,顿时昏迷不醒,从脑后流出了刺眼的鲜血。

第37章 雄心勃勃的王宁安

    “别装睡了。”

    “谁装睡?我是生气好不好!”王宁安气咻咻坐起,忍不住埋怨道:“王宁宏和王宁宣两个可都不小了,他们爹妈都关在大牢里。说起来是他们不知好歹,弄巧成拙,自己进去了。可终究会有人认为是咱们的关系,才害得他们受了拖累。养两个人,我倒是不在乎,可是养两个白眼狼,到时候倒霉的是咱们自己!”

    王宁安能忍住落井下石已经很不错了,要是再继续抬举二伯一家,无论如何,他也接受不了。

    看着儿子一副受气包的模样,白氏突然抿着嘴一笑,“宁安,到底是个小孩子,你是真糊涂了。”

    “难道我错了?”

    “当然,还是大错特错了。”白氏伸出手指,戳了戳儿子的额头,又看了眼王良,“当家的,你和儿子说说吧。”

    王良插着手,迟疑了半天,才说道:“宁安,你二伯被关进衙门了,他和辽狗有牵连。”

    “没错,那是他咎由自取啊!”王宁安不解道。

    “傻瓜,连坐法啊!”白氏低声道。

    王宁安慢慢咀嚼了一会儿,突然浑身一震,王宁宏和王宁宣的未来算是完了!

    该死,怎么忘了这一回事!

    王良罪名坐实,作为罪犯之子,王宁宏和王宁宣两个人是没法参加科举的,尤其是牵连进了和辽国的走私,名声全毁了,士林怎么能接纳他们。

    文的不行,走武的路子呢?军中相对宽松一些,很多犯了罪的都被刺配军中。可是别忘了,这些贼配军在营中地位都是很低下的,天生就比良家子差着一截,狄青那样的超凡人物,几百年也就出一个,指着王宁宏和王宁宣咸鱼翻身,几乎不可能。

    甚至连经商也要受到限制,他们都没有资格参加官府的扑买,第一关就会被刷掉。

    原来老爹和老娘只是想安慰两个可怜虫而已。

    “一个人没有出息,会害死一家人!宁宏和宁宣的未来都被他爹给断送了。”王良气呼呼说道:“我们实在是不能和孩子开口,我准备把他们两个送回土塔村,好好调养身体,在奶奶和母亲面前尽孝,然后家中的田地都留给他们,种田养猪,娶妻生子,延续香火。我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王良十分感叹,“分家的日子也不短了,我想明白了,你、湘儿、泽儿,还有你娘,咱们是一家人,爹不会犯傻的。”

    不久前,王良还念念不忘,要光宗耀祖,要顾念家族亲情……可是目睹崔家一夕败落,又和辽国武士拼了一场,王良心大了,眼界高了,想法也就不同了。

    一个崔钰,毁了整个崔家。家族之中,不能光想着亲亲相隐,光想着家丑不可外扬……就像田地里长了杂草,舍不得拔除,只会连累所有庄稼,他这一辈已经出了个王良,要是下一辈还有混蛋,王家可真的彻底没希望了。

    王宁安此刻真的有些同情那两个家伙了……

    王良觉得有些沉重,换了个话题,“宁安,包大人和我提起一件事。”

    “他让你改行?”

    “你怎么知道?”王良惊讶儿子的敏捷。

    王宁安撇了撇嘴,“包黑子有什么心思,还能瞒得过我?区区五个契丹武士,险些要了他的命,衙门里的差役都是废物,身为一个上位者,谁不惜命?包黑子贪图你的武艺,想要招揽你保护他,肯定是这么回事。”

    王宁安说着说着,突然想起了演义小说中,提到包拯身边有展昭、白玉堂、徐良、白云瑞等等,一大堆的护卫,要是老爹能跟着包拯,没准几百年之后,老爹也能占据一个位置,扬名后世!

    不过王宁安很快就否决了,根本行不通。

    “倡优皂隶,给包黑子当打手,比唱小曲的,青楼的姑娘都不如,到时候孩儿可就不是犯人之子了,而是成了贱民之子!”

    白氏一听,跳了起来,竖起柳眉,骂道:“好一个包黑子,他,他怎么能害人啊?”情急之下,连对父母官的尊重都没了。

    “当家的,你可不能上当啊!”

    “上什么当,你别听宁安胡说。”王良凶巴巴道:“你小子是误会包大人了,他可没有让你爹当差役。

    “那干什么?”

    “投军!”

    “投军?那也要刺字啊,不怕破坏光辉伟大的形象啊?”王宁安道。

    “哈哈哈!”王良突然手舞足蹈起来,“原来你小子还是敬着你爹的!”

    王宁安第一次见到老爹如此孩子的一面,只能无奈道:“我哪敢不敬着你!”

    “呵呵,放心吧。”

    王良笑道:“刺字那是犯人的待遇,爹投军只要在不起眼的地方刺上所属军营就可以了,而且朝廷也鼓励良家子投军,断然不会影响你们的。”

    “那你也要军营吧?留下我们,可怎么支撑家业啊?”白氏忧心道。

    王良哈哈一笑,“我只要每月去一次军营就够了,其余的时间,都能待在家里。”

    “啊!还有这样的兵?”

    ……

    王宁安到底只是个码字工,来到宋朝又不久,很多事情不清楚,还真别说,大宋就有这么牛的兵!

    他们有个名字,叫做“效用士”,也称“效用”。

    首先说效用士的来源,包括富豪、官宦子弟、门客、举人……好家伙,连举人都敢要,就看得出来效用士的不凡了。

    自从仁宗开始,就准许有志报国之人投军,这些人没有固定的编制,也不用在军营之中听用,只是定期去军营报道,每逢战事,随军出征就可以了。

    是不是很轻松,很惬意啊?

    当然不是!

    要想应征效用,必须有足够的本事,光是射箭一项,就要求做到步射一石一斗弓,骑射九斗弓。

    这还不算,从军要准备盔甲,兵器,要养战马,朝廷虽然会发一些粮饷,但是比起开销来,实在是九牛一毛。

    而且身为富豪,官宦子弟,舍得只是一个人去从军吗?

    实际上这些人或多或少,都会带一些家将部曲,这些人的军饷你要出吧,他们的武器装备你要解决吧,他们的老婆孩子你要养着吧,战死了抚恤你要负责吧?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惊人的花销。

    这也是为什么宋代准许效用士存在,却不担心会酿成私兵盛行的原因所在。

    养兵能把最富裕的大宋朝廷养的山穷水尽,普通富豪之家,又能养得起多少人?以著名的折家军来说,核心的效用士也不过一千多人,种家的人数还不如折家。

    在以往,沧州最大的一股效用士,就是崔家,一共不到一百二十人。包拯在对付崔家的时候,选择在月底,正好所有效用士要去军营登记。

    包拯又别出心裁,拉出去练兵,接受骑射功夫考验。等到他们回来,城中的胜负已分,崔家被包黑子给彻底拿下了。

    不得不说,包拯除了一次失手之外,果然是滴水不漏。

    崔家倒了,他们的效用士都不能用了,沧州军中的战力减损不少。包拯就想到了王良,他祖上是名将出身,论武功,能拼得过精悍的宫分军勇士,让他投军,再好不过了。

    王宁安花了好半天,终于弄清楚了,原来大宋还有这么大的窟窿可以钻!

    效用士的存在,岂不是给了自己掌握一支私兵的机会吗?

    他倒是没心思去造反,但是手上实力强了,就像折家、种家一般,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成为地方一霸,也是很不错的。

    别人没法弄到太多的效用士,那是财力不济,可论起挣钱的本事,王宁安怕过谁啊!

    “五年,只要五年!我要让咱们家拥有一千名效用!”王宁安热血沸腾,用力挥手嚷嚷道!

第38章 回村

    一棵大树倒了,会吸引无数蛆虫,一只巨兽死了,会引来无数贪婪的掠食者,一个庞大的家族完蛋了,同样会留下太多的遗产,可以瓜分。

    田产、房产、店铺、车马行、酒坊、佃农、客栈、货仓、木工作坊、酒楼,赌场……每一样东西都让无数人垂涎三尺,恨不得据为己有。

    不过王宁安心里有数,脸黑的包拯,加上精于算计的公孙策,绝对不会让他们占到便宜,崔家的产业多半要变卖折现,然后上缴朝廷国库。

    自从李元昊作乱以来,西北军费暴增,赵祯的口袋已经空了,食君之禄忠君之忧,包拯一定会想办法解决皇帝的难题,而且他也一定会得到皇帝的赏识,或许要不了多久,包黑子就会升任知府、转运使,或者直接回到汴京,不论是进入御史台,还是知开封府,总而言之,包黑子会一步登天的。

    老包能升官,王宁安做了不少事情,不过他丝毫不想从包黑子那里得到回报,相反,能把包黑子送走,就要感谢漫天的神佛显灵了。

    别人都盯着庞大的家产,唯独王宁安觉得人才是最重要的,准确说是武力!

    崔家能在沧州盘踞数百年,历任的知州都不敢动他们,效用士就是他们最大的一张牌。只可惜传承了几百年,崔家面对危险失去了足够的警惕。既然敢算计包拯,却不做好鱼死网破的准备,实在是蠢得可以!

    舒服的日子过得多了,就会迟钝,变笨。忘记了根本,王宁安觉得要想恢复王家的荣耀,就要先恢复王家的武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财富和美女都是属于强者的,不能成为强者,就不配拥有一切,这是赵大告诉世人的最生动教训,花蕊夫人,小周后,用她们无与伦比的身躯,逢迎粗鄙的征服者,该是何等的无可奈何……

    强大起来,一定要强大起来。

    “太爷爷曾经有五百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