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的兴致很高,“神舟,名字很大气,不要让朕失望啊!”

    等来到了码头,踏上了神舟,赵祯不但没有失望,反而满心都是震撼,他简直无法想象,这样一艘庞然大物是怎么造出来的。

    神舟长度有40丈,宽接近10丈,高3丈,几乎和三层楼一样高。

    神舟不但大得惊人,而且装载能力更加可怕,一次能装得下18000石粮食,而神舟的排水量,换算成后世的标准,差不多是3000吨,几乎顶得上一艘驱逐舰,在这个时代,那是不折不扣的海上怪物。

    为了造这艘巨舰,从三年前,就囤积木料,从交趾运来巨大的楠木,从大宋各地集中最好的造船工匠,耗时一年半,才打造出一艘当世绝无仅有的神舟巨舰。

    站在上面,赵祯只觉得自己无比渺小,他就像是立在一座城市之上一样。

    这就是大宋的力量!

    赵祯俯视着周围,突然有种流泪的冲动,他的子民太让人惊叹,太让人自豪了!

    真应该早点离开京城,多到外面看看。在京城只有那些没完没了的蝇营狗苟,只有走出来,才能看见大宋百姓的伟力!

    赵祯骄傲了,傲娇了!

    有如此百姓,他还有什么可惧怕的。

    “王卿,朕真想立刻下令,马上出兵,收复燕云啊!”赵祯眺望着北方,眯缝着眼睛说道。

第404章 辽国要乱了

    有两种力量,最让人惊叹,一种是破坏的,就像是草原上的枭雄,从古至今,他们不断征伐杀戮,每走过一处,都是鲜血横流,尸积如山,城池被烧毁,文明被摧残……许多人拜倒在他们的屠刀之下,惶恐不安,称他们为上帝之鞭,是代表神灵,惩罚世人。

    还有一种力量,那就是创造的力量。

    绵延万里的长城,雄伟的宫殿,笔直的道路,繁多的排水沟渠……当然,也包括眼前的巨舰。

    如果不亲眼目睹,光凭着文字的描述,永远无法感受到船只的庞大,像一座山,一个城,任何人在这艘船的面前,都是渺小的蝼蚁,包括皇帝在内!

    可是这样的海上巨人,又是无数渺小的人靠着双手制造出来的。

    很有趣,也很感慨。

    赵祯、富弼、狄青、欧阳修、唐介、王德用,每个人都被这艘巨舰征服了,他们行走在多达四层的甲板中间,欣赏着令人惊叹的设计,感受着工匠们的巧妙和力量。就连富弼都不得不承认,这些工匠真是很了不起。

    这样一艘巨舰,如果用来运战马,差不多能运1000匹到1500匹,假如有十艘巨舰,就能运来3000重骑兵所需的全部战马,而凭着3000重骑,就能抗击辽国的大军,就能打出大宋的威风……这是一个很容易算得清的账。

    以往辽国雄兵压境,大宋束手无策,只能躲进城池里,靠着坚固的城墙保护自己,战战兢兢,只能靠着岁币祈求太平。

    仅仅是十艘大船,就能改变帝国的命运!

    赵祯终于想通了,这就是他要找的自信来源,赵祯觉得自己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王卿,在几年之前,你就说要恢复燕云,当时在许多人听来,都是痴人说梦,可是这些年下来,你的平县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力量,朕越发相信,我大宋兵伐辽国的日子不远了!”

    王宁安连忙说道:“启奏陛下,平县不是臣的,是平县百姓的,是大宋的……至于世上的事情,关键就在实践二字,坐而论道,不如脚踏实地,真正去做事,这也是臣在六艺一直倡导的精神。这艘巨舰就由六艺百工院的师生参与设计建造,他们还计划建造更大的神舟。”

    “好!”

    赵祯抚掌大笑,“他们要是造出了更大的船只,朕一定不吝惜爵位,朝廷要多多奖励这些能做实事的人,富相公,你要记下来,替朕好好落实下去。”

    富弼躬身答应,面色如常,但是心里却越发无奈。

    虽然他鄙视六艺学堂,讨厌这些不遵守孔孟之道的坏孩子,可问题是这帮坏孩子往往能做到比人无法成功的事情。

    就拿眼前的神舟来说,就是集合了大宋造船技术的最高成就。

    龙骨采用了交趾的楠木,又增加了钢铁部件加固,船只拥有上百个水密舱,即便受到损失,也不会轻易沉入海中。

    另外船上又装备了120架床子弩,还有一些原始的火箭,在火炮还没有出现之前,这艘大船绝对是海上的刺猬,无人敢惹。

    ……

    赵祯在平县的日子过得很愉快,除了见证了神舟下水,还参观了军械作坊,这也是王宁安着力最多的地方。

    自从上次确定了铁骑的方向之后,军械作坊就加大了功夫,研究板甲。

    经过了反复试验,终于成功了。

    王良的手上就拿了一块板甲,这是利用水力锻床砸出来,一套完整的胸甲,大约30斤,重量只有步人甲的一半,那防护力如何呢?

    现场就来了一个实验。

    一面摆着步人甲,一面摆着板甲。

    王良提着一柄马刀,吸气用力,斜着向步人甲劈去,从肩膀到胸膛,被划出了一道巨大的口子,甲叶子乱飞,刀尖深深陷入,显然,如果里面有人,非死即伤。

    他又用同样的力道,劈到了板甲上面,二者撞击,发出一串火星,十分耀眼,仔细辨认,胸甲也被划破,但是伤口不深,显然,防护力,板甲胜了一筹。

    光是让王良实验,显然没法说服更多人。

    赵祯叫来了王德用和狄青,又找来几十名捧日军的士兵,他们亲自穿戴之后,都给板甲竖起了大拇指。

    赵祯还有些不解,“朕看板甲只是护住了要害,四肢却露在了外面,万一受了伤,又该如何?”

    狄青笑道:“陛下,疆场冲杀,哪有万全之策,能护住要害就很不错了,甲胄轻了,就能节省体力,板甲也可以把四肢都防护起来,就看战斗的需要,进行取舍。不过总体来看,臣要恭喜陛下,我大宋的铁骑成了!”

    王良招呼着手下,给赵祯进行了一次演示,他们一共200人,分成两队,骑着马瓦里马,身上披着板甲,每个人配3条骑枪。

    由远而近,战马迈着小碎步,快速向前。

    赵祯第一次看到,虽然静塞军也演练过,但是和王家军差得太多了,毕竟他们是和辽兵拼杀过,而且还大胜而归的勇士。

    往前冲击,气势如虹,杀机四伏,让人只觉得浑身血液都凝固了一般。当他们举起骑枪,形成一排的时候,许多人惊呼出来。

    包括狄青,鬓角都冒汗了,他不断推想着,假如自己是这些人的对手,能不能从如林的长枪之中,杀出一条血路。

    推想了无数的可能,狄青颓然放弃了。

    不得不说,骑墙战术,就是彻头彻尾耍无赖!

    愣是把你拉到同一个水平上,然后凭着绝对的优势,彻底碾压!

    这些士兵根本不装备弓箭,其实他们也很清楚,装备了也没有多大用,和辽国人比射箭,根本是脑袋有毛病。

    老子就靠着快速的战马,坚固的铠甲,优良的纪律,冲垮对手。

    重骑就是整个大军的铁榔头,敲开螃蟹铠甲的锤子,后续的轻骑兵,骑马步兵,还有床子弩,火箭,猛火油……这些才是杀戮辽兵的刽子手。

    狄青不愧是领兵的天才,他已经很快勾勒出一套完整的战术,他不无激动说道:“陛下,当下万事俱备,只欠战马了,只要战马充足,钱粮足够,随时可以发动攻势,收复燕云!”

    相比狄青的乐观,其他人更保守一些,目前大宋的马瓦里马才只有几百匹,完成训练换装的只有200王家军。

    北地马的数量倒是有十几万,可是整个河北,也不过只有5万匹,最重要的是攻打燕云容易,可是守住燕云困难。

    这些事情都是作为统帅必须考虑的,赵祯很想听听王宁安的意见。

    “的确,光靠着我们的力量还不足以发动战争,但是我们可以借力打力,因为辽国要乱了!”

    王宁安拿出了一封密信,上面漆着封口,王宁安根本没有看,但即便不看,他也能猜出一些内容。

    这是重元送来的一封亲笔信,是写给赵祯的。、

    赵大叔打开,仔细观看,上面用近乎肉麻的语气,称呼赵祯为尊贵仁慈睿智慷慨的皇兄,重元提到,自己才是先皇属意的继承人。耶律洪基篡夺了他的皇位,双方不共戴天,他要起兵,夺回皇位。

    重元希望赵祯能提供一些帮助,200万贯军饷,100万石军粮,如果夺回了皇位,重元愿意将燕云十六州双手奉上,宋辽两国,永结盟好云云……

    赵祯看完,默不作声,只是让其他人也传看。

    等到大家都看过,赵祯才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臣绝不赞成给重元粮饷。”富弼首先表明态度,“辽国内乱,那是他们的事情,我大宋只宜坐山观虎斗,没有必要替重元火中取栗。”

    难得,王宁安没有反对富弼的意见。

    说句实话,耶律重元,选来选去,选择了一个最糟糕的时候,发动叛乱。

    屈指算来,耶律洪基继位差不多一年,早就坐稳了位置,铲除了潜在的对手,巩固了权力。

    王宁安从辽国出使回来,那时候大熊发动了攻势,拿下了苏州。

    本来估计,耶律洪基应该全力攻击大熊,断然不会允许土地丢失。王宁安也筹备着在辽东半岛,和耶律洪基好好的斗一场。

    只是出人预料,耶律洪基竟然没有派遣重兵,猛攻大熊,而是选择了引而不发。

    其实也不是没有动作,而是他借助讨伐渤海国的名义,把契丹各部的精锐,都充实到了自己手里,皮室军扩充到了8万人,其余宫分军,铁林军都加强了。

    另外耶律洪基还干了一件事情,他吞并了萧氏的一半人马!

    众所周知,辽国皇族是耶律氏,而后族则是萧氏,萧氏拥有数万精锐,仅次于皮室军。耶律洪基斩了萧惠,废了和萧观音的婚约,又靠着强力,逼迫萧氏低头,服从他的命令。

    就这样,耶律洪基手上的兵力增加了一倍不止。

    重元此时作乱,简直和找死没什么区别。

    可是话又说话来,他现在不起兵,等到耶律洪基完全消化了这些力量,他更没有办法抗衡。

    “陛下,重元起兵,他的胜算不会超过两成,但是却能极大消耗辽国的力量。臣斗胆谏言,可以给重元出售火药和猛火油!让这场叔侄之争,来的更猛烈些!”王宁安笑呵呵建议道。

第405章 小人得志(加更)

    胡天八月即飞雪,虽然还是大宋的境内,可是已经感到了极北的寒流,过了中秋节之后,天气就越来越冷。只是平县上下,所有人的心都跟热火炭一般。

    虽然重元叛乱,大宋上下都不看好,但是毕竟是收复燕云的良机,值得付出代价。

    王家上下,忙活得最是起劲儿。

    王良已经招募了3000名重骑兵,重骑兵的挑选和轻骑不一样,首先要求身体足够强壮,这样才能承担沉重的铠甲,纵马驰骋,在疆场杀戮。

    但是又不能太过高大,因为人长得太高,体重太大,铠甲就要做得很大,会压垮战马。

    所以这三千人一水中等身材,腰细膀宽,贴骨膘,全都是满身耗子肉,一个个精壮无比,没有一丝一毫的赘肉。

    王老爹从王家武士团选拔出来,亲自训练了一年,直到今日,才算正式成军。

    说起成军,还有点过了,因为只有一千人装备上了板甲。

    军械作坊正在日夜赶工,他们是在两个月之前,突破的板甲技术,要抢在入冬之前,制造好3000副板甲。

    放在别的地方,恐怕还有难度,可是放在了平县,一点问题没有。

    曾巩亲自督促,将20部民用的水车租给了军械作坊,又从钢铁作坊,调来了10万斤上好的铁料。

    六艺百工院的师生昼夜不停,将水车改成了锻床,当天就开始了疯狂敲击,把一块块钢铁变成精致的板甲。

    王家军用的板甲正面厚度在2毫米,其余部分在0。5到0。8毫米,内里衬着生牛皮,牛皮的里面又是舒适的丝绸。即便是全身的板甲,在关节处依旧灵活,不会出现那种摔下战马就不会动弹的情况。

    依照王宁安的要求,板甲一律采用流水线生产,不要繁杂的装饰,一切以物美价廉为要求。

    可即便如此,一副板甲也需要花费50贯。

    对于这个费用,王宁安还是接受的,毕竟比起步人甲还是要便宜一半,而且防护力提升不少,更加轻便灵活,深受骑士们喜欢。

    曾布向王宁安保证,一个半月之内,板甲一定造出来。

    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战马了,“小卷毛”是不够用了,只能拿北地马凑,无论如何,要挑选出10000匹最好的战马。

    可就在王宁安忙活的时候,从岭南传来了消息。

    广南东西路都转运使余靖派了30艘大船北上,一共送来了8000匹马瓦里马!

    这个消息可把大家都吓了一跳,余武溪真是厉害啊,这才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原来在王良瑾他们弄来了战马之后,余靖立刻窥见了机会,他弄了10万石白砂糖,运到了天竺,同当地的邦国交易,换来了1万匹战马,路上损失了2000匹,运到大宋的只有8000匹。

    平均10石糖换1匹战马,在王宁安这个奸商看来,绝对是赔本了,而且破坏了市场,让他的发财大计都落空了……可听到这个消息,王宁安对老余一点怒火都没有,相反还是泪流满面。

    这个亏吃得值啊!

    不吃亏,哪来的这些战马。

    8000匹马瓦里马,加上王宁安手上的战马,一个骑士三匹,勉强能装备3000铁骑!

    真是天助我也!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连老天爷都站在了大宋的一边!

    人有了,板甲有了,战马也有了!

    铁榔头在手,何惧辽寇!

    目睹这一切的赵祯尤为感慨,这不是老天保佑,而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平县的生产,组织,动员能力,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放在朝廷的军器监,如何短时间生产出这么多优质的板甲,又如何招募足够的骑士。

    至于战马,王宁安也和余靖打过招呼,老余也是出身六艺,不拘小节,做事主动,敢下手,会办事。岭南的军屯也成效非凡,才能拿得出足够的白糖去换取战马。

    总而言之,赵祯很是叹服,这才是办实事的臣子,假如大宋再多几个王宁安,再多几座六艺学堂,何愁天下不兴!

    再有两个月的光景,马匹送到,三千铁骑就能成军。

    王德用和狄青在挑选其他的轻骑兵,两位将军准备集中2万轻骑,5万步兵,这7万3千人,就是大宋收复燕云的全部准备。

    赵祯对着自己的臣子,又是感动,又是欣慰,“尽人事听天命,诸位爱卿,你们已经做到了最好,剩下的就是看辽国之变了。有机会我们动手,没有机会,朕承诺大家,三年之后,朕帅兵亲征,不复燕云,誓不罢休!”

    “来,满饮一杯!”

    赵祯高高举起了酒杯,君臣痛饮,只是大家伙的心都放在了辽国身上。不管是谁,实在是不想再等三年了。

    耶律重元,你要给力啊!

    ……

    幽州城,辽国的南京。

    燕赵国王,皇太叔耶律重元正式起兵,自立为帝。

    随着重元一起起兵的还有他的儿子涅鲁古,陈国王陈六,知北枢密院事萧胡睹,原本驻扎在幽州的3万人马悉数响应,一起跟随重元反叛。

    出此之外,驻扎在范阳、易州、顺州、蓟州等地的5万人马,也纷纷追随重元。他手上的人马一下子就增加到了8万。

    重元顿时信心爆棚,这些年的辛苦终究没有白费。

    他当即降旨,命令萧胡睹率领3万人,杀入西京道,在进犯西京之前,他给自己的党羽西京道留守耶律仁先送信,希望他能响应,和萧胡睹一起,调集大军,攻取上京道。

    至于重元,他和儿子涅鲁古一起,率领着5万人马,攻击中京大定府。

    就在这个时候,代表大宋,吕惠卿来到了幽州,重元接见了他。

    吕惠卿温文尔雅,笑道:“王爷……呃不,是陛下!外臣拜见陛下。”

    重元哼了一声,“免礼吧,吕先生此来,是有什么事情?”

    “陛下,前番你给我家陛下送信,陛下经过权衡,决定借一部分火药给陛下,您需要多少,只管开列清单就是。”

    耶律重元轻轻一笑,“粮食呢?军饷呢?光是一点火药吗?”

    吕惠卿听到这里,不尴不尬地笑了笑,“陛下,我大宋也有困难,本来是不该掺和贵国内乱的,但是看在朋友的份上,才不惜得罪那位……您的要求未免有些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