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4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对长远的布局,当下最紧要的还是利用倭国和高丽的战局,赚取最大的利益,先把粮食缺口填上,顺利度过今年的灾荒。

    王宁安召集户部,参谋部,还有其他几个衙门,一起商讨。

    “倭国打得很不错,但似乎后劲不足。”

    狄青开门见山,他向大家介绍了前方的情况,倭国的确穷凶极恶,很有战斗力,他们派遣了1万5千名先遣队,顺利通过对马海峡,在高丽东南的海岸登陆。

    这些地方是一马平川,根本阻挡不了倭国的前进步伐。

    短短一个月,倭国就高歌猛进,直逼汉城。

    高丽这些年,一直提防契丹入侵,对于陷入战乱的倭国并没有多少在意,也不相信他们有本事打过来,尤其是一点战争准备都没有,如何跨越海峡,进犯高丽?

    正是自大而疏忽的心态,造成了高丽的惨败,几乎半个国家沦陷了。

    整个高丽震动,他们全力调动人马,把原来防备契丹的精锐匆忙调到南边,构筑防线,死守城池,和倭国摆出了决战的架势。

    其实这时候倭国也犯了错误。

    他们只派出了一万五千人,外加两万名民夫。

    实在是倭国上下对这场战斗存在怀疑的态度,除了源赖义积极出兵之外,其他人包括倭王在内,都不太相信大宋,也不看好战争,只是敷衍了事。

    可是当战争初期的狂胜传回国内,瞬间倭国就沸腾了。

    摆脱海岛,登上陆地,是他们多少年的梦想。

    如今希望终于来了,倭国上下,立刻发动了总动员,各地的兵马,地方武装,包括清原氏,平氏,还有更多的地方势力,以及朝中的大臣,也都积极鼓吹战争。

    倭国迅速集结了十万人,准备跨海参战,扩大战果。

    而此刻,源赖义的威望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他被吹嘘成了战神,用兵无敌,所向睥睨,是倭国的大英雄,有人还推举他出任关白,总领大军,负责灭掉高丽。

    倭国内部欢欣鼓舞。

    可源赖义有苦自知,这仗并不容易。

    因为先期投入兵力不足,虽然打下了很多地方,但是却没法控制,只能像流寇一样,抢掠一把,就赶快离开。

    而且源赖义也发现了问题,他抢掠的东西,多数并没有落到自己的手里,而是偿还了大宋的借款!

    那个睡遍了源氏女人的章敦,丝毫不体恤他的艰难,半点客气也没有。

    金银财宝全数拿走,粮食,耕牛,也都运走,他们简直就是一群蝗虫,倭国在前面打仗,结果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大宋,这,这仗打得有点赔钱啊!

    源赖义去找章敦说理。

    章敦丝毫不惧,“我必须提醒你,大宋运走的东西,没有半点是白白占有的,我们提供了100万贯的贷款,借给了你们船只和武器,帮着你们提供情报,助你们打赢战争。如果没有大宋,你们的人马如何能够神兵天降,打得高丽抱头鼠窜?莫非你真觉得自己是战神了?不自量力的东西,也不照照自己是什么德行,敢跑来跟我讨要东西,你够格吗?”

    章敦一顿臭骂,就跟教训自己孙子似的。

    柳羽听得都无语了,你丫的真是个混不吝,人家把女儿,孙女都送给你了,好歹也是你岳父吧!你客气点能死啊!

    更令柳羽吃惊的是越是挨骂,源赖义就越是恭谨,不停嗨,嗨的,也不知道嗨什么!

    骂够了,章敦长出口气。

    “我知道,你们国家穷,打了一段时间,就粮草不济,想要弥补缺口。可是你也不能打大宋的主意,要知道,没有大宋支持你,你什么都不是!”

    章敦起身,带着源赖义到了码头,有工人正往下搬东西,在码头上,摆满了箱子,拆开一看,全都是崭新的刀剑和铠甲,源赖义看得眼睛都直了,口水长流。

    “不用看了,这里面最差的刀剑,也比你们的宝贝强。”

    章敦得意道:“这是3000副铠甲,1万柄战刀,助你们尽快击败高丽。至于缺少粮食人马……”章敦凑到了源赖义的耳边,低声道:“我已经上奏朝廷,你们源氏拥有独一无二的贸易权,只有你们能得到大宋的武器盔甲,想要多少有多少……该怎么用,你懂的!”

    源赖义足足思索了五分钟,这才想明白,等他抬头看的时候,章敦和柳羽早就离开了。

    对啊,有了铠甲,有了武器,什么没有!

    这样的宝贝,拿到倭国,那些地方的豪强会争着要的。

    一把宝剑,100石粮食,一身铠甲,一万石粮食,这么多的兵器,能换来多少兵,多少粮!

    还有什么好怕的!

    章大人够意思!

    没白睡!

    源赖义考虑着,要不要把自己媳妇也送来算了,没准能捞到更多的实惠!

    章敦要是知道他的想法,保证能把老东西按到海水里淹死!

    你丫的想恶心死人啊!

    老子才没有那么重口味!

    虽然,在大多数人的眼睛里,章子厚已经够黑够绿够重了!

    ……

    “你觉得这场战斗接下来会怎么样?”章敦问道。

    “不怎么样。”柳羽很老实答道:“倭国明显是勉强出兵,哪怕有我们支持,他们也没有准备妥当,如果高丽断然反击,倭国未必能撑多久,还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章敦露出了惊讶的目光,没看出来,柳羽这小子挺有战略眼光的。

    柳羽也翻了翻眼皮,别眼高于顶好不?

    老子出身名门,我爷爷,我爹都是带过兵的,我又跟着王宁安,还在皇家武学待过,论起本事,不比你差什么!

    章敦也感到了柳羽的傲气,就忍不住道:“那你说,接下来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扩大战场,让他们没有办法退,只能硬着头皮扛下去。”

    章敦顿了顿,突然放声大笑。

    “好,真是太好了!就这么办了!”

    这俩坏蛋商量妥当之后,立刻给渤海国送信,要求渤海国立刻出兵一万人,夹攻高丽。

    渤海国大氏本是王宁安洗脑出来的怪胎,但是还真别说,经过了这么多年,他们已经渐渐成型了,还真的变成了一个国家,变成了一个部族,没有人怀疑。

    而且万寿盛典的时候,渤海国还出了丰厚的贡品,正式成为大宋认可的藩属,而且拥有自由贸易的权力,是大宋的自家人。

    得到了命令之后,渤海国早就整装待发,他们的先头部队一共五千人,立刻跨越海洋,在仁川登陆,直扑汉城!

    渤海国出兵,把本来就很乱的局势,弄得更加乱套了,他们是从西边攻击汉城,而倭国的人马停留在汉城的东边,这下子可大大刺激了倭国。

    他们辛辛苦苦打了这么长时间,结果让渤海国摘了桃子,这不是岂有此理吗?

    源赖义之前还不满大宋的分配方案,消极怠工。

    可是当渤海国出兵的时候,他们再也坐不住了。

    第一批2万名倭国士兵,投入到了战场,汉城的高丽守军面对着两面夹攻,情况十分危急。

    更让高丽感到恐惧的是不管是渤海,还是倭国,看起来背后站着的都是大宋。

    他们两国围攻高丽,打的是什么算盘?

    一个小小的高丽,也值得大动干戈吗?

    开京的高丽君臣,连着商讨了三个昼夜,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显然,大宋要针对的是辽国,他们怂恿渤海和倭国攻击高丽,是想从东边包围契丹。

    而且只要解决了高丽,辽东的女真诸部就和大宋直接接壤了,大宋完全可以扶持女真,继续对付契丹,直到把契丹肢解!

    好一个狠毒的计谋!

    可怜的高丽,成为了两大国角力的牺牲品!

    高丽君臣最后决定,立刻向契丹皇帝耶律洪基求救,无论如何,唇亡齿寒,请契丹一定出兵,保住高丽。

    显然,一场小小的冲突,正在向着世界大战的方向演变……

第834章 了不起的发明

    王宁安做出一个决定,他要回家看看。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西凉王要衣锦还乡了。

    想想也是,当初还是个毛头小子,如今已经贵为王爷,又是政事堂的主人,大宋的文武大权都抓在手里,天子之师,地位尊崇,官爵显赫,实在是没有理由不回家看看。

    屈指算来,差不多从幽州之战结束,王宁安就没有回过家了。期间老爹和老娘去过洛阳,主持了王洛湘和王宁泽的婚礼,如今早已经回到了幽州。

    回家祭祖,顺便看看爹妈,享受天伦之乐,也是情理之中。

    只是现在旱情严重,各地频频告急,如果没有人坐镇京城,是会出问题的。

    “师父,我看你还是等等吧。”赵曙不无担心道:“我怕你不在京城,那帮人会闹事的。”

    “不会的!”

    王宁安呵呵一笑,“陛下,你现在可是九五至尊,连这点胆气都没有,如何能服众?”

    赵曙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我,我还是挺担心的,毕竟各地都有绝收的消息,万一地方官吏贪墨,激起民变,朝中的局势也不好控制,我,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呵呵,陛下,臣的确有事,必须去幽州,臣可以告诉陛下,不是什么衣锦还乡,要去炫耀什么。而是有一项重要的发明,臣需要亲眼看看,做一下安排。”

    “发明?很重要吗?”

    “嗯!”王宁安笑道:“这件东西如果运转起来,能给大宋迎来至少500年国运,陛下说重要不?”

    赵曙吸了口气,微微变色,从秦汉以来,可没有哪个朝代超过三百年,师父一张口就是500年国运,看起来绝对不凡!

    “师父,比水泥,金元,这些东西还重要?”

    “嗯,重要百倍!”

    王宁安笑道:“臣必须亲眼看看,究竟到了什么程度,有什么困难。另外高丽战场,辽国也要卷入其中,臣需要去筹划一下,看看下一步要怎么办?”

    赵曙好奇道:“师父,那用不用我们也出兵?”

    “陛下,为什么要出兵?”

    “为了击败辽国?”

    “那不出兵也能击败辽国呢?”

    “那当然是更好了。”赵曙笑嘻嘻道:“可是我想不出那么好的主意。”

    王宁安沉吟道:“陛下,凡是大战,越是先参与,耗损就越大,我大宋底子不厚,又有旱灾,实在是不宜参战,臣去幽州的这些日子,请陛下务必稳住,任何参战的提议,都留中不发。如果十分要紧,可以给臣送急递,另外臣再推荐一个人,只要他回朝,就能天下太平。”

    “谁?”赵曙激动问道。

    “文彦博!”

    ……

    当年王宁安把老文拉到了西域,弄得文相公远离朝廷中枢,新旧交替,一点功劳没捞到,光吃沙子了,就连宋庠和庞籍都捞到了平章军国重事,贾昌朝更是咸鱼翻身。

    文彦博能不看着眼红吗?

    王宁安太了解文彦博那个人了,显然,老文恨王宁安,但是老文也很理智,现在他的对手不是王宁安,而是三个平章军国重事的老家伙!

    把文彦博拉回来,欧阳修眼下还是首相,只要他们两个合作,就足以压制各方,谁想趁着王宁安不在,添乱掣肘,都是不可能的。

    见师父已经安排妥当了,赵曙也没有什么话说。

    唯一让他好奇的就是王宁安心心念念的发明,究竟是什么玩意,值得师父大老远跑一趟!无奈赵曙怎么询问,王宁安都三缄其口,绝对不说。

    没法子,赵曙只能找到了狗牙儿。

    “给你放假,回家祭祖吧!”

    狗牙儿挠了挠头,“我看是让我当间谍吧?”

    “没错,你当不当?”

    “当,有什么不当的!”狗牙儿笑嘻嘻地伸了伸懒腰,随口道:“反正在京城也待的太闷了,到处走走,看看景色也不错的。倒是某些人啊,连一个小圈圈都走不出去。还说是天下之主,试问,有哪个主人,不能随便到自家的角落看看?完全没道理啊!真不知道是主人,还是客人?”

    赵曙咬着牙,“哼,等着吧,等我给父皇守孝之后,我就想去哪去哪,谁也管不住我!”

    不理会充满怨念的赵曙,狗牙儿急匆匆回到了家里,打点行囊,准备跟老爹一起去幽州。

    结果狗牙儿发现,除了他之外,萧观音也跟着一起回去。

    老娘杨曦倒是留下来照顾全家,本来苏八娘也有心要陪着王宁安,无奈何,她有了身孕,没法长途跋涉,只好作罢。

    狗牙儿稍微算计了一下,二娘怀孕的时候,正好是老爹刚把师父娶进门。

    唉,当个男人也不容易啊!

    三个夫人,冷落了哪个也不好!

    老爹也是够可怜的。

    人家都说皇帝后宫三千,以后好兄弟赵曙还不一定过什么日子呢?狗牙儿哀叹着,他是想好了,一定不能早早结婚,这男人啊,成了家就不自由了……趁着青春作伴,要好好玩玩乐乐,绝对不能自己画地为牢!

    这小子一肚子花花肠子,胡思乱想着。

    王宁安回家可没有多大的动静,他现在已经是权臣的巅峰了,再招摇过市,那是给自己找麻烦。

    他可不想学张居正,弄个64抬大轿,把自己的那点福寿都给折了!

    王宁安就是轻车简从,装成普通的商旅,离开西京之后,沿途没有半点动静,直接奔赴幽州。

    在路上,王宁安还不断调整路线,弄得谁也摸不清他的方向。

    萧观音都无语了,“王爷啊,你这不是低调,是惜命啊!”

    “废话,西京一家人,幽州还有一家人,身边还有你们,我要是出了点事,有你们哭的时候!”

    该不装英雄的时候,绝对不装!

    王宁安用了差不多20天的时间,赶到了幽州,不得不说,这些年投资基础设施,大宋的道路和桥梁好了很多,路上的时间,至少减少了一半还多。

    到了幽州,王宁安居然没有回家,而是直奔西山。

    幽州的西山,正好是太行山余脉,地势险要,东望幽州,西连大漠,是兵家必争之地。前几年,契丹的骑兵还几次突破长城,威胁京西。

    不过这几年随着双方实力消长,王家铁骑不断主动出击,彻底赶走了契丹人。

    平静下来之后,西山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人都涌入了这里,他们主要从事的行业就是采矿挖煤!

    这些年大宋的城市化飞快,幽州作为北方重镇,又是王家军的大本营,得到了长足发展,刚刚收复的时候,人口刚刚五六万,算上俘虏,才勉强十万人。

    可是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幽州人口正式突破50万,另外每年还有十来万的外来工人,以及数万驻军。

    这么多的人,首要解决的就是柴米油盐。

    光靠着砍树,绝对不够用。

    因此早早就有人挖掘煤炭,供应城市需要。

    京西的山沟,正是一个产煤区。

    这里的煤矿不是最多,品味也不是最好,开采也不是最容易,唯独离着幽州最近,关乎着60万幽州军民的冷暖,马虎不得。

    王宁安在儿子,媳妇,还有护卫的陪同之下,进入了矿区。

    走近西山之后,他们就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因为这里山岭重叠,有些小煤矿就处在山沟里,如果遇到了下雨天,雨水倒灌,进入煤区,甚至流到矿坑里,就没法采煤了。

    个别严重的时候,积水甚至能持续几个月之久,最惨的是一年都没能出煤。

    王宁安他们往里面走着,沿途能看到许多排水用的沟渠,甚至有工人还在忙活着。他们一直到了一处规模不大的煤窑前面停下来。

    有两个浑身泥水的家伙,从里面匆忙跑出来,一眼看到了王宁安,其中领头的急忙伏身,惊喜道:“师父!”

    狗牙儿听到这一声喊,吓得差点趴下,老爹的徒弟还真多啊,这个泥猴一样的家伙,居然是老爹的徒弟?怎么看也不像啊?

    王宁安却哈哈一笑,丝毫不顾什么,伸手拍了拍许阳的肩头。

    “你都是朝廷命官了,不要什么事都亲力亲为。”

    许阳憨厚一笑,“我怕他们做不好,而且这事也不小,师父交代的,身为弟子可不能马虎。”

    狗牙儿偷偷一问,这才知道,敢情这家伙居然就是发明水泥的大匠,这些年水泥的作用人所共知,赵祯一路拔擢,给了许阳五品冠带,他还是皇家百工院的名誉院长呢!

    只是狗牙儿无论如何,也没法把这家伙和名满天下的大匠联系到一起。

    当然了,许阳也不是很在乎什么名声,他只是单纯喜欢做东西而已,尤其是改变历史的东西!

    王宁安带着大家,进入了煤矿的深处,前些日子下了雨,矿坑里正好充满了积水,狗牙儿看到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