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3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场大胜,就是最好的新年礼物,大宋上下,全都透着喜气,每个人都欢天喜地。只是不远的兴庆府,却愁云惨淡,笑不出来。

    青唐不过两三个月,就彻底败亡,大宋军力如斯可怕吗?李谅祚突然不寒而栗……

第604章 官都没人要

    大宋很喜欢神童,诗词歌赋,经史文章,能人辈出,苏轼、王、司马光、文彦博,这些年都少年早慧,相比他们,王宁安十几岁才开始爆发,其实算不得什么。

    当然了,王宁安的在国政上作为太多,使得一众大宋神童黯然失色。

    可就在西夏,一个比王宁安还年轻的家伙,干得事情,要更加出色!

    这个人就是李谅祚!

    不到十五岁,李谅祚就铁腕铲除没藏讹庞一党,独揽大权,然后任用梁乙埋兄弟,掌控朝政,彻底清除了没藏氏的力量。

    经过近两年的恢复,西夏迅速从内乱中走出来,李谅祚更是大刀阔斧,改革弊政,完善官职,增设宣徽使,同时,他又派遣使者朝见大宋,求取《九经》和《册府元龟》,学习大宋的治国理念。

    别误会,李谅祚可不是想要汉化。

    他只是自己学习其中的智慧,对于党项贵族是严格约束的,不许他们沾染大宋士人的风气,生怕像辽国一样,失去了勇武善战的狼性。

    国君学习大宋的本事,可是国相梁乙埋,身为汉人,却极力推动胡化,排斥一切大宋的东西,这一对君臣也是够奇葩的。

    李谅祚很清楚,西夏最大的威胁就是不断变法图强的大宋。

    为了对付大宋,他和辽国联姻,甚至还想和董毡联姻,形成三方联手,守望互助的格局。

    当董毡起兵的时候,李谅祚也积极行动,想要分一杯羹。只是董毡失败之快,让李谅祚大惊失色。

    “宋军不可小觑,当如何对敌?”

    国相梁乙埋立刻说道:“陛下,宋军锋芒正盛,不可轻易对敌,臣建议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向大宋示好,然后派出奇兵,袭取青唐,防止大宋染指陇右之地!”

    听完了梁乙埋的建议,李谅祚沉吟许久,终于点头。

    “就这么办!”

    ……

    “哈哈哈,真是大喜事啊!”

    身在延安府的贾昌朝非常得意,老家伙兴奋地手舞足蹈。

    “去,把王四郎叫来。”

    不多一会儿,王宁泽打着哈气过来了,他大喇喇道:“老贾,你上了岁数觉少,可我还年轻,睡不好觉,会长不高的。”

    贾昌朝斜眼看了看比自己高了一个头的小子,撇撇嘴,“再长高你就成庙里的天王了,快来看看,这是李谅祚送来的书信。”

    王宁泽一把接过来,上面都是些客气话,最后李谅祚提到愿意归还屈野河西20里的土地,作为双方友好的礼物。

    屈野河的事情前面提到过,司马光就曾经垂涎这里,还干了一件很冒失的事情,因此陷入人生低谷,才拜了王宁安为师。

    这块土地一直没有解决,没想到李谅祚居然愿意主动归还,实在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哈哈哈,西夏从来都是贪得无厌,有进无出,老夫坐镇西北,不到一年的光景,军威大振,士气如虹,竟然迫使李谅祚放弃土地,不费一兵一卒,便开疆20里……”贾昌朝抓着胡须,得意道:“怎么样,值得庆贺吧?”

    “呸!”

    王宁泽很不客气道:“贾相公,就算这是真的,也和你没有一个铜子的关系,那是我们在熙河打了大胜仗,吓得李谅祚不得不示好……而且,我觉得这里面有诈!”

    “有什么诈?难道李谅祚还敢欺骗老夫吗?”

    “你很稀奇吗?”

    王宁泽翻了翻白眼,“我劝你还是先别得意,赶快给我哥他们送信,正好陛下也在州,请圣人裁决,不然你老倌乐颠颠报上去,没准又被打屁股了。”

    王宁泽还真是把他哥的脾气学了个十足十,对老贾半点客气都没有,但是贾昌朝偏偏就吃这一套……他想了想之后,立刻给王宁安修书一封,并且附上了西夏的国书,派人即刻送去州。

    ……

    王宁安立在洮水河边,寒风凛冽,没有多大一会儿,就吹透了身上的狐裘,王宁安打了一个激灵。

    他脚下踩得是厚达一米多的冰面,听州上了年岁的百姓说,在几十年前,洮水是不封冻的。

    只是河岸两边有厚达几米的冰层,中间是滚滚流淌的清流。

    而且因为河水从上游流下,激荡山石,会溅起许多水珠,这些水珠迅速结冻,落入河中,顺流而下,就变成了洮水流珠的奇观!

    捧起冰冷的水流,里面有一颗颗碧绿的水珠,晶莹剔透,跟琉璃玛瑙相仿,自然的鬼斧神工,莫过如是!

    只是近些年这个奇观看不到了,天气越发寒冷,黄河封冻的河段越来越长,洮水也会早早封冻。

    王宁安很清楚,历史上的气温就是不断波动的,他虽然不完全认同什么小冰河灭亡一个帝国,气候主宰着王朝的兴衰……但是不可否认,温度只要下降一两度,北方的蛮族就不好过,为了生存,他们便会拿起弯刀,跨上战马,一**向南方的农耕区杀来。

    偏偏气候异常,又会使农田减产,灾害不断。

    中原王朝就会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如果处置不当,的确有亡国的风险……

    辽国衰败,金国崛起,在金国之后,还有更可怕的蒙古骑兵……只要几十年后大宋的繁华就会成为泡影,接下来是无尽的屈辱和悲剧!

    开封城破,皇亲宗室,公主贵女被掠去北方,金兵南下,涂炭中原,以致崖山蹈海,中华倾覆……王宁安不由自主地攥紧了拳头。

    做到了他的位置,拥有了仅次于皇帝的权力,王宁安绝对有本事去扭转一切,幽州收复,青唐开边成功,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大宋完全可以扫平四夷,建立起比汉唐还要庞大的帝国!

    面对着宁静的洮河,王宁安想了许多,从洮河回来,他的心改变了许多……

    “王相公,贾昌朝送来了书信。”

    王宁安展开一看,又看了看李谅祚的国书。

    “老陈,你怎么看?”

    陈顺之陪笑道:“王相公,属下在西北多年,素闻西夏人狡诈多端,不讲信义,他的这封国书,根本不可信!或许他们在盘算着别的阴谋,没准就是要图谋青唐。”

    “没错,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屈野河让了一点,肯定是要在青唐补回来,李谅祚不是做亏本生意的人!”

    王宁安想了想,立刻带着国书去见赵祯,然后又派遣使者,火速追赶狄咏,给他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都要抢在西夏之前,拿下青唐,并且牢牢守住,绝对不能给李谅祚半点机会!

    随后,王宁安又建议赵祯给贾昌朝下令!

    要求永兴军路的所有人马动员起来,形成泰山压顶之势,拖住西夏主力,免得他们浑水摸鱼。

    得到了这个命令,贾昌朝暗暗擦了一把汗。

    幸好听了王四郎的,没有急着报功,不然非要被打屁股不可。看起来王宁泽这小子虽然年轻,但是才智不在他哥哥之下,而且又会领兵打仗,长得人模狗样,也算是不错……贾昌朝心里不停转动。

    “去,把恬儿叫来。”

    不一会儿,环配叮当响,飘飘兰麝香,从外面走进来一个明眸皓齿,五官俊秀的小妮子,看起来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

    “见过祖父。”

    “哈哈哈,快坐下!”贾昌朝眉开眼笑,越看越觉得孙女出众,简直就是天仙下凡啊!

    “那个……恬儿,你也老大不小了,爷爷准备给你说一门亲事,你看行不?”

    小妮子瞬间脸色绯红,撅着小嘴怒道:“不行!”

    “别急啊,你听爷爷说,我给你选的人,还是不错的……”

    “不行,就是不行!”

    小妮子急得小脸铁青,转身一溜烟儿就跑了。

    贾昌朝不停摇头,连话都不愿意听,这可怎么好啊?

    ……

    不说老贾发愁,王宁安也有更发愁的事情。

    州一战,拓地两千里,多了六个州,一下子就多了六个知府,二十几个县令,还有其他一大堆的属官,按理说这是个天大的好机会。

    王宁安希望政事堂能够尽快安排官吏,把地方给管理起来,快速恢复经济,站稳脚跟。

    只是出乎他的预料,朝中根本没有人愿意过来。

    大家都说河湟之地贫瘠,且蕃汉混杂,人都跟土匪似的,动不动就拔刀杀人,还有吃人肉的,另外又面临着西夏的威胁,朝不保夕。

    再有河湟地势高耸,寒冷,人去了之后,没有几年的功夫,就要染病丧命,所以这帮人宁可去岭南,也不愿意去青唐!

    让他们去青唐,他们就辞官不做!

    “简直岂有此理!”

    赵祯气得拍桌子。

    “平时满口为君解忧,不计生死,怎么到了用他们的时候,就推三阻四,怕这个,怕那个!朝廷养了这么一帮废物,还有什么用?”赵祯怒气冲冲:“景平,你的学生呢,他们也不愿意去?”

    王宁安忙说道:“他们倒是愿意,只是推青苗法,推方田均税法,审计司,三司,这些衙门都不放人,王安石也不答应,他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赵祯傻眼了,上一科虽然录取了一百多人,但是扔到官场上,就像撒胡椒面一样,根本不够用,像吕惠卿,章敦,曾布,苏辙,韩宗武……他们都担着更重要的差事,别说王安石不放,就连赵祯也舍不得派他们到青唐!

    “唉,说到底,还是可用之人太少了!”赵祯感叹道:“科举要改啊!”

第605章 投机者贾章

    世界上最悲剧的事情莫过于此,那么大的一块土地,那么多的位置,居然没有人愿意去。赵祯真的发怒了。

    他立刻让人给京城送信,命文彦博火速赶来州面君。

    文宽夫得到了消息之后,满肚子委屈……赵祯偷偷跑出京城,不告而别,已经够过分了,简直没把政事堂看在眼里,现在居然还有理了,颐指气使,信不信找几个御史,逼着你下罪己诏?

    当然了,文彦博也只敢在心里想想。

    州打赢了,全歼董毡主力,青唐一举荡平。

    自从赵大和赵二之后,几十年来,大宋从来没有如此有面子……赵祯的胡闹都被百姓当成了英明神武,运筹帷幄,文彦博还有什么好说的。

    没办法,只能老老实实跑到了州行在。

    “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见面赵祯就劈头盖脸,大声叱问。

    “不想吃朝廷的俸禄,就给朕滚家里抱孩子去,朝廷不缺饭桶,更不缺辜恩负义之徒!放他们到江南,一个个乐得屁颠屁颠的,让他们来青唐,就受不了了文相公,是不是上次朕处置了几个贪官,弄得百官辞官求去,这次还想逼宫啊?要不要让审计司再查一遍,谁没有贪朝廷的钱,大可以放心滚蛋,谁贪了,就给朕全都吐出来!”

    都说官升脾气涨,皇帝虽然升无可升,但是每次大胜,赵祯就会更加气势十足,相比之下,文彦博只能更加佝偻。

    面对一个强悍的皇帝,他这个宰相当得并不舒服。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官员之中,畏惧艰难,不愿意来青唐做事,或许有之,但是更多的官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怎么说?”赵祯忍着怒气问道。

    “官家请想,如今青唐刚刚收复,各地部族众多,野性难驯。外有强敌西夏,内有战火连绵。偏偏青唐又土地贫瘠,不利农耕,汉人稀少,情况复杂……试问朝中,能有多少人驾驭如此恶劣的局面?纵然有心报国,老臣也不敢放他们过来,万一处置不好,添了乱子,岂不是更加有罪了!”

    真是难得,文彦博愣是找出了借口,赵祯却不想轻易放过他。

    “文相公,纵然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我朝开科取士,取的都是天下英才。朕不吝官爵俸禄,就是要他们为朕分忧。结果呢,到了用他们的时候,连挺身而出的人都没有,让朕情何以堪!”

    赵祯负手,在地上走来走去。

    “传朕的旨意,嘉佑四年开恩科,仿效嘉佑二年,给朕录取一批真正有用的人才。从今往后,把科举改成两年一次,录取名额也增加一些,总而言之,要尽快完成新旧交替,把朝中不堪用的饭桶都赶出去!”

    文彦博直竖竖站着,可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一张嘴,就跳出去!

    陛下!

    你到底想干什么?

    文彦博都抓狂了,改革科举就够吓人的,还要每两年一次,不知道要惹出多少的争议。最关键的是后面的话,什么叫新旧交替,谁是新的,谁是旧的?

    稍微转动心思,便一目了然。

    嘉佑二年,斩获最多的就是六艺学堂一系,如果再开恩科,肯定还是皇家书院的这些人被录取。

    十年下来,朝堂上的旧派官吏,都会被淘汰,也就是说,到了那时候,他文彦博就可以卷铺盖卷儿回家了。

    朝堂上下,全都是王宁安的门人,还有他文宽夫发挥的空间吗?

    陛下啊,陛下,您这是斩尽杀绝啊!

    文彦博急得都冒汗了,立刻说道:“陛下革新科举,广揽天下贤才,老臣钦佩无比。只是朝廷选用官吏,自有一套法度,录取的人数多了,还要有足够的位置才成。莫不是要大刀阔斧,整饬官场,多罢黜一些人,好把位置让出来?”

    文彦博说完之后,整个人就像是等待宣判的罪犯一般,浑身都绷紧了,大气不敢出。

    赵大叔倒是凝重了起来。

    他想该科举,无非是要解决缺少人才的问题,却没有想到,要牵动整个铨选,甚至改革官职……此时的赵大叔没有完全想好。

    “科举的事情暂时先放一放,不过明年的恩科一定要开,你立刻拟旨。再有,你要尽快拿出办法,六州,两千里的土地,要如何管理,朕等着你的意见。”

    从行在出来,文彦博擦了擦脑门的汗。

    这才几年的功夫,赵祯的威势越来越强,相应的,宰执便越来越弱,想到这里,文彦博都有点怀念被他赶走的贾昌朝了,要是这个老家伙也在朝中,还能有人商量帮衬,现在就剩他一个,孤掌难鸣!

    “去王相公的住处,老夫要见他。”

    文彦博想探一探王宁安的口风,听听他的意见。

    只是马车到了,让人一打听,说是王相公被人请走了,不在!

    “谁这么大的面子,能把王宁安给叫去了?”

    家人回答:“是国舅曹佾,不过听说真正要请王宁安的是贾章!”

    “贾章?就是贾相公的长子?”

    “没错,就是他!”

    文彦博淡淡道:“既然来晚了,我们就回去吧。”

    马车转头,车帘放下,一瞬间,文彦博的脸都黑了。

    姓贾的,果然厉害,还是不甘心蛰伏,又派儿子过来,想要和王宁安勾结是不是?你们还准备把老夫扳倒是不是?

    文彦博越想纠结,拼命思考应付的办法。

    ……

    要说起来,有时候聪明人也容易犯错误,比如文相公,他就想多了。

    至少这次贾章过来,可不是要找他的麻烦。

    “王相公,下官久闻大名,家父非常推崇,说你们是忘年交,最好的朋友,王大人更是多次协助家父,情深义重,是顶好的朋友,下官代表家父,敬王大人一杯!”

    喝酒之间,贾章的好话就像是不要钱似的,顺嘴就往外面冒。

    王宁安听得血糖都高了,他实在是不知道贾章有什么打算。

    “贾大人开门见山吧,要不我可要回去处理政务了。”

    贾章连忙赔笑,“王相公,既然如此,下官就直说了,只是你不要怪罪。”

    王宁安心里咯噔一声,准不是好事!

    “请讲。”

    “是这样的,下官有一个女儿,年方二八,模样和才学都算过得去,除了性子骄纵了一些,其他都是顶好的。这不,我爹想着天下英才虽多,能看得上眼的却是不多,他老人家有意和王家结亲,成就一段姻缘,还望王相公能答应!”

    “答应什么!”

    王宁安顿时就瞪圆了眼睛,豁然站起,他狠狠瞪了曹佾一眼。

    “国舅爷,你想必早就知道了吧?为什么还找我过来?你是巴不得我家里乱了,对吧?你简直居心不良!”

    王宁安突然爆发,弄得贾章瞠目结舌,老脸通红。

    曹佾咳嗽了两声,埋怨道:“景平,你听完成不!”

    “不成!那俩母……算了,我不说你也知道,少给我添麻烦!”王宁安转身要走,曹佾用力一拍桌子。

    “你走了,小心四郎埋怨你啊!”

    咯噔,王宁安停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